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不胜数,今天就让店铺为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介绍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具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

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於是由宋发起,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春秋战国时期27个主要诸侯国的介绍

1、鲁国

都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

2、巴国

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的一个国家。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

3、蔡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前447年灭于楚国。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4、陈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妫姓。舜后裔,建国君主陈胡公妫满。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灭于楚国。公元前479年,楚灭陈。

5、楚国

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芈姓(普通话拼音读作mǐ),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江苏、江西部分地方。传说楚先人祝融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当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

6、曹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伯爵,国君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铎(姬振铎)后裔。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公元前487年,宋国灭曹。

7、邓国

在现在的河南邓州。子姓。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邓国灭国后,其国后人以国名为姓,是为邓姓。

8、代国

是中国古代历史春秋时代末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最早为周代分封的诸侯国,故地为今河北蔚县,始封之君不详。赵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公元前458年,赵襄子出使代国,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请代王赴宴。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时,趁机用斟酒用的铜勺刺杀代王及其从官。代王一死,赵军随即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发笄自刺而死。后公元前228年秦灭赵,赵公子嘉逃往代,并自立为王,6年后被灭。

9、霍国

是中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候国家,位于现代的山西霍州一带,周武王时,封叔处于霍,是为霍叔,此即霍国之始,管蔡之乱后,霍叔被废为平民,但霍国仍被保留下来由霍叔之子继位,一直到春秋时代,前661年被晋国所灭。

10、江国

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始祖玄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其子启即位后封玄仲于江地(今湖北江陵),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11、晋国

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12、莒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公元前481年,莒郊公亡国。

13、蓼国

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蓼①古蓼国之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蓼为已姓国,祝融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改称湖阳。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②古蓼国之都。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或说为姬姓国,高阳氏才子庭坚的后裔。

14、齐国

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15、杞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姒姓。禹后裔,建国君主杞东楼公。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杞县,灭于楚国。公元前445年,楚灭杞。杞国实在太小,连史书对杞国也不愿多提。

16、秦国

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东夷的一支,嬴姓,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17、权国

在现在的楚国附近。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权国亡国后。楚文王设县于权国。命权国国君管理。

18、宋国

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

19、滕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践所灭。

20、吴国

是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无锡一带。吴国的开始不明,传说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为了将他们的王位让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出逃到江南建立吴国。这个传说的准确性无

可考证。到春秋时期为止,吴国是中原边上的一个不重要的小国,有可能吴国到春秋时刚刚开始使用从中原引入的君主制度。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令伍子胥自杀,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21、小邾国(又名小邾娄国、郳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颜姓。战国初年灭亡。

22、许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男爵爵位,国君为姜姓,建国君主是许文叔,姜结亡国。

23、越国

亦称于越和文郎,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也可能是越南历史上真正建立的一个王国,国君为雒(也写作骆)姓。相传为远祖崇缆(雒龙君)的后裔。建都会稽,辖地大致为现在中国浙江省的绍兴附近,而势力范围曾经还达到现在中国山东省和越南北部,灭于楚国。公元前334年,楚国攻灭越国,之后其王族后裔分散于现在中国南部与越南北部一带,各自分而治之。

24、燕国

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25、鄫国(缯国)

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烈曲)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2000年,于鲁襄公6年(前567年)灭于莒。

