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是指在城乡发展战略指导下,对村镇进行规划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村镇功能和品质,推动乡村振兴。本文将详细介绍村镇体系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镇体系规划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规划村镇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二、目标

村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村镇网络,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体目标包括:

1. 合理布局:优化村镇空间布局,形成合理的村镇网络结构,提高村镇服务半径。

2. 功能定位:明确村镇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定位,提升村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

3. 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村镇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4. 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村镇的生态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原则

村镇体系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综合协调:将村镇规划纳入城乡综合规划体系,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 适度规模:根据村镇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合理确定村镇

规模,避免过度扩张。

3. 优化布局:结合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布局村镇,形成合理的村镇网络

结构。

4. 保护环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规划中安排绿地、水体和生态廊道,提升

村镇的生态品质。

5. 公众参与:重视公众参与,听取群众意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四、内容

村镇体系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1. 村镇空间布局: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确定村镇的空间布局,包括

村镇的数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2. 村镇发展定位:根据村镇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和人口规模,确定村镇的发

展定位和功能定位,如农业生产、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

3. 村镇功能提升:通过提升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产业发

展等手段,提升村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

4. 村镇环境改善:注重改善村镇的生态环境,包括提升村镇的景观品质、改善

村庄面貌、保护自然资源等。

5. 村镇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村镇的治理体系,加强村镇自治能力和社区参与,提高村镇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五、实施步骤

村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步骤包括:

1. 调研分析:对村镇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进行调研分析,

了解村镇的现状和问题。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村镇体系规划的总体方案,明确村镇的

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3. 宣传解读:将规划方案进行宣传解读,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提高公

众对规划的认同和参与度。

4. 细化落实:根据规划方案,制定村镇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具体任

务和时间节点。

5. 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结:

村镇体系规划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合理布局和功能定位,

提升村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规划应遵循综合协调、适度规模、优化布局、保护环境和公众参与的原则,内容包括村镇空间布局、发展定位、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和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步骤包括调研分析、制定规划方案、宣传解读、细化落实和监督评估。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可以推动村镇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乡村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精选10篇)

乡村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精选10篇) 乡村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篇1) 一、工作目标 认真对区域内农村经济、市场发展情况,主要是果品、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所范围内的江南村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现状。做到现状清楚、措施办法清楚、整体工作思路清楚。健全分局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确定专项推进目标。经常开展各种帮农活动,深入到每一个农户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具体任务与进程 1、认真组织分局干部职工学习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特别是国家总局、省局和市局工作会议关于社会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细化、量化支持社会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2、积极开展帮农活动 一是积极引导支持区域内农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引导鼓励农村个体私营专业户的发展。引导支持从事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业和畜、禽、鱼类的养殖业。 二是提高涉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强化商标意识,加大农产品商标的注册总量。要在分局及建设所、果品所、蔬菜所建立涉农商标工商联络员制度。增强农产品经营者广告意识,引导广告经营企业制作高质量农产品广告,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规范区域内的农副产品市场。积极指导果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江南村农副产品市场完善市场设施,增强市场服务功能,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引导商品经营者加强内部商品质量管理,完善售后服务措施,提高市场经营技能;倡导经营者引进名优商品进场销售。创建消费者放心摊床、放心行业、放

心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经纪人,扩大农副产品流通,在过去的基础上,果品所、蔬菜所应继续做好农村经纪人发展工作,力争每个所达到30名。 四是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挥好合同职能作用,强化合同监管。要加强对涉农合同的检查,对合同条款认真审查,防止利用合同从事欺诈行为,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和农村消费权益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12315”进村屯活动,帮助建立江南村“12315”维权工作站。要加强对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市场的监管。以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为核心,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为目标,加大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要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加强“经济户口”管理。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书一卡”制度。深入开展红盾护农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 六开展好合同帮扶“七个一”活动。分局及建设工商所要给辖区江南村农民讲一堂合同法规课;分局要完成一篇订单农业的调研报告。 七是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监管体系,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加强对区域内农村个体工商户、企业的动态监管。 四、实施要求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度。 分局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各工商所要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防止形式主义。要加强协调,各负其责。分局将对工作不落实,无效果,特别是造成农民利益受损,社会影响恶劣的,给予责任追究。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一、构成和层次 村镇体系构成 村镇层次组成

