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aingw@https://www.doczj.com/doc/6112843734.html,

食用色素又称食品着色剂,是使食品着成一定颜色的添加剂。人们通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鉴别食品品质的优劣,对其做出初步判断。所以,颜色与食品的香、味、形一样是评价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消费者选购食品时,色泽是其取舍的一个重要依据;食品固有的正常颜色刺激人们的视觉,引起条件反射而能增进食欲。反之,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光、热、氧气或化学药剂等作用,使天然色素褪色造成食品色变而失去光泽。这样的食品人们会误认已发生质变,因而使其实际使用价值已下降。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先用适当的色素加于食品中,则会获得色泽令人满意的食品。由于食品本身的颜色及加入的色素易变色及褪色,所以加强色素的稳定性,添加护色剂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的途径。我们从色素的显色机理,稳定性的影响因子,护色剂护色机理来研讨色素稳定问题。

一、色素的呈色机理——色素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它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区以外,那么这种物质看起来是白色的;如果它所吸收的光,波长是在可见区,那么,它所显示出的颜色,即为被反射光的颜色,即吸收光的补色。例如,物质选择地吸收绿色光,它显现的颜色为紫色。食品的主要色素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各原子之间大都以共价键边连结起来。而根据分子轨道理论,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各原子的原子轨道相互组合而形成分子轨道,成键轨道,其能量级比较

低;相应的反键轨道,能量级比较高;非键轨道。它们能量级高低不同。一般地说,当化合物吸收光能时,即电子吸收光子时,就会从能量较低的轨道(基态)跃迁至能量较高的轨道(激发态)。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则产生一定电子激发类型,对应有相应的能量。

当物质吸收可见区域波长的光时,该化合物便呈颜色。化合物中,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多,吸收光波长向可见区移动。因共轭体系越大,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越小,吸收光的波长越长,以致进入可见区域,使化合物变为有色,化合物中有些基团如-OH、-OR、-NH3、-Cl、-Br等。它们接于共轭体系上时,可使共轭体系吸收光向可见区域移动,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生色团与助色团相互作用能引起化合物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可见色素的呈色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的形式与变化内在决定着物质的呈色与变色。当色素加入食品中,由于受到加工、酸、碱、盐、光、热、氧化等作用,使其结构发生变化,如破坏原有共轭体系,改变共轭双键的数目,形成或损失助色团等情况,就会导致物质吸收光的波长发生变化,如在可见区域移动则使物质颜色变化;如移至远紫外区则使物质呈无色(即褪色)。

二、影响色素呈色或变色的因素

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色素变化呢?一般我们已知的因子有:光、热、氧化、还原、酸、碱、盐、细菌、溶剂、pH、金属离子(Fe3+、Fe2+、Ca2+、Mn2+、Cu2+、Mg2+)。例如:在遇碱时,苋菜红变为暗红色,胭脂红变为褐色,柠檬黄微变红。

一般合成色素较天然色素耐光,耐热性要强。再例如:甜菜红是一种天然色素,水溶液呈红至红紫色。在pH值3.0~7.0之内比较稳定,在pH4.0~5.0时稳定性最大,最大吸收波长537~538nm。在PH值4.0~7.0之间,无颜色变化。pH低于4.0时,最大吸收稍向较短波长方向移动(pH值为2.0,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且吸收强度降低。同时,在575~650nm范围内吸收强度稍有增加,溶液的颜色由红变紫。pH大于7.0时,最大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pH 为9.0时,最大吸收波长为544nm),溶液的颜色亦相应地由红变紫。pH大于10.0时,溶液的颜色迅速变黄。甜菜红苷的耐光性随溶液的pH减小而降低;在中性区域和偏碱时,耐光性较好。甜菜红苷溶液经紫外线照射120小时,可完全褪色。金属盐对甜菜红苷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Fe3+、Cu2+离子含量多时会引起褐变,Ca2+、Mn2+等离子也有影响。氧和热都能促进甜菜红苷降解。降解速度随氧量和温度增高而加速。某些氯化物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可使甜菜红苷褪色。抗坏血酸对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甜菜红苷的稳定性受食品的水分活性影响,水分活性降低,其稳定增高。当然并不是以上提到的所有因子都对某一种色素发生作用,有耐光、耐酸,但遇碱变色,有的耐氧化,却易被还原褪色,有的色素对大多数金属离子敏感,而有的色素却只对某一种金属离子敏感,如Fe离子可使某些色素变黑或变成其他颜色。

三、“护色剂”对色素稳定性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为了有效解决色素的稳定性及保护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运,销售

