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力传感器组件的制作流程

压力传感器组件的制作流程

压力传感器组件的制作流程
压力传感器组件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

本技术提出一种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载体衬底以及具有环绕的框架壁的框架部件,该载体衬底具有布置在所述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的印制导线、布置在所述载体衬底的所述第一侧上的压力传感器元件,该压力传感器元件通过键合线连接部与布置在所述载体衬底的所述第一侧上的印制导线电接触,其中,所述框架部件围绕所述压力传感器元件地施加到所述载体衬底的所述第一侧上,并且所述框架部件以遮盖所述压力传感器元件的凝胶填充,所述框架部件除了所述环绕的框架壁之外附加地具有底部,该底部施加在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载体衬底的所述第一侧上的印制导线上。

技术要求

1.压力传感器组件(1),该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载体衬底(2)以及具有环绕的框架壁(31)的框架部件(3),该载体衬底具有布置在所述载体衬底(2)的第一侧(21)上的印制导线(20)、布置在所述载体衬底(2)的所述第一侧(21)上的压力传感器元件(4),该压力传感器元件通过键合线连接部(5)与布置在所述载体衬底(2)的所述第一侧(21)上的印制导线(23)电接触,其中,所述框架部件(3)围绕所述压力传感器元件(4)地施加到所述载体衬底(2)的所述第一侧(21)上,并且所述框架部件(3)以遮盖所述压力传感器元件(4)的凝胶(6)填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3)除了所述环绕的框架壁(31)之外附加地具有底部(32),该底部施加到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载体衬底(2)的所述第一侧(21)上的印制导线(2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元件(4)施加到所述底部(32)的背离所述载体衬底(2)指向的内侧(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32)的面向所述载体衬底(2)的下侧(34)借助于粘接剂层(7)粘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印制导线(24)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32)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开口(35),并且印制导线(23)的在所述接触开口(35)内部的至少一个区段(25)没有被所述底部(32)遮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合线连接部(5)穿过所述接触开口(35)与所述印制导线(23)的在所述接触开口(35)中未被遮盖的区段(25)电接触,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键合线连接部(5)在一端部(51)上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元件(3)键合并且通过它的另外的端部(52)在所述接触开口(35)内部键合到所述区段(2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导线(23)的未被所述底部(32)遮盖的区段(25)在所述接触开口(35)内部被围绕所述至少一个键合线连接部(5)的所述另外的端部(52)的钝化层(8)遮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部件(3)内部的所述凝胶(6)遮盖所述钝化层(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元件(4)粘接到所述底部(32)的背离所述载体衬底(2)指向的所述内侧(33)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衬底(2)是由玻璃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制成的印刷电路板。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框架部件(3)与所述框架壁(31)和所述底部(32)一件式地由塑料或金属构造。

技术说明书

压力传感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中经常使用具有压力传感器元件的压力传感器组件,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件需要保护压力传感器元件免受侵蚀性介质的影响。这种压力传感器组件例如也用于感测内燃机的进气管中的进气压力。例如由EP 0927 337B1已知一种具有载体衬底的压力传感器组件。载体衬底在一侧上设有作为压力传感器元件的硅芯片,该硅芯片通过键合线连接部与载体衬底的印制导线电连接。硅芯片具有膜片和压力敏感的电子构件。电子构件例如形成电子桥接电路。在对膜片进行压力加载时,使膜片偏离,从而桥接电路产生代表起作用的压力的测量信号,该测量信号通过键合线连接部传递到载体衬底上,在该载体衬底上例如可以附加地存在分析处理电路。

此外,压力传感器装置具有围绕压力传感器元件的框架部件,该框架部件以遮盖压力传感器元件的凝胶填充。设有压力传感器元件的载体衬底引入到压力传感器壳体中。壳体多件式地构造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压力接口以用于供应压力。已知的是绝对压力传感器以及压差传感器,在所述绝对压力传感器中,压力传感器元件在一侧上被加载以压力,在所述压差传感器中,压力传感器元件在两侧上被加载以压力。作用在压力接口上的压力可以通过凝胶传递到压力传感器元件的一侧上或传递到压力传感器元件的膜片上。必要时,第二压力可以作用在膜片的对置侧上。在该情况下,压力传感器的壳体具有第二压力接口,该第二压力接口将第二压力导向到膜片的后侧上。

技术内容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组件,该压力传感器组件具有载体衬底以及具有环绕的框架壁的框架部件,该载体衬底具有布置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的印制导线和布置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的压力传感器元件,该压力传感器元件通过键合线连接部与布置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的印制导线电接触,其中,框架部件围绕压力传感器元件地施加到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并且框架部件通过遮盖压力传感器元件的凝胶填充。根据本技术提出,框架部件除了环绕的框架壁之外附加地具有底部,该底部施加在至少一个布置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的印制导线上。

在已知的压力传感器组件中,压力传感器元件通常粘接到载体衬底上。在此,存在以下问题:通常由塑料制造的框架部件由制造决定地经常附有毛边,所述毛边使在载体衬底上的水平放置变困难。此外,框架部件仅通过框架壁的相对较窄的下侧放置在载体衬底上。侵蚀性介质可以在框架部件和载体衬底之间沿着印制导线和缝隙朝着压力传感器元件的方向挤进。为了防止侵蚀性介质和空气夹杂在载体衬底的面向压力传感器元件的第一侧上析出气体并且扩散到凝胶中(在那里小的空气泡在压力波动时也容易发生会损害键合线连接部的突然膨胀),可以将钝化层涂覆到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然而,该钝化层必须相对大面积地涂覆到框架部件内部的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以便可靠地防止空气夹杂在框架部件内部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不能挤进至凝胶。然而,钝化层的大面积涂覆或在框架部件内部的载体衬底的第一侧的大面积表面调质相对较贵。