镇(乡)村镇体系构成层次示意图 二、镇(乡)域村镇发展条件评价方法 1、确定评价因子 2、权重值 浙江省某镇域村镇发展条件评价因子表 注:①为取得更精确合理的评价值,“耕地资源”和“经济收入也可分为”总量“和”人均“分因子进行计算。 ②自然条件、区位交通、村镇建设条件等评价因子的分值均按5分制赋值,以3分为合格(标准值)。

3、评价模型公式 U i= m j j j X W 式中:U i─第i个村镇的评价值 W j─第j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加权系数) X j─第i个村镇的第j个因子评价分值 m─评价因子的个数 4、发展条件总排序 根据各个评价因子及权重值,由评价模型得出各村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排序,并绘制综合评价图。(可以是柱状图,也可以是块状图) 5、评价结论 三、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方法 1、总人口预测 ①综合分析法:Q n =Q0(1+k)n+P 式中: Q n─总人口预测数 Q0─常住(户籍)人口现状数

k─规划期内常住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N─规划期限 p─规划期内常住(户籍)人口机械增长数 本公式适用于历年从镇(乡)域外来的暂住人口少而住期短的乡镇。 ②综合增长法:Q n=Q0(1+a+b)n+c 式中: Q n─总人口预测数 Q0─常住(户籍)人口现状数 a─规划期内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b─规划期内年平均机械增长率 c─规划期内暂住(≥1年)人口数 N─规划期限 本公式适用于历年人口资料统计较完整、从镇(乡)域外来的暂住人口多且住期较长的乡镇。 2、城镇化水平预测 ①城镇人口增长法:城镇化水平(%)= n n Q y p) 1( 式中: p0─现状城镇总人口 y─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Q n─规划期镇域总人口 N─规划期限 本公式适用于历年城镇人口资料统计比较完整的县城

村镇与村镇规划

第一章村镇、村镇体系、村镇规划 第一节村镇的形成及特点 一、村镇的概念 是乡村居民点的总称,包括村庄、集镇和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它和城市共同组成完整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二、村镇的形成 1、居民点 A、是由居住、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 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综合体,是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聚居场所。 B、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 与畜牧业分离)之后。 C、是由人类、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构成 2、村镇的形成 A、居民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出现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商 业与农业、牧业的分离)之后 B、我国的居民点依据它的政治、经济地位、人口规模及其特征,可以分 为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两大类型。 城镇型居民点分为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乡村型居民点分为乡村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和村(中心村、自然村)。 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共有乡镇39054个,其中建制制19811个;共有村庄694515个(不包括台湾地区,以下同)。 1)建制镇 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2)集镇 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3)中心村 一般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设有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 4)基层村 也就是自然村,一般是村民小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一般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甚至没有。 三、村镇的特点 1、规模少,布局分散 是由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和便于耕作管理的要求造成的 2、村镇类型多样化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自然声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从而形成结构布局形态、社会经济职能、民俗民风、生产特点,乃至建筑风格等方面呈多样化格局。 3、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 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的不同,造成村镇规模、分布密度、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及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等不同。 4、同城市相比,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 5、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第二节村镇体系与村镇规划 一、镇村体系 1、概念:镇村体系是以某一镇为核心,形成一定引力范围的村镇居民点网络。

