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产儿营养及喂养标准

早产儿营养及喂养标准

早产儿营养及喂养标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早产儿营养及喂养标准

导语:凡新生儿胎龄未满37周(小于259天),不论其出生体重大小,均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早产儿的营养及喂养:目前各界较重视,一般主张早

凡新生儿胎龄未满37周(小于259天),不论其出生体重大小,均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

早产儿的营养及喂养:目前各界较重视,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哺喂方法:按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对出生体重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摄入量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参考早产儿摄入量计算公式。

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体重(克)

以上摄入量为最大摄入量,如早产儿不能吃完,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补充,以保证蛋白质、热卡和水分的供给。

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奶方和体重安排,一般体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时喂一次;1001~1500克者,每1.5小时喂一次;1501~2000克,每2小时喂一次;2001~2500克,每3小时一次,或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早产儿营养需要量的问题,是个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

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家庭中有早产儿的,从孩子出生之时就应该密切观察,了解早产儿的动作、智力发展,以便在问题出现时可以求医,作出适时的补救,将伤害减至最轻。早产儿需要精心照料,在喂养方面需要增加喂食量,餐多量少,早产儿吮吸力气不足,要耐心喂养。早产儿对温度及变迁亦是很敏感的,一定要注意保暖,并保持和医生的密切联系,一有疑问随时咨询医生。同时还要关注以下的几点注意事项。 1、耐心喂养。早产儿吸吮力气不足,喂养时更应该耐心,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钟。出院后回到家护理的宝宝,在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直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 2、采取餐多量少及间断式(每吸食一分钟,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顺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的喂食方式,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可喂食早产儿奶粉,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 3、早产儿对温度变换比较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 4、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及接受预防注射等。保持与新生儿医生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能谘询。熟练幼儿急救术,如吐奶、抽搐、肤色发绀时的处理、以备不时之需。

其他必须注意事项 1、与早产儿玩耍时,动作要慢,要轻,不要经常用新玩具、新面孔包围他。不要过分刺激早产儿。 2、留意早产儿的反应,如他头部转向,或不再注视你时,就 表示他已“够”了,这时,应停止与他玩耍。 3、要注意室内温度,因为早产儿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失热很快,所以保温十分重要。 4、晚上又黑又静,早产儿可能不习惯,可亮夜灯及播放育婴音乐,以助早产儿适应环境。 5、早产儿喜欢被襁褓裹起来,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软无刺激性,头部绝不能包起来。 6、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未发育完善,对空气污染物十分敏感,所以婴儿房必须空气洁净,禁止吸烟。 7、婴儿床上用品及婴儿室内家具的颜色都不宜过鲜、过明亮,以免对早产儿过分刺激。 8、如果早产儿能吮吸,就让他吸奶嘴,这样可以协助他发展口腔活动技能,而且也可以给予他一定的安全感。 9、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留心你孩子特殊的需求。一般规律不一定完全适合他的需要。你必须“听他指挥”,千万别强加于他。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内容 一.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二.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状况 三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支持对策 四.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五.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一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1.婴儿营养的现代观念: 1998年,Lucas提出“营养程序化”(nutritional programming) 的概念,即在发育的关键或敏感时期,营养状况将对机体和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以至终生的影响。 早期营养可以调控成人远期的健康: ?成人心血管的健康、 ?糖尿病、 ?成人期骨骼的健康、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肥胖的发生和神经行为、学习认知能力与寿命等等。 搞好早期营养,会给儿童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决定人生健康水平的基础建设。 2. 出生后早期是营养投入的关键时期。 3. 营养银行: ?营养银行是保持终生健康水平的生态学内结构平衡体系。 ?婴幼儿期是营养银行的投资期 ?早期投入不足造成积累性营养债和生长债,这些偏差都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一阶段无法弥补。 二.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状况 1.宫外发育迟缓( EUGR ) Clark 和Thomas 等提出了“宫外发育迟缓( EUGR )”的概念,它是相对于IUGR 而言的,其定义是出生后的体重、身高或头围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 百分位。 婴幼儿的生长具有轨迹现象,在健康状态下是按照自身特定的轨道发展的。当营养不良或受疾病影响时,其生长就会偏离既定轨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2. 国内外关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比较: 美国124个NICU、23~34W 24371例及我国10个NICU、26~36W 974例早产儿; 出院时的体重、身高、头围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百分位的比例: 体重身高头围 美国28%34%16% 我国60%58.9%29.5% 3.早产儿出生后生长迟缓的原因: ⑴早产儿本身的原因: ?早产儿在宫内许多营养物质的储备低; ?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 ?由于疾病导致需要时间建立正常喂养。 ⑵营养支持不足: 不能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营养累积欠缺增加,使体重增长速度慢。 ⑶出院后没有正确选择奶源: ①目前的现状: 当早产儿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或体重没有达到2000 克以上要求出院后,都转为母乳或足月配方奶喂养。

