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第六版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课后答案

P27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 应如何消除?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 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 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

(6)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 (1)仪器误差;换另一套砝码或校正砝码

(2)仪器误差;校正仪器或更换另一台等臂天平

(3)仪器误差;换配套的容量瓶和吸管

(4)方法误差;改进方法;除杂质再分析;提纯试剂

(5)随机误差;

(6)试剂误差;提纯试剂或采用纯度大于99.9%的基准物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和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9.12 39.15 39.18

解: x )% 39.15%

3

Er

甲39. 15%

39.16%

39.16%

* 100% 0.04%

s

甲(39.12 2

39.15) (39.15

3

2

39. 15)

1

( 39.18 2

39.15) % 0.0 3%

同理可知:

x 39 .24% ; Er乙0.20%; s 0.05%

由以上数据可知甲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乙的要高。

习题

3. 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 (%)测定结果为 :20.39,20.41,20.43. 计算标准偏差 s

及置信度为 95%时的置信区间 .

解: x 20.41 %

s

(20.39

2

20. 41)

( 20.41 3

20.41) 1 2

( 20.43 2

20. 41)

% 0. 02%

查表知: 置信度为 95%,n=3时,t=4.303, 因此:

4. 303 0.02%

μ=(

) 20.41% 0.05%

20 .41%

3

5. 用 Q 检验法, 判断下列数据中 , 有无舍去?置信度选为 90%. (2)

6.400, 6.416, 6.222, 6.408 解: 排列:6.222<6.400<6.408<6.416

可疑值为 :6.222

Q

计算

6. 400

6. 416 6.222

6.222

0.92

查表 n=4, Q 0.90= 0.76 因 Q

计算

>Q 0.90 故 6.222 应舍去

6. 测定试样中 P 2O 5质量分数( %),数据如下: 8.44 ,8.32 ,8.45 ,8.52 ,8..69 ,8.38

用 Grubbs 法及 Q 检验法对可疑数据决定取舍,求平均值、平均偏差 d 、标准

偏差 s 和置信度选 90%及 99%的平均值的置信范围。

解:将所给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 8.32 <8.38 <8.44 <8.45 <8.52 <8.69

可见,数据 8.69 可疑 又因为,平均值 x =8.47% 平均偏差 d =0.095%

标准偏差 s=

0.0873

5

%=0.13%

计= 所以,G 8. 69

8.47

0.13

=1.69 Q

=

8.69

8.69

8. 52

8. 32

=0.46

由表2-2,2-4 可得:

当置信度为90%

n=6

时,

t=2.015

,Q 计<Q 表

当置信度为99%,n=6时,t=4.032 ,Q

<Q 表

,G

<G

所以,8.69 不需舍去。

当置信度为90%时,置信范围= x t s =8.47%

n 20.13% =8.47% 0.11% .015

6

当置信度为99%时,置信范围= x

1 =8.47% 4.03

2 0.13%

6

=8.47% 0.21%

1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 2.187*0.854+9.6*10 -5 -0.0326*0.00814

解:原式求得=1.86752 修约可得原式=1.868(一步步写出!)

2) 51.38/ (8.709*0.09460 )

解:=51.38/0.8239=62.36

3) 9.827*50.62/ (0.005164*136.6 )

解:=497.4/0.7054=705.1

8

1.5*10 * 6.1*10

4) 6

3 .3*10

8

解:=??(一步步写出!) 3.3

1 .5*1.6 *10-

5=1.7*10

-5=1.7*10

-5

P41 第三章滴定分析

1、已知浓硝酸的相对密度 1.42, 其中含HNO3 约为70%,求其浓度. 如欲配制1L 0.25mol ·L 3溶液, 应取这种浓硝酸多少毫升?-1 HNO

解: c 1000

M HNO

3

1000* 1.42 *

60

70%

mol L 1 16

mol

L 1

cV 0.25 * 1000

V mL

16

c 16

mL

4. 假如有一邻苯二甲酸氢钾试样, 其中邻苯二甲酸氢钾含量约为90%, 余下为

-1 不与碱作用的杂质。今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若采用浓度为 1.000mol·L

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之,欲控制滴定时碱溶液体积在25mL左右,则:

(1) 需称取上述试样多少克?

(2) 以浓度为0.0100mol·L

-1 的碱溶液代替 1.000mol·L-1 的碱溶液滴定, 重复上述计算.

(3) 通过上述(1)(2) 计算结果, 说明为什么在滴定分析中通常采用的滴定剂浓度

为0.1~0.2mol ·L

-1 ?

解:滴定反应式为:KHC8H4O4+OH 8H4O4 2O

- =KC - +H

∴n NaOH=n KHC8H4O4

(1)m KHC8H4O=4n KHC8H4O·4M KHC8H4O/4ω=n NaOH·M KHC8H4O/4ω

=1.000mol ·L

-1 *25mL*204.22g

-1 *25mL*204.22g ·mol-1 /90%

-1 /90%

=5.7g

(2)m2=c NaOH·V NaOH·M KHC8H4O/4ω

=0.0100mol ·L-1 *25mL*10-3 *204.22g

-1 *25mL*10-3 *204.22g ·

mol-1 /90%

-1 /90%

=0.057g

(3)通过以上计算说明如果滴定剂浓度在0.1~0.2mol ·L-1 ,称取的试

-1 ,称取的试样量≥0.2 g, 可以减少称量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8、计算0.01135mol·L

-1 HCl 溶液对C aO的滴定度.

解:此反应为:2HCl+CaO=CaC2+l H2O

T CaO

1 1

a c M 1 0.01135 m ol L * 56g mol

HCl CaO

/ 0.003178

b 1000 2 1000

HCl

g mL 1

9、已知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T CaCO3/KMnO=40.005005g ·mL

-1 , 求此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及它对铁的滴定度.

