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江西省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浅析江西省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浅析江西省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浅析江西省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浅析江西省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区域城市规模分布(city-size distribution)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

有负幂律特征, 可用一般Zipf公式进行描述, Zipf模型在本质上是一个分形(fractal)模型。本文试以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为测度, 考察江西省的城市规模分布特征, 以期得出一些实践教益。 1 数学模型 1.1 Zipf定律

如果我们将区域城市从大到小按人口规模排序, 可得如下模型 P(k)=P1k-q (1) 这便是著名的Zipf公式, 式中k为城市位序, P(k)为位序为k的城市的人口数, 系数P1在理论上为首位城市人口, 参数q被称为Zipf指数。Zipf指数具有分

维性质, 故有人称之为Zipf维数, 其实它是分维的倒数, 即有关系

D=a=1/q (2)

2 数据处理本文变量选取江西省城市化地区(urbanizedarea)或建成区(built-uparea)的常居人口, 遗憾的是我国的统计资料一般不提供这类数据, 退而求其次, 本文用市区非农业人口作近似表征。市

区非农业人口主要集中于建成区内, 大致可以代表建成区人口规模。本文仅采用2004年的人口数据作截面数据分析。依据江西省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排序,本文一共28座城市,其中有11个建区市: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景

德镇、萍乡市、新余市、抚州市、吉安市、宜春市、上饶市、鹰潭市,相应的

人口规模分别为203.73万、45.19万、35.27万、34.57万、32.13万、30.59万、26.22万、23.52万、22万万、18.85万、13.08万。余下为丰城市、波阳

县等县级市和县城共27座。(资料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05)根据市

区非农业人口数量, 将城市规模排序。可以计算江西省的城市规模分布的

Zipf维数q和分维D。本文只计算Zipf维数, 考虑到系统处于演化之中, 计算时不对标度区进行明确分界。在式(1)两边取对数, 得 lnP(k)=ln P1 - qlnk (3) 利用式(3)进行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为: Lnp(k)= 4.919134 - 0.90936lnk 得出q=0.969, 相关系数R= -0.985。运用式(2)得到分维(D)的近似值 D=a=1/q=1.099 从上述计算可知江西省的城市位序—规模具有整体的分形性质, 但分布性态较差,首位城市南昌的垄断性较强,中上

位序(k=2~4)的城市即九江、赣州、景德镇规模明显偏低,这一现象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有关,作为中心城市南昌形成的聚合力过于强大,导致次级城

市相对薄弱。中间序位的城市与计算结果拟合的较好,中下序位(k=19~38)的城市规模则偏低。我们还分别用1996年、2000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得出1996年的回归方程为:Lnp(k)= 4.597123 - 0.89253lnk ,其中分维值是1.121,相关系数是-0.978;得出2000年的回归方程为:Lnp(k)= 4.727380 - 0.89829lnk,其中分维值是1.113,相关系数是-0.981,算得q分别是0.89253和0.89829。 q值从1996年的0.89253变为2004年的0.90936, 相应的

分维值则从1.121变小到1.099。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城市体系人口规模分维

值一般小于1,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体系人口规模分维值一般大于1,如中国1989年为1.18,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城市体系的分维值一般都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所以,尽管江西省城市体系人口规模结构不

是很合理,但正处于逐步改善的过程中。 3 结论及建议江西省城

市体系多年来始终以位序-规模分布形式稳定发展,没有发生明显的类型转换。城市位序—规模具有整体的分形性质, 但分布性态较差, 中上位序(k=2~4)的城市即九江、赣州、景德镇规模偏低。从分形模型(N(r)=ArcLn[(Ln P1 -Ln

Pi )/1.099],令Pi为50万)中可以看出,江西省50到100万人口的城市可以有三个。也就是说我省可以有四个大城市(即大于50万人口的城市)。九江、赣州、景德镇作为江西省的次一级城市,应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尽快进入大城市的行列,从而树立起地区副中心的地位。从另一方面说,我省小城市的发展缓慢。城市规模太小,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不了应有的规模,城市的功能就难以真正得到保证。所以,加快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我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重点。江西省城市规模分布具有一定的分形性质,应该看到这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受到某些自然规律的影响。因而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这一自组织过程,否则不易形成合理、有序的结构。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可以不进行干预而任其发展。在城市及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应当弱化行政方式的干预,应当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城市体系的演变过程做出顺应其自组织机制的调节,综合考虑区位、产业、人口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城市体系规划

