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曲色素TR的稳定性

红曲色素TR的稳定性

红曲色素TR的稳定性
红曲色素TR的稳定性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添加剂与调味品

· 237 ·2012年 第37卷 第10期红曲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生产食用色素的微生物[1]。红曲色素是由红曲霉(Monascus)在生收稿日期:2012-03-19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10A080403005);广州市重大民生专项(2011YZ-00016)。

作者简介:赵文红(1966—),女,硕士,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研究与开发的工作。

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聚酮体类次级代谢产物,包括红曲红色素、水溶性黄色素和醇溶性黄色素,赵文红1,2,朱 豪1,梁彬霞1,钱 敏1,白卫东1,杨晓暾3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州 510225;2.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广州 510642;3.东莞市天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东莞 523521)

摘要:红曲色素是一种天然的安全的食用色素,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 、金属离子(Cu 2+、Ca 2+、Mg 2+、K +和Na +)以及食品添加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对红曲色素TR 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色素TR 溶液的光稳定性较差,在室外光照20 h 其色价保存率仅为49.9%,室内光照和避光对溶液色价影响不明显;溶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120 ℃下加热1 h 其色价保存率为82%以上;pH 在3~11范围溶液稳定性好,无沉淀产生并且色泽明亮;Fe 2+影响能使溶液有少量沉淀产生,其他金属离子影响小;食品添加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对溶液稳定性影响小。

关键词:红曲色素;稳定性;光照;温度;pH

中图分类号:TS 2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10-0237-04

Stability of monascus pigment TR

ZHAO Wen-hong 1,2, ZHU Hao 1, LIANG Bin-xia 1, QIAN Min 1, BAI Wei-dong 1, YANG Xiao-tun 3

(1.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2.Food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3.DongGuan TianYi Bioengineer Co., Ltd., Dongguan 523521)

Abstract: Monascus pigment is nature and safe food coloring, and extensive used in food industry. This paper was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monascus pigment TR by illumination, temperatures, pH, metal ions (Cu 2+, Ca 2+, Mg 2+, K + and Na +) and food additives (acidity regulator, sweeteners, preservatives and antioxidants). The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 the solution of monascus pigment TR was poor in photo stability , the preservation rate of color value was 49.9% when the solution was under the outdoor ray in 20 h; the solution with good thermal stability , the preservation rate of color value was 82% when the solution was heated at 120 ℃ for 1h; solution was stable when the pH was arrange from 3 to 11, no precipitate was formed and with bright color; precipitate was formed when the Fe 2+ was exit in the solution; food additives (acidity regulator, sweeteners, preservatives and antioxidants) have a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olution.Key words: monascus pigment; stability; illumination; temperature; pH

红曲色素TR的稳定性研究

姜黄中姜黄素_去甲氧基姜黄素_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光稳定性分析_赵欣

姜黄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光稳定性分析 赵欣1,王爱里1,袁园2,袁丹1* 1.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 2.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光稳定性,并对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光化学反应产物进行考察。方法姜黄的甲醇提取液于棕色量瓶储存,在自然光/避光条件下放置0、1、2、4、6、8 h后,HPLC 法测定其指标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量的变化;LC-MS法分析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光化学反应产物。结果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在自然光/避光条件下均有良好的稳定性;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避光条件下稳定,见光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结论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具有良好稳定性,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自然光照射下不稳定,因此,姜黄药材分析供试液应于棕色量瓶中避光保存。 关键词: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光稳定性;HPLC;LC-MS 中图分类号:R286.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3)10 - 1338 - 04 DOI: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6 Photostability of curcumine, demethoxycurcu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in rhizomes of Curcuma longa ZHAO Xin1, WANG Ai-li1, YUAN Yuan2, YUAN Dan1 1.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2. Sichuan Police General Hospital, Leshan 6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otostability of curcumin (Cur), demethoxycurcumin (DMCur),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BDMCur) in the rhizomes of Curcuma long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chemical conversion product of BDMCur. Methods The stock solution of the extracts from the rhizomes of C. longa was kept in brown volumetric flasks. Then the absorbances of Cur, DMCur, and BDMCur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analysis, and the solutions were placed in the daylight or daylight/dark conditions for 0, 1, 2, 4, 6, and 8 h. The photochemical conversion products of BCMCur were detected by LC-MS analysis. Results Both Cur and DMCur were stable in the daylight and daylight/dark conditions. BDMCur was liable to photochemical reaction in the daylight condition. Conclusion Both Cur and DMCur have good photostabilities, but BDMCur is not stable in daylight condition. As a result, the sample solution of the rhizomes of C. longa should be conserved in dark. Key words: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 bisdemethoxycurcumin; photostability; HPLC; LC-MS 姜黄中的有效成分姜黄素类化合物为姜黄属植物姜黄、郁金、莪术等干燥根茎的主要活性物质,包括姜黄素(curcumin, 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MCur)、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ur)等。其安全性高,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常用的天然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1]。这3种成分结构相近,具有多种相似的药理活性,如具有抗诱变、抗癌、抗炎、抗氧化、调血脂、保肝、利胆等活性[2-4]。但3种成分药理活性也有所区别,如抗诱变、抗癌方面,以姜黄素活性最强;调血脂方面,以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活性最强;而利胆及对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面,均以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活性最强[5-7]。对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但姜黄素类化合物不稳定,易受温度、光线、湿度、pH等影响。 收稿日期:2012-09-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国家创新药物孵化(本溪)基地建设”课题(2010ZX09401-304-504) 作者简介:赵欣(198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质量评价及中药成分代谢研究。Tel: (024)23986502 E-mail: lvjingsy@https://www.doczj.com/doc/5a1059910.html, *通信作者 袁 丹 Tel: (024)23986502 E-mail: yuandan_kampo@https://www.doczj.com/doc/5a1059910.html,