26、郑国

周代的诸侯国之一,原址在今陕西省华县一带,后迁至今河南省

新郑县一带。

27、邾国(又名邾娄国、邹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曹姓。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不胜数,今天就让店铺为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介绍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具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 秦国嬴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约前900年- 前206年西楚、汉朝《秦本纪》《始皇本纪》 齐国姜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前11世纪- 前379年田氏齐国《齐世家》 鲁国姬山东省曲阜市侯前11世纪- 前256年楚国《鲁世家》 《战国史》 郑国姬陕西省华县 后迁河南省新郑市伯前806年- 前375年韩国《郑世家》 宋国子河南省商丘市、通许县一带公前11世纪- 前286年田氏齐国《宋世家》 卫国姬河南省淇县、濮阳市一带侯前11世纪- 前209年秦国《卫世家》 陈国妫(音:归)河南省淮阳县侯前11世纪- 前478年楚国《陈杞世家》 《左传.哀十七年》 蔡国姬河南省新蔡县侯前11世纪- 前447年楚国《管蔡世家》 吴国姬江苏省、安徽省东部一带子、王前11世纪- 前473年越国《吴世家》 越国姒浙江省一带子、王前20世纪- 前306年- 前222年- 前110年楚国《勾践世家》 《战国史》 初亡于楚国,后降秦,建闽中郡,秦亡后受汉封为闽越、东瓯二国。 唐国 后改称晋国姬山西省、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河北省西部一带侯前11世纪- 前349年韩国、赵国、魏国三家分晋《晋世家》 《战国史》 楚国芈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后扩张至安徽、江西、湖南、江苏子(自称为王)建于商代前11世纪受封- 前223年秦国《楚世家》 《战国史》 [编辑] 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 酆国姬陕西省户县东侯前11世纪- 成王十九年周朝

温国己河南省温县西南子?- 前650年狄国 刘国姬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西南前712年- 前455年周朝荣国姬河南省巩义市一带公 甘国姬河南省原阳县公周襄王时立 樊国姬仲 尹国姬公 周国姬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公前11世纪- ? 王叔国姬公周襄王时立 成国姬陕西省境内 一部迁入山东省境内公 原国姬公 召国姬陕西省岐山县西南公前11世纪- ? 苏国姬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公 单国姬河南省济源市东南伯周朝 詹国姬伯 巩国姬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西康店村?- 前516年晋国 毛国姬陕西岐山县、扶风县一带 后迁河南省宜阳县伯前11世纪- 前516年晋国 毕国姬陕西省咸阳市公前11世纪- 春秋早期西戎 应国姬河南省平顶山市公 明国公 溓国公 益国公

两周春秋时期诸侯国

两周春秋时期诸侯国 中文狭义上指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中国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分封制。中国自汉朝开始直至清朝,均不同程度实行分封制,其中汉朝郡县制和封国制两种行政制度并存,但“国”属于行政区划,和郡行政地位相同,期间伴随中央政府的强弱,权利发生变化,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行政区划,少数时期成为与中原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如五代时期的“十国”。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是诸侯国林立之时,《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周代比较大的诸侯国有: 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魏——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镇魏国。即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是也。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山东定陶县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是也。 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

