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政课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思政课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思政课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多年的教育实践,为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我校提出了“以生为本,同心育德”的德育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思政课的新途径,创设德育工作的新情景,构建和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政课德育工作模式。

一、学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学校基本情况:我校是一所义务教育中学,创办于XXX年X 月,位于XXX号,目前我校拥有XXX左右学生,在编教职工XXX人,思政老师 XX人。我校在思政工作方面的具体做法:

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教师。

1.利用召开教职工大会这一环节,面对全体教师,积极宣传

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好会议记录,定期检查总结,同时学校制定了廉洁自律

的各项制度,在教师关注的财政收支、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工作中,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从而加强教师队伍的行风总顿和师德师风建设及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我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政治思想素质;

2.夯实班子队伍建设。我校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

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年来带头讲团结、讲奉献、

讲民主、讲责任。在工作中自觉做到率先垂范,积极参加“创优争先”活动,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谈心,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3.以活动强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强健教师

队伍建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党员中开展“六严六好创建活动”,带动、影响、促进教师进步;通过工会活动凝聚教职工人心;通过校内教学技能竞赛,展开合理有序的正当竞争,激发教师进取意识。

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二:学生。

1.主要是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如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堂教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通过各种集会、班(团)队会活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文艺汇演等,引导学生认识、参悟、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靠拢”,向学生传播正能量;

3.学校政教处定期举行德育主题讲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围墙、文化长廊、校舍墙壁、展报等宣传法治、道德、感恩、勤学、好习惯等知识,塑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使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

二、狠抓四个到位,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认识到位,措施落实。1.学校始终把育人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列入行政目标管理,支部、行政会经常研究思想政治工作,

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各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通过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法律知识的教育;3.政教处加强对年级组、班主任的工作指导,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4.团委会、学生会加强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让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发挥学生

组织在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工作到位,教管结合。学校适时组织国旗下讲话、共青团员会议,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做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教育;十分重视每期的入学教育和养成教育。按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政教处每期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规整训,通过检查、评比,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各班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学校安排行政领导、教师轮流值日,强化了行政管理。

活动到位,生动活泼。通过校园文化宣传、学生社团活动和

重要时间节点的仪式教育活动等,持续开展“看爱国影片,迎建党百年”主题观影、组织红歌大传唱、红色主题演讲,举办艺术展演、作文赛、书画赛等形式多样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点燃青少年学习党史热情,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利用大课间和午晚放学时间欣赏革命红色歌曲,沉浸式感受革命年代氛围;党员导师结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习成绩;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倾听革命故事,感悟苦难辉煌,激励青少年积极向上、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责任到位,齐抓共管。学校各部门都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好育人工作;班主任主动与家长联系,交换意见,共同教育管理学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全员育人”措施,让学生的“高尚品德”和“高度自律”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思政课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思政课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多年的教育实践,为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我校提出了“以生为本,同心育德”的德育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思政课的新途径,创设德育工作的新情景,构建和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政课德育工作模式。 一、学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学校基本情况:我校是一所义务教育中学,创办于XXX年X 月,位于XXX号,目前我校拥有XXX左右学生,在编教职工XXX人,思政老师 XX人。我校在思政工作方面的具体做法: 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教师。 1.利用召开教职工大会这一环节,面对全体教师,积极宣传 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好会议记录,定期检查总结,同时学校制定了廉洁自律 的各项制度,在教师关注的财政收支、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工作中,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从而加强教师队伍的行风总顿和师德师风建设及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我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政治思想素质; 2.夯实班子队伍建设。我校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 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年来带头讲团结、讲奉献、 讲民主、讲责任。在工作中自觉做到率先垂范,积极参加“创优争先”活动,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谈心,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3.以活动强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强健教师

