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此由具有较高兴奋性及传导性的心肌纤维所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及浦氏纤维。

(一)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是血管、神经、肌肉结构,有起搏细胞及过渡细胞,此处起搏细胞冲动发放频率最高,是整个心肌活动的起步点。

(二)结间束窦结与房室结间有三条传导途径,称前、中、后结间束,前结间束又分出一房间束称:Bachamnn束,以此联接左、右心房、窦房结与房室结。三条结间束中以前结间束最短,故在正常情况下,冲动易于先通过此束传导。

(三)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壁的后下方。其上端与三条结间束相连,下端延续至房室束。房室结为房室间正常传导的唯一通路。房室连接区包括冠状窦区、房室结、房室结与房室束的连接区。许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房室连接区的传导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四)房室束(希氏束)在房室结下部传导纤维逐渐排列呈束状,向下延续成房室束。

(五)左、右束支房室束在室间隔上部分成左、右两支,左束支下行至室间隔上、中1/3交界处分成两组纤维,分别称为前上及后下分支。前上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的前半部及左心室前侧壁。后下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后半部及左心室膈壁。右束支较左束支细小,沿室间隔右侧面走行,分布至整个右心室。

(六)浦氏纤维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分成无数呈网状的传导纤维,即浦氏纤维。其末端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

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就是,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但双峰间距<0.04s.

(2)方向窦性P波在aVR导联倒臵,在Ⅰ、Ⅱ、aVF 和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V:)可以直立、低平、双向或倒臵。若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臵,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3)时间正常P波时间≤0.11S.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距≥0.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4)电压肢体导联P波电压<0.25mV,胸导联<0.20mV.P波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提示右心房肥大。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

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 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臵,P 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臵,P 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

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 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 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臵。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

1.窦性心律

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

(2)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PP间期逐渐缩短与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短于不包QRS波群的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一般<0.12秒。

窦性停搏诊断要点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窦房阻滞诊断要点

(一)Ⅰ型(文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

2.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二)Ⅱ型(莫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无PP间期逐渐缩短的趋向;

2.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窦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完全一致,其后继以QRS波群形态也与窦性心搏相同;

2.常无固定的配对时间(偶联间期);

3.无代偿期,早搏后的PP间期等于基本心律的PP间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明显增加,注射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分,并伴有窦性停搏及/或窦房阻滞等;

2.心房应激性增加,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纤颤等;

3.上述的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可交替出现。

4.伴有或不伴有交界性逸搏。当房室交界组织同时受累时不会出现交界性逸搏,称为双结病变。

二.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一个与P波形态不同的P’波,起源于心房下部的P'波也可呈逆行型性;

2.P'波后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PR间期>0.12秒;

3.P’的形态可能一致,也可能呈多形性,这取决于心房异位节律点是单源性抑或多源性;

4.当房性逸搏连续出现即形成房性逸搏心律,心率在50次/分左右。

房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2.P'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房室干扰现象),偶可短于0.12秒;

3.早期的P'波有时下传受阻,P'波后无QRS波群,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

4.早期的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5.代偿期多不完全性。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房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2.P波频率160~220次/分,节律规整;儿童超过180次/分,婴幼儿超过230次/分;

3.P波与R波之比例可为1:1,也可能为2:1,3:!等,有时可呈文氏型传导阻滞;

4.PR间期>0.12秒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5.有突然发作与突然停止的历史;

6.既可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人。

7.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或无效。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P波形态不一,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

2.PP间期不整,PR间期变不一致;

3.P波频率一般>100次/分;

4.每一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5.多见于冠心病与肺心病患者,罕见于健康人。

心房颤动诊断要点

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2.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f波的频率450~600次/分;

3.RR间期绝对不整;

4.心室率一般增快,但通常<160次/分,应用洋地黄之后或慢性心房纤颤,心室率可变慢;

5.长期的房颤,因心房肌肌肉纤维数量减少,f波可变得纤细面不易辨认;

6.心房纤颤的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但因心室周期波动较大,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7.心房纤颤应用洋地黄过量时,可诱发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室律可变为规整,其不同点在于:前者心室率70~100次/分,QRS时间、形态正常;后者的心室率40~60次/分,QRS波群呈宽大畸形。

心房扑动诊断要点

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2.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FF间隔规整;

3.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分;小儿常在300次/分以上;

4.F:R比例多为2:1,故心室率一般在140~160次/分;

5.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别是在房室传导比例为2:1与4:1交替出现时,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易呈室内差异性传导。房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

1.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多提早出现,其配对时间明显不等;

2.P波之间的间距相等,或者成倍数关系;

