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四边形回顾与思考

【教学设计】四边形回顾与思考

【教学设计】四边形回顾与思考
【教学设计】四边形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本章前几节课中,又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性质做了进一步学习,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学生已经对有关内容得以掌握。在本章后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并探索了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的形状等结论,学生在初一时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章学生也掌握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对如何探究内角和、外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的能力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已经掌握,已经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特殊四边形的有关命题,并且也能利用有关知识对探究型题目加以分析和证明。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中各自发挥的作用。掌握了简单证明的方法,解决了简单的现实问题,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的定理较多,在系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的基础上,学生还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定理,并能熟练应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并能够应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证明过程。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4)会熟练应用所学定理进行证明。体会证明中所运用的归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通过复习课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5)学会对证明方法的总结。

(6)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二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提高;第三环节:回顾小结,共同提升;第四环节:分层作业,拓展延伸;第五环节:课后反思。

第一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

一、 “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内容:从边、角、对角线三个角度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进行复习回顾。 学生用“问答”的形式带领其他学生将表格完成。应用性质和判定完成例题: 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

BD 相交于O 点,点E 、F 在AC 上,且BE ∥

DF 。

求证:BE =DF 。

教师在这里将这道题进行开放处理:

例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O 点,点E 、F 在AC 上,连接DE 、BF ,_________,求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由学生来填加适当的条件,使得命题成立并证明。学生可以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到针对条件最简单的判定

定理。

目的: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通过对定理的分析,体会到了证明的必要性,掌握了一些常规证明方法和工

D

实际效果:教师通过开放例题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总结证明方法的信息:根据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在证明命题时有了很多新的工具。比如证明平行时,除了以前的同位角、内错角等,还可证明平行四边形;在证明边等时,除了全等,还可以分析所证线段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边等。

二、“三角形的中位线”

内容:

这一章节中,除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相关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还学习了三角形中

位线的定义和性质定理。

所以,这个环节上,老师选取了学生总结出的几道比较有代表性的例题,帮助

学生加深对定理理解,增强恰当应用定理的意识。

例3.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

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 的长不变

D.线段EF 的长与点P 的位置有关

解析: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线段EF 的长在P 点的运动过程中,EF 一定等于

AR 的一半,又由于AR 的长不变,所以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应选C.

例4.

如图3,在四边形

中,点是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与不重合),分别是的中点.请证明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GF ∥EC,

GF=EC=EH,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所以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1)在中,分别是的

R P D C A E F 图2 B G A E F

H D C

图3

又是的中点,,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目的:通过例题的练习和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解题。实际效果:通过本例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的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对于证明线段相等、线段平行等命题有着特殊的

意义。

三、“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主要是多边形边数和内角度数之间的互化:由多边形的边数得内角的度数,由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得变数。所以,这个环节上,老师选取了学生总结出的几道比较有代表性的例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定理

理解,增强恰当应用定理的意识。

例5. 若一个多边形内角和为1800°,求该多边形的边数。

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

即该多边形为十二边形。

例6.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1350°,求该多边形的边数。

分析:该外角的大小范围应该是

由此可得到该多边形内角和范围应该是

,而

解1:设该多边形边数为n,这个外角为x°

图 4

因为n 为整数,所以

必为整数。 即:

必为180°的倍数。 又因为,所以

解2:设该多边形边数为n ,这个外角为x 。

又为整数,

则该多边形为九边形。

第二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1.七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度;一个n 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则n=________

2.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那么它的内角和就增加 。

3.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7条对角线,则这个n 边形的内角和为( )

A 1620°

B 1800°

C 900°

D 1440°

4.一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120°,它是( )边形。

5.小华想在20**年的元旦设计一个内角和是20**°的多边形做窗花装饰教室,他

的想法( )实现。(填“能”与“不能”)

6.

如图4,要测量A 、B 两点间距离,在O 点打桩,取OA 的中点

C ,OB 的中点

D ,测得CD=30米,则AB=______米.

