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1.人格坚韧性的含义

Kobasa与其同事在美国伊利诺斯贝尔电话公司进行有关应激反应的研究中发现,有一些经理人员在高度应激的情景下,由于保持一定的态度而表现出较少的心理和身体的疾病症状。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Kobasa提出了人格坚韧性的概念[3]。用以描述那些体验高度的生活应激,但由于表现出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的个体。坚韧性包括三个成分:承诺(Commitment)、控制(Control)和挑战(Challenge)。承诺是指个体对于目的和意义的感知,这种感知通过个体积极卷入生活事件而不是消极被动避免卷入的方式表现出来。控制是指在不利的条件下,个体拥有的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生活事件的信念,并在这种信念指导下采取行动,努力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而不是孤立无助。挑战是指个体希望从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中进行持续学习,认为变化才是生活的正常状态,变化是成长的促进力量而不是对于安全的威胁。后来的研究者把承诺、控制和挑战称之为坚韧性的“3C”结构[4]。

完整的坚韧性人格结构必须同时包括承诺、控制和挑战三个成分。具有高的控制态度而承诺和挑战信念很低的个体希望自己能去决定生活事件的后果,但他们不愿意去浪费时间,也不愿意从经验中进行学习,不愿意卷入到生活事件中去。他们相当缺乏耐心而且易怒、与人保持相当距离,当控制的努力失败后,具有很强的挫败感。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心理学家常说的A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点的人是自我本位的,认为自己比别人要强,没有任何必要去向他人学习。这种人格类型与真正意义上的坚韧性相去甚远。

具有高的承诺而挑战和控制信念都很低的个体完全陷入周围的人与事之中,从未考虑自己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也未对生活事件给予自身的影响以及自身与生活事件的相互作用加以考虑。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一点个人主义的念头,他们对于意义的感知完全由社会环境来决定,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中,他们失去了自我。无论何时何地,当大量的琐碎的生活事件的变化聚集起来,这种人就特别容易受到疾病的攻击。

最后,具有高的挑战而承诺和控制信念都很低的个体脑海里充满了好奇心,对于自身周围的人与事很少关心,从不考虑他们能够对任何事物施加影响。他们可能经常进行学习,但这与他们花费在新奇事物上的时间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冒险者,为了刺激而乐意参加各种赌博游戏和冒险活动。这种人格类型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坚韧性人格。

2.坚韧性人格的实证研究

大多数的有关坚韧性的研究都与健康和疾病有关[5]。坚韧性与症状自评问卷中的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敏感和健康总分、贝克抑郁问卷的得分以及身体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Stockstill和Callahan发现颞下额障碍患者的控制和承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被试在挑战水平上无显著差别。Carson 和Green在艾滋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坚韧性与心理的幸福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坚韧性能够缓冲应激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坚韧性高,面对应****景,个体疾病症状的可能性就小,坚韧性低,个体疾病症状的可能性就高。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坚韧性人格的个体倾向于把生活事件看得不那么严重,能够有效得应对这些生活事件,并以一种更为认真负责的态度参加健康运动的缘故。

相当一部分有关坚韧性的研究是在工作环境中开展的,这些研究的被试涉及护士、教师、军事人员等[6]。Bartone研究各种应激环境对于军事人员的影响,包括维和和战斗任务,采用各种因变量和前瞻性设计,他所收集的大量证据表明,坚韧性水平低的个体最有可能受到威胁生活的应激和海外军事任务所带来的文化冲击的影响而表现出心理上的崩溃,如抑郁和外伤后应激障碍等。Lambert和Lambert也发现个体的角色应激程度与坚韧性高低呈负相关。在有关坚韧性和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中,结果几乎是惊人的一致。Collins发现高坚韧性的护士最有可能经历低的工作应激和倦怠。Duquette等研究发现,工作应激源和坚韧性是倦怠的最有力的预测指标。Costantini等也发现了坚韧性对于倦怠的预测能力。此外,Simoni和Paterson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坚韧性和直接应对策略对于降低个体的倦怠水平主效应明显,同时,两者也可以共同作用于倦怠水平的降低。在Maddi的一项研究中,经过训练的被试不仅在坚韧性上,而且在工作满意感上都有显著的提高,同时伴随着焦虑、抑郁和血压的下降。

3.坚韧性人格的理论模型

4.坚韧性的信念

承诺

控制

挑战

健康崩溃

行为:无效

心理:倦怠

身体:疾病

遗传的不足

虚弱的体质

应激环境

急性的:破坏性改变慢性的:冲突

疲劳

心理:紧张

身体:动员

坚韧性的社会支持

援助

鼓励

坚韧的健康习惯

身体锻炼

放松

营养

药物治疗

坚韧性的应对

心理:洞察力和理解

行动:决定

Maddi等提出了一个复杂的人格坚韧性与健康和绩效关系的模型[7],如图1。图1的坚韧性模型同时包含了攻击和维护健康的各种因素。对于攻击因素,该模型简洁的描述为急性和慢性应激源,应激源导致个体心理上的紧张和身体上的能量动员,即引发个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当急性的或慢性的应激持续增加,机体的疲劳感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从而耗尽了个体的应对资源,个体健康的崩溃就成为可能。在应激源攻击个体健康的过程中,个体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个体体质的虚弱情况决定了个体所能承受的疲劳程度或疲劳持续时间,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健康的崩溃就成为可能。健康崩溃不仅包括身体疾病如癌症、心脏病、中风、流行性感冒,还包括心理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以及行为上的表现如暴力行为、不能抉择等。

