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实施细则(讨论稿)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实施细则(讨论稿)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实施细则(讨论稿)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实施细则(讨论稿)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1.数据集信息 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V2.0) 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数据集版本:V2.0 数据集建立时间: 2.数据来源:该数据集的数据来源包括2个部分: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础资料专项收集、整理的1961年至最新的全国国家级台站(基本、基准和一般站)的降水月值资料;由GTOPO30数据(分辨率为0.05°×0.05°)经过重采样生产的中国陆地0.5°×0.5°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3.数据集实体 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 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 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文件命名由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年份、月份标识(YYYYMM)组成。 具体形式: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 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数据集实体包括1961年1月-至最新的逐月数据文件,每个文件中包括的前6行为头文件信息,其中: 第一行"ncols 128"表示实体数据有128列; 第二行"nrows 72"表示实体数据有72行; 第三行"xllcorner 72"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经度范围是72°-72.5°E; 第四行"yllcorner 18"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纬度范围是18°-18.5°N; 第五行"cellsize 0.5"表示网格是0.5°×0.5°的; 第六行"NODATA_value -9999.0"表示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从第七行开始是对应网格的降水值,第七行(降水数据第一行)第一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25°E ,53.75°N),第七行第二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75°E ,53.75°N),……,数据最后一行最后一列网格中心为(135.75°E ,18.25°N)。降水值保留1位小数。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格点降水单位:mm。 3.1.3.特征值说明: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3.2.数据存储信息 3.2.1.存储格式和读取: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文本文件,固定长记录,按行读取。 3.2.2.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 存储介质及数量:光盘,1张 存储目录结构: datasets:存放数据集实体文件。共包括1961年1月到2012年5月间的617个月值网格点降水数据文件。 metadata:元数据文档(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_META_C.doc)。 description:说明文档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生导师介绍

丁一汇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系气象专业,1967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生毕业。1979年至1981年、1985年至1986年、1993年至1994年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从事研究工作。长期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被我国许多大学和研究生院聘任为兼职教授。原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计划主席、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季风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亚洲季风区能量和水循环试验计划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 该导师长期从事季风动力学、灾害性天气以及候变化研究工作。在国内是该学科的著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出版中英文专著9本,主编专集11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7篇,其中22篇论文被SCI收录,33篇论文被SCI 刊物引用122次,国内核心刊物引用330余次。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中心评为1997年被引用最多的前20名国内科技工作者之一。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4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曾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四项,部委级奖十一项,其中:“中国卫星气象学研究”,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五);“东亚季风研究”,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暴雨的研究”,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形成和结构问题的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暴雨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北京地区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1998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概论”,1980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中国科技部攀登项目“南海季风试验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研究”(项目专家领导小组副组长和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部“973”项目“ 我国主要旱涝事件的研究”(专题负责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近百年气候变化与模式预测”(课题负责人)。 研究方向:中尺度天气动力学和气候变化。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类常见核心期刊&SCI期刊(2011版)李国平整理

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李国平整理,2011.9) 符号说明: ◎为权威核心期刊(一级核心期刊,一级学报,2008年起我校科研成果又细分为3个子类:○A权威核心A,○B权威核心B) ※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2008版,2009起我校科研成果采用的认定标准) #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版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2010版) □为中国气象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认定的1级核心期刊(2010年) ○为中国气象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认定的2级核心期刊(2010年) 1.气象学报○A※#□ 2.大气科学○A※#□ 3.高原气象○B※#□ 4.气象※○ 5.应用气象学报○B※#□ 6.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10年起分为两个期刊:大气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核心期 刊) 7.热带气象学报※#○ 8.气候与环境研究※#○ 9.气象科学※□ 10.气象科技※ 11.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2.中国农业气象#○ 气象相关的其它主要中文核心期刊 (北大图书馆2008版) 一、综合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D辑,物理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系统科学学报,中国工程科学 二、大学类: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兰 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师范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解放 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三、地学类:地球物理学报,地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进展,海洋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中国 沙漠,冰川冻土,干旱区研究,干旱区地理,山地学报 四、测绘类: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测绘通报,工程勘察,地球信息科学, 遥感技术与应用 五、农林类:中国生态农业科学,经济林研究,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 六、资环类: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太阳 能学报,自然灾害学报,灾害学,水科学进展,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态环境, 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与健康杂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七、交通类:铁道学报,中国铁道科学,中国铁路,中国公路学报,公路交通科技

