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文库汇编之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实用文库汇编之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实用文库汇编之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实用文库汇编之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作者:方升座

作品编号:58001984419960354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小周天功法简述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

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

候要求的。每一步均需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

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静养一节,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

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络周天出现元气充分活跃

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

的。入静是心意训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

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

段,称之为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

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炼。而我们普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

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收拾杂念以达到基本的静心要求。在

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之为煮空

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元气,使气足方能通周。

三、积气冲关:

在丹田气足的基础上。已经有足够的信心与力量去冲关时。则可以意引气按小周天的路线去冲关。行气的路线是督升任降。从下丹田起,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后回下丹田。为什么要督长任降呢?这是气性决定的。阳气升、阴气降。督脉为阳脉,主升。任脉为阴脉,主降。这是原则。也有人出现倒转周天的现象。若是自然出现的,则顺其自然。若非自然出现,不要人为的去倒转周天,否则会出现不良的后果。轻则气逆,后则咳血吐血。遇到冲不过去的难关(如玉枕关),要多意守此处,往这里聚气聚能,气足了一冲而过。

四、炼养周天:

在周天已通的情况下。要把握一个原则,三分练,七分养。以炼养元气为主,以转周天为辅。在温养中自然融入真气温蒸全身的境界中去,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虚无状态。待经络周天出现,说明小周天目标已经达到,可以根据情况转入大周天的训练。

〔资料〕小周天气的运行的起止路线

在运气通周之前,一定要掌握好小周天行气的起止路线,准确的按线路以意引气去冲关。

这里附上路线图,供参考学习:

行气的具体起止路线为:从下丹田起-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预备〕小周天功的功前准备工作

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

作,可以使练功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面如

下:

A、打坐前,先净身。先排尽大小便,以免

功中憋得难受。然后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没

什么味,容易静心。

B、关好门窗,堵上风源。可以防止功中伤

风,也可以防止意外惊功。保证室温在10度以

上,亦不可过热过闷。

C、可以对室内光线进行调整。拉上窗帘,防止室内过亮。打坐时,要背光打坐。

D、最好坐在硬板床上或凳上,这样比较稳当,要垫上软的东西,如坐垫,利于气血运行。

E、宽衣解带,凡是不利于气血运行的,象手表、眼镜,发卡,领扣,皮带等,最好都解开,松开。松紧带不宜过紧。

F、若功前有做较大的体力劳动或量大的体育运动。先休息一阵,放松平静后,再开始打坐练功。

〔预备〕小周天功的打坐姿势与要领

练功的姿势问题,称为调身。姿势的调整直接决定了你练功的效果问题。我们小周天是以坐势为主。可以采取盘坐式:包括单盘、双盘或普通盘。建议采取单盘或双盘。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能盘坐久了,容易两腿发麻疼痛,甚至影响入静。所以不能盘坐的练功者可以采取普通坐,就是坐在椅子上,不要靠住。尾闾处坐在椅子边缘,露出会阴。这样容易把腰拔起挺直,保证气血通畅。

手势:可以两手交叠捂于下丹田处,男子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子相反。(即男子左手心捂着下丹田,右后心捂着左手背。女子相反)按以下要领进行身体姿势的调整:

①塞兑垂帘:意思就是要轻闭口目。许多功法在轻轻闭口的同时,要求舌顶上颚,称为“搭鹊桥”,作用是接通任督二脉,利于周天气机运行。同时,舌顶上颚,有利于口中生津。再配合观照玄膺(下颚舌根处),就能很快的产生金津玉液,对干燥综合证有特效。金津玉液既是练功的成效之一,同时,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固本培元大有补益。两目垂帘的要求是两眼似闭非闭。”两眼皮“放松轻闭的同时,要留出一条缝,不要闭紧,”令两眼胧胧然“,眼中留出微光看鼻尖(端),即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睁眼练功,容易使心着意于外物,使神气耗散。而两眼紧闭,或微闭的同时,这样不容易明心见性,甚至有些练功者就此入睡,容易使神昏气暗。犯修炼的大忌。两目垂帘时,留出朦胧的光观鼻端。容易入静,入定,在静定之间,本性灵光自然会在两眼中显现。也就是所说的明心见性。释迦牟尼就是通过观鼻端白顿入大道的。

②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中顶。这个作用,从我个人体验来看,第一、有利于气机的上行。使头部得到真气的滋养。第二、容易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利于放松入静。第三、使人的意识、神自然的照射卤门(天门)。天门是阳神的出入之处,长期训练,对开天门有利。第四、有利于纠正不良的坐姿,使头部保持正中,头部过仰,不利于呼吸。头部过低容易昏睡。还能使百会与会阴连成一线,利于含胸拔背。

③面带微笑:面部表情应处于微笑状态。面带微笑有这几个作用:第一、面带微笑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这就有利于我们修炼。第二、微笑是最好的放松法,人在微笑的时候,全身都会处于松驰状态。第三、笑是入静的法门,人在笑的时候,大脑会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有利于我们入静甚至入定。第四、人在微笑的时候,会有提肛缩肾的感觉,是很好的强肾功法。

④沉肩垂肘:两肩自然下沉,两肘自然下垂。手结定印或其它手诀,稍稍用意调整两手臂的角度,调整到百会气感最强时为度。这是古今实修者共同总结的东西。正确的姿势,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于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

⑤含胸拨背:一些练功者因为没有掌握要领,在打坐入静的时候,为了坐得端直,喜欢硬性的挺胸收腹,把上身挺直。其实,这是不太正确的做法。如果将身体硬性的绷直,容易造成身体紧张,不利放松入静,不利气血通畅。正确的做法是,应把胸口略为内收(含胸),身体稍向前倾,这样身体就会自然放松竖直。胸口过挺或过分内收,都会导致气滞胸口。出现胸闷心慌的偏差。甚至出现胸口气堵的现象。拨背就是要腰背舒坦挺直,不要蹋腰。这是练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姿势。弯腰练功,就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疲劳的现象。长久了就会得佛家八大禅病中的“柱病”。

⑥松颈松腹:很多人在练功时,一吸气,劲部就绷紧了。稍稍用意,颈部就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气血不能通行。弄得头晕颈酸。无法正常练功。因此,练功时,颈部一定要松驰。同时,腹部的松驰,才不至于使气集于心窝部,以至胸口气堵。