如果健康的维护因素能够充分缓冲应激和疲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个体的健康并不会为应激所损害。图1中的健康维护因素构成一个崩溃防御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缓冲因素就是个体的健康习惯,包括身体锻炼、放松和营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和疲劳后自我恢复的能力。放松能够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让大脑和身体平静下来,从而平衡疲劳反应导致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唤醒。对糖类和脂肪的过多摄入会导致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从而容易引发紧张和恼怒情绪,通过调整和平衡个体的营养习惯,这些健康的不利因素都可以被消除。

图1中另一个重要的缓冲因素是个体的应对。在每一种应激的情景中,积极的应对涉及到从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对所面临的问题加以审视,从一个更深的层次上来对问题加以理解,从而决定需要采取什么行动。这样就会采取决定性的而不是回避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超脱于引发疲劳甚至可能破坏健康的应激之外。

社会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缓冲变量,它是指个体努力去给予他人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援助和鼓励而不是过度保护自己和过度竞争。坚韧性的态度本身并不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直接效应,但是它能够促进个体的应对和健康锻炼,从而对于良好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坚韧性的态度就是我们所说的“3C”结构:承诺(寻求卷入而不是退缩)、控制(努力施加影响而不是无能为力)、挑战(努力从积极和消极的经验中学习而不是感到受威胁)。

坚韧性、社会支持、应对和健康习惯等健康维护因素形成一个连锁系统,抵御来自急性和慢性应激源的攻击。在这个健康维护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坚韧性的态度和社会支持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应对和生活风格,而且应对、和生活风格能够巩固个体的坚韧性态度和社会支持网络。

5.人格坚韧性的测量

伴随着坚韧性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坚韧性的各种测量工具也被迅速开发出来。在过去的20多年里,用于坚韧性研究的工具非常之多,较为常见的量表包括71

个项目的坚韧性量表、20个项目的简式坚韧性量表、36个项目的修订坚韧性量表、30个项目的认知坚韧性量表、50个项目的认知坚韧性量表、34个项目的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和家庭坚韧性指数量表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

Pollock和其同事以Kobasa的坚韧性概念为基础,编制了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Health-Related Hardiness Scale,简称HRHS),用以测量坚韧性对于个体实际健康问题的影响[8]。该量表包括三个因素,控制分量表,共计14个项目,如“照顾自己能够免于疾病”;承诺分量表,共计7个项目,如“无论我如何努力维持健康,总是效果甚微”;挑战分量表,包括13个项目,如“参加健身运动具有刺激性”。采用李克特式6级评分,1为“坚决不同意”,6为“坚决同意”,约有一半的项目进行反向记分。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来自实践领域的证据表明,HRHS与一系列健康相关效标显著相关,如健身活动的参加,病人教育计划的参加,伤残的感知、社会资源的使用。一些研究者报告说,HRHS是个体对于一些疾病适应或调整的有效指标,如癌症、慢性肺病、心脏病、糖尿病、癫痫症、艾滋病、高血压、肾移植、血液透析、中风和精神分裂症。

6.问题与展望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有关坚韧性的研究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注意。坚韧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坚韧性的概念、性别和种族等方面还是存在有许多争议。

正如Jennings和Staggers所指出,“Kobasa关于坚韧性概念的根本问题在于定义的模糊。” Kobasa最初将坚韧性定义为人格中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对于健康影响的方面。这个人格特质结构包括控制、承诺和挑战三个方面。但是Costantini等认为“认知的和行为的灵活性,成功实施计划的动机,应激的持久承受能力……都是坚韧性人格的特征。”Lee也指出坚韧性的个体应当具有“承受能力——持续承受生理的和心理的痛苦的能力,力量——抵抗压力、应激和困难的能力,勇敢——勇气、大胆和冒险的特质,控制能力——施加权力和影响力的能力”[9]。其他作者还提出坚韧性的概念应当包括充分感知,权威和自信等内容。很显然,当一个概念的定义如此宽泛,以至于我们很难了解到每一位研究者在使用该定义时的确切含义时,该概念的科学性就会受到质疑。未来的坚韧性研究,只有首先在科学界定问题上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进一步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当Kobasa最初开始她的研究工作时,被试主要是英裔美国人,已婚的中年中层管理者。所以从一开始坚韧性的研究就涉及到性别、种族和年龄偏见等问题。

McCranie及其同事发现,坚韧性不能减轻女性的应激水平。Wiebe在大学生中的研究发现,坚韧性对于女性的影响要小于男性。Shepperd和Kashani在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在预测健康后果时,坚韧性的承诺和控制维度与应激和性别具有交互作用,更为有意思的是,承诺和控制对于应激与生理和心理症状关系的缓冲仅仅出现于高度应激的男性青少年之中。另外的一些研究则认为,女性的坚韧性结构包含不同的心理成分,在测量上与男性有所区别,而在机能上也不如男性强烈。Craft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13位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女性的坚韧性概念模型,该模型只包括两个核心成分,强烈的目的感知和持续承受的能力[10]。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彻底了解性别与坚韧性之间的关系。