解: 用KMnO4 法滴定CaCO3 经过以下几个反应:

CaCO 3+H2C2O4=CaC2O4+H2O+CO2

+=Ca2++HC

-

CaC2O4+H 2O4

5C2O4 2+8H2O

-+2MnO-+16H+=2c+10CO

4

所以:n Ca=5/2*n KMnO4

c T* 2 *1000

CaCO / KMnO 0.02002

0.005005* 2000

1

3 4 mol L mol L

5* M500

CaCO

3

1

2++MnO- +8H+=5Fe3++4H

2+

5Fe 2O+Mn

4

n Fe=5n KMnO4

c M

5* 0.02002 * 55. 85

KMnO Fe 1

T / 4 1 g mL 0.005591g mL

5/

4

Fe KMnO

1000 1000

1

12、分析不纯CaCO3(其中不含干扰物质)时,称取试样0. 3000g,加入浓

度为0. 2500mol/L 的HCl 标准溶液25. 00mL。煮沸除去CO2,用浓度为

0. 2012mol/L 的NaOH溶液返滴过量酸,消耗了5. 84mL。计算试样CaCO3

的质量分数。

解:HCl+NaOH=NaCl+2H O

V HCl=C NaOH V NaOH/C HCl=(0.2012mol/L ×5.84mL)/0.2500mol/L =4.70mL

故与CaCO3 反应消耗的为(25.00 -4.70 )mL

CaCO3+2HCl=CaCl+CO2↑+H2O

n CaCO=31/2 n HCl

W CaCO3 = n CaCO3*M CaCO/3m s=1/2(n HCl M CaCO3/m s)

= 1/2(C HCl V HCl M CaCO/3m s)

= 1/2 ×0.2500mol/L ×0.00203L×100g/mol ÷0.3g ×100%

= 84.58%

P62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4-1

7.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NH3 (2)NaHCO3 (3)Na2CO3

+]+[NH +]=[OH- ] 解:

(1)[H

4

+]+[H (2)[H 2CO3]=[OH

-]+[CO 2- ]

- ]+[CO 2- ]

3

+]+[HCO2- ]+2[H (3)[H

3 2CO3]=[OH -]

-]

8.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NH4HCO3 (2)(NH4)2HPO4 (3)NH4H2PO4

+]+[H 解:(1)[H 2CO3]=[CO3 3]+[OH

2- ]+[NH - ]

2- ]+[NH - ]

+]+[H (2)[H 2PO4-

]+2[H

4- ]+2[H

3PO4]=[OH-]+[PO 3-

]+[NH

-]+[PO 3-]+[NH

4

3]

+]+[H (3)[H 3PO4]=[OH- ]+[HPO 2-

]+[NH

- ]+[HPO 2-]+[NH

4

3]+2[PO4

3- ]

3- ]

P63 习题4-1

3. 已知琥珀酸(CH2COO)H2( 以H2A表示) 的pK a1=

4.19 ,pK a2=

5.57,试计算在pH 4.88

—和 5.0 时H2A、HA

2-

和 A 的分布系数为 1 、 2 和0 ,若该酸的总浓度为

0.01mol ·L

-1 pH=4.88时的三种形式的平衡浓度。

解:当pH=4.88 时

+] 2=[H 2/([H +] 2+K +]+ K

a1[H

a1·K a2 )

=(10 -4.88 ) 2/[(10 -4.88 ) 2+10-4.19-4.88

×10 +10-4.19 x10-5.57 ]

-4.19 x10-5.57 ]

=0.145

-1 =1.45×10-3 mol ·L

-1 ∴[H2A]= 2·C=0.145×0.01 mol ·L

+]/([H 1 = K a1[H +] 2+K +]+ K

a1[H2+K

+]+ K

a1·K a2 )

=(10 -4.19 ×10-4.88 )/ [(10 -4.88 ) 2+10-4.19 ×10-4.88 +10-4.19 x10-5.57 ]

=0.710

∴[HA—]=

—]= 1·C=0.710×0.01 mol ·L-1 = 7.10 ×10-3 mol ·L

-1 = 7.10 ×10-3 mol ·L

-1

0 = (K a1·K a2)/([H +] 2+K +]+ K

a1[H

a1·K a2 )

=(10 -4.19 x10-5.57 )/ [(10 -4.88 ) 2+10-4.19 ×10-4.88 +10-4.19 x10-5.57 ] =0.145

∴[A 2- ]= 0·C=0.145×0.01 mol ·L-1 =1.45×10-3 mol ·L-1

-1 =1.45×10-3 mol ·L-1

当pH=5.0 时,同理可得:

2=0.109 1=0.702 0=0.189

5、已知HAc的pKa=4.74,NH3·H2O的pKb=4.74。试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3)0.15 m ol L 1 NH 4Cl 溶液,(4)0.15 1

mol L NaAc溶液

解:(3) 对于0.15 m ol L NH 4Cl 溶液,pKa=14-4.74=9.26

1

9 .26

0 10 >>10Kw,c/Ka=0.15/

.15

C Ka=

9 .26

10 >>105

所以采用最简式计算:[ H ]= 9.26 6

0.15 10 =9.08 10 mol L

1 故pH=-lg[ H ]=5.04

(4) 对于0.15 1

mol L NaOAc溶液,pKb=pKw-pKa=14-4.74=9.26

9 .26

0. 10 >>10Kw,c/Ka=0.15/

15

C Ka=

9 .26

10 >>105

所以采用最简式计算:[ OH ]= cKb = 9.26 6

0.15 10 =9.08 10 mol L

1

故[ H ]=

14

10

6

1

9 .86 10 mol L

9 1

=1 mol L ,pH=-lg[ H ]=8.96

.01 10

8. 计算下列溶液的pH:(1)0.1mol/LNaH 2PO4 (2) 对于0.1mol/LNaH2 PO4 溶液解:查表得H3 PO4 的pK a 1=2.12, pK a 2 =7.20, pK a 3=12.36

NaH2 PO4 和K 2 HPO4 属两性物质,其酸性和碱性都比较弱,

可为平衡浓度和总浓度相等。

(1)对于0.1mol/LNaH 2 PO4 溶液

c K a 2 =0.1 10 .