红曲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2010年第7期总第35卷 中国调味品 CHINACONDIMENT 食品添加剂红曲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嵇豪,蒋冬花。,叶砚,周琴,王长春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利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乙醇萃取红曲色素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2个有显著影响效应的因素,分别为乙醇浓度和pH值。再进行最陡爬坡实验获得最佳效应值并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从物质降解动力学的角度考察了红曲色素的热稳定性,并给出了红曲色素的热降解半衰期。同时在不同波长可见光下,对色素的光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红曲色素;提取;PB;热降解动力学;光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9973(2010)07--0086--04StudyonextractionandstabilityofMonascuspigments JIHao,J1ANGDong-hua。,YEYan,ZHOUQin,WANGChang—chun(CollegeofChemistryandLifeScience,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Abstract:Plackett-BurmandesignwasusedtoevaluatetheinfluenceofrelatedfactorsonMonascuspigmentextraction.Itshowedthattwofactorsplayingtheimportantroles,theyweretheethanolconcentrationandpHvalue.Thenthepathofsteepestwasusedtodeterminetheoptimallevelsandobtainamaximumresultofextraction.Thepigmentthermostabilitywasstudiedbythewayofdegra-dationkinetics,andthehalf-lifeofMonascuspigmentwasgiven.Moreover,thephotostabilityofMonascuspigmentwaspreliminaryexploredindifferentwavelengthvisiblelights. Keywords:Monaseuspigment;extraction;Plackett-Burman;thermaldegradationkinetics;photostability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天然色素。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挑战,天然色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红曲色素[1]。红曲色素的生产主要是通过红曲霉固体发酵法(2]。相对于其他天然色素,红曲色素因为其价格低、稳定性好、着色力强和有防腐功能等优点,故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但是由于生产周期长、提取效率差等原因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因此除了筛选高产色素菌株、优化发酵条件之外,优化色素的提取工艺也成为了提高色素得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等方法对红曲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提高红曲色素的提取率。同时对红曲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以期为红曲色素的使用提供一些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红曲米由本实验室通过固体发酵制得,经研磨粉碎得红曲粉末。无水乙醇由杭州萧山购得。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主要包括:721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酸度计,彩色玻璃纸,滤纸及各种玻璃器皿等。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为Minitabl5.0和SPSSl3.0。1.2实验方法 1-2.1红曲色素萃取流程 收稿日期:20lo—03—25鲁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t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NO.2007C12036)I浙江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NO.2007C32004)作者简介:嵇豪(1986--)。男,江苏阜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学. 一86— 万方数据