(完整版)早产儿营养

早产儿营养 概况:我国每年出生约100万早产儿。早产儿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VIP。中国城市早产儿发生率2002:7.7%、2005:7.8%、-VLBW:8%、-ELBW:1%科学的营养管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保证生命的关键环节之一。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早产儿的理想生长要兼顾“质”和“量”。质:生长速率(体重)、量:体成分和功能。 蛋白/能量比(P/E),推荐的早产儿适宜能量110-135kcal/kg.d,当P/E适宜(3.2-4.1g/100kcal),摄入能量>100kcal/kg.d时,可使体质成分接近宫内参照值。 蛋白质摄入3.5-4.5g/kg.d ,体重增长速率与蛋白质成线性关系。蛋白质摄入< 3.2g/kg.d,而摄入能量很高,仍能保持宫内生长速率,但体脂含量百分比大大高于胎儿比例。 2010年指南推荐蛋白质推荐量:<1000g者4.0-4.5g/kg.d,体重在1000-1800g 者3.5-4.0g/kg.d,在出院前适当递减。 美国儿科学会AAP,2009推荐:应给予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使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体重增长的成分接近相同胎龄的正常胎儿。 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AN,2010.推荐: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素的质和量要满足类似于胎儿宫内的生长和与之相符的满意的功能状态。 早产儿理想生长的标准=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 ?23-27周21g/kg.d(15g/d) ?35-37周12g/kg.d(33g/d) ?平均16g/kg.d(25g/d) 在发育的关键期或敏感期的营养状况将对机体或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乃至终身的影响。从广义的角度讲,“关键期”应当指从胎儿一直到出生后前几年内,尤其是生后第一年。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定义:新生儿出院时生长发育计量指标小于等于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 国内外早产儿EUGR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中国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中华儿科杂志,2009.) 神经认知障碍 超低出生体重儿多中心队列研究,按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率分4组,有495例随访至18-22个月,对其生长参数、神经运动发育、心理智力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研究表明90%的出生体重低于600 g的早产儿存在神经发育异常。随早期生长速率的递增,脑瘫、运动和智力

关于早产儿营养喂养的注意事项

关于早产儿营养喂养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因为在妈妈肚子里面呆的时间的不一样,就算是体重相若,他们的热量、水份、电解质、矿物质还有维他命的储备,都是五花八门的。并且他们不管是在吸收,消耗和代谢速度各方面也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一样的。 在喂食早产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了解到是否做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生长,各位家长都是人手一本健康手册的吧,登录有生长曲线。 宝宝出院之后,最好都要记得去健康门诊做健康检查,把测量出来的身高体重记录在生长曲线上。要是宝宝的身高体重沿着他自己的生长曲线在生长很好,这就说明没有问题了。可是要是他的身高体重掉落在生长曲线之下,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了。 有关早产儿喂食,接下来简单地跟大家讲一下,他们的热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各方面的需求。 1、水份

