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定向聚集水热合成制备多种形貌的纳米钛酸锶
- 格式:pdf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11
钛酸锶(Strontium Titanate,SrTiO3)是一种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无机化合物,常用作陶瓷电容器、压电元件和高温电子器件等。
下面是钛酸锶的制备方法:
1. 溶胶-凝胶法
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
制备过程如下:
(1)将钛酸四丁酯和乙醇混合,加入适量的乙二醇,搅拌均匀,形成溶胶。
(2)将溶胶加入适量的硝酸锶溶液,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溶胶。
(3)将混合溶胶进行干燥,形成凝胶。
(4)将凝胶在高温下煅烧,形成钛酸锶粉末。
2. 固相法
固相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
制备过程如下:
(1)将氧化锶和氧化钛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2)将混合物在高温下煅烧,形成钛酸锶粉末。
. 水热法
水热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钛酸锶的方法。
制备过程如下:
(1)将钛酸四丁酯和乙醇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溶液。
(2)将混合溶液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水热反应,形成钛酸锶粉末。
4. 燃烧法
燃烧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钛酸锶的方法。
制备过程如下:
(1)将钛酸四丁酯和乙醇混合,加入适量的硝酸锶溶液,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溶液。
(2)将混合溶液在高温下进行燃烧反应,形成钛酸锶粉末。
以上是钛酸锶的常见制备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进行。
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技术无机材料是指不含碳元素的材料,其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领域,如催化剂、电子材料、储能材料、传感器材料、隔热材料等。
而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技术则是现代无机材料学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制备纳米粉体、薄膜材料和复合材料等领域。
一、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水热合成技术主要是利用水热反应的原理进行无机材料的制备技术。
水热反应是指在高温高压下,以水为溶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发生包括氧化、水解、加氢、置换、复分解、聚合等的反应。
因此,水热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化学反应发生,生成纳米级的无机材料。
二、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技术的步骤和方法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技术的步骤和方法非常简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适宜的原料。
这是无机材料水热合成技术的首要步骤,由于反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一些温度和压力敏感的化合物和基体往往不能在水热条件下稳定存在,因此选择合适的原料对于反应的成功极为重要。
2.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
无机材料水热合成过程中,由于反应产生的离子容易形成较大的粒子,被锁定在溶液中,所以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有效地降低杂质的形成,促进纳米级物质的生成。
3.选择适当的水热反应条件。
在水热合成技术中,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pH值都可以影响产品的形貌和晶相结构,因此选择适当的水热反应条件对产品的形貌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三、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技术的应用案例无机材料水热合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分别以催化剂、电子材料和储能材料为例进行介绍:1.催化剂超细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剂领域,可应用于沉积催化剂制备方法中。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的金属纳米颗粒可以在石墨烯等载体上制备高效催化剂,比如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的钯纳米颗粒制备的催化剂在烷基脱氢反应中表现出具有突出活性和选择性的性质。
2.电子材料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的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中,如纳米氧化铁以其良好的磁性、光学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储存介质、生物医药、可见光催化等领域。
钛酸锶的制备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钛酸锶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多种应用领域,包括光学材料、生物医药等。
在实际应用中,钛酸锶的制备方法十分关键,制备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钛酸锶的制备方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我们需要准备钛酸锶的原料。
钛酸锶的主要原料为钛酸钡和硝酸锶。
钛酸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BaTiO3,硝酸锶则是硝酸根离子和锶离子组成的盐类化合物。
这两种原料的纯度和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原料进行制备。
在制备钛酸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钛酸钡和硝酸锶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在一起。
通常情况下,按照化学计量的比例混合原料可以得到更纯净的产物。
混合的过程需要搅拌均匀,确保原料充分接触,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接下来,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煅烧处理。
煅烧是一种常见的固相反应方法,通过加热原料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目标产物。
在煅烧的过程中,原料中的Ba和Ti、Sr和O原子相互扩散,形成BaTiO3和SrO的晶体结构。
煅烧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等条件会直接影响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参数。