春秋战国各主要诸侯国历代国君

春秋战国周及各主要诸侯国年表周历代天子年表 西周 周武王发前1046年—前1043年4 周成王诵前1042年—前1021年22 周康王钊前1020年—前996年25 周昭王瑕前995年—前977年19 周穆王满前976年—前922年55 周共王繄扈前922年—前900年23 周懿王囏前899年—前892年8 周孝王辟方前891年—前886年 6 周夷王燮前885年—前878年8 周厉王胡前877年—前841年37 (共伯和) 和前841年—前828年14 周宣王静前827年—前782年46 周幽王宫涅前781年—前771年11 春秋时期(14位): 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年至前720年 周携王姬余臣前770年至前750年 周桓王姬林前719年至前697年 周庄王姬佗前696年至前682年 周釐王姬胡齐前681年至前677年 周惠王姬阆前676年至前652年 周前废王(王子颓)姬颓前675年至前673年 周襄王姬郑前651年至前619年 周中废王(王子带)姬带前635年? 周顷王姬壬臣前618年至前613年 周匡王姬班前612年至前607年 周定王姬瑜前606年至前586年 周简王姬夷前585年至572年 周灵王姬泄心前571年至前545年 周景王姬贵前544年至前521年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 周敬王姬丐前520年至前477年 周后废王(王子朝)姬朝前520年至前516年 战国时期(12位): 周元王姬仁前476年至前469年 周贞定王姬介前468年至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前441年 周考王姬嵬前441年至前426年周威烈王姬午前425年至前402年周安王姬骄前401年至前376年周烈王姬喜前375年至前369年周显王姬扁前368年至前321年周慎靓王姬定前320年至前315年周赧王姬延前314年至前256年周顺王姬杰前255年至前249年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一个充满 变革和创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争斗,政治形 势非常复杂。为了有效地治理各自的国家,各个诸侯国采取了不 同的政治制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形式是君主制。各个诸侯国 的国君都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掌握着决策权和执行权。除了君 主外,还有一些重要的职位,如宰相、大夫、卿等等。这些职位 的职责是管理国家事务,指导君主的政策,并执行君主的命令。 在君主制政治制度下,不同的诸侯国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和 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齐国、晋国、秦国、楚国和魏国等 诸侯国。 齐国是春秋时期实行最早的官吏制度的诸侯国。齐国的政治制 度以重“才干”、“治理精”而著称。齐国的官吏选拔制度十分严格,要求必须有才干和经验。同时,齐国的政治制度还注重法制建设,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对治理国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晋国则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五霸之一。晋国的政治制度以贵族阶级掌握权力为主要特点。晋国的贵族阶级主要负责统治国家,拥有了很大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决策和执行国家政策。再者,晋国在政治制度方面还有一项重要措施——“九鼎”,这是一种一等一重量级的兵器,最早的“五霸之一”晋国在战争中曾获得过大量财产,将其全部铸造成“九鼎”,作为国家的象征物。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在战争中取得了很多胜利。秦国的政治制度以强权主义和法制建设为主要特点。秦国君主制度相对集权,秦始皇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行省制,明确地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履行方式,并严格制定和编辑了法典,重视法制建设。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诸侯国。楚国的政治制度以卿士制度和土地国有化为主要特点。楚国对卿士寻求国家事务的建议,并从事行政工作。相较于秦国,楚国又是一个民族极为分裂的国家,许许多多的地方势力平等独立,甚至会相向而行独霸一方,而楚国户籍政策表明,各个领地并不是相互和平共处,反而是由各个地方户籍的更替而不同,对于南方地区的楚国而言,施政和治理有一定的难度。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 鲁 帝王在位年数 孝公/姬称28 惠公/姬弗涅46 隐公/姬息姑11 桓公/姬允18 庄公/姬同32 泯公/姬启02 釐公/姬申33 文公/姬兴18 宣公/姬馁18 成公/姬黑肱18 襄公/姬午31 昭公/姬稠32 定公/姬宋15 哀公/姬将19 齐 帝王在位年数 庄公/姜赎64

僖公/姜禄父33 襄公/姜诸儿12 桓公/姜小白43 孝公/姜昭10 昭公/姜潘20 懿公/姜商人04 惠公/姜元10 顷公/姜无野17 灵公/姜环28 庄公/姜光06 景公/姜杵臼58元年干支公元前796乙巳年 公元前768癸酉年 公元前722己未年 公元前711庚午年 公元前693戊子年 公元前661庚申年 公元前659壬戌年 公元前626乙未年 公元前608癸丑年 公元前590辛未年

公元前572己丑年 公元前541庚申年 公元前509壬辰年 公元前494丁未年 元年干支 公元前794丁未年 公元前730辛亥年 公元前697甲申年 公元前685丙申年 公元前642己卯年 公元前632己丑年 公元前612己酉年 公元前608癸丑年 公元前598癸亥年 公元前581庚辰年 公元前553戊申年 公元前547甲寅年 晏儒子/姜茶01公元前489壬子年悼公/姜阳生04公元前488癸丑年简公/姜任04公元前484丁巳年平公/姜骜05公元前480辛酉年

