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elitz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Melitz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Melitz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Melitz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Melitz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作者:元悦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刊名:

生产力研究

英文刊名:Productivity Research

年,卷(期):2013(9)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817404573.html,/Periodical_sclyj201309051.aspx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基于网上文献资料整理所得 国贸1001 2号 江小梅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 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自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提出新贸易理论以来,在近20年中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进展甚少,其分析视角是从国家或产业层面入手,模型中企业是同质的、无差异的,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中更为微观层面的许多现象。如为什么同一产业内有的企业从事出口,而其他企业却仅仅涉足于国内市场等问题。直至2003年梅里兹提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形成了以企业层面研究国际贸易的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沿用了新贸易理论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和规模报酬递增的假定,但放松了同质企业的假定,将企业生产力的差异内生到垄断竞争模型中,运用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动态产业分析方法扩展了克鲁格曼的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从而成功将企业生产率内生到模型中,将贸易理论研究对象扩展到企业层面。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是,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 新-新贸易理论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前沿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是用来解释最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现象的,且以微观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全球生产组织行为和贸易、投资行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假设企业是异质的,也就是企业是存在差别的,而不是像新贸易理论那样假设所有的企业都是同质的,只是外在的市场结构差异影响到企业行为。 新-新贸易理论包括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关于企业的国际化路径抉择,即企业可以选择退出市场、供应国内市场、出口国外市场以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FDI)供应国外市场等4 种类型;二是关于企业的内部化抉择,即一体化(Integration)和外包(Outsourcing)两种,再分为国内国外两种情况,企业的选择包括:(1)国内一体化,也称为国内内包(Insource at Home),是指企业只在国内生产;(2)国际一体化,又称国际内包(OffshoreInsource)和垂直对外直接投资(Vertical FDI),是指企业通过在国外设立分公司生产部分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再通过公司内贸易出口到国内母公司的生产形式,其涉及到公司内贸易(Intra-firm Trade);(3)国内外包(Outsource at home),是指企业通过在国内外包的形式组织生产;(4)国际外包(OffshoreOutsource),是指企业将部分中间产品和零部件通过在国外市场外包,再通过贸易进口到国内来组织生产,这一过程会涉及到贸易,所以又称为“长臂贸易”(Arm’s-Length Trade)。 2l世纪初诞生的新新贸易理论突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产业为对象的研究范畴,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以异质企业的贸易投资作为研究重点。企业异质性有两种形式,由于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这两种异质性紧密相连。新新贸易理论通过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建立,阐明了现实中只有部分企业选择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通过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建立和拓展,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的概念融入贸易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内贸易模式,并在企业全球化生产研究领域进行了理论创新。 从研究范畴看,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没有对单独企业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产业间贸易。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大多数研究都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一般均衡模型只是限定了企业所在产业部门的规模,企业的规模则是模糊的。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虽然Helpman-Krugman差别产品模型对企业的规模做出了限

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

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与 战略选择的实证研究 李卫民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074) 摘要: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对企业战略选择影响的黑箱问题,是急需探明的管理课题,在动态环境中,企业需要不 断调整战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高层管理团队是企业战略制定、实施的关键。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以及政策的 影响,尝试对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战略变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logistic 回归,并依据符号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深沪两市 的149 家成长性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的平均年龄、平均任期与企业战略类型 的选择负相关;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团队规模和职业经验异质性与企业战略类型的选择正相关。 关键词: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企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772(2009)18- 0199- 02 收稿日期:2009-08-16 作者简介:李卫民(1983-),男,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研究。 自1984 年Hambrick 和Mason 提出“高层梯队理论”以来, 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以“高层梯队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解释 高层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TMT)对战略的影响。高层 梯队理论强调在决策制定过程中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和认知基 础对决策制定的影响,而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人口特征和心理 特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TMT 的特征可分为团队成员的人口背 景特征和团队异质性,TMT 的人口背景特征主要是指团队成员 平均年龄、团队任期、教育水平等;TMT 的异质性是指上述团队 成员的人口背景特征的差异化,相对的,同质性就是指团队成员 之间以上特征的相似性。管理的判断力、管理者改变的积极性和 倾向是企业战略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一、研究假设 TMT 的异质性在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战略决策产生积极的 影响。团队异质性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异质 性的TMT 为团队在进行决策时提供了多样的信息;同时,不同 的教育专业背景、职业经验背景又为团队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 的技能。第二,由于团队成员背景、经验、知志的多样性,使得团 队对相同信息产生不同观点和多层次的解释,TMT 的异质性提 高了团队对于信息的甄别和解释能力。第三,多样的信息来源和 较高的对信息的解读能力保证了异质性的TMT 有较高的决策 质量,促进了组织的发展。 另外,同质性高的TMT 成员间更容易进行相互学习,分享 信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同质性的TMT 不