多数的坚韧性研究被试来自于英裔美国人,有限数量的研究涉及到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群体。Pollock对389名被试进行了为期1年的长期研究,结果发现HRHS 的分数在四种疾病(糖尿病、硬化疾病、高血压和风湿性关节炎)、三种种族(英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间没有显著性差别。类似的研究结果在Pollock1999年的另一次研究中再次出现。但是Pagana争论道,坚韧性只是在中年白人抵御应激的情况下才会有用。Nakano对日本女性的坚韧性进行了研究,未能发现坚韧性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Wang利用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对美国和中国台湾的护士进行了对比研究,统计分析的结果却证明了HRHS的跨文化适应性。Kobasa在白人经理的研究中所提出的人格结构能否推广到所用的人群,现在还难以断定,这也是未来的研究者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

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研究 应用及概述

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研究应用及概述 心理1302班景超513100302047 一、大五人格理论 从1921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分别是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二、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研究结果及文献 1、大五人格背后的高级人格因素:社会关注模型 华中师大黄飞等人(2014)在大五人格的背后存在着更加高级的人格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全循环设计,用等级评定和团队内排序的方法,在80个4到6人的小团队中收集成员及成员之间在五个特质维度上的自我人格知觉和对成员的人格知觉。共获得四种来源的大五人格数据,根据社会关系模型分解出目标效应,对每一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跨来源联合因素分析,将四个来源数据视为四个指标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显示,两个高级因素相关模型对数据有较高的拟合,两个高级人格因素对关系质量有显著且不同效应量的预测作用。高级人格因素模型中,五个特质在各自的高级人格因素上的负载差异比较大,在稳定性因素上,宜人性A的负载最大,N次之,C最小,外向性在弹性因素上的负载高于开放性。而两者的预测作用主要表现为稳定性越高,社会适应越好的人在其所处群体中的关系质量越高;弹性越高,韧性越好的人在其所处群体中的关系质量越高。相对来说,稳定性对于关系质量的预测力更高。 2、人格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赵宇晗,余林(2014)系统探讨了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人格特质对不同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开始采用“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作为工具并得出结论。神经质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 神经质中的焦虑对一般智力和流体智力有负向预测作用, 智力水平较低的个体表现出来的焦虑可能是由于其无法像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那样有效应对环境。(Moutafi, Furnham, & Crump, 2003)。Sutin 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 神经质中的焦虑、愤怒-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和脆弱性等消极情绪都与测量执行功能的言语流畅性呈负相关。Graham和Lachman (2014)也发现, 抑郁水平较高的个体其推理能力较差。外倾性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有研究发现, 外倾性与一般智力和流体智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并对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高外倾者在推理等需要高度加工的任务中表现较差(Wolf & Ackerman, 2005; Baker & Bichsel, 2006)。但外倾性各因子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并不一致, 其中的独断性对各认知能力均有负向预测作用, 乐群性对批判思维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 而活力对批判思维能力和一般智力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另一些研究则发现, 外倾性与执行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Sutin et al., 2011), 从外倾性各因子来看, 相关最高的是积极情绪, 其次为独断性、活力和热情。积极情绪能够提高执行功能, 尤其是言语流畅性的任务表现。外倾性是加工速度和短时记忆的正向预测因子。外倾者在测验表现和心理生理反应上都具有更快的运动反应(Lieberman, 2000)。并且, 外倾性和加工速度一样, 与前额叶皮层和顶叶的激活相关(Eisen-berger, Lieberman, &Satpute, 2005)。同样, 行为方法灵敏度这种类似于外倾性的情感维度, 在成年人样本中也与较好的工作记忆表现相关。开放性与一般智力、流体智力、晶体智