过程不变色,不褪色,则要加入适当的护色剂。那么,什么是“护色剂”?护色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所谓护色剂,就是一种对色素提高其可靠的稳定性,使色素经过加工、贮运、销售等过程中,颜色保持一致性的添加剂。它不同于着色剂,发色剂等制剂。食用护色剂,就是指能使用于食品加工中,在国标范围内,安全、卫生的食品用护色剂。

因为色素类物质都是由于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才能呈现各自的特征颜色。而这些基团易被氧化、还原、络合作用;使基团的结构、性质发生变化,导致电子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变化,吸收光的波长也改变,使颜色发生变化或褪色。知道了使颜色发生变化作用的因素和机理,则我们就针对各种色素,对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有目的的选用护色剂来保护食品的色泽。例如我们利用氯化亚锡与氢氧化钠与酸(如柠檬酸)反应所得的柠檬酸亚锡二钠盐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能,如我们把它用于罐头食品中,能逐渐与罐中的残留氧发生作用,亚锡离子氧化成四价锡离子,而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从而达到对食品色素的保护作用,广泛用于蘑菇、苹果、柠檬、板栗、银杏、青梅、百合、柑橘、芦笋、青豆、荔枝、椰汁等罐头食品中。对于多价金属离子的影响,我们可采用加入一些对金属离子有络合能力的酸和盐类如:植酸、柠檬酸、三聚磷酸钠、柠檬酸钠、复合磷酸盐,利用它们与金属离子结合,从而使金属离子对色素无(或减弱)作用,达到保护色素。在有些天然食品与天然色素中,呈色物质体现为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类胡萝卜素等易被氧化与褐变。如利用L

-半胱氨酸盐酸盐是有还原性、抗氧化和防止非酶褐变作用,于天然果汁中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和褐变。

由于色素的稳定性是受到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其作用很复杂。要达到一个很好保护颜色的作用,则必须综合研究多种因子对某种色素的影响,再优化选择合适的护色剂;选择护色剂一般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作用对象色素的性质与结构形式。

2.对色素有影响的各种因子。

3.针对性的选择护色剂及考虑护色剂的加入对化合物呈色有没有负面影响。

4.了解各种护色剂之间的相互影响(增效或相悖作用)。

只有了解了色素的性状与结构,特别是其中的生色基团与助色基团的结构和色素所在的环境才能判断哪些因子对色素的稳定性有影响;再针对性地选择护色剂。当然一种护色剂,一般只有一种或两种功能特性有利于保护色素,如三聚磷酸钠对金属离子有一定的络合作用,可以抑制金属离子与色素发生作用。但却不能抑制色素受热、光、碱、氧化和还原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多种护色剂共同作用。各种护色剂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有些是互相增效的,有些却是对护色作用是互相抑制的。如为防止油脂食品发生油脂氧化酸败,在使用酚类抗氧化剂的同时并用某酸性物质,如柠檬酸、磷酸、抗坏血酸等,能显著地提高抗氧化剂的作用效果。这是因为这些酸性物质对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使能促进氧化的微量金属离子钝化,从而降低了氧化

作用。也有人认为,增效剂能与抗氧化剂的基团发生作用,使抗氧化剂再生。我们需要利用的是它们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对于护色剂选择方面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如南昌泰康食品工业中心研制的TKH系列食品用护色剂,就是利用各护色剂单体进行有机,科学工艺复配在一起的复合护色剂。有TKH01通用型、TKH02型果品蔬菜等罐头食品、TKH03肉制品(红曲红天然色素专用)、TKH04油溶性色素专用护色剂等等。它们充分利用各护色剂协同互补性,取各家之长,使产品护色效果达到最理想效果。

以上我们研讨了色素的着色机理以及护色剂的作用机理。但现代人们对它的作用机理研究的还不是很透彻,有些数据和原理是经过我们的工作、试验的结果、从现象而推测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证明。随着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将会形成许多有用的理论数据来指导我们对色素稳定性及护色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食品添加剂》复习试题

《食品添加剂》题库阅读说明:本试题均来自网上,仅以辅助复习,请有选择地利用。 一、填空题 1、安全性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首要要求。 2、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动物毒性实验和人体观察 3、毒理学评价程序:急性毒性、遗传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 4、LD 50受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性影响最小,它比较稳定,有代表性,可根据LD 50 数据大小来判定受试物毒性大小,LD50数据愈小,则该受试物的毒性愈大。 6、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称为食品添加剂。 7、在肉制品中添加的亚硝酸盐与蛋白质代谢产物反应生成亚硝胺是致癌物。 8、肉制品中常用的水分保持剂是磷酸盐类。 9、在面条、饺子皮中作为保湿剂使用的是丙二醇。 10、我国批准许可使用的护色剂为硝酸钠(NaNO 3 )和亚硝酸钠(NaNO2)。 11、乳化剂HLB范围一般为0~20,HLB 在3~6的乳化剂最适合 W/O 型乳浊液 12、乳化剂HLB的数值越小表示亲油性越大,数值越大表示亲水性越大。 13、乳化剂的乳化能力用HLB值来表示。 14、生产中常用的膨松剂有两大类:化学膨松剂和生物膨松剂。 15、生物膨松剂主要是指酵母。 16、复合膨松剂由碳酸盐类、酸性物质和淀粉组成。 21、食品加工中比较重要的酶类是氧化还原酶类和水解酶类。