国际贸易理论脉络

国际贸易理论脉络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 1、重商主义:15-17世纪,威廉-斯塔福、托马斯-孟 原则: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 政策:绝对禁止金银贵重金属外流措施:禁止货币出口,国家垄断全部贸易 托马斯-孟: 实质:贸易差额论原则:贸易顺差政策:奖出限入 思想:变管理金银进出口为管理货物进出口,力图通过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目的。反对进口,鼓励出口 2、重农主义:18 世纪 50 ~ 70 年代,魁奈(Francois Quesany)和杜尔戈 主要思想:重农主义继承了 17 世纪下半期以来重视农业和主张经济自由的思潮。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3、休谟(D.Humo1752)的“物价与金银流动的调整机能”理论(贸易差额平衡学说) 他认为商品价格的提高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价格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谓工资滞后。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 二、古典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1776) 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绝对差异。在劳动是唯一投入的情况下,一个经济如果在某一产品上具有比另一经济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低于另一经济,那么它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了绝对优势。如果各个经济都生产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那么,交换各方都可以从中获得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就克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但是其存在缺点: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力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2、斯密将劳动分工可以提供劳动生产率的命题推广到国际领域;3、其证明简单、直观4、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5、一国要参与国际贸易,就必须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否则,该国就不具备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 2、比较优势理论:多伦斯、大卫.李嘉图 3、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马歇尔 基本内容:国际分工中若两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等,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另一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国则处于绝对劣势。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双方国家均可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世界也因为分工和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便是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 分工原则: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 缺点: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1.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 2.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3.不能解释当今世界贸易的基本格局 4.不能解释当今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倾向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1.未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实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非比较利益2.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3.该学说隐含一命题,即越是落后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后收益越大。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不等价交换的倾向和价值流向的复杂性。 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1919)、俄林(1933) 基本结论: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管理自主权的调节作用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 1.2.1 研究内容 (3) 1.2.2 技术路线 (3)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3) 1.3.1 研究方法 (3) 1.3.2 创新点 (5) 第二章 文献综述 (7) 2.1 高管团队概念的界定 (7) 2.2 高层阶梯理论的演进 (8) 2.2.1高层梯队理论的提出和基本模型 (8) 2.2.2 高层阶梯理论修正模型 (9) 2.2.3 高层阶梯理论第二代模型 (10) 2.3 国内外关于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现状 (12) 2.3.1 高管团队人口特征非异质性研究 (12) 2.3.2高管团队人口特征异质性研究 (13) 2.3.3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16) 2.4 国内外关于管理自主权的研究现状 (17) 2.5 本章小结 (19)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21) 3.1 理论模型 (21) 3.2 研究假设 (21) 3.2.1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1) 3.2.2管理自主权的调节作用 (24)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研究综述_盛雯雯

