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的发展对广告受众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对广告受众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对广告受众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对广告受众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对广告受众的影响

东北财经大学宋淳枫

【摘要】数字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最显著地特点在于互动性,因此广告受众在广告传播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企业要精准地找到目标受众,就必须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受众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于数字化新媒体的特点,详尽分析新媒体时代新型广告受众的诸多方面的变化,并就其对应广告传播策略作出简明性阐述。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受众变革策略

新媒体的界定

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一份关于开发EVR(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商品的计划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接着,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次运用到“新媒体”一词。不久之后,“新媒体”一词逐渐在传播学界流行起来。

如今关于新媒体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传播学领域的热门课题和领域。但是目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各说纷呈,莫衷一是。若干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新媒体有过“新媒体即网络媒体”的定义。美国俄裔新媒体艺术家列维·曼诺维奇认为,“新媒体将不再是任何一种特殊意义的媒体,而不过是一种与传统媒体形式没有相关的一组数字信息”。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将其定义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https://www.doczj.com/doc/5a11283084.html,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从受众角度入手将新媒体定义为“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那么究竟该如何为新媒体找到一个精准的定义呢?其实新媒体主要体现在一个“新”字上,而“新”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时代都会有相对于传统的新媒体。在西汉之时,中国诞生了世界第一份报纸——《邸报》;1920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第一个广播电台;1926年,在英国的诞生了第一台电视机……千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更新,人类信息的传播媒介也不断发生着改变,“旧”媒体与“新”媒体在人类传播历史中不断地更替。因此,新媒体是一个历史动态视角下不断变化的概念。就其语义学层面而言,新媒体是新近产生的,在技术上、传播方式上领先于旧的传统的媒体形式。因而,我们可以将当前的新媒体界定为:在20世纪后期在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相对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型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新媒体技术日趋于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近些年来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不下三十种,如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博客、播客、网络电视、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等)、网上即时通讯群组、虚拟社区、搜索引擎、简易聚合、电子邮箱、门户网站等等。

《中国新媒体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显示,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传媒产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并保持超过40%的年均增长速度,各细分市场如网络游戏、B2B、网络教育、搜索引擎是目前盈利的主流,占59%的市场比例。

而新媒体的广告市场规模前进步伐更是一日千里,据易观近期发布《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09》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市场规模达到118.1亿,较2007年增长67.4%。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是一种不断发展但尚未成熟的媒体形态。它并不是大众传播在数字传播平台上的简单延伸,也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媒体。新媒体是对大众传播的超越,是人类所进入的一个新的传播阶段。它的传播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互动性

互动性可以说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显著地特征。在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但是新媒体则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信息发布者与受众实现互动式的交流,从而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全民性

从信息传播者来看,新媒体所带来的一个巨大的变革,那就是任何网络的使用者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言论等进行交流,因而所有处于传播中的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大众传播时代文化与传播精英对信息传播的操控被大幅度地弱化,使得原来处于弱势的“草根”阶层得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传播者和接受者成为了对等的交流者。可以说,2002年底,美国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把这种变化概括为“we media”。博客、播客的迅猛发展,my space,豆瓣等网站的风靡,完全体现了这股强大的传播趋势。

3、跨时空性

在空间维度上,传统的大众媒体由于技术的限制,其发布的信息覆盖率实在有限。而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只要不是人为因素干涉限制,所发布的每个讯息理论上都是可以面对全球所有的网络使用者的。在新媒体时代,传者与受者的距离趋近于零,全球皆可成为一个传播整体。在时间维度上,传统的大众传播中,信息是按照时间性分布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大众传播媒体在某一时间点上所发布的单一信息。例如观众看电视总是在特定的时间,选择某一个频道,只能看频道在这个时间所播出的内容;看报纸时,只能看某个时间段的报纸,而当读者想了解与某一信息相关的去年某一时间的内容,这份报纸并不能提供。而新媒体则消除了大众传播信息组织方式的时间性,所有的信息都被固化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在网络中,受众想要了解有关某一信息的所有内容,完全可以自由地去搜索、阅读。新媒体是对大众传播时间性媒体和空间性媒体的扬弃。

4、多元性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因而使得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所涉及的人类生活的广度、对各类问题所讨论的深度以及形式的多样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几乎可以展现人类现有的所有文化形态。可以说,无论是传播者或是传播内容,都出现多元化趋势。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受众变革:

“受众”是一个外来词汇,在传播学中,意为信息的接受者,将其引入到广告学范畴,便产生了“广告受众”这一广告传播学术语。可以说,广告受众,就是广告传播活动中,广告信息传播的对象,广告信息的直接接触者,接受者。

广告受众是受众是广告信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整个广告传播活动的最重要的与者。对受众的不同认识和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广告传播模式和传播的效果。特别是在新

媒体时代的今天,受众在广告传播中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受众,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传播策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广告受众的影响,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广告受众行为的转变

1、广告信息的主动分享与索取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受众在新技术变革所产生的纷繁的新媒体形态中越来越游刃有余,获取的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被传播学者称之为web2.0的时代,Web2.0的本质就是互动,它让网民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以Blog、Wiki、BBS、SNS等为主要形式的个人媒体,不仅停留在个人信息发布和群体信息共享,还涉及到将广告信息进行比较讨论等各种各样的传播形式。

在Web2.0条件下,消费者市场知识非常丰富,越来越乐于分享关于商品的正面或者负面的信息,分享的动力就是体验和热情。在广告2.0时代,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便捷、集成和灵活,从而使分享成为人们交流情感的方式,同时也是人们快速辨别信息真伪的重要标准。

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作为支撑,尤其是诸如百度、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发展,使得受众对广告信息的索取也更加便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他们可以自由地利用RSS技术进行个性化的信息定制,利用搜索关键词进行信息的精确筛选。豆瓣网、youtube 之类的web2.0网站,一些商品的论坛、官网、QQ群也将会成为他们获取商品信息的渠道。总之,他们对于广告信息的认知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2、消费个性化

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都会分化出一定的消费群体,在新媒体时代,那些使用者能够获取到极其丰富的信息,个人的知识、视野、价值倾向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说的,在数字化生存的情况下,我就是“我”,而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