根据本技术的压力传感器组件使用改型的框架部件,该框架部件除了环绕的框架壁之外附加地具有底部,该底部施加在至少一个布置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的印制导线上。底部可以遮盖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的印制导线。借助于框架部件能够避免在凝胶中的空气夹杂。在框架部件上的可能的梯度形成(Gradbildung)和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的不平整或微结构有利地由框架部件和钝化层尽可能地遮盖,使得在框架部件内部的凝胶可靠地针对从载体衬底的第一侧开始的气体析出受保护,因为在这里空气夹杂或侵蚀性介质不能扩散到凝胶中。

本技术的有利构型和扩展方案能够由下面给出的特征实现。

布置在框架部件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元件可以有利地施加、尤其粘接在底部的背离载体衬底指向的内侧上。由此可以有利地避免在压力传感器元件的粘接区域中的空腔和空气夹杂,因为压力传感器元件可以粘接在平滑的表面上。在框架部件的底部的粘接剂涂覆部上可以有利地调设有限定的弯月面(Meniskus)。由此避免,压力传感器元件被施加到载体衬底的设有微观上小的缝隙的区域上,在该区域上会出现到凝胶中的气体析出。由此可以有利地避免载体衬底的与凝胶接触的、大面积的表面区域。

有利地,底部的朝着载体衬底指向的下侧可以借助于粘接剂层粘接到至少一个印制导线上。框架部件的底部尽可能地遮盖载体衬底和载体衬底的印制导线的微结构、如裂纹和气孔,使得在底部和载体衬底之间的粘接是不重要的。

特别有利的是,底部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开口并且印制导线在接触开口内部的至少一个区段不由底部遮盖。在该情况下,键合线连接部穿过接触开口与印制导线的在接触开口中未被遮盖的区段电接触,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键合线连接部在一端部上与压力传感器元件键合或焊接,并且通过其另外的端部在接触开口内部键合或焊接到所述区段上。

印制导线在接触开口内部的未由底部遮盖的区段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围绕所述至少一个键合线连接部的另外的端部的钝化层遮盖。因为在框架部件的框架壁内部的区域主要通过底部相对于载体衬底遮盖,为此仅需要将具有相对小的面积膨胀的钝化层涂覆在接触开口内部。

凝胶可以在框架部件内部直接涂覆在钝化层上方。因此,凝胶遮盖框架部件的底部、压力传感器元件、钝化层和键合线连接部并且保护它们免受侵蚀性物质的影响。

由于框架部件的凝胶空间相对于载体衬底的封装,可以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简单的衬底、例如由玻璃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制成的印刷电路板作为载体衬底。

包括框架壁和底部的框架部件尤其可以由塑料或金属一件式地构造。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压力传感器组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压力传感器组件的示意性横截面,该压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压力传感器壳体中。在这里取消这种压力传感器组件装配到压力传感器壳体中的其他细节。所述装配可以类似于在EP 0 927 337B1中描述的在压力传感器壳体中的集成那样进行。

压力传感器组件1具有载体衬底2,该载体衬底例如可以是陶瓷衬底或印刷电路板。载体衬底2可以板形地构造有第一侧21和背离该第一侧的第二侧22。至少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21上布置有印制导线20。印制导线20能够以未示出的方式通过贯通接触部或VIAs(中间电连接部)与内部印制导线电连接。由印制导线20在载体衬底的第一侧21上示出两个印制导线23和24。

框架部件3具有环绕的框架壁31和底部32。框架部件3可以由塑料一体式地制成。框架部件3优选借助于粘接剂层7粘接到载体衬底2的第一侧21上。在此,框架部件3以底部32施加到布置在载体衬底2的第一侧21上的至少一个印制导线24上方。在图1中可看出,粘接剂层7涂覆在框架壁31的面向载体衬底2的一侧以及底部32和载体衬底2的具有印制导线24的第一侧之间。

框架部件3的底部32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开口35。接触开口35形成在底部32中的贯通开口。印制导线23的至少一个区段25在接触开口35内部,没有被底部32遮盖。

例如可以是硅芯片的压力传感器元件4施加在底部32的内侧33上。这尤其可以借助于在内侧33上的另外的粘接剂涂覆部9实现。压力传感器元件4可以具有未示出的传感器膜片和压力敏感的电子构件,所述电子构件在膜片变形时产生压力信号。压力传感器元件可以在一侧或者在两侧加载以压力。在两侧加载压力的情况下,在压力传感器元件下方附加地设置有在载体衬底2中的压力通道,该压力通道在图1中未示出。

压力传感器元件4可以通过键合线连接部5与印制导线20连接。在图1中示出键合线连接部5,该键合线连接部穿过接触开口35地与印制导线23的在接触开口35中未被遮盖的区段25电接触,其中,键合线连接部5在一端部51处与压力传感器元件3键合并且通过其另外的端部52在接触开口35内部键合到区段25上。在接触开口35内部涂覆有钝化层8。钝化层例如可以是环氧树脂或丙烯酸粘接剂。钝化层完全地遮盖接触开口35和印制导线23的未被底部32遮盖的区段25。所述至少一个键合线连接部5的端部52受引导穿过钝化层。

框架部件3填充以凝胶6、例如氟化硅凝胶。凝胶6优选可以几乎填充框架壁31内部的整个空间。凝胶尤其遮盖压力传感器元件4和键合线连接部5以及底部2的内侧33的未被压力传感器元件4遮盖的区域和接触开口35中的钝化层8。

框架部件3以底部32用作为用于压力传感器元件3的支承面。借助于框架部件3能够避免在粘接剂涂覆部9的区域中的空气夹杂。在框架部件3上的可能的梯度形成(Gradbildung)和在载体衬底2的第一侧21上的不平整或微结构由框架部件和钝化层8完全遮盖,使得在框架部件3中的凝胶6可靠地针对载体衬底2的第一侧21上的气体析出受保护,因为在这里空气夹杂或侵蚀性物质不能扩散到凝胶中。

