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第六版)总结

分析化学(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第六版)总结

分析化学(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第六版)总结
分析化学(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第六版)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误差

一、系统误差 定义: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也称可测误差

二、偶然误差 定义: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 规律,呈正态分布。 三、过失误差

1、过失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等引起的。其表现是出现离 群

值或异常值。

2、过失误差的判断——离群值的舍弃 在重复多次测试时,常会发现某一数据与平均值的偏差大于其他所有数据,这在统计学上 称为离群值或异常值。 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

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 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若Q >Q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较复杂,但比较准确。 X 离群- X

若G > G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G =

S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与误差 1. 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正确性,越接近准确度越高。

系统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

误差: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来表示。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分。 (1)绝对误差:测量值 x 与真实值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重现性,越接近精密度越高。 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2.偏差精密度的高低可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的表示方法有 1)绝对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d =x -x

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d = i =1 n d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d r = d

100% r x

n

(x i

- x )2

4)标准偏差 S =

i =1

n - 1

S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1)Q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Q =

X 离群 - X 相邻 X max -X min

(5)相对标准偏差(RSD, 又称变异系数CV )RSD = 100%

x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好

2.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好,准确度才会高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一)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消除方法误差

(二)校准仪器,消除仪器误差

(三)采用不同方法,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四)空白实验,消除试剂误差

(五)遵守操作规章,消除操作误差2、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用平均值报告结果,一般测3~5 次。第三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规定

(1)改变单位并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20.30ml 0.02030L

(2)在整数末尾加0 作定位时,要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例:3600 → 3.6 ×10 3两位→ 3.60 × 10 3三位

(3)在分析化学计算中遇到倍数、分数关系时,视为无限多位有效数字。

(4)pH、pC、logK 等对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由小数部分数字的位数决定。

[H+]= 6.3×10 -12 [mol/L] → pH = 11.20 两位

(5)首位为8 或9 的数字,有效数字可多计一位。例92.5 可以认为是 4 位有效数。三、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一)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例:50.1 + 1.45 +

0.5812 = 52.1

(二)乘除法: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例:0.0121 ×

25.64 × 1.05782 = 0.328

(三)乘方、开方: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四)对数换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不变第四节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注意:

1.置信度越大且置信区间越小时,数据就越可靠

2.置信度一定时,减小偏差、增加测量次数以减小置信区间

3.在标准偏差和测量次数一定时,置信度越大,置信区间就越大显著性检验

(一) F 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2),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偶然误差是否显著不同。

检验步骤: 计算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 F , F = S 1

F =

S 22 查单侧临界临界值F

, f ,f 比较判断:

2

F F

F F a , f 1 , f

2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别,S 1与S 2相当。

F F a , f

1 , f

2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别,S 2明显优于 S 1。

(二)t 检验:将平均值与标准值或两个平均值之间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准确度是否

存在显著性差异,用来判断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1. 平均值与标准值(真值)比较 检验步骤:

比较判断:

1) 当t ≥t P,f 时,说明平均值与标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2) 当t

2. 平均值与平均值比较:两个平均值是指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测定,或同一分析人员用 不同

的方法、不同的仪器测定。

检验步骤:

计算统计量t ,t = x 1-x 2 n 1

n

2

s n + n

式中 SR 称为合并标准偏差: s 查双侧临界临界值t P,f (总自由度 f =n 1+n 2-2)

比较判断: 当 t ≥ t P,f 时,说明两个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当t < t P,f 时,说明两个平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个平均值本身可能没有系统误差 存在,也可能有方向相同、大小相当的系统误差存在。

注意:要检查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必须先进行 F 检验,确定两组数据 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如果有,则不能进行 t 检验。

第三章 滴定分析

基本概念:

?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 滴定剂:用于滴定的标准溶液

? 化学计量点:滴定剂(标准溶液)与待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完全反应的那一点, 简称

计量点。(理论值)

? 指示剂:能在计量点附近发生颜色变化的试剂

? 滴定终点: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的那一点(实测值) ? 终点误差(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S 1 S 2 )

a ) 计算统计量t , t = x - n S

b )查双侧临界临界值t P,f

s 12

(n 1

-1)+s 2

2(n 2

-1) n + n - 2

分类:滴定分析法可分为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大多数滴定都 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若在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称为非水滴定法。 第一节 滴定反应条件和滴定方式 一、滴定反应条件 1.

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2.反应定量完成3.反应速度要快4.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二、滴定方式

1. 直接滴定法: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溶液。

2. 剩余滴定法(返滴定法):先准确加入过量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完全反应后,再用另

外一个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如碳酸钙的测定

CaCO 3 +2 HCl = CO 2 + H 2O + CaCl 2 NaOH + HCl = NaCl + H 2O

3. 置换滴定法: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定量置换出另一种物质 ,再用标准溶液去 滴

定该物质的方法。

4. 间接滴定法:将被测物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再用滴定剂滴定。 第二节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一、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基准物质具备的条件:1.组成与化学式相符;2.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3.纯度高;4.性质稳定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Na 2CO 3、KHC 8H 4O 4、Na 2B 4O 7·10H 2O, CaCO 3、K 2Cr 2O 7、H 2C 2O 4·2H 2O 、

NaCl 、Zn 等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转移到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根据基准 物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算出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2、间接法(标定法):先配制成一种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再利用基准物质或另一标准 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三、滴定度: T A /B (g /ml )=V m B

((m g l )) T A/B 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待测物的质量(g/ml ) (A 指滴定剂,B 指待测物)

滴定剂的量浓度与滴定度的换算 b aA + bB = cC + dD n B = n A T

A /

B =

a

a 1000 滴定剂 被测物 a

1000 第

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被测物质含量的计算 被测组分的含量是指被测组分(m A )占样品质量(S )的百分比

2)返滴定法

[(cV )T 1 - t (1

cT )T 2]

a

M A

A % =

t 2

t 1

100%

S 1000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一)分布系数: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所占的比例,以i 表示

i

=

i

中:i 为某种型体

1)直接滴定法 A % = a c T V T

M A

100%

(二)弱酸(弱碱)各型体的分布系 一元弱酸 C =

HA

+A

Ka =

H +A -

HA

H

+

A

K a HA

=

C =

H +

+K a

A =

C =

H +

+K

二元弱酸 C =

H 2A

+HA

+

A

=

H 2A =

H

+

2

=

HA -= H +

K a 1 H 2A

= C = H +2

+H +

K a +K a K a HA -

C

H +

2

+

H +

K a 1

+K a 1

K a 2

=

A 2- = K

a 1K a 2

A

C

H

+2

+H

+K a 1

+K a 1

K a 2

弱酸(弱碱)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溶液的酸度和酸碱的离解常数有关,而与分析浓度无关。 (三)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

1、质量平衡(物料平衡):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 存在

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称为质量平衡

C mol/L Na 2CO 3溶液的质量平衡式 Na

+

=2C 和H 2CO 3+HCO 3

-

+CO 32

-

=C 2、电荷平衡: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正离子电荷的总和与负离子电荷的总和相等,称

为 电荷平衡

C mol/L Na 2CO 3 水溶液的电荷平衡式:

Na +

+H

+

=OH

-

+HCO 3

-

+2

CO 3

2

-

3、质子平衡:酸碱反应达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称为质子平衡 质子参

考水准:能参与质子交换的组分的初始形态以及溶剂水。

例:写出 Na (NH4)HPO4 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H 3O +(H +) ←+—H+ H 2O —-→H+ OH -

H

+

+

H 2PO 4

-

+2

H 3PO 4

=NH 3+PO 43

-

+OH

-

二、酸碱溶液中 pH 的计算

1)当 C a K a ≥20K w ,同时 C a /K a ≥500 时,最简式:

H

+ = c a

K

a

(2)弱酸HA (浓度为 C a mol/L )与共轭碱 A -

(浓度为 C b mol/L )的PH 计算 当 Ca≥20[H +

], C b ≥20[H +

]时

H

+= Ca Ka

Cb

p H = p K a + l g C C b a 缓冲溶液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酸碱指示剂

(一)变色范围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 pH=pK HIn ±1

由于人眼对深色比浅色灵敏,实际变色范围与理论推算的的变色范围并不完全相同。

pKa 实际范围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4 3.1~4.4 红 黄 甲基红

5.1

4.4~6.2

HA

+A = 1

得质子产物 参考水准 H 2PO 4- H 3 P O

4

+H + +—

2H

NH 4+

HPO 42

失质子产物

-H +

→ NH 3

-H +

→ PO 43-

酚酞 9.1 8.0~10.0 无 红

(二)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指示剂的用量;