队伍建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党员中开展“六严六好创建活动”,带动、影响、促进教师进步;通过工会活动凝聚教职工人心;通过校内教学技能竞赛,展开合理有序的正当竞争,激发教师进取意识。 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二:学生。 1.主要是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如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堂教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通过各种集会、班(团)队会活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文艺汇演等,引导学生认识、参悟、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靠拢”,向学生传播正能量; 3.学校政教处定期举行德育主题讲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围墙、文化长廊、校舍墙壁、展报等宣传法治、道德、感恩、勤学、好习惯等知识,塑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使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 二、狠抓四个到位,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认识到位,措施落实。1.学校始终把育人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列入行政目标管理,支部、行政会经常研究思想政治工作, 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各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通过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法律知识的教育;3.政教处加强对年级组、班主任的工作指导,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4.团委会、学生会加强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让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发挥学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刘会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21年第05期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中小学校要将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前沿陣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小学道法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这使它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小学道法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可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一体化,更好地落实道法课程的目标,实现德育和教学的双赢。笔者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的德育实践为例,探讨小学道法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策略。 第一,科学制定学生发展的序列目标。 在深入研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邀请高校专家入校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与发展阶段,制定了校本化的德育序列目标:一、二年级的德育目标为学生习惯养成,将品德发展与生活教育相结合;三、四年级的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智慧;五、六年级德育目标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求学生能够发展与完善自我,关注社会,面向未来。以上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各有侧重,但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道法课程与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育目标的制定让学校能坚持以正确的方向、客观的规律引领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第二,整合学校德育内容与道法课程资源。 首先, 道法课程与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学校 秉持“无边界教育”的理念,将校园环境开发为隐形课程。校园内每一面墙、每一块砖都可以承载道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其次, 道德与法治小课堂实现了与学校、社会、家庭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学校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道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进行一体化融合。再次,道法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校德育活动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可从教材扩展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时间也可以配合学校德育活动灵活而弹性地变化。实践证明,参与校园德育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道法课程的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的探索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的探 索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 应针对德育教育要求,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创新学科德育模式,即以挖掘教材资源、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丰富教学内容,以创新教学 方式来落实德育教育。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挖掘德育活动的价值,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活动;渗透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以社会发展、学生真实生活和实践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包含很多与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 活运用这些教学素材和资源,有效地组织与构建课堂。德育 渗透也有助于学生认知体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建立。道 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内外目标,也能够让学生从对这门课程的 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的价值分析 初中年级段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本学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和 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情绪波动性大,可塑性强,但青春期

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全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一些人和事的认识会有偏差,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德育教育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学科德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实施德育教育有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对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既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又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为主,但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为考试而教道德与法治课,学生为分数而学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对德育的理解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展示德育内容的深度与丰富性。德育教学拓展内容单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力度不足。在课程构建上,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德育活动和实践,无法帮助学生将德育内容内化为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 实践 Summary: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变得愈加重要,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以培养学生德育品质为首要教学任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兼顾以“示范班级”为载体的“常规立德”;以劳动教育、生活实践、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生活启德”;以读经典诵经典为载体的“经典润德”;以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环境融德”;以常规活动为载体的“活动载德”,以此为抓手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Keys:立德树人;德育工作;“五德” 引言: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进程逐渐加快,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起着积极作用。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教育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以及方式,以此来强化德育的效果,使德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科教兴国依旧是我国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战略,所以学校方面必须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先进精神,打造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为德育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首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来说,德育教育都是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为人师表,就要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其次,对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职能,学校方面应注意组织教师开展系统化的国学教育,确保教师的师德素养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再次,学校应该提倡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磨练教师的道德意志、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确保教师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在言行举止中充当学生的表率。最后,德育教育是新时期课程改革所着重强调的内容,所以为确保教师能够在该项工作中尽心尽力,学校还应该将一个班级德育教育的水准,作为教师评职晋级以及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因素,制定相对详细的师德水平考评细则,从而提高德育教学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性。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是指由教师向学生谈谈而谈做人的大道理,而是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内容和学科教学内容无缝衔接,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的全面渗透。所以,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科中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精准整理,既不要让学生感觉道德与教育内容过于突兀,也不要使课程设置过于枯燥。因此,教师应该走入学生群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为其普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及早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就要高度注重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需求日益凸显,思政课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开始 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 一、基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普通家庭,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基于教 学目的和现实需求,思政课必须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实社会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并积极贡献于社会。 二、基于学生个性特点的自主学习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较为自由,自主性强,需要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基于学生的 个性特点,思政课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模式,并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与学习。这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此,思政课应该紧密配 合学生专业特点,采用符合现代学习趋势的科技创新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 实践经验,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未来职业道路奠定基础。 五、基于个性化的产品开发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背景和专业,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差异比较大。因此,思政 课需要基于个性化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产品开发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成 长机会。 总之,基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案例教学、基于学生个性特点的自主学习、基于学生专业 特点的科技创新教学、基于教学现实需求的社会实践教学、基于个性化的产品开发教学, 五种类型的模式在思政课的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有必要根据各自的情况,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高素 质人才。