7. 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三边中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 图5

如图5,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C=60°,AE⊥BD于点E,F是

CD的中点,DG是梯形ABCD的高.

求证: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9.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上的两点,且AE=CF,AF,DE相交于点M,BF,CE相交于点N.

求证:四边形EMFN是平行四边形.(要求不用三角形全等来证)

第三环节:回顾小结,共同提升

活动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取得了哪些经验?(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综合能力,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这节课(或整章)内容掌握的程度。这样做,一是利于下一步的学习安排,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对该章的重点内容加以巩固,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警示。

活动效果:学生踊跃发言,强调了学习定理的重要性;理解并掌握定理的必要性;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要认真分析思考,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遇到新题时不能想当然,要谨慎思考,不要出现

漏洞;数学其实也不难学,但是基础一定要夯实,然

后要有信心不断提高,要适时巩固……

第四环节:分层作业,拓展延伸

必做题复习题:1---16题问题解决第17、

18、19题

选作题问题解决第20、21、22题

B

D

C

E

F

第五环节:课后反思

本节容量较大,教师上课时对知识首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系统性的梳理,然后再侧重于解题方法尤其是证明中的综合法以及几何语言的运用的讲解上,思路上可以更灵活一些,要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到以学生为本。

一次函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四章一次函数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了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对用表格、关系式及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从生活中去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概念,从数与形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及图像的性质.感受到了表格—关系式—图象的转化过程并掌握了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能灵活使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上通过六个问题的形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学生举例建立函数模型,注重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理解水平与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和水平.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3.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归纳总结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4.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 5、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第三环节:典型例题讲解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提前一天布置) 以6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自我归纳与总结活动: (1)各尽所能从课本、笔记本、教辅资料实行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 (2)根据课本97页回顾与思考提出的五个问题,每一小组准备一个同学就一个问题实行成果汇报.(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对学生选择的问题方面给予一定的规定与指导,使合作交流更有实效性). 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自主复习,学会归纳重点内容,通过知识结构图的建立理清本章内容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而在第2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在

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教学设计

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教学设计 清流县城关中学——魏水林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理解中点四边形的概念,掌握中点四边形判定、证明及应用。 教学重点:中点四边形形状判定和证明 教学难点:对确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概括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式教学 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阶段一:学生活动——引入、基本概念 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一一进行探讨,发言 老师指导:教师指导小结 设计意图:因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一章学得较好,问题1起点较高,重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四边形的知识) 研究问题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边上的中点,你能否分别在CD、DA边上找到点G、H,使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说明理由。 (或如图ABCD为一个四边形纸片,E、F分别为AB、BC的边上的中点,以EF 为边能否折叠出一个平行四边形EFGH,使顶点G、H分别在CD、DA边上?若能,说明理由)

阶段二:学生活动——基础问题研究 活动要求:完成对问题一研究[发现、证明]的过程, 老师指导:指导部分学生研究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的动画效果,给学生创造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猜想、证明”问题的数学思想和能力。 活动流程: 中点四边形的定义: 如图,四边形ABCD的各边的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EFGH叫做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

研究:利用课件变换四边形ABCD 形状 1、发现:无论四边形ABCD 的形状怎么变化,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始终为平行四边形。 2、证明: (证法一)连接AC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EF ∥AC ,EF=1/2AC 同理HG ∥AC ,HG=1/2AC ∴EF ∥HG 且EF=HG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证法一)连接AC 、BD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EF ∥AC 同理HG ∥AC ∴EF ∥HG 同理FG ∥HE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归纳:任意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都为平行四边形 阶段三:学生活动——问题的研究和概括 活动要求:用“一般│特殊│一般” 的方法发现和研究问题,概括出确定中点四边形ABCD 形状的主要因素。 老师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研究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电脑的大容量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问题进行多方面地研究。 培养学生“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概括能力。 …… B F