最新江西省各县人口排名

江西省各县人口排名鄱阳县145.9 丰城市132.32 于都县95.8 南昌县93.8 余干县89.5 南康市81.5 乐平市80.3 广丰县80.1 高安市79.4 修水县76.7 进贤县76 宁都县74.1 都昌县73.9 兴国县73.1 上饶县71.5 新建县69.2 信丰县69.2 瑞金市62.1 玉山县56.3 贵溪市56.3 樟树市53.7 遂川县53 赣县53 泰和县52.2 万载县48.2 吉水县47.91 上栗县47.6 永新县46.8 会昌县44.9 吉安县43.75 瑞昌市42.1 永丰县42 东乡县42 铅山县41.3 安福县38.2 永修县36.95 弋阳县36.7 万年县36.5 余江县35.5 安远县35.1 彭泽县35 乐安县34.9

武宁县34.9 上高县34.6 九江县34 婺源县33.7 崇仁县32.6 德兴市31.8 分宜县30.9 新干县30.8 南城县30.7 奉新县30.5 万安县30.2 石城县30.2 寻乌县30 龙南县29.5 大余县29.2 上犹县28.6 芦溪县27.7 宜丰县27.6 湖口县27.6 南丰县27.6 金溪县27.1 浮梁县25.9 安义县25.4 莲花县24.5 星子县24.04 广昌县23.3 黎川县23.2 德安县23 宜黄县21.4 崇义县19.7 横峰县19.7 定南县19.5 全南县18 峡江县16.6 井冈山市15.6 靖安县14 铜鼓县13.1 资溪县10.9

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高新开发区红谷滩新区桑海开发区长堎工业区 九江市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德安县永修县星子县修水县武宁县瑞昌市湖口县都昌县彭泽县九江开发区共青城市庐山管理局云居山柘林湖管委会 景德镇 市 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 萍乡市上栗县芦溪县湘东区莲花县安源区 新余市分宜县渝水区经济开发区仙女湖风景区 上饶市信州区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横峰县弋阳县铅山县德兴市婺源县万年县余干县鄱阳县三清山 鹰潭市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 吉安市吉州区青原区新干县峡江县遂川县永新县吉水县吉安县安福县泰和县万安县永丰县井冈山市 赣州市章贡区赣县上犹县崇义县南康市大余县信丰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安远县寻乌县于都县兴国县瑞金市会昌县石城县宁都县 抚州市临川区崇仁县乐安县南丰县广昌县金溪县南城县资溪县黎川县东乡县宜黄县宜春市丰城市袁州区高安市樟树市万载县上高县宜丰县奉新县靖安县铜鼓县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批后公告材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五化”协同发展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机遇,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加快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第三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西省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南昌市、上饶市、九江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宜春市、吉安市、抚州市等十一个地市,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 有法定效力。