静功的调身,主要就在于这六点。这个形态的标准与否对练功成败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步功法〕收心求静

收心求静可以说是每一部静功必须的基础。

未经过入静训练的人,心是很乱的。心烦意燥,思绪乱飞。虽然平时我们没什么发觉,而一旦闭目打坐,反观自心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心思天马行空,什么都想,甚至心烦意乱,坐上几分钟就急急下坐,无法再坐下去,后面的功法当然就没法谈了。所以,练功的第一步,得把这颗心安静下来。

内丹功与禅定,对静的标准要求比较高。对于普通周天功的训练,当然不需要这么高的要求,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静的基础。否则心不静,气不凝,也就难以达到练功的目的。

收心入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观想,如观想莲花;也可以守窍,如意守下丹田;也可以听音入静,如听一些优雅的古典乐,佛乐等;也可以守虚空;也可以通过诵念禅诗、佛号或经文等;也可以数息守息。方法众多,不一而论。但心未静时,我们一般不主张以守窍来入静。因为心不静时,窍穴守不住。若

是强守,则会造成意重上火的情况。通过观想,心意过乱,也想不出东西来。观想不细微,也达不到效果。可以建议通过一些音乐或诵念禅诗或圣号做到初静,也可以通过数息守息入静。

打坐最好面东而坐。刚坐下来时,因为人刚静止下来,心比较兴奋,呼吸比较粗重这时候不要急于入静。先微微注意一下自己的鼻息。如果粗重,就安静的坐上一回,哪也不守,杂念也不要控制。过一会再微微注意一下鼻息。发现呼息平缓不粗了,心情比较平静了。然后开始按打坐要求调整好练功姿势。然后再观注一下呼吸。不喘不粗,平缓柔和之时,心也相对比较安静了。这时开始吐浊纳清以净化身体,方法是:

先行“赤龙搅海”用舌搅舌下华池(下颚,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来回数遍,然后吐浊纳清,先转头向非东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张口,以口呼气,想着将身中的混浊之气全呼出去,呼到天的尽头,呼气要缓和,以耳中听不到呼吸声为度。然后以鼻柔匀细长的吸气,将东方清气吸入体内,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浊气。

再接下来,再微微观注自己的呼吸,如果呼吸还比较重,杂念还比较多,你就数息。数自己呼吸的次数。数到杂念少了,呼吸平缓了,放弃数息的意念,只注意呼吸在鼻间一来一往的感觉。开始耳中会听到呼吸声,不要控制,继续只注意这呼吸一来一往。慢慢的呼吸就微弱下去了,听不到声音了,只有微弱的呼吸一来一往。心也比较安静了。坐在那里,不烦不累,很轻快舒服,心里杂念不起,一念微微,有一点喜悦感觉,清清静静的。就守着这个清静一段时间。细心享这个身心宁静的感觉。顺其自然勿忘勿助的深入下去。

初期的训练达到了这个要求。在以后每次收心入静时,都能较快的进入这个状态。则可以开始下一步炼养丹田的训练了。

〔辅助功法〕采气聚气法

为什么要采气聚气呢?按照传统周天功的练法。一般不采气聚气。全靠意守丹田蓄养体内那一点点的真气。真气足了以后,再去积气冲关。这样气比较弱,而且见效较慢。而我们采取开放的训练方法。借用外界的能量与自身的能量一起,去积气冲关。这样力量就足,功效来得快,功能功力就能迅速提高。

采气的方法很多。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这里介绍两种采气聚气的方法。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都来源于中功的功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聚气法:

自己习练周天功或开天目训练之前,可习练聚气法。

意念:把自己置于宇宙之间。默念“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

有些人适合练观想法的,也可以在静心以后,用观想的方法炼养丹田元气。我们采取观白莲炼养元气的方法,方法如下:

静下心后,观想下丹田处盛着一泓明净的清水,清水中皎洁的长出一朵白莲。白莲灵灵欲动,洁净不染,在阳光的照耀下,盛开的白莲中泛出清洁的清气。慢慢的向小腹弥散开来。小腹清气越来越浓,渐渐的向全身漫延开来。最后身全都处在白莲皎洁的清气温蒸之中。欲收功时。想着全身的清气都往下丹田白莲处凝聚,最后在白莲处凝聚成团,形成一个光亮的小球。然后慢慢起身活动身体。

平时常进行这样的丹田温养,直至真气充足时,再去引气冲关。气不足时不要强行冲关,以免后患无穷。

这里还要提醒的是,对于女性练功者而言。在月经其间不要温养下丹田。在经其可以哪也不守或是意守中丹田。因为经期意守下丹田会给下丹田造成过大的压力,气血会往此处汇聚,就容易造成血崩,有生命危险。

〔第三步功法〕积气冲关

关主要指小周天行气的过程中,任督二脉上不容易打通并通过的位置。这里有三关之说: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尾闾关在尾闾穴处。夹脊关在命门至大椎这一段。玉枕关在大椎往上至玉枕穴处(主要为玉枕这一处)。根据大多数练功者的经验。在周天行气的过程中,这些是最难打能的关卡。特别是玉枕关,又称为铁壁关。是难中之难。能在一次顺利打通玉枕关的并不多见。在通夹脊关时还容易出大偏。从尾闾上夹脊关时,气容易走岔道。这样就会容易出现凶怒的性格,甚至自高自大,以为自己天下本领最大。古人称之为“十字街头”所以通关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把气聚足,身体要调整好,形正气顺,成功才有保证。

那么怎么样才叫气足呢?