最新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 GB 50188 — 2007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1 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镇规划,加强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可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镇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镇 town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 2.0.2镇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2.0.3镇区 seat of government of town 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 2.0.4村庄 village 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2.0.5县域城镇体系 county seat town and township system of county 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镇(乡)群体。 2.0.6镇域镇村体系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 2.0.7中心镇 key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 2.0.8一般镇 common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 2.0.9中心村 key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2.0.10基层村 basic-level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3.1.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进行制定。 3.1.2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2、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3、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4、确定镇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3.1.3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 在进行镇区和村庄规划时,应以规划期末常住人口的数量按表3.1.3的分级确定级别。

村镇规划的编制

村镇规划的编制 2005.3 1、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 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村镇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域范围内村镇体系及重要建设项目的整体部署。 ?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前可以先制定村镇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编制村镇总 体规划的依据。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综合评价乡(镇)发展条件; 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预测乡(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 拟定所辖各村镇的性质与规模; 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 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2、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根据县(市)域规划,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 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⒉根据对乡(镇)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其发展条 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 ?⒊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 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⒋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 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 ?⒌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⒍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 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3、村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⒉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一、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 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 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 村镇规模分级 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 心镇四个层次。 2.1.2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 中、小型三级,并应符合以表 2.1.2 的规定。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表 2.1.2 村庄集镇 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 大型>300 >1000 >3000 >10000 中型100~ 300 300~ 1000 1000~ 30003000~ 10000 小型<100 <300 <1000 <3000 2.2 村镇人口预测 2.2.1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Q= Qo( 1+K) n+P 式中 Q——总人口预测数(人); Q——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 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 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 2.2.3 的规定计算。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分类预测表 2.2.3 人口类 别统计范围预测计算 村民规划范围内的农业户人口按自然增长计算 常住人口居民规划范围内的非农业户人口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计算 集体单身职工、寄宿学生等按机械增长计算通勤人 口 劳动、学习在集镇内,住在规划范围外的 职工、学生等 按机械增长计算 流动人口出差、探亲、旅游、赶集等临时参与 集镇 进行估算活动的人员 2.2.4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2.2.4.1 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的发展规模。 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数或增长率。 2.2.4.2 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从业者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 村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从业人数及其带眷人数。 2.2.4.3 根据土地的经营情况,预测农业劳力转移时,宜按劳力转化法对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计算规划期内农业剩余劳力的数量,分析村 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等因素,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 口数量。 2.2.4.4 根据村镇的环境条件,预测发展的合理规模时,宜按环境容量法综合分析当地的发展优势、建设条件,以及环境、生态状况等因素,计算村镇的适宜人 口规模。 2.2.4.5 村庄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可不进行分类,其人口 规模应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因素进行计算。 三村镇用地分类 3.1 用地分类 3.1.1 村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 9 大类、 28 小类。

简析村镇规划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简析村镇规划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 重要意义 摘要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农村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人们长期居住的主要场所。建国初期,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和城市,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世纪以来,农村的重视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随着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和集镇的功能不断完善,集聚效益逐渐凸显。 党的十九大立足于现有国情,在分析国家建设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将乡村振兴作为当前重要的发展目标,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当前,经济建设的重点正逐步从城市建设转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战阶段,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十九大的要求,也是“十三五”规划和国家长期建设目标下的重要阶段性任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村镇规划;重要意义 1乡村振兴战略与村镇规划内涵 1.1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底,中共中央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发展目标和实施办法。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乡村振兴“五振兴”的科学结论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五个振兴”为目标,习近平同志为我们制 定了明确的乡村振兴任务书和路线图,狠抓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为建设中心,构建全管理和发展体系,使工业经济实现可观增长,把人 力资本开发放在首位,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的支持,关注国家主题。积极提高村 民文化水平,使村、家、人得到改善为村民安居乐业建设美好家园,使良好生态 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在党中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积极配合社会组织协调,居 民参与法治保障构建农村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1.2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乡村振兴”与“乡村衰败”就像“振兴”与 “衰败”两个词一样,是相互反义的矛盾状态。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繁荣昌盛的历史上,农村的繁荣也是 “王朝繁荣”的重要标志。以中国历史为例,根据历史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发展水平,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村的黄金阶段,农民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丰富稳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元、明、清时期,农村社会开 始逐渐衰落。元代的经营体制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农村结构,过度的中央 集权专制使乡村发展受到压迫和制约,最终导致了乡村社会的衰落,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国家入侵中国,中国农村社会在许多方面受到封建统治和西方帝国主义 的压迫,农村结构加速了其衰落。当时中国的乡村环境,正如鲁迅在《故乡》一 文中所说,暗黄的天空下,远近有几个荒凉的村庄,毫无生机。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乡 镇也随之兴起。乡村社会的衰落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虽 然大大提高了科技发展水平,使英国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日不落帝国”,但也 大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英国殖民地的压迫和控制也导致许多地方的农村结构遭 到破坏。为了确保新兴市场的健康发展,殖民统治者增加了税收。通过强硬的手 段将农田转为牧场,使农民变成了工人,大规模的农民面临破产,最终导致了英 国乡村的衰落。但拉美国家宣布独立后,工业化建设进程落后于城市化进程,有 的国家甚至放弃工业化建设,直接从事城市化建设。统治者忽视农村发展,大量