创业者特质概念研究综述

创业者特质概念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汪翔(1992-),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安徽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张平(1989-),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安徽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创业者特质在创业研究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而对于创业者特质概念的研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理论,对于创业者特质概念进行了论述,但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归纳和认识。综合已有的文献,把创业者特质概念研究分为创业者特质的内涵、外延两大部分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创业者特质概念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创业者;特质;创业研究 创业越发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不仅促进了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推动了产业的创新,也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劲动力。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在各种资源中起着决定作用。在对创业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里,创业者特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创业者特质对创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创业者的特质到底是指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质?由于世界各国的市场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完全相同,学者们无法给出系统性的答案,且判断答案的标准也总是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创业者特质概念的研究成果,对于创业者特质概念的研究进行详细阐述。 1创业者特质的内涵 概念作为一种能够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中,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1.1创业者的内涵 创业者一词的英文是“entrepreneur”,法国学者Say(1775)首次对创业者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创业者在经济活动中充当着代理人的角色,目的是将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区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区域。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于创业者内涵的界定基本能概括为:第一,指的是新创企业或即将创办企业的领导者和负责人。雷家骕,冯婉玲(2001)分析指出创业者是指活跃在企业创立和成长阶段的企业经营者或者是创业活动的推动者。第二,指的是指企业家,即在现有企业中负责经营和决策的领导人。郁义鸿(2000)比较国内外对企业家的研究后得出,当前对企业家的定义越发强调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业与企业家密不可分。基于此,企业家即是创业者。 为使研究更具方便性和价值性,本文认为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及在创业过程扮演核心角色的领袖人物,在新创企业或正在创办企业的活动中,通过自身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研究综述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研究综述 [摘要]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由诚实-谦恭、情绪性、外向性、宜人性、尽职性、经验的开放性六个因素组成。文章在介绍该模型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其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即人格结构HEXACO模型对职场偏离行为和显性诚实度测验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职场偏离行为显性诚实度测验 近些年,有关人格结构的词汇学研究又有新进展,Ashton &Lee (2001)对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的全面性再次引起争论,Ashton &Lee等通过对至少12种不同语言的词汇学研究获得人格结构由相似的六个因素组成,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人格结构模型。此模型的出现,为有关人格的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介绍 Lee & Ashton(2004)提出一个新的人格结构模型,它由诚实-谦恭(Honesty-Humility)、情绪性(Emotionality)、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职性(Conscientiousness)、经验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六个因素组成,根据该模型所含因素的英文名称和数量,可以将其命名为人格结构HEXACO模型。 在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中外向性、尽职性和经验的开放性这三个因素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的相同因素是非常相似的。与此相一致,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调查表中测量这三个因素的分数,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测量相同因素量表的得分的相关性很高。但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中其余的三个因素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有所不同。该模型中的情绪性和宜人性因素是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神经质和宜人性因素进行旋转后的变量。比如,在神经质因素中与易怒有关的内容同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中宜人性负向的内容相关。最后,对于诚实-谦恭因素,此因素不与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的因素直接对应,而只有它变量的一小部分在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诚实-谦恭因素与涉及剥削和权利这种消极人格结构的内容密切相关。比如,Lee & Ashton(2005)发现HEXACO-PI 量表中的诚实-谦恭因素同真正心理变态(Primary Psychopathy)、权术主义(Machiavellianism)、自恋(Narcissism)及临时雇工人格调查表(SPI)中的控制和诚实量表这类变量存在显著相关,但这些与诚实-谦恭因素密切相关的变量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的相关却很弱。 2004年,Lee & Ashton编制了测量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调查表(HEXACO-PI),它由六个因素量表组成,在每个因素量表下有四个小的层面量表。此量表既适合于自我评价也适合于他人评价。有192个题目和96个题目两个版

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评定量表

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评定量表 测评须知: 本测验共27道题,完成时间大约5分钟。请您根据日常生活实际情况评定符合程度。 题目: 1.如果目标已确定,即使遇到障碍我也不轻言放弃。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2.我愿意放弃安定的生活以获得面对重大挑战的机会。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3.在我生命中迎接新情景是项重要的事。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4.打破常规会激发我去学习。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5.只要有意义,再艰难的事情我也能坚持做下去。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6.能够积极努力地做事情确实令我兴奋。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7.即使在不顺利的情况下,我仍能保持精神振奋。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8.工作和学习会带给我乐趣。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9.每当出现问题时,我会尽力找到其根源。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0.对工作我总会投入极大热情。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1.生活工作中的变化常常令我感到振奋。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2.即使很简单的事情我也会做得很投入。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3.我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4.对于决定要做的事,我不怕任何困难。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5.面对来自他人的批评,我会保持冷静。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量表明细

(一)、认知功能量表(14) 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 2.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PM 3.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 4.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 5.韦氏幼儿智力测验C-WYCSI 6.韦氏记忆测验(成人) WMS 7.韦氏记忆测验(儿童) WMS 8.临床记忆量表WMS 9.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ES 10.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 11.长谷川痴呆量表HDS 12.成人智残评定量表ADAS 13.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 HIS 14.自动思维问卷ATQ (二)、人格调查问卷(14) 15.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量表 MMPI 16.大五人格问卷BFI 17.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16PF 18.加州心理测验CPI 19.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EPQ 20.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 EES 21.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 22.C 型行为量表CB 23.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 24.复合性国际诊断 CIDI 25.MBTI职业性格MBTI 26.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27.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问卷HLD

28.气质量表 TS (三)、心理健康评定量表(26) 29.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SRHMS 30.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CL-90 31.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 32.康奈尔医学指数 CMI 33.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 WHOQOL-100 34.安全感量表 SQ 35.成人心理压力量表 APSS 36.自信度自我评价问卷PEI 37.UCLA孤独量表 UCLA 38.惧怕否定评价量表 FNE 39.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 40.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 I-E 41.精神卫生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 42.自尊量表SES 43.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UPI 44.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45.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46.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MSSMHS 47.自杀态度问卷QSA 48.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 49.McGill疼痛问卷 MPQ 50.疲劳评定量表FAI 51.人际信任量表ITS 52.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 53.分离体验量表 DES-Ⅱ 54.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 AAS (四)、情绪评定问卷(20)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研究综述_张婷婷 - 副本