作者简介:盛雯雯(1986-),女,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美国旧金山大学公派联合培养 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彭红斌(1967-),男,湖北黄冈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限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BGJ014;主持人为彭红斌)的资助 《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6期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研究综述 * 盛雯雯1,彭红斌 2 (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091; 2.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回顾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模型构建与发展演进,归纳了当前国外的实证研究成果,最 后还对该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争论进行了总结,因此相对全面地涵盖了此领域国内外的最新发展情况。本文的目的是使国内学者对此问题能形成较全面的认识,从而为将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可发现,尽管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如企业生产率的内生化,市场结构的设定,以及企业动态调整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文献综述;异质性企业;国际贸易一、引言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往往从国家和产业的视角出发,假设企业是同质的,这无法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企业巨大的异质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开始向微观层面演进,试图从企业参与出口的原因出发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和引发的结果,大量利用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都发现,即使是在细分的行业内部,企业在生产率、规模和其它经济特征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别。在每个特定行业内部,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只占相当小的比例,并表现出具备更高的生产效率等一系列特征。以Melitz (2003)为代表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认为,正是由于企业在生产率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而进入国际市场需要克服巨大的沉没成本,因此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通过自选择进入出口市场,生产率低的企业由于无法承担进入成本,只能在国内市场销售,这就解释为什么出口企业往往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更高。随后来自不同国家的经验研究都表明,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的现象普遍存在。顺应国外学术界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学者也从对国家和产业层面的关注,转变为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运用于中国现实, 从企业微观层面考察中国的贸易形态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理论模型与发展演进,归纳分析了国外的实证研究成果,最后还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争论进行了总结,因此相对全面地涵盖了此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情况。本文的目的是使国内学者能对此问题形成较全 面的认识,从而为日后对此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 对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研究是沿着理论和实证两条脉络展开的。异质性企业理论提出前,Bernard 和Jensen (1995)利用美国1976-1987年企业层面的数据,发现在同行业中只有部分企业参与出口,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在生产率、规模、资本密集度、工资等多个指标上表现得更为优异。此后,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异质性受到了学界极大关注,来自不同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重要发现直接导致了以Melitz (2003)和Bernard (2003)为代表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诞生。 为了解释这种独特的微观现象,Melitz (2003) 5 81

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创业板自2009年正式启动发展至今已经历了 8个多年头,作为主板和中小 板市场的有效补充的创业板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独立发展,对中国新兴行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创业板上市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了一些组织结构上的问题,而肩负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绩效也有着举足轻重的 影响作用。本文以高层梯队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创业板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展开研究,并且还加入CEO结构权力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究其对于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以 此为依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建设提供参考建议。基于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影响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和理论,本文共设置了教育水平异质性、年龄异质性、职业背景异质性和任期异质性四个异质性变量来表示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同时选用了每股收益(EPS)这一指标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 在对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绩效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然后再对从国泰安等数据库中收集到的高管团队以及企业绩效等等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得到相应结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层管理团队任期异质性和职业背景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异质性和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并没有显著性影响。而调节变量CEO 结构权力对高管团队年龄、任期、教育水平、职业背景异质性均存在负向的调节作用。 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期望能够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及其他中小型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建设以及公司管理人员配置提出一些建议。

跨国公司企业文化异质性

跨国公司企业文化异质性 一、文化异质性的新时代解读 文化异质的含义是文化的杂乱和不同。不仅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另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就是同一国家的不同种族的文化也不一样。同族之间由于地理隔阂、气候差异、教育程度等也不尽相同。 一种文化具有独特的征候和气象,也是自己区别他文化的符号和密码。异质性就是不同文化的比较差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在:第一,义利关系问题。 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第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东方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第四,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东方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第五,东方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而西方的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论古喻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 文化多元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然而,文化多元并不等同于多元文化主义,前者主要是一种现象描述,后者则是一种政治理论。如果说文化多元旨在指出不同文化的共存,多元文化则不仅指出不同文化的共存,而且还要求承认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平等对待它们。 二、跨国企业文化寻求异质的根据 跨国公司的扩张过程,不可避免进行跨国投资或并购。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随着组织结构的变迁,企业文化也面临同化。文化整合不仅仅是一个以收购企业文化替代被收购企业文化的简单过程,并购及并购的整合过程中的大量冲突来自于企业间文化的异质性。 通过并购整合过程中有效的文化管理,就可能克服、避免和引导并购中因企业文化的异质性而产生的文化风险,进而促进企业间在并购后文化的相互适应。整合后的海外子公司文化与本土母公司文化不可能无缝对接、完全融合,而是依然保留部分异质方面。 文化和人力资源属于异质性资源。因此,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最好的资源是那些难以模仿的无形资源,而不是通过交易手段容易实现的物质资源,如企业文化、商誉、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异质性的和有价值的能力。