思政课实践报告范文(精选7篇)

思政课实践报告范文(精选7篇) 【篇1】思政课实践报告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xx市市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经济适用房出现短缺,商品房炙手可热,二手房价格不断上扬,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解xx市市区居民对小康目标中住房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对xx市居民住房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次调查样本总量100个,调查范围和对象为xx市区居民家庭,不包括无房户、集体户。通过调查,掌握了xx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等家庭的住房面积和产权情况,比较准确地掌握xx市区居民今后一段时期的购房意向和目的、购房类型、结构、住房要求,能够承受的住房价格、状况和付款方式等资料。 一、调查目的 掌握xx市居民收入及住房情况,了解xx市居民收入与住房之间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的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包括社会各种职业的人,下面是其具体情况: 1、按调查对象的职业情况分:45%在公司企业单位工作;30%是离休人员;6%在个体单位; 2%在国家机关;其他人员占8%;无业人员占9%。 2、按家庭常住人口结构分:40%的是三口之家;28%的是两口之家;12%的是四口之家;15%的是五口之家;5%的是单身。 3、按XX年总收入水平分:26%是1-2XX元;20%是2-40000元;18%是9001-1有元;16%是40001-60000元;12%的是9000元以下;6%的是60001-80000;2%的是80000元以上。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即问卷调查,并当场收回问卷。发出问卷100份,收回

98份,回收率98%。 四、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0日——20xx年11月27日 五、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与-负责发与收回调查问卷,-负责整理调查问卷,-与-负责写社会实践报告。 六、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人们的工作、收入、现在所居住房情况及其买房计划。 七、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住房现状 1、房屋基本上都是“私有”化。90%居民拥有自己的产权房,10%居民家庭为租住或借住;有43%的居民购买商品房;购“房改房”的占27%;原有私房的占15%;经济适用房的占60%;租赁公房和租赁的分别占6%、3%。 2、家庭住房面积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60%的家庭有61-120m^2的面积,60m^2和120m^2的家庭分别占22%和18%。 3、部分居民家庭拥有多套住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和住房金融制度的加快发展,居民个人购房能力得到显著提升。89%居民有成套住宅,11%居民有平房等非成套住房。居住一居室的占15%,二居室的占40%,三居室的占36%,四居室的及其以上的占9%。许多居民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住宅小区。 4、住宅建筑式样以配套住宅为主:现住房为成套住宅的占88.83%;平房等非成套住宅占11.17%;主要为农村住户。居住一居室的占15.5%、二居室的占40.16%、三居室的36.18%、四居室及以上的占8.17%。许多居民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住宅小区。 5、房产占家庭总财产构成比例高:房产占家庭财产50%以上的占90.17%;房产占家庭财产40-50%的占5.16%;房产占家庭财产30-40%的占2.5%;房产占家庭财产30%以下的占2.17%。 可见:房产是人们家庭的主要财产,住房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福祉,涉及到社会财富的流向和社会公平的程度。 二)未来五年市区居民对住房的需求情况