晋 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 文侯/姬仇35公元前780辛酉年昭侯/姬伯06公元前745丙申年孝侯/姬平16公元前739壬寅年鄂侯/姬卻06公元前723戊午年哀侯/姬光08公元前717甲子年姬小子03公元前709壬申年 姬泯28公元前706乙亥年 武公/姬称02公元前678癸卯年献公/姬诡诸26公元前676乙巳年惠公/姬夷吾14公元前650辛未年文公/姬重耳09公元前636乙酉年襄公/姬欢07公元前627甲午年灵公/姬夷皋14公元前620辛丑年成公/姬黑臀07公元前606乙卯年景公/姬据19公元前599壬戌年厉公/姬寿曼08公元前580辛巳年悼公/姬周15公元前572己丑年平公/姬彪26公元前557甲辰年昭公/姬夷06公元前531庚午年

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3)

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3) 薛国 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齐、魏共灭薛。 巩国 春秋时期姬姓小国,现今巩义市孝义镇。前516年晋灭巩。 叶国 春秋时期,楚庄王有曾孙沈尹戌,生一子名叫沈诸梁,诸梁被封于叶,建立叶国,为公爵,世称叶公。 项国 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建立项国。后项国被齐国所灭。 卫国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 滕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灭。 周公东征后封其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县西南7公里有古滕城即其国都。有认为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改封山东。春秋初期,滕、鲁关系密切。《春秋》鲁隐公七年(前716年)已有记载。前712年,

滕侯、薛侯朝见鲁公,争行礼之先后位置,滕侯以姬姓得为先。战国时,孟子曾到滕国拜见滕文公。战国初期,滕国即被宋康王所灭。 江国 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据考证,古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最后于春秋时期灭于楚。 葛国 夏代有嬴姓葛国,在今河南修武县境(该在遗有葛伯城、葛伯墓),后为成汤所灭,汤征服葛国后,只将葛伯除之,葛国也不改国名,历经夏、商、周三代,立国约1800年。春秋时沦为鲁的附庸,后灭于宋。 戴国 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 宿国 周朝时,周武王为了表示对伏羲氏的景仰,就封伏羲氏的后代在宿国(今山东东平县东南)。据传义,是宋亡宿国。 遂国 虞颉次子虞遂的一支后裔被夏朝找到,分封在舜故乡附近的遂国,在今山东宁阳西北,春秋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被齐所灭。 钟吾国 春秋时期,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灭于吴。 附:新沂地区据“春秋”记载,西周时为子爵钟吾国,南邻淮夷,北界郯、滕、西至宋、陈,今宿豫县大部在其境内钟吾国疆域:新沂大部分,郯城杨集部分。 炎国 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曾两度朝鲁。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 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

《春秋》名词解释

《春秋》名词解释 春秋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西周、东周,下接战国,约与今公元前770-476年这二百多年。由于《春秋》的编年体例,所以有人将此段时间称为“春秋时代”或“春秋时期”。 《春秋》名词解释:西周西周是春秋的继续。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公元前770-476年。周平王迁都后,国都仍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但诸侯国数目已大大减少。诸侯国大多名存实亡。东周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是鲁、齐、宋、晋、秦、楚、卫、陈、蔡、郑、曹、燕、许等。《春秋》名词解释:东周东周是春秋的延续。平王死后,秦、晋、齐、燕、卫、陈、宋、鲁、莒、邾、滕、薛、杞等国都争做平王之子,不肯继位。结果只剩下宋襄公和晋文公两位,晋文公就自立为君,把他们赶走了。不久,齐国又来争,晋文公也不给面子,就这样,东周时期结束了。东周从公元前770年至前256年。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名词解释:战国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第二个大分裂时期。因诸侯国林立纷争,故史称“战国”。 《春秋》名词解释:西周西周是春秋的继续。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公元前770-476年。周平王迁都后,国都仍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但诸侯国数目已大大减少。诸侯国大多名存实亡。东周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是鲁、齐、宋、晋、秦、楚、卫、陈、蔡、郑、曹、燕、许等。《春秋》名词解释:东周东周是春