安全知识竞赛

1.在公共场合,下列哪个行为财务不容易被盗(B ) A.乘车时不停地摸放钱的地方 B.将拎包、提包放在胸前 C.在乘车等车时看书,过分沉醉 D.大面额钞票与零钱一起显露 2.银行卡、存款单据、汇款单据要与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件一起存放,妥善保管。( ) 3.发现宿舍被盗后,头脑要清醒,第一时间入室查找自己丢失的物品,并马上报告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配合查破案件。( ) 4.在教室、图书馆学习及在食堂吃饭时,不要用书包占位,不在保内放现金、贵重物品等,严防人包分离。( ) 5.人身安全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和完成学业的首要条件,是大学生最根本的安全。( ) 6.下列容易引起学生财物失窃的是() A.宿舍管理钥匙严格,不随意借给他人 B.不留宿外人 C.夏季晚上睡觉开窗 D.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内保存,设好密码 7.在公共场合,下列哪个行为财务不容易被盗() A.乘车时不停地摸放钱的地方 B.将拎包、提包放在胸前 C.在乘车等车时看书,过分沉醉 D.大面额钞票与零钱一起显露 8.当学生发现财物失窃时,下列行为不当的是( C) A.保护现场,不翻动现场物品 B.立刻通知学校保卫部门,学生宿舍安全部门,政教处 C.对怀疑对象进行逼问、搜查 D.发现存折、信用卡被盗后,立即办理挂失手续 9.使用大功率会造成以下那些后果( ) A. 会使公寓楼的电力线路负荷太重而发生跳闸事故 B. 长期使用会使电线因长期超负荷输电而老化极易引发火灾 C.没有不良后果,能给我们带来方便 D.电灯变暗 10.有人触电后,下面哪种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A.就地使用铁器或潮湿的棍棒拨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电器用具 B.用手拉触电者的身体 C.站在木板上或穿上带钉子的胶底鞋,用两只手拉触电者的干燥衣服 D.赶快拉掉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11.一般割伤,使用止血药包扎后都能解决,那么严重割伤应如何处理()A.抬起手臂,使其高于心脏,然后直接压迫静脉 B.抬起手臂,使其高于心脏,然后直接压迫伤口 C.抬起手臂,使其低于心脏,然后直接压迫伤口 D.抬起手臂,使其低于心脏,然后直接压迫动脉 12.下列哪些为不正确的火场逃生方法() A.逃生时关闭通道门窗 B.向狭窄角落如桌子底下、墙角等退避

实验二色素的稳定性试验

实验二色素的稳定性试验 一、概述 色素是对食品进行着色处理的添加剂,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食品原料的原有颜色,弥补加工中天然色素在加工中的变化导致产品的变色现象;使产品的颜色与其风味保持一致;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求。 食用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无论哪类色素,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发生变色,衡量色素在加工中色调稳定性的指标有坚牢度和稳定性,前者是指在食品固体成分表面上的色素,对环境因素的抵抗作用,而后者是描述均匀分散在食品表面凝固的色素对环境的抵抗能力。 掌握影响色素稳定性的因素,对于正确使用色素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 1.掌握食用色素坚牢度和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2.掌握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3.掌握影响色素坚牢度与稳定性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 各种色素都有其固定的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值,其坚牢度和稳定性可以用以下指标表示:耐热性、耐光性、耐酸性、耐碱性、耐氧化性、耐还原性、耐金属离子性和耐菌性。 将色素溶液加热、调节PH值、加入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金属离子,通过测定上述各溶液的吸光度,并与之正常色素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色素的坚牢度和稳定性。 四、实验原料与仪器 1.原料:新鲜花卉、柠檬黄, 1%高锰酸钾、1%Na 2S 2 O 3 、1%抗坏血酸、1%三氯化 铁、1%氯化铜、5%H 2O 2 2.仪器:烧杯、容量瓶(25ml、100ml、1000ml)、移液管(1ml)、试剂瓶、量筒、电炉、酸度计、分光光度计、水浴锅 五、实验方法 1.试剂的配制 (1)色素溶液的配制

称取柠檬黄1.25g,分别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用蒸馏时定容至刻度。 取新鲜花卉100g,加水于60℃浸泡至花卉颜色变淡,将提取液移入1000ml 容量瓶定容。 (2)氧化剂、还原剂的配制 分别称取1g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放入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3)金属离子溶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4.84g三氯化铁、2.116g氯化铜与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ml。 2.色素溶液特征吸光度的测定 (1)色素溶液吸光值的测定 取柠檬黄溶液0.2ml,加4.8 ml水,用分光光度计在 428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2)天然色素溶液吸光度值的测定 取天然色素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在190-80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测定结果绘制吸光度值―吸光波长特征曲线,以最大吸光度的波长为该色素的特征吸光波长。 3.色素坚牢度与稳定性测定 (1)温度的影响 分别吸取天然色素、柠檬黄色素溶液0.2ml,加4.8 ml水,于70℃水浴锅内恒温水浴1h,冷却后于相应的特征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值。 (2)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 分别吸取天然色素、柠檬黄色素溶液0.2ml,加4.8 ml水,加入1ml5%H 2O 2、 1ml1%Na 2S 2 O 3 溶液,在特征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值。 (3)金属离子的影响 分别吸取天然色素、柠檬黄色素溶液0.2ml,加4.8 ml水,,分别加入0.5ml 的Fe3+(Cu2+)溶液,在特征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值。 六、结果与分析

红曲的应用状况及发展

滁州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红曲及红曲色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 考查学期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苏丹 学号 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成绩 指导教师蔡华珍