装配式箱型构件预制施工方案

装配式箱型构件预制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5.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工程招投标文件; 6.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施工设计图纸及其他相关文件。二、编制原则及目的 1.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满足工程需要。以优质,高效,快速施工为目的,进行机械设备配置,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组织工程材料供应。 2.以“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做好工序衔接,确保提前完成工程建设。 3.突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提高施工水平为原则。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做到优质,快速,安全,高效的完成标段工程。 4.坚持遵循ISO2000标准,优质、高效、重信、守诚,严格执行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全线整体创优规范要求。 5.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6.突出综合管理和专业化施工相结合的原则,以专业化作业队作为实施主体,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机器设备的优势利用综合管理手段,达到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施工项目。 三、工程概况 本标段装配式箱型涵洞、通道共计210道,其中装配式箱型涵洞9道、箱型通道201道。合同工期为18个月:其中装配式箱型涵洞及通道预制工期为9个月。 工程数量明细表 结构形式总数量(节段)每节长度及类型(m)总长度(m) 4m*2.7m(明) 194 3 582 4m*2.7m(明) 8 1 8 4m*2.7m(暗) 405 3 1215 4m*2.7m(暗) 15 1 15 4m*3.5m(明) 240 3 720 4m*3.5m(明) 4 1 4 4m*3.5m(暗) 697 3 2091 4m*3.5m(暗) 29 1 29 6m*4.0m(明) 15 3 45 6m*4.0m(明) 2 1 2 6m*4.0m(暗) 32 3 96 6m*4.0m(暗) 2 1 2 6m*3.5m(明) 174 3 522 6m*3.5m(暗) 102 3 306 合计1919 5637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控箱设计步骤 一、设计工艺 1、根据图纸(系统图、原理图)选主要部件; 2、按照功能、使用方法和制造标准排布主要器件; 3、根据排布结果选定箱(柜)尺寸(尽量选通用尺寸),校验器件排布结果; 4、根据图纸选其它辅助材料、元件; 5、绘制装配图、接线图,编制加工工艺卡; 6、采购所有器件、材料; 7、加工、或委托加工箱(柜)壳体; 8、按工艺卡装配主要器件,加工连接件、连接线; 9、按工艺卡装配附件、配件、接线; 10、整体装配完成,检验,试验(按产品生产标准要求项目进行); 11、按标准及合同要求进行产品包装,附检验合格证、试验记录。 12、送货出厂。 二、设计规程规范要求。 1、熟读设计方案任务书。掌握任务书中几点重要信息及参数,如果是在大型项目中,设计任务书会以合同的技术附件形式出现。这样就关系到控制箱的先进程度和设计制造的成本控制。只要掌握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就行了,这关系到你下面的选型等工作。 2、根据控制要求进行方案性设计。如果是较大的项目这可以升级为可行性研究。即使是小的电控系统,起码也要列出不少2种的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

要有详细的计算说明书,这样为你的设备设计提供依据,也是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你的制造成本。 3、进行设备控制设计,选择最佳的方案后,再进行设备设计,这个设计阶段,主要是设备的选型,选择各种合理元器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能实现设计任务中要求的控制功能。 2)要保证设备一定的先进性(在一些技术附件中为有具体说明), 3)要控制好成本,不要盲目最求先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在确定所需要的各种元件设备后,就要进行原理图的设计,设计原理图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设计再结合所选电气元件的电气接线原理进行。 4、施工图设计。这里就不扯大工程设计步骤和要求了,单仅电控箱而言,根据所选元件的尺寸,综合考虑和选择电控箱的规格(国家有统一标准规格的电控箱柜台,也有非标的,非标的可根据你选择的电气元件进行规格设计)。 选择好或设计好电控箱的规格后,就可以进行箱内布置图的设计了,这个可以参照相关的电工工艺要求进行。 以下注意要点: 1)设备元件摆放布局合理、保证设备安全; 2)便于施工、检修等。 三、采购和安装调试规范要求。 1、根据上面的设备设计,设计出详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进行电气设备元件采购,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过剩浪费,或是设备出现短缺不足的现象。 2、根据上面的施工图设计,可以将采购回来的设备交予生产制造部门进行安装和接线了,并进行出场前的检验和测试。

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流程

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流程 建筑施工图设计;构件拆解设计(构件模板配筋土、预埋件设计图);模具设计;模具制造;钢筋加工绑扎;水电、预埋件、门窗预埋;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表面处理;质检;构件成品;运输安装。 (1)建筑施工图设计。应遵循本文件的要求,结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达到施工图深度,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并提出相关意见。 (2)构件拆解设计。是生产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由于工作量大、图纸多,牵涉专业多,一般由建筑设计单位或专业的第三方单位进行预制构件拆解设计,按照建筑结构特点和预制构件生产工艺的要求,将建筑物拆分为独立的构件单元,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构件连接构造、水电管线预埋、门窗及其他埋件的预埋、吊装及施工必须的预埋件、预留孔洞等,同时要考虑方便模具加工和构件生产效率,现场施工吊运能力限制等因素。一般每个构件均有独立的构件平立剖面图、配筋图、预留预埋件图、装饰设计图,个别情况需要制作三维视图。 (3)模具设计图。由机械设计工程师根据拆解的构件单元设计图进行模具设计,模具多数为组合式台式钢模具,模具应具有必要的刚度和精度,既要方便组合以保证生产效率,又要便于构件成型后的拆模和构件翻身,图纸一般包括平台制作图、边模制作图、零配件图、模具组合图,复杂模具还包括总体或局部的三维图纸。 (4)模具制造。“模具是制造业之母”,模具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构件产