秋的延续。平王死后,秦、晋、齐、燕、卫、陈、宋、鲁、莒、邾、滕、薛、杞等国都争做平王之子,不肯继位。结果只剩下宋襄公和晋文公两位,晋文公就自立为君,把他们赶走了。不久,齐国又来争,晋文公也不给面子,就这样,东周时期结束了。东周从公元前770年至前256年。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名词解释:西周西周是春秋的继续。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公元前770-476年。周平王迁都后,国都仍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但诸侯国数目已大大减少。诸侯国大多名存实亡。东周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是鲁、齐、宋、晋、秦、楚、卫、陈、蔡、郑、曹、燕、许等。《春秋》名词解释:东周东周是春秋的延续。平王死后,秦、晋、齐、燕、卫、陈、宋、鲁、莒、邾、滕、薛、杞等国都争做平王之子,不肯继位。结果只剩下宋襄公和晋文公两位,晋文公就自立为君,把他们赶走了。

春秋战国有多少个国家

春秋战国有多少个国家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分争,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秦国等。 同时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也极为激烈,其中以楚国为最,大大小小国家共兼并45个,几乎占了春秋诸侯国的三分之一。到战国时大大小小仅剩二十余个诸侯国了。 超弱小国(28国:名不见经传) 倪国、逼国、莘国、箕国、岐国、骀国、大庭国、观国、姜国、瑕国、六国、丰国、柳国、微国、道国、有穷国、翨阳国、绚国、过国、泉国、佟国、六国、英国、蓐国、姒国、祝其国、鄟国(灭于鲁)、淳于国(灭于杞) 弱小国(101国:国小地少) 根牟国、毛国(灭于周)、祭国(灭于郑)、贾国(灭于晋)、极国(灭于鲁)、桐国(灭于楚)、邶国(灭于周)、荀国(灭于晋)、

扈国、轸国(灭于楚)、鱿国(灭于楚)、鱼国(灭于楚)、萓国(灭于秦)、彭国(灭于周)、胡国(灭于楚)、邳国、任国、鄾国(灭于楚)、介国(灭于齐)、应国(灭于楚)、郐国(灭于郑)、亦郐国、古密国、夔国(灭于楚)、胙国、郇国(灭于晋)、费国(灭于齐)、黎国(灭于晋)、顿国(灭于楚)、雍国(灭于晋)、巢国(灭于楚)、滑国(灭于秦)、茅国(灭于邹)、焦国(灭于晋)、颛臾国、柏国(灭于楚)、牟国、赖国(灭于楚)、谷国(灭于楚)、凡国(灭于楚)、向国(灭于莒)、梁国(灭于秦)、郕国(灭于齐)、弦国(灭于楚)、郜国(灭于宋)、须句国、邿国(灭于鲁)、郧国(灭于楚)、皖国、邘国(灭于郑)、杨国(灭于晋)、缙国(灭于鲁)、井国、共国(灭于卫)、诸国、冀国(灭于虞)、苏国(灭于狄)、耿国(灭于晋)、肥国(灭于晋)、鄀国(灭于楚)、蓼国(灭于楚)、随国(灭于楚)、黄国(灭于楚)、刘国、唐国(灭于楚)、绞国(灭于楚)、罗国(灭于楚)、鄅国(灭于鲁)、毕国、炎国(灭于越)、钟吾国(灭于吴)、遂国(灭于齐)、宿国(灭于宋)、戴国(灭于郑)、葛国(灭于宋)、江国(灭于楚)、媵国(灭于越)、项国(灭于齐)、叶国、巩国、聂国、鄣国(灭于齐)、祝国(灭于齐)、刑国(灭于卫)、郤国(灭于晋)、息国(灭于楚)、谢国(灭于周)、权国(灭于巴)、霍国(灭于晋)、沈国(灭于蔡)、苪国(灭于晋)、蒋国(灭于楚)、郧国(灭于楚)、管国、谭国(灭于齐)、纪国(灭于齐)、舒国(灭于楚)、萧国(灭于楚)、莱国(灭于齐)、杞国(灭于楚)、州国、虞国(灭于晋)、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山东篇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山东篇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的诸侯国各自为政,战乱不断,形成了事实上的大分裂局面。 春秋时期诸侯国地图 据统计在整个东周时期,共有大小诸侯国一百四十多个,也有学者估计有二百个左右,今天就为读者盘点一下在今山东境内的主要诸侯国。 1、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 齐国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齐国建国后通过煮盐垦田而富甲一方,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至齐桓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上而自立为国君,称田氏齐国。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国统一六国,齐国覆灭。