在我们温养丹田以后,到了一定阶段,在功中或在平时,微微着意下丹田,都能感觉下丹田暖融如春,似有温泉荡漾一般,好象温暖的池水向上漫延将溢未溢,最后溢出向尾闾处流动之时。就表明转周天的能量已足,火候已到。

这时候要凝神静气,不起杂念,微微着意(意不可重),以意引气沿周天路线运行。注意这里是引气,而不是着力去拉。你意在前面引导,让真气自然流过去冲关。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意在气前一点。意到哪里,气自然跟到哪里。沿着小周天的路线,温暖的气流从下丹田流出来,流向会阴,这时会阴稍稍内提,将气引向尾闾处,再上命门,上夹脊关,上玉枕最后至百会。气过百会,体会气自然下降下沉。象一注温水自然往下流动一样,经过上丹田,中丹田,最后返归下丹田。这需要注意的事,第一次通关,在每一处关键穴位上,都不要急于通过。在每一个穴窍前,先停下来,微微意守这里,让气往这里汇聚(积气),等这里气充足了以后,再一举冲开,然后再到下一个穴窍前汇聚,足了再冲。在夹脊关时,一定要注意气的准确路径,不要让气走上岔道。

意要轻,心要细。气冲玉枕时,会比较不容易通过,这里要多意守一会,气足了再加一下重意,一冲而过。这时脑中会有一晕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能听到头骨的碎裂声,这是正常现象,不要认为是偏差。气上百会,后转向任督。注意利用气机下降的自然力,注意体会气自然从任脉下行至下丹田。

待第一次冲关结束以后,再引一次周天,都能感觉气在每一处都能畅行无阻,并且每一处气流感觉都比较明显真实之后,表明小周天已经打通。可以再引气多转几次周天以巩固效果。之后再引气归下丹田。温养下丹田一段时间以后再收功。

小周天打通以后,下一步功法,就是与炼养丹田结合,边炼边养,以养为主,以炼为辅。保证真气始终处于充盈状态。到一定阶段,不用意引,自然会出现经络周天的现象。从而为下一步大周天打下基础。

〔第四步功法〕炼养周天

在真气充足,周天已通的情况下。接下来主要的功法就是炼养周天了。这里的原则是以内养元气为主,转周天为辅。养占七分,炼占三分。

在收心入静以后,先按第二步功法的温养丹田部分,温养丹田元气。待元气充分活跃以后。在引气行于任督二脉转小周天。一般一次以三十六转为宜。然后收功继续温养丹田。任由丹田元气弥散全身,让全身处于温养温蒸的快感之中。当元气似乎即将由盛返衰之时,则引气归元,收功,慢慢下坐。做一些辅助动作以巩固效果。这样炼养一段时间以后,元气充沛之后,就会形成自然的条件反射。不要意引,也会自然流转周天,这样,经络周天就形成了。再继续下去,无论在功中或平时,气可能已经超出了任督二脉的范围,在后背成片状的,大面积的往上跑。从前胸往下降,身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身体建康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作者:方升座

作品编号:58001984419960354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 打通小周天的关键是在意守丹田上下功夫, 通过腹式呼吸, 培植丹田内气, 先观想丹田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气团, 随着吸气而膨胀到鸭蛋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乒乓球大小。呼吸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团存在,说明已初步有了打通小周天的能量物质。然后,吸气时观想鸭蛋大小的气团膨胀到足球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鸭蛋大小。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有气冲开经络通道而到达会阴, 会阴有热胀感、跳动感, 但此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贯通督脉。尾闾是经络拐弯之处, 气难以通过, 此时千万不可以意领气强通, 应继续意守丹田, 仍运用腹式呼吸增强丹田内气, 当气足以冲开尾闾时,有一股热流就会上升, 自然冲开尾闾关。到了夹脊关,又无法通过, 这是因为气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就减少了, 所以只有再继续往丹田里“压气”, 待气足够之时, 即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噌”的一下就顶过去了。到了玉枕关又过不去了,脖子酸疼,头脑里轰轰作响,此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意守丹田,增强能量,待能量充足,犹如水到渠成,“呼” 的一下子又过去了。沿任脉而下, 热流感充满任督二脉, 形成循环, 往复不止。此时,你如果吸气,不呼气,怎么吸都行,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如果有意识地呼气,好像怎么也呼不完, 呼完了再吸, 吸足了再呼, 随心所欲, 舒畅极了。最后, 呼吸变得细微欲止, 若有若无, 进入了胎息状态。小周天一通, 必然进入胎息, 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 假若没有这个胎息过程,就是没有真正通小周天。有些人把时间与精力错误地施于空洞的意通周天,而不是苦练内气,与气功本意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空运周天的恶果。练功者当慎之!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浑元门”一代宗师萧天义老先生传下来的正宗内丹功的筑基法门,承钟吕一脉,属大道功法,易学易练。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日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日,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 功法在每日子时(晚11∶00~凌晨1∶00)和卯时(凌晨5∶00~7∶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 功法要领在功法锻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可以说,练内丹功,即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日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产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 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此种情况,古气功术语称作是“彼是主来我为宾”,即让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虚静无为,

气功-小周天功法

小周天功法简述 普及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候要求的。每一步均需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静养一节,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络周天出现元气充分活跃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的。入静是心意训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段,称之为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炼。而我们普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收拾杂念以达到基本的静心要求。在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之为煮空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元气,使气足方能通周。 三、积气冲关: 在丹田气足的基础上。已经有足够的