第四条省域发展总目标 落实新时期江西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发展战略,利用江西省近邻长珠闽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开放区位,发挥江西省生态环境优良和文化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崛起,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促进沪昆(浙赣)、京九等交通走廊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秀美”的新江西。 1.富裕江西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城市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自身优势资源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的富裕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经济圈。 到规划期末,全省人均GDP超过16000美元(按2010年汇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家庭收入中非农产业比重超过60%。 2.和谐江西 以都市区、城镇群、县(市)域单元为载体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镇常住人口与返乡务工人员安居乐业、革命老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年公示稿(上) 作者:来源:云南房网添加日期:11年11月30日 第一章总则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群)为单元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滇西地区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特色与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滇西地区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从加快推进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角度,明确滇西城市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西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滇西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协调好区域发展的各种关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滇西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 第一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滇西特色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护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好自然、人文环境。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 (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5)《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6)《云南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省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滇西各州市相关政府文件 第三条规划期限 滇西城市群规期限为2011-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次滇西城市群规划的范围本次城市群规划范围涵盖大理、德宏、保山三个州市级行政区及怒江两个县级行政区(泸水、兰坪)。国土面积合计68015 km2,共包含252个城镇单元,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22个城镇、125个乡集镇。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滇西城市群全域。 第二层次:包括大理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带等重点次区域。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优先保护永续利用 保护滇西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对区域性重大生态廊道、生态斑块,法定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以及城市水源地的保护。加强对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保护,有序引导开发利用。 2、统筹协调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结构,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与布局,建立城乡社会与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合理聚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优先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提升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发展水平。 3、因地制宜 根据滇西自身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空间开发。一切开发应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容量之内,严禁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4、特色发展 坚持走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运用市场机制,以产业新型化,特色化促进城镇化加快提高。充分挖掘滇西的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云南边疆地域文化,并引导城镇建设的特色发展。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人口的流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它和人口迁移的区别在于它不改变户籍登记地,因此可以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在本地居住3日以上,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以及在旅途中周转的人口。 关于流动人口的总量,很难进行精确的统计。由于在现代社会中,越出“本地”的人口流动基本上全都要使用交通工具,而人口流动量比人口迁移量总要大出许多倍,所以一个地区的客运总量大致可用来反映其人口流动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60年代曾出现下降和停滞外,全国客运总量一直是迅速上升的。据此推算,1950~1988年间全国人均每年流动次数增长了18.5倍,全年人均旅行距离也延长了11.6倍,表明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大了(见表69)。近两三年来,全国客流量有所减小,1990年人均旅行距离比1988年缩短了11%;究其原因,主要有二:①治理整顿抑制了经济过热;②客运价格在稳定多年后首次大幅提高,从而抑制了一部分非必要性人口流动。 中国人口的流动性虽比过去显著增大,但与一些外国相比,差距仍很大:人均旅行里程在80年代中期仅为日本的1/20,不及美国的1/30。事实上,不仅中国的乡村人口,即使是城市人口,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终生很少离开常住地外出流动,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是住家周围几公里为半径的狭小圈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相对凝固化。 人口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经济水平,应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是生活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而经济部门和地域结构的改善,也必然要在人口流动上有所反映。1989年,辽宁省人均旅行1043.9公里,西藏仅139.2公里,二者相差6倍以上;同年浙江省人均流动7.3次,安徽省仅2.6次,都反映出经济水平的差距。但流动人口的分布还与政治和交通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一些水陆空交通枢纽,如北京、南京、沈阳、武汉、上海、广州等,本身就是特大城市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有庞大的中转客流,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流动人口聚会焦点。如1989年南京市市区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客运量分别达到1119万人、1539万人和2519万人,合计达5177万人,相当于市区人口每人流动21次。而广大农村经济水平低,有的地理位置也很偏僻,外来人员少,流动人口就少得多。其中中国东部各县1年人均流动约数次,如辽宁省岫岩县1987年为5.49次,安徽

江西省截至2012年各地区人口统计(发邮件)

江西省截至2012年,江西省共设11个地级市,11县级市,70个县19个市辖区: 地级市(车牌)总人口 (万) 行政区县 人口(万) 南昌 (赣A)504 东湖区 58 西湖区 50 青云谱区32 湾里区 6 青山湖区90 南昌县 102 新建县 80 安义县 18 进贤县 69 赣州(赣B) 918 实887 章贡区 56 南康市 80 信丰县 75 大余县 30 赣县 61 龙南县 32 定南县 20 全南县 20 寻乌县 30 安远县 35 瑞金市 66 宁都县 76 于都县 96 会昌县 51 石城县 31 上犹县 30 兴国县 78 崇义县 20 宜春(赣C) 550 实561 袁州区 105 高安市 86 丰城市 136 樟树市 60 奉新县 30 万载县 53 上高县 35 宜丰县 28 靖安县 14 铜鼓县 14 吉安(赣D) 481 实493 吉州区 34 青原区 20 吉安县 47 井冈山市16 吉水县 51 新干县 33 永丰县 45 泰和县 55 遂川县 56 万安县 30 安福县 39 永新县 50 峡江县 17 上饶(赣E) 740 实715 信州区 42 德兴市 32 上饶县 72 广丰县 90 玉山县 59 铅山县 42 横峰县 20 弋阳县 36 余干县 109 鄱阳县 139 万年县 40 婺源县 34 抚州(赣F) 400 实371 临川区 101 南城县 30 黎川县 24 南丰县 27 崇仁县 31 乐安县 33 宜黄县 21 金溪县 27 资溪县 11 东乡县 42 广昌县 24 九江475 庐山区 32 浔阳区 38 九江县 34 共青城市12 瑞昌市 41