齐国姜子牙雕像 2、鲁国(前1043年—前256年) 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周成王东征灭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周公留镐京辅佐成王,其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国都曲阜。鲁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今山东郓城、定陶一带,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历时790年。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鲁国是姬姓“宗邦”,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以孔子为代表的鲁国是典型周礼的保存和践行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孔子像 3、莱国 莱国最初建国的年代已经无法考证。最早的记载表明,西周初年莱国便已经存在,《禹贡》中称其为“莱夷”。研究认为莱国九夷所建,商周时期也称东夷古国,商代始封,西周时期成为诸侯大国,爵位为侯爵,后改为公爵。春秋初,疆域西起今临朐,东至胶东半岛,北至渤海,南至今诸城、胶州。莱国畜牧业发达,擅长养蚕和织造丝绸,由于临海,百姓多开发鱼盐和制作海产品,是东夷地区有记录的最早的渔盐之邦,畜牧之国。公元前567年莱国被齐国所灭,此后逐渐融入齐文化,国人以莱为氏,后去“草”为来,形成来姓,成为来姓的一支。

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

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 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 秦国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部分。直到战国初期,秦还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边缘,因此一直没有受到他国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个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自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前221年灭于秦国。 晋国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

(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而任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前573在位)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前558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卿,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定公时(前511-前475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哀公四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又共灭知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燕国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

春秋战国诸国

春秋战国诸国 春秋时期诸侯国 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温国己子 -前650年狄国 刘国姬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西南周朝 荣国姬河南省巩县一带公 甘国姬公 樊国姬仲 尹国姬公 周国姬公 王叔国姬公 成国姬公 原国姬公 召国姬公 苏国姬公 单国姬河南省济源市东南伯周朝 詹国姬伯 巩国姬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西康店村 -前516年晋国 毛国姬陕西省岐县、扶风县一带叔 -前516年晋国 重要诸侯国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 齐国姜(也有说姓吕) 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 -前379年田氏齐国

晋国姬山西省、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河北省东部一带侯 -前349年韩国、赵国、魏 国三家分晋 楚国芈湖北省、湖南省北部、安徽省西部、江西省西部、河南省南部一带子、王 -前223 年秦国 秦国嬴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 -前206年西楚、汉朝 吴国姬江苏省、安徽省东部一带子、王 -前473年越国 越国姒浙江省一带子、王 -前306年楚国 鲁国姬山东省曲阜市侯 -前256年楚国 郑国姬河南省新郑县伯前806年-前375年韩国 宋国子河南省商丘县、通许县一带公 -前286年齐国 卫国姬河南省淇县、濮阳市一带侯 -前209年秦国 许国姜河南省许昌市、安徽省亳县附近男、公 -前375年楚国 陈国妫(音:归) 河南省淮阳市侯 -前478年楚国 蔡国姬河南省新蔡县侯 -前447年楚国 燕国姬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部一带侯 -前222年秦国曹国姬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伯 -前478年宋国 位于山东省的诸侯国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 祝国姬山东省长清县东北祝阿故城 -前768年齐国 聂国姜山东省荏平县西 纪国姜山东省寿光县南侯 -前690年齐国 鄅国妘山东省临沂县、苍山县、沂南县一带鲁国

春秋战国各主要诸侯国历代国君

春秋战国周及各主要诸侯国年表周历代天子年表西周 周武王发前1046年—前1043年4 周成王诵前1042年—前1021年22 周康王钊前1020年—前996年25 周昭王瑕前995年—前977年19 周穆王满前976年—前922年55 周共王繄扈前922年—前900年23 周懿王囏前899年—前892年8 周孝王辟方前891年—前886年 6 周夷王燮前885年—前878年8 周厉王胡前877年—前841年37 (共伯和) 和前841年—前828年14 周宣王静前827年—前782年46 周幽王宫涅前781年—前771年11 春秋时期(14位): 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年至前720年