22、酶制剂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温和性等特点。 23、我国主要使用的漂白剂是还原型漂白剂。 24、还原型漂白剂大都属于亚硫酸盐类化合物,仅适用于植物性食品。29、根据香料的挥发度,确定香精组成的比例,一般头香香料占20~30%,体香香料占35~45%,基香香料占25~35%。 30、杀死有害微生物的物质称为杀菌剂,抑制微生物生长作用的物质称之为防腐剂。 31、方便面中严禁添加防腐剂苯甲酸和山梨酸。 32、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国标中测定的第一法为气相色谱法。 3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按其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油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35、甜味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36、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昧剂。 37、通常以柠檬酸的酸度为标准,将其酸度定为100 38、到2012年,已经生产并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有四大类:氨基酸及其含氮化合物、维生素类、矿物质及不饱和脂肪酸。 二、选择题 1、我国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标准号是:( D ) A、GB14880-1994 B、GB2760-2003 C、GB2780-2007 D、GB2760-2014 2、不是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评价的实验参数有( D ) A、MNL值 B、ADI值 C、LD50值 D、急性毒性试验 3、亚硝酸钠不具备的性质是( D ) A、急性毒性物质 B、致癌性 C、发色剂 D、亚慢性毒性物质

护色剂、冻结速度对冷冻果蔬品质的影响

护色剂、冻结速度对冷冻果蔬品质的影响 肖镇州食营2班200830600530 摘要:冷冻保藏是利用低温对加工处理后果蔬进行冻结保藏,在低温下可最大限度的抑制微生物、酶的活动,较大程度地保持新鲜果蔬原有的色泽、风味、香气、维生素和营养,食用方便,且可长期保存。本文通过对蔬菜烫漂和苹果护色处理后,再通过慢冻与速冻研究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得到果蔬冷冻温度曲线变化规律;解冻后分别测定得到果蔬的汁液流失率,对比果蔬品质在冷冻前和解冻后的变化,从而探讨冷冻和解冻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关键词:护色剂冷冻解冻果蔬 前言 冷冻是指通过降温作用令食物整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使其得到加工或保藏的工艺方式。冷冻处理对果蔬生理特性有着较大影响。首先,随着温度的降低,果蔬的呼吸作用、氧化速度等减慢,营养物质的损失速度减慢,果蔬的保藏期得以延长。其次,在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体的生长所造成的机械作用,使果蔬的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受到损害,加剧了果蔬细胞汁液的溶出[1]。冷冻的这种作用,一方面在预防了果蔬保藏过程中造成果蔬产品的质变,另一方面,如果配合适当的解冻工艺,可以在某些果蔬的榨汁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在果蔬冷冻保藏的过程中,护色剂的添加与否、速冻工艺与解冻工艺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防止果蔬在冷冻工艺中发生褐变,我们通常在果蔬原材料中加入柠檬酸、亚硫酸氢钠或抗坏血酸对果蔬进行护色处理。而对于受热后不易发生褐变的蔬菜,我们可以采用烫漂技术进行护色,在护色的同时还能一并杀灭大部分微生物。 果蔬的冷冻技术一般可分为速冻和慢冻。果蔬速冻保藏是指利用快速冷冻工艺,将果蔬的温度降至冰点以下,使其在冻结状态下得到保藏的方式。适合于速冻保藏的蔬菜品种有青豆、荷兰豆、蚕豆、刀豆,豇豆、毛豆、菜花、蒜苗、莲藕、胡萝卜、菠菜、香菇、蘑菇、松菇、油菜、甜玉米、大青椒、小辣椒、韭菜、黄瓜、茄子、番茄、马铃薯条、山芋、马蹄、绿芦笋等3O余种。[2]经过速冻保藏的果蔬具有营养成分保持完全、清洁卫生、能四季供应等优点,在国外已经愈来愈受到欢迎,如欧洲的速冻蔬菜已和新鲜蔬菜平分秋色[3]。 解冻是冻结食品在消费前或进一步加工前必经的步骤。大部分食品冻结时,水分或多或少会从细胞内向细胞间隙转移,因此尽可能恢复水分在食品未冻结前的分布状态是解冻过程中很值得重视的问题.若解冻不当,极易引起食品的大量汁液流失。解冻时必须尽最大努力保存加工时必要的品质,使品质的变化或数量上的损耗都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在解冻过程中,