技术变革所引发的知识革命使得人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得到增强,在与新技术、新媒介的互动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消费形式——个性化消费。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自己不流于俗,希望自己所购买的商品能够足够体现自己的个性。他们可能会在网上订购一种只有儿时才能吃到的小吃,或者去定制一件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的针织衫。最近在青少年中风靡的“非主流”文化潮流,更是将这种消费方式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标新立异的生活作风以及价值倾向使得某些商品完全成为一些小众群体自我标榜与界定的标签。譬如岩井俊二的电影,哈雷摩托,香奈儿5号。

不可否认的是,在个性化消费大潮之下,其实仍然藏有消费趋同的痕迹,这与文化圈中的权威代言人崇拜有关。因此时下所谓的个性化还不算是真正的个性化,严格意义上讲应该算是小众化。但我相信随着再一次的媒介革命所带来的信息传播革命,真正的个性化消费以及个性化定制时代会到来。

3、媒介接触多样化

数字化时代纷繁的媒介种类,使得人们的媒介消费变得更为灵活、效率。新媒体时代下的年轻人可以在不同媒介中转换自如,甚至热衷于同时使用多种媒介,比如一边玩着在线游戏一边听着HIP-HOP同时还可以轻松自如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如MSN、QQ等进行语音通讯。他们被称之为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能手,他们绝不乐意于单一的媒介形式,往往会尽可能的尝试多样的媒介接触。多样化的媒介接触,一方面使得商品广告信的注意力开始下降,另一方面,他们在使用多种媒介的同时能够获取到特定商品的详尽信息,甚至能够对广告主的广告传播策略进行分析、积极去尝试了解、研究其广告意图,从而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购买行为。

二、广告受众心理的转变

1、接受心理的个性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物资极度充裕甚至泛滥的时代,新一代消费者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基本需求的满足,还会关注一些新颖、具有独创性又富有特色的产品及服务。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逐级向上的层次。新一代消费者已经不满于从商品中所获取的较低层次诸如生理、安全之类的需求,他们开始挖掘甚至赋予商品使用价值外的其它价值。新媒体的发展所引发的信息传播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个人意识的觉醒以及小众文化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商品被人们贴上各种各样除使用价值外的标签,成为具有象征意义或者自我标榜个性、身份、价值的载体。

他们会像集邮一样收藏各式各样的唱片、球鞋、皮包、香水甚至老爷车、跑车;也会追逐电影、小说或是漫画中所出现的某种商品并主动赋予其独特的品牌价值,甚至将其作为个人或者群体的标签。

2、权威引导下的思维独立化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受众每天都会浸淫与各式各样的媒体消费中,因而也会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商品信息。一般的广告传播策略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购买动机,他们会通过对不同品牌的商品信息进行系统甄选,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购买计划。

虽然传统的广告策略无法左右着些消费者,但是这些看似拥有着独立思维的消费者还是会处在无意识的引导之中。

新一代的消费者热衷于根据相同的爱好等同质性建立“XX圈”、“XX社区”之类的文化群,但是每一个小众群体之中,都会不知不觉中产生群体的代言人,他们在圈子里最具人气,也最具话语权和公信力。而每一个消费者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局限,不可能对某种商品真正做到足够全面的认知,某些诸如商品的真实使用体验之类的讯息必须从商品的使用者或者知情者中得知。但网络之中,真正能够对具有独立思维的个性化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只有所在圈子的代言人,或者本身具有大众公信力的人,如当红明星或者相关专家。

这样在无意识中,消费者仍然处于舆论权威引导下的独立消费。

3、广告趣味的娱乐化

何以受众的广告趣味会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呢?一方面可以说是传统的大众媒体平台上的广告过于往往过于枯燥,且日益同质化,使得受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迫切需要在新媒体中寻找不拘一格的反传统风格的广告,或是有意图的后现代解构,或是纯粹的为“恶搞”而“恶搞”;另一方面,由于在诸多的媒介接触中可以轻易获取到有关特定商品的足够信息,因此使得受众对广告的注意力部不仅仅局限在对广告中所发布的商品信息的认知层面,他们更期待从广告中寻找到其他的人情化的元素。

三、受众特征转变

1、兴趣多元化

像以往亿万人民同看一张报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受众根据各自的利益与兴趣选择了不同的媒介,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受众的兴趣多元化表现除了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之外, 还有一种就是喜爱和情感的需要。例如, 为什么一些社会新闻、体育新闻、文艺新闻等并不十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样也有一定的受众群呢?

其中的原因莫过于如此。这里就出现了“窄”受众分类。他们也具有分散性、多样性和匿名性, 但同时在某一方面显示出共同的接受倾向, 即选择信息的某种共性。如歌迷、球迷、收藏爱好者、经纪人、政治家等, 对信息的关注和追逐, 无不与各自群体特定的兴趣、需求有关。中央电视台就根据其受众服务对象一下就整合了十个专业频道。各家电视台对电

视内容进行不断的细分, 从频道到栏目到单个节目, 实现单纯化、风格化、个性化, 使观众快速识别, 以形成分类收视群体的社会意识。报纸出现了数千种专门报纸, 体育的、音乐的、电脑的、娱乐的等等, 种类越分越细, 供受众各取所需之外, 还有一种就是喜爱和情感的需要。

2、认知鸿沟化

2000年7月日本冲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所通过的《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提出了“数字鸿沟”这一新词。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d)是指由于信息技术革命所引起的信息差距,它是大众传播的知沟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传播的延伸。

虽然互联网络在全民中的普及使得受众不再受到信息媒介接触的限制,为受众提供了信息获取的民主与平等的机会,可是进入者各自的差异更容易导致数字鸿沟的出现。进入者的技术水平、态度、观念与使用方式不同,他们之间也可能出现知识与信息获取的不平衡。在技术水平方面,进入者的技术水平高者往往会更便捷地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在媒介使用方式、态度以及观念方面,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使网络的信息供应、娱乐休闲、文化教育与舆论监督等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对受众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在没有科学的引导前提下,不少受众的注意力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学习或信息的获取,而是被分散到了其他诸如流行时尚、娱乐等更具吸引力的功能上去。因此即使是使用相同的媒介,所获取的信息也会产生极大的差距。