企业战略-企业集群内部异质性的生态学解读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针对以往企业群落研究中忽视其内部差异性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企业群落复合体的概念。首先,阐述了企业群落复合体的结构尺度和生存方式。继而,在对企业群落复合体客观存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解读其异质性。最后,阐述企业群落复合体的边缘效应和反馈调节两项主要生态功能。 关键词:企业群落企业群落复合体异质性生态学 企业群落是指在特定的区域生态空间(适合该企业群落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空间,如北京、上海等)或特定的价值生态空间(该企业群落所能满足的消费者需求的性质,如家电、信息产品等)内由不同类型的企业组成,与周围企业生态环境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物质流通网络)、价值结构(价值增值网络)和信息结构(信息传输网络),并具有特定的功能(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的企业集合体。企业群落内的企业个体之间,以及企业群落与企业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企业群落的生态功能。然而,企业群落内部的异质性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却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企业群落复合体”的概念引入企业群落的研究中,并将其定义为“在特定的区域生态空间或特定的价值生态空间内,由不同的亚企业群落组成,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或迁移而实现动态发展的企业集合体。”企业群落复合体的概念可以看出,企业群落复合体在本质上仍然是企业群落,只是这一概念强调企业群落的内部异质性特征。 企业群落复合体的结构尺度与生存方式 结构尺度 亚企业群落尺度亚企业群落内的企业种之间有着非常频繁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亚企业群落价值增值网络上某一企业种的价值增值活动必须建立在上游企业种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或者是离开了下游企业种的价值增值活动,该企业种所提供的增值价值将失去存在意义。 企业群落复合体尺度企业群落复合体内部各亚企业群落之间的联系是局部性质的,其联系强度与各亚企业群落之间的相关性成正比。如温州地区企业群落复合体内的服装亚企业群落和鞋亚企业群落联系较为紧密,表现为鞋亚企业群落的康奈集团开始进军服装业,而服装亚企业群落的庄吉集团进军鞋业;而温州地区企业群落复合体内的服装亚企业群落与锁具亚企业群落则几乎不存在相互迁移的现象。 生存方式 企业群落复合体不是简单地指不同类型的亚企业群落在某一地域生态空间或某一价值生态空间的共存,各亚企业群落必须实现共生。 企业群落复合体的局部灭绝企业种是指采用大致相同的生产技术,生产大致相同的产品,满足大致相同的消费者需求的企业集合体。当亚企业群落发展到更高阶段时,某些企业种的生态位空间缩小或消失,且在企业群落复合体内的其它亚企业群落中没有可以继续生存的生

4 新贸易理论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罗堃博士、副教授 olivelk@https://www.doczj.com/doc/5817404573.html, 第三章新贸易理论 New Trade Theory 引子:“新”在何处? 2013-9-23 1 从传统理论到新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建立在强假定之下,与当代贸易现实相背离,其结论值得商榷。新贸易理论对其修正: 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 2013-9-23 2 1 规模报酬递增与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不变 传统贸易理论假定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即产出的增长幅度等于要素投入的增长幅度 投入增加1倍,产出也相应地扩张1倍 思考:现实如此简单吗? 现实经济中很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2013-9-23 3 1 规模报酬递增与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递增与规模经济 投入增加1倍,产出扩张超过1倍,即规模报酬递增 生产的规模越大,产出越高 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即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 产生的来源可能是企业规模或行业规模的扩大 2013-9-23 4 案例学习 中关村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讨论:中关村内的电脑销售公司可以通过几种方式降低成本? 2013-9-23 5