7 20 》10K

W ,c/K a 1 =0.1/10

2 .12 =13.18>10

所以〔H 〕= K a ×

1 Ka =

2

2 .12

10 ×

7.20

10 =2.188×10 5

mol/L

pH=4.66

(2)对于0.1mol/LNaH 2 PO4 溶液

c K a 12 =2.18 ×10 14 ≈K

.36

3 =0.05 ×10 W , c/ K a 2 =0.05/10

7.20 》10

所以H2 O离解的〔H 〕项不可忽略,即K W 不能忽略。

7 ()=2.00×10 10

.20 12 .36 14

〔H 〕= 10 * 0.05* 10 10 / 0.05

pH=9.70

14、欲配制pH=10.0 的缓冲溶液1L。用了16.0mol/L 氨水420mL需加NH4Cl 多小

克?

解: 查表得:NH3 的PKb=4.74;C b=6.72mol/L

[OH -]= (C -4.74 =10-4

b/C a)·K a=6.72/C a·10-]= (C

-4.74 =10-4

C a=1.22 mol/L

所以m(NH4Cl)= C a·V·m=1.22 ×1×35 =65.4g

+]- [OH 因为C a>>[H -] C b>>[OH

-]-[H

-]-[H

+]

所以采用最简式计算是允许的.

答: 需加65.4g NH4CL固体。

15、欲配制500 mL pH=5.0 的缓冲溶液,用了6 mol/L HAc34 mL,需要NaAc·3H2O

多少克?

-5

解:查表知H Ac的pKa=1.8×10

+]=10

pH=5.0 即[H

-5 mol/L

1

6mol L 34 m L·

c(HAc)= =0.41 mol/L

500mL

∵K a= [H

[

][

Ac

] HAc

]

∴[Ac-]= 5

Ka = .8 10 0

[ H Ac .41

] 1 =0.74 mol/L

5

[ H ] 10

∴m NaAc·3H2O=136.1×0.74 ×1.5 =50.5 g

P84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习题4-2

1、用0.01000 mol·L 3 溶液滴定20.00mL 0.01000 mol·L

-1 HNO -1 NaOH溶液时,化学计量点pH为多少?化学计量点附近的滴定突跃为多少?应选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

-1 C(NaOH)= 0.01000 mol ·L-1 解:由题目已知C(HNO3)=0.01000 mol ·L

化学计量点时NaOH全部中和,pH=7.00, 滴定突跃是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

围内pH的急剧变化

-

故滴定突跃前, 加入HNO3 溶液19.98mL此时溶液中OH

的浓度为

0.01000mol / L 0.02mL

C (OH- )= 5.00

20.00mL 19.98mL

-6 mol / L 10

pH=8.70

+

滴定突跃后, 加入HNO3 溶液19.98mL此时溶液中H

的浓度为

[H +]= 0.02 m L

0.01000mol

20.02 m L

/

20.00mL

L

-6 mol / L pH=5.30

= 5.00 10

所以滴定突跃的pH 值范围为8.70~5.30, 应选择在此范围内变色的指示

剂,如溴百里酚蓝, 中性红等

2、某弱酸的pK a=9.21 ,现有其共轭碱NaA溶液20.00 mL,浓度为0.1000 mol / L ,

当用0.01000 mol / L HCl 溶液滴定时,化学计量点的pH为多少?化学计量点附

近的滴定突跃为多少?应选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

-10 Kb=Kw/Ka=1.6 10-5 CKb=1.6 10-6 >10

-8 解:酸的pKa=9.21, 则Ka=6.2 10

能滴定

+]= CKa pH=-1/2lg3.13 10-11 =5.26 化学计量点时生成HA[H

化学计量点附近的滴定突跃, 滴定剂盐酸的量为19.98mL时, 溶液中有生成的HA和剩余的NaA组成缓冲溶液

C(HA)= 19.98mL

20.00mL

0.1mol /

L C(NaA)=

0.02mL

20.00mL

0.1mol

/

L

19.98mL 19.98mL pH=pK a - lg(CHA / CNaA)=9.21 - 3.0 = 6.21

当过量0.02mL时

[H +]=

0.02

20. 00

0.1

20.02

-5 mol / L

mol / L =4.99 10

pH=4.30, 突跃范围为 6.21~4.30, 应选甲基红

P97 思考题4-3

3、标定NaOH溶液时,若采用:

(1)部分风化的H2C2O4·2H2O

(2)含有少量中性杂质的H2C2O4·2H2O

则标定所得浓度偏高, 偏低还是准确?为什么? 解: (1)因为H2C2O4·2H2O部分风化, 滴定时V NaOH会偏高

根据C(NaOH)=

M

2 .