一般情况下在怀孕的二十八周之间的早产儿的话,它的身体水分的含量是身体重量的百分之八十五。那些在正常日子里面出生的宝宝身体水份的话一般都占有体重的百分之七十。 每个宝宝出生后三至五天,都会有一点点时间是会发生体重减轻的状况的。所失去的体重,主要是细胞外水份。早产儿体内比较多的是水分,所以水分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所以照顾早产儿,尤其要满足要给足够的水份。 2、热量 热量供应,在生长和发育是很关键的。但是早产儿身体细胞的数量,活动能力,睡眠时间和外界的环境都是不一样的,热量的需求也不想听。一般情况下宝宝的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是100~120卡。 3、蛋白质 早产儿的生长,比一般的宝宝更加快,因此所需要的蛋白质也会更多,根据饮食供应的方面,宝宝每天每公斤所需摄取蛋白质约是3~4卡。

4、维他命与矿物质 对早产儿来说,需供给适当的量不要给太多的,原因由于宝宝的胃肠道和肾脏都还是比较简单。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让未成熟的器官负担过重。 母乳是早产儿最适合的吃的,母乳的分泌由于宝宝的孕龄周数的不一样所以也是不一样的。不伦宝宝的孕龄周数是多少,妈妈分泌的乳汁对于宝宝的生长和发育都很哈。 早产儿的胃肠道在出生后的功能就比较好了,宝宝出生以后住了好多天,回家的时候,跟满月出生的宝宝来说其实是差不多的。他们的食量、排泄、体重的增加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说最好让早产儿尽量喂食母奶,但是现在超市里面的早产儿配方和婴儿配方都已经很进步,都能够使用。 吐奶其实是宝宝很常见的现象。早产儿吐奶情形,在住院期间,通常情况下比较多,但是在出院回家的时候,吐奶和足月的宝宝其实差不多的。大家这样子喂食早产儿,但是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喂养方法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喂养方法 发表时间:2009-06-16T13:04:59.857Z 来源:《新科教》2009年03-04月供稿作者:马宏梅(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镇卫生院,内蒙古通辽,028 [导读] 本文就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进行了论述。摘要:一般说来,妊娠期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在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占活产婴的5%。由于他们的发育程度欠佳,因此在喂养时需要特别注意,本文就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早产婴儿;营养需要;喂养方法 一、早产儿的营养需要 要考虑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就要先了解胎儿和初生婴儿的生长情况。胎儿24~39周每日增长15 g/kg或增长胎儿体重的1.5%。出生后足月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为出生体重的5%,主要是体内水分的丢失。母乳喂养的足月儿于生后10天内应恢复出生体重,以后每日以20 g的速度生长。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足月儿不同,应以相当胎龄的宫内增长速度为目标。早产儿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营养素的需要有着特殊的需要。在热量方面,早产儿如果完全经口喂养,每日需要热量522.5~585.2 kJ/kg才会规律生长。在蛋白质方面,早产低体重儿每日蛋白质需要量3.5~4.0 g/kg。在脂肪方面,早产儿对脂肪吸收功能较足月儿差,而且脑细胞生长和髓鞘的形成迅速,因此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增加,亚油酸量应占总热量的3%(418 kJ中含300 mg)。在矿物质和维生素方面,钠、钙、磷、铁、维生素等都应科学按比例调配。 二、早产儿的奶类选择和喂养方法 1、在奶类选择方面。 新鲜的早产儿母乳于生后1个月内与足月儿母乳不同。具体表现情况如下:(1)生后第1天总蛋白为4.79 mg/ml,第10天为 2.19 mg/ml,生后两天内只有清蛋白,至第3天才监测出酪蛋白,其比例为86∶14,至生后10天清∶酪为70∶30(足月儿初乳蛋白总量为2.7 mg/ml,其中乳球蛋白1.5 mg/ml,酪蛋白1.2 mg/ml),至1个月末早产儿母乳中蛋白含量降至 1.31~1.81 mg/ml。