小周天的任督二脉巡行路线

小周天的任督二脉巡行路线 小周天运行路线,其基本路径为:下丹田-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鹊桥-重楼-中丹田-下丹田。顺便说下,道不同,法自然迥异,通与不通,气行深浅,全在其理法认知层次的深浅,此图仅为简便通俗好理解而已。 本义指地球自转一周,既昼夜循环一周;后经引申,被内丹术功法借喻内气在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因其范围相对较小,故称小周天。又称子午周天、取坎填离、水火既济、玉液还丹等。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内丹术,是要求内气在身体内按经络路线,循环周转。早期曾称为“金液还丹”(宋。翁葆光《悟真篇注序》),也曾称为“河车搬运”(明·陆潜虚《玄肤论》),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借用了天文学上“周天”的术语(明·伍宋阳《天仙正理》)。也有把运转的路线,称为“天经”(元·俞玉吾《席上腐谈》)的。小周天就是指内气从下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经历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中、下三丹田和上下鹊桥,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下鹊桥在会阴、谷道处)作周流运转。内丹术中,特别重视任督两脉,正如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的:“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故小周天又称子午周天,或取坎填离、坎离交媾、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等。子时为阴气已极阳气始动之时,午时则阳气至极转衰,阴气初萌。故子午代表天体的日月,人体的心肾,卦象中的坎离,方位中的南北。元代肖延之在《金丹大成集》上说可以用后天八卦图表示。因为小周天要求后天返还先天,内丹术理论中就用后天八卦图进行指导。所以着眼点放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在后天八卦图中,处于子、午、水、火、日、月等地位,因此有了以上多种名称。 进行小周天功法的锻炼,内气感觉在督任脉上流走,开始于活子时。在活子时之机,下丹田气动,产生小药,又称真种子。而后开始督任两脉的流转,并正确地掌握进阳火、退阴符,沐浴等要求,周天有时也按六字气决把嘘、呵、呼、吹、嘻六字,顺次各鼻吸口呼,默念字音各六次,共计三十六次。小周天循环示意图《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练法 首先,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阖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坐时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双手相握置于腹下。 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纭,时灭时起,可采取随息法消除之。 呼吸要求由缓慢细柔逐渐达到深长,若有若无,一似龟息。呼气时,意识随气息经胸胃直达小腹,心窝略内陷(即心窝下降法)。这时,练功者有气息下沉的感觉,即气贯丹田。意识若不随之而下,即无此感觉,也即有了杂念。 所说随息、心窝下降、气贯丹田,全是意识暗示,现实的呼吸仍然是鼻吸鼻呼,仅在呼气时意识暗示气贯小腹,用此法沉气既可避免产生杂念,又可避免久练后出现胃满胸梗之弊,可谓一举两得。

胎息小周天贯通法 - 张延生

胎息小周天贯通法 张延生 何谓通周天,近十几年来,有通意念周天,通经络周天,通丹道周天诸说。其“通”,的标准五花八门,“通”的方式大相径庭,“通“的功法层出不穷。然大道至简,兹将自己十几年修炼的技术诀窍和盘托出,供同道参考。 你注意到你的丹田:小腹,你的气就从四面八方向这个地方压缩了〔都往丹田这里来)。大家知道热力学定理有个特点:当空气的体积被压缩缩小的时候,会放出 热量。所以“意守丹田”时,不断地往里面压缩气体的时候,就会感到里面有热感。空气经过一定的压缩,热能失掉到一定情况的时候,压力达到一定压力的时候,就不是气体了,变成液体了,如液氧、液氮等。当液体续续受到压缩的时候,它就继 续放出热量,最后凝结成晶体,如固体二氧化碳千冰等。 那么你练功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过程。你就向下丹田压气吧。压到一定情况下,就产生了精。再压到一定程度,把这个精调上来〔肾水调上来),心火调下去。与 此同时,身体还存在着水气向下行,火气向上炎的过程,二气上下一交合,成了“蒸气”。这时候你再把这些“蒸气”,吸收起来。吸收起来,到一定时候一冷却,又凝成水殊降下来.这就是”甘露“下降。“甘露”降下以后,再往下走,再继续 压缩这些东西,结成“固体”的东西,即咱们常说的“玉粟栗米”:丹。这道理与大自然的一般空气压缩的概念是一样的。 所以你在意守丹田,往里面压气的时候.气体体积变小了,就会释放出热量。因此,你意守丹田就会感到热。当你将气压缩到一定程度,气要向四外膨胀。周围是腹肌,硬肌等肌肉群。这些肌肉有反弹力。气被反弹压回来以后,四面八方往丹田返回的反弹力的合力点就是你的丹田所在的位置。因为每个人全身的肌肉是根据每个人的身躯、生理结构,或每个人的体重、运动等情况来构成的,分布及弹性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合力点位置多少有点差异。所以说,每个人下丹田的位置是有差异的。 你继续将气往丹田压缩时,你就会感到中间有一个集中点开始有点紧或有点跳,或者收缩,甚至感到收紧。形成了这么个合力点。压力如果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感到体内突然出现一个包。形成了这个”包“以后,这个“包”内的压力就很大了。这个“包“内的压力大了,它还要往外膨胀。根据一般气体的特性,它是要冲破薄弱环节的。这团气就会首先冲破阻力小的地方进入到经络通道中间,这就如高压锅有个保险阀。当主阀被堵住了以后,锅内压力再助续增得很大的时候,为了防止锅

小周天的具体操练法教学教材

小周天的具体操练法

小周天的具体操练法 一、上座入静 在进入虚极静笃,鸿初判,处于恍惚状态之时,静极生动。 这时正是无念之时,水源清,所产之精是为真精。这就是所谓的“真时”、“真精”。 具体操做法:采取盘坐形式,单盘、双盘、散盘均可。双手相叠,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男子),两手大拇指向前,放在丹田处或脐部。静下来以后,轻闭双目,双目先内视印堂或山根均可,内视片刻(不是意守),然后,沿任脉,内视凝神逐渐下移,先从山根分两岔,走弧形,沿鼻的两侧下行绕嘴至承浆汇合,到廉泉、膻中、剑突、中脘、下脘、脐、下丹田,每走一穴略停一会儿,在脐部要意守片刻,再意守下丹田。意守下丹田时不要死守一个点上,可以设想在下丹田处有一个直径为5-10公分大小的圆圈或是球体,还可以设想这个球体发红光,但是不是大红,而是像晨起初升的太阳,是杏红色,不耀眼,很好看。这个球和颜色,似看得见,又似看不见,似在原处向前转,又似不转,又似有时大,又似不大。就这样,似有意,又似无意进行意守,直至达到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即进入到虚极静笃。恍恍惚惚,似清醒似不清醒,似有知又似无知的状况。这时丹田处便产生有一钟炁动的感觉,有时有温热感,这种炁动的感觉逐渐向下移,直至淫根,即外生殖器有微动的感觉,出现这种现象时,不要惊怕,也