周携王姬余臣前770年至前750年 周桓王姬林前719年至前697年 周庄王姬佗前696年至前682年 周釐王姬胡齐前681年至前677年 周惠王姬阆前676年至前652年 周前废王(王子颓)姬颓前675年至前673年周襄王姬郑前651年至前619年 周中废王(王子带)姬带前635年? 周顷王姬壬臣前618年至前613年 周匡王姬班前612年至前607年 周定王姬瑜前606年至前586年 周简王姬夷前585年至572年 周灵王姬泄心前571年至前545年 周景王姬贵前544年至前521年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 周敬王姬丐前520年至前477年 周后废王(王子朝)姬朝前520年至前516年

战国时期(12位): 周元王姬仁前476年至前469年 周贞定王姬介前468年至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 1 周思王姬叔前441年 周考王姬嵬前441年至前426年周威烈王姬午前425年至前402年周安王姬骄前401年至前376年周烈王姬喜前375年至前369年周显王姬扁前368年至前321年周慎靓王姬定前320年至前315年周赧王姬延前314年至前256年周顺王姬杰前255年至前249年 晋国 晋唐叔虞姬虞(前1042年--前)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 晋侯燮姬燮(前--前) 晋武侯姬曼期(前--前) 晋成侯姬服人(前--前) 晋厉侯姬辐(前--前859年) 晋靖侯姬宜臼(前858年--前841年) 18年 晋厘侯姬司徒(前840年--前823年) 18年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130多个)大全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130多个)大全 秦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 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前221年灭于秦国。中间什么齐桓公呀管仲啊称霸啊什么的略,不废话。

晋国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而任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

春秋战国各主要诸侯国历代国君

春秋战国周及各主要诸侯国年表 周历代天子年表 西周 周武王发前1046年—前1043年4 周成王诵前1042年—前1021年22 周康王钊前1020年—前996年25 周昭王瑕前995年—前977年19 周穆王满前976年—前922年55 周共王繄扈前922年—前900年23 周懿王囏前899年—前892年8 周孝王辟方前891年—前886年 6 周夷王燮前885年—前878年8 周厉王胡前877年—前841年37 (共伯和) 和前841年—前828年14 周宣王静前827年—前782年46 周幽王宫涅前781年—前771年11 春秋时期(14位): 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年至前720年 周携王姬余臣前770年至前750年 周桓王姬林前719年至前697年 周庄王姬佗前696年至前682年 周釐王姬胡齐前681年至前677年 周惠王姬阆前676年至前652年 周前废王(王子颓)姬颓前675年至前673年 周襄王姬郑前651年至前619年 周中废王(王子带)姬带前635年? 周顷王姬壬臣前618年至前613年 周匡王姬班前612年至前607年 周定王姬瑜前606年至前586年 周简王姬夷前585年至572年 周灵王姬泄心前571年至前545年 周景王姬贵前544年至前521年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 周敬王姬丐前520年至前477年 周后废王(王子朝)姬朝前520年至前516年 战国时期(12位): 周元王姬仁前476年至前469年 周贞定王姬介前468年至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前441年 周考王姬嵬前441年至前426年 周威烈王姬午前425年至前402年 周安王姬骄前401年至前376年 周烈王姬喜前375年至前369年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吴(?——前473) 齐(前1046——前378) 鲁(前1046——前256) 燕(前1046——前222)