《数据库原理》- 城市天气查询系统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城市天气查询系统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 2019 年01月06日

前言 当代社会,人们在出行前往往要了解当天或者随后几天的天气情况,然后根据天气情况推断自己的出行状态以及该携带何种物品,于是,天气预报就成为了他们判断并了解这些信息的手段。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天气预报系统及天气查询系统也在不断演变。及时,准确地向人们发布最新的天气情况是气象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但同时也要确保人们能够通过天气查询系统及时获得准确的天气情况。 这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了SQL语言,设计者通过完善天气管理及查询系统的功能,其中包括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并利用需求分析,E-R图及相关结构设计对天气情况进行分析,为使用者及时,准确的提供当地最新及未来数天的天气情况预报,其中包括时间,温度,空气质量,相对湿度,风向,风力,气压等内容。使用者可以使用查询功能,按照地域或者时间查找相关的信息以及实现简单的统计功能。管理员可以凭借其身份认证在网络上完成修改,增加,删除等功能。从整体上看,此次设计的查询系统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可以满足人们的简单需求的,而且操作简单,布局容易,方便易懂。

目录 1 概述 (1)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1.2相关技术分析 (1) 2 系统功能设计 (2) 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图 (2) 2.2系统功能模块 (2) 2.2.1员工管理模块 (2) 2.2.2城市管理模块 (2) 2.2.3天气管理模块 (3) 2.2.4用户查询模块 (3) 3数据库设计 (5) 3.1需求分析 (5) 3.1.1数据流图 (5) 3.1.2顶层数据流图 (5) 3.1.3数据字典 (6) 3.2概念结构设计 (7) 3.2.1 局部E-R图 (7) 3. 2. 2全局E-R图 (10) 3.3逻辑结构设计 (11) 3.3.1 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11) 3.3.2子模式的设计 (11) 3.4物理结构设计 (12) 3.5数据库实施 (13)

国内气象相关核心以上期刊

国内气象相关核心以上期刊(部分)1.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138 0.755 气象学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ISSN:0256-1530 CN:11-1925/O4 现用刊名: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创刊时间:1984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SA 科学文摘(英)(2011);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17);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2.气象学报(英文版)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ISSN:2095-6037 CN:11-2277/P 现用刊名: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创刊时间:1987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17);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3.热带气象学报(英文版)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周期:季刊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ISSN:1006-8775 CN:44-1409/P 现用刊名: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创刊时间:1995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17); 4.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ISSN:1674-2834 CN:11-5693/P 现用刊名: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创刊时间:200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

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通信分系统设计解析

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通信分系统设计解析 石家庄国际机场目前在用的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是由通信分系统、数据库分系统、综合服务平台组成,主要通过从多种渠道获取气象数据,对数据进行各种后续处理,并生成相关产品,在保证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向更多的用户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其中,通信分系统是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本文通过软件设计的角度,从通信分系统的整体结构、规格需求、概要、详细设计角度,通过设计小案例对通信分系统进行了简单解析,可以了解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的数据库分系统、服务平台的设计完成思路。 标签:数据库;通信分系统设计 0 引言 在中国民用航空领域中,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需要具有飞行气象情报及气象资料的交换、备供、存储等能力,由相关网络设施、通信分系统及数据库分等部分组成。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目前使用的该系统,与民航北京气象中心联网,接收并汇交相关气象情报及资料,向其汇交本地雷达、自观、报文等气象资料,同时接收其下发的国内、国际飞行所需的综合航空气象情报信息,为石家庄航空安全提供保障。下面将以通信分系统为例,以软件设计角度对系统需求、概要、详细设计等三个阶段进行简单解析,从而更加容易理解该系统的通信分系统。 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由上图所示,石家庄机场的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主要由气象数据收集处理和信息应用组成,展示时气象信息使用用户通过局域网,以web网页或飞行文件综合方式获取航空中所需气象情报。 业务处理部分主要包括气象数据库和通信分系统,可通过通信系统收集处理民航报告、常规报告、自动观测资料(AWOS)、风温廓线仪、自动站资料、Bufr 资料、Grib资料、Fax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本地图形图像资料、多媒体资料、雷达等资料,随后,通过预报综合平台及网页版的形式进行气象信息业务的展示。数据库管理子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可对资料处理、数据库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资料处理子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2 通信分系统需求设计 通信分系统是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全系统的气象资料接收、检查与处理、发送,及请求的应答。本通信分系统分为通信系统以及监控维护操作平台。为数据库分系统和数据交换服务器提供数据源,支持一个数据源同时向多个本地相同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功能。在系统设计时满足了以下需求。