2 4 2

2m( H C O 2H O)

(H C O

2 2 4

2H O)

2

VNaOH

所以标定所得浓度偏低

(2)因为H2C2O4·2H2O中含有少量中性杂质, 滴定时V NaOH会偏低

根据C(NaOH)=

M ( 2m( H C O

2H O)

2

V

NaOH

2 2 4

H C O

2 2 4

2H O)

2

所以标定所得浓度偏高

4 用下列物质标定HCl 溶液浓度:

(1) 在110℃烘过的Na2CO3

(2) 相对湿度为30%的容器中保存的硼砂

解: (1) 无水Na2CO3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应在270~300℃干燥, 而在110℃烘过的Na2CO3 还有水分

根据C(HCl)= 2m (N a CO3

2

)

M (Na CO3 )

2

V H Cl

所以标定所得浓度偏低

(2) 因为硼砂含有结晶水, 在空气中相对湿度小于39%时, 会风化失水

在相对湿度为30%的容器中保存过的硼砂

根据C(HCl)=

2 m( Na2B4O7 5H2O )

M ( Na2B4O7 5H2O ) VHCl

所以标定所得浓度偏低

6 、今欲分别测定下列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试拟出测定方案( 包括主要步骤, 标准溶液, 指示剂和含量计算式, 以g/mL 表示)

(1)H 3BO3+硼砂(2) HCl+NH 4Cl

解:(1) ①取V m LH3BO3+ Na2B4O7 的混合液于250mL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2 滴甲基红指示剂

②以0.10 mol / L 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为第一终点,

记下读数V1

③再往混合液中加入甘油, 并加入1~2 滴酚酞指示剂, 以

0.10 mol / 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为第二终点,

记下读数V2

2H+ + B4O7 + 5H2O = 4 H 3BO3

ρNa2B4O7 (g/mL)= 1

2

C V l m Na B O 10 3

HCl HC 2 4 7

V

ρH3BO3 (g/mL)= [( C V )NaOH 2(CV )HC l ] 10 3

V

(2) ①取VmLHCl+N4H C l的混合液于250mL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2 滴甲基红

指示剂

②以0.10 mol / 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为第一终点, 记下读数V1

③再往混合液中加入甲醛, 并加入1~2 滴酚酞指示剂, 以0.10 mol / 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为第一终点, 记下读数V2

ρHCl(g/mL)= (C V1)NaOH m HCl 10 3

V

ρNH4Cl (g/mL)= (C V2) NaOH m NH 4. C l 10 3

V

习题4-3

15 、称取混合碱试样0.9476g, 加酚酞指示剂, 用0.2785 mol ·L

-1 HCl 溶液滴定至终点, 计耗去酸溶液34.12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 滴定至终点, 又耗去酸

23.66mL,求试样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解: 涉及的反应有: 以酚酞为指示剂时,

OH- + H

- + H +=H

2O

CO 3

2- + H

2- + H += HCO

-

3

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时,

HCO 3

- + H

- + H += CO

2 + H 2O

据题意可知, 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消耗的盐酸体积少于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消耗的盐酸体积, 故混合碱的成分为NaCO3 和NaOH

0.2785 ( 34.12 23. 66) 40.01 10 3

ω(NaOH)= 100% 12.30%

0. 9476g

0.2785 23.66 105.99 10 3

ω(NaCO3)= 100% 73. 70%

0.9476g

16 、称取混合碱试样0.6524g, 以酚酞为指示剂, 用0.1992mol·L

-1 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用去酸溶液21.76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 滴定至终点, 又耗去酸

27.15mL,求试样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解: 由于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时消耗的盐酸体积大于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消耗的盐酸体积即V1=21.76mL

所以混合碱的组分为NaCO3 和NaHC3O

0.1992 21.76 10 3 10

ω(NaCO3)= 100% 70.42%

0.6524 g

0.1992 ( 27.15 21.76) 10 3 84

ω(NaHCO3)= 100% 13.82%

0.9476g

22 、称取硅酸盐试样0.1000g, 经熔融分解, 沉淀K2SiF6, 然后过滤, 洗净, 水解产

生的HF 用0.1477mol·L

-1 NaOH标准溶液滴定, 以酚酞作指示剂, 耗去标准溶

液24.72mL,计算试样中S i O

2 的质量分数

解: 因为S i O2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4, 产生HF的物质的量为n=0.1477 24. 72 10 3 3.6511 10 3mol

则n(K2SiF6)=1/4 ( 3.6511 10 3)mol

SiO2 的质量为m=n1 60=0.05477g

0. 05477 g

ω(SiO 2)= 100% 54.77%

0.1000 g

25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 其含量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称取试样0.2500g, 准

确加入50.00mL 0.1020mol ·L

-1 NaOH溶液, 煮沸, 冷却后, 再以

C H2SO=40.05264mol·L 2SO4 溶液23.75mL 回滴过量的NaOH,以酚酞为指

-1 的H

示终点, 求试样中乙酰水杨酸的质量分数

解: 根据反应式可知n( 阿司匹林):n(NaOH)=1:2 C(NaOH):C(H2SO4)=2:1, 回滴NaOH用去H2SO4 的物质的量为

n(H2SO4)=0.05264 23.75 10-3=1.25 10-3 mol

加入的NaOH的总物质的量为

n(NaOH)=0.05000 0.1020=5.10 10-3 mol

ω

(5.10 10 - 3mol - 2 1.25 10 - 3mol) 180.16 g / mol

= 100% 93 .68%

0.2500 g

P129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习题

1 、计算pH=5.0 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αY(H), 若此时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

浓度为0.0200mol ·L4-] 为多少?