3、目标受众长尾化

在几十年来的广告市场调研中,广告营销者习惯于根据受众的年龄、社会地位、使用产品的频率、收入等进行受众细分。但如果将这种方法用于数字化时代则往往会遭到失败。人们进行细分之时,往往会对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行为作一般性的假设,这种假设通常会忽略到一些受众特征的变化。

例如我们营销者在进行某项数码技术产品的广告营销中,往往会下意识地忽略掉一些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但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往往也会从后辈或者学校接受一些数字化技术的培训,他们代表了一个正迅速壮大的使用人群。

而在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个书市的一半。

在数字化的今天,海量的信息交流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人们在一般需求得到便捷地满足之后,对其它个性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些需求日趋小众化,从而使得传统的统计学市场细分方法难以奏效。“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长尾理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例如,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当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价值观形形色色,而个人的人格也呈现多重化,他们组成了各式各样的长尾市场,隐藏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他们逐渐模糊自身的特征,避开传统的消费者调查者的市场细分。

四、传播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1、主动接受者

传统大众媒介的强制性传播方式使受众处于被动地位,以Web2.0为支撑的互联网新一代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这种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双向交互和“一对一”的特点。在新媒体传播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

息、处理信息,这就彻底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的消费习惯,同时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受者中心”代替“传者中心”,受众地位受到充分的尊重,受众的主体性增强。对受众而言,信息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发现。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介尤其是网络将丰富的、内容迥异的信息提供在受众面前,供他们选择,受众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信息被动接收者,信息的主动权也可以由受众掌握。他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定制自己的信息内容,还可以利用博客、播客、社区论坛发布信息。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说,“个人不再被淹没在普遍性中,或作为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需求和希望的声音”。网络传播给人与人之间提供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平台,实现了受传之间很好的互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线形模式。

2、新产销者。

网络广告等新媒体广告所特有的交互性特点,使得压抑在传统媒体广告下的认知、购买、体验欲望得到极大程度的释放。广告受众不再满足于单向的广告信息接收,而迫切希望能与广告主及其产品进行互动性交流沟通,甚至自发参与到广告传播中去。

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畅销书《未来冲击》曾预见性地提出了“产消者”(prosumption)这一概念,预见到消费者很快会面对前所未有的大量非标准化商品和服务。在新传播时代,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传统界限已经模糊,消费者正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生产者,而且几乎完全无利益收入的前提下。他们可以在个人主页上写下自己的小说,免费供人下载;也会在豆瓣等web2.0社区对某种商品进行自发的评论,从而在无形中参与到商品的广告传播中去;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技术型消费者在完全基于兴趣、个人爱好的前提下一同创造出wikipedia,百度百科,也有相当一批小众开始在各个互动社区、web2.0网站集结,进行信息的自发生产。

新媒体时代的广告策略

综上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受众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不啻为传播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新时代的广告策划者针对这些新型广告受众群体,该如何进行广告策划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尊重广告受众的自主性。由于网络环境下受众的自主性和个性自由的大大提升,传统的强迫性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方法只会适得其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日本电通公司的调查都显示,绝大多数网民讨厌“弹出式”广告,甚至下载相关的软件自动“关闭”掉弹出式广告。对于新型广告受众,我们应对其自主性予以尊重,对其购买欲望进行有计划的引导。其次,应该注重广告的娱乐性。传统的广告那些广告单调、呆板的广告表现形式已经远远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海量的信息接触,使得新消费者们越来越追求“时尚”“个性”,热衷于对解构严肃与权威的“恶搞”文化。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告更应该主要广告表现的娱乐性。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开始植入广告,甚至某些游戏道具就是采用现实中商品的外形。

第三,注重消费者参与

Web2.0时代的参与式营销,可以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参与性,在只耗费相对较少的资金投入,便可将营销信息有效传递给成千上万的目标人群。可以说,是品牌营销、产品推广的“轻型、新式武器”。比如百事可乐“我要上灌”的活动,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上传个人照片,若投票获胜,可以在百事可乐的罐子上展示自己风采。比如惠普的“我的电脑,我的舞台”的活动,可以让参与者,特别是大学生用户展示自己的创意,在网上创作出绘画等作品,这里满足了年轻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和创意的需求。不仅需求是多层次的,而且不同的人群需求也是

不同的,所以,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目标用户群的核心需求设计出良好的互动体验。

第四、关注长尾市场

互联网降低了接触更多人与信息的成本,个人基本需求的满足从而引发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这种趋势使得长尾市场呈现增多、扩大的趋势。当今消费者的“个性化”逐渐变得主流化,企业若想继续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对长尾人群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可以通过口碑宣传、建立推荐系统的方式对这些长尾受众进行引导,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这些利基市场并采取有效率的营销策略。

第五、社区化营销

广告主与用户之间信息的互动和反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用户之间的互动。在受众的眼中,自身与企业永远不会处在对等位置。用户之间更容易进行广告信息的交流。

社区代表着小众,它把一群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我认知的受众联系在一起,在互联网络等媒体上集结。在社区中,人际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信源也相对真实,信息也更容易被社区其他人接受。此外每一个社区群体都有一个“代言人”,他们是被社区人公认的权威,虽然广告受众兄阿飞行为日趋个性化,但在无意识中仍然会处于一种“权威崇拜“中。

广告主如果能及时地发现社区,找到这些社区代表,从而对其进行有有计划的引导,通过口碑宣传从而可以创造出社区内的病毒式营销。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传播策略。

结语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所带来的当代信息传播的变革,对广告受众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由于自身特质、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等变化,使得传统的广告传播策略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广告策划者应该重新思考原本处于传播终端的受众。他们也应该关注对未来所有人的生存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如技术、经济、社会文化。

如今广告已经深入人们生活得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传播策略推陈出新。但无论如何瑶始终铭记,广告受众永远是广告传播中最重要的部分,不管采用什么策略——广告受众永远是企业广告传播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参考文献:

1、周子渊杨静广告2.0时代的受众特征分析【A】. 营销谋略,2008( 30)

2、[美]尼葛洛庞帝,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3、郭扬,新媒体时代消费者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4、https://www.doczj.com/doc/5a11283084.html,/view/339017.html?wtp=tt