气象领域的GIS应用

气象领域的GIS应用 1 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象的时空分布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从古到今我国人民既受益于天气,也受害于天气,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加、环境的变化,气象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人民的重视。因此在传统调查、规划、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技术,将更有助于加快信息的获取、更新,促进气象行业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重要的空间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气象信息既包括空间地理信息,又包括大量与空间密不可分的气象属性信息。气象数据本质上也是地理信息,因为气象中的风速、温度、气压等都是相对于具体的空间域和时间域而言,没有地理位置的气象要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GIS技术优势在于可以海量管理和查询气象信息,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数值模型计算相结合,还可以形象直观的可视化表达模型计算结果;GIS空间分析能力还可以与气象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并采用一定模型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气象领域中引入GIS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不觉限于空间数据的管理发布,它辐射到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从数据组织、存储、管理到功能的实现与应用,能够与气象业务充分结合,为整个气象信息化系统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GI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针对气象领域的特点,提供数据组织策略、强大的GIS功能集成、丰富的Web展现、三维渲染和遥感处理等功能。 2 基于GIS的数据组织 GIS平台数据管理机制能够克服异构和分布式带来的气象数据使用障碍,建立一个理想的应用环境,既可以保留数据异构和分布性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为更多资源共享、处理协同与任务合作方面的用户提供一致化的服务接口和方式。 2.1 分布式数据管理 基于GIS的气象数据可以实现分布式数据管理,采取“纵向多级、横向网格”的组网方案。分布式数据的存取操作、增量式订阅和发布技术均采用面向“服务”方式进行,充分体现“面向服务”的最新设计思想。通过面向“服务”设计思想和面向“地理实体”的数据模型相结合,增量式订阅和发布技术使网络节点之间、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因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平台、不同数据大小而产生的“异构数据库”可实现增量更新与同步。 图2-1 气象GIS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原理图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目录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单收站系统接收的原始数据文件主要由报文组成。安装了MICAPS 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主机会定时从数据接收机上获取这些原始的报文数据,经过数据解码、数据格式转换,形成一系列可读的、MICAPS 系统定义的数据格式文件(共计十九类数据格式),被存放在/micaps/目录下。下面列示的是目前能接收到的数据产品的内容以及MICAPS 系统定义的十九类数据格式的说明。 一、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产品 地面常规气象数据存放在:/micaps/surface/目录下 时次:02、05、08、11、14、17、20、23 点(北京时) 范围:国内地面报、国外地面报、船舶报 文件名:(YY 为年、MM为月、DD 为日、HH 为时次、ttt 为时效) 以下子目录存放的要素为: /plot 地面全要素填图观测数据(用于地面填图的观测数据-diamond 1) /p0-p 海平面气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0 海平面气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p3-p 地面3 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3 地面3 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vv-p 地面全风速(台站数据-diamond 3) /t0-p 地面气温(台站数据-diamond 3) /td-p 地面露点(台站数据-diamond 3)

/r6-p 6 小时降水量(台站数据-diamond 3) /r24-5-p 05 点的24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r24-8-p 08 点的24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p24-p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t24-p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温(台站数据-diamond 3)/tmax-p 02 点地面最高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min-p 14 点地面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g-p 08 点地表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special 特殊天气(台站数据-diamond 3) /r12-p 12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1-p 1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3-p 3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uv 地面流场(格点矢量数据-diamond 11) (以下目录暂缺数据) /vv 地面全风速(格点数据-diamond 4) /t0 地面气温(格点数据-diamond 4) /td 地面露点(格点数据-diamond 4) /r6 6 小时降水量(格点数据-diamond 4) /r24-5 05 点的24 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r24-8 08 点24 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 /p24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t24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温(格点数据-diamond 4)