2.温度;

3.中性电解;

4.滴定程序 二、滴定曲线

? 在滴定过程中,我们把计量点附近溶液某种参数(如 PH )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

? 滴定百分率为 99.9 %至 100.1 %即滴定相对误差为± 0.1 %时,溶液某种参数(如 PH )

的变化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

? 滴定突跃范围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要全部

或至少有一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三、滴定突跃与指示剂选择

一、(1)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 对于强酸强碱,溶液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浓度越小, 突跃范

围越小,可供选择的指示剂就越少。当突跃范围小于 0.4PH 时(C=10-4

mol/L ) 就没有合适的指示剂了。

? 对于弱酸弱碱的滴定,浓度越大、离解常数越大,则突跃范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突跃

范围减小至约 0.4PH 时(CK=10-8

),指示剂就不合适了。 (2)指示剂的选择

? 强酸强碱的滴定,计量点时溶液呈中性,突跃范围横跨酸性区和碱性区,突跃范围较 大,酸

性范围内和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都可以考虑选用。

? 强碱滴定弱酸,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突跃范围较小,位于碱性区,碱性范围内变 色的指

示剂可以考虑选用。

? 强酸滴定弱碱,计量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突跃范围较小,位于酸性区,酸性范围内变 色的指

示剂可以考虑选用。 强酸强碱准确滴定的条件: C

10-

4mol / L

一元弱酸弱碱准确滴定的条件: C a K a 10-

8,

C b K b

10-

8

多元酸准确(分步)滴定的条件:

① 当CaKai <10-8

时,第 i 级离解的H +

不能准确滴定,没有滴定突跃

② 当CaKai ≥10-8

时,若Kai/Kai+1 ≥104

,则第 i 级离解的H +

可以准确滴定,有滴定突 跃;

若Ka/Kai+1 <104

,则第 i 级离解的 H +

不能准确滴定,没有滴定突跃 例:用 1mol/LNaOH

滴定 20.00ml 1mol/LH 3PO 4

K = 6.910-3 , K = 6.210-8 , K = 4.8

10-

13

a 1

a

2

a

3

C K =1

6.910-3

=6.9

10-3

10-8, K

a 1

= 6.9

10

=105.1

104 a a 1

1 K

6.2

10-

8

C K =1

1

6.210-8

=3.110

-8

10

-8 a 2

a a 2

, K a 2 = 6.210-8

=105.4 104

K 4.8 10-13

a 3

C K =1

1

4.810-

13

=1.6

10

-

13

10

-

8

1mol/L 的H3PO4 可以用 NaOH 准确分步进行滴定,有两个滴定突跃。

对于 H3PO4 的滴定,第一计量点:

H PO + NaOH = NaH PO + H O

H

+

= K a 1

K a 2 = 6.9

10

-3

6.210-8 = 2.1

10-5

pH = 4.68

可选甲基橙、甲基红指示剂 第二计量点: NaH PO + NaOH = Na HPO + H O

H

+

= K K = 6.210

-8

4.810

-13

= 1.710

-10

pH =9.77 可选酚酞、百

里酚酞指示剂

多元碱的滴定:多元碱准确(分步)滴定的条件与多元酸相同。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 配位滴定对反应的要求:配位比恒定;配合物稳定性高;反应迅速; 有适当方法确定 终点。 ? 配位剂种类:无机配位剂, 有机配位剂

? 配位滴定最常使用的是氨羧配位剂(使用最广的是乙二胺四乙酸 EDTA )

? EDTA 配合物特点:1.配位比简单 2.稳定性高 3.水溶性好 4.大多无色 第一节 配位平衡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MY

M + Y = MY

MY

M Y

式中:K

M Y 为一定温度时金属—EDTA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此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M ]为 未参加配位反应的金属离子浓 度;[MY ]为生成的配合物浓度; [Y ]为未参加配位反应的配位剂 浓度。 二、配位反应的副反应

1.EDTA 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酸效

应与酸效应系数

由于 H +

与 Y 4-

的结合使主反应的 程

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酸效应。 酸效应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 Y

( H ) 来衡量。

Y (H ) ≥1,酸度越高(PH 越小),酸效应系数就越大,酸效应就越强 Y (H ) = 1 即为没有副反应)

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KM ' Y

把M =M

M 、

Y

=

Y

Y 、

MY

=

MY

MY 代入上

式,得 MY MY

MY K MY

M M

Y

Y

=

M

Y

没有副反应时 MY

=1, K M Y = K MY

M

Y

1

有副反应时,

MY

= 1 1, 则

K M Y K MY

M

Y

M

Y

在一般情况下,MY 的副反应可以忽略,αMT = 1,则

K

K M '

Y =K MY

MY

= K MY

lg K M '

Y =lg K MY -lg M -lg

Y

M

Y

M

Y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滴定曲线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① K M Y 一定时,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② 浓度一定时, K

M Y 越大,突跃范围越大。所有对 K M Y 产生影响的因素如酸效应、配位 效

应等,也会影响突跃范围的大小。 二、化学计量点pM`值的计算

pM = 1(pc M (sp )+lgK

MY

)

式中:c M (sp )表示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的总浓度,若滴定剂与被滴定物浓度相等c M (sp )即 为金属离子原始浓度的1

2

三、金属指示剂 (一)必备条件

1)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与指示剂自身的颜色应有显著的区别 2) 显色反应必须灵敏、快速,并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3) 配合物MIn 的稳定性适当,要求K MY

K

MIn >102

4) 金属指示剂要控制pH ,pH 影响指示剂的形体从而直接影响它的颜色 (二)指示剂的封闭现

象和僵化现象

1. 封闭现象:滴定达到计量点后,过量的 EDTA 不能夺取 MIn 中的金属离子,In 无法释放 出

来,因而在计量点附近看不到溶液颜色的变化现象

2. 僵化现象:有些金属-指示剂配合物难溶于水,使得滴定剂与金属-指示剂络合物置换反 应缓慢,终点拖长,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解决的办法是加入有机溶剂或加热,以 增大其溶解度,加快反应。

(三) 指示剂颜色转变点 p M t 的计算 对于 M 与 In 的反应,只考虑 In 的酸效应,其它副反应忽略 平衡时

当MIn

=

In '

时, lg

MIn

= 0滴定达到了指示剂的变色点,这点的pM 用pM t

表示

四)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M + In MIn H +

HIn, H In ....

In '

第三节 滴定条件的选择 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1. 控制溶液酸度:当△lgCK≥5 时,可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实现 M 的选择性准确滴定

2. 使用掩蔽剂 ①配位掩蔽法:例:EDTA→Ca 2+

,Mg 2+

,加入三乙醇胺掩蔽 Fe 2+

和 Al 3+

②沉淀掩蔽法:例:Ca 2+

,Mg 2+

时共存溶液,加入 NaOH 溶液,使 pH>12, Mg 2+

→Mg(0H)2 ,从而消除 Mg 2+

干扰

③ 氧化还原掩蔽法:例:EDTA 测 Bi 3+

,Fe 3+

等,加入抗坏血酸将 Fe 3+

→Fe 2+

第六章 氧化还原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电极电位与 Nernst 方程式 电极电位是电极与溶液接触处存在的双电层产生的。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可以用相关氧 化还原电对电极电位来衡量。

电对电极电位的大小可通过 Nernst 方程式计算。 对一个氧化还原半反应(也称为电极反应)

Ox + ne = Red

所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用 Ox/Red 表示。该电对具有一定的电位称为电极电位,电极电位可

相关离子的活度均为 1mol/L ,气压为1.013×10 5Pa 时,测出的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 电位

(规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零)。R 为气体常数:8.314J /(K ·mol);T 为绝对温度 K ;F 为法拉第常数(96487c/mol);n 为氧化还原半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 二、条件电极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一)条件电极电位

a Re d =

Re d

Re d =

Re d

C Re d

, a Ox =

Ox

Ox

=

Ox

C Ox

代入 Nernst 方程,得

Re d Ox

Ox /Re d =(o

+ 0.059 lg Ox Re d )+ 0.059 lg C Ox

Ox /Re d

n Re d

Ox

n C Re d

式中o

称为条件电极电位, 简称条件电位.