不要过喜,还是要一心一意地静守,切忌产生淫念。若产生淫念,水源由清变浊,先天真精便变为后天有形之浊精了,即使按法采药,也无用了。所以说炼丹先要炼已,也就是这个意思。当出现丹田微有炁动的现象时,即转入下步功法了。 二、静待产药 静极生动,药产神知,进行调药,虚灵不昧,十五光盈,及时采药。 懂得了什么是“真时”、“真精”之后,在“真时”来的时候,也就是药产之时,也叫作“外肾兴”,或叫作“活子时”,即阳物勃起,这时要进行调药。这时要觉醒,万不可昏沉。若昏沉,则火候不是不足,就是过了。所以,必须掌握不老不嫩的火候,当调到不老不嫩时,即所谓十五光盈,也就是正当炁旺的时候,抓住这个时机,要及时采取。 三、采药归炉 采药归炉,息火同行。 采药归炉的具体的方法,也就是将产的药,也就是将附于外形的炁,摄回至丹田之中,这里的炉就是下丹田。古人用炉鼎烧炼外丹,后内丹家借炉鼎来比喻人体的不同位置。炉鼎往往连用,也有单提炉,或单提鼎者。这里古人习惯用“炉”字。这里的“炉”字和下面“炉中炼药”的“炉”字,虽然同是一个“炉”字,却因在

练习运转小周天的方法

小周天只需打通任督二脉即可,大周天则需要打通3条以上经脉,不同功法大周天运转经过的经脉不同,在这里只能给你大同小周天的功法: 练法 首先,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阖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坐时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双手相握置于腹下。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纭,时灭时起,可采取随息法消除之。 呼吸要求由缓慢细柔逐渐达到深长,若有若无,一似龟息。呼气时,意识随气息经胸胃直达小腹,心窝略内陷(即心窝下降法)。这时,练功者有气息下沉的感觉,即气贯丹田。意识若不随之而下,即无此感觉,也即有了杂念。 所说随息、心窝下降、气贯丹田,全是意识暗示,现实的呼吸仍然是鼻吸鼻呼,仅在呼气时意识暗示气贯小腹,用此法沉气既可避免产生杂念,又可避免久练后出现胃满胸梗之弊,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练习三月,小腹必然产生热气,此时即可运气,使通小周天。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循环不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 小周天所说丹田,为脐下一寸五分之气海穴。 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 小周天通达后,即可运用此法治病,但需事前弄清楚病区病灶与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关系,然后才能引气循经运行,气攻病所,取得预计的效果。例如,足少阳胆经所属病区病灶或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有疾病痛痒,即可引气循足少阳胆经运行。具体运行线路,用意识暗示丹田有热气下行,过小腹,绕阴器,过谷道,到尾闾,即向两侧旁开一寸五分沿足太阳膀胱经上行,抵后颈大椎穴会合,上达头顶百会穴,下颜面,向两肩的肩井穴去,然后入腋下三寸渊液穴,至乳前第二肋骨期门穴,斜向脐旁九寸章门穴,直下至环跳穴,再下经风市而至膝下外侧阳陵泉,达踝上三寸悬钟穴而抵终点足底涌泉穴止。 另一种小周天治病运气法,不经过小周天迂回老路,而是以意领气,抄直就捷,直达病所,医治疾病。此种方法若顺其势,可气到病除,若逆其势,则弄巧成拙,增加病情。 不论是静坐吐纳,周天运气或运气治病,都必须在收功前气沉小腹,然后微开双目,轻伸手足,缓慢移步;切勿匆促,然后按摩八会穴,辅助周天运气之不足。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八个聚会穴。这八个聚会穴是脏会章门穴、腑会中脘穴、气会膻中穴、血会隔俞穴、筋会阳陵泉穴、脉会太渊穴、骨会大抒穴、髓会绝骨穴(穴位部分请参见针灸书籍)。方法是在练功完毕后搓热手指,揿住穴位,徐徐摩搓至热,或搓36遍。 运气治病者可根据病情选穴。如胃病属腑,腑会中脘,即摩搓中脘穴至热,或36遍。肺病属气,气会膻中,即摩搓膻中穴。肝病属脏,脏会章门,搓章门穴,

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小周天功法简述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候要求的。每 一步均需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 静养一节,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 络周天出现元气充分活跃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的。入静是心意 训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段,称之为 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 炼。而我们普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 收拾杂念以达到基本的静心要求。在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 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之为煮空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

实用文库汇编之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作者:方升座 作品编号:58001984419960354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小周天功法简述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 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 候要求的。每一步均需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 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静养一节,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 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络周天出现元气充分活跃 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 的。入静是心意训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 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 段,称之为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 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炼。而我们普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 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收拾杂念以达到基本的静心要求。在 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之为煮空

大周天功法

大周天功法 两目轻闭,双手在膻中呈环状,吐纳左下、呼压右上,提吸,循 经十次,收功一次。 1、手太阴肺经,中府起左手压呼至少商,接手阳明大肠经,从商 阳右提吸炁至迎香穴。 2、足阳明胃经,承泣起左手压呼至厉兑,连接足太阴脾经,从隐 白右提吸炁至大包。 3、手少阴心经,极泉起左手压呼至少冲,呈接手太阴小肠经,从 少泽右提吸炁至听宫。 4、足太阴膀胱经,睛明压左手压呼到至阴,接足少阴肾精,从涌 泉右提吸炁至俞府。 5、手厥阴心包经,天池起左手压呼至中冲,再接于手少阳三焦经, 从关冲右提吸炁至丝竹穴。 6、足少阳胆经,瞳子胶起压左手呼气至足巧阴,后接足厥阴肝经, 从大敦右提吸炁至期门闭。 此为一大周天。 注:少商穴,在拇指挠侧指甲旁0.1寸 商阳穴,在食指挠侧端,距指甲0.1寸 隐白穴,在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大包穴,在侧胸部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