经过煅烧反应,可以得到初步合成的钛酸锶产物。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还需要对产物进行一些后续处理,以提高其纯度和晶体结构的完整性。
可以采用溶液沉淀法或水热法等方法进一步精细化合成产物。
这些后续处理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产物的性能符合要求。
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我们就可以获得高纯度、高质量的钛酸锶产物了。
这些产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光学材料、电子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钛酸锶的制备方法虽然相对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关键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就能够顺利地进行制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钛酸锶的制备方法有所了解,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第二篇示例:钛酸锶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材料科学、光电子学和生物医学等。
钛酸锶钡陶瓷的制备工艺总结摘要钛酸锶钡(BST)作为一种典型的铁电材料,因其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热力学性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众多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综述了当前钛酸锶钡的主要制备工艺及其优缺点,并对未来制备钛酸锶钡的工艺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钛酸锶钡、制备工艺、优缺点、展望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微电子技术和光催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钛酸锶钡因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优良的压电性能、较低的介电损耗、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居里温度易调控以及能够产生较高的光生电位、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随机动态存储器、微波介质移相器、光解水产氢、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等领域中。
钛酸锶钡(Ba1-xSrxTiO3)是一种具有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由钛酸锶和钛酸钡按照一定比例固溶所得,而制备工艺的不同,往往会影响钛酸锶钡的微观形貌以及组织结构,进而改变钛酸锶钡材料的介电性能、居里温度以及光催化性能,因此对钛酸锶钡制备方法的总结非常必要。
本文从钛酸锶钡的制备工艺及其优缺点方面,综述了钛酸锶钡当前的研究进展,并且对其进行了展望。
1.钛酸锶钡的制备工艺目前,钛酸锶钡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低温液相合成法、沉淀法、熔盐法、低温自蔓延法、固相烧结法、气相沉积法等[1]。
1.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目前制备钛酸锶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是将锶盐和钡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溶解,之后与溶于乙二醇甲醚中的钛酸正四丁酯溶液(钛前驱液)混合,不断搅拌直至澄清透明,再将溶胶陈化、干燥形成干凝胶,最后对干凝胶进行热处理获得纳米级钛酸锶钡粉末。
这种方法制备周期短,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并且能够使反应物均匀混合、充分反应,制得的钛酸锶钡粒径小、催化活性较高,在光催化领域中应用更为广泛。
另外,该工艺可以较为容易地改变Ba/Sr比或对钛酸锶钡进行离子掺杂,因此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溶胶-沉淀一步法合成钛酸锶纳米粉体徐泽忠;赵茂俞;刘丹丹;徐华华;张蔓茹;韩成良【摘要】以TiCl4和SrCl2·H2O等为原料,在常压下通过溶胶-沉淀一步法成功制备出了SrTiO3纳米粉体,并对所得产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rTiO3纳米晶为准立方体,尺寸约为60nm.同时,采用电子工业用高纯碳酸钡标准分析法(HG/T 3587-1999)研究了当锶/钛比为1时,碱浓度、钛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分别对最终产物纯度的影响,得出钛酸锶纳米粉体最佳合成工艺参数:碱浓度为7.3mol/L,钛液浓度为2.8mol/L,反应时间5h和合成温度25℃.【期刊名称】《安徽化工》【年(卷),期】2017(043)002【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溶胶-沉淀法;合成;钛酸锶;纳米粉体【作者】徐泽忠;赵茂俞;刘丹丹;徐华华;张蔓茹;韩成良【作者单位】合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安徽合肥230601;合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安徽合肥230601;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钛酸锶(SrTiO3)可作为电子陶瓷生产原料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容器、晶界层电容器、压敏电阻、热敏电阻及气敏元件及其他电子元件[1-2]。
随着人们对钛酸锶基陶瓷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有关高纯钛酸锶纳米粉体的低成本合成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常,用于制备钛酸锶粉体的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烧结法、水热法、化学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等[3-6]。
高温固相烧结法是用TiO2和SrO经过高温灼烧而成,杂质含量高,颗粒粗,均匀性差;水热法对实验设备和成本要求高;化学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所得SrTiO3纳米粉体虽然均一性较好,但团聚较严重。
又如,采用反胶束微乳液法制备SrTiO3前驱物热分解制得粒径约为40nm的球形SrTiO3粒子,粒度分布窄[7-8],但该方法需要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合成过程复杂。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净化材料。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催化活性,可以用于处理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本文将探讨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一、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1.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利用水热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在中低温下高效合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纳米晶体。