红曲及红曲色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红曲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该文中介绍了红曲色素及功能性红曲在国内外的生产及市场现状,考察了红曲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功能性红曲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红曲;红曲色素;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Abstract:Red koji is a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food and medicine industry. Currentsituation about its production and marke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he problems in R&D, application andtrend of functional red koji are reviewed also. Key word:red koji;Monascus pigment; application; trend 前言 红曲是一种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药食两用品。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药理学家发现,红曲入药,是一种出色的降血脂、降血压天然药物。在李时珍主编的巨着《本草纲目》一书中即收载有若干个含有红曲成分的治病良方。中国中科院研究人员开发的以红曲为原料的降脂新药“乐脂平”,疗效可与美国公司开发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媲美,国外称之为“中国他汀”。此外,红曲色素是以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液为原料精制而得到的一种天然色素。随着科学家对红曲霉的生理及药理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古老的红曲有望成为重要的新药来源。此外,经证实红曲还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各种活性酶与糖等。由于其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多系统、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但是,大多数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橘霉素,从而影响到红曲产品的安全和出口。所以,红曲已成为适应国际发展大趋势的优良食品添加剂,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备受世人关注。 1、红曲的发展及应用 红曲的发展状况 红曲最早发现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中国及周边国家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陈雁虹,秦波,张媛媛,程伟,吕圭源,叶祖光【摘要】目的对5种提取姜黄素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以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结果80 V 乙 醇温浸提取姜黄素所得的含量最高,为姜黄素的优选提取工艺。结论该法提取 姜黄素含量高,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关键词】姜黄;姜黄素;提取方法 姜黄(Curcuma longa L.)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主要产于我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姜黄性温,味辛、苦,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丁?胸胁刺痛、闭经、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 [1]。姜黄的化学成分包括姜黄素类化合物(curcumins)、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留醇类化合物(sterols)、糖类化合物(Carbohydrates)及微量 元素等。其中姜黄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姜黄素(curcumin)、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mmin) [2]。姜黄素(C21H2006)为醇溶性二苯基庚烃类化合物,不溶于冷水,微溶丁?乙醚和苯,加热时溶于乙醇、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姜黄素在高温、强酸、强碱或强光环境中稳定性较差[3],因此提取温度不宜过高。目前,其主要提取方法有甲醇、乙醇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水热提法、酶解提取法、外场辅助提取法

等,本实验选用碱水热提、酶解提取、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温浸提取、乙醇渗漉提 取5种方法,对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进行了考察比较,为姜黄素 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1仪器与试药 FZ102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ZKW-S-4电热恒 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ZF-6050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 限公司);AB135-S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Agilent 1100高 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姜黄(购于北京人卫中药饮片厂,四川产);姜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批号110823-200603);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 Sigma);其他所 用试剂均为分析纯,HPLC分析所用试剂为色谱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提取方法 2.1.1 姜黄碱水回流提取[2] 姜黄粉碎过40目筛,取50 g,加水,用1%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9. 2,丁-沸 水中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原药材重量的10、8、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60、54、 30 min。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完整

江桥镇食品安全青少年知识竞赛题库 一、单选题(100题) 1、《市食品安全条例》已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D)起施行。 A 2017年3月1日B、2017年5月1日 C、2017年2月20日 D、2017年3月20日 2、本市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B)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A、属地监管、协调配合、全民共治 B、属地监管、部门协作、社会共治 C、属地监管、部门协作、全民共治D属地监管、协调配合、社会共治 3、从事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贮存、运输服务的经营者,应当(C)。 A、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B、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 C、依法向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D依法向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4、通过自建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通信管理部门批准后(C),向所在地的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号。 A、十五个工作日 B、二十个工作日 C、三十个工作日 D六十个工作日 5、条例规定,禁止食品生产经营者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退回相关生产经营企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采取染色、毁形等措施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予以销毁,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为(D)。A、三个月B 六个月C 一年D、两年 6对被吊销许可证、准许生产证或者注销临时备案、登记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C )年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准许生产证、小型餐

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食品摊贩登记,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A、一 B 、三C 、五D 、十 7、下列情节中,可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的是(D )。 A、生产经营以有毒有害动植物为原料的食品 B、生产经营以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制 作的食品C、生产经营市人民政府为防病和控制重大食品安全风险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D、从事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贮存、运输服务 未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手续的 8、下列食品中不属于特殊食品的是(A)o A、婴幼儿谷类辅食 B、婴幼儿配方乳粉 C、保健食品 D、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9、本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是(C )o A 12366 B 、12333 C、12331 D、12369 10、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依法向生产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B)。 A、依法实行源头责任制,追查源头,及时赔付。 B、依法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 C、依法实行主体责任制,确立主体,及时赔付。 D依法实行主体责任制,追查源头,及时赔付。 11、下列哪两种食物在短时间可以同食?(B) A.菠菜与豆腐 B.红薯与猪肉 C.海鲜与啤酒 D.牛乳与巧克力 12、霉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常发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初春季节。霉变甘蔗中的甘蔗节菱抱霉,产生的毒素主要损害人体的(B)o A.消化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呼吸系统 D.分泌系统 13、化学氮肥可导致硝酸盐在蔬菜体大量富集,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道还原为亚硝