2 内部规模经济 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包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等)会减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大企业、大公司 大多集中在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等行业 2013-9-23 6 3 外部规模经济 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及产业规模的扩大 讨论1:你能举出几个外部规模经济的例子吗? 讨论2:外部规模经济可产生哪些优势? 案例1:“好莱坞”经济学 案例2:晋江鞋业集群 2013-9-23 7 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 足够大的市场并使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 高度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人才队伍、劳动力市场 知识共享、技术外溢 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 …… 2013-9-23 8 4 内部/外部规模经济的比较 来源不同 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同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存在于竞争性强的同质产品行业,大、小厂商相比没有优势,所有厂商都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内部规模经济: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瓦解,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013-9-23 9 5 不完全竞争 传统贸易理论假定所有商品的市场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的特征 ①商品同质性,行业内所有厂商生产的商品都一样 ②每个厂商都只是价格接受者 讨论: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多吗?举几个例子 2013-9-23 10 5 不完全竞争 现实经济中大多数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垄断因素 根据垄断程度的高低 垄断竞争:行业中有很多厂商相互竞争,但每个厂商都生产和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对它所特有的产品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地位 寡头:行业中仅有若干个厂商 垄断:行业中只有唯一的厂商,对价格具有绝对控制权2013-9-23 11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愈加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下,企业高管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决定所在企业决策和管理层的工作绩效,换言之,如果一个企业希望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环境适应力,是离不开一个高素质高管团队支撑的。所以,高管团队的异质性一直都是高阶理论的研究重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基于高阶理论,本文引入战略柔性这一中介变量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从崭新的视角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论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及动态能力理论,以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和企业绩效为主题,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教育异质性)对企业业绩提升的影响程度和高管团队异质性(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教育异质性)间接通过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为我国在现阶段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开发和培育战略柔性、提高企业绩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对策。具体包括:1.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对战略柔性(资源柔性、协调柔性)的影响;3.探讨战略柔性(资源柔性、协调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4.探讨战略柔性(资源柔性、协调柔性)的中介效应。以日渐完善的高阶理论为基础,尝试在高管团队异质性和结果变量间加入中间变量的研究方法,力图揭示高管团队运作过程中的“黑箱”之谜,本研究探讨了战略柔性在高管团队异质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对沈阳、大连、北京等地的30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回收的41份有效问卷做了预试样本分析。通过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确定正式问卷,以沈阳、大连、北京、哈尔滨、威海等地的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来自147家企业的167份相关反馈数据。 本研究的变量设计,均采用比较成熟的量表进行测度。针对战略柔性个别题项的调整,做了题项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应用AMOS 17.0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问卷中的变量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和战略柔性在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论文主要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间的逻辑关系。实证检验结果为:1.年龄异质性对企业长期绩效、短期绩效都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生产性服务需求

作者简介:樊文静(1982-),女,河南周口人,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服务经济、 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肖文(1952-),女,上海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应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国际经济、服务经济。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构建研究”(14NDJC033YB ),项目负责人:樊文静;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经济服务化发展悖论测度和基于中间需求的演化机理研究”(LQ16G030014),项目负责人:樊文静。 《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1期 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生产性服务需求 *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樊文静1 ,肖 文 2 (1.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11121; 2.浙江大学,杭州310058) 摘要: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增加有助于制造业企业利润水平和差异化竞争力的提升,探讨制造业企业生 产性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其服务化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微观视角出发,讨论了制造业企业规模、所有制、生产效率等企业异质性特征对其服务需求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606099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认为: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与企业规模存在显著的倒“U ”型关系;因组织结构和经营目标的差异,在控制了制造业企业规模之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各类生产性服务投入水平都高于国有企业,且外资企业的各类生产性服务投入水平最高;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在生产中、后期的服务投入比重较高,而前期生产性服务投入较低。 关键词: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生产性服务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升,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投入比重越来越高。IBM 、Dell 、GE 、Nike 等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型,2011年,IBM 的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82.1%,服务业务的税前利润占总利润的92.9%(黄群慧和霍景东,2013)[1],通过增加生产性服务投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已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长 期生存的必经途径(Neely ,2008)[2] 。受经济发展阶 段和产业结构特征的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较低,制造业的发展仍以资源消耗型投入为主,制造业企业的服务需求严重不足。基于生产性服务投入在制造业企业利润和竞争力提升方面的重要性,研究影响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的原因对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一、相关研究综述 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增加或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现象由来已久,早期关于这一现象的讨 论主要集中在分工、专业化等宏观方面(Walker , 1985;Francois ,1990) [3][4] ,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生产过程复杂化和生产体系专业化所导致的分工深化和服务外部化。近些年来,很多大型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增加服务投入向“制造-服务”企业转型,学界开始从更为微观的层面对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投入的原因进行剖析。 Dennis and Kambil (2003)[5]的研究发现,在很多制造行业的生产成本中,纯粹的制造业成本已不足20%,产前、产中、销售、售后的服务成本则超过80%。通用电气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近几年服务业收入已经占公司总收入的2/3以上;以生产计算机而闻名的IBM 现在是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领先企业,目前,技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收入占IBM 收入的比重已经从1994年的26%提高到2011年的82.1%(黄群慧和霍景东,2013)。 对于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比重增加的原因,现有 4 71