《平行四边形》课后反思

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组内研课案例 以研促教共同提升 -----柳州市驾鹤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组长:xxx 执教老师:xxx 组员:谢媛 xxx 柳州市驾鹤路小学第三届“银鹤杯”课堂大赛,20XX年11月4日由四年级教研组示教研成果,xxx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结合本年级研究专题“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及“小组合作学习”,按照课堂改造的教学模式,展示了老师个人教学风采,及班级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我们四年级组是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勤于研究、乐于创新的团队,由xxx、谢媛、xxx三位热爱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组成。我们的课改意识浓,责任意识强,敬业精神足。 为借助本次课堂大赛,让我们的教学能力及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本组三位数学老师以《平行四边形》一课为载体,在赛前积极备课,共同钻研教材。在这次的研课活动中,我们以“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协同合作、促进发展”为宗旨,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研课过程,施行组际常态研磨的方法,借组课例为载体,推行专题性研究,使集体备课与个人钻研相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先后进行了三次试教,大家一起讨论分析,相互启发。研课紧紧围绕“小组合作学习”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两个专题,着力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提出问题: 1、如何设计数学活动,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2、如何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次试教: 教课堂呈现: 学生已有一定的四边形知识基础,在此之前对平行四边形有着一定的表象认识,对本课学习兴趣浓,积极参与,部分学生思维较活。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小,在小组活动中,小组合作有些混乱。 发现问题: 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 分析原因: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之前思考回答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板书了“上下对这相等,左右手一组对边相等。”但小组活动时又让学生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的目的有些混乱,没有明确活动目的到底是让学生探究新知还是让学生验证结论。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1)呈现教材第86页单元主题图。(PPT课件演示) 教师:同学们快瞧!放学啦,在校园门口,都看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会计算它的面积么? 预设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你能用字母表示么? 师:同学们真棒! 请大家再看校园门口的这两个花坛,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一个大呢?要比较花坛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的什么?你会算哪个花坛的面积?怎样计算?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我们用过什么方法,谁还记得? 生:数格子的方法(数单位面积) 师:好,现在咱们把图形分别放在方格子上,PPT一个方格代表1 m,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请同学们先独立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再和同桌互相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方法一:从左往右数,每行6个,有4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 方法二:先数整格有20个,再数半格有8个,相当于4个整格,合起来一共是24平方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6米,宽4米,面积是6×4=24(平方米)。 教师小结:虽然大家数的方法不一样,但同学们都是在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怎样过渡到填表: 填写表格。 ①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长方形呢?(PPT课件演示) ②引导学生观察: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③交流回报,小结:有的同学发现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还有的同学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底乘以高正好等于它的面积,由此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六章概率初步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本单元中,学生了解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概率的意义,在丰富的实际问题中认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同时学习了一些计算概率的方法,并通过概率帮助自己作出合理的决策。七年级学生具有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的竞争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因此,参与本节课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是复习本章内容,测试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是从知识结构图入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本章所学知识点。组内,通过“生教生”的方法展开例题的学习,努力做到全员参与。组间,通过竞赛的形式做到进一步的能力提升。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复习思考;课堂小结;博弈竞技;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内容:以“提问——补充”的方法复习本章内容。 事 件 的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P(A)=1 P(A)=0 (随机事件0

目的:通过学生抢答,小组加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复习思考 内容:组内互帮互助完成例题的学习,教师提问后统一答案。 例1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请说明理由。 (1) 随机开车经过某路口,遇到红灯; (2) 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3) 400人中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4)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质数。 例2 如图所示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至9这九个数字。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 (1) P (抽到数字9)= ; (2) P (抽到两位数)= ; (3) P (抽到的数大于6)= ,P (抽到的数字小于6)= ; (4) P (抽到奇数)= ,P (抽到偶数)= 。 例3 如图,一个均匀的转盘被平均分成10等份,分别标有1,2,3,4,5,6,7,8,9,10这10个数字。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的数字即为转出的数字。 两人参与游戏:一人转动转盘,另一人猜数,若所猜数字与转出的数字相符, 则猜数的人获胜,否则转动转盘的人获胜。猜数的方法从下面三种中选一种: 不 确 定 事 件 游戏的公平性 概率的简单计算 (频率的稳定性,P(A)= ) n m