村镇规划年初工作计划

村镇规划年初工作计划 一、背景和目标: 村镇规划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旨在实现村镇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规范和加强村镇规划工作,我村/镇制定了年初工作计划,具体目标如下: 1. 提升村镇规划水平,推动村镇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 2. 改善村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3. 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4.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村庄形象和环境质量; 5. 加强村镇规划部门的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具体工作计划: 1. 建设村镇规划管理体系: (1) 完善村镇规划制度体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2) 加强规划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 开展村镇规划调研和编制工作: (1) 对村镇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了解基础设施、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等情况; (2) 制定村镇规划编制方案,明确目标、重点和时间节点; (3) 进行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农田、居住区、公共设施等用地; (4) 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计划。 3.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1) 加强对村庄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工作,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2) 设立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3) 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村庄的能源利用效率; (4) 加强农田灌溉和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环境质量。 4. 改善村庄居民生活条件: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等设施; (2) 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村庄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3) 建设文体娱乐设施,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4) 加强社区管理,提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 5. 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 (1) 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推动农田整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 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民合作社,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 引导农民转产转业,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4)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有竞争力的乡村特色产品。 6. 打造美丽乡村: (1) 对村庄形象进行整治和提升,建设美丽乡村; (2) 加强村庄园林绿化和美化工作,提高村庄的景观效果; (3) 加强村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4) 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7. 加强村镇规划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1) 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规划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 (2) 加强规划部门的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3) 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互动,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4) 加强对规划方案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三、工作进度安排: 1. 第一季度:制定村镇规划工作方案,开展村镇调研和评估工作,明确规划目标和任务。 2. 第二季度:编制村镇规划方案,召开听证会和公示,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 3. 第三季度:完成村镇规划方案的审查和修改工作,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4. 第四季度: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工作保障:

乡镇村庄规划工作计划(2篇)

乡镇村庄规划工作计划 一、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 (一)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____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二、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____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调研总结____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七省区定居工程规划,____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____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____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三、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____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____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四、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____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二)____编制全国村镇污水、垃圾治理规划研究,编制《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建立农村专项实用技术推广机制,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住房节能工作。 乡镇村庄规划工作计划(二)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方案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方案 北京东西部能源技术研究院 陕西东西部规划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规划编制背景 二、规划编制的要求和重点 三、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 四、规划理念及特色 五、规划技术路线 六、我院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研究的优势 七、规划主要框架内容 八、规划编制成果 九、项目的组织实施 十、联系方式 附件:东西部规划设计院简介

一、规划编制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县域作为我国基本的行政单元,是宏观地域与微观地域的结合点,是联系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是和广大农村接触最紧密、联系最广泛的地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这就要求进行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积极发展中心镇,和谐推进新型村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协调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以及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统筹县域城乡健康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特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各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政府综合协调县域内村镇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载体,能够为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规划编制的要求和重点 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同时要考虑历史延续、民族特色、分区空间控制等因素。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强化城乡功能与空间资源的整合,

