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北京各区初三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

2012北京各区初三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

2012北京各区初三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

东城3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 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 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 ;B 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 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 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 1、K 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 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 1,看到B 中溶液进入A 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 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

①若a 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 是 溶液。 ②若b 是水,则气体a 具有的性质有

。 (2)保持K 1开启状态,并打开K 2,一段时间后 关闭K 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 中的现象是

,C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3.(8分)(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 中的现象是______,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装置C 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 2SO 3);装置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装置E 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_____。 ③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④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_____。 【反思提高】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西城32.(6分)H 2、CO 、CO 2和CH 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 4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无色气体X 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 的组成,

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 和NaOH 。

A B C D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 ,其作用是 。

②装置C 、D 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 .烧碱溶液 b .浓硫酸

③若取1.6 g 气体X 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 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 增重1.8 g ,装置D 增重2.2 g 。则气体X 的组成是 。

33.(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1 2 3 4 5 6 7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 2SO 3)溶液、Na 2CO 3溶液与中性的CaCl 2溶液均可发

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Na 2SO 3 + 2HCl=2NaCl + SO 2↑ + H 2O 。 ③CO 2与SO 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

Na 2SO 3溶液或NaCl 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气体

燃烧 装置

后续 装置

碱石灰

澄清石灰水

气体X

号溶液

号溶液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

号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海淀32.(5分)下图荣获2011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示压瓶”,由湖南科技大学的七名

同学创作,在它的瓶盖顶部用了软质材料,使之可以轻易的识别出瓶内气压大小,如在示压瓶中装入碳酸饮料,摇动后瓶盖中部凸起,警示打开瓶盖时有喷出的危险。

(1)取一个示压瓶,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盖中部凸起,过了一会儿又恢复原状。则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写出一组);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另取一个示压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

振荡,发现瓶子变瘪且瓶盖中部凹陷,过了一会没有恢复原状。此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填 “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

33.(8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

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 、Al 、Fe 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

老师提供了Mg 、Al 、Fe 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 4、Al 2(SO 4)3、FeSO 4、CuSO 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处应记录的是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Al 与Cu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无变化 瓶内外气压平衡

略鼓起 瓶内气压略大

高鼓起 瓶内处于高压状态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

....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

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朝阳

32. (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

验是。

(2)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

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是。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②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

是。

33.(7分)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

由。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丰台32.(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⑴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和 ,关闭 ,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D 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 2已集满,写出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⑵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 1和K 3,打开止水夹K 2,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 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C 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 2与NaOH 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33.(9分)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A 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

同学们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 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相关资料】Ⅰ.CaCl 2 + Na 2CO CaCO 3↓+ 2NaCl Ⅱ.CaCl 2溶液呈中性

(1)【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A 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 __,②是 CaCl 2 。

(2)【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第一小组同学肯定了他们的实验结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假设】

(3)甲的合理猜想;丙的合理猜想。

(4)【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其理由是。

石景山32.(5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验证二氧化碳

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 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2)验证水蒸气

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8分)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pH>7,BaCl2溶液pH=7,Na2CO3+BaCl2=BaCO3↓+2NaCl 【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

A、B、C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试管中现象产

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水

草酸

浓硫酸

Fe 2O

石灰水

碱石灰

通州32.(5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

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

(1)若A 中盛有浓盐酸,B 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

将A 、B 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①、②中,一段 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

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 中盛有稀盐酸,烧杯①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 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①,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 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33.(8分)已知草酸(H 2C 2O 4)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于是用实验的方法对生成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H 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实验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A B C D E

(1)观察到装置D 中产生的现象为 。

(2)装置C 的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3)观察到装置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的

结论为 。又知装置C 的质量增加了,E 中石灰水变浑浊了,并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得出了结论。

【得出结论】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请写出草酸分解的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

原因是。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建议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②应在装置E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③可将装置C换成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可在装置C、D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房山32.(6分)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

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

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

供选用的试剂有:①稀硫酸②浓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澄清的石灰水(试剂均足量)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

(1)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丙中试剂为 (填数字序号)。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甲装置中反应是充分的。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2)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①,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33.(7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①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

2Na2CO3+O2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③Na2CO3+ CaCl2═CaCO3↓+2 NaCl

【猜想与假设】

(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

(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把第②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东城