燕召公姬奭→1燕侯克 └2燕侯旨→3燕侯舞→4燕侯憲→5燕侯和→□→□→□→6燕惠侯→7燕釐侯姬莊→8燕頃侯→9燕哀侯→10燕鄭侯→11燕穆侯→12燕宣侯→13燕桓侯→14燕莊公→15燕襄公→ (以下至文公親子關係不詳)16燕前桓公17燕宣公18燕昭公19燕武公20燕前文公 21燕懿公→22燕惠公 (以下至簡公親子關係不詳)23燕悼公24燕共公25燕平公26燕孝公(43年) 27燕成公28燕閔公29燕簡公姬戴30燕後桓公→31燕後文公→32燕易王→33燕王噲姬噲→34燕昭王姬職→35燕惠王→36燕武成王→37燕孝王→38燕王喜姬喜 蔡(前1046——前447) 曹(前1046——前487) 陈(前1046——前478)

杞(前1046——前445)侯爵 01东楼公→02西楼公→03题公→04谋娶公(24,721-698)→05武公(47,前697-651/前679-633)→06靖公(23,前650-628/前632-前610)→07共公(8,前627-620/前609-602)→08惠公(18,前619-602)→09成公(德公)(18,601-584) →弟10桓公姑容(17,前583-567)→11孝公匄(17,前566-550)→弟12文公益姑(14,前549-536)→弟13平公郁(18,前535-518)→14悼公成(12,前517-506)→15隐公乞(1,前505)→弟16釐公(僖公)遂(,19,前504-485/前505—487)→17湣公维(愍公) (16,前484-469/前486—471)→弟18哀公阏路(湣公弟,10,前468-459/前470—461)→侄19出公敕(12,前458-447/前460—449)→20简公春(1,前446-445) 匈奴世系: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的后代,名叫淳维。自淳维至头曼单于史家无考。 头曼单于,公元前?—前209年在位。 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前174年在位,头曼之子。杀父而自立,统一匈奴各部,大破汉高祖刘邦。得姓挛鞮氏,国号撑犁孤涂单于。 老上单于,名稽粥,公元前174—前160年在位,冒顿之子。 军臣单于,公元前160—前126年在位,老上之子。 伊稚斜单于,公元前126—前114年在位,军臣之弟,攻败军臣单于太子於单而立,於单降汉。 乌维单于,公元前114—前105年在位,伊稚斜之子。 詹师庐单于,公元前105—前102年在位,乌维之子,因年少史称儿单于。 句黎湖单于,公元前102—前101年在位,乌维之弟。 且鞮侯单于,公元前101—前96年在位,句黎湖之弟。 狐鹿姑单于,公元前96—前85年在位,且鞮侯之子。 壶衍鞮单于,公元前85—前68年在位,狐鹿姑之子。 虚闾权渠单于,公元前68—前60年在位,壶衍鞮之弟。 握衍朐鞮单于,名屠耆堂,公元前60—前58年在位,乌维之后。趁虚闾权渠死而谋立。 呼韩邪单于,公元前58—前31年在位,时握衍朐鞮暴虐,民不聊生,众人推举而立。前33年,汉帝赐王昭君,生一子。 屠耆单于,名薄胥堂,公元前58—前55年在位,握衍朐鞮之兄。握衍朐鞮死后自立。前55年被呼韩邪剿灭。 呼揭单于,公元前57—前56年在位,自立。前56年去单于号,尊车犁。 车犁单于,公元前57—前55年在位,自立。前55年降呼韩邪。 乌藉单于,公元前57—前56年在位,自立。前56年去单于号,尊车犁。以上为五单于。 闰振单于,公元前55—前53年在位,屠耆从弟,自立。前53年被郅支剿灭。 郅支骨都侯单于,名呼屠吾斯,公元前55—前36年在位,呼韩邪之兄,前36年在康居被杀。匈奴重归一统。 复株累若鞮单于,名雕陶莫皋,公元前31—前20年在位,呼韩邪之子。复娶王昭君,生二女。 搜谐若鞮单于,名且糜胥,公元前20—前12年在位,复株累若鞮之弟。 车牙若鞮单于,名且莫车,公元前12—前8年在位,搜谐若鞮之弟。 乌珠留若鞮单于,名囊知牙斯,公元前8—13年在位,车牙若鞮之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