3.常可出现房性融合波。

三.交界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的QRS波群;

2.逸搏之后可能出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2秒,窦性P波也可能位于逸搏的S-T段或T波之上;

3.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其后(RP'间期<0.20),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

4.逸搏周期大约为1~1.5秒左右,各逸搏周期基本相等,差距不超过0.08秒。小儿逸搏周期较短:1岁以内超过0.65~0.85秒;1~6岁0.75~1.3;6岁以上

与成人相同。

5.连续出现的逸搏形成逸心搏心律,心室率40次/分左右,小儿1岁以内80~100次/分,1~6岁50~80次/分,6岁以上40~60次/分。。

6.交界性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可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冠状窦性心律诊断要点1.P波呈逆传型,PI直立,II、III、aVF倒臵,AVR直立,心前导联上P 波多为直立。PR间期>0.12秒或RP>0.20秒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3.心室率一般在50次/分左右。

有人认为冠状窦性心律属于房性逸搏心律,也有人认为系交界性心律伴有第一度前向性传导阻滞。

冠状结性心律诊断要点

1.P波直立型,在Ⅱ、Ⅲ、aVF导联直立,在aVR 导联倒臵,PR间期<0.12秒;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有人认为冠状结性心律懊于变异型的预激综合征,也有人把它划归交界性性心律的范畴。

左房心律诊断要点

1.P波多呈逆行型,PⅠ、II、III、aVF、V5、V6倒臵,PV1圆顶型与尖顶型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

多数学者否定左房心律存在,主张划归交界性逸搏心律的范畴。

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发生畸形;

2.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成人PR间期<0.12,小儿≤.10秒,或与窦性PR间期相差较大),其后(RP、间期<0.20秒),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

3.代偿期多完全。

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70~100次/分,节律规整;

2.心房可能在窦房结控制之下,窦性P波与交界性QRS 波群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3.心房也可能在异位心房节律点的控制之下,如出现心房纤颤等;

4.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及洋地黄过量的患者,少见于正常人。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交界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心室率160~220次/分;

3.逆行型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或其后;

4.发作与终止突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当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160~220次/分,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时,统称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

四.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群的方向相反;

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秒;

4.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5.代偿期呈完全性。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宽大的QRS波群;

2.逸搏的QRS波群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如有窦性P波出现,PR间期<0.12秒;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

4.逸搏的周期>0.15秒,多个出现的逸搏周期相等;

5.可能出现室性融合波;

6.如逸搏连续出现形成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30~40次/分。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60~100次/分;

2.逆行性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

3.心房可能仍在窦房结控制之下,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也可形成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140~180次/分,很少超过180次/分;但小儿可在200次/以上。

3.RR间期规整,或稍不匀齐RR间期互差偶有超过0.03秒者;

4.逆行性P波偶可见到,位于QRS波群呈1:1传导或2:1传导,RP间期>0.20秒;

5.窦性P波有时可能见到,时隐时现,窦性P波与QRS 波群无关,有时,可见到心室夺获与心室融合波。

室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

1.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多提早出现,其配对时间明显不等;

2.异位之间间距相等,或者成倍数关系;

3.可形成室性融合波。

心室扑动诊断要点

各导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诊断要点

QRS-T波群消失,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均匀的.波幅大小不一的颤动波,速率在250~500次/分。

五.房室传导阻滞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PR间期持续超过0.21秒;小儿按年龄和心率,PR 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

2.PR间期虽未超过正常范围,但心率未变或较快时,PR间期较原先延长0.04秒。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Ⅰ型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心室漏搏;

2.RR间期逐渐缩短;

3.长的PP间期短于两个短PP间期之和;

4.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除非合并室内传导异常);

5.房室传导比例一般>2:1,比如3:2,4:3等。Ⅱ型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在心室漏搏之前,PR间期恒定;

2.RR间期无明显变化;

3.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4.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2:1,3:1等。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的时间关系,P波频率快于QRS频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PR间期无固定关系;

2.心房多在窦房结控制之下,故常可见到窦性P波,也可能为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等;

3.QRS波群时间、形态与频率,取决于心室节律点的位臵----如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分叉以上,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35~50次/分;当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之下,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35次/分以下。

六.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QRS时间延长,成人大于或等于0.12秒,年长小儿大于0.10秒,婴儿等于或大于0.09秒;

2.V1呈RSR型或R波宽钝、错折,V5的S波宽钝、错折而不深。Ⅰ导联及aVR导联S宽钝、错折;

3.ST-T 的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4.右室壁激动时间延长,成人大于0.06秒,小儿大于0.05秒;

5.常见电轴右偏;