气象期刊及影响因子

1 气象学报中国气象学会1.344 2 大气科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080 3 高原气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4 4 气象国家气象中心0.819 5 应用气象学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0.972 6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495 7 热带气象学报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1.145 8 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018 9 气象科学江苏省气象学会0.511 10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0.429 11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0.000 12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173 13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中国气象学会0.200 14 浙江气象浙江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学会0.125 15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0.107 16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四川省气象局0.149 17 陕西气象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学会0.124 18 山西气象山西省气象局;山西省气象学会0.025 19 山东气象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气象学会0.062 20 气象与环境学报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0.254 21 气象科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0.589 22 气象教育与科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000 23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0.000 24 内蒙古气象内蒙古气象局0.040 25 气象与减灾研究江西省气象学会0.220 26 吉林气象吉林省气象局;吉林省气象学会0.076 27 暴雨灾害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0.103 28 黑龙江气象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学会0.034 29 气象与环境科学河南省气象局0.047 30 贵州气象贵州省气象局0.039 31 气象研究与应用广西气象学会0.257 32 广东气象广东省气象学会0.126 33 干旱气象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0.431 34 青海气象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学会0.000 35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0.000

最新-气象站历史数据库统计分析 精品

气象站历史数据库统计分析 随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的发展,新的气象观测种类不断丰富,站点密度不断加大,气象观测数据量急剧增加,乌兰察布市现有11个国家自动气象站,23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针对乌兰察布市目前还未建立所有自动气象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数据库,乌兰察布市现有的数据查询系统是华云统一版中心站软件2013,中心站客户端查询软件只能查询近两年的实时数据,没有提供各要素统计功能,自治区气象局开发的盟市级综合业务平台是面向全区气象部门的网页访问形式,存在用户访问量多造成网速慢,查询延时问题,当同时查询多要素时,网页出现停滞无反应现象,从而影响快速查询利用数据的工作效率,建立本地历史数据库,在检索统计时效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果盟市级及县级业务综合平台出现了故障,本地历史数据库又可以作为盟市级及县级业务综合平台数据库的备份查询,这就极大提升了气象服务工作效率,该软件系统完善补充了现有华云统一版自动站数据查询软件及盟市级综合业务平台所提供的数据查询统计功能。 1项目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11源数据的调取。 暨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集数据收集与分发、质量控制与产品生成、存储管理、共享服务、业务监控于一体的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 本着统一数据来源、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流程、统一数据服务的原则,从气象数据全业务流程角度,初步建立了气象数据标准化框架,规范了各类数据命名、格式和算法,定义了国、省一致的气象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服务接口,实现了国省数据同步和实时历史数据一体化,气象信息化进程中,将作为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核心基础数据支撑平台,故历史数据库中国家自动站的日数据、旬数据、月数据、年数据和区域自动站的日数据全部来源于数据库,利用语言程序通过接口调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12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建立。 在2005中建立合理的数据库,根据不同统计查询功能模块建立相应信息表,将调取回的数据导入已建立的历史数据库中,为了实现前台主界面快速查询统计功能,缩短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时间,分别建立日数据、旬数据、月数据、季数据、年数据数据表。 13前台软件界面平台的开发。 利用语言设计简约明了的软件界面、编写程序实现快速连接数据库和查询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开放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承担单位: 课题类别: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重点项目;面上项目) 课题负责人: 承担单位上级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月

填写说明 1.本申请书为组织申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主要文件。各项内容须认真填写,表内栏目不能空缺,无此项内容时填“/” 2.“项目名称”要简洁、明确,字数不超过20个汉字 3.封面“承担单位”只填写第一承担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不得省略。 “承担单位上级部门”为第一承担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4.“单位详细地址”填写到县(区)、街(路)门牌号。 5.书面材料A4纸打印,加盖公章。