哈尔滨王岗镇总体规划

哈尔滨王岗镇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村镇体系发展现状 1、村镇总体格局 王岗镇目前已形成了1个镇政府所在地城镇、11个行政村、一个国营农场、17个自然屯在内的,中心城镇、行政村、自然屯三级村镇聚落的村镇体系。总人口45810人,总用地5887.34公顷,建成总面积993.67公顷。 2、村镇体系职能结构 王岗镇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王岗镇1个镇域中心城镇为核心,以11个镇域区域中心——行政村为主体,若干自然屯为网络的镇域村镇体系。

3、村镇体系空间分布 以王岗镇为中心,整个镇域处在由三环(规划)、四环、哈双公路、学府路、机场路和京哈铁路所组成的扇形网络内,各村镇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村镇体系规模结构 镇域现已形成了以王岗镇为首位城镇的村镇规模结构。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王岗镇乡镇企业发达,工业产值增长迅速。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6.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7:86:7。人均职工收入4341元,农民收入3793元。 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稳定增长,发展潜力大。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其中电磁电缆、机械、建材、轻工业、新能源等为主导部门,效益较好,发展势头迅猛。第三产业以初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为主,果品大市场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 (三)存在问题 1、村镇体系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2、村镇体系职能结构不尽合理 3、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4、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5、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四)规划总体方案 1、职能结构 (1)近期规划(2001~2007年) 形成以王岗镇一个一级城镇为核心,以杜家村等3个二级村(镇)为主体,以7个三级村(镇)为辅的村镇职能分工体系。 (2)远期规划(2008~2020年) 撤兴农村,划入王岗镇,增加王岗镇的发展空间。形成以王岗镇一个以及城镇为核心,杜家村、永丰村、哈达村3个二级村为主体,以6个三级村(镇)为辅的村镇职能分工体系。 2、空间分布 (1)近期(2001~2007年) 规划到2010年形成以王岗镇为中心,以杜家村、永丰村、兴农村为主体,7个行政村为辅的镇域村镇体系。以种植业、畜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建设特色城镇经济。 (2)远期规划(2008~2020年) 规划到2020年形成以王岗镇为中心,以杜家村、永丰村、哈达村为主体,6个行政村为辅的镇域村镇体系。以种植业、畜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建设特色城镇经济。 3、发展轴带 镇域规划发展轴三条:一级发展轴一条:近期以永丰村、王岗镇和兴隆村为一级发展轴;远期以兴隆村、王岗镇(含兴农村)、房身村、哈达村和永丰村为一级发展轴。二级发展轴两条:近期以卫星村、兴农村、永红村、红星村为一条发展轴,以兴隆村、靠山村、哈达村为另一条发展轴;远期以卫星村、王岗镇(含永红村)、永红村、红星村为一条发展轴,以兴隆村、靠山村、哈达村为另一条发展轴。 4、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村镇规划复习重点

0701104班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1.理解村镇规划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村镇规划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城市与乡村是两个虽有共性,但却是更突显个性的两个不同地域范畴 如:经济成份产业结构 社会形态文化水平 生活方式风土人情 伦理观念等 总结:村镇规划设计从理论、方法到成果必然与城市规划设计大不相同。 照搬照抄城市规划设计模式和套用城市规划设计案例绝对是行不通的应当尊重村镇特点 2.乡村的类型、乡村型居民点 (二)乡村 1.类型 普通乡村:密集型乡村聚落、分散型乡村聚落、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活动型乡村 特殊乡村 2.乡村型居民点 乡村集镇:中心镇(乡政府所在地) 一般镇(一般农村集镇 村:中心村(村委会所在地) 基层村(村民小组) 3.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的基本特征比较。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志、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标志1、农民居住集约化,2、生产方式合作化,3、生产工具机械化,4、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5、农民素质知识化,6、农民流动市场化,7、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8、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9、城乡服务一体化。 具体内涵: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5.村镇建设的发展模式