6.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以上QRS波群的特点,但QRS波群时间成人在0.08~0.12秒,小儿在0.08~0.10秒。

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QRS时间延长,成人大于或等于0.12秒,年长小儿大于0.10秒,婴儿等于或大于0.09秒。

2.V1呈R型,R波宽钝、错折,一般无Q波及S波,V1导呈QS型或RS型,R波极小,S波宽钝、错折。

3.ST-T的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4.左室壁激动时间延长,成人大于0.06秒,小儿大于0.04秒;

5.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内有以上QRS波群的特点,但QRS波群时间成人在0.08~0.12秒,小儿在

0.08~0.10秒。

左前分支阻滞诊断要点

1.QRS波群显著左偏:-30~-90°;

2.Ⅰ、aVL导联呈QR型,Q波小于0.02秒,Ⅱ、Ⅲ、aVF导联呈RS型。

3.aVR导联多呈QR型;

4.V5、V6导联可为QR或QRS,也可无Q波;

5.QRS波群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延长的程度不超过0.02秒。

左后分支阻滞诊断要点

1.QRS波群右偏,在120°以上;

2.Ⅰ、aVL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

3.QRS波群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

4.诊断还需排除其它电轴右偏的情况,如右室肥厚、肺气肿、正常小儿等。

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分支阻滞诊断要点

(一)心前导联有束支阻滞的图形的特征;

(二)肢体导联上出现分支阻滞图形的特征。

三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完全性束支阻滞的特征;

2.电轴左偏或右偏;

3.房室传导阻滞。

七.预激综合征

Kent束(W-P-W)诊断要点

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增宽,≥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有挫折、模糊,称为预激波;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5.P-J间期正常。

此外,旁道有的心电图上无预激波或预激波呈间歇性,称为潜在型预激综合征。有的旁道只有逆传能力,无前传能力称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Jame束诊断要点

(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及ST-T改变。

Mahaim束诊断要点

(1)P-R间期正常,且多变;

(2)QRS波群增宽,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时限≥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可有挫折、模糊,有预激波,但常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篇一:心电图报告模板 ****医院心电图报告单姓名检查日期临床诊断检查搞要:脉搏:次/分血压:毫米汞柱电解质:性别年年龄月日科别 X 线号病室心电图号住院号最近两周曾用洋地黄总量及其它主要药物:心律窦性心律 P – R 间期 Q R S 时限 Q – T 时限 Q – U 时期秒秒秒检查时体位平卧心电轴心电位逆时钟转位 +43°心动周期(R – R)秒心房率心室率 67 67 次/分次/分时钟转位心电图发现: P 波:符合窦性 P 波的规律,在 I、II、aVF、V3~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易变导联 III、aVL、V1、V2 均直立。时间小于,振幅小于。 QRS 波:各导均呈室上型,同一导联 R-R 匀齐,I、aVL 导联呈 qR 型,II、III、aVF 导联呈 R 型,aVR 呈 QS 型。V1 导联呈 RS 型,V2 、V3 导联呈 Rs 型,V4、V5 导联呈 qRs 型,V6 导联呈 qR 型。波幅除 III 及 aVL 导联外,I 、II、 aVR、aVF 均大于,胸导均大于。Rv5 等于。Q 波在 I、aVL、V5 、V6 篇二:心电图报告书写 心电图报告书写 书写心电图报告必需按报告上的内容要求认真填写各个项目。其中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

号、住院号、检查时间与发报告时间,急诊心电图还要写明检查与发报告的具体时间到时、分。其它项目,即主要项目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心律 心律是指整幅心电图的主导心律。一般是窦性心律。如主导心律不是窦性时,则写异位心律。 1、窦性心律。所谓窦性心律就是符合窦性P波标准的心律。不管P-R长短,是否下传。窦性P波是指:aVR导联P波倒置,I、II、aVF、V4~V6导联P波正向。个别P电轴右偏时,I导联P波浅倒或双向,若P电轴左偏时(一般在-30度内), II、aVF导联P波可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其他特征与窦性P波相同。部分医院使用的报告单有P波一项,通常主要描述aVR导联P波方向,如异位心律或P波消失则要详细描述其特征,P波电压>(V1导联正向部分>)或P时限过≥也要加以描述。 2、异位心律。异位心律指:①有P波,但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如aVR导联P波正向符合逆行P波标准的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左房心律,冠状窦心律等。②有P波,但P 波落在QRS中而看不清,R-R整齐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多属异位心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③P波消失,代以F波或f波等,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a 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得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得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得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 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 前侧壁V5—V7Ⅰ avL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 VR)。 3。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 1。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0。12秒。 2、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得QRS波群,T波与QRS波得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提前出现得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得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交界区早搏得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完全代偿间歇、 五、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得QRS波群,前无P波、 2。QRS波群时间≥0、12秒、.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 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 ①坏死Q波,时间>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秒)。 三. 房性早搏: 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常见心电图识别