-1, 则[Y

-1, 则[Y

分析化学作业及答案概要

分析化学作业 第一章 概述 一、选择题 1.根据置信度为 95% 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的合理分析结果表达式应为(B )。 a. ( 25.48 ± 0.1) % b. ( 25.48 ± 0.13 ) % c . ( 25.48 ± 0.135 )% d. ( 25.48 ± 0.1348 ) % 2.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d )。 a. 数值固定不变 b. 数值随机可变 c. 无法确定 d. 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3. 某小于1的数精确到万分之一位,此有效数字的位数是( d )。 a.1 b .2 c.4 d.无法确定 4. 消除或减小试剂中微量杂质引起的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A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平行实验 D.校准仪器 5.可用于减小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A .对照实验 B. 空白实验 C .校正仪器 D .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6.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 Ca O 平均含量为 30.60% ,而真实含量为 30.30% ,则 30.60%-30.30% = 0.30% 为( B )。 A. 相对误差 B .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二、判断正误 1.在分析测定中,测定的精密度越高,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x )。 2.有效数字是指所用仪器可以显示的数字( x)。 3.分析结果的置信度要求越高 , 置信区间越小(x )。 4.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x )。 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论 一、选择题 1.欲配制 1000ml 0.1m ol/L HC l 溶液,应取浓盐酸(B )。 a. 0.84m l b . 8.4m l c . 1.2m l d. 12ml 2. .用Na C2O 4( A )标定KM nO 4( B )时,其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为(a )。 a. n A =5/2nB b. n A =2/5n B c. n A =1/2 n B d. n A =1/5n B 3. .已知1mLKM nO 4相当于0.005682g Fe 2+,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b)。 a . 4KMnO /Fe T =1mL /0.005682g b. 4KMnO /Fe T =0.005682g /mL c. Fe /KMnO 4T =1m L/0.005682g d . Fe /KMnO 4T =0.005682g/mL 4. 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C ) A.反应速度可快可慢 B.反应速度要慢一点 C.反应必须定量地完成,反应速度快且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D.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5.若以反应物的化学式为物质的基本单元,则( A)。 A.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成简单的整数比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分析化学课后作业答案解析

2014年分析化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P25: 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6) 读取滴定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 2。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6)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 和20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1%100202.02±=?±= E mL mL mL r %1.0%1002002.020±=?±=E mL mL mL r 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4.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 (1) (2) (3) (4) ×10-5 (5) pKa= (6) pH= 答:(1)三位有效数字 (2)五位有效数字 (3)四位有效数字 (4) 两位有效数字 (5) 两位有效数字 (6)两位有效数字 9.标定浓度约为·L -1的NaOH ,欲消耗NaOH 溶液20mL 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 1%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若改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结果又如何 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3H 2O 可知, 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 g m 13.007.1262 020 .01.01=??=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 】 1.测得邻苯二甲酸pKa1=, pKa2=,则Ka1,Ka2值应表示为:( B ) A. Ka1=1×10-3, Ka2=3×10-6; B. Ka1=×10-3, Ka2=×10-6 ; C. Ka1=×10-3, Ka2=×10-6; D. Ka1=1×10-3, Ka2=×10-6; … 2.由计算器算得的结果为,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将结果修约为:( B ) A. ; B. ; C. ; D. ; 3.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 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B ) ! 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 B.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C.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D.滴定管体积不准确; < 4. 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 )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 ! 5.下列有关NaHCO3在水溶液中质子条件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C ) A. [H+]+[HCO3-]+[Na+]=[OH-]; B. [H+]+[Na+]=[OH-]+[CO32-]; C. [H+]+[H2CO3]= [OH-]+[CO32-]; D. [HCO3-]+[Na+]=[OH-]+[CO32-]; — 6.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B ) 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 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高; )

C. 反应的pH愈大,EDTA酸效应系数愈大; D. 选择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与酸效应无关; 7.当被滴定溶液中有M和N两种离子共存时,欲使EDTA滴定M而N不干扰,则在%的误差要求下滴定反应要符合: ( C ) A. KMY/KNY104; B.KMY/KNY105; C.KMY/KNY106; D. KMY/KNY108; ~ 8.在EDTA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应用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 ) A. 当Al3+、Zn2+离子共存时,可用NH4F掩蔽Zn2+而测定Al3+; ~ B. 测定钙镁时,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Fe3+、Al3+; C. 使用掩蔽剂时,要控制一定的酸度条件; D. Bi3+、Fe3+共存时,可用盐酸羟胺掩蔽Fe3+的干扰; { 9.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 = 10的NaOH溶液;B为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对叙述两溶液K’ZnY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 B ) A. 溶液的K’ZnY和B溶液相等; B. A溶液的K’ZnY小于B溶液的K’ZnY; 。 C. A溶液的K’ZnY大于B溶液的K’ZnY; D.无法确定; 10. 条件电势是(D ) A. 标准电极电势; B. 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势; C. 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势; ` D. 在特定条件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1mol·L-1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势; 11. 已知:E0F2/2F-=,E0Cl2/2Cl-=,E0Br2/2Br-=,E0I2/2I-=,E0Fe3+/Fe2+=,根据电极电势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A. 卤离子中只有I-能被Fe3+氧化; B. 卤离子中只有Br-和I-能被Fe3+氧化; C. 卤离子中除F-外都能被Fe3+氧化; D. 全部卤离子都能被Fe3+氧化;

分析化学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20 姓名谈中山 课程代码20036 :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评阅教师刘霞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 B ) A.—1g B.~ C. ~ D ~ 2.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 B. 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 3. 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D ) A. 做对照实验 B. 校正仪器 C. 做空白实验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 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A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增加测定次数 C. 认真细心操作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5.滴定终点是指( A ) A. 滴定液和待测物质质量完全相等的那一点 B.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 C. 滴定液与待测组份按化学反比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 ^ D.待测液与滴定液体积相等的那一点 6.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