五、村镇建设的发展模式 1、工业企业带动型 以当地基础条件为出发点,以发展工业企业为契机,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村政治、经济、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发展,同时,乡村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 应用:这种模式需要有发展工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土地、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能力强威望高的村庄领导人。 注意点:推广和发展该模式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特色产业带动型 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 注意点:发展这种模式要注意定位准确,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发展订单农业和产业一体化组织,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自主创新。 3、畜牧养殖带动型 在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产业化经营、循环化利用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该模式的必需条件是规模化的畜牧龙头企业、特色的养殖品种和相应的市场需求。 注意点:要注意养殖小区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防止粪便污染;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养殖,规避市场风险。 4、休闲产业带动型 以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 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业生态园、采摘园、学农教育基地、农艺园、民俗村等方式。 注意点: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 5、商贸流通带动型 以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市场网络,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实现商贸发达、乡村繁荣。 注意点:该模式要具备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 6、旅游产业带动型 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注意点:发展旅游业既要有可以挖掘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也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还要有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 7、合作组织带动型 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制约,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水平,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公共设施,使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促进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8、劳务经济带动型 通过转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应用:适用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 6.村镇规划的涵义、研究的问题、基本原则、工作阶段。

村镇科涉及村镇规划审批程序流程

镇乡、村规划编制审批程序流程 一、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1、申请规划编制预算; 2、委托勘测单位开展地形图测量; 3、基础资料收集; 4、各县按招投标程序选择规划甲级设计单位; 5、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进行规划编制; 6、设计单位提供规划初步成果 7、各县住建局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初审 8、市规划管理局村镇科负责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召开评审会; 9、根据评审会意见修改后的规划方案须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10、在报送审批前;须将规划方案予以不少于三十日的公告; 11、县域镇村体系报南宁市人民政府审批.. 二、镇乡总体规划 一县级人民政府所在镇乡总体规划 1、申请规划编制预算; 2、委托勘测单位开展地形图测量; 3、基础资料收集; 4、各县按招投标或直接委托程序选择规划甲级设计单位; 5、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进行规划编制; 6、设计单位提供规划初步成果

7、各县住建局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初审 8、市规划管理局村镇科负责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召开评审会; 9、根据评审会意见修改后的规划方案须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10、在报送审批前;须将规划方案予以不少于三十日的公告; 11、报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二县区所辖其他镇乡总体规划 1、申请规划编制预算; 2、委托勘测单位开展地形图测量; 3、基础资料收集; 4、各县区按招投标或直接委托程序选择规划甲级或乙级设计单位; 5、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进行规划编制; 6、设计单位提供规划初步成果 7、各县区住建局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初审 8、市规划管理局村镇科负责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召开评审会; 9、根据评审会意见修改后的规划方案须经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10、在报送审批前;须将规划方案予以不少于三十日的公告; 11、镇乡总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中;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镇的总体规划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逐级审查同意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市规划局备案.. 三、村庄规划 一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规划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村镇保护体系规划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 体系规划 (公示稿) 文本 图纸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评价 (2) 第三章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体系规划 (6) 第四章传统建筑文化分区及聚落形态类型划分 (8) 第五章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规划要求 (10) 第六章云南历史聚落的挖掘 (15) 第七章规划实施 (24)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1.全面梳理云南历史聚落发展脉络,系统认识云南省历史聚落遗产资源的价值 和特色; 2.全面系统整合云南省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系统性、多样性、开放性的云南省 历史文化聚落遗产体系; 3.科学有序指导云南省历史文化聚落遗产资源的发掘、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逐步构建和完善云南省历史文化聚落遗产的保护体系。 第2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7月1日; 4.《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2008年1月。 第3条规划原则 1.多样性原则 聚落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趋向定型的,这个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宗教、军事等各个领域,并形成多样的历史聚落,保护体系规划就是要使这种多样性得到完整的保护。 2.系统性原则 要全面地、系统地地见证我们民族文明的历史,并不是个别列级聚落的无序堆砌,作为一个省、一个地区的列级聚落必须形成一个体系,由各种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历史聚落有机地组织起来。 3.真实性原则 历史聚落携带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历史的实物见证。失去了原真性,则它的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借鉴价值、使用价值等等大多会失去依托。 4.特色性原则 云南具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从而造就了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史聚落,保护体系规划就是要使这些历史聚落的民族文化特色得到彰显。 5.动态化原则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历史聚落中有相当部分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步,其原生状