有关色素的小知识

问1:常见的天然色素有哪几大类? 答:血红色素化合物、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黄铜与其他酚类物质、甜菜色素类等等问题2:肌红蛋白主要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在食品贮藏中控制这些变化? 答:肌红蛋白是由单条多肽链组成的球状蛋白质,该分子的蛋白质部分为珠蛋白,导致光吸收和显色的发色团是被称为血红蛋白的嘌呤环。肌红蛋白主要发生两种类型的反应:氧化反应和变色反应 1)氧化反应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变,一部分发生氧合反应生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一部分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棕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两类反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变色反应有两个不同的反应可使肌红蛋白变为绿色。过氧化氢可与血红素素的Fe2+和Fe3+反应生成绿色的胆绿蛋白。硫化氢和氧气同时存在时,可形成绿色的硫代肌红蛋白。 食品贮藏中控制这些变化讨论如下: 除了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水分活度、PH及细菌的种类会影响肉类色素的稳定性。若加入某些抗氧化剂如抗环血酸、维生素E、BHA或PG,它们可阻止或延缓脂质的氧化,从而延长肉组织颜色的保留时间。动物屠宰前氧气消耗的速度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活力也会影响新鲜肉颜色的稳定性。利用气调法包装新鲜肉可有效防止血红素氧化。选择透气率低的包装膜,先除去包装袋中的空气,再充入富氧或映氧空气密封后可延长新鲜肉色泽的保留时间。若将肌肉组织贮存于缺氧(100%C02)条件下或与氧清除剂共存能提高额色的稳定性。气调成功的部分原因是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问题3:导致植物丧失绿色的原因可能是哪些因素,食品加工或保藏中如何有效地保持蔬菜的鲜绿色? 采后植物组织内新合成的酸以及由热引起细胞酸的去局部化可引发叶绿素的降解而丧失绿色的可能原因。食品加工或保藏过程中有效保持蔬菜的鲜绿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叶绿素的保留、叶绿素绿色衍生物的形成和保留,或通过生成金属络合物以形成一种更易接受的绿色。 1)中和酸以保留绿色 在罐装绿色蔬菜中加入碱性物质可改善加工过程中叶绿素的保留率。 2)高温瞬时处理 商业化食品在较高温度下杀菌比在常规温度下杀菌所需时间短,因而与常规热处理食品相比,它们具有较好的维生素、风味和颜色的保留率。 3)将叶绿素酶促转化为脱植醇叶绿素以保留绿色 与常规方法相比,在较低温度下热烫灭酶是保留绿色蔬菜颜色的一个较好手段,人们采用此法是相信所产生的脱植醇叶绿素比其母体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要高。 4)金属络合物的商业应用 FAO已批准可将叶绿素衍生物安全用于食品,但游离铜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00mg/kg。 5)热加工蔬菜的绿变 目前,使罐装蔬菜具有满意绿色的最好方法包括将锌添加于热烫液中,在热烫前先将组织加热以增加膜的通透性,然后在60℃或略高温度下热烫,选择适于形成金属络合物的pH,以及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改变组织的表面电荷。

影响姜黄中姜黄素提取因素分析研究

影响姜黄中姜黄素因素的研究 摘要 以总姜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优化乙醇法提取姜黄中姜黄素,用分光光度法对姜黄素提取液总姜黄素含量进行检测。考察了料液比、浸提时间、温度、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 关键词姜黄素姜黄提取 1.前言 姜黄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的根茎。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色素,也存在其它姜科植物中。姜黄素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而且还具有十分广泛的药用价值,现发现姜黄素具有利胆、降血脂、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防止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研究姜黄中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取工艺的方法有很多,但存在着操作过程复杂、pH 值对有效成份的影响大、不易控制和不宜工业化大生产等缺点。 2.实验目的 研究以固液比、浸提时间、温度、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提取姜黄中总姜黄素的影响,确定正交实验考查范围,筛选出了优化工艺条件。 3.实验原理 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对光、热、铁离子敏感,耐光性、耐热性、耐铁离子性较差。通过改变固液比、浸提时间、温度、乙醇浓度等因素,探究姜黄中总姜黄素主要由什么影响。 4.实验器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ml移液管、热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离心机,50ml的容量瓶6个,250ml容量瓶一个,玻璃棒。 5、实验材料及试剂 5. 1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30%的乙醇溶液:准确量取95%的无水乙醇15.8ml,加水定容至50ml. 40%的乙醇溶液:准确量取95%的无水乙醇21.1ml,加水定容至50ml. 50%的乙醇溶液:准确量取95%的无水乙醇26.3ml,加水定容至50ml.