A.盐酸 B. 碳酸钠 C.重铬酸钾 D.邻苯二甲酸氢钾 7.NaOH滴定HCl属于何种滴定方法( A ) A.返滴定法B.置换滴定法 C.直接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 8.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为( B )。 A. K a×K b=1 B. K a×K b=K w C. K a/K b=K w D. K b/K a=K w 9. HPO42-的共轭碱是( A ) ¥ B. H3PO4 C.PO43- D. OH- 10、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B )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 D.溴酚蓝(pT = 1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试样中若含有NaOH和Na2CO3,则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 A ) A. V1=V2 B. V1V2 D. V2=0 12. 不是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 B )。 A. Zn B K2Cr2O7 C CaCO3 D ZnO 13. 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干扰的方法是( D ) A. 配位掩蔽法 B. 氧化还原掩蔽法 C. 沉淀分离法 D. 沉淀掩蔽法 14.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C )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 A 、C 兼有之 15. 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滴定管未校准 B. 试样吸水 C. 砝码被腐蚀 D. 测量时温度变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用“√”或“×”,表示对 或错的判断)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汇总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B. 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相等 C.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D. 随机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 2. 在下列分析过程中,不会出现系统误差的是(B) A. 过滤时使用了定性滤纸,因而使最后的灰分加大 B. 使用分析天平时,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 C. 试剂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 D.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3. 下述有关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 A. 横坐标x值等于总体平均值μ时,曲线出现极大值 B. 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夹面积的总和代表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其值为1 C. 纵坐标y值代表概率,它与标准偏差σ成正比,σ越小,测量值越分散,曲线越平坦 D.分布曲线以x=μ点做纵坐标为其对称轴呈镜面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等

4. 某试样含Cl-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应理解为(D) A. 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范围内; B. 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域的概率为90%; C. 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 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 5.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氮肥试样中的含量,其百分含量为%,%,%,%,%,结果的平均偏差是(B)% A. 0.15 B. 0.05 C. D. 6.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A) A. F检验 B. t检验 C. Q检验 D. 格鲁布斯法 7. 有一组平行测定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采用(D) A. F检验 B. t检验 C. 方差分析 D. 格鲁布斯法 8. 两位分析工作人员对同一试样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若判断两位分析人员所测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B.NH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

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SCl2 B.SO3 C .XeF4 D. PF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A.SO2 B. SF6 C. 3 AsO D. BF3 4 5. XeF2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Be 与Mg 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 B.Be C. Na D.Mg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四川大学无机化学答案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答: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合于高温低压的条件,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分子间距离大,气体所占的体积远大于分子本身体积,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本身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时,实际气体的存在状态才接近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Van der Waals 方程是考虑了实际气体分子自身体积和分子间作用力,对压强和体积进行了修正。 1-2 答:当压强接近0Pa 时,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状态,故可用m 01=lim(p P R V T →)或0lim()P M RT P ρ→=来计算R 和M ,如果压强不趋近于0,则要用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1-3 答:某组分B 的分体积定义为混合气体中某组分B 单独存在并且同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所具有的体积V B 。 分体积定律:当温度压力相同时,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组分分体积之和。 组分B 的体积分数与其摩尔分数是数值上相等的关系。 1-4答: (1). 错,在压强一定时才成立。 (2). 错,在标准状态下,一摩尔气体的体积才是22.4L 。 (3). 对。 (4). 错,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组分的压强温度体积中两者确定时它的状 态才确定,所以一者发生变化另一者不一定发生变化。 1-5 答:饱和蒸气压是指蒸发出的分子数和进入液体的分子数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时蒸气的压强。压强反应的是单位面积处的气体的压力,所以蒸气压液体上方的空间大小无关,由于温度越高,逸出的分子越高速度越快,所以温度会影响蒸气压的大小。实际上饱和蒸气压是液体的重要性质,它仅与液体的本质和温度有关。 1-6 答:晶体与非晶体的基本区别是组成晶体的质点排列是否有规律,质点排列有规律为晶体,无规律为非晶体。 晶体可以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几种类型。 物理特性:由于不同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力强度不同,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金属键的强度不确定,但一般都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晶体的熔点沸点硬度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导电性主要是金属晶体,但离子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导电。 1-7说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本应用。 解:273.15K 、p θ 下,pV nRT = 33110V m -=?,32.8610m kg -=?,

四川大学无机化学答案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2-1 请认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2-2略 2-3略 2-4 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由处于稳定状态的单质生成 1mol 纯物质时的标准摩尔焓变。由此可知,(1)不是,生成了2mol (2)是(3)不是,不是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 标准摩尔燃烧焓是指1mol 标准态的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标准态产物的反应热效应。由此可知(1)不是,反应物为1mol (2) 不是,反应物没有完全燃烧(3)是。 2-5略 2-6 熵的规律: 1在绝对零度时 , 任何纯净完整晶态物质的熵等于零 2 对于同一物质而言,气态熵大于液态熵,液态熵大于固态熵; 3 由于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数目越多,熵值越大; 4 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量越大熵值越大; 5 同一类物质,摩尔质量越大,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 6 固体或液体溶于水时,熵值增大,气体溶于水时,熵值减少; 7 同一物质,存在不同异构体时,结构刚性越大的分子,熵值越小。 由此规律我们可以知道答案为:(1)符号为负,CO 2是更为稳定的氧化物,H 2是最稳定的单质 (2)符号为负,分子数目在减少。 (3)符号为正,分子数目在增加。 2-7 (1)增加碳的量不改变反应物浓度,因此不改变平衡。 (2)提高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 (3)平衡向逆向移动。 (4)平衡向正向移动。 (5)由于反应吸热,提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 由于属于化学平衡的问题,在此不过多讨论。 2-8 (1)错。因为只有稳定单质的△f H Θm 、△f G Θm 为零,而稳定单质的S Θm 在一般条件下并不为零 (2)错。△f G Θm 为标准状态下的自由能变,对于反应能否进行应该由△f G m 的大小来决定。 (3)对。本题说熵起到重要作用,未提及为唯一的原因,因此为正确的说法。 (4)错。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焓变大小有关,应该由△f G m 的大小来决定。 (5)错。同上理。但此说法适用于孤立体系。 (6)错。反应是否自发是热力学问题,而反应进行的快慢则是动力学问题,不是同一个范畴,没有必然的联系。 (7)对。 (8)对。 (9)错。只有最稳定的单质其△f G Θm =0,只有纯净完整晶态物质的熵等于零。 2-9 在273K ,101.3kPa 下,水的气化过程表示为:)(2)(2g l O H O H ?→?