承泣穴,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眼眶边缘之间 厉兑穴,在足二趾甲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极泉穴,在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出 少泽穴,在小指尺侧,甲角旁0.1寸 少冲穴,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边缘上 睛明穴,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瞳子胶穴,在眼角外侧,一指幅的凹陷处, 俞府穴,在人体上胸部,锁骨正下方 天池穴,在腋下3寸,乳后1寸窝 丝竹穴,在眉梢外侧,长鱼尾纹的地方 大墩穴,在足拇趾靠第二趾一侧,趾甲边缘2毫米处期门穴,在乳下两肋,当第六肋间 听宫穴,在耳屏前,耳珠平行缺口凹陷处,耳门穴稍下方迎香穴,在鼻翼两侧1厘米皱纹中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 至阴穴,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中冲穴,中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巧阴穴,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我来说下小周天,虽然我还只是个学徒,但我也高兴把我的所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所谓小周天功是指练功者体内生成和聚集的真气、冲关破隘,。达到沿督脉、任脉运行,从而祛病健身的功法。在人体的经络中,督脉、任脉是最主要,也是脉道最宽阔的两条经脉。督脉总督一身阳经,俗称“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俗称“阴脉之海”。督脉较长,且两端回弯,呈环抱任脉之势,督脉和任脉之间的沟通协调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健康水平。 一般打通小周天的功法,从现在来说大概可分为3种:丹道周天,破关法和意通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古老内功法,道理深懊,很多都运用打比俞,如:采药,练药,封炉等,多步过程,一般人难以理解,而且功法很多,各门派的都不同,练此法需得师父传程,自我修练很难,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道理之深,我也不敢多打狂语,但就我知简单说来就是垒基成丹,运金丹来通任督2脉;破关法可以说是丹道周天的副产品,就是垒基完毕以后,一气破关,打通人体4大穴位和任督2脉各个关卡,过程是:丹田--会阴--命门--脊骨--玉枕--天门(百会)--玄关(上丹田)--中丹田--气回丹田。在破关的锻炼过程中,真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环绕督脉、任脉完成一个周天循环,要经历气生下丹田、气冲关隘、气上百会穴、气聚上丹田、气落中丹田、回归气海六个阶段。完成了这六个阶段的练功,督脉、任脉便被打通,阳脉之气与阴脉之气交感融和。每当进入恬静状态时,在上、下丹田之间会形成一个类似太极图式的阳气与阴气交揉合抱的真气团,这个真气团的运行,可以促进全身气血通畅、脏腑协调、阴阳平衡、情志舒和,以此祛病健身,调神美容。练成小周天之后,只要经常稍加习练就可保持住真气团的周天运转。对身体来说等于保持了一个精锐的近卫军团,一旦有病邪产生或侵入,召之即来,来自能战,战之能胜。可以使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定向导引,即成特异功能;最后一个就是现在流行的意通周天,此法简单易懂,而且初步入手,就有明显的功效,所以比教受欢迎就是以意念带动“气”来运行任督2脉,气从无到有。但是就功效来说,丹道周天为上乘,破关卡为中乘,下乘为意通周天。可是从修练过程来说丹道周天的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不少人半途而废,因为要垒基成“丹”的过程很长,而且初步修练时感觉并不明现。再来就是破关法和意通法了。破关法每破一关所需时间都难定,依个人而言;意通法虽然功效明现,但是也会常出现假像,就是“假通周天”,虽然感觉体内任督2 脉很流畅,可是实际上是自己的意念所成,并没体会到真的小周天的感觉。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真实经验和知识,西望有错之处,道友可指出。 我练功心德:记得每次我练时,全身如处在一股不明的气场之中,头顶和玄关上似有风吹动,2耳的感觉似被拉得很大,20分钟左右身子发热。。。。。。 气每到一个关时,那里的感觉就像是一股热流在那里打转,成太极壮,肌肉会变嘛,好像塞进了一块东西。还就是,自练功已来,就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神奇的力量----磁场力 无论是在练功时,全身对万物磁场的感觉,还是平时把双手靠近时/把手靠近身子任何一个部位时,都感觉到一股如2个同极磁铁间的排坼力(有时会是吸力),不只身子,把手靠近任何一件物品也有同样感觉。若是靠开过光的东西,特别是贴着护法坛界的符的墙时,这感觉更强。不知大家现在懂得怎么运用这股力了

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小周天功法简述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候要求的。每一步均需 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静养一节, 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络周天出现元 气充分活跃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的。入静是心意训 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段,称之为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炼。而我们普 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收拾杂念以达到基 本的静心要求。在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 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 之为煮空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 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元气,使气足方能通周。 三、积气冲关: 在丹田气足的基础上。已经有足够的信心与力量去冲关时。则可以意引气按小周天的路线去冲关。行气的路线是督升任降。从下丹田起,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后回下丹田。为 什么要督长任降呢?这是气性决定的。阳气升、阴气降。督脉为阳脉,主升。任脉为阴脉,主降。这是原则。也 有人出现倒转周天的现象。若是自然出现的,则顺其自然。若非自然出现,不要人为的去倒转周天,否则会出现 不良的后果。轻则气逆,后则咳血吐血。遇到冲不过去的难关(如玉枕关),要多意守此处,往这里聚气聚能, 气足了一冲而过。 四、炼养周天: 在周天已通的情况下。要把握一个原则,三分练,七分养。以炼养元气为主,以转周天为辅。在温养中自然 融入真气温蒸全身的境界中去,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虚无状态。待经络周天出现,说明小周天目标已经达到,可以 根据情况转入大周天的训练。 〔资料〕小周天气的运行的起止路线 在运气通周之前,一定要掌握好小周天行气的起止路线,准确的按线路以意引气去冲关。 这里附上路线图,供参考学习: 行气的具体起止路线为:从下丹田起-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小周天速通法

周天功是道家的修炼方法。是修炼人体经络之气的方法。促进人体的任脉 和督脉相互循环的方法叫小周天功。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相互通畅循 环的方法叫大周天功。 过去人们练周天讲究百日筑基。要打通周天,督脉和任脉循环一周要静坐 100天。很麻烦吧。 简便通周天要周天诀。也就是手印,即手的姿势。坐法可以散盘腿坐,也 可以单盘腿坐,也可以双盘腿坐。也可以趟在床上。只要做好手势就有效果。 母指和十食指相接,似挨非挨。两手心向前方,其余三指伸直向上,不要 超过上耳朵尖的部位,自然呼吸,舌顶上腭。这样人体的小周天就可以自己循 环起来。有的人呢坐五六天就可以感到督脉和任脉有股热气在流动,这就是简 小周天通了后就可以练习通大周天。手势一样。只要向上的手指尖超过上 耳朵尖就可以。眼观鼻守脐。 针刺气冲穴打通大周天一得(原创2009-08-24 16:12 针刺气冲穴打通大周天一得(原创) 作者:丹江游子 今日为一女性患者治疗左侧胯骨前外侧麻木,针刺气冲穴,留针10分钟后,运针时竟神奇般的打通了患者的大周天,非常兴奋,特发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患者宋清霞,女,37岁,体胖,70kg。患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左侧胯骨前外侧麻木,于2008.4.13.经人介绍前来我处求诊。每日里给予“严氏脊椎骨盆复位调整法”治疗,因为并发有瘾疹年余,故而于前天开始加用针刺疗法配合治疗。今日针刺取穴有:左气冲穴、左冲门穴、左急脉穴、左足三里、左冲阳穴、左阳陵泉、左风市穴,均以毫针针刺之,留针10分钟,再予运针,其它针运过之后,最后运针气冲穴。