天然色素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生物技术 天然色素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摘要:天然色素比合成色素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是食品,化妆品工业所青 睐的染色剂。 关键词:色素;有机溶剂萃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色素提取 1 前言 色素的食品中添加必不可少的要素,各种色彩鲜艳的色素,一方面可以提高食欲,另一方面能提高商品价值。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两种,目前食品中的大部分色素仍然是通过人工合成的。近几年来,苏丹红、孔雀绿等合成色素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合成色素的安全性疑虑。随着现在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发现,大部分人工合成色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严重的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而天然色素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种类繁多[1]。因此发展天然色素是食用色素的必然趋势。 2 色素研究现状 天然色素主要是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的原料主要是甜菜红、姜黄素、红花黄素、叶黄素、叶绿素铜钠、辣椒红色素、高粱红色素和玉米黄色素等[2]。近年来,随着对天然色素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所利用的原材料也更加丰富。如朱彩燕[3]以常见的中药材决明子为原料,成功分离纯化大黄素,适用于大量制备高纯度的大黄素以及含量测定。周岩[4]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红花红色素,研究了红花红色素的分离纯化条件,并且对红花红色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孙明奇[5]利用柑橘果皮为原料提取类胡萝卜素,并且采用超声波和机械搅拌辅助,优化了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9.3h,选定提取转速为2400r/min,提取料液比为1:80,获得提取率为82.1%。唐琳[6]以迎春花为原料提取黄色素,确定了色素提取条件,分析了该黄色素组分。朱洪梅[7]以玉米糁为原料提取黄色素优化了黄色素提取条件,并研究了玉米黄色素抗氧化活性。赵丹青等[8]利用向日葵花瓣提取黄色素,并研究了该色素的稳定性。蔡璇[9]等以四季桂为原料提取类胡萝卜素色素。但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存在两个缺

食品原料学-题库[1]

食品原料学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广泛存在于虾、蟹、牡蛎体内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为。 A、血红素 B、叶黄素 C、虾青素 D、虾红素 2.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直链淀粉含量 B、脂类含量 C 、游离脂肪酸 D 、蛋白含量 3.愈伤处理的温度是。 A 、20℃~25℃ B、26℃~30℃ C 、31℃~35℃ D、36℃~40℃ 4.油脂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 B 、甘油三酯 C 、游离脂肪 D 、脂肪酸 5.肉质又面有沙,生食味淡,宜熟食的是。 A 、红色番茄 B、粉色番茄 C 、黄色番茄 D、青番茄 6.四季豆有毒,需充分加热,是因为含有。 A 、挥发油类 B、硫化合物 C 、芥子甙 D、皂苷 7.粮食是以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在主食的谷类、豆类、薯类原料食品的统称。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矿物质 8.谷类的保藏一般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9.稻米蒸煮食用时,糊化温度的测定方法是。 A 、碱消法间接测定 B、米胶延伸法测定 C、碘比色法测定 D、淀粉粉粒仪测定 10.对于肾脏病人应食用较好。 A、巨胚米 B、高谷蛋白米 C、低球蛋白米 D、低谷蛋白米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的口感越硬 B、米饭的黏度与淀粉细胞的细胞壁强度有关 C 、蛋白质在胚和糊粉层含量较少,越靠近谷粒中心越多 D、游离脂肪酸测定是判断大米新陈的指标 12.下列有关豆类的形状和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种皮内侧栅状组织所含的色素决定了种子的颜色 B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C、皂角苷和卵磷脂含量丰富 D 、含B族维生素多,不含维生素C 13.下列哪种蛋白因可降解包装材料,替代塑料而受到关注。 A、白蛋白 B、醇溶谷蛋白

姜黄色素

姜黄色素 Turmeric Yellow(Powdered Turmeric) 编码GB 08.102;INS 100(ii) 化学结构主要着色成分是姜黄素,姜黄素主要由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姜黄色素(Ⅰ)、脱甲氧基姜黄色素(Ⅱ)、双脱甲氧基姜黄色素(Ⅲ) (Ⅰ)C21H20O6相对分子质量368.39 (Ⅱ)C20H18O5相对分子质量338.39 (Ⅲ)C19H16O4相对分子质量308.39 性状黄褐色至暗黄褐色粉末,有特殊的香辛气味,含姜黄素约为1%~5%。本品含有黄色糊化淀粉、维管束和油细胞碎片,不含石细胞、原角细胞和草酸钙的针状体或莲状团聚体,无霉变。溶于乙醇、丙二醇,易溶于并乙醇和碱性溶液,不溶于冷水和乙醚。 制法将蘘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Curcuma long L.)的地下根茎洗净、干燥、粉碎而制得。 质量标准