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

1、在pH=9.0时,以0.0200mol·L-1EDTA滴定50.0ml 0.0200mol·L-1Cu2+溶液,当加入100.00ml EDTA溶液后,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pCu'=lgK'CuY B. pCu'=pK'CuY C. lg[Cu2+]=lgK'CuY 2、DETA滴定法中所用金属离子指示剂,要求它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 ( B)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好说 3、比色分析中,用1cm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T,若用2cm比色皿,则测得透光率为:( C) A. 2T B. T/2 C. T2 D. (T)1/2 4.下列不属于ISE的是:( D) A. 晶体膜电极; B. 非晶体膜电极; C. 玻璃电极; D. 参比电极。 5、用0.10mol·L-1的NaOH滴定0.10mol·L-1,pKa=3.0的弱酸,其pH突跃范围是7.0~9.7,用同浓度的NaOH滴定0.10mol·L-1,pKa=4.0的弱酸时,其pH 突跃范围将是( A) A. 8.0~9.7 B. 7.0~10.0 C. 6.0~9.7 D. 6.0~10.7

6、下列数据中,那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 D) A. 3000-2700 cm-1,1675-1500 cm-1,1475-1300 cm-1 B. 3300-3010 cm-1,1675-1500 cm-1,1475-1300 cm-1 C. 3300-3010 cm-1,1900-1650 cm-1,1000-650 cm-1 D. 3000-2700 cm-1,1900-1650 cm-1,1475-1300 cm-1 7.(2分)偏差是衡量(A ) A. 精密度 B. 置信度 C. 准确度 D. 精确度 8.(2分)0.01mol/L某一元弱算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 ) A. Kaθ≧10-6 B. Kaθ≧10-8 C. Kbθ≧10-6 D. Kbθ≧10-8 9、浓度为c mol·L-1(NH4)2CO3溶液质子条件是(B ) A. [H+]=[OH]-[NH3]+[HCO3-]+2[H2CO3] B. [H+]=[OH]-[NH3]-[HCO3-]-2[H2CO3] C. [H+]=[OH]-[NH3]-[HCO3-]+2[H2CO3] D. [NH3]=[HCO3-]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复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 1、υ=DE/h=(2.034′10-18J) / (6.626′10-34J×s)=3.070′1015/s; l=hc/DE= (6.626′10-34J×s ′ 2.998′108 m/s ) / (2.034′10-18 J)= 9.766′10-8 m 2、Dυ3 h/2pmDx = (6.626′10-34 kg×m2/s) / (2′ 3.14′9.11′10-31 kg′1′10-10 m)=1.16′106 m/s。其中1 J=1(kg×m2)/s2, h=6.626′10-34 (kg×m2)/s 3、(1) l=h/p=h/mυ=(6.626′10-34 kg×m2/s) / (0.010 kg′ 1.0′103 m/s)= 6.626′10-35 m,此波长太小,可忽略;(2)Dυ≈h/4pmDυ =(6.626′10-34 kg×m2/s) / (4′ 3.14′0.010 kg′ 1.0′10-3 m/s)= 5.27′10-30 m,如此小的位置不确定完全可以忽略,即能准确测定。 4、He+只有1个电子,与H原子一样,轨道的能量只由主量子数决定,因此3s与3p轨道能量相等。而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存在电子的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n和l决定,故Ar+中的3s与3p轨道能量不相等。 5、代表n=3、l=2、m=0,即3d z2轨道。 6、(1)不合理,因为l只能小于n;(2)不合理,因为l=0时m只能等于0;(3)不合理,因为l只能取小于n的值;(4)合理 7、(1)≥3;(2)4≥l≥1;(3)m=0 8、14Si:1s22s22p63s23p2,或[Ne] 3s23p2;23V: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40Z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25s2,或[Kr]4d25s2;42Mo: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55s1,或[Kr]4d55s1;79Au: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1,或[Xe]4f145d106s1; 9、3s2:第三周期、IIA族、s区,最高氧化值为II;4s24p1:第四周期、IIIA族、p区,最高氧化值为III; 3d54s2:第四周期、VIIB族、d区,最高氧化值为VII;4d105s2:第五周期、IIB族、ds区,最高氧化值为II; 10、(1)3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s24p3,失去3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属第四周期,V A族;(2)47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05s1或[Kr]4d105s1,失去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或[Kr]4d10,属第五周期,I B 族;(3)5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或[Kr]4d105s25p5,得到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或[Kr]4d105s25p6,属第五周期,VII A族。 11、根据电子填充顺序,72元素的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26s2,或[Xe]4f145d26s2;其中最外层电子的主量子数n=6,属第6能级组,在第6周期,电子最后填入5d轨道,是副族元素,属IV B族,d区元素,其价电子为5d26s2,用4个量子数表示为:5、2、0、+1/2;5、2、1、+1/2;6、0、0、+1/2;6、0、0、-1/2; 12、(1)Br比I的电负性大;(2)S比Si的电离能大;(3)S-比S的电子亲和能大。 1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5f145g186s26p66d106f147s17d108s28p5,第8周期,VII A族,p区。 14、最外层6个电子,次外层18个电子(3s23p63d10);它位于第4周期、VI A族、p区;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 第二章分子结构 1、略。 2、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结果为%,%,%,乙分析得%,%,%。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 =(%) x 2 = ++ ÷3 = (%) E 1=- =(%) E 2=- = (%) %030.01 /)(1)(222 1=-∑-∑= --∑= n n x x n x x s i %045.01 /)(222=-∑-= ∑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 乙:%,%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分析化学作业