条件电位是在特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 Cox 和 CRed 都为 1mol/L 时的实际电 位。

(二)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1.盐效应;2.酸效应

3.生成配合物:向溶液中加入一种配位剂,与氧化态或还原态反应。若氧化态生成稳定的 配合物,则条件电位降低;若还原态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则条件电位升高。

4. 生成沉淀:加入可与氧化态或还原态生成沉淀的沉淀剂,因改变氧化态或还原态的浓度 而改变电位。氧化态生成沉淀时,条件电位降低;还原态生成沉淀时,条件电位升高。

以用 Nernst 方程表示。

Ox /Re d

=o +

2.303RT lg a Ox

nF a Re d

=

o +0.059lg a O n

a

Re d

Ox

(25o C )

式中a Ox 、a Re d 分别是游离Ox 、Red 的活度。式中φ0

为标准电极电位,它是温度为25℃时,

=

o + 0.059 lg C Ox n C

Re d

o =

o

0.059

Ox Re d n

Re d

Ox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m Ox + n Re d = n Ox + mRe d

1 2 2 m 1

n

lg K ' = 式中 m 、n 是最小公倍数 (二)判断反应能否定量进行 要使反应定量进行,反应的完全程度应达到 99.9%以上。

n Ox + n Re d = n Ox + n Re d

0.1 0.1

99.9 99.9 当 n 1 = n 2时, '

C

Re d 1C Ox 2

99.9 99.9

lg K '

= lg

Re d 1 Ox 2

= lg

6

C Re d 0.1

0.1

反Re 应d 2

能定量进行。

lgK /

当n 1

n 2且互质时, '

C R n 2

e d 1

C O n 1

x 2

99.9n 2

99.9n 1

lg K = lg Re d 1 Ox 2

= lg 3(n +n )

C O n 2

x C R n 1

e d 0.1n 2

0.1

n 1

1 2

即 lgK /

≥ 3(O

n x 1

1 +R e d

n 2

2 )时,反应能定量进行。

对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定量进行所要求的lgK /

是不相同的。 四、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氧化剂、还原剂本身的性质

2.反应物浓度

3.反应温度

4.催化剂:如 MnO 4-氧化 C 2O 42- 反应速度很慢,但反应生成的 Mn 2+

对反应有催化作用,这 种生成物本身起催化作用的反应叫自动催化反应。

5.诱导反应

五、化学计量点点位

n

O

x 1 Red 1 + m

O

x 2 Red 2

m Ox + n Re d = n Ox + mRe d

sp =

1 2 2 1

m + n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滴定曲线

氧化还原滴定的突跃范围大小与反应电对条件电位差有关,条件电位差△φo/

越大,滴定 突跃范围越大。对称电对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浓度改变对突跃范围影响不大。 在一般氧化还原滴定中 突跃范围是

+0.0593(V )~ - 0.059 3 (V )

2

n 1

n

计量点是

n 1

1

/

+ n 22 /

SP

n + n

当两个半电池反应转移电子数相等时,化学计量点电位恰好位于滴定突跃的中央;当半 电池反应转移电子数不等时,化学计量点电位偏向转移电子数多的电对一方。 二、指示剂 指示氧化还原滴定终点的常用指示剂有以下四种:

(一)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剂本身是一种弱氧化剂或还原剂,它的氧化形或还原形具有 明显不同的颜色。如二苯胺磺酸钠

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是

o

0.059

n

当C In Ox = C In Re

d = 1mol / L 时,=

o

这一点称为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点。 选择氧

化还原指示剂时,应使指示剂的条件电位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并尽可能靠近化学 计量点,以减小终点误差

(二)自身指示剂:有些标准溶液本身有很深的颜色,滴定时无需另外加入指示剂,只要 标准溶液稍微过量一点,即可显示终点的到达。如高锰酸钾

(三)特殊指示剂:有些指示剂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产生 特殊

1 Red 1 -Ox

2 Red 2 )

0 0 0 (△

= Ox 1 Red 1 -Ox 2

)

2 Red 2

n

1

的颜色,利用这种特殊颜色的出现或消失指示滴定终点,称为特殊指示剂。如淀粉第三节碘量法

一、基本原理碘量法是以碘作为氧化剂,或以碘化物作为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一)直接碘量法:以 I2 标液为滴定剂的碘量法凡电极电位低于 I2/I-电对的,其还原形可用I2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直接碘量法只能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3I2 + 6OH- == IO3- +5I- + H2O (一)间接碘量法:以 Na2S2O3标液为滴定剂的碘量法

二、误差来源及措施防止碘挥发的方法:

1)过量加入 KI;2)在室温下进行;3)使用碘量瓶;4)快滴慢摇防止碘离子氧化的方法:1)溶液酸度不宜过高;2)密塞避光放置;3)除去催化性杂质(NO2-,Cu2+) 4)I2完全析出后立即滴定;5)滴定速度稍快

三、指示剂碘量法中应用最多的是淀粉指示剂。注意:

a)滴定时应注意淀粉指示剂的加入时刻。直接碘量法,可于滴定前加入,滴定至浅蓝色出现即为终点。间接碘量法则须在临近终点时加入,滴定蓝色消失即为终点。如果过早加入,溶液中有大量碘存在,碘被淀粉表面牢固吸附,不易与 Na2S2O3 立即作用,致使终点拖后。b)淀粉指示剂应取可溶性直链淀粉新鲜配制,放置过久会腐败变质。支链淀粉只能松动地吸附 I2 ,形成一种红紫色产物,不能用作碘量法的终点指示剂。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碘标准溶液注:1)为了避免 KI的氧化,配制好的碘标准溶液,须盛于棕色瓶中,密塞存放。

1)碘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可采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也可用基准物 As2O3 进行标定。

(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原因是:

a.水中溶解的 CO2易使 NaS2O3 分解S2O32-+ CO2 + H2O → HSO3-+ HCO3-+ S↓

b .空气氧化:2S2O32-+ O2 → SO42-+ S ↓

c .水中微生物作用:S2O32-→ Na2SO3 + S↓

在配制 Na2S2O3 标准溶液,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这样既可驱除水中残留的 CO2 和 O2 ,又能杀死微生物。

2.加入少量 Na2CO3 作为稳定剂使溶液呈弱碱性,抑制细菌生长。

3.贮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待浓度稳定后(7~10天),再进行标定。

四、应用与示例

1.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注意:在滴定时加入适量稀 HAc,使溶液保持弱酸性,避免空气氧化。2.中药胆矾中CuSO4·5H2O 的测定—间接碘量法

注意:1.CuI 强烈吸附 I2 造成终点提前,滴定时应用力振摇或在近终点时加 KSCN, 将 CuI 沉淀转化为 CuSCN 沉淀,释放 I2

2.碘离子既是沉淀剂,又是还原剂、配位剂

第四节高锰酸钾法

一、基本原理

反应需在强酸中进行,且通常为H2SO4才能全部生成Mn2+

二、指示剂

?KMnO4作自身指示剂,以出现粉红色且 30秒不褪为终点。

?若标准溶液的浓度较低(0.002mol/L 以下),可选用二苯胺磺酸钠等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终点。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高锰酸钾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常混入少量二氧化锰杂质,蒸馏水

中常含有少量有机杂质,能还原 KMnO4 使其水溶液浓度在配制初期有较大变化, 因此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间接法配制时,常将溶液煮沸以加速与其杂质的反应,并将配成的溶液盛在棕色玻璃瓶中在冷暗处放置 7~10天,待浓度稳定后,过滤除去 MnO2等杂质,方可进行标定。

标定 KMnO4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As2O3 、Na2C2O4 、H2C2O4 ·2H O 等。标定时应注意:

1. 温度:一般控制在 75~85o C

2. 酸度:用 H2SO4调节酸度,滴定刚开始的酸度一般应控制在约 1mol/L。

3. 滴定速度:刚开始滴定的速度不宜太快

4.催化剂:在滴定前可加几滴 MnSO4 溶液。

5.指示剂:一般情况下,高锰酸钾自身可作为指示剂

第五节重铬酸钾法

Cr O2-+14H++ 6e = 2Cr3++7H O 0=1.33V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

第九章电位法

第一节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一、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一)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或活度变化而改变的电极基本要求:①符合Nernst 响应;②响应速度快、重现性好;③结构简单、耐用。(二)参比电极:电极电位基本不变,不受溶液组成变化的影响基本要求:①电极电位稳定,可逆性好;②重现性好;③装置简单、耐用。

第二节直接电位法

一、溶液 pH 值的测定

目前最常用的指示电极是PH 玻璃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

(一)PH 玻璃电极

1. 电极构造:球状玻璃膜含 Na2O、CaO 和 SiO2。

2.响应机理:

膜电位的产生过程:

①干玻璃膜吸水形成水化胶层

②水化胶层中的Na+与溶液中的H+发生交换: H+ +Na+Gl- =Na+ + H+Gl-平衡后,内、外水化胶层中的H+活度分别为a2/和a1/。

③水化胶层中的H+与溶液中的 H+由于浓差发生扩散

玻璃膜内、外相界电位为:

= K + 2.303RT

lg a 2 和

=K + 2.303RT

lg a

1

内 2

F

a

'

外 1

F

a

'

式中:K 1、K 2分别是与玻璃膜内、外表层材料结构相关的常数。a 1/

、a 2/

分别为膜外表面和膜 内表面水凝胶层中 H +

活度. a 1、a 2分别为膜外和膜内溶液中 H +

活度

2.303RT a 1

a 2'

=

= K 1

- K 2

+ lg '

F a '

a

' '

2.303RT a / 2.303RT 如果 K 1 = K 2 , a 1' = a 2' , 则

=

lg 1

= K / + lg a 1 (a 2为定值)

1 2 1 2

F a F 1 2

PH 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在于 H+的交换和扩散。

2.303RT

2.303RT

=

内参

+

= K +

lg a 1 = K - pH

式中:K =

- 2.303RT lg a 2称为电极常数。

F

3. 电极性能

(1)转换系数:溶液 pH 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玻璃电极点位的变化值称为转化系数(或电极 斜

率),用 S 表示。S = -

(2)酸差和碱差 pH

普通pH 钠玻璃电极,在pH1~9的范围内,φ与pH 呈线性关系。 当溶液 pH > 9 时,pH 测 < pH 真 ,产生负误差,称为碱差(钠差)。 当溶液 pH < 1 时,pH 测 > pH 真 ,产生正误差,称为酸差。 (3)不对称电位

当 a 1 = a 2 , 膜电位应为 O ,但实际仍有几个至十几个 mv, 这个电位称为不对称电位。这是 因为制造工艺、机械或化学腐蚀等原因,使玻璃电极内、外膜并不完全相同,K 1≠K 2, a 1/

≠ a 2/

。干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较大且不稳定,使用前必须在水中充分浸泡(至少 24 小

时)

(二)测量原理和方法 1.原理

-)玻璃电极︱待测溶液([H +

] x mol/L )‖饱和甘汞电极 (+)

2.303RT

pH ) =K / +2.303RT pH FF

(1)在玻璃电极的适用 pH 范围内测定

(2)定位缓冲液的pHS 值应与待测溶液的 pHx 值尽可能接近,相差不应超过 3 个 pH 单位 (3)标准缓冲溶液与待测溶液的温度必须相同; (4)电极浸入溶液后需有足够的平衡时间方可读数 (5)不宜在 F -含量高的溶液测定 (6)在pH 精密测量中常采用两点校正法

二、离子选择电极(ISE ):ISE 是一种对溶液中特定离子(阴、阳离子)有选择性响应能力 的电极。

E =

SCE

-玻

=

SCE

- (K - 2. 方法

E S =K /

+

2.303RT F pH S

(1) E X =K /

+ (2)-(1)得 3. 注意事项 2.303RT F

pH X

(2)

pH X = pH S + E

X - E S

2.303RT / F = pH S +

E

X - E S

0.059

(25o C )

(一)离子选择电极基本结构及响应机理

1.基本构造:电极膜、电极管、支持体、内参比电极和内参比溶液

2.响应机理:电极膜浸入外部溶液时,膜内外有选择响应的离子,通过交换和扩散作用在

膜两侧建立电位差,达平衡后即形成稳定的膜电位即电极电位。电极电位与响应离子

有些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电位不只是通过离子交换和扩散作用建立的,还与离子缔合、配 位等作用有关。

(二)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 1.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

检测下限:表明电极能够检测的待测离子的最低浓度,图中两直线外推交点 A 所对应的待 =K

2.303RT

lg[a A +K A ,B a B n A /n

B +] nAF

A A ,

B B

离子选择电极除对某特定 A 离子有响应外,溶液中共存 B 离 子对

电极电位也有贡献。这时,电极电位可写成

K A,B 称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其意义为:在相同的测定条件 下,待测离子和干扰离子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的活度 a A 与干扰离子活度 a B 的比值: 选 择 性 系 数K

= a A

a B

A 可

见:选择性系数 K A,B 愈小,电极对 A 离子响应的选择性愈 高,B 离子的干扰作用愈小。 3.响应时间(或响应速度):响应时间长短与电极有关,同时还与待测离子浓度有关。溶 液浓

度愈低,响应时间愈长。搅拌可缩短响应时间。

4.有效pH 范围:离子选择电极存在一定的有效 pH 使用范围,在超出该范围外使用就会产 生较大的测量误差或者缩短电极的寿命。 三、定量分析的条件和方法 (一)定量条件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前两种方法都要在标液和 试液中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ISAB )。TISAB 中含有惰性电解质、pH 缓冲剂和配位 剂。它有三方面的作用:

① 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及活度系数相同 ② 控制溶液的 pH 值

③ 掩蔽干扰离子 例:典型组成(测 F-):

1mol/L 的 NaCl ,使溶液保持较大稳定的离子强度; 0.25mol/LHAc + 0.75mol/LNaAc, 使溶液 pH 在 6 左右; 0.001mol/L 的柠檬酸钠 , 掩蔽 Fe 、 Al 等干扰离子。

(二)定量方法

1.直接比较法(两次测量法):配制一个标液和试样溶液,加入 TISAB ,分别测量电动势。 注意: ①阳离子取负号,阴离子取正号。如果参比电极接负极,指示电极接正极,则符号 相反。

E 与 S 的单位要一致

的活度关系符合 Nernst 方程式。

ISE = K

2.303RT nF lga i 2.303RT K' nF lgC i 测离子活度为电极的检测下限。 2.选择性

③优先使用实际 S,实际 S 未知时,使用理论 S。

2.标准曲线法:配制系列标液和试样溶液,加入 TISAB,测定系列标液的电动势,绘制 E~ lgC 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的电动势,并从标准曲线上求出待测离子浓度。可通过线性回归方程求出待测离子浓度。

3.标准加入法先测定试样溶液(C X,V X)的电动势 E X,再向试样溶中加入小体积高浓度的标准溶液(C S>10C X, V S < V X/10),再测量其电池的电动势 E S。

注意:①△E > 0 ②E 与S 的单位要一致③优先使用实际 S,实际S 未知时,使用理论 S。该法不用绘制标准曲线,不加TISAB,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较高。当基体浓度较高且组成复杂时,可采用此法。

第三节电位滴定法

一、原理与装置电位滴定法准确度较高,易于自动化,不受样品溶液有色或浑浊的影响,但操作和数据处理麻烦、费时。除了定量分析外,还可用于某些常数的测定。二、终点确定方法

电位滴定时,应边滴定边记录加入滴定剂的体积和电位剂读数 E 或pH,见典型的电位滴定数据。

确定终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E ~V 曲线法

滴定终点:曲线上的转折点(拐点)对应的体积特

点:作图简便,但要求计量点处电位突跃明显,否则

误差较大。

2.⊿E/⊿V~ V 曲线法滴定终点:曲线的最高点所

对应的体积

3.⊿2E/⊿V2~ V 曲线法滴定终点:⊿2E/⊿V2=0 处

对应的体积特点:作图麻烦,但准确度高

第十章吸光光度法

一、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 灵敏度高

2. 准确度较高

3. 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

4. 应用广泛二、朗伯—比耳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如果入射光的强度为I0 ,吸收光的强度为I a ,透过光的强度为I t ,反射光的强度为I r ,则

I0 = I a + I t + I r^

在吸光光度法中,测量时都是采用同样质料的比色皿,反射光的强度基本上是不变的,其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于是⑴式可简化为:

I0 = I a + I t T =It

透过光强度I t与λ射光强度I0之比称为透光度或透光率。用T 表示。即I0溶液的透光度愈大,说明对光的吸收愈小;相反,透光度愈小,则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大。实践证明,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以及入射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

I1

朗伯—比耳定律

A = lg I0= lg 1= K c b

IT 如果要求同时考虑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 b 对光吸收的影响,

可将朗伯定律和比耳定律合并为朗伯—比耳定律。这是光吸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叫比色公式。式中K 是比例常数,与入射光波长、物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温度等因素有关。上式表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其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和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这个规律通常称为朗伯—比耳定律。也称光吸收定律。二、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

朗伯—比耳定律中的常数K 值随c、b所用单位不同而不同,有两种表示方式。

1. 吸收系数a

当浓度c 的单位为g/L,液层厚度 b 用“cm”表示时,常数K 以a 表示,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L/g·cm。此时,朗伯—比耳定律变为:

A = a·b·c

2. 摩尔吸收系数ε

当浓度c 的单位为mol/L,液层厚度 b 用“cm”表示时,则K 用另一符号ε表示。ε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cm。此时,朗伯—比耳定律为:

A = ε ·b·c

三、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㈠由于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㈡由于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㈢由于化学变化而引起的偏离

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①应有较高的灵敏度与选择性;②形成的有色配合物应组成恒定、性质稳定;

③显色条件易于控制;④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

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 显色剂用量

2. 溶液的酸度

3. 显色时间

4. 温度的影响

5. 溶剂的影响

6. 干扰离子的影响吸光光度法测量条件的选择

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的灵敏度,一般情况下,入射光的波长应选择待测溶液有最大吸收的波长。

2. 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可以控制溶液的浓度使其A 值落在0.2~0.7 范围内。

3.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①当显色剂及制备试液时所用的其它试剂均为无色,而且被测试液中又无其它有色离子存在时,可用蒸馏水(或纯溶剂)作参比溶液。

②如果显色剂为无色,而被测试液存在其它有色离子时,应采用不加显色剂的被测试液作参比溶液。

③如果显色剂和试剂均有颜色时,可将一份试液加入适当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使之不再与显色剂作用,显色剂及其它试剂均按试液测定方法加入,以作为参比溶液,这样还可以消除一些共存组分的干扰。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目解析(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版)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

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 %030.01/)(1)(222 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 2=-∑-=∑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思考题答案 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 反应定量进行(>99.9%);反应速率快;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

(整理)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疑难解答.

疑难问答 根据有机化学教研组多年教学经验,常见的问题解答如下: 1. 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有什么区别? [解答] 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是目前关于共价键形成、本质的两个主要理论。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价键理论是定域的,主要讨论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配 对成键情况。而分子轨道是以电子离域的观点为基础的。在电子离域的共轭体系中,用分子分子轨道理论讨论问题可以避免价键理论定域的缺陷。 2. 异丁烷一元氯代时,产生如下两种可能异构体: 3. 其异构体的相对含量是否与自由基稳定性相矛盾? [解答]:不矛盾。 反应活性是相对的。叔丁烷中,叔氢有9个而甲基氢只有1个,甲基氢和 叔氢的相对反应活性: 25/9∶75/1≈1∶27。说明叔氢的反应活性更 大。与自由基稳定性一致。 另外,氯原子 Cl?比较活泼,氯代的选择性比较差,几率因素起作用较大 。如溴代时,溴原子Br?的活性较低,反应的第一步是吸热的,所以选择 性更好,主要是活性大的叔氢被取代。 4. 烯烃加溴是反式加成,其他加成也是反式吗?

[解答]:不一定。 亲电加成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与亲电试剂反应,生成正离子活性中间 体。烯烃加溴,通常认为是经过环状溴翁离子中间体进行的,所以得到反 式加成的结果: 其他的加成反应并不一定经过环状中间体的过程,比如加 HBr ,首先 得到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 Cl2可以形成翁离子,也可以形成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所以产物为顺 式和反式两种产物。 5. 丙烯与氯气高温下反应,主要产物为α -H的氯代产物(A),为什么不产生亲 电加成产物(B)? [解答]:烯烃与卤素在低温或无光照条件下,在液相中主要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在 高温或光照条件下,主要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一般取代在双键的 α-H上。这主要由于C—Cl键键能较小,高温下容易断裂而使反应可逆。 同时,取代反应的活性中间体更稳定。 6. 乙烯、丙烯、异丁烯在酸催化下与水加成,其反应速度哪个最快?为什么? [解答]:乙烯 < 丙烯 < 异丁烯。决定于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 7. 下列反应如何完成? [解答]:(1)稀、冷 KMnO4,OH- (2)CH3COOOH , CH3COOH 8. 叁键比双键更不饱和,为什么亲电加成的活性还不如双键大? [解答]:叁键碳原子sp杂化,双键碳原子sp2杂化。电负性C sp>Csp 2 。 σ键长sp-sp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课后答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1 (5) 顺-1,2-二溴环己烷 (6) 1,7,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 (7) 5-甲基螺 [3.4]辛烷 (8) (9) C C C C CH 3CH 3CH 3 CH 3 H 3H 3 (10) (CH 3)2CHCH 2CH 2CH 3 (11) 2-4 (3)>(2)>(5)>(1)>(4) 2-6 (1) 正丙基(n -Pr-) (2) 异丙基(i -Pr-) (3) 异丁基(i -Bu-) (4) 叔丁基(t -Bu-) (5)甲基(Me-) (6) 乙基(Et-) 2-7 (3) CH 3CH 2CH(CH 3) 2 (4) (CH 3)4C 2-8 (3)、(6)等同;(2)、(5)构造异构;(1)、(4) 构象异构 2-9 (1) 用Br 2。因氢原子活性有差异,溴原子活性适中,反应选择性强,主要得到 。 (2) 用Cl 2。只有一种氢,氯原子反应活性高。 2-10 CH 3CH 2·的稳定性大于CH 3·,易于生成。 2-11 2,3-二甲基丁烷有四个典型构象式,2,2,3,3-四甲基丁烷有二个;前者最稳定的构象 式为。 CH(CH 3)2 CH 3 33)2 ( 顺 ) > ( 反 ) (2) 2-13 3)2 3 3)2 3 (1) H 3 H 3(2) < >2-15 2-16 (4)>(2)>(3)>(1) 4-4 (7) H OH CH 3 OH CH 3 C 2H 5 HO H HO CH 3 CH 3 C 2H 5

(8) (CH 3)2CHC O H 3C O O CHCH 3 (CH 3)2CHC O CH 3 O CHCH 3 (9) CH 2Br Br Br (10) Br OCH 3 (11) H 2C —C n CH 3 COOCH 3 4-5(1) CH 3CH 2CH 2CH CH 2 乙烯基 烯丙基 CH 3CH 2CH CHCH 3丙烯基 有顺反异构 CH 3CH 2—C CH 2 CH 3 异丙烯基 CH 3CH C CH 3CH 3 CH 2 CHCH(CH 3)2乙烯基 (2) 2,3-二甲基-2-丁烯>2-甲基-2-戊烯>反-3-己烯>顺-3-己烯>1-己烯 (3) 2-甲基-1- 丙烯 快 (形成叔碳正离子) 快 (形成叔碳正离子) 4-6(1) 亲电加成反应,中间体为碳正离子,有重排

分析化学(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第六版)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误差 一、系统误差 定义: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也称可测误差 二、偶然误差 定义: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呈正态分布。 三、过失误差 1、过失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等引起的。其表现是出现离 群值或异常值。 2、过失误差的判断——离群值的舍弃 在重复多次测试时,常会发现某一数据与平均值的偏差大于其他所有数据,这在统计学上称为离群值或异常值。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1)Q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若Q >Q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较复杂,但比较准确。 若G > G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正确性,越接近准确度越高。 系统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误差: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来表示。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分。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实值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重现性,越接近精密度越高。 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2.偏差精密度的高低可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的表示方法有 (1)绝对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x x d i -= (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 x -x d n 1 i i ∑==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 d ?= r d min max X -X X X Q 相邻 离群-=S X X G -= 离群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课后答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1 (5) 顺-1,2-二溴环己烷 (6) (7) 5-甲基螺[3.4]辛烷 2-4 (3)>(2)>(5)>(1)>(4) 2-6 (1) 正丙基(n -Pr-) (2) 异丙基(i -Pr-) (3) 异丁基(i -Bu-) (4) 叔丁基(t -Bu-) (5)甲基(Me-) (6) 乙基(Et-) 2-7 (3) CH 3CH 2CH(CH 3) 2 (4) (CH 3)4C 2-8 (3)、(6)等同;(2)、(5)构造异构;(1)、(4) 构象异构 2-9 (1) 用Br 2。因氢原子活性有差异,溴原子活性适中,反应选择性强,主要得到 CH 3 Br 。 (2) 用Cl 2。只有一种氢,氯原子反应活性高。 2-10 CH 3CH 2·的稳定性大于CH 3·,易于生成。 2-11 2,3-二甲基丁烷有四个典型构象式,2,2,3,3-四甲基丁烷有二个;前者最稳定的构象 式为 CH 3 H CH 3H 3C CH 。 2-16 (4)>(2)>(3)>(1) 4-4 4-5(1) (2) 2,3-二甲基-2-丁烯>2-甲基-2-戊烯>反-3-己烯>顺-3-己烯>1-己烯 (3) 2-甲基-1-丙烯 快 (形成叔碳正离子) 4-6(1) 亲电加成反应,中间体为碳正离子,有重排 (2) 甲醇与碳正离子结合;直接失去质子而形成醚 5-9 (1)Br 2/CCl 4;Ag(NH 3)2NO 3, (2)顺丁稀二酸酐; Ag(NH 3)2NO 3, 5-11 5-12 6-1 (a) C 3H 7NO (b) C 2H 3OCl 6-3 6-4 共轭,ε(a )>ε(b) 6-5 (a)227nm, (b)237nm, (c)227nm, (d)232nm 6-6 (1) (a)>(b) (2) (b)>(a) (3) (a)>(b) 6-8 3000~3100cm -1 C=C -H v , m 2850~2950 cm -1 CH 3,CH 2 v , s 1620~1680 cm -1 C=C v , m 1430 cm -1 CH 3 δ 910~1000 cm -1 -C=C -H δ 6-9 偶合常数不同,反式偶合常数较大 7-9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第二版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第二版答案【篇一: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答案】 xt>一、大赛主题 “女性工程师储才班”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和普莱克斯公司共同发起并 管理的“虚拟班级”,旨在帮助理工科背景的女大学生不断提升自我 价值,发挥“女性优势”,做好职业规划,使其成为卓越女性工程师。 为了使“储才班”吸引更多优秀的女性学生报名参和,同时能够在学 生们中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专注于女性的职业角色和思 维模式”的理念得以重视和发扬,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储才班”班级 班训(口号)和班标(logo)征集大赛。 二、参赛要求 1、面向对象:华东理工大学全体学生 2、出现以下情况,自动免除参赛资格:违背法律和法规;内容不健康;涉嫌舞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不属实,弄虚作假;组委 会认为的其他不当行为。 三、、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主题围绕华理工科女性、化工工程师、领导力精英素质、普莱克斯企业文化等元素。 【班训】主题突出,简洁易懂,积极健康,反映班级精神、班级特点、班级目标 【班标】设计新颖,图案简介,内涵丰富,体现创新及良好的艺术 修养 2、提交要求:

【班训】作品以电子版(word)上交,字数少于16字,配以20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 【班标】作品以jpg格式上交,2mb以内,请另外附上电子版设计 说明,班标的设计可使用于名片、网站、文件纸和对外宣传册,在 较小尺寸的情况下仍能轻易识别。 四、大赛安排 2月下旬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通知; 3月20日-3月23日通过网络投票和公司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最终采用的班标班训,被采用者获得金奖,金奖采用者将获得奖金1000元/作品。其余参赛者分别获银奖(500元/作品)和提名奖。 五、奖项设置 金奖2名(班训、班标比赛各一名,奖金1000元/作品),银奖4 名(各2名,奖金500元/作品),提名奖若干名。 【篇二: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专业2016年考研经验】ss=txt>研经验 有机化学今年情况:划线是51 51 100 100 330,最高分 417(一 女生被院长招走)最低分330,官方预招43个,去了55人复试, 结果有14个人复试不及格,所以就招了39,至于后面有没有调剂我 不得而知,复试后排名和初试排名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刷的最高分 是400分,所以复试很重要。 选学校: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是华东化工学院,顾名思义化工很强,这个全国 都公认的,即使世纪初的这十几年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华理还是第一大院,也是最好的院这毋庸置疑。而现在华理的校 长是搞药学的,所以近些年华理的药学院和生工学院很强势,下来 就是有机化学专业所在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院了,前几个就不说了,

深度剖析华东理工历年有机化学真题

深度剖析华理历年有机化学真题,有效突破132分 华理的有机化学(含实验)有几批人轮番出题,今年我问我们专业的组长今年谁出题,他说是保密的,一般外面的人都不知道。但是我觉的这也无所谓的,因为近几年华理的有机化学出题模式也比较固定,尤其以06年为转折点。前几年的题型比较陈旧,还有好多类似于简答题,难度也比较大,近3年的题型是目前许多大学采纳的出题模式,估计保持下去。总体来说今年的有机化学出的太简单了,我们专业的老师也是这样说的,好象今年的出题人也比较尴尬,因为普遍反映今年的题没有水平,所以09年的真题难度会有所上升。这几年的真题以07年出的最为典型,无论难度还是考察的范围都比较适中,而且有几道题还很新颖。听说08年华理以后的真题不再外漏,估计也不好搞到08年的有机化学真题,不过我个人认为08年真题出题偏简单,利用价值还不如07年。 先说一下必备的复习资料,《大学有机化学基础》荣国斌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钱旭红等,化学工业出版社;《大学化学实验基础(Ⅱ)》,近8年有机化学真题(最好还有05年以来的综合化学中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指津》。不少人都很奇怪,华理居然指定了2本关于有机化学学习的参考书,但是千万别以为买其中一本就OK了。《大学有机化学基础》这本书有上下册,内容很详实,机理阐释的很到位,但是难度比较大; 《有机化学》只有一本,简明清晰,比较简单。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好,而且想拿高分,建议你看前者。倘若你的基础本来就很差希望你先看后者比较好。大家最好能一本课后答案书,就买主看其中一本的就行。我当年主看的是《大学有机化学基础》,所以买了相应的参考书,这本书的习题量很大,题目也很新,我主要看的是命名,写反应方程式,合成题,有选择的看了一些机理题,像一些太活的题,简答题只要了解就行,就当扩展一下知识面。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指津这本书非常重要,近几年有好多真题出自这本书,下面我会详细列举的,我看了三遍。因为有机化学没有计算题,就是一些官能团的重组,应该看的很快的。我当时做了4本参考书,一天2章,一个多星期一本。我把有机化学简单的分了几大章:烃(包括烷烃,希烃,炔烃,卤代烃);苯及衍生物;醇、酚、醚;醛、酮;羧酸及衍生物;氨基、硝基化合物;红外、核磁共振(其它考的很少)、杂环化合物、立体化学并为一章,总共7章。至于像生命化学,糖、核酸、氨基酸、周环反应等,近7年考的极少,我记得就考一个苷氨酸的命名,像记一个二糖的空间结构,羟基、氢有20来个,而且要记住每个取代基的位置,能累死,幸运的是华理出题非常重点,7章之外的基本不考,大大得减轻了复习量,看来华理还是挺照顾我们的,至于20分的实验我下面单独讲。 下面我着重剖析一下近两年的真题: 先简单说下06年的真题,第六题实验题(20分)出自于《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指津》298页第2题(原题),机理题第1题(10分)出自于《有机化学》(我还没有统计,自己找吧,下同。) 07年的第一道命名题有一半出自于《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指津》(完全一样),第二题写化学方程式全部来自于《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指津》(原题),例如第1题出自于第185页第8题;第2题出自于102页第7题,第3题出自于16页第5题,第4题出自于103页第10题,第5题出自于104页第15题,其它的也都能找到,我就不再列举了。机理题(15分)第1题(7分)出自于《有机化学》,第2题(8分)出自于《有机化学》(P88页),实验题第1题(8分)2道填空题出自于我找的实验习题仅4页上面的(完全一样),第2题(12分)出自于《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指津》第306页第8题(答案全在题干里)。 再说一下我对08年有机化学的预测命中情况,首先是机理题,这道题难度较大些,是失分点,不过近几年华理的机理题难度在下降,分值也由开始的20分降到08年的10分,且出题模式这几年也很固定。第1题近几年都是重排反应的题,而且都出自于《有机化学》,比较简单,可以说是送分题。第2题一般出自醛、酮;羧酸及衍生物;氨基、硝基化合物,有些难度。我把《有机化学》课文中出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版)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 %030.01/)(1)(222 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2=-∑-=∑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思考题答案 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课后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 课后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1 (5) 顺-1,2-二溴环己烷 (6) (7) 5-甲基螺[]辛烷 2-4 (3)>(2)>(5)>(1)>(4) 2-6 (1) 正丙基(n-Pr-) (2)异丙基(i-Pr-) (3) 异丁基(i-Bu-) (4)叔丁基(t-Bu-) (5)甲基(Me-) (6) 乙基(Et-) 2-7 (3) CH3CH2CH(CH3) 2 (4) (CH3)4C 2-8(3)、(6)等同;(2)、(5)构造异构;(1)、(4) 构象异构 2-9(1) 用Br2。因氢原子活性有差异,溴原子活性适中,反应选择性强,主要得到 CH3 Br。 (2) 用Cl2。只有一种氢,氯原子反应活性高。 2-10 CH3CH2·的稳定性大于CH3·,易于生成。 2-112,3-二甲基丁烷有四个典型构象式,2,2,3,3-四甲基丁烷有二个;前者最稳定的构象 式为 3 H3 。 2-16(4)>(2)>(3)>(1) 4-4 4-5(1) (2) 2,3-二甲基-2-丁烯>2-甲基-2-戊烯>反-3-己烯>顺-3-己烯>1-己烯 (3)2-甲基-1-丙烯快(形成叔碳正离子) 4-6(1)亲电加成反应,中间体为碳正离子,有重排 (2)甲醇与碳正离子结合;直接失去质子而形成醚 5-9 (1)Br2/CCl4;Ag(NH3)2NO3,(2)顺丁稀二酸酐; Ag(NH3)2NO3, 5-11 5-12 6-1 (a) C3H7NO (b) C2H3OCl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有机化学今年情况:划线是51 51 100 100 330,最高分417(一女生被院长招走)最低分330,官方预招43个,去了55人复试,结果有14个人复试不及格,所以就招了39,至于后面有没有调剂我不得而知,复试后排名和初试排名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刷的最高分是400分,所以复试很重要。 选学校: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是华东化工学院,顾名思义化工很强,这个全国都公认的,即使世纪初的这十几年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华理还是第一大院,也是最好的院这毋庸置疑。而现在华理的校长是搞药学的,所以近些年华理的药学院和生工学院很强势,下来就是有机化学专业所在的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了,前几个就不说了,就说化学院吧。最近三四年化学院很猛(华理的学长们一致这么说的),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都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有机化学虽然不是重点学科但是历年来都是化院录取分数最高的,今年也不例外51 51 100 100 330,很显然卡单科降总分,而有机化学在华理还是很不错的,前不久有机的一个老师发了篇science的文章,这也是华理建校来第一篇,上海第三个学校发这种级别的文章。华理的老师都很负责,研究生都很勤奋,学风很好,我知道的几个学长都是晚上11点多离开实验室,基本一个周是6天工作日,可以这么说,想在硕士阶段有所作为,真正的学到东西发文章,你选择华理有机绝对没错,当然如果你想混个文凭或者抗压力不行的话,那还是不要去上海读书了,更别说华理了。如果你觉得华理是国家线,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华理每个专业都有线,占化学的线基本都比国家线高,部分专业高过985院校的,比如今年有机英语51。不过真的想学有机,选华理很不错,至少学术环境很好。想学习,选华理! 选专业: 我本科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本来是要考应化的,因为我知道好多应化的导师都是做与有机相关的,而且应化是国家重点,但是我复习的比较晚,9月末才开始复习,所以数学没多少信心,再加上我英语不是很好(没过六级),所以就选择了考有机化学,具体专业课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803),如果你数学不错而且英语也很好的话,那就选应用化学吧,如果你想学理科,就是喜欢有机化学,想有个有机的背景的话,那就选择有机吧,俩都不错,每年俩专业招的人数都差不多,好多导师两个专业都招人的。如果要考有机,我建议考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具体复习和建议请看下文。 考前准备: 在决定考有机之前,你们自己多在论坛搜一些这个学科相关资料,比如学校每年录取比例,招多少人,怎么算总分的,复试考哪些东西,怎样复试,初试复试用那些课本,历年真题等等。这是个信息化时代,不要每天都埋头苦学,多在论坛发帖多多交流,多加一些考研的群,不是让你们闲聊交朋友,更多的是在每段时间看那些和你考一个专业的人他们在这段时间在做什么,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找几个学长了解了解,初试过后最好加一个复试群,总

