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附件1: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是深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是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一、建设原则

(一)坚持公共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按照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以基层农村为重点,以农民受益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参与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中。

(三)坚持部门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集约化思路,与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把气象信息服务与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科技、文化、教育等信息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实现多站合一。

(四)坚持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尽可能地选择有条件的农村示范推进,真

1

正做到试点先行、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和全面推广。

二、建设标准

按照“六个有”的基本条件在每个乡(镇)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六个有”: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

(一)有固定场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因地制宜,可设在乡(镇)基层党政组织或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可与各级办事大厅、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点、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合作共用,并悬挂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标牌。

(二)有信息设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至少配备一台计算机和宽带网络一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置气象电子显示屏和乡村气象预警喇叭等信息发布设备,以及电视机、机顶盒、打印机等信息设备。

(三)有信息员。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至少要有一名信息员。信息员可由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农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兼职担任。

(四)有定期活动。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涉农信息,开展经常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活动,更新和维护气象信息橱架和宣传栏,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农民气象服务需求。

(五)有管理制度。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制定服务登记、服务项目公示、定时开放、设备管理、信息审查、信息员职责和

2

考核指标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保证落实到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要公开。

(六)有长效机制。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有稳定的资金保证。所需资金主要用于服务站建设、运行维护、信息员补助等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公益性服务需要。

对于多站合一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充分利用原有服务站的场地、设备和人员,在不增加人员、场地的情况下,增加气象信息服务设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相关活动,并在原有站点基础上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

三、服务标准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贴近当地气象灾害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信息、农村经济信息、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服务。

(一)服务内容

1.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充分利用乡镇已有的防灾减灾设施,电脑、网络、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在气象灾害来临前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发布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每日定时发布当地天

3

气预报有关信息;根据当地农作物情况,定期发布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3.开展农村经济信息服务。及时从中国兴农网和当地农网中获取农村经济信息,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相关的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产供销业务,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4.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以及宣传板报橱窗、广播等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防御能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知识、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

5.收集和反馈气象服务需求。及时收集当地农民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并定期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参与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的收集上报。

(二)服务要求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的规定。

1.做到服务公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予以公开,使服务对象了解服务站,学会利用服务站,提高服务站的使用效率。

2.保证服务时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服务时间为每周不少于18小时,在农忙季节应尽量保证农民需求。

4

3.服务响应及时。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保持服务渠道畅通,对服务需求能及时给予积极响应,服务态度好,讲求实效。

4.填写服务日志。信息员要认真填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日志》,如实记录当天开展工作情况,每年将工作日志上报到当地县级气象主管部门。

四、服务站信息员资格与工作要求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信息员属于气象信息员,其资格和工作要求严格参照《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各地气象信息员管理规定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明确责任,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工作实效。要制定本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示范、推广,并把各地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作为重点考核内容逐级进行考核。

(二)各级气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定期对服务站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优秀的服务站进行经验总结推广并给予奖励。鼓励各地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各地区服务站的工作积极性。

(三)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视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将此工作纳入地方公

5

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推进。

6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通用版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通用版 Clarify thei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nd ensure tha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oth parties are not harmed ( 协议范本 )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编号:MZ-HT-005116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通用版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开通_______气象网站气象信息服务,具体事宜双方协议如下: 一、甲方为乙方开通_______气象网站,并通过该网站为乙方开展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现阶段已上网的气象信息内容见附件,今后甲方应根据乙方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各行业生产和防减灾工作特点,及时充实和完善网站气象服务信息。

二、甲方应确保网站畅通,做到网站气象信息及时更新,努力做准、做好各类预报服务。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网站气象信息服务所做的调研等各项工作。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网站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四、甲方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每户设置一个用户名和一个密码,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对外单位或个人泄露、转让用户名和密码,否则会对乙方自身正常使用本网站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五、乙方协议使用海洋气象网站的部位为:本单位使用。 六、鉴于现阶段全球气象科技水平的限制,气象预报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因此甲方并不承担某些因预报不准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和相关的法律责任,但甲方应尽力做好、作准预报服务。若乙方(或下属单位)从事远程海上作业,甲方建议在参考甲方预报的同时,要综合参考各上级气象台及临近作业海区其它气象台站的气象预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041 (方案范本系列)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 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措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经研究,我部决定在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试点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通过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面向村民的信息服务。为切实把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xx届四中、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建设完善村(场)级信息服务站,发展农村信息员,健全完