鉴别方法 1.呈色反应 (1)称取0.1g样品,溶于5mL0.05mol/L NaOH溶液中,呈玫瑰红色。向其中滴加1mol/L HCL溶液使溶液达到酸性时,溶液由玫瑰红色转变为亮黄色。 (2)称取10g本品,溶于5mL95%乙醇中,呈纯黄色,微带绿色荧光,再加少量H2SO4,溶液转变为玫瑰红色。 2.最大吸收峰称取0.1g本品,溶于95%乙醇中,并定容至100mL,再用95%乙醇稀释到适当浓度。此溶液在425nm波长附近有最大吸收峰。 毒理学依据 1. LD50小鼠口服大于2g/kg(bw)。 2. ADI 1986年JECFA在评价时认为姜黄(碎姜黄粉)是食品,不规定ADI。 本品安全性高,现各国均许可使用 使用着色剂、调味剂。 1. 使用注意事项 (1)姜黄因有特殊辛香气味,实际使用较少,多用于调味,如制咖喱粉。 (2)制备溶液作为着色剂使用时,应先将本品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加水稀释使用。(3)本品溶液对光稳定性较差。 (4)使用中应选择容器,最好与螯合剂六偏磷酸钠、酸式焦磷酸钠共用,可避免色变。(5)在碱性溶液中呈深红褐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浅黄色。耐光性差,耐热性、耐氧化性较佳,染色性佳。遇正铣盐、钼、钛、锆等金属离子,有黄色转变为红褐色。 2.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可用于果汁(味)饮料类、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红绿丝、调味类罐头、青梅、冰棍,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用于面包、糕点、酱腌菜,使用量为0.01g/kg(按姜黄素计)。用于风味酸奶味0.4g/kg。 (2)FAO/WHO(1984)规定:可用于酸黄瓜,用量300mg/kg(单用或合用)。

关于红曲色素的认识与进展

关于红曲色素的认识与进展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红曲色素的化学成分和它的一般性质与对pH值的稳定、耐热、耐光等特性,厚层通风制曲工艺和液体发酵生产红曲色素两种生产红曲色素的方法及在肉制品、腌菜、面包等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红曲色素;分析测定;研究进展 1引言 红色诱人的色泽、外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历来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食品着色剂可提高食品的感官特性,按来源分可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天然色素大部分来自植物如各种花青素、类胡萝卜素,部分来自动物如胭脂红和微生物如红曲红[1]。自发现合成色素Azorubin和Tartarzin 致敏以来,合成色素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红曲色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由于微生物所产色素的安全性较高,因而表现出较大优越性。 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 经元素分析、薄层色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等方法分析确定红曲色素的结构式共有6种,其中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和紫色色素各两种[3]。这六种色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互不相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主要是醇溶性

的红色素、红斑素和红曲红素。红曲色素中的黄色成分约占5%,其性质比红色素稳定,但其含量少,所以仍使用红色素。红曲色素中的红、紫两种色素分离效果不好,一般混合使用。 1.2红曲色素的性质 1.2.1红曲色素的一般性质 红曲色素是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有异臭;熔点约为60℃,不溶于水、甘油;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 1.2.2 红曲色素的特性 1.2.2.1对pH值的稳定性 pH值是影响色素在溶液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pH 值的增加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色素的稳定性下降。但当加入抗氧化剂时,其稳定性显著提高,在100℃下加热5h后,其色素的残存率从未加抗氧化剂时的50%升至70%,与其他天然着色剂相比,红曲色素对pH较稳定,用pH2~9的系列缓冲液对红曲色素进行试验,也可以认为色素对pH值稳定[4]。 1.2.2.2耐光性 红曲色素的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固,但日光能使色度降低。红色成分在阳光下直照5h会变为橙色,在室内存放40d也开始褪色,光下50d,其色素残存率为20%,若避光保存则很稳定,数月也不变色。 1.2.2.3 耐热性 红曲色素为耐热性较强。用其乙醇溶液在100℃加热