江西省修水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四章中心城区性质、职能与规模 (13) 第五章规划区四区划定与统筹规划 (14) 第六章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4) 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6) 第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18) 第九章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9) 第十章中心城区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 (21)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1)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23)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公用设施规划 (24)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规划 (2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环保环卫规划 (30) 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 (31)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十八章附则 (33)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加快修水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确立修水县城市未来发展的长远空间框架、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修水县人民政府提出对2003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修水县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修水县从初级工业城市向现代服务城市转变、环境脆弱城市向生态环保城市转变,促进修水城乡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3条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并注重节约使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集约使用土地,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 (2)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社会服务设施,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区域协调 注重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和城市群建设,分析三个都市区发展对修水县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市布局的影响,顺应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综合交通、产业体系。 (4)城乡统筹 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突出特色 重视保护山水自然景观、生态湿地、历史文化名村、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遗产等资源,在城市用地布局中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滨江城市风貌。 (6)有序建设 坚持规划引导,促进有序发展。以远近结合为原则,合理确定分期规划目标,建立立足长远的空间结构,深化近期的用地布局,制定符合实际的的实施步骤和程序。 第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文本(草案)

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文本(草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3)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5) 第二节县域人口与城镇化 (6) 第三节县域城镇体系结构 (6) 第四节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7) 第五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六节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 第七节县域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2) 第八节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13) 第九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4) 第十节县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4) 第四章县城总体规划 (17)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17) 第二节县城用地发展方向与增长边界 (17) 第三节县城总体规划布局 (17) 第四节县城产业布局规划 (18) 第五节县城中心城区村庄建设规划 (19) 第六节县城综合交通规划 (20) 第七节县城住房发展与居住区规划 (21) 第八节县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2) 第九节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25) 第十节县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6) 第十一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26) 第十二节县城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27) 第十三节县城公用设施规划 (28) 第十四节县城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五节县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规划 (30) 第十六节县城郊区规划 (32) 第十七节县城城市建设用地时序安排 (33) 第十八节县城近期土地利用规划 (33) 第十九节县城中期土地利用规划 (35) 第二十节县城远景规划设想 (36) 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和政策建议.................................. 37第六章附则. (39) 附表: (40)

江西省各县人口排名

江西省各县人口排名 鄱阳县145.9 丰城市132.32 于都县95.8 南昌县93.8 余干县89.5 南康市81.5 乐平市80.3 广丰县80.1 高安市79.4 修水县76.7 进贤县76 宁都县74.1 都昌县73.9 兴国县73.1 上饶县71.5 新建县69.2 信丰县69.2 瑞金市62.1 玉山县56.3 贵溪市56.3 樟树市53.7 遂川县53 赣县53 泰和县52.2 万载县48.2 吉水县47.91 上栗县47.6 永新县46.8 会昌县44.9 吉安县43.75 瑞昌市42.1 永丰县42 东乡县42 铅山县41.3 安福县38.2 永修县36.95 弋阳县36.7 万年县36.5 余江县35.5 安远县35.1 彭泽县35 乐安县34.9

武宁县34.9 上高县34.6 九江县34 婺源县33.7 崇仁县32.6 德兴市31.8 分宜县30.9 新干县30.8 南城县30.7 奉新县30.5 万安县30.2 石城县30.2 寻乌县30 龙南县29.5 大余县29.2 上犹县28.6 芦溪县27.7 宜丰县27.6 湖口县27.6 南丰县27.6 金溪县27.1 浮梁县25.9 安义县25.4 莲花县24.5 星子县24.04 广昌县23.3 黎川县23.2 德安县23 宜黄县21.4 崇义县19.7 横峰县19.7 定南县19.5 全南县18 峡江县16.6 井冈山市15.6 靖安县14 铜鼓县13.1 资溪县10.9