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面向实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要坚持面向实际的思想,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全国的统一要求,紧密结合示范村(场)的实际和村民的信息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和服务工作。 (二)坚持实干。各地各有关单位,务必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人员,明确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建设和服务工作。 (三)求得实效。要根据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

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

市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决策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气象决策服务工作目标考核试行办法》、《安徽省短时临近预报与预警信息发布业务规定(试行)》、《安徽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和调查评估业务流程》等业务规范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决策气象服务对象是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机关,各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相关责任人。 第三条决策气象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上门服务、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网站等,并以市气象局的名义统一对外发布。 第四条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组织领导,分级负责。市气象局局长任决策气象服务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局业务科技科、办公室、气象台、科技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由气象台具体实施。 二、内容 第五条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目前包括《一周天气》、《天气情况汇报》、《重要气象信息专报》、《专项气象服务汇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五类,并随业务需要调整和扩展。

第六条《一周天气》包括上周天气回顾、本周天气趋势与建议,以及七天逐天天气预报。 第七条《天气情况汇报》包括: 1、天气实况通报。对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干旱、高温、大风、寒潮等天气过程的实况通报。天气实况应在天气过程中和天气过程结束时,及时通报。应图文结合,能够揭示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 2、天气气候评价。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搜集气象和影响资料,与历史气候资料进行对比,评估其异常程度和影响大小。 3、气象灾害调查评估。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到灾害现场收集资料,并通过民政部门了解面上灾情,制作灾情调查评估报告。 4、气象专题报告。根据气象条件或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情况,就其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适时进行专题分析、研究,提出措施和对策建议。 5、会议专题材料。为党委、政府重要决策会议提供的专题气象服务材料。 第八条《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是指“三性”天气专报,包括正式发布的暴雨、冰雹、寒潮、高温、大风、大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久旱转雨、久雨转晴等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以及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天气过程预报。 第九条《专项气象服务汇报》是为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小组 二〇一八年七月

目录 一、背景及意义 (3) 二、任务来源 (5) 三、标准制定过程 (5) 四、标准制定原则 (6) 五、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 (7) 六、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18) 七、标准实施预期的效果 (18)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城市网购市场趋近饱和,而农村在此时展现出了其强大的购买欲和购买力,农村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村电子商务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电子化交易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并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服务内容涉及消费品代购、农产品外销、便民服务、政务服务、农资代购服务等内容,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群众的实际需求驱使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不仅对农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也明确地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需求;党的十八大做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构建起一座联通农业生产和市场的桥梁,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2014年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分水岭,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电子商务向村镇全面展开,京东、淘宝等众多电商巨头渠道下沉布局农村,开始了三四线城市、乡、镇等地区的刷墙行动。“赶街-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开始在全国推广,“淘宝千店万村计划”、“京东下乡”计划启动,这标志着,电商公司针对农村的电子商务服务开始全面铺开;另一方面,政府更加重视农村电子商务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 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气象信息服务,具体事宜双方协议如下一、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并通过该网站为乙方开展综合气象信息服务。 现阶段已上网的气象信息内容见附件,今后甲方应根据乙方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各行业生产和防减灾工作特点,及时充实和完善网站气象服务信息。 二、甲方应确保网站畅通,做到网站气象信息及时更新,努力做准、做好各类预报服务。 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网站气象信息服务所做的调研等各项工作。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网站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四、甲方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每户设置一个用户名和一个密码,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对外单位或个人泄露、转让用户名和密码,否则会对乙方自身正常使用本网站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五、乙方协议使用海洋气象网站的部位为本单位使用。 六、鉴于现阶段全球气象科技水平的限制,气象预报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因此甲方并不承担某些因预报不准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和相关的法律责任,但甲方应尽力做好、作准预报服务。 律师365若乙方或下属单位从事远程海上作业,甲方建议在参考甲方预报的同时,要综合参考各上级气象台及临近作业海区其它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使生产决策做到全面、准确,以确保安全生产。 七、本协议规定服务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XX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根据《XX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201X-201X)》、《XX省201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农信办〔201X〕6号)要求,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XX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绿色掘起、进位赶超,建设繁荣和谐魅力XX的奋斗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1、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好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资金奖补。鼓励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支持通讯部门发挥优势、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建立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的