5、张志军新媒体研究与发展策略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室

6、https://www.doczj.com/doc/5a11283084.html,/s/blog_49836a3601000agm.html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网络广告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个必然产物,网络广告发展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其发展前景极好。网络广告发展史已经成为了广告主关注的一个基本知识,以致广告界甚至认为互联网络将成为传统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飞象学院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局限于一种或几种符号,手段的传播方式,不仅整合了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的优势,融文字,声音,图像等与一体,甚至还综合了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录像机,录音机,打印机等各种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优点,使之成为有史以来最优秀,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媒体。

随着时代的前进,新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数字媒体将与我们的社会、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研究尤其是网络研究依然会是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企业将招聘大量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为其公司的发展加砖添瓦。飞象学院的院长孙静博认为我国新媒体研究未来发展会随着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新媒体发展将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现今的媒体内容主要以音频、视频、动漫、文字、为主,因为缺乏一致的结构化界面。采用高新技术应用到整个媒体产业链,让新媒体不同的媒体形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在未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想要在世界经济中有立足之地,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科技是经济的助力,但并非是万能的,只有将科技水平同人们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起到改变未来生活的作用。我们必须参考我国本土国情和消费对象的实际消费水平进行发展科技,这样才能的真正发挥能量。

新媒体广告发展趋势

新媒体广告发展趋势 彭小东老师在最近出席一次新媒体广告传播论坛中就新媒体广告传播的发展趋势做了如下精彩阐述;彭小东老师认为从1949年到2009年中国传媒业翻天覆地的变化里,我们必须铭记的法则是:对于媒体的业务发展而言,保持业务的先进、实用、可靠至关重要。60年来,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以及传媒业格局的巨大变化,使得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今天,技术的作用不仅限于“推动”,更多的则是“引领”。新媒体广告传播高速发展的背后都是技术创新所引领的,虽然也有少部分是在原有媒体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定位和包装,但新技术的运用始终占主导地位。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而言,目前的新媒体广告指网站、手机报、网络视频等。现代生活中新媒体广告传播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3G业务等。正是在这样的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在技术创新的引领下,我们的广告传播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新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广告传播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从政治宣传、商业信息、社会公益、普法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正是由于新媒体广告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也给予广告传播以应有的肯定和全面、快速发展的空间。为了使新媒体广告传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其本身求新求变的需要,必须从社会与新媒体广告传播本身及相关的领域,全面深刻地探索新媒体广告传播的发展趋势。审视新媒体广告传播的发展进程及其各类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创意;坚持人性化的发展方向。 1 不断运用高科技技术 高科技不断为社会各行业的持续发展开拓空间,开辟途径。其中。新媒体广告传播也运用高科技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媒体广告传播对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 1)新载体的运用。新媒体广告传播正在运用云计算的概念和技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载体向人们传达信息。 2)高科技技术的运用。新媒体广告中一些逼真的画面都是运用特技效果展现给大家的。例如雅虎搜索引擎三部网络视频短片中的《前世今生》中,飘渺的自然风光就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体会广告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3)新理念的御用。新媒体广告传播不再像传统媒体的传播那样使人们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使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如电脑、手机等主动的去搜索信息。 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使网络技术与网络广告,数字电影与电视广告,多媒体互动广告等等新一代的广告视觉传播方式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使得广告视觉传达超越了其原有的范畴,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这也是新媒体不断地挑战传统广告传播形式,不断扩展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外延,让新媒体广告传播成为一种能够自如地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的过程。 新媒体广告传播不断运用高科技技术,使其为新媒体广告传播设计提供了不断思维、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可以使设计者随心所欲地将不可能的生活现实,变为有可能实现的艺术视觉语言。毫无疑问,新媒体广告传播将会在不断运用高科技技术中得到发展。 2 不断追求新颖、奇特的创意

地铁新媒体广告的视觉传播

第24卷第1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4No.1 2010年2月J OU RNAL OF H EFEI UN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Feb.2010 地铁新媒体广告的视觉传播 苏 杨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芜湖 241000) 摘 要:地铁广告是一种新媒体广告形式。运用地铁车厢和周边的环境形成的综合性地铁媒体,由于空间的封闭性和流动人群的典型性特征,为未来地铁广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对地铁广告的视觉传播形态、特征及趋势的总结与梳理,可以勾勒出地铁广告视觉传播途径。而目前地铁广告存在的问题,应值得行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自律与关注。 关键词:地铁;广告;新媒体;视觉传播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10)0120168205 Visual Co mmunication of New Subway Media Advertisement s SU Yang (Depart ment of Art and Design,Anhui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u241000,China) Abstract:Subway advertisement s is a new form of media advertising.The use of t he t rain compart2 ment s and t 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subway media space will create a new era of subway advertisement s due to t he clo sure of space and t he typical characterristics of t he pop ula2 tion.By summing up t he visual communication patterns,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subway adver2 tisement s,t his paper outlines t he visual communnication approaches of subway advertisement s.And t he existing p roblems of subway advertisement s should deserve t he self2discipline and concern of t he related f unctional depart ment s. K ey w ords:subway;advertisement;new media;visual communication 地铁广告由灯箱广告、印刷广告等传统广告形式和L ED、移动电视广告等新媒体共同组成。地铁广告以车厢为主要载体,充分开发和利用地铁有限空间,创立了户外广告的新形式,是新媒体技术、户外广告发布形式与交通运输工具的完美结合。地铁运载人群的显著特点和空间的封闭性,决定了地铁广告特殊的传播方式,对受众广告解码能力和审美感受方面起到培养作用。 北京地铁于1969年10月1日完工通车,然而中国地铁真正飞速发展还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中国目前有6个城市拥有地铁;西安、沈阳、成都、大连、青岛、哈尔滨、郑州、天津、长春、重庆、武汉正在建设和筹建轨道交通。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制订了兴建1500千米地铁路网的目标,在5年间平均每年要修建300千米城市地铁,一年发展的速度几乎相当于过去的40年。 地铁是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据统计,深圳地铁首日运行运载乘客6余万人;上海地铁2005年年客运总量约3.6亿人次;北京地铁2006年每天平均载客量为220万人次[1];广州2008年端午节三天假期 收稿日期:2009207202;修回日期:2009209227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7YQ0045) 作者简介:苏 杨(1979-),女,辽宁阜新人,讲师,硕士。