关于编制食品护色剂烟酰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食品护色剂烟酰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doczj.com/doc/6112843734.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食品护色剂烟酰胺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食品护色剂烟酰胺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2) 2.5食品护色剂烟酰胺项目发展概况 (12)

食品添加剂分类大全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一、标准定义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

郝利平,夏延斌,陈永泉,廖小军.食品添加剂.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食品级添加剂白色素.白色素[引用日期2013-05-25] 3. 郑晔; 王皓; 刘震华;.浅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工业, The Food Industry, 编辑部邮箱,2012年07期 4. “勾兑”代人受过消费者对餐饮标准化存三误区 5. 添加剂恐慌——谈《食品真相大揭秘》.书汇网[引用日期 2013-04-1] 6. 那些添加剂在食品中不得添加.食品安全检测[引用日期 2014-11-24] 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二、主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1、利于保存,防止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

第4章-食用色素

第4章-食用色素 第四章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的色、香、味是加工生产中的重要问题,食品具有鲜艳的色彩,对增进食欲有一定的作用。很多天然食品有鲜艳的颜色,但是经过加工处理,容易发生褪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彩,在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使用食用色素进行着色。 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食用合成色素也称为食用合成染料,属于人工合成色素。我国利用 1 食用天然色素对食品着色已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历史遗产。但是近百年来,人工合成色素迅速发展,由于人工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且可取得任意色调,加之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故天然色素逐渐被合成色素所代替。然而,合成色素很多属于煤焦油染料,不仅既无营养价值,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合成色素的毒性主要由于其化学性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因为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而且,在合成的过程中还可能被砷、铅以及其它有害化合物所污染。 2 近年来,对食用合成色素进行了更严密的化学分析、毒理学试验和其它的生物学试验,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食用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不少有毒害的品种被陆续删除,许可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趋于减少。与此同时,人们对食用天然色素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不少食用天然色素长期以来是人们的饮食成分,且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营养或药理作用,因而更增加了人们的安全感,对食用天然色素的研制和应用日益增多。

195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对人工合成色素奶油黄进 3 行毒理学试验,发现对小白鼠致癌后,有关部门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对国内各大城市生产、库存、销售及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进行了调查。对怀疑有毒或化学结构不明的人工合成色素决定销毁或移作他用。1960年国务院又颁布了“食用合成染料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饮食物中应当尽可能不使用染料着色,如必须使用染料着色时,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性的天然食用色素。还规定了使用的要求与不得使用人工合成染料着色的饮食品种类。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对食用合成色素的管理,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有关部门还特地指定专厂进 4 行定点生产。 国务院指示:“今后为了积极解决食用染料问题,除有关单位积极发掘、总结与推广我国民间使用天然食用色素的良好传统外,并由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对食用合成染料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工作,找出各种对人体无害的新品种,以满足食品工业对食用染料的需要。”这为我国食用色素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食用合成色素 苋菜红 1. 分子式 CHONSNa 201110233 5 2.分子量 604.48

食品添加剂 着色剂

1.什么是食品着色剂?着色剂有哪几种类型? 答:以给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称着色剂,也称食用色素。食用色素使食品有悦目的色泽,对增加食品的嗜好性及刺激食欲有重要意义。 着色剂按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按结构,人工合成着色剂又可分类偶氮类、氧蒽类和二苯甲烷类等;天然着色剂又可分为吡咯类、多烯类、酮类、醌类和多酚类等。按着色剂的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着色剂和水溶性着色剂。 2.简述着色剂显色的基本原理 答: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波长在400~800nm之内为可见光,在该光区内不同波长的光显示不同的颜色。任何物体能形成一定的颜色,主要是因为其色素分子吸收了自然光中的部分波长的光,它呈现出来的颜色是由反射或透过未被吸收的光所组成的综合色,也称为被吸收光波组成颜色的互补色。例如,如果物体吸收了绝大部分可见光,那么物体反射的可见光非常少,物体就呈现出黑色或接近黑色;如某种物质选择吸收了波长为510nto的绿色光,而人们看见它呈现的颜色是紫色,因为紫色是绿色光的互补色。 3.常用的合成着色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用的合成着色剂有以下十种: (1)苋菜红(Amaranth)又称杨梅红、鸡冠紫红、蓝光酸性红、食用红色2号。 化学名称为1一(47一磺基一17一萘偶氮)一2一萘酚一3,6一二磺酸三钠盐,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其为红褐色或紫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易溶于水,可溶于甘油及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等其他有机溶剂。水溶液带紫色,耐光、耐热性强,耐细菌性差,对氧化还原敏感,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而遇碱则变为暗红色。其与铜、铁等金属接触易褪色,易被细菌分解,耐氧化、还原性差,不适用于发酵食品及含还原性物质的食品。着色性能着色力较弱,在浓硫酸中呈紫色,在浓硝酸中呈亮红色,在盐酸中为黑色沉淀,而色素粉末有带黑的倾向。由于对氧化一还原作用敏感,故不适合于发酵食品中使用。 (2)胭脂红(Ponceau)又称丽春红4R、大红、亮猩红、食用红色102号。 化学名称为1一(4,_磺基一1,_萘偶氮)一2一萘酚-6,8一二磺酸三钠盐,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素。其为红色至深红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红色;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胭脂红稀释性强,耐光、耐酸性、耐盐性较好,耐热性强,但耐还原性差,耐细菌性也较弱,遇碱变为褐色。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着色性能因胭脂红耐还原性差,不适合在发酵食品中使用,其着色力较弱。0.1%的胭脂红水溶液为呈红色的澄清液,在盐酸中呈棕色,并会发生黑色沉淀。 (3)赤藓红(Erythrosine)又称樱桃红、四碘荧光素、新品酸性红、食用色素红3号。 化学名称为9一(邻羧苯基)-6一羧基一2,4,5,7一四碘一3一异氧杂蒽酮二钠盐,为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其为红至红褐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吸湿性强,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甘油和丙二醇,不溶于油脂。0.1%水溶液呈微蓝的红色,酸性时生成黄棕色沉淀,碱性时产生红色沉淀,耐热、耐还原性强,但耐光、耐酸性差。着色性能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尤其对蛋白质的染色。根

