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

在奴隶社会,我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有较高的水平,制陶业也很发达,形成了夏、商、西周辉煌的青铜文明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欢迎大家阅读。

春秋战国的纷争重点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春秋战国的纷争难点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春秋战国的纷争试题

春秋战国的纷争( )

1、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我们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秦穆公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4、在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

A、楚

B、魏

C、齐

D、燕

5、读下面地图,回答问题。

(1)战国七雄是指、、、、、、。

(2)列举三个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3)列举六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春秋战国的纷争( )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

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2、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 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3、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5、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 B C 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战国的纷争( )

1、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战国时期,大战频频,有一个成语叫“围魏救赵”,就出自其中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3、观察下列两幅图,请你判断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国中发生分裂是:( )

A.齐国

B.楚国

C.晋国

D.秦国

4、问鼎中原指的是哪位霸主称霸(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初一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试题参考答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堂达标题( )

1、C

2、A

3、D

4、C

5、(1)齐、楚、秦、燕、赵、魏、韩。

(2)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朝秦暮楚、徙木为信、

(起死回生、负荆请罪。)

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堂达标题(B)

1、D

2、A

3、C

4、A

5、(1)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错别字不得分)(2)晋国。(3)长平之战。(4)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堂达标题(C)

1、A

2、B

3、C

4、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状况,上承奴隶社会,下启整个封建时代,为后面学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经济和思想文化及秦始皇统一中国等内容有铺路搭桥的作用,因而本课承上启下,在中国古代史上占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齐、晋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导致了什么后果? 播放动画视频《烽火戏诸侯》 教师: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演出“烽火戏诸侯” 的闹剧,结果,等戎族真的来攻打西周时,诸侯没有再来救援,周幽王被杀, 西周灭亡。随后,东周建立,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今天 我们来学习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示: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看千金一笑叹周王衰落 二、观春秋烽火展霸主风采 三、谈七雄兼并解战国风云 四、说天下大势悟分久必合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 在奴隶社会,我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有较高的水平,制陶业也很发达,形成了夏、商、西周辉煌的青铜文明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欢迎大家阅读。 春秋战国的纷争重点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春秋战国的纷争难点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6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齐桓公称霸和秦赵长平之战,上述特点明显。教材弱化了对战国兼并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但从教材“有些诸侯中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比较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设备一套、教棒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形成春秋争霸大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并存的特点。 2.吴越争霸,特别是舔尝苦胆的故事,学生较熟悉,可由学生自学或讲述。同时告诉学生,由于年代久远,在故事的流传过程中,也增添了许多虚构的成分。培养学生从传说和故事中探究历史真实的科学精神。 3.“围魏救赵”内容设计成学生活动。教师可提供与这场战事相关的政治、军事和地理方位因素,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特点,评价

人教版历史七上中考要点总结-知识点归纳

中国历史七(上)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的在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 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 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3、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 衣服,懂得爱美。 6、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具,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3、河姆渡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5、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 三、华夏之祖 1、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涿鹿之战。(炎黄大战蚩尤) 3、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4、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2、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4、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5、商迁都到殷,商朝又称殷朝。 6、商朝最后一个王是纣。 7、周国国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国力逐步强大。 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大战,武王建立周朝,史称 西周。 9、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10、分封制的作用:○1(积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 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消极)造成春秋战国的纷争。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盛行“三星堆”文化。 3、后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在商周时期已齐备。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

新版人教版中考全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共83页)

新版人教版中考全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共83页)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按岳麓版分解:七上第二单元 8春秋战国的纷争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按岳麓版分解:七上第二单元 8春秋战国 的纷争 【内容标准(试验稿)】 (1)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内容标准(2011版)】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2015·山东泰安·1)“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答案】A 2.(2015·山东东营·1)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答案】B 3.(2015·江西省·1)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答案】C 4.(2015·福建厦门·3)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 C.大运河D.长城 【答案】A 5.(2015·湖南株洲·1)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卧薪尝胆”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答案】D 二、填图析图题 6.(2015·湖南张家界·31)根据图13《战国形势图》填出国名。(4分) A B C D 【答案】A齐B楚 C秦D燕。(4分) 三、非选择题 7.(2015·湖南益阳·32)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分)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4分)(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4分)

2012中考历史复习春秋战国的纷争

2012中考历史复习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山东省高密市立新中学孙洪波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春秋争霸 齐国、晋国的争霸过程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典型和缩影。齐国、晋国都是通过改革和整顿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来实现富国强兵,从而以政治或军事的优势来达到称霸的目的。因而,通过改革达到强国的目的,通过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来相互影响,是这一历史时期呈现出的重要特征。 (2)战国末期秦的兼并战争 战国末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进一步强大,通过不间断的兼并战争,削弱了东方各国的势力;尤其是通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从而为最终的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难点 (1)春秋争霸战争的历史影响 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是(分封制的消极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强大。争霸战争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战国兼并战争的历史影响 战国兼并战争,往往是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极其残酷。长平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秦国最终通过兼并战争,使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