授课目的:1、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步骤 2、掌握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3、能够描述房早、室早、房颤、室颤等典型心电图的特点及能够识别相关心电 图图形 4、掌握起搏器心电图图形的特点 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及其操作 心电图: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产生生物电流,并经组织和体液传导至体表,丁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差。将这种变化着的电位差用心电图机记录下来,形成动态曲线,即为心电图,亦称体表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 心房的传导系统: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集成相连的结和束,包括赛房结、房内束、心室内传导束、浦肯野氏纤维及部分人存在的变异的副传导束。 目的及意义: (1) 目的: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及安装有起搏器病人的起搏工作情况。 (2) 意义: ①能明确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激动起源异常和各各种传导障碍; ②确定有无心肌梗塞,并可了解梗塞的部位,范围及其演变过程; ③可大致了解心肌疾患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有无心房和心室肥大、急性与慢性心包 炎,或电解质紊乱; ④提示某些茅如洋地黄、奎尼丁竺对心肌的影响,尤其是毒付作用; ⑤心脏手术和心导管检查时,进行心电监护,可以及时了解心律变化及心肌供血情况 ⑥心电图对心脏病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圆满地评价心脏功能的改变 适应症:常规体检、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起搏器工作情况,当患者自觉胸闷、心悸等不适时协助医生明确诊断。 电极的安装: 导联端颜色红黄绿里 八、、红黄绿棕里 八、 紫 记号R L F N V1V2V3V4V5V6电极位置右手左手左脚右脚(1)(2)(3)(4)(5)(6) 胸导联的标准位置: V3 : V2与V4联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问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问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问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特点 一、胸导联:??V1~V6导联的具体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 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 ? P波: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1、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0.11s;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P-R段:是电激动过程在房室交界区以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所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一般呈零电位,显示为等电位线(基线)。?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成年P-R间期为0.12~0.20s。?

QRS波群: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S-T段: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不超过0.3mV,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0.1 mV。 ?T波: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表现:?1、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1)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0.11s),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0.04s,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P波”。 (2)右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尖而高耸,其幅度>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故称“肺型P波”,也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2、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1)左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QRS波群电压增高:RV5或R V6>2.5mV,RV5或RV6+SV1>4.0mV(男)或>3.5mV(女)。②心电轴左偏。③QRS 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④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左室肥大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其中QRS波群高电压最为重要,是诊断左室肥大的主要依据。 (2)右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V1 R/S>1,V5R/S<1,V1或V3 R的QRS波群呈RS、RSR’、R或QR型。②心电轴右偏,重症可>+110°。③RV1+SV5>1.2mV,aVR导联的R/Q或R/S>1,RaVR>0.5mV。④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T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3、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进展期:心肌梗死数分钟后出现T波高耸,S-T段斜行上移或弓背向上抬高,时间在6小时以内。?(2)急性期:心肌梗死后6小时至7天。S-T段逐渐升高呈弓背型,并可与T 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此时可出现异常Q波,继而S-T段逐渐下降至等电位线,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此期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倒置可同时并存。?(3)愈合期:心肌梗死后7~28天,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后29天及以后。S-T段和T波不再变化,常遗留下坏死的Q波,常持续存在终生,亦可能逐渐缩小。 ?4、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1)典型心绞痛:面对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时间一般小于15分钟。 (2)变异型心绞痛:常于休息或安静时发病,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常伴有T波高耸,对应导联S-T段下移。?(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1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5、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1)窦性P波,即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P-R间期0.12~0.20s。?(3)心率100~160次/分钟。?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表现:?(1)窦性心律。 (2)心率在60次/分钟以下,通常不低于40次/分钟。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室肥大 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 ●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 ●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 ●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 ●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 ●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 ●P波时间正常。 注解: “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得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得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得鉴别方法就是测量P/P—R段比值。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I〉1.5mV, RavL>1。2mV,RavF>2。0mV,或RI+SIII>2、5mV,RV5〉 2、5mV,SV1+RV5≥3、5mV(女),4。0mV(男) ●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秒; ●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 ●心电轴左偏。 注解: 原有得一项即V5导联得V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得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得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得诊断,当见于青年人与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另外要注意与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得鉴别。 最近有人认为传统得诊断标准不够理想,推荐加用以下新指标可供探讨: ①12导联部振幅(∑QRS)>175mm; ②V1~V3导联得S波电压之与(∑Sv1~3)>38mm; )>23mm; ③I II aVL导联得R波电压之与(∑RI 、II、aVL ④∑Sv1~3+∑R I、II、aVL>54mm; ⑤其中④项最有意义、 四,右心室肥大(Right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avR〉0、5mV, R/Q>1; ●RV1〉1.0mV, RV1+SV5>1、2mV;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此由具有较高兴奋性及传导性的心肌纤维所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及浦氏纤维。 (一)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是血管、神经、肌肉结构,有起搏细胞及过渡细胞,此处起搏细胞冲动发放频率最高,是整个心肌活动的起步点。 (二)结间束窦结与房室结间有三条传导途径,称前、中、后结间束,前结间束又分出一房间束称:Bachamnn束,以此联接左、右心房、窦房结与房室结。三条结间束中以前结间束最短,故在正常情况下,冲动易于先通过此束传导。 (三)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壁的后下方。其上端与三条结间束相连,下端延续至房室束。房室结为房室间正常传导的唯一通路。房室连接区包括冠状窦区、房室结、房室结与房室束的连接区。许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房室连接区的传导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四)房室束(希氏束)在房室结下部传导纤维逐渐排列呈束状,向下延续成房室束。