有机化学-华东理工大学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有机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第二版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1-1:请区别下列化合物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 NaHCO 3 金刚石 CaC 2 淀粉 棉花 淀粉和棉花是有机物 思考题1-2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所属类别: (1)CH 3-CH 2-NH 2 (2)CH 3-CH 2-SH (3)CH 3-CH 2-COOH (4)CH 3-CH 2-CH 2-Cl (5)CH 3COCH 3 (6)C 6H 5NO 2 开链化合物:1-5;芳香环类:6 官能团:氨基、巯基、羧基、卤素、羰基、硝基 思考题1-3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并判断是否符合八隅规则 A 氨 B 水 C 乙烷 D 乙醇 E 硼烷(BH 3) N H H H C H H C H H B H H 硼烷不符合八隅规则 思考题1- 4 比较下列化合物中的C-H 与C-C 键长 A 乙烷 B 乙烯 C 乙炔 C-H 键长次序:A > B > C ;C-C 键长次序:A > B > C 思考题1-5:请写出下列化合物Lewis 结构式,并指出形式电荷 甲烷 H 3N —BH 3 [H 2CNH 2]+ (CH 3)2O —BF 3 [CH 3OH 2]+ N H H H O H 3C H 3C C H H H B H H H C H H N H H B H H C H H O H H

思考题1-6:请写出下列化合物共振共振结构式 N H O O O H N H O 思考题1-7:请写出下列化合物共振结构式,并比较稳定性大小和主要共振式。 A [CH 3OCH 2]+ B H 2C=CH —CH 2+ C H 2C=CH —NO 2 H 2C —CH=CH 2C H H O C H H C H H C H 次要共振式 主要共振式 A B H 2C=CH —CH 2++ 主要共振式 主要共振式 C H 2C H C N O O H 2C H C N O O H 2C H C N O O 主要共振式 主要共振式次要共振式 思考题1-8:请解释下列异构体沸点差异。 CH 3CH 2CH 2CH 2CH 3 CH 32CH 3 CH 3 CH 33CH 33 沸点 36℃ 28℃ 10℃

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川大)复习考试题

分析化学课试卷 (B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 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 )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2. 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测定次数 (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3. 测定试样中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20.5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 ) (A)10% (B)10.1% (C)10.08% (D)10.077% 4.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5. 滴定管可估读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耗用体积()mL (A) 10 (B) 20 (C) 30 (D) 40 6. 共轭酸碱对的K a 与K b 的关系是() (A)K a K b = 1 (B)K a K b =K w (C)K a /K b =K w (D)K b /K a =K w 7.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A)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B)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D)指示剂变色范围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8. 测定(NH 4) 2 SO 4 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这是因为() (A)NH 3的K b 太小(B)(NH 4 ) 2 SO 4 不是酸 (C)(NH 4) 2 SO 4 中含游离H 2 SO 4 (D)NH 4 +的K a 太小 9. 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比是() (A)1:1 (B)2:1 (C)1:3 (D)1:2 10. 铝盐药物的测定常用配位滴定法。加入过量EDTA,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滴定方式是()。 (A)直接滴定法(B)置换滴定法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单元测试标准答案

第二章单元练习答案 1.解:(1) 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2) 2-环丙基丁烷 2.解:B>C>A >D 3.解: A B C D 内能:A>C>B>D 4.解:a是等同的。 5.解:Cl H3C H3 ,后者稳定。 6.解: CH(CH3)2 CH3 H3C 的稳定性大于 3 )2 3。 7. 解:(1) (2) CH3 CH3 *8.解:2,2,4-三甲基戊烷的构造式为: CH3CCH23 CH3 CH3 CH3 氯代时最多的一氯代物为ClCH2CCH2CHCH3 CH3 3 CH3 ;溴代时最多的一溴代物为CH3CCH2CCH3 CH3 CH3 CH3 。 这一结果说明自由基溴代的选择性高于氯代,即溴代时,产物主要取决于氢原子的活性;而氯代时,既与氢原子的活性有关,也与各种氢原子的个数有关。 根据这一结果可预测异丁烷一氟代的主要产物为FCH2CH2CH3。 第三章立体化学答案 一.1.顺反异构 2.对映异构 3.立体异构 4.对映异构 5.同一化合物 二. 1.