从分子结构监测酪蛋白形态和化学性质,结果早产儿母乳与足月儿母乳并无差别。 (2)每100 ml母乳中Na含量为2.66±0.3 mmol/L,至1个月末降至0.76±0.09 mmol/L。 (3)由于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热量略低,每100 ml母乳中为(215±10)kJ。 (4)钙含量低特别不能满足<1 500 g早产儿的生长需要。因此喂养早产儿即或有充足的母乳至生后1个月末,母乳中蛋白、钠、钙的量已明显不足。另外,由于早产儿胃肠及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又需要高热量供其生长需要,生后应适当提高热量,最好是补充一些奶,其中含有适于早产儿消化吸收且不增加血液渗透压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各种早产儿配方乳有共同特点。以每100 ml配方乳为例:(1)蛋白1.92~2.2 g;(2)脂肪3.41~4.0 g,其中中链脂肪酸占40%,易于消化吸收。418.4 kJ中含亚油酸高于需要量(300 mg),利于促进婴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3)碳水化合物中60%为多聚葡萄糖,供给所需要热量,不增加血渗透压:(4)增加钠含量,补充早产儿肾排钠量增加的需要。(5)钙含量为正常母乳含量的3倍,使Ca∶P接近2∶1。(6)维生素E/PUFA>1.0 iU/g,保护细胞膜,防止脂质过氧化作用。早产儿配方乳能补充母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不足,但缺乏母乳中的许多生长因子、酶、IgA和巨噬细胞等。 一些学者提出,用新鲜的早产儿母乳与早产儿配方乳混合喂养,混合喂养在满足早产儿营养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免疫活性物质。新鲜早产儿母乳的保存方法是先冷藏24小时,然后冷冻保存,3个月内应用是安全的。先冷藏的目的首先是保留生长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同时解脂酶可以分解脂肪。喂养前不用微波加热,先由冷冻放入冷藏8小时解冻至喂养前1小时放置室温或温热后喂养。早产儿混合乳不主张用奶库中的母乳,因奶库中的母乳多来自足月儿的成熟乳,后者蛋白质含量较低,还必须用巴氏消毒,结果破坏了奶中的免疫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应用奶库中的母乳混合喂养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等的增长慢,且住院时间较长。 2、喂养的基本方法。 出生体重大于1 500 g,无明显肺部疾患的婴儿可于出生后24小时开始喂养;有围产窒息,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应延迟喂养至少72小时;开始喂养母乳1/2稀释;配方乳1/4稀释,每次剂量依体重不同而异。体重小于等于1000 g,1~2 ml/kg;1001~1500 g,2~3 ml/kg;1 501~2 000 g,3~4 ml/kg;大于2 000 g,10 ml/kg不稀释,每2~3小时喂养一次。;体重小于等于800 g每小时喂养一次或持续胃饲;每日增加奶量≤20 ml/kg,增加奶时必须监测其耐受性;喂养后最好右侧卧位和拍背,促进胃排空;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每日至少测量体重一次,记录喂养类型和耐受情况。 3、对喂养的耐受性的观察情况。 用胃饲管喂养的婴儿每次喂养前先抽取胃中残余奶量,正常为0~2 ml/kg。超过正常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观察腹胀:间断测量腹围的方法,固定测量部位和时间。腹围增加1.5 cm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呕吐、腹胀、胃残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潜血,提示感染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停止经口喂养;胃残留量超过正常和腹胀,是监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早产儿的喂养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妇婴医护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及喂养方法,正确指导母亲合理喂养,以保证早产儿早日赶上足月儿体重增长、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