(五)左、右束支房室束在室间隔上部分成左、右两支,左束支下行至室间隔上、中1/3交界处分成两组纤维,分别称为前上及后下分支。前上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的前半部及左心室前侧壁。后下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后半部及左心室膈壁。右束支较左束支细小,沿室间隔右侧面走行,分布至整个右心室。 (六)浦氏纤维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分成无数呈网状的传导纤维,即浦氏纤维。其末端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 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就是,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但双峰间距<0.04s. (2)方向窦性P波在aVR导联倒臵,在Ⅰ、Ⅱ、aVF 和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V:)可以直立、低平、双向或倒臵。若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臵,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典型心电图讲解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波之间的距离,如果>0.20S诊断窦缓;如果<0.12S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字样,要光有这个就能确诊左室肥厚,要是没有就看V5的R波>2.5MV或伴有ST-T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要答严重的)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缩: 看P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有 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波。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0.3mv v3>0.5mv v45>0.1mv,记住ST-T下移或T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 第一步“齐”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 V1和V5,区分右和左; V1上为右,V5上是左; 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 下壁向下为左前,高侧向下是左后; 还有一三窦速缓,心梗预激要记牢; 最后一项是缺血,正常人员也赶集。 第二步“不齐” 房早室早一眼看; 室扑室颤最简单; 房颤室速更典型; 房速无P室上速; 规不规则莫区分; 日落二度有I II; 一延二落文莫分。 一、总的阅读 首先是把整份心电图浏览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具体说来,主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并且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如果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则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否则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之所以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出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此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 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例如,如果V1、V2、V3的标记错误,很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 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 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况。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很容易发现,因为PR间期较 QT间期短得多。但如果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此时如果未发现有粘贴倒置的情况,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即可导致P波及QRS波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误诊。 5、所记录的心电图是否有伪差。当伪差大到影响心电图的分析时,则应重新记录一份质量好的心电图。 二、必要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 1、P波的振幅 2、P波的时程 间期,进而推算心房的频率(房率)PP、3 4、PR间期 5、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 6、QRS波的时程 7、RR间期,进而推算心室的频率(室率)

心电图总结笔记及典型心电图判读

左房肥大: 左房肥大P增宽, V1改变最明显. 双峰距超过0.04',P波切迹双峰显. 右房肥大: 右房肥大P高尖,ⅡⅢavF最明显. 肺A高压是根源,肺心先心均可见. 左室肥大: 左室肥大高振幅,RV5高达2.5mv. 若加V1s值,男高4.0mv女高3.5mv. V5室壁激动>0.05,电轴左偏约-30' 横位Ravl高1.2mv,RⅠ+SⅢ>2.5mv. RⅡ+RⅢ高达4.0,左肥高尖更清楚. 右室肥大: 右室肥大看V1,试看R/S两相比. 如若R/S>1, 右肥诊断立考虑. 假如单看V1值,R波应≥1.0mv. 若加V5的S值,综合1.2mv就问诊. 顺钟较常出现,平均电轴>+110' 心梗 Q单下倒,急梗快救. Q遗倒T, 陈旧性梗阻非急. Q单:指ST呈单向曲线抬高