思政实践课实践报告6篇

思政实践课实践报告6篇 思政实践课实践报告篇1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进展和交通情形的日益改善,务工人员的流动也日益频繁。由于在城市能够找到酬劳相对较高的工作,很多原来生活在农村的人来到城市找寻工作以改善本身的生活。这些外出的农夫工得生活情形和工作环境到底如何?为了切实的了解外出农夫工的工作环境,特此打开此次调查。此次调查以杭州郊区小型工厂和个体户为主体,深入走进农夫工的生活,以寻求相关信息。 一、概述 依据我校思想政整治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的要求,思想政整治论课校外社会实践将于今年暑期打开。为了完成我校这一暑期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特此打开了此次调查。此次调查紧要实行实地参观、实习和访谈的形式,以在杭州郊区小型工厂和个体户中从事工作的外来农夫工为调查主体,以切实了解这些农夫工的工作环境而开展的。通过实地的参观和访谈,基本把握了这一地区所调查的范围内农夫工的工作环境现状,和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对的改善看法。经过这次调查我自身也有很多收获。 二、活动的打开 工作环境不仅包含工人工作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还包含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留宿和饮食的环境,工作之余的生活情形(精神文明生活)等等很多与工人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类各式各样的周边环境的总和。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能够让人工作愉悦,身心健康,特别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精神生活,可以说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极其紧要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外出务工的农夫工的工作环境到底如何,以便更好的改善农夫工的工作环境,特以此次暑期实践调查为契机,开展了对杭州城东农夫工的工作环境的调查。 杭州城东郊区地形多而杂,街道纵横,工厂种类和数量浩繁,情况特别不利于个人开展逐一的参观和调查。所以我对工厂进行了分类,紧要对从事轻工业加工和物流运输的工厂和工人进行参观和访谈。对于工厂数量多这一点,我实行了随机抽取的方法,对于同一地点的同一类型工厂,只随机挑取期中的少数几个进行参观和调查。出于此次实践的人数要求(人数不得多于两人)和经费上的限制,本次社会实践无法接受问卷调查的方式打开。 确定了调查的地点和调查方法,接下来的就是实地的考察。 我首先来到杭州五堡的一些小型服装加工厂、物流公司和一些辅料加工厂。在说明来意后,大部分的工厂管理人员同意了我对其公司的工人的访谈。随后我来到七堡和九堡的物流公司,布料、罗口加工厂和当地的一些外来人员开的小商店和早点铺进行参观和考察。 为了便于统计,在访谈中我提的问题比较集中,紧要有以下问题:1您对您的工作环境是否充足?2哪些地方不充足?3您希望您的工作环境在哪些方面能够改进?4如何改进? 大部分工人对我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认真的回答,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也实在了解了这些工人的工作环境现状。

思政课的道德建设探索

思政课的道德建设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政课逐渐成为了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正在遭受冲击,青年学生的道德修养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思政课对于学生道德建设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思政课在道德建设中的角色 思政课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儒家思想和其他哲学思想的教育,还是一种关于道德教育的实践。它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进行训练,使其更加了解社会,提升道德品质和国家意识。 此外,思政课还可以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美的存在,提高美学修养,使学生更加坚定道德观念,强化了人格塑造。而思政课还能赋予学生杰出的道德感和人生理想,使其在思想和信仰方面成为更加完整和美好的人。 思政课的道德建设探索 在思政课的道德建设探索中,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推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思政课的授课中,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保持他们的关注力。可以通过讲座、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模式来推进知识的传授。特别是结合学习现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人库资料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教育和实际案例调研,创造了丰富的实践体验,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和价值。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规范 思政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道德规范,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的时候,更需要充分研究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意义中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思政课旨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思政课的道德建设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积极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实现自我提升。此外,思政课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经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扬个人的社会意识和共产党员的追求。 结语 综上,思政课对于学生成长道德方面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在道德建设方面的探索,需要我们综合对社会和学生的充分理解与关注,建立积极向上、关爱他人、追求真理、坚持理性的道德规范和理想追求。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将思政课打造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纽带和成就。