企业异质性对创新的影响

企业异质性对创新的影响 【摘要】我使用2009年中国企业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C-D函数方法计算出中国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特征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因素进行了拓展,同时将所有制异质性作为“基础因子”,综合考察了多维度异质性特征、出口等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TFP因素对所有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表现出明显的“创新自我选择”效应;(2)出口参与因素显著提高了各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企业规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企业的利润对于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相对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创新倾向;(3)其他影响因素如地理位置、工业总产值等异质性特征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中表现各异。 【关键词】异质性Logit模型;TFP;出口创新 一、引言 企业的创新活动关乎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本文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的出口以及企业规模等其它要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异质企业贸易理

论的代表文献是Melitz、Antras和Bernard(2003),该理论主要是生产率高的企业选择出口,生产率低的企业则不出口。从企业异质性的理论出发,经济学家们还研究了企业异质性的主要特征和创新等要素的关系,目前关于企业的出口和生产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的研究文献不是很多。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得出结论并给出解释和政策建议。 二、相关文献综述 企业异质性具有多重的特征,如全要素生产率、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利润、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等方面等,其中企业规模对创新的实证影响是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但关于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目前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熊彼特认为,大企业比小企业更有利于进行创新活动,这是因为创新活动通常需要投入较高的研发费用,而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这种高成本,另外,大企业在资金来源、风险分担上也比小企业具有更大的优势。不过,企业规模小也许会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因为它所需要的研发成本相对来说也小;相反Arrow(1962)认为企业的垄断地位可能会削弱其创新激励。Aghion等(2005)认为创新活动和市场竞争程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竞争条件下,一方面会增加来自创新的利润,另一方面也会削弱落后者的创新激励。熊彼特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挑战。Cohen等(1987)对1974~1977年美国

集团高管背景的结构性分析

集团高管背景的结构性分析 公司高级管理团队能力素质构成除受无法量化的心理特征影响外,其人力资本存量的外显特征的影响也较大。外显特征包括年龄、个人经历、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外在、可衡量的人口特征。 早在1958年,DearbornandSimon就曾经指出,可以借用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特征,来解释关于个人信仰及价值观的形成。1984 年Hambrick 和Mason,首次把人口统计学中的人口特征概念,延伸到了对企业高级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抉择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之中,从而开始了高级管理层的人口特征与企业战略、企业业绩之间作用关系,实证研究的序幕。一般人口特征在通常意义上,包括年龄、学历、任职时间及相关背景等等。 年龄 高管团队年龄特征对个人性格、价值观、动机、态度等有一定的关联,其对企业决策效率、工作效率、企业经营业绩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世纪80 年代,人们认为高管年轻化更好,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企业高管人员对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逐步下降,使得高管团队在进行企业决策时的信心整合、分析能力产生不足,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是往往过于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到上世纪末这种观点得到了纠正,学者提出年龄大的高级管理者在企业面临到风险时,相较年轻的高管们更加具有明智、全面、清晰的认识,在考虑企业各项决策中的风险估计时显得更加谨慎。因此,高级管理团队的年龄特征偏大的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幵发的方面反而显得更加积极。 关于年龄同质性,则有研究认为(Triandis 和Kurowski-1993) 企业高管团队中年龄的异质性,可能会造成高管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减少,使得整体团队的凝聚力下降,从而产生较多消极作用的冲突,使得企业的整体的决策质量下降,影响企业最终的运营业绩。 任职时间 高管团队中成员的任职时间长短属于工作经验和技能的指标之一,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好坏、决策效率高低也会有一定的相关性。很多学者在研究和高管的任职年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不管竞争环境是激烈还是稳定,高管们的任职年限都与企业绩效出现负相关。越长的任职年限致使企业高管的冒险精神越低,企业的战略变革越少,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越少。 国外学者认为高级管理者其任现职的时间不同,在企业中经历的发展阶段和重大事件也不同,相应的,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战略的认知也产生差异,这些差异会使得企业更加倾向于改变战略采取新的策略。综合而言,企业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高级管理者任现职时间异质性的作用不同,在激烈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任职时间异质性团队比同质性团队更有利,而在温和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同质性团队比异质性团队更加利于公司的发展。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有学者认为如果高管团队整体的教育程度较高,相对而言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持清醒,并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和决策。也有研究结果认为由于高管团队的整体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在开发新产品时的反应速度更快,反而较高学历的高管更倾向于回避风险。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而企业高管团队教育程度的异质性,致使高管之间产生了认知上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则为团队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使得团队对企业的各项战略决策的分析和认知更加全面深入,从而提升了企业的战略决策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这种认知和观点上差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 ——基于中部六省IT企业的实证分析 贺秋桐 (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企业高管团队的力量。而对于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发展的IT企业更是如此。本文主要以中部六省的IT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管团队学历、年龄任期异质性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团队成员的任期和学历异质性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正面影响,而高管成员的年龄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中部六省的信息技术企业应该吸收不同学历的人才并接纳新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字: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技术创新;中部六省; IT企业 0引言 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仅需要加快技术更新的速度,更要将研究成果推广和应用,取得经济上的成功。从行业分布来说,IT 行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知识专利、研发、专业技术员工以及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等方面,而技术创新所代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成为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决定因素。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信息技术行业企业虽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外发达国家由于较早开始发展市场经济,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相关数据表明,美国和日本对国外技术依存度都在5%以下,而我国则 作者简介:贺秋桐(1993—),女,主要研究方向:投融资管理与技术创新。