《四边形》教学设计

《四边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直观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辨一辨、找一找、画一画、连一连、说一说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四边形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辨一辨、找一找、画一画、连一连、说一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直观中充分感知四边形,探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在四边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比、辨析等形式加深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丰富学生对四边形外延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活引入 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从中找一找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寻找平面图形,不仅唤起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为学生认识四边形创设了情境,提供了直观认识四边形的机会,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平面图形和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整理。课件出示: 从中你能找到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师生交流后引出课题:四边形。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交流,从中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

有四条边、四个角。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有四个角,可出示: 它是四边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都有四个角。 3.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板书:直的) 让学生在直观的比较中发现四边形的四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4.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教案

§3.5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的知识体系及知识内容.使学生在掌握通分、约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熟练掌握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将知识融汇贯通,进行一些提高训练.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分式四则运算.(2)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的建立,以及分式和分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总结知识体系 要求学生读教材P 86的回顾与思考,在读书时思考讨论: 1.这一章学习中要掌握哪些内容,有哪些知识点? 2.这章中每节学习的内容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出: 1)分式的定义、性质、运算: 二、例题 在分式 33 --x x 中,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值为零? 分析:提问.

(2)分式的分子、分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分母≠0) (3)分式的分子、分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的值为正?(分子、分母同号) 2、化简 (1) (2) 三、练习 教材P 86中1—4. 四、小结 分式这一章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这也是我们以后学习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五、作业 P 87中5—9 B 组1--3 教学反思 有意思:复习题A 组中的7、8、9题中的速度、效率都是1.5倍,难道就不能是其它倍数吗? b a c ab 22128--44422+-++a a a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 一、教案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37-38 二、教案准备 平行四边形、学生尺、活动小棒、方格纸、长方形纸条、幻灯片。 三、教案目标与策略选择 按老教材的编排《平行四边形》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等概念之后,教案“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新教材在认识了四边形之后,学生还不知“平行”为何物时就要认识平行四边形,可见抓住“平行”来理解平行四边形是不行的。于是我以学生的对平行四边形实物的感知基础为起点在活动中逐步理解、逐步深入。具体的目标为:(1)通过量一量、画一画、做一做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 (2)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案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案片段实录 我逐个出示四边形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前面几个还比较顺利,当出示长方形时,由于学生一时下不了结论,各说各有理。我又不想的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这很难得,我们在学习过程就需要有这样的态度。那长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呢,我们暂时不下结论,先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选择的。(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持否定态度,这时全班同学不自觉地被分成了两组。) (全班像开了锅,每个同学都在试图说服对方)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以动制动呢? 师:每个同学的选择都有每个同学的理由,如果让每个同学都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不允许。你看看你们组哪些同学比较你代表你的意思,每个组选出三名同学。如果人他们说的不够明白请你及时补充。于是一场没任何征兆的辩论会开始了。 否:它明明是长方形怎么会是平行四边形呢? 是:要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只要看它的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它是平行四边形。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东宁初级中学张志伟 一、学生状况分析本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认识研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柱体、锥体、球体等常见几何体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图形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整理和概括,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章内容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整章内容是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为以后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且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辨认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能想象基本几何体的截面形状; 4.会画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形状图,能根据形状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5.掌握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种形状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2.获得一些 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增强观察能力,形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重难点】点、线、面等最基本的图形与基本几何体的相互转换。在面与体的变化中如何抓住特征。