幼儿园德育天地:思政教育实践案例及总结

幼儿园德育天地:思政教育实践案例及总结 一、引言 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幼儿园中,思政教育是培养幼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幼儿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学习方法的基础工作。本文将基于幼 儿园的德育实践案例,深入探讨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实践方法,并 对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 二、幼儿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 幼儿园是德育的黄金期 幼儿园德育是对幼儿进行爱国、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阵地。在这个阶段,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因此幼儿园 的思政教育至关重要。 2.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思政教育,幼儿能够在快乐中学会关心他人、友爱互助,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思政教育的实践案例 1. 组织主题活动 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富有思政教育内涵的主题活动,例如"尊老爱幼" 主题活动。通过亲子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感

受到关爱和尊重的力量。 2. 创设情景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幼儿创设一些情景,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应对。模拟共享玩具的场景,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共享,培养友爱互助的品质。 3. 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幼儿道德品质的表率。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守纪守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幼儿园思政教育实践问题与思考 1. 对幼儿德育思政教育认识有待深化 目前,一些幼儿园还存在对幼儿德育思政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只是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道德教育,忽略了思政教育的深层内涵。 2. 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幼儿园思政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缺乏长期、有计划的思政教育体系和方法,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稳定。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实践案例中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园思政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和加以改进。我们应该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和方法,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幼儿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到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并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作者:陈运辉曾卫兵罗道全冷文勇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2年第08期 摘要: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项目品牌化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持续优化校内外合作机制和课内外对接机制,逐步形成了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活动有品牌、协同育人有机制、实践教学有基地、实践育人有成效。改革经验获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并多次受邀交流。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循此理念,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十余年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实践活动有品牌 思政课组织的学生实践活动项目化和品牌化建设的目的是出精品。多年来,我们探索和积累了三类品牌性活动:一是着力建设与理论课实践环节相配套的品牌性实践活动,如同学校团委连续15年合办的“新生演讲比赛”。二是精心打造精品校外实践活动,如与“中国好人网”合作连续8年开展的“帮好人万里行”①(后简作“万里行”)活动,200多名学生直接受益,超过万人通过课堂交流间接受益。又如:与大兴区团委合作开展的周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方便学生就近实践。三是积极开展创新型实践项目。例如:2018年-2021年,组织拍摄大学生思政课微电影,学校先后制作的4部大学生思政课微电影通过了北京市初赛(进入参赛前十名),获全国三等奖2次、优胜奖2次。 协同育人有机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场域在课外,实践育人本质上是合作育人。针对社会实践开展难、实效性和持续性不强、受益面有限等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1.完善校内外协同机制 第一,与校内相关部门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协同。在校内,我们从组织、师资、资金和项目四个方面推进与相关部门和二级职能单位之间的深度合作,协同推进实践育人。一是组织协

班主任工作中思政课和德育课有机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班主任工作中思政课和德育课有机融合 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中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对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思政课和德育课进行有效融合,不仅符合现阶段中职院校的发展需求,而 且能很好地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促进班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文章首先分析班 主任工作中思政课和德育课有机融合的必要性,以及融合的可行性,然后重点探 讨班主任工作中思政课和德育课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索,可供读者作为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德育课;有机融合;实践探索 引言:现阶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进行思政课和德育课的有效融合,是实现 班级管理目标的主要方法,也是一种必然性的选择。对于班主任来说,要从模式、观念、管理方式以及教育资源上进行有效融合,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进行 有效融合措施的探索,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实际融合过程中还是 存在很多问题的,例如,班主任对融合工作不重视,没有采用正确方式进行两者 的融合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明显降低,因此,班主任要通 过融合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的分析,不断进行问题的解决,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一、班主任工作中思政课和德育课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祖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加 强对学生的思政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保证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是现阶段非 常重要的教育话题。受糟粕文化的影响,现阶段很多学生的思想以及三观都是存 在问题的,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能够进行冷静地分析,寻找最佳解决的 措施,而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思政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有效融合,能很 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观念。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思政知识以及德育知识的学习,养成勇敢突破、不畏艰难的优良品质,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是非常有帮助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明确思政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要从专业特点出发,以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可以通过设计优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内容应充分融入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教学手段应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等,也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互联网教学、实践教学等,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还需要培养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素质。教师在课程思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政素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政教育和学科素养培养,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思政水平。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应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这要求学校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改革研究,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思政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设计优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素质,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设。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教育的思政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思政教育创新探究