新媒体营销现状及解决之道

新媒体营销现状及解决之道 行行都玩新媒体,玩得转的非常少 自网络购物方式诞生以来,网络购物的金额和人群均呈现连年高增长趋势,据统计2011年网络购物金额接近8000亿元,网络购物人数达到1.87亿人,2012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网络购物人数将超过2亿人。 如此多的网民数量、如此强的受众黏度和高速增长的网络购物金额,使网络营销成为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因此,各行各业都不甘落后、纷纷触网,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营销成为营销的新阵地,都期望在未来的网络购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互联网营销的兴起,催生了一大批靠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如凡客诚品和优衣库,每年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服装达到几百万件甚至上千万件。 在以网络为核心的营销蓝海中,确实有不少企业做得风生水起、获益不浅,但是,仍有大批企业在运作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营销时摸不着北、找不到头绪。人人都知道网络营销好,但运用得好的却并不多。 企业新媒体营销的问题和现状 一、缺乏专业的管理运作人才 有专业的人才能干专业的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之所以做得不好,原因之一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目前,在企业中负责企业新媒体运作的人员参差不齐,大多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数企业是由非专业的销售人员或市场部人员兼职运作,缺乏专业的部门、岗位设置,运作水平可想而知。 让我们看一下在新媒体领域运营很成功的戴尔公司,戴尔专门为新媒体的运作创建了一个专业部门,配备有随时监控分析新媒体舆论动态的人员,专业做内容策划的团队,并设有随时与新媒体网友互动的机制,确保在最恰当的时候找到最恰当的人说出最恰当的话,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专业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为戴尔赢得了新媒体趋势下的营销先机。 二、缺乏对新媒体营销的合理投入 新媒体营销是否运作得好受制于四个因素:内容、资源、技术和投入。即好的内容、丰富的资源、精湛的技术和合理的投入。在新媒体营销方面,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认为新媒体营销不用花什么钱,这是对新媒体传播成本低廉的认识误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新媒体营销的费用相比传统媒体要低廉得多,但仍然需要合理的投入,有合理的投入才会有预期的回报。目前,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纷纷加大了新媒体营销的投入力度,比如能率热水器、千金药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营销的阵地上占得先机。 新媒体营销的投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播的媒介费用,比如搜索排名、网站发文等等。二是新媒体营销战略和战术的策划费用,就目前来讲,因为很多企业缺乏新媒体营销的专业人才和经验,所以不得不借助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经验和能力来开展新媒体营销,比如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为能率热水器、千金药业所做的新媒体营销传播,就是两个典型案例。 三、缺乏新媒体营销的系统规划

数字 新媒体对广告业的意义

数字新媒体对中国广告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直接受益者,新媒体基于内容丰富、传播模式广、见效快的优势,在整个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广告主增加了新的广告投放选择,为广告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传播载体,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市场的成熟,广告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媒介走向新媒介的转变历程。 新媒体的广告发展业态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第四媒体”;第二类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的“第五媒体”;第三类则是户外公共视屏媒体。户外视屏媒体是指除第四、五媒体之外的新媒体,如学校视频、机场视频、轻轨视频、公交视频、楼宇视频、公共场所互动信息屏等。 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广告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新媒体技术丰富了广告的内容与形式。 报纸、广播、电视是公认的三大传统广告媒体,通过这三大媒体发布的广告是主要的传统媒体广告。现如今,建立在数字技术处理信息的基础之上的新媒体,它除具有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点。 1、内容广。由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功能上有了重大的突破,能发布大量的广告信息,如LED液晶显示屏,能持续滚动播出多条广

告信息,并且能播放声音、动画等。因此,新媒体广告在推广新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等方面都能广泛地发挥作用。 2、兼具性。新媒体广告在内容展示的形式上有多种多样,不仅具有文字、色彩及音效等功能,甚至可以从平面到立体,从产品的品名、色彩到文化、经济、规范信仰、风俗等无所不包含。 3、原创性。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首先最基本的是具有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是指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一种区别于前时代形式上理念上的一种创新。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新媒体,具备原创性,它之所以可以称为原创是因为它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却是原创。 二、促进广告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效益。 新媒体产业创新速度快,新产品,新服务促使广告投放金额不断增多。目前新媒体正在依靠资本的力量对消费者时间和空间中的注意力资源不断地进行开采:投资、收购、合并等产业变革为新媒体产业的高歌猛进提供了动力;各大企业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对产品和服务的开发速度加快;新产品和服务不断出现。由于新媒体的价值不断得到广告主和营销机构的认同,因此广告主在媒体投放方面的资金已经开始逐步放到新媒体中,为广告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新媒体技术在户外广告的创新商业思维 近年来,以“屏”动为特征的新媒体是户外广告新出现的广告媒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并在社会的 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在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下,其后逐步衍生了一个新 的领域,即新媒体营销。笔者在了解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的界定、国内外不同营销方式的对比以及 当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新媒体营销的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模式健全以及前景广阔 等新特点,这无论对新媒体的发展还是对新媒体营销的经营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新媒体营销;营销模式;营销新特点 一、引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在新的价值理念的变化以及社会信息的 重整的背景下,新媒体营销应运而生。这不仅在商业领域带来新的商机,而且将社会群体服务引领 到了社会的最前沿。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不仅在新媒体市场占有 着重要的席位,而且在市场格局中占领先地位,一时发展成为目前盈利的主流。在2007年,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 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 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纳入赛事转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体作 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新媒体营销将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一环,发展成 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最终带领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二、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 (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①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有如下几种观点,一种是以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为代表,他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 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 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②,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二是美国的《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即新媒体要向更“广”的人群;三是当代新媒体是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的一个标志,新媒体已 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工具,更是分众传播能够实现的最好方式,即信息传播须更“快”。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新媒体应该体现在新、广、快三个方面,因此,新媒体是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 ①百度百科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5a11283084.html,/view/1299105.htm 2012年6月10日进入 ②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新媒体广告对广告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广告对广告发展的影响 摘要:以手机和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媒介特性使媒体环境更趋复杂化。本文在对新媒体及其媒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透视新媒体环境下所发生的变化,探讨新媒体环境对广告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及其特征媒体环境广告传播模式 正文: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基于数字技术革命,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介形态。 新媒体广告投放的表现形式主要如下: 户外新媒体:目前在户外的新媒体广告投放包括户外视频,户外投影,户外触摸等,这些户外新媒体都包含一些户外互动因素,以此来达到吸引人气,提升媒体价值的目的。 移动新媒体:以移动电视,车载电视,地铁电视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移动电视节目的包装设计,来增加受众黏性,便于广告投放。 手机新媒体:手机媒体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平台,它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未来的两到三年内,3G手机逐渐普及,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现阶段新媒体广告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广告类型: 网络名片 网络名片是指加载在新闻页面上的浮动广告,它通过关键词匹配可以快速实现全网覆盖,是传播效果最好的新媒体广告形式。 目前,人民网、环球网、浙江在线、东方网、安徽新闻网等新闻网站都引入了这一广告模式。与其他网络广告相比,它十分注重广告的品牌效果,通过精准的关键词匹配,使新闻内容、广告,以及软文推广达到高度一致。 网络名片是按年销售的,因此好的新闻关键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网络资