作者简介:张婷婷,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完美主义概述 1.1完美主义的界定 完美主义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Adler(1956),他提出了“追求卓越”的概念。Alder认为,人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更好地适应他所在的生存环境,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就是追求完美[1]。 Hollender(1965)则认为有两种完美主义者,一种是追求外在评价,追求完美形象的完美主义者;另一种是辛苦工作,使自己工作尽善尽美的完美主义者[2]。前者将他人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后者追求的是让自己达到绝对满意。Hollender还指出,个体早年在家庭中的生活经历对完美主义心理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学者王静群等人(2005)将完美主义者的核心特征概括为: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较高的自我批评;恐惧失败[3]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研究综述 张婷婷门陆 摘要:完美主义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国外关于完美主义的研究起步较早,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始对完美主义进行探索,但在我国仍属于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该论文主要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完1美主义的定量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针对完美主义者的心理调适提出几点建议。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应该解决的问题,以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注意,进一步完善完美主义的研究。 关键词: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测量工具心理调适 作者简介:门陆,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目前对于完美主义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完美主义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完美主义看做是一种力求凡事尽善尽美的人格特质。 1.2完美主义的测量工具 1.2.1国外 Frost(1990)编制的多维完美量表(Multidi-mensionalPerfectionismScale,MPS-F)共有35个项目,包括六个维度,分别是:担心错误(Concernovermistake,CM)、个人标准(Personalstandards,PS)、父母期望(ParentalExpectations,PE)、父母批评(ParentalCriticism,PC)、行动的疑虑(DoubtsaboutActions,DA)、条理性(Organization,OR)[4]。 Hewitt(1991)等人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MultidimensionalPerfectionismScale.MPS-H)共有45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Self-orientedperfectionism),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Other-orientedperfectionism)和社会取向的完美主义(Sociallyprescribedperfectionism)[5]。 另外,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还有Terry-Short(1995)编制的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量表以及Flett编制的青少年完美主义量表。在这些量表中,以Frost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Hewitt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最为常用。 1.2.2国内 国内完美主义量表的修订,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对国外已有量表的引进,二是结合中国文化背景,编制中国版本的完美主义问卷。 2006年,大陆学者訾非和周旭采用中文版的《弗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并根据大陆的语言习惯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信效度检验,修订后的量表得到国内学者的认同,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6]。同年,訾非等结合Hewitt等人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再次对《弗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进行修订,得到一个包含50个项目,由担心出错、个人标准、条理性和父母要求四个维度组成的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修订后的问卷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适合在学生人群中使用。 李建伟等人(2007)编制了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大学生多维完美主义量表,问卷包含42个项目,6个维度,分别是完美期待、个人标准、担心错误、条理性、自省和父母要求,该量表具有理想的信效度适合本国大学生使用[7]。 张小燕等人(2007)编制了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和特殊完美主义量表,弥补了国内完美主义研究领域的不足,为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提供了资料和依据[8,9]。 2.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完美主义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研究结果。近几年来,随着完美主义研究的迅速发展,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 2.1完美主义的定量研究 2.1.1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和自信的关系 马和冯泽永(2009)采用中文版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大学生自信量表对124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10]。结果发现完美主义总分与成就动机总分相关不显著,但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担心错误”、“对行动的疑虑”与成就动机总分和“追求成功的动机”有显著的负相关,与“避免的动机”有显著的正相关。“个人标准”和“条理性”与成就动机总分和“追求成功的动机”均存在正相关,“条理性”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存在负相关,这意味着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条理性”可强化个体的成就动机,而“担心错误”、“对行动的疑虑”、“父母期望”会减弱个体的成就动机。由此可以看出,完美主义在成就动机上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加强个体对成功的追求,也会强化个体害怕失败的动机。在自信方面,“个人标准”和“条理性”与自信总分和自信的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那些对自己要求较高、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个体通常也是自信心较强的个体,且在自信的各个方面(整体自信、身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都会有所体现。