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桑梓店规划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说明书

济南市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录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1) 1.1规划背景 (1) 1.2规划依据 (1)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 现状分析 (3) 2.1现状概况 (3) 2.2镇村建设现状 (3) 2.3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4) 2.4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 2.5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5) 2.6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5)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9) 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9) 3.2《济南市北跨与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 (11) 3.3《黄河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及天桥工业园选址研究》 (11) 3.4《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11) 3.5《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1) 4 城乡统筹发展 (13) 4.1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3) 4.2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5) 4.3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16) 4.4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16)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17) 5.1发展定位 (17) 5.2发展规模 (17) 5.3城镇化水平 (17) 6 镇村体系结构 (18) 6.1镇村等级结构 (18)

6.2镇村规模结构 (19) 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19)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22) 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2) 7.2村庄迁并与整合 (22) 7.3村庄布点规划 (23) 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25) 8 公共设施规划 (27) 8.1规划原则与标准 (27) 8.2行政办公设施 (29) 8.3商业服务设施 (29) 8.4教育设施 (29) 8.5医疗设施 (29) 8.6文化体育设施 (29) 9 基础设施规划 (32) 9.1道路交通规划 (32) 9.2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34) 9.3排水工程规划 (34) 9.4电力工程规划 (34) 9.5通信工程规划 (36) 9.6燃气工程规划 (36) 9.7供热工程规划 (36) 9.8防洪规划 (36) 9.9消防规划 (36) 9.10环境卫生规划 (37) 9.11防灾规划 (37) 9.12环境保护规划 (38) 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40) 10.1近期建设重点 (40) 10.2政策措施 (43)

栾川县村镇体系规划bt

更多精品文档请关注本人主页(下载后删除页眉即可) 栾川县村镇体系规划 (2009——2020) 【规划文本】 栾川县人民政府 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1) 第三章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3) 第四章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4) 第五章空间管制规划 (4) 第六章县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6) 第七章城镇重点协调发展指引 (7) 第八章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8) 第九章村庄布局规划 (10) 第十章县域村庄整合规划 (14) 第十一章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0) 第十二章县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3) 第十三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34)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36) 第十五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7) 第十六章县域防灾减灾规划 (38)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39) 第十八章附则 (4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了促进城乡统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配置,加强对镇、乡和村庄建设的指导,促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特制订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4、《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 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8、建设部《村庄整治标准》(征求意见稿); 9、《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的意见》; 10、《河南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2007年8月10日); 11、《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2007年11月); 13、《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14、《栾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15、《栾川县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 16、已批准的栾川县各乡镇的总体规划; 17、《栾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8、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19、栾川县相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20、栾川县各部门相关规划资料; 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栾川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范围是全县行政辖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共涉及8个建制镇,6个乡,209个行政村,3067个自然村。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规划近期:2009-2015年; 规划远期:2016—2020年。 规划远景:2021—2025年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十七大报告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坚持城乡和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 2、遵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6条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2、协调发展原则 3、规划的弹性原则 4、规划超前性和可行性原则 5、突出特色原则 第7条规划的法律地位 本规划是宏观指导栾川县域村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栾川县人民政府审定城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协调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建设关系,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合理进行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规范县域村镇的开发建设行为,引导和控制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法定依据。 第二章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第8条基本思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