Q遗:指Q波不消失 窦性心率: 频率不快也不慢,每分搏动60~100之间.P波外貌长半圆, P-R 0.12'-0.20'之间.P-P距差0.16',ⅠⅡ导轴不偏. 顺逆钟均可见,窦性心律可诊断.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整齐,P-P间隔有差异. 同导相差>0.16秒,P-R正常应熟记. 窦性停搏: 窦性P波无规律,较长时间不见P. 长短P-P不成比,窦性停搏要考虑. 逸搏与逸搏心律: 逸搏常在窦缓时,被动代偿是机制. 逸搏波形同早搏,也分交界与房室. 逸搏出现周期后,这个特点要熟记. 逸搏出现连三次,逸搏心律便成立. 房性期前收缩: 异位早搏P颠倒,P'在QRS前后找. 若与QRS相重叠,P波一定找不到. P'在QRS前见到,P'-R小于0.12'. QRS后边遇到P',R-P'<0.2'莫忘了. 提前QRS室上性,完全代偿为交界.

正常心电图5条判断标准汇总

心源性猝死 进贤县人民医院医务科谭映辉 猝死主要来自于哪些疾病? 内因 是指人的主要器官有潜在疾病(高龄,肥胖,糖尿病,广泛冠状动脉病变及高血压、心脏骤停、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以及脑死亡等均可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它不仅易患慢性复杂心律失常,亦是猝死的高危因素。)、暴发疾病或异常体质和过敏体质而言。猝死约占全部急性死亡半数;占所有自然性死亡的10%~15%。对成年人来说,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猝死占首位,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则以呼吸系统疾病占绝大多数。 诱因 猝死可发生在谈笑、看电影、听故事、吵架、饮酒、吃饭、大小便、洗澡、行路、乘车、劳动、吸烟、睡眠等各种情况下; 1、冠心病 是心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有多支冠状动脉严重受累,小冠状动脉有弥漫性的增生性病变,冠状动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塞的最早1小时内,或有精神诱发因素;如过度紧张,悲伤、恐惧等情况时均有较高的猝死发病率。 2、心肌炎 病变除有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外,侵犯传导系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侵犯冠状动脉引起管腔狭窄和缺血,重症心肌炎时可有心肌弥漫性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3、原发性心肌病 有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增生、疤痕形成,病变以侵犯心室为主,也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本病易发生心衰,洋地黄应用较多,由于心肌变性、疤痕等改变,对洋地黄耐受性减低,易发生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至多源性室性早搏、室速、室颤致猝死。

肥厚性心肌病半数以上猝死发生于20岁以前,但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室间隔肥厚≥25mm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4、风湿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约25%可致猝死,可能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室颤,心脏传导阻滞、心脑缺血综合征有关。 5、QT间期延长综合征 包括先天性耳聋、QT间期延长、晕厥发作,易发生猝死。继发性者常见原因为低血钾、奎尼丁、胺碘酮药物影响、QT间期延长,致易损期延长,室性早搏落在易损期易折返形成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6、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是由于二尖瓣本身或/和腱索、乳头肌病变造成二尖瓣的一叶或两叶脱垂,形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并产生相应的收缩期杂音-喀喇音所构成的临床综合征,因心肌应激性增加,常引起快速心律失常,如短阵房颤或室速,约1%发生猝死,猝死前常有以下预兆,出现室性早搏、T波异常、收缩晚期或全收缩期杂音、晕厥发作,多数情况死于室速或室颤。 7、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畸形 如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窦或与右冠状动脉相连。法乐氏四联症状术前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时可猝死。 8、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当旁道不应期越短,发生房颤时就越有可能转变为恶性心律失常-室颤而猝死。 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多因冠状病、心肌炎、心肌病、引起窦房结动脉缺血、退行性变、致窦房结缺血、坏死、纤维化。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室颤动。 猝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猝死型冠心病患者平时很少有症状,随时都可以发病且大多数发生在院外,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昏厥、不省人事、瞳仁散大、口唇身体青紫厥冷。存活的患者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 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ST段改变的诊断一般应根据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及标准进行。由于动态心电图具有长时程连续记录、计算机定量检测分析等特点,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药物疗效评价、心率变异性分析等可参照以下标准做出诊断和评价: 1. 心律失常诊断评价标准正常人室性早搏≤100次/24小时,或5次/小时,超过此数只能说明有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判断。室性早搏以Lown法分级,3级及3级以上,即成对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均有病理意义。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可采用ESVEN标准,即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才能判定治疗有效;室性过早搏动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短阵室性心动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速完全消失。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经动态心电图复查,若室性早搏增加数倍以上或出现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抑或由非持续性心动过速转变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明显的房室阻滞及QT间期延长等,应注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窦性心动过缓≤40bpm持续1 min;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窦性停搏>3.0s,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2s。要注意药物引起的一过性窦房结功能异常。 2. 心肌缺血诊断及评价标准(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诊断心肌缺血标准: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压低≥1.0mV(1.0mm),持续≥1.0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1.0min。对于这个标准,目前尚有不同意见。心率对ST段变化的影响及校正:正常心率时,ST段下移点(L点)在J点之后80ms,如心率增快120bpm 以上L点应自动转点J点之后5ms;可以ST/HR消除心率的影响,ST段为μV(1mm=100μV),HR为bpm,ST /HR≥1.2μV/bpm为异常。心肌缺血负荷测算:根据ST段异常改变幅度、阵次、持续时间计算:ST段下降幅度×发作阵次×持续时间描记ST段趋势曲线的基础上,计算ST段下移的面积(min×min)根据心肌缺血及缺血负荷检测,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情况及疗效。 3. 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评价标准: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主要诊断指标有: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50ms,三角指数<15,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SDNN<100ms,三角指数<20,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评价标准:以500次心搏、5min短程记录或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以下指标提示心率变异性降低:所有频带均有功率下降; 站立时无低频率成分增加,提示交感神经反应性减弱或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频谱总功率下降,低频/高频比值可不变;但低频下降时,此比值可减少,高频下降时,比值可增大;低频中心频率左移。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较大,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且预后不良。