品质量的好坏和生产安装的质量和效率,预制构件模具的制造关键是“精度”,包括尺寸的误差精度、焊接工艺水平、模具边楞的打磨光滑程度等,模具组合后应严格按照要求涂刷脱模剂或水洗剂。预制构件的质量和精度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也是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为了保证构件质量和精度,必须采用专用的模具进行构件生产,预制构件生产前应对模具进行检查验收,严禁采用地胎模等“土办法”上马。 (5)钢筋加工绑扎。钢筋加工和绑扎工序类似于传统工艺,但应严格保证加工尺寸和绑扎精度,有条件时可采用数控钢筋加工设备,构件钢筋在模具内的保护层厚度应进行严格控制,采用塑料钢筋马凳控制干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6)水电、预埋件、门窗预埋。根据构件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水电、预埋件、门窗的预留预埋,并采取防止污损措施,为了保证构件埋件定位准确,必要时应采用临时支架对埋件进行固定。 (7)浇筑混凝土。应按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经过试配确定最终配合比,生产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塌落度,浇筑和振捣应按照操作规程,防止漏振和过振,生产时应按照规定制作试块与构件同条件养护。 (8)养护。预制构件初凝后开始进行养护,养护过程禁止扰动混凝土,养护分为常温养护和加热养护方式,当气温过低或为了提高模具的周转率需要采取加热养护时,可以采用低温蒸汽养护、电加热养护、红外线加热养护、微波加热养护等形式,加热温度宜控制在60~80摄氏

电气控制柜控制箱查线步骤

控制柜箱查线步骤 1:核对柜体/箱体表面布局 比对台面/箱体表面、侧面的按钮仪表等的实际布局与图纸中的布局。注意检查:标牌、按钮、旋钮及灯的数量颜色等是否相同;标识内容是否一致;按钮、旋钮和灯的类型是否一致。(不同的部分注意用笔在图纸上或者柜体上标出) 2:核对柜内/箱内主要元件的布局 检查柜内或箱内PLC、空开、电源、插座等主要元件的数量、型号、布局和图纸上的情况是否一致。(不同的部分注意用笔在图纸上或者柜体上标出) 3:较对柜内/箱内主电路接线(220V、24V供电) 1)柜内/箱内220V电源供电进线端子上口到第一个空开上口(一般为2P空开,有1和3端)的连接,220V电源供电进线端子上口到220V电源指示灯的连接。 2)第一个空开下口(一般为2P空开,有2和4端)到端子(该端子用于其他220V空开的供电)上口的连接,该端子下口到其他220V 空开上口(一般为2P空开,有1和3端)及部分220V端子上口的连接。注:一般情况下相邻几个220V供电的2P空开的L端会用短接线短接,N端也会用短接线短接,以实现空开之间的并联。同时注意检查220V是否有短路,如果有短路应立即排除。 3)2)中提及的其他220V空开下口(一般为2P空开,有2和4端)到与之相连的端子上口的连接;2)中提及的其他220V空开下口(一般

为2P空开,有2和4端)到PS407、PS307、明伟电源及三眼插座的L 和N端的连接。PS407、PS307、明伟电源、三眼插座的PE与接地母排的连接。 4)PS407、PS307电源模块24V的L+、M-与IM153接口模块的L+、M-的连接; 给PLC模块供电的明伟电源24V的+与PLC模块的上部的空开上口(一般为1p的1)的连接,给PLC模块供电的24V明伟电源的-与M-端(接地母排)的连接;空开(与给PLC模块供电的明伟电源24V的+连接的那些空开)的下口与PLC模块上的需要接24V+的点的连接;PLC模块上需要接24V-的点与M-端(接地母排)的连接; 给现场的仪表,阀门,交换机等供电的明伟电源24V的+和与仪表、阀门、交换机等需供24V的设备连接的空开的上口(一般为1p 的1)的连接,给现场的仪表,阀门,交换机等供电的明伟电源24V 的-与M-端(接地母排)的连接;这些空开(仪表、阀门、交换机等需供24V的设备连接的空开)的下口与相应的端子连接,给现场的仪表,阀门,交换机等供电的明伟电源24V的-与相应端子的连接。4:较对柜内/箱内控制信号接线(220V、24V供电) 输入部分: 1)端子(引24V+电源,给外设传感器供电,与24V空开下口相接)与对应空开下口的连接。 2)端子(与外设传感器下口相接的端子相连接的端子)与PLC 模块上输入点的连接。

钢箱梁总装制造流程

钢箱梁总装制造流程与焊接尽量不要弄在一起,你这边看看能不能排下版. 我的需要的尺寸长2米1宽1米你可以让这两个部分分开做也行 钢箱梁总装制造流程 1.钢箱梁的组拼 1.1钢箱梁制作重点及对策 大桥为斜拉桥,其钢箱梁面板采取栓焊结构,其余为焊接结构,其制作重点及相应工艺措施如下: 钢箱梁制作重点: ●梁段组装预拼线型与监控提供线型的一致性; ●斜拉索锚固构造的制造、安装; ●相邻梁段端口与U型肋组装的一致性; ●相邻梁段端口面板U型肋制孔、安装; ●梁段端口外形尺寸; ●梁段组装焊接质量; 工艺保证措施: ●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减少结构变形造成的误差; ●推广应用先进的焊接方法,保证钢箱梁的焊接质量; ●设计合理的胎架和工装,保证结构尺寸的一致性; ●制定合理的装配工艺,保证结构的安装精度; ●制定准确的机加工工艺,确保栓接孔群间的精度; 1.2 钢箱梁梁段组装及预拼装 梁段组装按2条生产线,专用胎架长度按10个梁段长度进行匹配制造;采取“9+1”的预拼装方式进行。在匹配总成胎架上完成匹配总成、匹配件装焊和面板U肋连接板栓接孔配钻。 2.胎架制造 1)胎架结构形式 设置2套梁段总装专用胎架,胎架根据梁段的重量、结构形式、外形轮廓、