达到50%以上。根据2014年年底欧委会发布《2014欧盟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我国的投资203亿欧元,所占比重仅为3.8%,在排行榜前五十名的仅有华为一家中国公司,可见我国IT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是较为落后的。不仅如此,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地区差异较大的问题。中部六省的发展依然还在依靠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旧很薄弱,从IT企业数量上来看,中部地区的IT企业数量明显少于东部地区,且大部分规模较小。从高管团队治理来看,中部地区的高管成员相较于中部地区普遍学历较低,且针对IT 方向的高管人才比较欠缺,以至于不能有效的领导IT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中部六省的高管团队作为企业的领导核心,是决定企业战略方向和发展的关键,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并整合企业内部各种因素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成为中部IT企业的主要任务。 然而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围绕市场结构、产业特征、财务结构、企业绩效等展开,虽然近年也逐渐有学者围绕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展开实证研究,并证明了高管团队与企业创新能力是相关的,但是并没有文献结合中部六省的区域特质对技术创新做出一些研究。本文主要针对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IT企业中高管团队异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部六省IT企业的数据整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观察高管特征异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关注其显著程度,试图从中需找到中部地区IT企业发展较为薄弱的原因所在,针对中部现状为企业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1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的高层梯队理论的研究框架中,高管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主体,面对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决策者通常需要根据自身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来作出决策[1]。因此就可以通过一些与这些认知基础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替代变量,即年龄、任期、学历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来推断这些特征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也包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Finkelstein和Hambrick、Zenger和Lawrence等学者又进一步提出了高管团队之间的异质性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对于高管团队异质性与技术创新展开研究。Wiersema和Bantel认为年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规模持续增大,并于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享誉全球。在从“中国制造”历经“中国创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规模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科技创新水平不高。2012年,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将科技创新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明确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科技创新与进步将会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企业处于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对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相关产业发展影响很大。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中,企业的科技创新引领和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根据《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1,我国2016年科技经费支出总量达到1.55万亿元,研发强度达到2.08%,其中,企业作为研发活动的主体,对我国的研发经费增加的贡献率已超过80%,并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 随着中国科技创新飞速发展和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于2009年设立了创业板市场,集中分布了信息技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历经9年发展,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已经从刚开始的28家发展到2018年2月28日的723家,覆盖了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科研技术等多个行业,总市值从1399.7亿元快速增长到超过4.8万亿元,流通市值也从250.7亿元增加到超过2.9万亿元,平均市盈率达到47.9倍,见表1.1所示。 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作为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高管团队更是核心资源。尤其是以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管团队的研发决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远,并随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的高层梯队理论中,突出了高管团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学历、技术背景)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随着高管团队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运行中的核 1《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由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于2017年联合发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