双性人格综述

双性化人格研究的综述 摘要: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模式, 它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研究表明 ,男女被试更多地认为双性化的人是更典型的、有吸引力的、理想的女人和男人模式,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改善 一、双性化的概念和历史 概念:双性化的心理学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反映两性由生理差异造成的心理特征的兼具或统一的状态,如“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珍妮特·希伯雷·海登,B·G·罗森伯格,1980)、“男女两性正性特征在个体身上的混和”(Elle Pile Cook,1985);另一种概念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强调两性心理气质的社会功能的协调,具有动力性和系统性,如J.H.Blovk(1973)就将“双性化”理解为协调能动性(agency)与合群性(communion)两方面需求的最佳平衡过程。 历史:1964年A.S.Rossi 首次提出双性化概念【1】 1974年bem编制Ben性别角色调查表(BSRI)开始了双性化的实验研究开,随后十年出现的大量研究主要围绕Ben和 Spence的两种不同理论假设展开。其中Ben 的研究遵循平衡模型强调两性气质相互调和或相互削弱的作用认为双性化是理想的性别角色,她后期提出的性别图式理论[2]进一步强调了双性化者具有根据情景客观需要组织和处理信息的特点。Spence和Helmreich的研究注重个体内部稳定的行为倾向及两性特质的占有水平的差异他们坚持双高模式强调两性特质的独立效应。 国内关于双性化研究开始于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初是对一些理论的探讨后来对双性化的实证研究呈现三种情况一是从性差研究的不同角度证明人格双性化是在对两性性别角色良好的认同基础上形成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Bem的性别图示理论。二是注重双性化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双性化者具有最高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3】三是有关双性化的发展受外部环境、年龄影响的问题,在双性化的人格结构方面国外研究了许多不同年龄组样本后发现,在有关双性化的许多研究性量表中BSRI的结构具有高度一致性。其中男性气质量表具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为“工具性”(支配性、领导性、占有性、自信)一为“独立性”(自主性)女性气质量表只具有一个因素“移情性”(人际敏感性)。 二、双性化人格研究的影响 1、打破性别角色标准的严格界定。 双性化人格理论的主张者们认为,严格界定男女性别角色标准是有害的,因为它限制了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实际上,Bem在1978年就宣称她研究性别角色的目的是“使人类个性从个体的性别角色刻板形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形成健康的心理概念,从文化强加给的男性化、女性化限制中解脱出来”【4】双性化人格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男性特有勇敢、坚强、进取、成就、竞争等特征,而女性具有温柔、顺从、脆弱、细致、同情心、安静等特征。【7】 2、证实具有两性化人格的个体事实存在 中外心理学家通过调查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双性化人格的个体在男性和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1.人格坚韧性的含义 Kobasa与其同事在美国伊利诺斯贝尔电话公司进行有关应激反应的研究中发现,有一些经理人员在高度应激的情景下,由于保持一定的态度而表现出较少的心理和身体的疾病症状。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Kobasa提出了人格坚韧性的概念[3]。用以描述那些体验高度的生活应激,但由于表现出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的个体。坚韧性包括三个成分:承诺(Commitment)、控制(Control)和挑战(Challenge)。承诺是指个体对于目的和意义的感知,这种感知通过个体积极卷入生活事件而不是消极被动避免卷入的方式表现出来。控制是指在不利的条件下,个体拥有的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生活事件的信念,并在这种信念指导下采取行动,努力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而不是孤立无助。挑战是指个体希望从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中进行持续学习,认为变化才是生活的正常状态,变化是成长的促进力量而不是对于安全的威胁。后来的研究者把承诺、控制和挑战称之为坚韧性的“3C”结构[4]。 完整的坚韧性人格结构必须同时包括承诺、控制和挑战三个成分。具有高的控制态度而承诺和挑战信念很低的个体希望自己能去决定生活事件的后果,但他们不愿意去浪费时间,也不愿意从经验中进行学习,不愿意卷入到生活事件中去。他们相当缺乏耐心而且易怒、与人保持相当距离,当控制的努力失败后,具有很强的挫败感。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心理学家常说的A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点的人是自我本位的,认为自己比别人要强,没有任何必要去向他人学习。这种人格类型与真正意义上的坚韧性相去甚远。 具有高的承诺而挑战和控制信念都很低的个体完全陷入周围的人与事之中,从未考虑自己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也未对生活事件给予自身的影响以及自身与生活事件的相互作用加以考虑。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一点个人主义的念头,他们对于意义的感知完全由社会环境来决定,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中,他们失去了自我。无论何时何地,当大量的琐碎的生活事件的变化聚集起来,这种人就特别容易受到疾病的攻击。 最后,具有高的挑战而承诺和控制信念都很低的个体脑海里充满了好奇心,对于自身周围的人与事很少关心,从不考虑他们能够对任何事物施加影响。他们可能经常进行学习,但这与他们花费在新奇事物上的时间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冒险者,为了刺激而乐意参加各种赌博游戏和冒险活动。这种人格类型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坚韧性人格。 2.坚韧性人格的实证研究

人格特质与网络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 目人格特质与消费者网购决策风格的关系研究姓名陈 炯学号3100123025 专业班级10市场营销(1)班 指导教师疏礼兵(博士) 学院管理学院 完成日期 2013年10月30日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 目前,中国经济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的中国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盛行,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家也愿意或者是更喜欢到网络上去购物。电商巨头的不断涌现,对实体店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内购物网站在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网上经营模式比比皆是,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决策复杂性。因此,不管是对消费者心理学方面的学术研究,还是对商家在营销心理战中的商业价值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决策风格进行探讨和研究,进而研究其与人格特质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人格、人格特质以及网购购物风格量表(CIS)等相关理论,梳理了人格特质理论和网购消费决策的研究现状,最后对人格特质与消费者决策风格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网络购物;人格特质;决策风格

目录 摘要............................................................................................................................I 1人格的研究概述.. (1) 1.1人格的定义 (1) 1.2人格特质理论 (1) 1.2.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2) 1.2.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2) 1.2.3艾森克三因素理论 (2) 1.2.4五因素人格模型 (3) 1.2.5七因素人格模型 (3) 1.3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 (3) 2网络购物消费决策风格的研究概述 (5) 2.1决策风格及网络购物决策风格的定义 (5) 2.2消费者购物风格量表(CSI)的研制 (5) 2.3网络购物消费决策风格的研究现状 (6) 3人格特质与网络购物决策风格的相关研究 (9) 4研究总结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大五人格量表

随着统计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者们在对人格进行因素分析时,有了惊人的并且相当一致的发现。一些不同的研究群体从许多不同的人格资料中不断地发现关于五个人格维度的证据。这五个因素在大量不同方法的研究中都是那么突出,以致研究者们称之为“大五”,它们就是: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 外向性:它一端是极端外向,另一端是极端内向。外向者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是自我中心的和缺乏精力的,他们偏向于含蓄、自主与稳健。 宜人性:得高分的人乐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而得分低的人多抱敌意,为人多疑。前者注重合作而不是竞争;后者喜欢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争斗。 尽责性:指我们如何自律、控制自已。处于维度高端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并能持之以恒;居于低端的人马虎大意,容易见异思迁,不可靠。 情绪稳定性:得高分者比得低分者更容易因为日常生活的压力而感到心烦意乱。得低分者多表现自我调适良好,不易于出现极端反应。 开放性: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得分高者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得分低者多数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多过喜欢新事物。 “大五”人格问卷 姓名:性别:年龄:年级: 指导语:在以下的每个数字号表中,指出你一般最想描述的点。假使态度中等,就将记号打在中点。 1.迫切的5432 1 冷静的 2.群居的5432 1 独处的 3.爱幻想的5432 1 现实 4.礼貌的5432 1 粗鲁的 5.整洁的5432 1 混乱的 6. 谨慎的5432 1 自信的 7. 乐观的5432 1 悲观的 8. 理论的5432 1 实践的 9. 大方的5432 1 自私的 10.果断的5432 1 开放的 11.泄气的5432 1 乐观的 12.外显的5432 1 内隐的 13.跟从想像的5432 1 服从权威的 14.热情的5432 1 冷漠的 15.自制的5432 1 易受干扰的 16.易难堪的5432 1 老练的