制造线形及钢箱梁转运等因素进行设计和制作,胎架结构有足够的刚度,满足承载钢箱梁及施工荷载的要求,确保不随梁段拼装重量的增加而变形。胎架为组合式胎架,可重复利用,主要由立柱和横纵向槽钢连接组成,立柱与基础地面采用膨胀螺栓连接,横纵向槽钢(角钢)与立柱采用工装螺栓连接。在每轮钢箱梁制作前,调整模板高度,满足每轮梁段纵坡值、预拱值变化的要求。在底板角点处设有角点位置控制模板,以便角点处单元件准确定位。 2)定位标识设置 胎架区用全站仪配合,在地面上划出供各单元件定位的(纵、横向)标记线、钢横梁中心定位线、锚箱隔板定位线以及梁段中心线、角定位控制线等,这些标记线简称为地标。在胎架以外的钢柱上设置各单元件的高度定位基准标记线(即标高样杆)。梁段组装过程中,由各基准线控制各单元件和构件的空间位置,以保证钢箱梁整体尺寸精度。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一般原则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开关电器、控制板的进出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连接,这可按电流大小及进出线数选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 2、电气柜、控制柜、柜(台)之间以及它们与被控制设备之间,采用接线端子排或工业联接器连接; 3、弱电控制组件、印制电路板组件之间应采用各种类型的标准接插件连接; 4、电气柜、控制柜、柜(台)内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借用元件本身的接线端子直接连接;过渡连接线应采用端子排过渡连接,端头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处理。 3、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电气元件布置图是某些电器元件按一定原则的组合。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依据是部件原理图、组件的划分情况等。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同一组件中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注意将体积大和较重的电器元件安装在电器板的下面,而发热元件应安装在电气控制柜的上部或后部,但热继电器宜放在其下部,因为热继电器的出

箱型柱,制作工艺

箱型柱制作工艺 1.目的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员工作业效率,明确陆港项目作业方法和作业流程,特编制此工艺交底。 2.适用范围 本工艺交底仅适用于陆港项目。 3.作业流程 3.1构件生产各工序名称

3.2 工艺流程图

3.3作业准备 3.3.1工作前穿戴好劳保用品:安全帽、护目镜、口罩、手套、工作服和劳保鞋; 气体保护焊机、电渣焊设备、角磨机、钢板尺、铁锤、 3.3.2准备好生产工具:CO 2 卷尺、半自动切割等; 3.3.3准备项目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图纸。注意:图纸图册不齐全不清晰时,应确认清楚后再使用。 3.4焊接方法及作业标准 3.4.1根据图纸对物料进行分配,按照图纸的零件图进行归类,有无不合格产品,如有不符要求部件需对其修整,使其符合技术图纸要求。 3.4.2下料 3.4.2.1.具体操作参照《小料零件剪切下料作业指导书》、《小料零件切割下料作业指导书》。 3.4.2.2.切割前的准备工作 ●在切割胎架上清除有碍于切割的杂物,清理干净;工作场地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检查气源与切割设备的连接胶管有无漏气,气源供应量是否正常。 ●割炬是否正常,切割应用通针清理割炬内孔;使割炬风线成笔直而清晰的圆柱体。检查割炬纵向行走,横向及上下调节机构处于正常状态。 3.4.2.3.切割操作程序 ●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后上岗。 ●调整各割炬位置,使割炬处于割缝的正上方,割炬离钢板表面距离宜为 10~15mm。 ●按气割工艺参数要求调整切割速度。 ●点燃割炬,再开预热氧阀,预热钢板边缘 1~2 分钟;打开切割氧气;调整火焰至中性焰;按钢板厚度调整火焰温度。当氧化渣随气流一起飞出时,证明已割透。按下行走按钮;开始试切割。 ●当切割10~20mm 后,检查翼腹板的宽度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进行调整。 ●切割中应随时观察各个割炬是否正常,切割速度是否合适;并随时作调整。 ●切割过程中,因割炬过热,堵塞而发生回火现象;应适时关闭氧气使之排除回火

电气控制柜技术协议书

目录 1 总则 (3) 2 系统运行条件 (4)

3 采用标准 (4) 4 设备规范 (5) 5 卖方的工作范围和责任 (10) 6 油漆、包装、运输和储存 (11) 7 质保措施 (11)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它提出了该系统设备及辅助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买方在本规范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卖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对设备安装地点所在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卖方须执行本规范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本技术规范是电气控制柜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规范签订后,各方应按时交换资料,满足各方设计和制造进度的要求。 1.5卖方所供设备应按照有关法规、规范、标准等的要求,负责取得有关部门对其产品、文件、图纸的审查和批准。 卖方在进行认证过程中,为使认证工作进度满足交货进度,买方有权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卖方应安排足够有经验的人员来进行认证工作,确保能在资料正常审查所需时间内通过官方批准,因资料准备不充分、认证人员经验不足等卖方的原因而造成影响交货进度及工期,由卖方承担。 1.6除非得到买方的认可,卖方提供的设备、材料及零部件不应包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7 如卖方未明确对本技术规范提出差异,则视为其供货产品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及供货范围的要求。 1.8卖方提供的资料数据单位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 1.9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2.系统运行条件 2.1安装地点:室内布置。 2.2海拔≦1000m 2.3环境温度:最高气温+40℃ 最低气温-25℃ 2.4相对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 2.5抗地震烈度8度 3.采用标准 电气设备及总线接口应符合下列标准(但不限于下列标准): -IEC71 绝缘配合 -IEC185 电流互感器 -IEC186 电压互感器 -IEC439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组件 -IEC529 外壳防护等级 -IEC51 直接动作指示模拟电气测量仪器及附件 -IEC113 电工技术图表 -IEC158 低压接触器 -IEC255 继电器 -IEC269 低压熔断器 -ISO1690 电气设备噪声传播的测定 -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IEC-61158 现场总线标准 -EN-50170 欧洲现场总线标准 -JB/T 10308.3-2001 中国行业标准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标准规范设计