本穴刺入深度有2.5寸,初运针用平补平泻手法,然后在得气滞针后,手持针柄,用震颤手法,不停止的震颤,患者感觉针下酸困闷胀,扎痛,然后放射至大腿前侧、膝盖,继则放射至前阴部里侧,患者诉说阴道尿道里非常的难受,一阵一阵的,但说不出是个什么样的难受,也许是语言表达能力的缘故吧!大约持续了5分钟左右,患者又述说感觉小腹部发热,3分钟后,肚脐发热,随之上至胸部正中,再散热至整个胸部、两胁部、两侧肩膀、臂膊、肘关节,稍停顿,再下至腕关节、手掌指尖,手掌开始出汗;再稍后,患者述说热感散至背心,从后背上至颈项部、后脑部、头里、再浮出散至头顶部、前额部、面颊部、口唇,头部开始出汗,而且感觉很是舒服;稍后,患者述说热感从后脑部向下散至两侧肩胛部,然后沿着脊梁骨下行至腰部和脊里,稍有停顿后,散热至两侧臀部,再下行至尾骶部;在稍后,患者述说热感沿着双腿后侧下行至膝腘窝、小腿肚、脚后跟部、脚掌趾,脚掌出汗,接着又有热感从臀胯部下行至大腿前侧、膝盖骨,稍停,热感沿股内侧下行至膝关节,继之,热感从膝关节散热至小腿部、踝关节,不再继续;有稍后,患者述说阴道尿道内再次感觉难受,很短时间就舒服了,继之小腹部又发热感,瞬即热感消失,通身不再感觉发热。大体运针时间持续有20分钟左右。 体会:按照《内经》有关冲脉的论述来看,冲脉上起于脑髓之中点,下起于胞中之内;上出于颃颡(脑门)渗诸阳,灌诸精,下注少阴之大络,出之于气街,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循行于阴股内廉(大腿内侧)再伏行于骭骨(小腿骨)内而下行复出于跗骨入于足大趾之间,渗诸络而温肌肉。其内向后行之于脊里和骨内百骸,其前起于气街,并汇于少阴、足阳明之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至于咽喉,环绕唇口,而分别入于督脉与任脉之中。 而今之患者脉气运行路线基本与冲脉相吻合,所不同的是,患者没有感到上冲咽喉,只是感到热气上“至胸中而散”。至于散至哪里?《内经》里没有提到,而这个患者感受到了。 至于冲脉是如何与少阴脉、足阳明脉并行,又是如何入于任脉、督脉之中的,《内经》里谈到是从气街而出,并入少阴经、足阳明经的,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至于咽喉,环绕口唇,而分别入于督任脉之中。关于冲脉的起始地,《内经》里是如此认为的:冲脉和任脉同起于胞中。 今天这个患者在运针时感觉到阴道尿道内难受而且时间最长,先是小腹部发热,然后渐散热至周身上下四肢末梢,最后又回到阴部小腹而至,基本是循环一周!这与传统气功里论述的大周天功法中的某些个功法循行路线基本吻合,说明了传统气功里修炼打通大周天的一些功法,不过就是打通冲脉而已!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望有志之士跟帖表态看法,以便进一步探讨交流!

通小周天的经过及感受

通小周天的经过及感受 一年之前,我因为长期喝酒,肠胃的状态每况日下,每次喝酒,第二天不是拉肚子就是胃经孪,真是苦不堪言。有一次翻书柜,突然看到公司发的一本书《求人不如求已》,随便翻了一下,发现里面有一段内容是讲打通小周天的,认真研读了一下,感觉还不错,于是按书上说的煅炼了起来,如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求人不如求已》里有一段文字叫地板上的健身四法,我照着此法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煅炼,断断续续煅炼了一年。每一次煅炼完后静坐休息,也伴随念一遍《心经》,结束后,感觉全身轻松,非常舒服,短短二十分钟,如同外面跑了一趟。 2013年是我承包纯净水厂的第一年,虽然没有挣到一分钱,但我却收获不小。其一是有充分的时间看书,一年的时间,我学习了《周易》、《道德经》、《金刚经》、《真气运行法》、以及一代宗师南怀谨的许多著述,这使我受益非浅。其二在煅炼地板上的健身四法的基础上,参照《真气运行法》及南怀谨对于静坐的见解,逐步开始打通小周天。 2014年2月的一天,我煅炼完地板上的健身四法后静坐的时候,突然感到额头象有一蚂蚁一样的东西上、下乱串,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随后的一段时间,现象一直存在,后来不煅炼,随便任何时候,只要自已的意识往头上一集中,马上就有那个现象出现。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已有了打通小周天的气感。 我重新拿出了李少波的《真气运行法》,再行研读,最终认为,我需要结合地板上的健身四法,依靠《真气运行法》去打通小周天。《真气运行法》打通小周天,一共有5步,但我觉得我已按地板上的健身四法煅炼了一年,而且也有了气感,是不是直接进入第二步,气沉丹田,我试了,而且短短的20天,马上就有第二步的感觉,丹田气充满。随后就按《真气运行法》进行煅炼,效果显著,也没出任何问题,当然在这期间,我一直反复研读南怀谨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这本书虽然是讲修道时出现的各种情况,但真气运行法本身也就是修道,只是深度不同而已。 在意守丹田的那段日子,身体的变化不是太大,如果你是坐凳子练,也没有什么太难受的,只是丹田较充满而已,如果你是盘腿练,那腿部的麻胀你几乎是受不了的,练一会你就得伸一下腿,否则,腿的麻胀你受不了,这种麻胀可能一直延缓到你有一定功夫时才结束,到那时候,你因为舒服,也就不想起来了。 随后是腰部的命门处有气机流动的感觉,时间也很短,也没有难受的感觉。不过患有腰痛的人,这个地方可能要多停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气机不走,一直停着,也伴随疼痛,等气过了就不疼了。患有肾亏病的人,在这时问题就多了,以前有什么症状,这会就会加重表现出来了,但这不是因为练功出问题,而是你本身有病,因为练功气机发动,表现了出来。当然随着持续练功,你的肾亏会慢慢变好。尚是肾没有问题的人,这时可能会出现生殖机能的勃兴和其他,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不能有男女欲望,更不能有性行为,否则,后患无穷。气机停留的过程也是自身进行身体疾病治疗,身体修复的过程。 当真气到达背部夹脊的时候,气不走了,而且有胀的感觉,原来胆囊炎(当初有胆囊炎)所致的疼痛加重了,过了几天,背部夹脊舒服了,脑后玉枕处又停下来了。 脑后玉枕处是打通小周天的最关键的一关,也是最难过的一关。这时候气在这里停下了,而且也有胀感,此时最关健的是“通督勿忘复勿助”,也就是你不能思想跑毛,要注意那个部位,但还不能强行引导,让气上行,而是让呼吸均匀,保持就是了。 接下来的一天,感觉浑身一振,头脑里嗡的一下,感觉全身松软,舒服极了。但这会你不要高兴,也不要认为任督二脉打通了,还远得很呢,无数的痛苦在等着你。