领导力研究综述

企业组织中领导力研究综述 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球范围内对领导力的需求日益高涨。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它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事。有效领导力能够在社会和组织中创造共同的信念、价值及期望,并能够修正追随者对目标的理解和看法。据统计,在对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领导过程大约占到整个组织工作的 45%,领导力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领导力的研究使组织系统评估和领导力特质培养成为可能,展现了其对组织的积极影响。 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杂志对领导力相关课题进行了讨论,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出版社出版并销售的关于领导学和领导力的书,种类达几百种,各种组织都在期盼有效的领导力,期望能够引导组织走出困境。企业组织领导力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20 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认识。本文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领导力理论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 领导力(leadership)是20 世纪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领导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领导特质(leader’s traits/virtues)的研究(Ali, 2001)。国外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研究的文献很多,截至2002 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10000 篇(Yukl, 2002),并以每年不低于2000 的数量增加(Alex,2005);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兴趣起始于2000 年,并成为MBA 和培训机构的热门课程。然而迄今为止,对领导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固定的实践模式,甚至对领导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莫衷一是。 对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各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提出独特的看法,以至于目前为止领导力的概念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Bennis 和Nanus(1985)从20 世纪人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关于领导力的350 多个概念。下面对一些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下列举。 表1-1 对领导力(leadership)的不同定义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

青少年人格坚韧性对心理健康调节作用(副本)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119-124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a17823572.html,/journal/ap https://www.doczj.com/doc/5a17823572.html,/10.12677/ap.2015.53017 Effects of Personality Hardiness on Mental Health for Adolescent Sen Li, Denghao Zhang*, Aiying Ch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Email: *Zhangdenghao@https://www.doczj.com/doc/5a17823572.html, Received: Feb. 20th, 2015; accepted: Mar. 4th, 2015; published: Mar. 10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5a1782357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Objec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life-events, potential moderating factors (hardiness) and mental health variables were assessed. Methods: 448 adolescents in Beijing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Per-sonality Hardiness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PHQA), the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 the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the Affect Balance Scale,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and the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erseverance factor of hardiness moderated significan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including life satisfaction, affect balance and anxie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per-severance and positive coping had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Conclusion: Hardiness had mod-erating effects between life-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were actualized through the way to cope with life-events. Keywords Hardiness, Life Satisfaction, Coping Style, The Personality Hardiness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PHQA) 青少年人格坚韧性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 李森,张登浩*,常爱颖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北京 Email: *Zhangdenghao@https://www.doczj.com/doc/5a17823572.html, *通讯作者。