三. 解:3-甲基戊烷进行一氯代时生成四种构造异构体,如下: C D B 与 C 、 D 为非对映体。 4. 对。符合对映体的定义。 5. 不对。所有的手性化合物都是光学活性的。然而,有些手性化合物对光学活性的影响 较小,甚至难于直接测定,这是可能的。 6. 不对。如果反应是在手性溶剂或手性催化剂等手性条件下进行,通常产物具有光学活 性。 第四章.烯烃答案 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结构式(有立体结构的标明构型) 答案: 顺-3-己烯 答案: 1-乙烯基-4-烯丙基环戊烷 答案: 5-甲基双环[2.2.2] -2-辛烯 答案: (E )-3,4-二甲基-3-己烯 答案: E - 2 - 溴 - 2 - 戊烯 答案: (S)-3-氯-1-丁烯 答案: (S ,Z )-4,5-二甲基-3-庚烯 答案: H 2C CHCH 2 答案: H 32CH 3 C 3H Br

分析化学第六版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课后答案

P27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2)天平两臂不等长;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 (1)仪器误差;换另一套砝码或校正砝码 (2)仪器误差;校正仪器或更换另一台等臂天平 (3)仪器误差;换配套的容量瓶和吸管 (4)方法误差;改进方法;除杂质再分析;提纯试剂 (5)随机误差; (6)试剂误差;提纯试剂或采用纯度大于99.9%的基准物 5.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和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解:%15.39)%3 18.3915.3912.39=++=(甲x 同理可知: %24.39=乙x ; %20.0=乙Er ; %05.0=乙s 由以上数据可知甲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乙的要高。 习题 3.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解:%41.20=x 查表知:置信度为95%,n=3时,t=4.303,因此: μ=(%05.0%41.20)3 %02.0303.4%41.20±=?±

5. 用Q 检验法,判断下列数据中,有无舍去?置信度选为90%. (2) 6.400, 6.416, 6.222, 6.408 解:排列:6.222<6.400<6.408<6.416 可疑值为:6.222 查表n=4, Q 0.90= 0.76 因Q 计算>Q 0.90故6.222应舍去 6. 测定试样中P 2O 5质量分数(%),数据如下: 8.44,8.32,8.45,8.52,8..69,8.38 用Grubbs 法及Q 检验法对可疑数据决定取舍,求平均值、平均偏差d 、标准 偏差s 和置信度选90%及99%的平均值的置信范围。 解:将所给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8.32<8.38<8.44<8.45<8.52<8.69 可见,数据8.69可疑 又因为,平均值x =8.47% 平均偏差d =0.095% 标准偏差s= 50873.0%=0.13% 所以, G 计=13.047.869.8-=1.69 Q 计=32 .869.852.869.8--=0.46 由表2-2,2-4可得: 当置信度为90%,n=6时,t=2.015,Q 计<Q 表 , 当置信度为99%,n=6时,t=4.032,Q 计<Q 表 ,G 计< G 表 所以,8.69不需舍去。 当置信度为90%时,置信范围= x ±n ts =8.47%±6% 13.0015.2?=8.47%±0.11% 当置信度为99%时,置信范围 = x ±1=8.47%± 6%13.0032.4?=8.47%±0.21% 1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 2.187*0.854+9.6*10-5-0.0326*0.00814 解:原式求得=1.86752 修约可得原式=1.868(一步步写出!) 2) 51.38/(8.709*0.09460)

华东理工有机化学第11章作业参考答案

11-1 2)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4)邻苯二甲酰亚胺 6)反-2-甲基环己基甲酸 8)2-环己酮基甲酸甲酯 10)甲酸苄酯 11-2 COOH O C CH 3O CH 3C O O C O C 2H 5CH 2=C C O OCH 3 CH 3(3) (5) (7) (9)(11) CH 2CH 2[ ] OH n C O N CH 3 CH 3 H 11-8 (1) HCOOCH 3 > CH 3CO 2CH 3 > CH 3CO 2C 2H 5> CH 3CO 2CH(CH 3)2 >CH 3CO 2C(CH 3)3 , (2) O 2N CO 2CH 3 > Cl CO 2CH 3 > CO 2CH 3 >CH 3O CO 2CH 3 11-10 O CH 3C OH CH 3CH 2OH O CH 3CNH 2(1)(2)(3) C O OH C O OH O 2N C O OH CH 3O >> C O OH OH CH 2OH > > C O OH O 2N >ClCH 2C OH O >>> (4) 草酸>丙二酸>甲酸>乙酸>苯酚 11-11

CH 2C OH O CH 3 (2) 2CH 2Cl CN - CH 2H 3O + 2CH 3CH 2CO 2CH 2CH 3O CH 3CH 2CHCH COCH 2CH 3 CH 3 O (4)25 2)H NaBH OH CH 3CH 2CHCH COCH 2CH 3 CH 3 O O CO 2H HO CO 2CH 3 (6) CH OH/H +4 (8) CH 3CH 2CH 2COOH Cl 2/P CH 3CH 2CHCOOH Cl CH 3CH 2CHCOOH OOH - H 2O/H 11-12 O CH 3C(CH 2)3COC 2H 5 O (1)1) NaOC 2H 5 2H 5 2H (2) α-环己酮甲酸乙酯含有活泼亚甲基,在碱性条件下与α,β-不饱和酮,先发生1,4 加成(Micheal 反应),再发生分子内的羟醛缩合,生成环状α,β-不饱和酮(Robinsen 增环反应)。 O COOC 2H 5 O - COOC 2H 5 O COOC 2H 5O -O -5 NaOC H CO 2C 2H 5O 2O COOC 2H 5 O NaOC H C H OH _252 (3) α-卤代酯在强碱作用下与酯、酮反应生成α,β-环氧羧酸酯(Darzen 反应)。 ClCH 2COEt O CHCOOEt Cl CHCOOEt O 11-13

分析化学(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第六版)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误差 一、系统误差 定义: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也称可测误差 二、偶然误差 定义: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呈正态分布。 三、过失误差 1、过失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等引起的。其表现 是出现离群值或异常值。 2、过失误差的判断——离群值的舍弃 在重复多次测试时,常会发现某一数据与平均值的偏差大于其他所有数据,这在统计学上称为离群值或异常值。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1)Q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设有n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1,x2,…,x n-1,x n,其中x1或x n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表值;若Q >Q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检验法:该方法计算较复杂,但比较准确。 若G > G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第二节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正确性,越接近准确度越 高。 系统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误差: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来表示。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分。 (1)绝对误差:测量值x与真实值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重现性,越接近精密度越高。 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2.偏差精密度的高低可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的表示方法有 (1)绝对偏差: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分析化学第六版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课后答案

标准偏差s=5 0873 .0%=0.13% 所以, G 计= 13.047.869.8-=1.69 Q 计=32 .869.852 .869.8--=0.46 由表2-2,2-4可得: 当置信度为90%,n=6时,t=2.015,Q 计 <Q 表 , 当置信度为99%,n=6时,t=4.032,Q 计 <Q 表 ,G 计< G 表 所以,8.69不需舍去。 当置信度为90%时,置信范围= x ± n ts =8.47%± 6 % 13.0015.2?=8.47%±0.11% 当置信度为99%时,置信范围 = x ±1=8.47%±6 % 13.0032.4?=8.47%±0.21% 1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 2.187*0.854+9.6*10-5-0.0326*0.00814 解:原式求得=1.86752 修约可得原式=1.868(一步步写出!) 2) 51.38/(8.709*0.09460) 解:=51.38/0.8239=62.36 3) 9.827*50.62/(0.005164*136.6) 解:=497.4/0.7054=705.1 4) 6 8 810*3.310*1.6*10*5.1--- 解:=??(一步步写出!)3 .36 .1*5.1*10-5=1.7*10-5 P41 第三章 滴定分析

1、已知浓硝酸的相对密度 1.42,其中含HNO 3约为70%,求其浓度.如欲配制1L 0.25mol ·L -1HNO 3溶液, 应取这种浓硝酸多少毫升? 解:111660 % 70*42.1*100010003--?=?== L mol L mol M c HNO ρω mL mL c cV V 1616 1000 *25.0=== 配配取 3.假如有一邻苯二甲酸氢钾试样, 其中邻苯二甲酸氢钾含量约为90%, 余下为不与碱作用的杂质。今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量,若采用浓度为 1.000mol ·L -1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之,欲控制滴定时碱溶液体积在25mL 左右,则: (1)需称取上述试样多少克? (2)以浓度为0.0100mol ·L -1的碱溶液代替1.000mol ·L -1的碱溶液滴定,重复上述计算. (3)通过上述(1)(2)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在滴定分析中通常采用的滴定剂浓度 为0.1~0.2mol ·L -1? 解:滴定反应式为:KHC 8H 4O 4+OH -=KC 8H 4O 4-+H 2O ∴ n NaOH =n KHC8H4O4 (1)m KHC8H4O4=n KHC8H4O4·M KHC8H4O4/ω=n NaOH ·M KHC8H4O4/ω =1.000mol ·L -1*25mL*204.22g ·mol -1/90% =5.7g (2)m 2=c NaOH ·V NaOH ·M KHC8H4O4/ω =0.0100mol ·L -1*25mL*10-3*204.22g ·mol -1/90% =0.057g (3)通过以上计算说明如果滴定剂浓度在0.1~0.2mol ·L -1 ,称取 的试样量≥0.2 g, 可以减少称量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8、计算0.01135mol ·L -1HCl 溶液对CaO 的滴定度. 解:此反应为:2HCl+CaO=CaCl 2+H 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