四边形复习教学反思

四边形复习教学反思 前言: 本周主要进行了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复习,从展示学生归纳的特殊的精心设计例题,有意识地创设了引人入胜步步深化的练习,旨在形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良好教学氛围。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图入手,回顾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内在的联系及从属关系,接着又总结本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 一、有关学生 4月18日、19日两天我区七年级、八年级正好进行期中考试,上复习课。于是选择这个题材进行教学,共同来研讨复习课的上法。 二、有关教材 新教材和原来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新教材中没有梯形这部分内容,课程的编写特点也有一些变化。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并把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重组,在教学手段的预设中尽量做到融知识生成与解决途径于活动中。 三、有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1﹑有关教学理论: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2﹑教学模式:采用“知识归纳—实践应用”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的预设中尽量做到融知识生成与解决途径于活动中。 3﹑教学策略:采用“合作式”教学策略. 四、有关教学过程 首先,老师与学生一起归纳相关的定义: (教法剖析: 用多媒体给出导入,既节约时间又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开展合作学习,也有利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接着:老师与学生一起对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性质的归纳与总结:

(教法剖析:通过学生来回答出各个图形相关的性质并予以总结) 接下来:老师与学生一起对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定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常用判定方法: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4、对角线互相平分 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1、定义: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 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4、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平行且相等 平行且相等 平行 且四边相等 平行 且四边相等 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四个角 都是直角 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四个角 都是直角 互相平分 互相平分且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四边形》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本

《四边形》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第二章 实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章学习至此,学生已经认识了无理数,学习了实数概念及相关运算,从而将原有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范围,使得对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与作用.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掌握了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回顾与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及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系第二次扩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本课是对整章内容的复习与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多过地追求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从意义上理解主要概念即可.作为复习归纳课,学生虽对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的教学中应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以典型题作为载体让学生从题中悟知识点,从题中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复习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及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并进行相关运算; ②在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 ③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本章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本节的重点应帮助学生理清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体现在以下几处:①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常与平方、绝对值等具有非负性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②实数的混合运算也一向是学生计算的难点,学生往往在运算顺序、运算法则上出错;③本章对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实数与几何知识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就是学生掌握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回顾与思考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2.在丰富的情景中,抽象出平行线、相交线等基本几何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把现实物体抽象成几何对象(点、线、面等)的数学化过程. 2.在探究说理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又可以开阔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挖掘题目资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观察运动中的异同,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归纳总结;第三环节:知识应用;第四环节:拓展升华;第五环节:纵向延伸;第六小节:查缺补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认识这个标志么? 生:(反应异常激烈)认识,是大众汽车的标志。 师:你们知道它的含义么? (同学陷入了思考。) 一个同学举手,有些迟疑地说:“我看它象由三个V组成,是不是表示他们这个品牌必胜、必胜、必胜? 老师高兴地赞扬:你真棒,跟设计师想的一样! (另一名同学小声说):真的假的?我还觉得上面是V,下面是W呢! 老师:哎呀,你也很厉害。V和W是当时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名称的字母缩写。是标志的另一重含义。 歪打正着的同学得意地笑了。其他同学也跟着笑了。

B D E B C 老师乘胜追击:看到这个标志还想到什么?同学有些不知所云,老师再问:你们不觉得这个设计师几何学得特别棒么?他用几何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就完成了汽车史上赫赫有名的设计。 同学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活动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复习课却往往比较枯燥无味。在这里,以同学们几乎天天见的大众标志为数学情境引入,是为了让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她不神秘,却应用广泛。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思考,找到模型和本章知识的内在联系,直观形象地得出了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 活动内容:师:你们能从这个标志中发现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么? 生1:相交直线。 师:两条相交直线有4个形影不离的朋友,他们都有很漂亮的性质, 你们知道是什么么? 生2:他们的朋友是对顶角和互补的角。 生3:性质是对顶角相等,互补角相加为1800 。 师:在这个标志中,除了相交线,还有没有其他重要但是很简单的结构? 生(几乎不约而同)平行线。 师:图案中告诉我们AC ∥DB 了么? 生:没有。 师:那么怎么来判定呢? 生:还得请相交直线和它的朋友来帮忙。 师:所以设计师让这两条直线都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多有先见之明!现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判定AC ∥DB 的方法有哪些?同位之间交流。 师:在整个大众图标中,若AC ∥DB ,AE ∥BF,图中共有几对相等的角,几对互补的角。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并说明理由。 师:通过对大众标志的研究,你会发现,我们总是要在复杂图形中找出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结构来解决问题。那么在本章中,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结构是什么? 活动目的:学习平面几何,首先要学会从复杂图形中寻找出基本图形。所以,老师在此处不遗余力引导同学从大众标志中抽象出相交线和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这两个结构,目的是把相交线、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复习溶在原始结构的发现和观察中。此外,让学生从图标中找