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高新开发区红谷滩新区桑海开发区长堎工业区 九江市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德安县永修县星子县修水县武宁县瑞昌市湖口县都昌县彭泽县九江开发区共青城市庐山管理局云居山柘林湖管委会 景德镇 市 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 萍乡市上栗县芦溪县湘东区莲花县安源区 新余市分宜县渝水区经济开发区仙女湖风景区 上饶市信州区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横峰县弋阳县铅山县德兴市婺源县万年县余干县鄱阳县三清山 鹰潭市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 吉安市吉州区青原区新干县峡江县遂川县永新县吉水县吉安县安福县泰和县万安县永丰县井冈山市 赣州市章贡区赣县上犹县崇义县南康市大余县信丰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安远县寻乌县于都县兴国县瑞金市会昌县石城县宁都县 抚州市临川区崇仁县乐安县南丰县广昌县金溪县南城县资溪县黎川县东乡县宜黄县宜春市丰城市袁州区高安市樟树市万载县上高县宜丰县奉新县靖安县铜鼓县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内容摘要 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二、全省城镇化发展战略 三、全省城镇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四、优化城乡居民点体系 五、构筑“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进绿色发展 七、重视公共服务体系与住房体系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八、加强省级空间管制,科学推进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九、推进近期行动,完善城镇化考核评价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全面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围绕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总体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内生和外源发展动力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保障江西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有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走“多元发展、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示范,以都市区、城镇群为城镇化核心载体,以一批综合承载力强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支撑,生态、低碳、宜居指标全国领先,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山水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规划确定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53%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到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8%左右。 规划确定省域城镇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和控制目标为:到2015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45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320平方公里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650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900万左右,城镇

《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试行)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言 本《导则》是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方针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实施云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导则》编制过程中,总结了云南省既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践经验,参考和借鉴了国家相关的现行标准、规范以及其它省市保障性住房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经认真研究和修改后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导则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郭五代 成员:赵智捷邓宏旭赵康杨渝李辉周建平何永康 主编单位: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勘察设计质量协会 参编单位:云南省设计院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 任洁谢清荣秦进曹阳梅莹辉 刘涛汪爱平李甫健李涛万林静 刘建吴丹向剑凛苏力罗建方 杨仙梅吴保刚郑文潘文

目录 1总则 (1) 2 术语 (2)

3.1 一般规定 (3) 3.2 选址 (3) 3.3规划指标 (4) 3.4规划原则 (4) 3.5 居住环境 (4) 3.6交通与停车 (4) 3.7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5) 3.8无障碍设计 (5) 3.9室外环境设计 (5) 4岩土工程勘察 (7) 4.1前期工作………………………………………………………………………………………………………. .7 4.2 现场及试验室工作 (7) 4.3岩土工程勘察 (7) 4.4岩土工程勘察验收 (8) 5 建筑设计……………………………………………………………………………………………………….. . .9 5.1 一般规定 (9) 5.2户型标准 (9) 5.3 户型设计 (11) 5.4 技术经济指标…………………………………………………………………………………………… .11 6室内装修与设施 (12) 6.1室内装修 (12) 6.2室内设施 (12) 7 结构设计....................................................................................................................... . (13) 7.1一般规定 (13) 7.2 地基基础 (13) 7.3体系和材料 (13) 7.4其他 (14) 8设备设计 (15) 8.1 给排水设计………………………………………………………………………………………………… .15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原因分析_吕作奎

8 1 2008(6)现代城市研究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原因分析 A Revisit of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Cities: The Case of China吕作奎 王铮LV Zuo-kui WANG Zheng 文章编号:1009-6000(2008)06-0081-07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吕作奎(1983-),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 向为区域经济模拟与DSS; 王铮(195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科学 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经济计算、地理计算、区域科学与管理。 引言 城市体系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 相互关联的、起不同职能作用的、不 同等级的城市所组成,因而具有一 定的规模结构[1]。在一个区域或国 家,由于各城市的条件各不相同,城 市之间会形成不同的职能分工,同 时也形成不同大小的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分布是指某区域(国 家、地区等) 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 次分布。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目的 是探讨区域内城市从大到小的序列 与其人口规模的关系,揭示区域人口 在城市中的分布特征[2]。不同规模的 城市在区域上的分布存在一定规律。 位序-规模法是在城市规模分 布研究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理论方 法,它是从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位 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内的 城市规模分布。最早是1913 年奥尔 巴克(F.Auerbach)发现五个欧洲国 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资料符合下面 公式所示的关系: (1)式中:是一个国家的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的人口数;是第i位的城市的位序;K是常数[3]。随后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订和发展。Zipf(1949)对发达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行研究,他认为城市的位序和规模之间呈现出理想的直角双曲线关系,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城市Zipf规则。Zipf (1949)认为城市的大小不仅符合帕累托分布,而且帕累托指数等于1,相应的A是城市体系中规模最大城市的人口[4]。Zipf认为的这种城市规模分布是位序-规模规则中的一个特例。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对位序-规模规则进行运用和完善。严重敏、宁越敏(1980)用全国城市的详细人口资料,对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行 了位序-规模规则的检验。王法辉