长效机制。 2、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打破地区间和部门间的资源分割,推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抓好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点、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和通讯服务站点等设施和人才资源的整合,推进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根据农村区域和产业布局,以及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建设内容,切实发挥实效,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4、服务农民,注重实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市场情况、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有效地综合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水平,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普惠广大农民。 三、总体目标 以农村信息化建设“六项工程”为主抓手,以“信息化乡镇”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切入点,在巩固试点成果,总结其他地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1X年起,每年在全市选择部分乡镇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力争通过四年努力,到“十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7号令正式稿)

中国气象局令 第7号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已于2004年7月1日经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 二○○四年八月九日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刘 磊 李旭辉 (安徽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蚌埠 233041) 摘 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对安徽农村的调研,分析了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9)17-17-01 Const ruction Stat us and Develop m ent Strategy of Rura l Infor m ation Infrast ruct ure L i u le i et a.l (A nhuiU n i ve rs i ty o f F i nance&Econo m ics,Bengbu233041,ch i na) Ab strac t:R ural i nfo r ma ti on i nfrastructure is an i m po rtant component of ne w country si de develop m ent i n Ch i na.It s t he pre cond ition o f realizi ng rura l infor m ati on.A nd i m proved the rura l i nfo r ma ti on techno l ogy i n frastruct ure w ill p l ay an i m po rtant ro le i n rura l development.Based on t he research of A nhu i s rura l areas,we have ana l y zed the P resent S i tuati on of rura l i n f o r m ati on i nfrastructure i n A nhu i Prov i nce and t he current ex ists proble m s,and put f o r w ard deve l op m ent strategy. K ey words:A nhu i P rov i nce;rural i nfo r ma ti oniza tion;i nfrastructure;deve l op m ent strategy 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越来越重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农业走向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突出标志。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目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于2009年6~7月深入到安徽省部分农村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对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业信息化已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基础设施建设又是关键。要了解什么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从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定义来探讨研究。通常认为农村信息化是指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包括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 从信息获得的渠道来看,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应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方面,主要有电视、广播媒体,以及电话语音设施、宽带网络设施、移动通信信号发射基站设施、农村有线接口设施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在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政府提供信息保障体系;农村信息联络站;配备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服务人员,建立相关农村信息平台;扩大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强化农村居民信息素质,提高农村居民利用信息的能力;普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高新信息基础设施的掌控能力。 2 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2.1 建设现状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 硬件建设发展较快 由于政府加大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管理,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2003年全省农村电话的使用用户为708 4万户,到2008年增至854 7万户,增长20 7%,广播人口覆盖率从2001年的94 8%增加到2008年的97 53%;电视覆盖率从1999年的87 01%增加到2008年的96 97%;2008年有线电视人户率达58 9%;互联网人户率为7 3%;移动电话的拥有率达73 5%。 2.1.2 软件方面有所改善 安徽省全省范围普九!人口覆盖率在2007年为95 89%,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信息方面的人才培养逐步增加。调查显示,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队伍乡镇拥有率从2001年23 1%增加到2008年的54 3%。同时政府鼓励优秀大学生深入基层工作,大学生当村官加快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了农村信息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同时,(下转150页) 作者简介:刘磊(1988-),男,安徽阜阳人,在读本科生。 收稿日期:2009-07-22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实用版

YF-ED-J583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实用 版 An Agreement Between Civil Subjects To Establish, Change And Terminate Civil Legal Relations. Please Sign After Consensu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Realize Common Interes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实用版 提示:该协议文档适合使用于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请经过一致协商再签订,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 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 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 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上级政府(部 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 开通海洋气象网站气象信息服务,具体事宜双 方协议如下: 一、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并通 过该网站为乙方开展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现阶