子午九转小周天

子午九转小周天导引术道家气功功法 本功法经过很多功友们修炼验证,确有独特神奇之效。 本功法可采用任意姿势,站立,平卧,正坐,盘坐等等均可,切记要全身放松自然,不可肢体肌肉过于僵硬,影响气血运行,要求自然呼吸。 初学者可静立或静坐,首先应眼观鼻,鼻观心,松静自然含胸拔背,收颌悬颈排除杂念3~5分钟。 第一步,双眼微闭,以意引下丹天之气在下丹田(脐下三寸的地方,一般为本人食,中,无名,小拇指并拢的宽度)平面上由中心点开始由内向外旋转划圈,(正逆指针均可),尤如闹钟上发条一样由小到大共划九圈,以下各练功部位均如此划法。 下丹田划完九圈后,以意引气回到下丹田的中心点,领气上行到依次为肚脐同上划九圈,--到心窝(即上腹部胃区),--到中丹田(双乳中心),--到喉结,--到上丹田(前额的中央),--到头顶百会,--到脑后玉枕,--到颈部大椎,--到腰部命门,--到尾骶骨尾闾穴,--到肛门,--到会阴,--到生殖器,最后引气回到下丹田。 说明:每个部位均划九圈,划圈时即可起到意念集中于练功部位排除杂念,又可以调动该部位的气血运行旺盛,而达到去病健身之功效,如果您那个部位有病不舒服,可在这个部位多划些圈,通过这样可调动体内正气来清除机体的病灶。

(以上即为基本的小周天导引术,还有一些五脏六腑部位的方法以后再详细介绍给大家。) 整个练功过程最少要反复修炼九遍,这样功效才佳,当然了多练去病健身的效果更好。 最后为收功,收功好比一年之收获季节,不可马虎轻心,一定要认真收好。 收功过程:练完后,双眼微闭,双臂举向头顶两侧的斜上方,两掌斜相对开成漏斗状,口念“嗡”字诀意念一道白光由百会进入头部,然后口念“啊”字诀,意念这道白光瞬间变成红光,同时由头顶进入身体,布满全身,最后口念“哄”字诀意念全身的病气化成一道蓝光由脚底涌泉穴排入地下,反复做五遍。 随后轻轻睁开眼睛,双手交叉捂在下丹田,意守气归丹田一会儿,然后活动全身手脚,干梳头,干洗脸,由头到脚的拍打全身几遍就可以了。 练功时,出现各种热,麻,涨,痛,出汗等现象均为正常的,不必紧张担心,一定要做到松静自然,心态平静,要只记耕耘,不记收获,功到自然会成的。

真气运行法初学者至小周天

真气运行法初学者至小周天 真气运行法初学者至小周天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 —12 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 —10 ,再回头从1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 次,每次20 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 次不可缺。练功约3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

却病延年小周天行功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a15954410.html, 却病延年小周天行功法 作者:尤松鑫 来源:《祝您健康》1983年第04期 小周天行功法是一种完全在自我意识控制下进行锻炼的气功保健方法,具有浅近易学、副作用少,而却病延年效果显著的特点。由于本功法综合应用了古代“吐纳”“导引”“按跷”诸法,既能保健养生,又可却病疗疾。笔者少年时代曾受蒋维乔老先生指教,练习此功;近十余年来,又于诊务之余,参阅有关文献,稍事探究,略有体会,现作如下介绍。 行功歌诀 周天行功效卓绝,自然松静是妙诀; 坐卧务令安与适,叩齿搅舌神乃集; 调息绵绵着意处,养得丹田暖暖热; 功中慎用四字诀,任督贯通莫急切, 收功更宜徐缓行,诸般揉擦勿草率。 功法要领 一、自然松静:我国气功源于道教,其鼻祖老子曾说“道法自然”,故“自然”两字在气功中被贯彻始终,而“松静”则是使功法归于“自然”的首要措施。行功一开始,即应着意让全身筋肉松弛,并收拢思想、排除杂念,力求“身心澄定”。为此,不妨可于坐定或卧稳之后,结合呼吸,默念“松”“静”数遍,即吸时念“静”,呼时念“松”,促使行功之初,在身心两方面即趋近所谓“清静无为”的境地。达摩《易筋经·内壮功》所称“逸静其身而勿劳,锁其意而勿驰”,也指此而言。可见“自然松静”也是各种气功均需遵循的法则之一。 二、存想不离丹田:明代养生专书《尊生要旨·存想篇》,把“存想”的含意解释为“默会神解”,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设想让自己处于某种意识状态的方法,相类于“自我暗示”。但气功中的“存想”必须恪守功法要求,循序前进,而且无不以“丹田”(本功法以脐下气海处为丹田部位)为核心而刻刻与之密切联系。如“吞津”时之“以意,目力同津送至脐下丹田”,调息中出现经气流动时之“从任脉撮过谷道,到尾闾以意运送……而至气海”,都是符合这种“存想”要求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