初中四边形教学反思.

初中四边形教学反思 2019-11-18 【文章导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下面是关于初中四边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初中四边形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计: 一、从已有经验开始,直接引入,尝试判断。 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看看课件中的课题,让学生说说对四边形的认识,了解学生脑海中对四边形已有的认识。之后出示书本P35的四边形图形,让每位学生逐个动手判断,并说出不是四边形的图形为什么不是,从而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归纳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升。这里,注重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提升,以学生的基础为起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习,逐步提高。 二、在多次活动中辨析,积极参与,深入了解。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的自身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多种活动中斩获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学生通过对四边形的判断、把四边形分类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到了四边形的细微差别之处,有的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标准分,有的学生按照是不是直角分,有的学生按照直角的多少分,有的学生按照对边是不是相等分,有的按照边相等的多少分等等,在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对四边形的认识。当然,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纪律维持。课堂上我重点强调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给四人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做了具体分工。负责纪律的,负责汇报的,负责记录的,各有所职,有条不序。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更扎实的开展。 三、在开放题中提高,巩固所学,开阔思维。 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的其中两道习题:

七上数学3.10回顾与思考(一)教案

§3.10 回顾与思考(一) 【课标要求】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习目标】 1、梳理所学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并逐步掌握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掌握单项式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次数、项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去括号法则,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难点:正确区别单项式的次数与多项式的次数,?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括号易搞错符号.【学习过程】 板块一单项式 【知识回顾】 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也是单项式.如:都 是单项式,(注意1 a 不是单项式,而是代数式)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是不是单项式?为什么? (1)x-2y;(2)- 4 ;(3);(4) 55 x a b m ;(5)-1. 2.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改正过来.(1)单项式-xy2的系数是0,次数是2. (2)单项式27a2的系数是2,次数是9. (3)单项式-2 3 n x y 的系数是- 2 3 ,次数是n+1. 4.请你写出系数为-2,含有x、y,次数为4的所有单项式. 板块二多项式、整式、代数式 【知识回顾】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_________;

2、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_________; 3、在多项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统称整式 5、的式子叫代数式,如: 【典例解析】 例1.用字母表示: (1)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 (3)针对药品市场价格不规范的现象,药监部门对部分药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已知某药 品原价为a元,经过调整后,药价降低了60%,则该药品调整后的价格为元。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售价为_____元. (5)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3,?百位数字是y,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 为________. 【巩固练习】 1.在式子-3 5 ab, 2 29 , 32 x y x ,-a2bc,1,x3-2x+3, 3 a , 1 x +1中,单项式的是______,多项 式的是_______. 2.多项式- 2 3 x y +2x-3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 3.2x2-3xy2+x-1的各项分别为. 4.初一(3)班要添置新桌椅,使每人一套桌椅,其中有x行每行7人,另外还有两行8人,则共需套桌椅,当x=4时,共需套桌椅. 5.一个长方形的长为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 6.a、b两数的平方和减去a b 与乘积的2倍的差用代数式表示是; 7. + 2 a b 可以解释为 8.右图所示是一个数值转换机,输入x,输出3(x-1),下面给出了四种转换步骤,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先减去1,再乘以3 B.先乘以3,再减去1?输入x ? ?输出3(x-1)C.先乘以3,再减去3 D.先加上-1,再乘以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三要中学李冰 新教材和原来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此节内容,整体上我是按新课标中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展开的,并细化为七个教学环节,教学过后,自我感觉效果是良好的。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创设出剪纸拼图这一问题情景,融知识生成与解决途径于其中,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通过简单的操作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做中学,学中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 (1)学中要注意基本概念的教学。数学中的概念简洁、抽象,如何让其形象化,使其生成过程显得自然,对学生把握它的本质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刻刻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尽可能多的将其引进课堂,这样可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时空。新课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中间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前,一堂课讲下来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式的学习,本节课中,我尝试着组织学生开展剪拼活动,从中提出问题,把时间大量的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去发现、猜想、验证,并适当地运用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贯彻课改新理念的有益尝试。 (3)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上面的具体素材,如知识发生背景、例题等都是可以改变的。本节课中,我将课本