未来五年江西省十一地市发展趋势排名及分析

未来五年江西省十一地市发展趋势排名及分析(附若干县市分析) 不得不承认,发展这回事,瞬息万变。没有一定的趋势。02年那会,江西还准备取代湖南。到今年,武广一通,江西人自己都承认赶超湖南几乎无望。那今年,南昌还笑看合肥如何,还在觉得安徽不值一提。今年一看,凭借真正长三角优势,安徽的前途较之江西一片光明。02年前后,南昌还在嚷着三年超过长沙。结果,那时比南昌好不了多少的长沙现在的GDP几乎是南昌的两倍。江西人经历了大喜中的希望和踌躇满志,到这几年的低潮与迷惑。但是,仍然是那句话,什么都有可能。看看曾经不可一世的诺基亚现在被苹果,宏大甩一大截吧。还有什么神话是不能破的?! 先说下为什么02年的江西那么自信那么觉得自己将与沿海接轨。那时是有道理的。理论上,那时的广东浙江福建确实到了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承接中国最发达三大区域的江西的优势当然是湖南安徽不能比的。再加上那是确实也有很多比较大的沿海企业来了江西。江西的经济确实发展了,还创造了连香港媒体都赞不绝口的江西速度。让湖南和安徽眼红了好一阵子。尤其是湖南,将江西当抢夺资源的头号大敌。但是,等中国的民族工业慢慢被国外豪强占据的时候,沿海地区就只能靠低附加值的工业跟国外抗衡了。掌握高端生产时不可能了。没办法,只能拼人力。于是,当年的梯度转移趋势一下又转回去了。所以看沿海,仍然还是十几年钱低附加值的工业。到 05-06年的时候,江西还准备打生活成本低于沿海,可以曲线增加工人工资的方式吸引梯度转移。但是沿海企业却发现,工厂可以移动,但是经过几十年建立起来的生产体系和配套设施及服务江西是不能有的,所以,这几年江西没有了发达地区的投资,被打回了原型。基础先天性不足让江西仍然在两湖之后。而安徽,实际上,也只是靠马鞍山,芜湖,合肥。为什么,很简单,实在是太近了。就像南京的地不够用,分点给相邻的芜湖就理所当然了。 也就是说,靠沿海,不那么靠得住了。那怎么办?套用李连杰一部电影的一句台词:人,一定要靠自己。 第十一名:抚州 抚州几乎死在交通上。在中国版图上,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的地级城市不多了。抚州是其中之一。或许,抚州的城中心在东乡,抚州可能都发展得更好。工业才能强市,抚州基本只能靠农业,但是尽管农业在江西领先,但毕竟不能增加城市财富,没有城市财富,城市建设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城市不行,难以吸引人才,就不肯能在工业方面能有成就。于是,只能在全国几乎都高速发展中更加掉队。 也许以后向莆铁路,以及远景规划的鹰梅铁路可以改善抚州的交通。但是,那时,高铁也许已经比较普遍了。所以说,抚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在落后。似乎永远慢一拍。 也许有人说,抚州靠近福建,最能接受福建的辐射。确实,福建是很实际的省份,低调但是经济确实不俗。但是,福建的工业其实也是低附加值的工业,而且有赖于出口。加上临近的三明等也属于不发达,无论从行政还是交通成本,抚州跟三明,龙岩等城市没有可比性。更何况连货运铁路都没有。

云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2003-2010年) 第一章概述 第一条根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8号)和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国经贸[2003]147号)要求,为适应云南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建立“科学规划,布局优化,网络合理,竞争有序,服务完善,满足消费”的现代化加油站行业流通体系,特制定《云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下称规划)。 第二条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关系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省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了集中整治,成品油市场秩序明显得到规范,加油站布局及结构、质量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为进一步加强网点建设,形成合理规范的流通渠道,对云南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三条规划范围为云南省境内城市、乡镇所属区域及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和其它道路内从事成品油零售业务的加油站(点)。 第四条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3--2005年。 中期:2005--2010年。 第五条规划的主要依据 1、《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国经贸贸易[2003]147号); 2、《汽车加油加汽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02); 3、《成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云南省“十五”发展纲要》 8、《云南省城镇布局规划2000-2020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国家有关成品油市场整顿和规范的要求为指导,按照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城市总体规划、道路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全省加油站网点建设的实际出发,通过编制和实施《规划》,加强加油站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提高,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统一开放、满足消费需要的现代化成品油销售服务网络体系。