护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护色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影响 摘要:本文综述了护色剂在肉制品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现状。除此以为还为大家阐述了护色剂在现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它在未来食品工业中的前景和存在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护色剂食品;应用;工业。 Color protection agent in meat products application Ding Liping )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lor protecting agent application in meat produc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to this thought also to the color protecting agent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in the future it's food industry and the prospects for the existence of economic value. Key words: color fixative foo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目录 前言、、、、、、、、、、、、、、、、、、、、、、、、、、、、、、、、、、、、、、、、、、、、、、、、、、、、、1 1、护色剂价值与机理、、、、、、、、、、、、、、、、、、、、、、、、、、、、、、、、、、、、、、、、、、、、、、、、、、、、、、、、、、、、、、、、、、、、1 1、1护色剂的价值、、、、、、、、、、、、、、、、、、、、、、、、、、、、、、、、、、、、、、、、、、、、、、、、、、、、、、、、、、、、、、、、、、、、、、、、、、1 护色剂的护色机理、、、、、、、、、、、、、、、、、、、、、、、、、、、、、、、、、、、、、、、、、、、、、、、、、、、、、、、、、、、、、、、、、、、、、、、1 2、护色剂的作用、、、、、、、、、、、、、、、、、、、、、、、、、、、、、、、、、、、、、、、、、、、、、、、、、、、、、2 3、护色剂的分类、、、、、、、、、、、、、、、、、、、、、、、、、、、、、、、、、、、、、、、、、、、、、、、、、、、、3 3、1一般与护色助剂共同使用、、、、、、、、、、、、、、、、、、、、、、、、、、、、、、、、、、、、、、、、、、、..、、、、、、、、、、、、、、、、3 3、2护色剂的种类、、、、、、、、、、、、、、、、、、、、、、、、、、、、、、、、、、、、、..、、、、、、、、4 4护色剂的应用、、、、、、、、、、、、、、、、、、、、、、、、、、、、、、、、、、、、、、、、、、、、、、、、、、、、、、4 4、1护色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5 4、2护色剂在果蔬中应用、、、、、、、、、、、、、、、、、、、、、、、、、、、、、、、、、、、、、、、、、、、、、、.、、、、、、、、、、、、、、、、、、、、5 5、护色剂的毒副性、、、、、、、、、、、、、、、、、、、、、、、、、、、、、、、、、、、、、、、、、、、、、、、、、、、、、、、、、、、、6 6、护色剂的安全使用、、、、、、、、、、、、、、、、、、、、、、、、、、、、、、、、、、、、、、、、、、、、、、、、、、、、、、、、、、7 6、1 控制用量、、、、、、、、、、、、、、、、、、、、、、、、、、、、、、、、、、、、、、、、、、、、、、、、、……..…………、、、、、、、、、、、、、8 6、2使用条件、、、、、、、、、、、、、、、、、、、、、、、、、、、、、、、、、、、、、、、、、、、、、、、、、、、、、、.、、、、、、、、、、8 6、3新产品的研究、、、、、、、、、、、、、、、、、、、、、、、、、、、、、、、、、、、、、、、、、、、、、、、、、.、、、、、、、、、、、9