典型心电图讲解

典型心电图讲解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波之间的距离,如果>诊断窦缓;如果<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字样,要光有这个就能确诊左室肥厚,要是没有就看V5的R波>或伴有ST-T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要答严重的)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缩: 看P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有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波。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 v3> v45>,记住ST-T下移或T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 侧壁,Ⅰ,v56,aVL红旗飘飘(人抬起头走路) 11.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看整个心电图均有QRS增宽,ST-T改变。V1、V2S波加深。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就看V1多了一个大的R波(畸形),伴有ST-T 改变。 12.室速:有P波,QRS畸形增宽。阵发性室上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2个格,节律规则,QRS正常,无P,T(需要与窦速鉴别) 13.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其余正常;需与窦缓鉴别 Ⅱ度Ⅰ型传导阻滞(莫氏型):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波脱落; Ⅱ度Ⅱ型传导阻滞(固定性):PR间期固定不变,有QRS脱落,PP间期固定;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走房,室走室,P波与QRS波没有任何关系,P波次数>QRS波,P-P

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 朱晓晓心电资讯昨天 如何快速搜索微信公众号中的心电资料?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 心电与循环 由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组织制订《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下称《规范》,以二级以上医院成人12 导联同步记录数字化常规心电图为标准,从心电图波形和节律两方面进行规范。供全省心电学专业人员参考,并为浙江省心电图质控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1 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 1.1 正常心电图基本参数 (1)必须保证心电图的波形及参数都正确无误,若计算机自动测量参数有偏差,应予以纠正。 (2)统一使用计算机测量单位,时间为ms,振幅为mV。 (3)正常QRS 心电轴在-30°~+90°。

(4)窦性P-P间期互差<160ms。 1.2 QRS心电轴偏移 (1)QRS心电轴左偏:-30°~-90°,ⅠQRS 主波向上,ⅢQRS 主波向下。(2)QRS心电轴右偏:+90°~+180°,ⅠQRS 主波向下,ⅢQRS主波向上。(3 )QRS 心电轴极度右偏:+180°~+270°(-90°~-180°),ⅠQRS、ⅢQRS 主波均向下(SⅠSⅡSⅢ现象:Ⅰ、Ⅱ、ⅢR/S 均<1)。 1.3 心脏转位 (1)逆钟向转位:V1~V3 R/S 均≥1。(2)顺钟向转位:V5~V6 R/S均≤1。1.4 QRS 波群低电压 (1)肢体导联:各肢体导联QRS电压绝对值<0.5mV 。 (2)胸导联:各胸导联QRS电压绝对值<1.0mV。 (3)左胸导联:V5、V6 QRS电压绝对值<1.0mV。 (4)全导联:符合上述(1)、(2)两条标准。 1.5 短P-R 间期 (1)只要有1 个导联的P-R 间期达到120ms 就不下此诊断。 (2)P-R 间期<120ms,QRS 形态异常,应分别诊断。例:短P-R 间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6 ST段改变 1.6.1 确定等电位线