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05-24T17:21:12.9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9期作者:向丽平李汉群(通讯作者)[导读] 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将成为我国新生儿医学在21世纪重点攻克的目标之一。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黄石 435003) 【摘要】目的:对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产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选择组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喂养,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喂养。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统计拔胃管经口喂养的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喂养一般情况比较, 拔管时间、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肠道营养指标达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胃管留置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早产儿生理行为的发育程度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促进早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鼻胃管喂养;早产儿;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277-02 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将成为我国新生儿医学在21世纪重点攻克的目标之一[1],喂养方法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先天缺陷导致早产儿吸吮吞咽及其协调功能,采用鼻胃管喂养(INGF)虽然解决了早产儿吸吮困难的问题,INGF作为一种非生理的喂养方法,可能对早产儿吸吮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不成熟的消化道功能的促进作用,以增加胃肠道耐受性,尽早达到满足营养的足量喂养,减少静脉营养的使用,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选择一种有效、安全、合理的喂养方式,很有必要。我们研究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结果表明,非营养性吸吮喂养方法对早产儿生理行为的发育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8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选择组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喂养,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喂养。均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给予入暖箱保暖、重点监护,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个体临床状况进行及时处置。 1.2.1喂养方法:对照组给予鼻胃管喂养。选择组在每次鼻胃管喂养前、后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各5min,7~8次/24h。采用同一种早产儿雀巢配方奶粉,出生体重>1000g早产儿,开始每间隔2小时1次,每次1ml,24小时后,每天每次增加1~2ml。早产儿>1500g,开始2小时1次,每次2ml,24小时后,每天每次增加2~3ml,静脉营养补充热能。 1.2.2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统计拔胃管经口喂养的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 2.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变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喂养一般情况比较,拔管时间、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肠道营养指标达418.4kg/(kg.d)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胃管留置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2 两组喂养相关并发症NNS组呼吸暂停25例(59.5%),腹胀0例。N-NNS组为23例(5 4.8%),腹胀2例(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而NNS组胃残留6例(14.3%),较N-NNS组16例(38.1%)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75;P<0.05)。 4.讨论 吸吮是新生儿的原始反射之一,早产儿有效的吸吮和吞咽要到34~36周才能成熟,在此以前喂养则可能引起呼吸暂停或误吸[2],早期应用鼻胃管喂养是早产儿有效的营养供给方法。这种喂养方法影响早产儿的味觉和知觉感官的发育,在鼻饲时无论新生儿是否有吸吮均有奶液流入,降低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进程。早产儿的吞咽、呼吸协调的吸吮功能的不断发育,由鼻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才能保证他们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研究结果显示:选择组鼻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缩短4d,说明NNS喂养方式,有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不仅满足了早产儿心理、生理发育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吸吮反射功能的成熟。

2014.6.28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

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 早产儿:<37孕周(259天)的活产儿 LBW:<2500g VLBW:<1500g ELBW:<1000g 原则:尽早开始肠外营养,尽快达到目标值,同时条件允许下,尽早肠内营养,尽早达到全肠内营养。 生后第1天即提供至少2g/Kg.d的蛋白质(2.2-2.4g/Kg.d),并尽早增加到目标量。 生后第1天即可提供脂肪乳(0.5-2g/Kg.d不等),逐渐增加目标量。 根据糖耐受情况,逐日增加葡萄糖(4→10-12mg/Kg.min),静脉营养中应包括钙,磷,镁在内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静脉通路:UVC/PICC/外周静脉 计算方法:NICU静脉营养管理软件NICUTPN 肠内营养 AAP指南18推荐的能量摄入量:105-130Kcal/Kg.d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能量摄入量:110-135Kcal/Kg.d 小于胎龄儿(SGA)比适于胎龄儿(AGA)需要更多的能量,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能量摄入量:110-135Kcal/Kg.d AAP指南18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3.0-4.0g/Kg.d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体重<1000g:4.0-4.5g/Kg.d(3.6-4.1g/100Kcal) 体重<1000-1800g:3.5-4.0g/Kg.d(3.2-3.6g/100Kcal)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蛋白质摄入量:足月儿2-3g.kg-1.d-1 早产儿3.5-4.5g.kg-1.d-1 <1kg, 4.0-4.5g.kg-1.d-1 1-1.8kg, 3.5-4.0g.kg-1.d-1 AAP指南18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14g/Kg.d,占总能量40%-50%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5-12.0g/100Kcal,(11.6-13.2g/kg.d)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14g/Kg.d,占总能量40%-50% AAP指南18 ESPGHAN指南19 钙100-220mg/kg.d 120-140mg/kg.d 磷60-140mg/kg.d 60-90mg/kg.d 钙磷比-- 1.5-2.0 铁2-4mg/kg.d 2-3mg/kg.d VitD 150-400IU/kg.d 800-1000IU/d(此处不按体重计算) VitA 700-1500IU/d 400-1000ug/kg.d(1ug=3.33IU)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早产儿更需要补充这四种营养