实验四 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实验四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抗坏血酸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多数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果蔬加工中,往往采用热烫钝化酶、控制酸度(柠檬酸、草酸、乙酸)、加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加化学药品(亚硫酸氢钠)来抑制酶的活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1、实验材料:马铃薯、红薯 2、试剂:1.5%愈创木酚、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0.4%亚硫酸氢钠、0.4%抗坏血酸、1%柠檬酸、1%草酸、1%抗坏血酸和1%乙酸。 3、仪器:电炉子、石棉网、镊子、刀、菜板、烧杯、滴管。 四、操作步骤 1、观察酶褐变的色泽: (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一片切面滴上2~3滴1.5%的愈创木酚再滴上2~3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愈创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2)红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滴1%邻苯二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2、防止酶褐变: (1)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入沸水中,待再次沸腾计时,每隔0.5分钟,取出一片马铃薯用1.5%愈创木酚和3%过氧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0.5 1.0、1.5、2.0min后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记录各时间段其变色程度和速度。

食用色素

食 一、食用色素法规标准比较 食用色素分类 食用色素分为两类:焦油类合成色素、天然色素。 一、焦油类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为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焦油合成色素多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卤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化合而成。自从1856年英国的Perkins第一个合成苯胺紫以来,许多色素相继被合成。 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具有性质稳定、色彩鲜艳、牢固度大、性能稳定、易于着色并可任意调色、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食品行业的青睐。世界各国使用合成色素最多时,品种多达100余种,随着人类对合成色素的毒性和危害的深入了解,许多国家加强了对合成色素的使用管理,已将一部分从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名单中删去或严格限量使用。现在各国允许作为合成色素品种越来越少。 目前,世界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都是水溶性色素。其实,合成色素也有许多是油溶性色素,但油溶性色素不溶于水,进入人体后因容易蓄积而不易排出体外,其毒性都比较大,各国都不再允许使用这类色素。而为了避免色素混色,需要增强水溶性色素在油脂中的分散性,提高色素对光、热、盐的钝性,还生产了将色素制成它的铝色淀产品而广泛使用。 二、天然色素 1、植物色素 植物色素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如甜菜红、葡萄和辣椒。 植物色素大多为花青素类、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药和保健食品中的功能性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植物色素安全性高。 植物色素的着色色调比较自然,既可增加色调,又与天然色泽相近,是一种自然的美。但植物色素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就一种植物色素而言,应用时的专用

食用色素使用范围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使用范围色素名称使用范围 赤藓红及其铝色淀凉果类、装饰性果蔬、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 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糕点上彩装、肉灌肠类、肉罐头类、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固体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膨化食品 靛蓝及其铝色淀蜜饯类、凉果类、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 品)以及糖果(05.01.01可可制品除外) 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糕 点上彩装、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果蔬汁(浆)类饮 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膨化食品 二氧化钛果酱、凉果类、话化类、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 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 品、胶基糖果5.0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装 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调味糖浆、 蛋黄酱、沙拉酱、固体饮料、果冻、膨化食品、其他(仅限饮料浑浊剂) 、 其他(仅限魔芋凝胶制品) 番茄红风味发酵乳、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番茄红素调制乳、风味发酵乳、糖果、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焙烤食品、固体汤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果冻 柑橘黄生干面制品按114 高粱红114 核黄素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 方便米面制品、固体复合调味料 黑豆红糖果、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 黑加仑红糕点上彩装、碳酸饮料、果酒按 红花黄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水果罐头、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蔬菜罐头、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糖果、杂粮罐头、 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上彩装、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 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 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红米红调制乳、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含乳饮料、配制酒 红曲黄色素糕点、熟肉制品、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 红曲米,红曲红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腌渍的蔬菜、蔬菜泥 (酱),番茄沙司除外、腐乳、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糖 果、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 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 浆、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熟肉制品、 调味糖浆、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aingw@https://www.doczj.com/doc/6112843734.html, 食用色素又称食品着色剂,是使食品着成一定颜色的添加剂。人们通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鉴别食品品质的优劣,对其做出初步判断。所以,颜色与食品的香、味、形一样是评价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消费者选购食品时,色泽是其取舍的一个重要依据;食品固有的正常颜色刺激人们的视觉,引起条件反射而能增进食欲。反之,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光、热、氧气或化学药剂等作用,使天然色素褪色造成食品色变而失去光泽。这样的食品人们会误认已发生质变,因而使其实际使用价值已下降。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先用适当的色素加于食品中,则会获得色泽令人满意的食品。由于食品本身的颜色及加入的色素易变色及褪色,所以加强色素的稳定性,添加护色剂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的途径。我们从色素的显色机理,稳定性的影响因子,护色剂护色机理来研讨色素稳定问题。 一、色素的呈色机理——色素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它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区以外,那么这种物质看起来是白色的;如果它所吸收的光,波长是在可见区,那么,它所显示出的颜色,即为被反射光的颜色,即吸收光的补色。例如,物质选择地吸收绿色光,它显现的颜色为紫色。食品的主要色素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各原子之间大都以共价键边连结起来。而根据分子轨道理论,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各原子的原子轨道相互组合而形成分子轨道,成键轨道,其能量级比较