(完整版)《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 课题 《人文地理学》第4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3、通过分析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能够正确认识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2、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人口的总数量是多少吗?是的,有70亿人口,那么这70亿人口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他们是平均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人口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人口分布的测度 人口密度: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

口数。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 [引出问题] 刚才我们提到世界人口共有70亿,那么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 1、北半球人口稠密,南半球人口稀疏; 2、中纬度地区人口稠密,低、高维度地区人口稀疏; 3、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4、海拔500米以下的人口稠密,500米以上的人口稀疏; 5、城市人口密集,乡村人口稀疏; 6、欧、亚两洲人口稠密,其它各洲人口稀疏。 (用PPT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邦奇的人类大陆图 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用PPT展示人类大陆图,让学生看图总结出世界上的四个人类大陆) [引出问题]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我国的人口分布又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五、中国的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

江西省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 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rtyuiopas 江西省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 班级:14级工商管理 学号:1412021036 姓名:罗敏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教育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人口正在实现着两个转变:一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和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转变;二是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根据统计资料,中国当前的出生率、增长率以及综合生育率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明显低于亚洲水平、发展中国家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经过30 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由于人口发展所具有的惯性作用,以及与低生育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等原因,人口问题仍旧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江西平稳度过人口增长“惯性”引发的第三次出生高峰,人口发展转为低增长,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关键词:人口数量江西省变化趋势

2030江西省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30页)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本资料由皮匠网制作整理,更多方案下载请点击: https://www.doczj.com/doc/591814687.html,/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贯彻景德镇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部署,适应景德镇区域地位的提升和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应对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促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特编制《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规划原则 本规划遵循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弘扬历史文脉、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 第3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年) ()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号)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年)》刚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景德镇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云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云南省公路网规划(2005-2020年) 云南省交通厅 二〇〇五年八月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合理配臵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的纽带。公路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为其它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同时,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兴起,公路已能够提供长距离、快速、安全、舒适的高质量运输服务,汽车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公路运输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云南省山川、河流密布,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工程建设困难,使交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云南省铁路运输受其技术经济特性制约,导致通达性有限;内河运输主要集中在澜沧江流域。在这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承担着云南省大部分运输量,其不仅承担着“面上”基础性运输,在运输大通道中也承担着较多的中长途运输。因此,公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对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近十多年来,云南省公路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一定进展。200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6.7万公里,2005年7月安楚高速通车后,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400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14.5万公里,51%乡镇已通油路,84%建制村已通公路。但云南省公路网还明显存在干线公路网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完善、高等级公路规模不足,农村公路通达性差、等级低、路面状况差、抗灾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世纪初是云南省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五个统筹”,实现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云南省公路交通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新型工业化蓬勃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汽车社会快速到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公路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也给云南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云南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云南省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加强云南省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联系,需要公路交通发挥重要作用。

人口空间分布解读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人口空间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口空间分布受到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二,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也会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状况,并影响其动态分布特征。另一方面,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人口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对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探索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其动态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政策,最终促进区域人口合理均衡布局,促进人口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因此,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成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从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我国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胡主席在报告中又提出新的人口发展战略要求,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跟之前研究相比较,有关人口分布合理性的学术研究并不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用经济承载力指标考量人口分布是否合理,探讨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己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直辖市之一,2014年总人口己达1732.76万人。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重庆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人口容量和自然、经济承载力方面研究重庆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均衡合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人口分布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时期的人口研究还不是独立的研究课题,它只是在研究空间问题时被涉及的某一个相关方面。主要代表学者有伯吉斯、霍伊特、罗西等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1951年Clark以20多个城市的人口数据为依据,研究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呈指数式衰减趋势,也就是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呈现负指数的关系; Sherratt和Tanner随后研究得出新的人口密度理论模型一正态密度模型,Smeed提出了负 幂指数模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受地理学发展思潮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有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有人口分布的数量模式,人们的迁居行为和因人口集聚形成的住房链问题。主要代表学者有克拉克、西蒙斯、劳瑞、摩尔、贝尔、布朗等。1969年,Newling 等深化了Clark理论模型,用二次曲线替代了一次变量,提出了二次指数模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主要以阶级关系、政治因素等社会结构深层原因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口分布,研究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代表学者有哈维、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派。90年代,美国人口分布研究主要以国内国际人口迁移和人口特征的区域差异为主,此外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