早产儿更需要补充这四种营养 一般认为早产儿对热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因早产儿安静代谢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儿大,但吸收能力低于成熟儿,所以热能的供给还是以稍低开始为宜。视情况逐步加多。究竟,早产儿更需要哪些营养呢?早产儿又应该如何喂养呢? 早产儿更需要什么营养? 1、氨基酸:正常早产儿必需润峰金康氨基酸为9种,早产儿为11种,因早产儿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2、无机盐:早产儿比成熟儿需要的多,因为胎儿的最后阶段,是无机盐增加的阶段,如:钙、磷、铁都要增加,不足月的,早产儿体内就会缺乏无机盐。 3、维生素:早产儿缺维生素E,易出现溶血性贫血,早产儿对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儿,并可能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早产儿食配方食品还是以母乳喂养好,待研究。总之早产儿的营养应因人而异。因情况不同,个体差异,营养上应结合个体情况细致考虑。 4、蛋白质:成熟儿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7%,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高于正常儿。 早产儿应该如何喂养? 凡出生体重低于1.5千克以及不能吸吮的早产婴儿,刚出生时般家庭是无法自行喂养的,必须留在医院继续观察。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出生体重为1.5~2.5千克的早产儿的喂养。 1、需要考虑用母乳喂养早产的宝宝。 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品。早产儿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 (特别是初乳)喂养。母乳内蛋白质含乳白蛋白较多.它的氨基酸易于促进宝宝生长,且初乳含有多种抗体,这些对早产儿尤为可贵。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其他感染的机会较少,宝宝体重会逐渐增加。 2、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用代乳品喂养早产儿。 首选为优质母乳化奶粉,它的成分接近母乳,营养更易吸收,能使宝宝体重增长较快;也可考虑用鲜牛奶喂养,但采用时应谨慎从事,以减低牛奶脂肪含量,增加糖量,使之成为低脂、高糖、高蛋白的乳品。在用代乳品喂养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宝宝有无呕吐、腹泻、便秘以及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3、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宝宝的喂养量及喂养次数。 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应该经常称称体重,观察早产儿体重的增加情况,这是判断喂养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一般足月新生儿在最初几日内由于喂哺不足或大小便排泄的原因,体重略有减轻,这是正常现象。但早产儿此时体重的维持至关重要,要重视出生后的早期喂养,设法防止宝宝体重的减轻。由于早产儿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如果采用人工喂养,一般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儿一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一次.2000–2500克体重的宝宝一天喂8次,每3小时喂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全文详解版)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全文详解版) 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张春一 来源:“广东省新生儿抢救护理中心”微信平台,2015-02-10 本文缩减版已投稿《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于2015年2期刊发,为感谢各位同仁对平台及作者的垂注,特贡献此“全文详解版”。 小编提醒:在学习国外喂养指南的同时要考虑到国内外诊疗护理的差异,例如:国外母乳喂养率高、院感发生率低、护理人员人手充足等。 1、引言 足够的营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和健康的必要条件。营养方案首选肠内营养,早期肠外营养也非常重要,是肠内营养的补充。极低体重儿喂养的首要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全肠内营养,维持最好的生长和营养状态,并避免喂养速度过快导致的不良并发症。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多学科工作组开展了结构化文献查阅,严格提出循证依据,提交给更多新生儿科医生商讨,最终形成了本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建议。我们尽可能按照循证医学中心的标准标注出了证据级别(LOE),证据级别分类如下: 1a 随机对照研究(RCT)的系统评价 1b 置信区间较窄的单个随机对照研究 2a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2b 单个的队列研究或低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3a 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3b 单个的病例对照研究