段已上网的气象信息内容见附件,今后甲方应根据乙方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各行业生产和防减灾工作特点,及时充实和完善网站气象服务信息。 二、甲方应确保网站畅通,做到网站气象信息及时更新,努力做准、做好各类预报服务。 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网站气象信息服务所做的调研等各项工作。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网站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正式版

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运行情况分析报 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三季度基层信息服务站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在总结二季度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二季度区(县)农委信息中心主任会议精神开展工作。本季度服务档案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各区(县)农委信息中心在本区(县)内逐步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同时,逐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信息员队伍,从而强化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的“人网”功能。 一、工作与成效 综合今年三季度工作,各区(县)农

村基层信息服务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信息服务内容更丰富。三季度,各基层信息服务站开展了形式更加多样、数量更多的为农服务。本季度共记录服务档案1737条,比上季度增长50%。其中简报类882条、科技下乡112条、黑板报26条、上门服务219条、电话咨询49条、培训120条、其它类329条。大多数基层信息服务站在三季度表现出更大的为农服务的热情。 2、信息采集功能逐步增强。三季度,各基层信息服务站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信息提供的质量上也有长足进步。目前各基层信息服务站提供的信息已成为**农业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精)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 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三)天气雷达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四)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含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站、卫星测距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五)大气本底台站、沙尘暴监测站、污染气象监测站等环境气象监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和管理规范方案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小组 二〇一八年七月

目录 一、背景及意义 (4) 二、任务来源 (7) 三、标准制定过程 (7) 四、标准制定原则 (8) 五、标准主要容及依据来源 (9) 六、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25) 七、标准实施预期的效果 (25)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城市网购市场趋近饱和,而农村在此时展现出了其强大的购买欲和购买力,农村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村电子商务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电子化交易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并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服务容涉及消费品代购、农产品外销、便民服务、政务服务、农资代购服务等容,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群众的实际需求驱使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不仅对农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也明确地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需求;党的十八大做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一.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为7要素。 二. 什么是农村信息化及建设意义 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实现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国家信息产业部提出十一五“村通工程”目标,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降低农村通信价格,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都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如期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电信小康的目标。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协议范本)

( 协议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协议范 本) The agreement concluded by the parties after reaching a consensus through equal consultation stipulates the mutual obligations and the rights they should enjoy.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协议范本)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气象信息服务,具体事宜双方协议如下: 一、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并通过该网站为乙方开展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现阶段已上网的气象信息内容见附件,今后甲方应根据乙方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各行业生产和防减灾工作特点,及时充实和完善网站气象服务信息。 二、甲方应确保网站畅通,做到网站气象信息及时更新,努力做准、做好各类预报服务。

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网站气象信息服务所做的调研等各项工作。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网站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四、甲方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每户设置一个用户名和一个密码,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对外单位或个人泄露、转让用户名和密码,否则会对乙方自身正常使用本网站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五、乙方协议使用海洋气象网站的部位为:本单位使用。 六、鉴于现阶段全球气象科技水平的限制,气象预报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因此甲方并不承担某些因预报不准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和相关的法律责任,但甲方应尽力做好、作准预报服务。 若乙方(或下属单位)从事远程海上作业,甲方建议在参考甲方预报的同时,要综合参考各上级气象台及临近作业海区其它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使生产决策做到全面、准确,以确保安全生产。

第七章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第七章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一、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内涵与科学定位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本研究的理解,对基层、信息、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基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 (一)基层 关于“基层”的概念有很多说法,本文所指的“基层”是特指在县级或县级以下的行政范围,包括县、乡(镇)、村一级的地区或区域,每一级有其自身的职责。 县级服务机构是农业信息服务的中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乡级服务机构是目前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主战场,直接面对农民。村级服务机构利用最方便的网络信息设备为周围农民提供农业市场和技术信息,以点带面。 (二)信息 对信息的描述很多,《辞海》(中国):“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韦氏字典》:“信息是用以通信的事实,是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在本文中信息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影响人们行动和决策的有用的数据。 (三)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的定义有很多提法,但都大同小异,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本文的农业信息是指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一切消息、情报、数据、资料等的总称。它包括农业资源信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农业区划等)、农业政策信息(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对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等)、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教育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业人才信息、农业推广管理信息等诸多方面。 (四)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顾名思义,为信息需求者提供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或是免费的,或是有偿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必将趋于有偿服务。信息服务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迁的,根据其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传统信息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传统的信息服务包括图书资料、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电影电视、音像视听和印刷出版等;现代信息服务一般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所进行的信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