低;相应的反键轨道,能量级比较高;非键轨道。它们能量级高低不同。一般地说,当化合物吸收光能时,即电子吸收光子时,就会从能量较低的轨道(基态)跃迁至能量较高的轨道(激发态)。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则产生一定电子激发类型,对应有相应的能量。 当物质吸收可见区域波长的光时,该化合物便呈颜色。化合物中,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多,吸收光波长向可见区移动。因共轭体系越大,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越小,吸收光的波长越长,以致进入可见区域,使化合物变为有色,化合物中有些基团如-OH、-OR、-NH3、-Cl、-Br等。它们接于共轭体系上时,可使共轭体系吸收光向可见区域移动,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生色团与助色团相互作用能引起化合物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可见色素的呈色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的形式与变化内在决定着物质的呈色与变色。当色素加入食品中,由于受到加工、酸、碱、盐、光、热、氧化等作用,使其结构发生变化,如破坏原有共轭体系,改变共轭双键的数目,形成或损失助色团等情况,就会导致物质吸收光的波长发生变化,如在可见区域移动则使物质颜色变化;如移至远紫外区则使物质呈无色(即褪色)。 二、影响色素呈色或变色的因素 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色素变化呢?一般我们已知的因子有:光、热、氧化、还原、酸、碱、盐、细菌、溶剂、pH、金属离子(Fe3+、Fe2+、Ca2+、Mn2+、Cu2+、Mg2+)。例如:在遇碱时,苋菜红变为暗红色,胭脂红变为褐色,柠檬黄微变红。

食品添加剂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日容许摄入量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品无害的量。 食品变质的原因:1、微生物作用2、酶作用3、环境因素作用。 食品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天然:利用动、植物机体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 人工合成: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防腐保鲜类:防腐剂、抗氧剂、 质构改良类:乳化、抗结、增稠、稳定和凝固、被膜、胶姆糖基础、膨松、消泡、水分保持 风味增改类:增味、甜味、香料、酸度调节 色泽增改改类:漂白、着色、护色 其他类:酶制剂、面粉处理剂、营养强化剂、食品加工助剂 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 鲜味剂:能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着色剂: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

食品中常用色素的简单介绍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食品中常用色素的简单介绍 学生专业班级 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 学生姓名(学号)刘雨辰(20085010) 指导教师耿欣 完成时间 2011.6.30 2011 年 6 月 30 日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食品中常用色素的简单介绍 [中文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单纯追求食品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更关注食品在色香味给我们带来的感官刺激,因此食品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几种色素,借此可以更好的了解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 [关键词]:添加剂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 [English Abstract]: A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people no longer just simply the pursuit of food gives us a feeling of satisfaction,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color, the smell of food brought to us by sensory stimulation, so food additiv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food processing in several colors,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pigments and synthetic pigments. [Key words]: Additive Natural pigment Synthetic pigment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因为色、香、味能使人在感官上享受到真正的愉快,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食品的消化吸收。于是我们会在食品中加入天然的或人工的食品添加剂。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质量、档次和色香味,对于食品原料乃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这些色泽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质。

护色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前言 我国是全世界生产与消费大国,随着肉制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在肉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据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全国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产量96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产品销售额约1058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口创汇约58亿美元。 常用的护色剂 1定义:本身不具有颜色,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的色泽得到改善、加强或保护的食品添加剂叫食品护色剂,也叫发色剂或呈色剂。护色剂主要用于肉制品,在腌制肉制品生产中使用的护色剂有: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钾等四种。 2 色剂的种类:可分为护色剂和护色助剂。食品护色剂可分为护色剂和护色助剂。护色剂助剂是指可提高护色剂效果的一类食品添加剂,般为具有还护色剂助剂是指可提高护色剂效果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作用的有机酸,抗血酸D-异抗坏酸、烟酰胺等。对于护色助剂,据成本和需求确定投放量,一般不做限量规定。常用的护色剂可分为:亚硝酸钠、硝酸钠,以亚硝酸盐为主。 3 亚硝酸钠简介:(民间称:亚硝酸盐)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分子式:NaNO2;相对分子质量:69.00 ;分子量:CNS:09.002 ;商品制剂为白色的粉未,外观和滋味似食盐(比之食盐淡)。 1护色剂价值与机理 1.1 护色剂的价值 护色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之一,与其他添加剂共同作用,在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应用方便了食品的加工操作,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增加了食品的花色品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护色剂的护色机理 肉在贮存、加工过程中,肌红蛋白中的2价铁离子被氧化,变成高铁肌红蛋白(褐色),肉的颜色就要变褐,若再氧化则卟啉结构就要被氧化为氧化卟啉,肉的颜色呈绿色或黄色。如果在肉制品中加入硝酸盐它会,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MbNO),使肉类制品呈鲜红色。NaNO2+CH3CHOHCOOH→ HNO2+ CH3CHOHCOONa Mb+ NO →MbNO,是因为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因肉中的乳酸作用,亚硝酸盐再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在常温下不稳定,分解出的亚硝基(NO)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亚硝基肌红蛋白。 1