4 病例系列报道,低质量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5 专家意见 2、达到全胃肠内喂养的时间 2.1 建议 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喂养目标是生后2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150-180ml/kg/d),1000-1500g早产儿目标是生后1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个别早产儿特别是1000g以下早产儿不能耐受大量肠内喂养,因此本目标需要个体化评估。 2.2 依据 较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可以尽快拔除血管内置管、减少败血症发生、减少其他导管相关的并发症(LOE 2b)。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生后1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喂养量达到170ml/kg/d的中位时间是生后7天,而且并不增加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3、喂奶频次 3.1 建议 建议1250g以上早产儿每3小时喂奶一次。1250g以下早产儿尚无足够证据决定选择每隔3小时喂奶还是每隔2小时喂奶。 3.2 依据 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92名出生体重<1750g的新生儿随机分为隔3小时喂养组和隔2小时喂养组,两组间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隔3小时喂养组花在喂奶上的时间少于隔2小时喂养组(LOE2b)。另外两个回顾性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一项研究认为隔3 小时喂养和隔2小时喂养效果相似,另一项研究认为隔2小时喂养更有益处。 4、非营养性喂养:开始时间、喂养量、持续时间 4.1 建议

早产儿喂养与护理全攻略

早产儿喂养与护理全攻略 世界卫生组织将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早产儿皮肤鲜红,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吸吮力差,体温调节功能和各种反射差,觉醒程度低。早产儿的喂养和护理方面要特别的注意。早产儿喂养与护理全攻略有哪些呢?本文是整理早产儿喂养与护理全攻略的资料,仅供参考 一、喂养篇 1、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早产儿比足月儿生长发育要快得多,对维生素A、C、D及钙、铁等矿物质的需求量也相对比足月儿要多。出生体重1000-1500克的早产儿,一岁时的体重可达到出生时的7倍;出生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儿,一岁时可达到出生时的5倍半,而足月儿一岁时的体重一般仅为出生时的3倍。 早产儿体重增长得是否合理,是喂养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一般每日增长体重25克较合理。另外,若不及时给早产儿补充营养,易患贫血和佝偻病,体质也会很弱。 2、喂奶 对于早产儿来说,更需要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肌体免疫能力。因为早产儿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喂奶量宜少,时间间隔宜短。 如果婴儿体重在1500克以下,每1小时就要喂奶一