新时代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思政教育创新 探究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加,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不良信息会对学生产生侵蚀。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管理者,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德育的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够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树立高尚的情操,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德育工作班主任思政教育创新探究 引言 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课题,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实效,必须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采取创新性的德育方法,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让学生将学习的品德素养、道德情操内化为个人的品德外化为个人的行为,真正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现状 1. 德育方法不够多样化 在学科教学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德育工作中,方法也十分重要。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理论层面的说教比较抵触,但是部分初中班主任经常使用说教式的方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注重学生的精神状态,这种落后的教育方法无法有效地发挥出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和倦怠的态度,严重削弱教育效果。 1.

德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德育管理并不是单靠学校,还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身 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性格的好坏,然而家校合 作德育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班主任只关注学生在校学习表现、家长不积极 配合等。当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家长不给予支持和协助,就会导致学 生道德素养形成缓慢。因此,若班主任未能充分利用家庭德育资源、各科教师德 育教育资源和社会德育教育资源,就会导致德育管理工作事倍功半。 二、新时代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1. 充分体现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平等合理展开德育工作 班主任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教书育人,无论是在教书的过程中还是在育人的 过程中班主任都应该做到充满爱意。学生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对象,同时也 是主体,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平等对待班级 内的每一名学生,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教育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同时也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 生在课桌上抄写这么简单,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 的个性化差异,不能够一概而论,这种情况下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 另外,学生以及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应 该出现重视优等生,忽视后进生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不仅仅使得教育变得更加不 公平,与此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失去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充分体现 出来,保证德育工作的平等性以及合理性。 1. 丰富德育内容,树立正确德育目标 班主任需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 的实际情况,树立合理的德育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制定相应的德育计划。初中学

思政课道德建设探索

思政课道德建设探索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 且由区域向全球扩散。 环境问题使全球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生态灾难。 它将使21世纪的地球更加不堪负重,按照目前这种难以逆转的恶化 速度,我们将根本没有人类、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的出现,责任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是人类的 行为出现了问题。 人是有文化和创造能力,能自觉意识到环境恶化将有损于人类利益和 价值的实现,能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借助道德、法律等手段来调节人的行为,改变这种状况。 虽然法制越来越完善但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我们应该意识 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外在的、强制性的法律手段,而在于通过内心信 念和社会舆论来指导和纠正个人的行为,也指导和纠正集体的行为,即通 过道德调节。 正如美国前任副总统戈尔所说生态保护已经不是某个政府的决策问题,而是所有地球人需要共同面对的,这已经是每个人的道德问题。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发言时也指出环境 保护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道德问题。 [3]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担 当着培养大学生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的 重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其环境道德意识一旦形成,会给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打下深刻烙印,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教育,是一件关乎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也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目标,它们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升华,又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政府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人与自然和谐、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本质或中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不能超出其稳定的限度,即不能导致较大范围生态系统结构的失衡和功能的严重退化;另一方面,要考虑人类社会自身有序发展问题[4]。 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既需要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我们明天建设者去继承、去开拓,而大学生正承担着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培培 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18期 摘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驱动下,在产教融合中兴模式的行业背景下,以通信原理的课程目标和授课内容为基础,充分发掘授课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该课程教学中的五个知识点作为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社会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加爱国之情,促进了“三全育人”的有效实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通信领域具有工程知识、思维能力、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着力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动手实践能力过强,可以从学校直接过渡到企业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奋斗。在整个的人才培养中,我校的思政教育应该将正确的三观价值塑造、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人文社会政治职业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和三为一,以期达到思政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程思政是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之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先后开展了多项课程思政工作,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与我校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致的[ 2 - 4 ]。 一、课程目标 我校通信原理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通信工程专业于2014年开始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于2018年开始招生,通信原理课程与我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兴模式”特色紧密结合,立足于我校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特色,依托于教育部的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以培养电子信息类人才为目标,一直重视专业建设,思政教育也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 该课程是以信号与系统为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主要包含移动通信技术,本课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作为一门联系通信系统、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等全环节的专业基础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系统学习后使得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希望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后,能够