心电图试题及标准答案

心电图试题及标准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七年制心电图试题 第一套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标准答案(第一套): 图一: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 2、多导联T波低平及部分ST下移异常 诊断依据:1、窦性P波规整发生,频率136次/分 2、除V 2、3导联外,余T波低平,ST Ⅲ 、avF下移≥0.05mv 图二: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 2、右房室肥大伴心肌劳损 诊断依据:1、窦性P波规整显现,频率正常 2、V 1呈qR型,V 5 呈RS型,R/S<1,R V1 +S V5 =7.2mv,电轴右倾>120°,P V1、V2 正向高尖≥.2mv 3、除I、V6、avL导联ST、T正常外,余ST-T明显异常,ST下移0.1- 0.5mv,T波倒置,U V2-V4 波倒置

图三: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 2、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 3、P 波增宽及Ptfv1异常 诊断依据:1、窦性P 波有序显现,频率正常高值(100次/分) 2、V 1、2导联呈QS 型,V 3呈qrS 型,3导联均伴ST-T 梗塞型改变(ST 弓背上抬 0.1-0.3mv ,T 波正负双向),T I 、avL 低平 3、P II 时限0.12s ,Ptfv1>-0.04mms 图四: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 2、左房室肥大伴心肌劳损 3、频发成对室性早搏 诊断依据:1、窦性P 波规律显现,频率正常 2、P Ⅱ明显增宽>0.1s ,S V1+R V5=7.9mvS V2+R V6=6.2mvS V3+R avL =2.9mv ,ST Ⅰ、Ⅱ、avL 、 V 5、6下移>0.05mv ,伴T 波倒置,T Ⅲ低平,T avR 直立,电轴轻度左倾 3、R 1、R 2和R 9、R 10为两组成对提早搏动,宽大畸形,其前后相关P'波有代偿 间歇 图五: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 2、交界性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或室性逸搏心律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医科大学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

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 第一部分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 一、正常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 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在-30度~ 90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的P-P间期互差小于或等于120ms时,直接诊断为正 常心电图。当P-P间期互差大于120ms时,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 1、电轴左偏:-30度~ -90度: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 下,Ⅱ导联R/S﹤1。 2、电轴右偏:90度~180度: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 3、电轴极度右偏:180度~270度(-90~-180度):Ⅰ,Ⅲ导联主 波均向下。(SⅠSⅡSⅢ现象:Ⅰ,Ⅱ,Ⅲ导联R/S﹤1) 4、六个肢体导联均呈R/S=1,则其QRS额面电轴为0度。 三、心脏转位 1、注意胸前电级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Ⅴ1导联R/S>1,或Ⅴ1导联R/S<1,但Ⅴ2导联 R/S>1;如Ⅴ1导联R/S<1,Ⅴ2导联R/S=1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当Ⅴ5或Ⅴ6导联R/S<1,Ⅴ1呈QS或rS时再作 诊断。 四、低电压

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电压均<5mm。 2、胸导联低电压:所有胸前导联电压均<8mm。 3、全导联低电压:符合上述两条标准。 五、短P-R间期 1、只要有1个导联的P-R间期达到120ms就不下此诊断 2、P-R间期<120ms,QRS异常,应分别诊断。例:(1)短P-R 间期;(2)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等。 3、临床上即使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也不要诊断L-G-L综合 征。 六、ST段改变 1、等电位线 (1)以P-R段或QRS波起点为基准。 (2)基线不稳时,可以2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为等电位线。(3)S T段的测量点为J点后60ms或80ms计(根据心率调整)。2、ST段抬高:应描述ST段抬高的形态及幅度。例:弓背向上型、 下斜型、马鞍型、凹面向上型等。 (1)正常人ST段抬高于肢体导联不超过1 mm,Ⅴ1、Ⅴ2不超过 3 mm,V3不超过5 mm,Ⅴ4~Ⅴ6不超过1 mm。 (2)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三月以上,梗死部位ST段仍呈抬高,临床无胸痛等症状,在描述ST段抬高的同时可以提示室壁 瘤形成。 (3)如以J点上移为特征的ST段抬高,可提示心室早期复极。此

心电图基本讲解

(一)本文 1、本文较笔者一年前的所写的《看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严谨、复杂和难很多,为方便理 解,偶不严谨,但基本正确;临床部分多为个人体会以及书籍、文献所见,若与教材不同,以教材为准。 2、本文适用于有一定心电图基础的实习医生或非心内科临床医生,若完全不懂心电图,请先阅读敝作《看 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非专科-初级篇-不严谨)。(https://www.doczj.com/doc/5a15092457.html,/; 访问密码132465) 3、看懂本文后临床医生可达到的水平:能迅速诊断心内科绝大部分心电图的主要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 能看一眼心电监护机上的图形就大概判断ECG危重程度。 (二)阅读前须懂的几个基本问题: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 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 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R单位为S,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