引例变换成一种剪拼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动脑,还要动手,从中体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对于“做一做”,我用“几何画板软件”予以呈现,更能体现其“任意”性、“动态”性,并设计出几个变式问题,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教师要在课堂互动中积极的评价学生。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情商”发展。古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那么,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这些,更要在教学中,时时处处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予以肯定,加以表扬、激励,给以人文上的关怀,这样,方能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学习成长。 评析: 布鲁纳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要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思想,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求过程,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此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具有以下特点:1.问题情境设计独特。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一开始,授课教师让学生对任意三角形纸片只剪一刀,把分成的两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改变了教材的知识引出方式,富有创意。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帮助,改变了那种让学生中规中矩的正襟危坐般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发现真知的空间,为新课的继续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知识生成自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问题。

四边形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四边形课时:3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都 是直角。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尹庄校园校园主题1、学生仔细观察,与同桌交流 图,告诉孩子:这是一幅校自己发现的图形。 园场景图,图上有许多图 2、学生归纳图中的图形。 像,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找到了那么多的图形,有圆形、三 哪些图形?角形,还有不少四边形, 2、引导学生归纳图中的图 形。 3、揭示课题:你们观察的 真仔细,找到了那么多的图 形,有圆形、三角形,还有 不少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和它交朋友吧。 4、出示学习目标 ①、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 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焦都是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 直角。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 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手操作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1、找一找,出示例一:找出自 学生按要求完成。 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青打开 1、找一找,出示例一:找出自己认为是 书79 页例一,自己找出你认为四边形的图形。青打开书35 页例一,自 是四边形的图形。己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 2、涂一涂。把找到的四边形涂2、涂一涂。把找到的四边形涂上。 上。 3、把四边形和其他图形分类。

《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四边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9页的例1 【教材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的几何图形,通过圈一圈、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充分感知四边形,抽象出四边形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大部分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还存在一定的误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直观感知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一猜、找一找、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图片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四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教学难点】 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尺子、学习卡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这有几幅漂亮的画,请看?这些漂亮的画都是怎样组成的? 师:对,这些画都是由一些图形组成的。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去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四边形 【板书:认识四边形】 二、初步感知,构建新知。 1、猜一猜 师:谁敢大胆的来猜一猜四边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 预设:猜 2、圈一圈 师:会不会是这样的?下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起来。 ①学生动手圈。 ②汇报交流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会根据概念或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②通过有关的证明及应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学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之间和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进一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④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过程中蕴涵的基本思想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问题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日常生活中的图片,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用电脑展示,学生观察,寻找共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对平行四边形先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通过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图形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中抽出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图形的认识. 问题2: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知道本节课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问题3:一个四边形具备了什么特征才是平行四边形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共同特点:两组对边平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描述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弄清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明确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为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 (二)观察感知,形成概念 问题4:通过比较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如果从“对边”的位置关系入手,你认为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