思政课实践报告及3000字四篇

思政课实践报告及3000字四篇 【篇1】思政课实践报告及3000字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广场舞应运而生,成为了大爷大妈,甚至是一些上班族的运动娱乐的不二选择。广场舞作为一项生活娱乐的方式,它有着很多大家知道的好处:强身健体、缓解疲劳、对有关节炎、颈椎病等都是相当好处的。但是,什么事都有两面性。在大家跳广场舞的同时,周围的居民就不乐意了。有人就觉得的广大家都是刚下班回来,身心疲惫,夜间这么大的声音,影响大家的休息。而且有的地方场舞进行的时间确实是太长了。就因为这个,我在新闻中常看到周围群众和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发生矛盾,甚至还有动起手来的。所以在这里,我想做一个关于溧水区居民对当前广场舞的态度调查,并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一个两全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 一、广场舞火热的原因 广场舞越来越火,跟多个因素有关: 第一:门槛低,参与人群广泛,简易到只要有广场、有音乐就行,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只是想享受到物质上的生活,更想在精神生活上有所突破,这时候出现了广场舞,再加上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的提高,广场舞自然就火了; 第二:广场舞年年都有新花样,播放的音乐从以前常见的东方红系列,到最炫民族风,再到后来的小苹果各种流行音乐,从一些简单的舞步,到节奏感强、欢快的迪斯科、民族舞、健身舞等,激发了市民跳舞的乐趣; 第三:大爷大妈们经常一个人呆在家,年轻人都忙着自己的事业,跟老人相

处的时间不多,老人大多感到孤独。对于他们来说,广场舞不仅是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提供了一个接触他人、与他人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跳着广场舞,一边拉家常,把一些不愉快都抛到脑后,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二、对广场舞的态度 根据我的调查,大家对于广场舞的态度参差不齐。主要分为三大派: 1、反对派。他们在我的200份调查中占6%,大多是都是住在广场附近。在做调查的时候,他们都向我抱怨广场舞的噪音太大了,他们白天在工厂工作都很辛苦,回来被吵得根本没法休息。偶尔的礼拜六、礼拜天的清晨也会听到广场舞的歌声,不能好好休息。多次与之交涉,效果也不明显。虽然他们不赞成那些过激的做法,但如果有成效的话他们也同意。 2、赞成派。他们在调查中的比重很高,占了42%。这部分人表示广场舞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好处。一是可以通过练习舞步,协调四肢,对于那些腿脚关节有些小毛病、患有由肥胖引起的一些疾病的大爷大妈们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另外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的,也给那些比较孤单的老人的心灵以安慰,大家可以相互倾诉,有益老人家的身心健康。 3、中立派。他们觉得就广场舞在如今这个社会的流行程度上来看,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些问题的。他们一方面肯定了广场舞对于人们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上的满足,令一方面他们也希望那些由广场舞产生的噪音能够得到控制,尽量避免因此而发生一些不愉快,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暴力的事情。 三、解决的方法

思政课实践活动方案3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信念。 二、基本原则 1、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 3、社会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之路相结合的原则。 三、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 根据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学院的有关部署,本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采取个人分散考察与小组集体考察两种形式进行。 四、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

本期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我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进行调查,切实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服装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服装产品与服务特有的文化魅力,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认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能力。 五、注意事项与要求 1、选题要切合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 2、考察态度要认真,注重实践效果,保证实践报告质量。 3、利用好必要的社会关系,为自己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4、切实做到安全第一,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和实践地点。 六、成绩考核 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考核主要以学生提交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为依据,以提交报告的质量为标准。基本要求: 1、个人分散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本科生假期返校后递交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考察报告;专科生递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考察报告。 2、小组集体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