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只有通过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运作市场化、民营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服务,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和制度安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策 1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社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饮水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农村文化设施等。 从公共物品的属性来划分,公共物品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公共资源性物品。目前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几种流行观点有:一是凡是人们迫切需要而社会和市场做不了、做不好和不愿意提供的产品,均是政府的责任[1]。这一理论从传统的以物品属性来划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范围跃至根据需求及供给环境来确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但是,其考量标准的模糊性让公共产品与服务在实践中供给主体最优化选择以及相应的责任确定带来了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判断标准的量化将能很好地完善这一理论。二是根据人们需求的公益性程度及需求满足中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不同,将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类(表1)。三是根据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的不同,将公共产品提供制度安排分为四大类(表2)。 将表1与表2进行比较可知,表2中A 区域即表1中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C区域对应表1中准基本公共服务;B、D 对应经营性公共服务。A区域、C区域主要是政府自己生产不可能或效率较低的领域,如自来水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因B、D区域的公共产品在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和东部较发达农村地区,且完全属于差异性需求,本文不作讨论。 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与问题 2.1现状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交通、电力、通信、医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市场建设等方面供给严重不足。其中虽然有些方面取得了覆盖率上的提高,但是,其供给质量较低。因此,如果把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为量的满足和质的追求两个阶段,那么,我国现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处在量的满足阶段,且大多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逐步转向较高层次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届时,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可能出现公共服务供给“青黄不接”的结构性困境。此外,我国农村边际消费倾向中,文教娱乐、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的消费倾向分别为0.1925、0.1861、0.1625(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分别为0.1608、0.037、0.1256、0.026)。再加上农民存在着对公共产品消费极强的收入弹性,农民从收入中支付了大量本不应该属于农民支付的费用。这种“畸形的供给关系”造成的对农民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4]。农民消费倾向明显的领域恰好是表2中的A、C区域,这就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中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 2.2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资金方面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支农资金中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和民间资本利用两方面。配套资金方面,据统计,目前乡村负债的15.20%~25.80%是由旨在促进农村建设的中央支农资金造成的,在现有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5]。配套资金问题是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全国性公共产品与地方性公共产品、跨地区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划分不明确以及“行政软强制”的综合产

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完整版)

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 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 为切实推进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全县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管理、落实职责,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时段 每年考核一次,考核时段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考核对象 全县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 三、气象协理员考核方式 采用积分制,助理员对照工作职责要求每开展或完成一项打分(各项工作加分分值见附表),年终进行累计,同时,求得该助理员所在责任区内全部信息员的年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值,上述两项分值之和即为该助理员的年度考核得分。 四、气象信息员考核方式 采用积分制,气象信息员对照工作职责要求每开展或完成一项打分(各项工作加分分值见附表),年终进行累计为该信息员的年终考核得分。 五、通报和奖励 对于考核得分在前5名的气象协理员和部分年度考核成绩突出的气象信息员,紫阳县气象局将予通报表彰,并给予300-500元奖励。 六、有关说明

1、县气象局将全县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年度考核情况及时报紫阳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2、对于成绩突出的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建议所在地政府予以进一步表彰。 3、本考核办法由县气象局负责解释。 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 附送: 气象局业务管理办法 气象局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针对**县气象局气象业务实际情况,为切实完善和加强我局气象业务管理,努力做到公正、科学、客观地衡量业务工作,严格规范业务行为,保障业务高质、优效运转,使我局业务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目标迈进,全面提高我局业务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业务人员上岗条件 第二条具有相关专业上岗证或临时上岗证(业务科认可的)。 第四条新参加工作人员跟班见习期: 地面测报跟班见习期: ①专业1-2个月, ②非专业2-3个月;农气观测跟班见习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