1.事件:日本发生的公害病──痛痛病和水俣病 2.时间:20世纪50年代 3.地点:熊本县水俣湾 4.事件详情: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症状如上。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然而,这个“先驱产业”肆意的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CH3HgCl)。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日本全国人口2次都有余的程度。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据统计,有数十万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 早在多年前,就屡屡有过关于“不知火海”的鱼、鸟、猫等生物异变的报道,有的地方 甚至连猫都绝迹了。“水俣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使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经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家破人亡。更可悲的是,由于甲基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依赖,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不知火海”失去了生命力,伴随它的是无期的萧索。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业飞速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措施,致使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随之泛滥成灾。除了“水俣病”外,四日市哮喘病、富山“痛痛病”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日本的工业发展虽然使经济获利不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日后为此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人卫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 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 2 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 n x x ②0.00121)(2 i =--∑= n x x s ③0.00038== n s s ④0.0012 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 s t n s t x u 15、解:(本题不作要求) ,存在显著性差异。 得查表8,05.08,05.021R 2121 306.2 228 24649.34 64 60008 .04602 .04620.00008.00008.0%08.0 4602.0%02.46 4620.0%20.46t t t f t S S S S S x x >=-=-+==+?-= ========== 16、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分析表明,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应条件进行试生产,取样测定,共取6次,测定杂质含量分别为:1.46%、1.62%、1.37%、1.71%、1.52%及1.40%。问改变反应条件后,产品中杂质百分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有明显差别吗?(α=0.05时) 解:

四川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真题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无机及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科目代码:613 适用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 (试题共5页) (可带计算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卤化物中,共价性最强的是 A 、BeI 2 B 、LiBr C 、RbCl D 、LaF 3 2、有关H 3PO 4, H 3PO 3, H 3PO 2不正确的论述是 A 、氧化态分别是+5,+3,+1 B 、P 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 C 、三种酸在水中离解度相似 D 、都是三元酸 3、(CN)2是拟卤素,下列反应与卤素无相似之处的是 A 、---=++22(CN)+2OH CN OCN H O B 、+==+@ 2222(CN)2O 2CO N C 、与卤素反应生成CNBr 、CNCl 等 D 、与银、汞、铅反应得难溶盐 4、根据软硬酸碱理论,下列离子不是硬酸的是 A 、+3Lu B 、+4Ti C 、+2Zn D 、+Cs 5、下列离子与过量的KI 溶液反应只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的是 A 、+2Cu B 、+3Fe C 、+2Hg D 、+ 22Hg 6、能用NaOH 溶液分离的离子对是 A 、+3Cr 和+3Fe B 、+2Sn 和+2Zn C 、+3Cr 和+3Al D 、+Ag 和+2Cu 7、红外光谱仪光源使用 A 、空心阴极灯 B 、能斯特灯 C 、氘灯 D 、碘钨灯 8、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130403010cm 和--116701620cm 处有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 A 、 B 、 C 、 D 、 9、某化合物分子为C 10H 14,1HNMR 谱图如下:有两个单峰a 峰δ=7.2,b 峰δ=1.3;峰面积之比:a:b=5:9,试问结构式为 A 、 B 、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分析化学简答题总结 一、绪论 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请简述影响峰强和峰位的因素. 2.质谱中分子电离的方式有哪些及用于何类化合物的电离. 3.化学位移相同的氢为什么会出现磁不等同,请举例说明. 1、简述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 答:按分析任务:①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组成;②定量分析:测定某一组份某些组分的含量;3:结构分析:研究物质的价态,晶态,结合态等存在状态及其含量; 按分析对象①无机分析:分析分析无机物,定量定性;②分析有机物,定性定量 按测定原理①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及其含量②仪器分析:利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如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等。 ④根据试样量多少,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 ⑤根据试样中北侧祖坟含量高低,分为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组分。 2、分析过程和步骤 答:①分析任务和计划:明确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②取样:组分测定的实际试样,必须能代表待测定的整个物质系统 ③试样准备:使试样适合于选定的分析方法 ④测定: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和对分析测定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⑤结果处理和表达: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分析测定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形成书面报告。 第二章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1、简答如何检验和消除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答:误差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为了减少随机误差,需要仔细地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结果。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产生的,是由规律性的,因此首先要知道误差来源,

再用适当方法校正。 如何检验: 2、简述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来源特点,及消除方法 答: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实验设计不当, 仪器试剂误差:仪器为校准,试剂不合格引起。如砝码生锈,试剂不纯等。操作误差: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不包括过失。如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等。 特点:有固定的方向,大小可测,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消除:修改实验方案;校准仪器,更换试剂;做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回收实验以及多加训练,规范操作等。 ②偶然误差:偶然因素引起的。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电压,仪器性能等的偶然变化及操作者平行试样处理的微小差异等。 特点:大小方向不可测,无重复性,且具有随机性。 消除: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避免。 3、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的准确度? 答: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测定结果与平均结果的差值 1.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但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2、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反应结果正确性。 精密度:各平行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反应重现性。 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不好,衡量准确度没有意义。 在系统误差消除的前提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的准确度。 4、表示样品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答:表示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标准偏差, 用标准偏差,突出了较大偏差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