新媒体广告发展及类型

媒体与广告形式的关系 广告与媒体的关系 一.概念 要了解广告与媒体的关系,首先要明确两者的概念。 关于广告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专家、不同机构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强调其目的,有的强调其手段,有的强调其途径,有的强调其效果。在这里,在借鉴他人理论的基础上,我对广告的定义如下:广告主在付费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媒体向目标受众推销产品、服务和观念的传播活动。当然,这里探讨的主要是商业广告。 广告媒体是在广告主和广告信息接受对象之间起中介或载体作用的物体,它是有形的物体,是广告信息的载体,对广告信息进行承载、扩张和传输,它是广告传播的中心环节,是沟通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受众之间的桥梁。 二.广告与媒体的关系 广告与媒体的关系十分紧密,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广告与媒体的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具体体现出来: (一)广告与媒体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广告是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没有广告媒体则无法生存;媒体是广告信息的载体,没有媒体广告也无法传播,二者相互依赖、相生相成。 (二)广告与媒体的发展是同步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广告在中国以存在了数千年,但真正获得大发展是在1979年以后。三十年来,我国广告业可谓发展迅猛,广告营业额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为全球广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相关资料介绍,中国2011年广告经营额超过了3000亿,广告从业人员达到148万人。与此同时,媒体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不仅四大媒体发展成果显著,新媒体更是有了较快发展,如网络广告媒体、手机终端广告媒体等。截至到2011年,传媒从业人员已达62.46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广告也和广告媒体业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三)广告影响媒体选择 1.广告目标对媒体选择的影响 广告媒体的选择是建立在对广告目标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广告目标指广告主想要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即做广告是介绍新产品,还是推销滞销产品;是开拓新市场,还是扩大原有市场;是建立声誉,还是单项推销等。虽然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利润,但增加利润不能笼统地作为广告目标。利润是通过多种营销手段的组合来实现的,广告作为其中的一种只能在协调分工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广告本身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广告目标的确定,对广告媒体的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 2.广告目标受众对媒体选择的影响 广告应该把产品的信息资料有效地传播给所选择的目标对象。因此,必须了解目标受众喜闻乐见的媒体,从中筛选出目标消费者接触频率最高的广告媒体。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目标消费者的各种不同因素的分析入手,进行筛选工作。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社会阶层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念,他们的要求、情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因此,他们接触到的广告媒体也大相径庭。比如,年轻人经常上网、看杂志,老年人喜欢读报纸、听广播,知识分子经常翻阅各类专业杂志,青年女性喜欢看画报和阅读时尚类的杂志等。因此,要根据广告目标受众选择媒体。 3.产品品质对媒体选择的影响

新媒体广告发展浅析(同名14747)

新媒体广告发展浅析(同名14747)

新媒体广告发展浅析 【摘要】广告无孔不入,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广告主开始寻找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施展广告的魅力。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意识形态的控制,已经使广告从作为人的延伸发生转向——“你以为你拥有自由的意志,但总有一天,你会在一家超市的货架上认出我的产品并把它买下”——就是这样,当每个人都被广告灵魂附体时,广告就成功运用了其“心理战术”对消费者施加了影响。当人变成广告的猎物之时,正是人被广告的意志所控制的开始。本文研究了新媒体广告及其发展现状,结合消费者心理的新特点,探讨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广告商应该如何运用“心理战术”让自己在时代大浪中受益。【关键词】新媒体广告广告主“心理战术” 新媒体广告及其发展现状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新媒体的广告投放是专指在新媒体上所进行的广告投放,广告主在新媒体进行广告投放比例一般在20%左右。五大新媒体广告分别是网络名片、公交广告、楼宇广告、兼具性广告、健身房广告,其中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网络广告的商业机会正在不断涌现。众多的本土广告公司正快速崛起,网络广告里的金矿正在逐一显现,迎合网络广告发展趋势的新技术平台,迎来属于它们的黄金时代。(1) 2010年是互联网广告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随着09年经济危机阴霾的散去,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持续回暖,互联网自身的媒体价值再一次得到飞跃提升,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形式——成为广告主最认可的主流媒体之一。品牌广告与搜索引擎广告占据主导地位,广告主更加注重品牌战略。 近几年,博客在中国迅速风靡开来,不管是社会意义还是商业形态,博客的革命性都堪与互联网的发明相比。尽管主流观点看来,博客不过是WEB2.0概念的先锋探路。(2)去年一场微博大战悄然开战,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们正在争夺中国人的“意见领袖”和“社交关系”——那被称为互联网上的最新入口。(3)广告界为新媒体时代重新武装起来,去年的戛纳国际广告节上,年度媒体人大奖颁给了一个在自己的寝室里创立了Facebook网站、身穿T恤和球鞋的26岁年轻人——Facebook总裁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马克到戛纳来传播他的福音:“让世界联系更紧”,他的听众是来自全球的广告界人士,他们一方面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新兴媒体环境的一个特点是点对点的分享和人际关系;一方面继续从事仍然有利可图的传统业务。广告界本身也显然被社交媒体改变了。(4)