进攻”,隐含着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为学习秦的最终统一打下基础。 三、学法指导 1.故事教学法 通过介绍“数典忘祖”的历史成语故事,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通过“卧薪尝胆”了解吴越争霸的情况;通过“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来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残酷性和有关情况。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基本状况,理解历史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讲叙等方式来进行。 2.情景模拟法 在学习春秋争霸的齐桓公称霸时,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让学生想象齐桓公葵丘会盟时的情景,从参加的人员、举行的仪式、礼节、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想象。 可采用口头和书面描述的方法进行,也可以让几个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的情景。 3.运用表格法,让学生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进行对比。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二、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三、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

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精编)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 册知识点梳理(精编)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我国境内 2.北京人:距今70万年—20万年。手脚分工明显,会打制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 技术;(2(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4.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我国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半坡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我国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村)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一、“人文初祖”——黄帝 1.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与炎帝部落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其妻发明养蚕缫丝,其属下仓颉发明文字。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称为“炎黄子孙”。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三、★★★★★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周三代更替: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三)基本教学思路: 1、通过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教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带被视为立国重器。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到了周朝时,楚国的诸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在周天子的境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精 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拟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表达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拟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答复: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设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 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 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 "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 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答复。〕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答复出三家分晋

初一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试题春秋战国的纷争(A) 1、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我们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秦穆公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4、在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 A、楚 B、魏 C、齐 D、燕 5、读下面地图,回答问题。 (1)战国七雄是指、、、、、、。 (2)列举三个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3)列举六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春秋战国的纷争(B)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2、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 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3、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5、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 B C 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战国的纷争(C) 1、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战国时期,大战频频,有一个成语叫“围魏救赵”,就出自其中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3、观察下列两幅图,请你判断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国中发生分裂是:( ) A.齐国 B.楚国 C.晋国 D.秦国 4、问鼎中原指的是哪位霸主称霸(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5、连线题: 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复习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人教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同步随堂检测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基础过关(每题2分,共10分)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周灭亡的识记和掌握。为了博得王妃褒姒的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因此正确答案为D 。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争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相关知识的体了解和掌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因此正确答案为C。 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战国七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家分晋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因此正确答案为C。 4.★★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国王是() A.周平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争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东周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正确答案为A。 5.★★在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经过哪一次战争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A.牧野之战 B.围魏救赵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战国七雄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长平之战的掌握和了解。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因此正确答案为D。二.能力提升(每空2分,共10分)

中考备考名师手记: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记忆顺口溜(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记忆顺口溜[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 “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

初中历史知识点(全)

初中历史知识点(全)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人群时期) 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和北京人是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他们群居生活,最早知道使用火,并保存火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能够人工取火。山顶洞人则是距今3万年的血缘氏族氏族公社。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则分别距今约七千年和约五六千年。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社会) 在长江流域,人们使用耒耜和种植水稻,而在黄河流域则使用磨制工具种植粟。人们住在干栏式房屋或半地穴式房屋,使用彩陶。 第3课:华夏之祖 华夏族是由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而成的。在涿鹿一战中,他们大败蚩尤,从而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称为

“人文初祖”,他建造宫室、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发 明文字和乐谱。尧、舜、禹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具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他们还实行了原始的民主政治——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在禹传启建立夏朝后,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建都阳城。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中,西周通过 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是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时,“五谷”已经齐备。农业、畜牧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时代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的历史分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期。各国之间互相征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和思想氛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这一时期被称为“东周”, 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则是封建社会的开始。 在春秋时期,五个国家的领袖被称为“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齐桓公是第一个霸主,他任用管仲进行改革,通过“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大了疆界。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包括城濮之战(晋楚),吴越争霸(卧薪尝胆)等。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整理14篇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整理14篇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也是我们要学的一门课程。那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一下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整理,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整理1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style="text-indent: 32px; white-space: normal;">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整理2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祖国境内的的远古居民 1、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1 时间、地点: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元谋县;2生产: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2、北京人:1时间、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2生产生活状况:会打造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3身体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3、山顶洞人:1时间:生活年代距今约18000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3生产生活状况:会打造石器,己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进入氏族社会;4身体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 1 时间、地点: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2工具:使用磨制石器、耒耜;3生产:原始农耕,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生活:住干栏式房子,挖掘水井;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 时间、地点: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2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3 生产:原始农耕,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懂得纺线、织布、制衣,制造彩陶;4 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子,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5文化;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 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三、华夏之祖 1.炎帝和黄帝的传说:1黄帝和炎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着名的联盟首领;2蚩尤:我国传 说中东方部落的首领;3涿鹿之战:黄帝、炎帝部落联合战胜蚩尤部落;4华夏族:涿鹿之战后,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人文始祖”——黄帝:传说中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 食住行奠定了基础;黄帝妻子嫘祖,教妇女养蚕、缫丝; 3.禅让制:尧、舜、禹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舜、禹采用民主推举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最全)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机构视频网课微信344647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