性格分析量表

性格分析量表 了解别人是聪明了解自己是智慧 姓名:性别:年龄: 请在每个小项中选择一个和你最接近的,如果无法判断请问你的同事或最熟悉你的人,全部填写完毕后请统计出结果。 1、C.冒险性—对事物下决心做好 P.适应性—轻松自如容入任何环境 S.生动性—表情生动多手势 M.分析性—准确知道所有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2、M.持久性—要完成一事才接手新事 S.娱乐性—充满乐趣与幽默感 C.说服性—用逻辑与事实服人 P.和平性—在任何冲突中不受干扰,保持平静 3、P.包容性—易接受他人观点或喜欢,不坚持己见 M.牺牲性—愿意放弃个人意见迎合大家 S.社交性—认为与人相处好玩,而且是娱乐 C.强烈意识—决心依自己的方式做事 4、M.体贴性—关心别人的感觉与需要 P.控制性—控制自己的情感,极少流露 C.竞争性—把一切当成竞赛,总是有强烈赢的欲望 S.信服性—因个人魅力或性格使他人信服 5、S.清新振作型—给旁人清新振奋的刺激 M.敬仰型—对人诚实尊重 P.保守型—自我约束情绪与热情 C.机制型—对任何情况都能做出有效的反应 6、P.满足性—容易接受任何情况 M.敏感性—对周围的人、事十分在乎 C.自立性—独立性强,凭自己的能力,判断与机智 S.生气性—充满动力与兴奋 7、M.计划性—事先做详细计划 P.耐性—不因延误而懊恼,冷静且容忍度大 C.积极性—确认自己有转危为安的能力 S.推广性—运用魅力与性格推动别人加入参与 8、C.确信—自信极少犹豫 S.草率性—不喜欢预先计划,或受计划牵制 M.程序性—生活与处事均依照时间表 P.害羞—安静,不易启开话匣子的人 9、M.井然有序—用系统方法安排事物 P.迁就—很快与人配合迁就 C.直言不讳—毫无保留,坦率发言 S.乐观—自信任何事情都会好转10、P.友善—不主动交谈,经常是被动的回答者 M.信心—保持可靠,忠心,稳定 S.趣味性—时时表露幽默感,任何事情都表达成惊天动地的故事C.强迫性—发号施令者,别人不敢造次反抗 11、C.大胆—关于冒险,下决心做好 S.愉快—带给别人快乐,令人喜欢接近相处 P.外交—待人得体耐心 M.细节—做事秩序井然,记忆犹新 12、S.振奋—始终精神愉快,并把欢乐推广到周围 P.坚持—一贯情绪稳定,反应永远能让人预料到 M.文化性—对学术、艺术特别爱好,如戏剧,交响乐等 C.自信—自我肯定个人能力与成功 13、M.理想主义—把一切事物标准定到合乎自己的要求 C.独立性—自给自足,自我支持,自信,无需他人帮助 P.无攻击性—从不说或做引起别人不满与反对的事 S.激发性—游戏般的鼓励别人参与、加入 14、S.情感外露—忘情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好,娱乐时喜好接触别人 C.果断—有很快做出判断与结论的能力 P.尖刻的幽默—直接的幽默近乎讽刺 M.深沉—认真,不喜欢肤浅的谈话或爱好 15、P.调解者—为避免双方冲突,经常居中调解不同的意见 M.音乐性—爱好且认同音乐的艺术性,而不仅仅是乐趣 C.行动者—不断的沉浸在工作中,是别人跟随的领导者,闲不住S.结交性—喜欢周旋与宴会中结交新朋友 16、M.考虑周到—善解人意,能记住特别的日子,不吝啬帮组别人 C.固执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S.发言者—不断讲笑话娱乐别人,要填满所有的空隙,使人愉快P.容忍者—愿意接受别人的想法或方法,不愿与别人的意见相左17、P.聆听者—愿意听别人想说的 M.忠心—对自己的想法、工作、朋友都有不可言喻的信心 C.领导者—天生的带领者,不相信别人的能力会超过自己 S.生趣—充满生动,精力充沛 18、P.知足型—满足自己拥有的,甚少羡慕别人 C.首领型—要求别人跟随自己,喜欢领导地位 M.制图者—用图表、数字来组织生活和解决问题 S.可爱型—讨人喜欢,喜欢结交新朋友 19、M.完美主义者—对别人,对自己订高标准,一切事都有秩序 P.和气型—易相处,易说话,易使人接近 C.生产者—不停的工作,完成任务,不愿休息 S.受欢迎者—是聚会时的灵魂人物,受欢迎的宾客 20、S.跳跃型—充满活力、生气的性格 C.勇敢型—大无畏,大胆前进,不拍冒险 M.规范型—时时坚持自己举止认同的道德规范 P.平衡型—稳定、中间路线

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护理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有相当一部分的领域涉及到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性格或气质类型等进行的个体特征描述以及护士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优秀护士的人格特质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本文从国内外关于优秀护士的人格特质的研究、以及研究工具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的研究,在一定领域上的贡献,筛选出了几个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人格颇有影响的人格特质。但是对于这些人格特质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性成果尚未发现,而且这些人格特质也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今后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尝试从对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的量化上来探讨。 【关键词】优秀护士人格特质 1 前言 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职业心理素质,作为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护理研究的热点。在当今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护理模式也正在由以疾病为中心的“疾病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护理的着眼点是整体的人。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医疗工作的先行者,其人格特质与她们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同样也构成了护患关系的重要一环,影响着护士对患者的服务态度。 而在护士这个群体中,我们尤为关注的是工作业绩好、患者评价高且具备高水平的管理能力的优秀护士。我们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优秀护士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我们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稳定的人格特征展现,所以优秀护士所应具备的人格特质是优化护理职业研究的一个重点。 2 主题 2.1 国内外关于护士人格特质的研究 2.1.1 关于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的研究 张俐、任辉等(2000)采用美籍华人刘永和与辽宁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修订的“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进行测试。优秀护士与一般护士人格特征及次级人格因素的差异:优秀护士敏感性(ⅰ)因素得分低于对照组,相差显著(p 赵美玉对煤炭系统护士长的调查报告显示:其a、b、e、f、h、l诸因素得分明显高于常模,表明护士长性格多外向、开朗热情、富有同情心、争强好胜、容易接受新事物、精明多谋,但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忍耐性、过分谨慎、多疑等。 王海青等用epq量表对356名护士长所做的调查发现护士长n(神经质)和p(精神病性)两个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显著,提示护士长情绪稳定、易平静、有节制;能关心他人,有同情心,合作性好,能以友善态度待人。而e(外倾性)和l(掩饰性)两个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显著。说明被试大多性格外向,乐观、随和、好动;而掩饰性高,则说明护士长们善于抑制和调整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情绪,有良好的社会顺应性和忍耐性,能较好的控制应激和突发事件。 2.2 研究工具 关于人格特质测量的工具比很多,这里主要列举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工具: 1.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16pf) 卡特尔16pf(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简称16pf)又称卡特尔16pf测验,该量表从乐群、聪慧、自律、独立、敏感、冒险、怀疑等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特点对人进行描绘,并可以了解应试者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在人事管理中,16pf能够预测应试者的工作稳定性、工作效率和压力承受能力等。可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各个环节,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