新媒体广告的发展

新媒体广告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挑战 什么是新媒体?什么是新媒体广告? 所谓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传统媒体而新出现的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发展,从人类传播史的角度而言它是一个时代范畴,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新媒体的概念就略有不同,每一种传媒形式刚出现的时候,相对于它之前的媒体形式,就可以称为新媒体。而当代的新媒体以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技术为最主要的标志,其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上有巨大的差异。 新媒体广告,是指在新媒体上投放的广告。主要包括:网络广告,户外新媒体广告,移动终端广告。 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历史。 网络广告的雏形:利用新闻组传输的垃圾邮件 第一个通过互联网发布广告讯息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肯特—盛捷律师事务所,他们在1994年4月12日那一天向7000多个新闻组发送了提供移 民签证法律咨询服务的广告。但他们受到了舆论的强烈谴责,同时,许多网络 服务供应商都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并将他们列入不良用户的黑名单。 这次短命的邮件之战揭开了网络广告的序幕,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强制性传送垃圾邮件得不偿失。 正式诞生:首次被认可的横幅广告 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的是“热线”网站,这个网站创建于1994,是平面杂志《平面》的网络版。当时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了“横幅广告”的形式。 这是一个468*60像素的横幅图档,广告主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浏览者欣然 接受了这种广告样式,1994年11月27日,“热线”网站开始在网上传送美国 电话电报公司的广告。 中国的网络广告 1997年3月,中国第一条商业性网络广告出现在Chinabyte网站上,广告为 468*60像素的动画横幅广告。Inter和IBM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 广告主。 新媒体广告的现状。 2012年全球广告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420亿美元。亚太区和拉丁美洲有望成为预测期 内增长最快的地区,支出增长约为全球的两倍,其中最大的增长潜力来自于中国。据eMakter 市场调研公司的预测,2012年全球网络广告市场将增长21.3%,总额将达到1070亿美元,而中国有望成为推动网络广告和总体广告支出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2012年的网络广告支出将达到73.6亿美元,这种增长态势将使中国在2014年赶超英国和日本,成为第二大网络广告市场。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新媒体广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媒体广告发展迅速,已经深深的影响和改变了全国乃至全球媒体市场布局,创造出一个个广告业神话。然而,我们也应当冷静的看到,新媒体广告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因它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新媒体广告盲目追求经济

试析新媒体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试析新媒体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数字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最显著地特点在于互动性,因此广告受众在广告传播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企业要精准地找到目标受众,就必须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受众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于数字化新媒体的特点,详尽分析新媒体时代新型广告受众的诸多方面的变化,并就其对应广告传播策略作出简明性阐述。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受众变革策略 新媒体的界定 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一份关于开发EVR(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商品的计划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接着,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次运用到“新媒体”一词。不久之后,“新媒体”一词逐渐在传播学界流行起来。 如今关于新媒体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传播学领域的热门课题和领域。但是目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各说纷呈,莫衷一是。若干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新媒体有过“新媒体即网络媒体”的定义。美国俄裔新媒体艺术家列维·曼诺维奇认为,“新媒体将不再是任何一种特殊意义的媒体,而不过是一种与传统媒体形式没有相关的一组数字信息”。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将其定义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https://www.doczj.com/doc/5a11283084.html,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从受众角度入手将新媒体定义为“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那么究竟该如何为新媒体找到一个精准的定义呢?其实新媒体主要体现在一个“新”字上,而“新”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时代都会有相对于传统的新媒体。在西汉之时,中国诞生了世界第一份报纸——《邸报》;1920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第一个广播电台;1926年,在英国的诞生了第一台电视机……千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更新,人类信息的传播媒介也不断发生着改变,“旧”媒体与“新”媒体在人类传播历史中不断地更替。因此,新媒体是一个历史动态视角下不断变化的概念。就其语义学层面而言,新媒体是新近产生的,在技术上、传播方式上领先于旧的传统的媒体形式。因而,我们可以将当前的新媒体界定为:在20世纪后期在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相对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型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新媒体技术日趋于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近些年来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不下三十种,如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博客、播客、网络电视、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等)、网上即时通讯群组、虚拟社区、搜索引擎、简易聚合、电子邮箱、门户网站等等。 《中国新媒体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显示,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传媒产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并保持超过40%的年均增长速度,各细分市场如网络游戏、

论新媒体广告的发展与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a11283084.html, 论新媒体广告的发展与前景 作者:徐暕文王芙亭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4期 论新媒体广告的发展与前景 徐暕文王芙亭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新媒体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其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近年来,新媒体广告也正在逐渐冲击和分流着传统的广告市场。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广告;传统媒体;媒介;传播 新媒体广告的产生是伴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应运而生的。新媒体广告从诞生之日起,就打破了地方性与全国性媒体广告的界限,它具有了全球性媒体特征的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上的限制、受众群体的限制,尽管它发展迅速但也有诸多与生俱来的不足,暴露出种种问题。 1 对比传统媒体广告,新媒体广告的传播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广告传播的环境和规则被不可避免地重新定义和书写,其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以大众传播双向互动为基础的,它归纳符号的信息作用,区别信息的内容需求,发扬交互式或准交互式的双向传播优势,分门别类地对使用者按需定向传送。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传播的通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传播的载体也不再是独立的,而是多元的。这时候,广告作为一种传播的通道和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中也必然会呈现出新的、有别于以往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新广告”的出现对广告主而言意味着更多元、更立体的广告载体选择,对受众而言意味着更多样、更复杂的接受习惯。 所谓的新媒体广告就是将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的广告。新媒体广告的产生是伴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应运而生的。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在传统的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户外传媒等广告之外,新媒体广告正在冲击和分流着传统的广告市场,除了互联网这一新兴广告平台外,新媒体广告的种类和形式繁多。 新媒体广告投放的形式: 电子菜谱新媒体:以中高档餐厅里平板电脑、pad、ipad电子菜谱为媒体,通过高清大图、3D效果、视频效果、音频效果、超链接效果、电视节目效果来增加品牌的公众认知度,