32.(6分)(1)①氢氧化钠 ②易溶于水、与水反应且生成碱性物质(2分) (2)D 中液体进入C 中,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Fe 2O 3+3=Fe 2(SO 4)3+3H 2O (1分) Fe + H 2SO 4=FeSO 4+ H 2↑(1分) 33.(8分)(1)溶液变红,CO 2+ Ca(OH)2= CaCO 3↓+H 2O (2)①SO 2+ Ca(OH)2= CaSO 3↓+H 2O

②生成的无色不稳定的物质受热分解 ③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④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反思提高】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溶液恢复为红色,则此结论 是正确的,若溶液不能恢复为红色,则此结论不正确(2分) 西城: 32.(6分)

(1)验纯 CH 4 + 2O 2

CO 2 + 2H 2O

(2)①除去CO 2、H 2O ②b a ③H 2和CO (答全给2分,否则0分) 33.【实施方案】 实验1 1 NaCl

实验2 Na 2CO 3 + Ca(OH)2 = CaCO 3↓+ 2NaOH

(或Na 2SO 3 + Ca(OH)2 = CaSO 3↓+ 2NaOH )

【继续实验】均有气泡产生,5号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朝阳:

32.(1)制取氧气(或制取不溶于水

....的气体)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入Ⅰ中约占瓶

..,放热,待冷却后打开K2,Ⅲ中的水倒流

内气体体积的1/5

...(必答加点字的含义)

(3)①紫色石蕊

②关闭K1、K2,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

K2,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有气泡产生。(2分,答全给分,答不全不给分)33.(1)Ca(OH)2+CO2= CaCO3↓+ H2O

(2)【猜想假设】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分析讨论】丁同学猜想不合理,因为Na2CO3和C a(O H)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实验现象: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且上层清液呈红色

【实验分析】不正确,因为乙、丙猜想均可出现上述现象(写出一种即可)。

【反思拓展】ACD

丰台:

32.(6分)

(1)打开止水夹K1和K3、关闭K2,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CO2+ Ca(OH)2 CaCO3↓+H2O

(2)2NaOH +CO2Na2CO3+H2O

Na2CO32NaCl + H2O + CO2↑(1分,写全并正确给分)

C中有气泡产生(2分,多答不给分)

33.(9分)

(1)(1分)Ca(OH)2

(2)(2分)(操作和现象1分,化学方程式1分)

(3)(2分)甲:NaOH、Ca(OH)2 丙:NaOH (答案可互换)

(4)(1分)不正确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加入几滴盐酸,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5)(3分)

石景山:

32.(5分)

(1)澄清石灰水A打开、B关闭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石灰水变浑浊(2)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2分)

33.(8分)

CO2 + 2NaOH Na2CO3 + H2O

【实验分析】(1)A中溶液变红,B中有气泡产生,C中溶液变浑浊

Na2CO3 + 2HCl 2NaCl+ H2O + CO2↑

(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A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不能证明原固体有氢氧化钠【实验设计】取少量结块固体于试管(或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向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结块固体中有氢氧化钠,否则,无氢氧化钠。(2分)【实验反思】(1)氢氧化钠吸水潮解

(2)取碳酸钠固体将其溶解,观察是否有放热现象

通州:

32.(1)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或烧杯②中液体变红;若多答了气球变瘪也给分;只写“变红”不得分)

(2)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也可以使气球变瘪(或加入的稀盐酸也占有一定体积)

(3)①浓硫酸(浓H2SO4)②稀盐酸或稀硫酸(写化学式或其它酸也给分)

③固体

..氢氧化钠(烧碱)或氧化钙(生石灰)(只写化学式没有固体不给分)

33.【实验过程】

(1)红色的粉末逐渐变成黑色。(2)CaO +H2O = Ca(OH)2。

(3)CO2 + Ca(OH)2 = Ca CO3↓+ H2O;草酸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

【得出结论】H2C2O4△H2O + CO2↑ + CO↑。

【反思与评价】

(1)合理。可能有未吸收完全的CO2使E浑浊,同时如产生H2也可以使氧

化铁还原。(2分,不全不得分)

(2)①②④

房山:

32.(6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CO2 + 2NaOH= Na2CO3 + H2O②石灰水不变浑浊一氧化碳(或CO)

(2)关闭a、d,打开b、c,让分液漏斗中溶液缓缓流下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b

33.(7分, 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猜想与假设】

(2)Na2O2和Na2CO3

(1)密封保存(隔绝水或二氧化碳)

(2)不合理,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也能生成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