电气控制柜(箱) 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2014年5月 设计文件名称 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文件代码 产品型号、名称电气控制柜(箱) 共12页

。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公司生产的各种低压电气控制柜(箱)、仪表盘及非标准电器产品的安装、接线、配线。 2.目的 规范电气控制柜(箱)的安装、接线、配线,提升产品品质。 3.参照标准 GB5226.1-2002/I E C 60204-1:2000 GB 14048.1-2006 GBT 14048.7-2006 GBT 14048.8-2006

4.电控柜(箱)电器元辅件安装规范 4.1.电控柜(箱)电器元器件安装规范: 4.1.1按产品电气原理图进行安装;根据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元件清单领取元器件等各类材料。 4.1.2元器件和辅件的代用,须经技术部门同意,并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用于装配。 4.1.3安装前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完整无损,并经入厂检验合格,具有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方可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如果发现元器件有问题,凡能修复的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的元器件。 4.1.4元器件安装和布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牢固可靠,对称一致,整齐美观。 4.1.5装配元器件时,安装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动磕碰变形油漆脱落,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 4.1.6仪表板、元件板安装,应先衬橡胶条,后上仪表板、元件板;装配板件时允许用木锤轻轻敲打,不允许用铁器猛击。 4.1.7一般大型器件应安装于条架或角钢上,小型器件应安装于座板或板条上。 4.1.8所有元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安装条件(包括使用条件所需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装置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钢结构构件制作工艺方案

钢结构制作方案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 箱型钢结构制造工艺流程: 材料进场检验、矫正腹板、翼缘板切割下料 接料焊接探伤 钻孔焊接探伤二次装配焊接检查 涂装标识包装运输 端铣修整U型组装箱型组装 电渣焊矫正隔板、衬板切割下料隔板加工 不合格 隔板组焊不合格不合格钻孔 耳板下料 摩擦面处理

十字柱制作工艺流程图:

H型钢梁制造工艺流程:

材料进场 材料进场前应进行检验。 检验过程包括材质证明及材料标识和材料允许偏差的检验。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1/2,否则不得使用。 钢材矫正: 可用机械方法或火焰矫正,火焰矫正温度不可超过650℃,并严禁强制降温。 钢材矫正后的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痕,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 钢板的局部不 平度 t≤14 1.5 T>14 1.0 2 型钢弯曲矢高L/1000且不应大于5.0 3 角钢肢的垂直度b/100双肢栓接角钢的角度不得大于90° 4 槽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b/80 5 工字钢、H型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b/100且不大于2.0 注:t-钢板厚度, L-钢材长度, b-型钢翼缘宽度 放样号料 本工程放样采用的计量器具应经计量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计算机上对节点进行1:1放样,放样时应根据设计图确定各构件的实际尺寸。人工放样在平整的放样平台上进行,凡放大样的构

件,应以1:1的比例放出实样。 放样工作完成后,对所放大样和样板进行自检,无误后报质检员进行检验。 号料前必须核实所用钢材与设计图纸相符,钢材材质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如有代料应有代料通知单;做到专料专用。严格按照材料使用部位表进行号料,避免长料短用,宽料窄用。 在施工过程中,无论划线号料、气焊、还是铆工等工序都必须认真检查钢材是否有重皮、裂纹等缺陷,如发现应及时会同技术人员及检查人员研究处理。 号料时长度和宽度方向必须留焊接切割收缩量。 号料时,H形和箱形截面的翼板及腹板焊缝不能设置在同一截面上,应相互错开200mm以上,并与隔板错开200mm以上。接料尽量采用大板接料形式。 钢管接料,壁厚大于等于6mm时管接料应开坡口。壁厚小于6mm 时可不开坡口。下料阶段不得采用人工修补的方法修正切割完的钢管。 接料坡口形式: 钢板接料坡口形式: 钢管对接:采用全焊透对接焊缝,坡口形式如下:

电气控制柜制作工艺及规范 (1)

控制柜制作工艺及规范 目录 一、前言 (1) 二、文件编制篇 (2) 三、标记篇 (2) 四、布局、排版篇 (3) 五、接线篇 (4) 六、接地及绝缘篇 (6) 七、检查篇 (6) 表A 以上文件参考国际标准 (7) 表B 导线、汇流排、紧固件配用表 (8) 表C 绝缘导线载流量计算表 (9) 表D 麻花钻与丝攻配合关系表 (10) 表E 控制柜内导线颜色选用表 (11) 表F 配线参考表 (11) 一、前言