新媒体营销的行业发展状况

新媒体营销的行业发展状况 行行都玩新媒体,玩得转的非常少 自网络购物方式诞生以来,网络购物的金额和人群均呈现连年高增长趋势,据统计2011年网络购物金额接近8000亿元,网络购物人数达到1.87亿人,2012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网络购物人数将超过2亿人。 如此多的网民数量、如此强的受众黏度和高速增长的网络购物金额,使网络营销成为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因此,各行各业都不甘落后、纷纷触网,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营销成为营销的新阵地,都期望在未来的网络购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互联网营销的兴起,催生了一大批靠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如凡客诚品和优衣库,每年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服装达到几百万件甚至上千万件。 在以网络为核心的营销蓝海中,确实有不少企业做得风生水起、获益不浅,但是,仍有大批企业在运作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营销时摸不着北、找不到头绪。人人都知道网络营销好,但运用得好的却并不多。 企业新媒体营销的问题和现状

一、缺乏专业的管理运作人才 有专业的人才能干专业的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之所以做得不好,原因之一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目前,在企业中负责企业新媒体运作的人员参差不齐,大多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数企业是由非专业的销售人员或市场部人员兼职运作,缺乏专业的部门、岗位设置,运作水平可想而知。 让我们看一下在新媒体领域运营很成功的戴尔公司,戴尔专门为新媒体的运作创建了一个专业部门,配备有随时监控分析新媒体舆论动态的人员,专业做内容策划的团队,并设有随时与新媒体网友互动的机制,确保在最恰当的时候找到最恰当的人说出最恰当的话,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专业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为戴尔赢得了新媒体趋势下的营销先机。 二、缺乏对新媒体营销的合理投入 新媒体营销是否运作得好受制于四个因素:内容、资源、技术和投入。即好的内容、丰富的资源、精湛的技术和合理的投入。在新媒体营销方面,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认为新媒体营销不用花什么钱,这是对新媒体传播成本低廉的认识误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新媒体营销的费用相比传统媒体要低廉得多,但仍然需要合理的投入,

广告对生活的影响

广告对生活的影响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20世纪以来,广告是越来越多,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断向广大消费者提供许多有关生活的信息,唤起人们的消费欲望,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谋求更多的利益,而制作一些不良广告,也许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我认为广告对生活的影响有利与弊两方面,并依此展开议论。 正面影响: 一.广告传播公益知识,宣传着积极的理念,提升人们文化素养。 “没有购买,就没有杀戮。”提醒着我们要保护动物,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而购买那些用濒危动物的毛皮制成的华丽衣物,不要为了所谓的健康养生而把那些用濒危动物当做自己的桌上美食。“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后代,请保护环境。”提醒着我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做了多少破坏,提醒着我们如果继续这样破坏下去,不仅是我们,连我们的后代都会遭受到因地球环境被破坏而带来的严峻后果。例如某广告的广告语“三棵树,健康漆、深呼吸”,推崇健康生态的生活,突出产品品质,消费者在接受这种理念的同时也容易接受此产品。再如“难得糊涂,小糊涂仙酒”,突出一种酒文化,人们在喝酒的时候,自然会融入“酒不醉人人自醉,难道糊涂”的感情氛围中。“胜利之鹰,大红鹰”,“我能”,增强人们克服困难,成就自我的信心。 二.广告可以引导消费,刺激消费,甚至创造需求。 广告能够帮助消费者对个人消费品进行选购。消费者在通过看或听广告知道某个物品可以改善自己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满足自己或家庭的物质或精神层面。广告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这就是刺激消费者的个人消费。广告的连续出现,就是对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与物质欲求进行不断地刺激,从而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促成其购买行为。 三.广告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了便利,并且扩大消费者的知识面。 卖家通过广告活动,为广大消费者介绍各种能够丰富人民生活、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所需的生活用品的信息,如名称、规格、性能、用途等,并告诉人们,如何利用这些产品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适合于自己生活的日用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为自己的家庭生活或日常工作提供了方便。现代广告,五花八门,宣传着各种各样的新商品,同时,也在给消费者传授着各种各样的有关生活、工作的新知识。由于现代广告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新发明、新创造的产品,它必须花相当的时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

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一、新媒体的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1.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3.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

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的异同

网络广告是指确认的广告主以付费的方式运用网络媒体(主要是国际互联网)劝说公众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网络广告是广告的一种新形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及国际互联网的兴起而产生的,它是广告世界的一朵奇葩。 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趋势是分众传播。在市场细分的今天,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强调“目标受众”与“精确打击”。网络广告可以通过一定的市场细分,根据产品特定的目标市场,将网络广告按受众的特点投放。传统媒体广告不能像网络广告一样进行特定市场细分。由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广告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网络广告的发展,应该借助传统媒体的品牌,与传统媒体建立一种互动合作;对传统媒体而言,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广告的共赢。 传统媒体广告 传统媒体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广告媒体众多,其中报纸、广播、电视是公认的三大传统广告媒体。通过这三大媒体发布的广告是主要的传统媒体广告。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产生开始,广告就伴随其一路发展过来。 传统媒体广告的分类及特点 传统媒体广告大致分为三类:一.电视广告、二.广播广告、三.报纸广告。 报纸广告 报纸媒体的对象较为广泛,适合刊登一些大众型的产品广告。 一些报纸已将其内容划分成不同专栏、专版,以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而且,在内容编辑上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报纸阅读时,读者可以主动地选择,所以讯息的接受较为深入,商品也因此而获得较为完整的理解,这使得报纸在承载复杂广告讯息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报纸广告的主要特点是: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制作简便,费用较低;便于搜集,利于存查;信息量大,传播迅速。 广播广告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金属导线,用电波向大众传播信息、提供服务和娱乐的大众传播媒体。 广播广告的主要特点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制作简便,投入较少;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电视广告 电视媒体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快、涵盖面最广的一种广告媒体。电视媒体的传播形式较为先进,现主要有卫星、无线及有线等几种传播方式。讯息承载能力上,电视具有音像整合的视听效果,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媒介形式。电视广告的主要特点是: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收视率高,覆盖面广;手法多样,合成性好。 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追本溯源,网络广告发源于美国。1994年10 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的异同尹蔚虹 李 觅 杨 波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广告也因为其交互性强、制作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渐渐走入主流媒体的行列。网络广告的产生与发展对传统媒体广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色及功能,网络广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电视或平面媒体,要与传统媒体广告进行互补和融合,共同和谐发展。 关键词:网络广告 传统媒体广告 异同 融合 发展 33 学理审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