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一、红曲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1 食用色素发展现状食用色素是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日化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类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纯天然色素、仿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三大类。近年,由于毒性问题,某些合成色素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开发和利用无毒或基本无毒的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发天然色素,改善食品加工品质,是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合成色素,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用化学合成制造的色素。 仿天然色素,是指天然存在色素结构,凭借化学合成化学提取方法制成的色素,如红曲红色素。 纯天然色素,来自天然可食用原料,以适当的生物或食品加工方法生产的有机色素,如红曲色素(红曲米粉)。 合成色素的优点是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不易褪色,用量较少,性能稳定,但有安全隐患,许多国家现在已经陆续禁用,如1976年,美国和挪威都禁用了苋菜红。天然色素近来发展很快,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优点在于安全性高、来源丰富,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素,具有一定的营养效果和药理作用;能更好的模仿天然物的颜色,色调较自然。而缺点是稳定性较差、着色力较低、成本较高。 国际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最多时曾经超过100种,现只剩下39种。目前,国际间已开发的天然色素高达100种以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开发出近七、八十种不同原料来源的食用天然色素。至1998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有47个品种。红曲米及红曲米粉,每年约产4000多吨;红曲红,每年约产200多吨,辣椒油树脂及辣椒红,每年约产250吨。国内对天然色素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国外对天然色素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力度更大。据估计,全球天然色素市场规模约为2.5亿美元(其中美国占1.0亿美元),仿天然色素为1.9亿美元,市场年增长率约为5%-10%。在日本市场,天然已成为色素的主流,色素市场规模达到200多亿日元,占食用色素市场的90%。1.2 红曲的发展现状红曲生产及应用,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记载:红曲甘、温、无毒,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破血生药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曲具有降低血胆固醇、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和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红曲及制品主要用于医药、食品、日用化工、酿造领域,在肉制品、饮料、食品、酱油、红醋、化妆品中也广泛使用,代替人工合成红色素。?现代红曲研究是日本最先开始的。1998年7月在法国图卢兹大学举办了“红曲的培养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会议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位研究者。2000年10月,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办的“2000’东方红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国举行,与会代表国外20余名,国内40余名,大会宣读论文30余篇。研讨会议题涉及到红曲色素的生产、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monacolin k)的功能和桔霉素的毒性等。目前市场上的红曲产品有红曲米、红曲红、功能红曲、红曲酒(醋、酱油)、红曲豆腐、红曲茶等。我国的红曲米和功能红曲已进入了国际市场,美国以食品辅料从中国进口功能红曲,欧洲则以食品配料名义从中国进口红曲,用于火腿肠生产。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降脂药物,有多种是红曲制剂。 1.3 红曲产品分类目前,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红曲产品主要有三种: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aingw@https://www.doczj.com/doc/5a1059910.html, 食用色素又称食品着色剂,是使食品着成一定颜色的添加剂。人们通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鉴别食品品质的优劣,对其做出初步判断。所以,颜色与食品的香、味、形一样是评价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消费者选购食品时,色泽是其取舍的一个重要依据;食品固有的正常颜色刺激人们的视觉,引起条件反射而能增进食欲。反之,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光、热、氧气或化学药剂等作用,使天然色素褪色造成食品色变而失去光泽。这样的食品人们会误认已发生质变,因而使其实际使用价值已下降。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先用适当的色素加于食品中,则会获得色泽令人满意的食品。由于食品本身的颜色及加入的色素易变色及褪色,所以加强色素的稳定性,添加护色剂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的途径。我们从色素的显色机理,稳定性的影响因子,护色剂护色机理来研讨色素稳定问题。 一、色素的呈色机理——色素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它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区以外,那么这种物质看起来是白色的;如果它所吸收的光,波长是在可见区,那么,它所显示出的颜色,即为被反射光的颜色,即吸收光的补色。例如,物质选择地吸收绿色光,它显现的颜色为紫色。食品的主要色素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各原子之间大都以共价键边连结起来。而根据分子轨道理论,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各原子的原子轨道相互组合而形成分子轨道,成键轨道,其能量级比较

低;相应的反键轨道,能量级比较高;非键轨道。它们能量级高低不同。一般地说,当化合物吸收光能时,即电子吸收光子时,就会从能量较低的轨道(基态)跃迁至能量较高的轨道(激发态)。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则产生一定电子激发类型,对应有相应的能量。 当物质吸收可见区域波长的光时,该化合物便呈颜色。化合物中,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多,吸收光波长向可见区移动。因共轭体系越大,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越小,吸收光的波长越长,以致进入可见区域,使化合物变为有色,化合物中有些基团如-OH、-OR、-NH3、-Cl、-Br等。它们接于共轭体系上时,可使共轭体系吸收光向可见区域移动,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生色团与助色团相互作用能引起化合物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可见色素的呈色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的形式与变化内在决定着物质的呈色与变色。当色素加入食品中,由于受到加工、酸、碱、盐、光、热、氧化等作用,使其结构发生变化,如破坏原有共轭体系,改变共轭双键的数目,形成或损失助色团等情况,就会导致物质吸收光的波长发生变化,如在可见区域移动则使物质颜色变化;如移至远紫外区则使物质呈无色(即褪色)。 二、影响色素呈色或变色的因素 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色素变化呢?一般我们已知的因子有:光、热、氧化、还原、酸、碱、盐、细菌、溶剂、pH、金属离子(Fe3+、Fe2+、Ca2+、Mn2+、Cu2+、Mg2+)。例如:在遇碱时,苋菜红变为暗红色,胭脂红变为褐色,柠檬黄微变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