统一制作规程,不仅能提高现场柜内维修的效率,并能降低新电柜对新手带来的门槛,还能缩短基层维修电工班组熟悉系统的时间,这些也可以归结为管理上的一句话“一切为用户着想”。 二、文件编制篇 1. 接受图纸后,一套装订成全图,包括系统图、原理图、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底板布置图和端子 图等。用于全过程包括调试和图纸的存档,由技术人员保管使用。 2. 直至项目的结束要保持图纸的完整性、真实性、整洁性和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3. 第二套图纸,包括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及底板布置图和端子图。主要用于材料核对、排版放样、 粘贴标签过程中使用。 4. 第三套装订,包括原理图接线图。由接线人员在接线过程中使用并保管。 5. 在图纸工艺安排过程中注意与材料表核对型号。如果发现错误立即,要求设计人员确认并签字。 6. 对主电路需标明所用导线截面积,或按照设计人员书面设计截面安排(见表C)。 7. 检查线路线号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比如重复和漏标线号都需设计人员填写“设计人员勘误确认表” 确认。 8. 对电源线标明所需线号管数量以方便统计。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填写日期+“线 号统计”。原则上每一电柜线号统计设定为一打印页,以方便每个电柜线号的包装。 9. 按照设备配套明细表或施工用图样(布置图、装配图等)进行领料配套。所有电器设备应有制造 厂产品合格证。 10. 所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必须保存完整,以作为竣工资料的必须文件。 11.《电缆总清册》把现场每一根电缆的规格,编号,起始点等相关信息编制成表。通过此表现场人 员可以知道总的电缆排放数量,每个柜的电缆引出数量等电缆排放总体工作量. 12.《总接线手册》中把系统中每一根电缆连线的相关信息集中的编制再一起,通过此表可以知道总 的接线工作量,并可以通过表中的线号栏把所有所需的线号预先打印出来,就免去拿着整套图纸前后找线号的麻烦。备注栏中可以随时记录安装过程中的其他情况,这些信息对日设备的维护修理,和转场后的再次安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标记篇 (一)对柜内元件标签粘贴的原则是:在元件和其附近的底板上粘贴。这样无论在运行状态,检修状态甚至元件被卸下时,都一样能够起到标示作用 (二)中文标签尺寸模板:对于单行字的标签实用30*12 对于双行字的使用30*15。操作台等此类面板元件较多的箱体上在此类元件背面贴上与正面铭牌一致的中文标签和标号将提高维修时的 查找效率在每个线槽盖板的端口处贴上标签会给维护后柜内复原带来方便 1. 柜内元件标签均为黄色。 2. 元件标签按照材料清单统计并保存,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日期+“元件标签”。 3. 线槽贴标签以英文大写SWIS BT 字体打印 4. 柜内中文标签均用隶书。 5. 柜内中文标签标准尺寸为30mm*12mm。 6. 端子标签尺寸为35mm*7mm。 7. 标牌应正确、清晰,易于识别,安装牢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11:27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 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 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 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 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 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

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 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 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 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 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 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完整版)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1) 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检查,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屏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及电气元件物料清单,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2) 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材 (3) 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行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栓等元器件安装在电气安装底板上 (4) 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45度斜角。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

在样冲眼上打孔(用低压电器元器件(微型空开、继电器、接触器、信号线端子、动力电源端子等)应按照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安装在导轨上的。) (5)电气元件的安装方式符合该元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安装规定,以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条件,在屏内的布局应遵从整体的美观,并考虑控制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发热性干扰,元件的布置应讲究横平竖直原则,整齐排列。所有元件的安装方式应便于操作、检修、更换;工控机等重要操作的元件及液晶显示器、指示灯等有角度视觉要求的元件安装应尽量保持在离地高度视线范围内,以便于观察操作。所有元件的安装应紧固,保证不致因运输震动使元件受损,对某些有防震要求的元件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方式处理。元件安装位置附近均需贴有照接线图对应的表示该件种类代号的标签,标签采用电脑印字机打印。屏底侧安装接地铜排,并粘贴明显的接地标识牌。三相电路主回路安照电气原理图中设计要求大小的铜芯电缆(或铜排)进行连接。A、B、C三相应分别使用黄、绿、红电缆(若使用铜排应在对应铜排上套黄、绿、红套管)并在每相接线端子处粘贴A、B、C标贴。)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2.2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箱型构件加工工艺 (3)

本工艺作为通用箱型构件加工工艺,旨在阐述常见箱型(平直箱型有电渣焊隔板)构件生产加工工法。 本工艺适用于16~100mm 厚度的箱型构件加工生产,从下料到构件成品的生产加工工过程。 本工艺采用了丝级电渣焊、CO2气体保护焊打底,埋弧焊填充、盖面工艺,有利于箱型构件生产流水作业。

一、箱型构件简述 二、箱型构件加工工艺流程图 三、箱型构件加工 3.1、原材检查 3.2、钢板对接 3.3、下料、开坡口 3.4、主焊道衬垫准备 3.5、箱型柱隔板制作 3.6、隔板装配 3.7、U型组立 3.8、隔板焊接 3.9、组装上盖板 3.10、CO2气体保护焊打底 3.11、BOX电渣焊接 3.12、BOX结构双丝埋弧焊 3.13、装配准备 3.14、零部件装配焊接 3.15、焊后校正 3.16、外观处理 3.17、除锈、油漆 3.18、成品构件 四、车间生产场景 五、构件堆场场景

箱型构件多用于多高层建筑中,按照构件位置分可分为劲性钢骨构件和外露构件。按照类型又可划分为钢梁和钢柱。如下图: 箱型构件 劲性构件 外露构件钢骨柱 钢骨梁 钢柱 钢梁 普通钢梁 楔形钢梁 弧形钢梁 普通钢柱 变截面钢柱 箱型变截面钢柱 十转口变截面柱

气割下料坡口加工校正加焊垫板 气割下料铣边坡口组焊隔板内隔板加工 U 型组立(装焊隔、箱型腹板) 内隔板焊接 盖面板成□型 U 型组立(装焊隔、箱型腹板) 电渣焊CO2打底焊 双丝埋弧焊埋弧焊盖面箱型矫正 箱型柱端面铣 ●装配外部各部件 零件制备 零件加工 ◎焊接 ●◎焊接外部 各部件 栓钉焊接 抛丸 ◎外观检测无损检测●◎尺寸、外观检查 ◎成品

电气控制柜总装系统集成流程

GRDQ-ZJLC 电柜总装系统集成流程 内部流程 编制: 批准: 日期:2020年4月

电柜总装系统集成流程 一、工作流程 按照公司创新与标准化工作要求,对电柜总装和系统集成做如下工作流程规定:

二、流程图说明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组装及系统集成,首先要确保电气安全,其次是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以控成本,先进性为理念。 1、在收到客户的合作意向之后,立即建立与客户的完整沟通交流渠道。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和前期需求沟通,引导客户需求;明确功能定位,使用要求,项目现场工况,如有必要可前往现场实地勘察。 2、确定项目负责人,分配项目到项目实施工程师。移交前期与客户沟通交流所获取的全部资料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统筹分配任务到项目实施工程师。 3、如客户提供图纸和技术方案,项目实施工程师根据客户的图纸和技术方案列出预算清单,生成报价,提交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给商务或者公司负责对外报价人员;如果客户没有图纸和技术方案,则由项目实施工程师负责拟定技术方案和初期的图纸,再列出预算清单,生成报价提交给项目负责人。 4、报价给客户后,项目负责人需继续跟踪,了解客户的新想法和相关顾虑;如客户终止合作,项目负责人需查清原因,是否因为技术方案或图纸不够完善等我方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或其它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建立项目终止档案并存档。如果客户确定合作后,项目实施工程师应立即开展本项目的精细化实施步骤,包含如下: ⑴项目实施工程师首先制定含有详细日期的项目计划进度

表,严格按照进度表开展各项工作。 ⑵完善前期方案,充分考虑建设规模、现场工况、功能定位、使用要求和现场设备配置情况,确定本工程需设计的电气系统;此阶段需要项目实施工程师直接跟客户建立点对点沟通渠道。 ⑶确定配电系统容量和要求;包含确定负荷级别、负荷估算。 ⑷重新绘制或完善竖向的系统图、一次图、二次图;根据图纸列出详细的BOM表。 5、项目实施工程师根据BOM表里的元器件清单,结合现场工况、设备配置情况、负荷级别和容量,确定柜型、柜体尺寸、柜体材质等详细柜盘参数,并绘制出柜盘加工图和柜内布置图;此阶段依然需要项目实施工程师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交流,确保柜体按客户需求制作,相关图纸完成后必须提交项目负责人审核。 6、图纸审核通过后,项目实施工程师按照BOM表和柜体加工图,在公司OA系统上提请采购部采购,且实时跟踪采购进度,必要时催促采购,以确保后续工期能按时进行,通常按照交货期长的先行采购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在采购的阶段,项目实施工程师应绘制电气原理图和生产接线图,为总装配线做准备。 7、柜体和大部分元器件到货后,可以进行电柜总装及其配线工作,自行总装或委外总装,应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总装和配线,项目实施工程师应实时跟踪现场总装和配线进度,并掌握相关情况,及时纠正安装和接线不规范的地方;如本项目需要做系统集成的,此阶段同步进行系统集成,即项目实施工程师应该开始编

电气控制箱接线配线规范

电气控制箱接线配线规范 1、控制柜元器件的安装 1、安装前准备: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A、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 符 B、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C、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2、元器件布局: A、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妨碍,不应 有触及带电体的可 B、维修方便: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C、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条规 定 D、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3、安装要求: A、必须按图安装 B、元器件组装应从底板前视,由左到右,由上至下 C、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D、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 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E、接线面每个元器件的附近有标牌,标牌应与图纸相符。除 元器件本身附带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器 件本体上 F、标号字迹应完整、清晰、牢固、且不易脱色。标号粘贴位 置应明确、醒目 G、 H、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器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 板背面元器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 位置尽可能一致 4、端子排的安装要求:

A、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结缘良好 B、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 宜大于350mm C、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 设空端子隔开或加强绝缘的隔板 D、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回路之间, 宜以一个空端子隔开 E、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 线 2、控制柜二次接线 1、基本要求: A、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B、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 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合理,层次分明,整齐美 观。同一柜内的相同元器件走线方式一致 C、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导线绝缘良好、芯线应无 损伤 D、每个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根线 2、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A、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B、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C、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D、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E、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3、其他要求: A、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2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 必须接2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对于插式端子,不同 截面的2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 子,当接2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B、电流表与分流器(或CT)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 长不得超过3米

箱型梁H型钢制作工艺

箱型梁H 型钢制作工艺 (1)、下料 1、按照批准的深化设计加工图,用数控装置制作样板,样板检查合格后划线; 2、下料要按照先大后小、大中套小的原则合理配料套裁,并预留焊接收缩余量和切割加工余量; 3、用等离子数控切割机、多头直条/数控切割机切割板材; 4、清除割口边缘上的熔瘤和飞溅物; 5、需拼接的钢板接口为全溶透焊缝,在对接接口焊接完毕,外观处理、变形矫正后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抽检率为每条焊缝的20%且不少于200mm ,合格后焊缝磨平,以备拼装; 6、检查板件宽度、长度、对角线和加工边直线度,合格后统一编号、合理堆放备拼装; (2)、箱型梁拼装 箱梁盖板 工字钢平台横梁 腹板活动定位靠模 活动定位靠模 节点A 点焊 箱梁腹板 垫板(贴合良好) 4 隔板 底板 腹板 节点A 旋转 箱梁结构组装胎架图

1)、组装前沿焊缝边缘每边50mm 范围内铁锈、毛刺、污垢等应清除干净; 2)、在专用胎具上拼装(如上图所示); 3)、根据构件端面尺寸分别调整胎架; 4)、在装配基准板上划出其它板件的组装线,检查后做出标记; 5)、组装采用一个方向装配,相邻板件拼接缝的间距应大于300mm ; 6)、考虑焊接收缩,构件截面方向按每条焊缝约2mm 预留收缩量,长度方向按总长的3‰预留收缩量; 7)、组装后对构件的外形尺寸、对口错边量、坡口角度和根部间隙进行检查,合格后对称定位焊,以减少装配应力; 8)、定位焊缝厚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且不大于8mm ,焊缝长度应不小于50mm ,定位焊应由持证焊工施焊; 9)、箱型梁必须待隔板角焊缝焊接完毕,才能组装另一块盖板; 10)、在焊接接头的两端安装与母材相同材料、相同坡口的引弧板和熄弧板; 11)、移至焊接胎架进行焊接; 自动焊丝 自动焊机轨道 埋弧自动焊机头架 埋弧自动焊机头架 自动焊机轨道 箱型梁两台焊机同时自动焊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