例如,氧化锌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将NaOH、Zn(NO3)2和无水乙醇混合在一起并经过水热反应制备得到。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先将金属盐或有机金属化合物转化为溶胶,然后通过热处理使其凝胶化的方法。
凝胶过程中金属原子得到聚合形成纳米晶体。
例如,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将钛酸酯、乙酸乙酯和醇共混物在乏水条件下制备得到。
3. 氧化剂法氧化剂法是一种将金属原子或离子和有机分子或聚合物相混合,然后通过氧化剂作用使之形成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方法。
例如,氧化铁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在铁盐和聚合物(如聚乙二醇)混合物中添加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并进行适当处理制备得到。
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研究1. VOCs 的处理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可以作为有效的催化剂用于VOCs的催化氧化。
例如,钛酸锂和氧化钛的复合材料可以高效地催化苯的氧化,降解苯,使其实现环境净化的效果。
2.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重金属离子是经常被讨论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可以作为高效的吸附剂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例如,钛酸锶纳米材料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铅离子和吡啶蓝。
3. 其他污染物的处理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污染物的处理,如农药、药物、染料等。
此外,组合使用多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也可以对复杂污染物进行高效的去除。
不同形貌钛酸钡的研究进展高淑娟;薛玫;韩晓晶;刘奋照【摘要】钛酸钡材料的形貌、晶粒尺寸等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钛酸钡材料形貌和尺寸的控制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钛酸系材料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提出新颖形貌钛酸钡晶体的制备研究方法。
本文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制备钛酸钡方法及形貌控制上取得的成绩,讨论了各种控制方法对钛酸钡晶体形貌产生的影响,同时预测了形貌可控钛酸钡未来研究的方向。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properties of barium titanate.Therefore the study of its size and shape controlled to performance is valuable.In recent years , there a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of BaTiO 3 with novel morphology.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arium titanate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y in recent years was summarized.The effect of preparation method on the morphology of barium titanate was discussed.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was also forecast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钛酸钡;形貌;控制方法【作者】高淑娟;薛玫;韩晓晶;刘奋照【作者单位】吕梁学院化学化工系,山西吕梁 033000;吕梁学院化学化工系,山西吕梁 033000;吕梁学院化学化工系,山西吕梁 033000;吕梁学院化学化工系,山西吕梁 0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23+3钛酸钡是具有ABO3型钙钛矿晶体结构的强介电材料之一,在电子陶瓷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
钛酸锶合成方法进展学生姓名:李茂学生学号: 201111101027 院(系):材料工程学院年级专业:2011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班二〇一四年十二月1 引言无论在金属材料,还是在有机、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添加适量锶及其化合物都可改变其某些性能甚至使其具有特殊功能,故有“金属味精”之称。
在锶资源中,钛酸锶(SrTiO3)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化合物。
钛酸锶具有超导性、半导性、气敏性、热敏性及光敏性,界电损耗低、色散频率高,另外还有高介电常数、低电损耗等优点。
与钙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和高耐压强度,因此是电子工业中应用较广的一种电子陶瓷材料,可用于制造晶界层电容器、PTC热敏电阻、高压电容器、氧敏元件、电容-压敏复合功能元件;在存储器中用它替代SiO2可使存储量提高30倍以上;另外制成氧敏元件用于控制汽车稀薄燃烧的氧传感器,引起有关人员的广泛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钛酸锶的制备方法研究作一较详细的综述。
2 钛酸锶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目前钛酸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化学沉淀法、高温固相法、微波法、等离子体法以及水热法。
2.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SrTiO3薄膜的方法。
一般以钛盐与锶盐为原料,以有机化合物为螯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均质的溶胶;凝胶经干燥后,于低温(900℃以下)焙烧数小时,便可制得钛酸锶粉末。
徐明霞等以TiC14.SrCl2.6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简称ISG工艺)合成了纳米SrTiO3陶瓷粉料。
研究表明,由于柠檬酸等络合作用,溶胶稳定,凝胶分布均匀,在SrO_TiO2复合氧化物凝胶向结晶相的转变过程中,无中间相的简单氧化物生成,经处理后,前驱体SrO_TiO2可直接生成单一的立方SrTiO3相。
在800℃煅烧0.5h的SrTiO3粉末结晶度好,粒径小于15nm。
该工艺简单,在工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钛酸锶有半导化的钛酸锶和绝缘的钛酸锶,绝缘的钛酸锶报道较多,而半导化的钛酸锶薄膜报道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