最新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8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8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 消泡剂 乳化硅油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 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 聚氧丙烯甘油醚 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没食子酸丙酯(PG)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危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危害 1、ft梨酸钾(防腐剂): 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推荐:ft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价格较贵,不少国家已开始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2、亚硝酸钠(护色剂): 不仅可以使肉制品色泽红润,还可以抑菌保鲜和防腐,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理想的添加剂替代它。 副作用:过量食入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更可疑的是有一定致癌性。 标准: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 0-0.1 毫克/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3、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它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4、红曲红(着色剂):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米面制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5、糖精钠(甜味剂):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又称可溶性糖精,是糖精的钠盐(果脯大量含有)。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 副作用: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 标准: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是 0.15 克/千克、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 6、甜蜜素(甜味剂):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成分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调配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最适宜。罐头、酱菜、饼干、蜜饯凉果等均有使用。

染料与食用色素的比较

染料与食用色素的比较 摘要:染料与食用色素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他们起先是从动植物和矿物中提取出来的,由于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天然的染料与食用色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迫切需要发展合成工业。本文主要从染料与食用色素的发展简介、概念、种类与分类、来源、特点与应用、着色机理、安全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染料与食用色素的异同。 关键词:染料食用色素相同点不同点 染料与食用色素,表面意思我们都可以知道两者都是给物质着色的东西,但是两者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共同点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它们的同异。 1. 发展简介 染料:我国是世界上最造影用染料的国家。公元前2600年,中国就有燃料应用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中国染料的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1856年,英国青年Perkin发现了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1858~1861年Verguin和Lanth发现了品红与甲基紫,从而奠定了合成染料的基础。合成染料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西欧是世界染料的主要生产地,总产量占世界染料的40%,主要生产过是德国、英国、瑞士、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我国染料生产能力也居世界前列,目前染料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精细化工行业。 食用色素:早在公元10世纪以前,古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最早使用色素的是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当时他们用茜草植物色素做成玫瑰紫色糖果。以后,美洲的托尔铁克人与阿芒特克族人相继从雌性胭脂虫中提取胭脂虫红,用于食品着色。我们的祖先也曾用天然色素美化他们的生活。他们用红曲米酿红酒、酱肉、制红肠,西南一带食用黄饭花,江南一带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饭食用,还用寥蓝的叶子发酵制成靛蓝用来漂染衣物。只是古人使用的都是天然色素,也是直到Perkins合成出第一种人工合成色素—苯胺紫。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加强身体健康的意识,不再仅限于对商品生产日期和成分的关注,对于色素也开始有了警觉。 2. 概念 染料:能够通过介质(水和溶剂)上染染着物,并与之以某种方式结合,从而使染着物获得鲜明、均匀、坚牢色泽的有色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各种纺织纤维的染色,也可以用于皮革、纸张、高分子材料、油墨或食物的上色;食用色素:是色素的一种,即能被人适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 相同点:都是给物质上色的有机物质;不同点:适用的对象不同,染料可以用于各种纺织纤维、皮革、纸张、高分子材料、油墨或食物等上色,而食用色素使用对象仅限于食物。 3.种类与分类 染料:合成染料目前有3000多个品种,我国的燃料品种有80多种。染料分类比较多,按用途可分为蛋白纤维用染料、纤维纤维素染料、合成纤维用染料、;若按性能结构分,可分为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阴离子染料、偶氮染料、酸性染料和其他一些水溶性染料。食用色素:食用色素分类简单,可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色素。我国允许使用的色素共有69种,其中化学合成色素及其铝色淀21种,天然色素48种。 相同点:从分类上看,染料和食用色素都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不同点:从上文可看出,能使用的合成染料明显比食用色素种类多的多。 4.来源 染料:人类最早使用的染色物质来自于自然界得植物和矿物。我们祖先是从蓼蓝植物的茎和叶中提取蓝靛,再在碱液中用发酵法使之还原成可溶于碱液的靛白,再由空气氧化成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