次;1500-2000克者每2小时喂一次;2500克左右的早产儿则每3小时就喂一次。如果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差,妈妈可以用滴管或小匙慢慢地喂。如果妈妈母乳不足,可以适量补充一些适合低体重儿的专用奶粉(雀巢、惠氏等)配合母乳喂养。 二、护理篇: 1、做好卫生消毒 给早产儿喂奶、换尿布前应洗手,做到卫生、无污染,其用具更要天天消毒。还要天天给早产儿洗澡、及时更换衣服。 2、创造适宜的中性环境 因为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体温,所以在出生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6-28℃,相对湿度55-65%之间,空气新鲜。婴儿体重越轻,周围环境的温度应该越高。 妈妈要每天给婴儿量体温,让体温保持在36.5-37℃之间,使其四肢末梢温热、光润。早产儿所用的尿布、衣服及包裹身体用的被子等物件均应加热后再使用。 如何选择早产儿喂养方式早产儿父母应咨询有经验的医生,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 1、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2、母乳+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73kcal/100ml),根据生长情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喂养方法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喂养方法 摘要:一般说来,妊娠期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在我国,早产低出 生体重儿发生率占活产婴的5%。由于他们的发育程度欠佳,因此在喂养时需要 特别注意,本文就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早产婴儿;营养需要;喂养方法 一、早产儿的营养需要 要考虑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就要先了解胎儿和初生婴儿的生长情况。胎儿24~39周每日增 长15 g/kg或增长胎儿体重的1.5%。出生后足月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为出生体重的5%,主 要是体内水分的丢失。母乳喂养的足月儿于生后10天内应恢复出生体重,以后每日以20 g 的速度生长。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足月儿不同,应以相当胎龄的宫内增长速度为目标。 早产儿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营养素的需要有着特殊的需要。在热量方面,早产儿如果完全经 口喂养,每日需要热量522.5~585.2 kJ/kg才会规律生长。在蛋白质方面,早产低体重儿每日蛋白质需要量3.5~4.0 g/kg。在脂肪方面,早产儿对脂肪吸收功能较足月儿差,而且脑细胞 生长和髓鞘的形成迅速,因此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增加,亚油酸量应占总热量的3%(418 kJ 中含300 mg)。在矿物质和维生素方面,钠、钙、磷、铁、维生素等都应科学按比例调配。 二、早产儿的奶类选择和喂养方法 1、在奶类选择方面。 新鲜的早产儿母乳于生后1个月内与足月儿母乳不同。具体表现情况如下: (1)生后第1天总蛋白为4.79 mg/ml,第10天为 2.19 mg/ml,生后两天内只有清蛋白,至第3 天才监测出酪蛋白,其比例为86∶14,至生后10天清∶酪为70∶30(足月儿初乳蛋白总量为2.7 mg/ml,其中乳球蛋白1.5 mg/ml,酪蛋白1.2 mg/ml),至1个月末早产儿母乳中蛋白含量 降至1.31~1.81 mg/ml。从分子结构监测酪蛋白形态和化学性质,结果早产儿母乳与足月儿 母乳并无差别。 (2)每100 ml母乳中Na含量为2.66±0.3 mmol/L,至1个月末降至0.76±0.09 mmol/L。 (3)由于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热量略低,每100 ml母乳中为(215±10)kJ。 (4)钙含量低特别不能满足<1 500 g早产儿的生长需要。因此喂养早产儿即或有充足的母乳至 生后1个月末,母乳中蛋白、钠、钙的量已明显不足。另外,由于早产儿胃肠及肾功能发育 不完善,又需要高热量供其生长需要,生后应适当提高热量,最好是补充一些奶,其中含有 适于早产儿消化吸收且不增加血液渗透压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各种早产儿配方乳有共同特点。以每100 ml配方乳为例:(1)蛋白1.92~2.2 g;(2)脂肪 3.41~ 4.0 g,其中中链脂肪酸占40%,易于消化吸收。418.4 kJ中含亚油酸高于需要量(300 mg),利于促进婴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3)碳水化合物中60%为多聚葡萄糖,供给所需要热量,不增加血渗透压:(4)增加钠含量,补充早产儿肾排钠量增加的需要。(5)钙含量为正常母 乳含量的3倍,使Ca∶P接近2∶1。(6)维生素E/PUFA>1.0 iU/g,保护细胞膜,防止脂质过 氧化作用。早产儿配方乳能补充母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不足,但缺乏母乳中的许多生长因子、酶、IgA和巨噬细胞等。 一些学者提出,用新鲜的早产儿母乳与早产儿配方乳混合喂养,混合喂养在满足早产儿营养 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免疫活性物质。新鲜早产儿母乳的保存方法是先冷藏24小时,然后 冷冻保存,3个月内应用是安全的。先冷藏的目的首先是保留生长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同 时解脂酶可以分解脂肪。喂养前不用微波加热,先由冷冻放入冷藏8小时解冻至喂养前1小 时放置室温或温热后喂养。早产儿混合乳不主张用奶库中的母乳,因奶库中的母乳多来自足 月儿的成熟乳,后者蛋白质含量较低,还必须用巴氏消毒,结果破坏了奶中的免疫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应用奶库中的母乳混合喂养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等的增长慢,且住院时间 较长。 2、喂养的基本方法。 出生体重大于1 500 g,无明显肺部疾患的婴儿可于出生后24小时开始喂养;有围产窒息, 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应延迟喂养至少72小时;开始喂养母乳1/2稀释;配方乳1/4稀释,每次剂量依体重不同而异。体重小于等于1000 g,1~2 ml/kg;1001~1500 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