一.基本信息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实施条件 (四)、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五)、进度安排 (六)、预期目标、成果及考核指标 (七)、课题成果推广和应用前景 (八)、课题概算和课题进度安排 (九)、其它

三、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四、开放课题预算 编制要求: 1.预算应由课题申请人会同承担单位财会部门共同编制,并加盖单位公章,若开户名称与单位公章名称不一致,需做出说明。 2.课题一经批复,将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拨款,并进行考核。 3. 课题预算应根据课题确定的工作(研究)内容、目标、执行周期、技术路线、参加人员等内容,按照相关财务制度规定认真编制。 4.与课题有关的前期工作(研究、阶段性成果)支出的各项经费以及人员费、管理费等不得列入项目预算。 5. 项目预算说明及预算表中的相关内容及数据应保持一致,做到准确、无误。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_郑国光

[收稿日期]2012-06-25;修回日期2012-07-2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06BAC12B00) [作者简介]郑国光(1959—),男,江苏涟水县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云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E -mail :zgg@cma.gov.cn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郑国光1,郭学良 2 (1.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摘要]对人工影响天气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天气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自1946年现代人工影响天气开创以来,基于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的强烈需求,促进了人工影响天气学科的快速发展。经过60多年的发展,随着人类对自然天气过程认识的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水平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笔者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科学技术现状、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国内外科技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42(2012)09-0020-08 1前言 美国是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的发源地。1946年美国最早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Langmuir 研究团队在试验中发现碘化银(AgI )和干冰(固态CO 2)可以成为冰晶,由此开创了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的序幕(见图1 图3)。由于人工影响天气具有巨大潜在的经济、社会和军事用途,有关的科学试验和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40多个国家每年开展100多项与人工影响天气相关的研究试验与作业项目。人工影响天气活动范围很广,从人工增雨(雪)、防雹、消雾、防霜以及人工消减雷暴、雷电、龙卷风、台风等,到更大范围的气候变化,包括目前国际上为应 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地球工程” 。这些活动涉及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也涉及交通、应对气 候变化、森林灭火、重大活动保障、军事等领域。人工影响天气分为无意识人工影响天气和有意识人工影响天气。无意识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人类活动,如工业活动、城市化发展、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等 引起的地球辐射系统改变导致的天气、气候变化, 已为大家所熟知。有意识人工影响天气就是通常所指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有效利用自然天气过程,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这是与无意识人工影响天气之间的本质差别。 人工影响天气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人类为了生 产和生活的需要, 希望通过人为干预以防止或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干旱、冰雹、雷电、 暴雨等),进而在适当条件下,促使天气向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天气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化发展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使一个地区的人口居住数量、密度显著增加,对高科技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异常天气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由强降水引发的大风、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1970年发生的波拉台风登陆孟加拉国带走了30万人生命, 2005年,卡特琳娜台风让美国损失了1250亿美元。

气象数据集元数据

气象数据集元数据 数据集标识信息 数据集名称:中国高空规定层月平均温度均一化数据集 数据集代码:UPAR_WEA_CHN_STL_MON_TEM_HOMO 摘要:中国80个探空台站1951年1月-2009年12月经过质量控制和均一性检验与订正处理前后的探空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温度数据。 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描述:对定时观测值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判定为错误的数据不参加统计。对统计后的各要素结果进行了气候界限值检查,从而得到原始月平均温度数据。 数据处理过程:质量控制-均一性处理。 数据来源:1979年以前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省、市、自治区气候资料部门逐月上报的《高空压温湿记录月报表》,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对其进行了数字化,并用卡片格式的高空资料、CARDS资料对其进行了插补;1980年以后的资料来源于气象信息中心通过全球通信系统(GTS)接收的实时探空资料。 数据集分类:高空气象资料 更新频率:不定期 关键词 学科分类关键词:高空气象资料,温度,均一性订正 地理范围关键词:中国 层次关键词:标准等压面 空间分辨率:全国80个台站 参考系:无 时间标识 制作时间:20110924 制作类型:生产 地理覆盖范围 地理范围描述:中国 最西经度:73.66E 最东经度:135.08E 最北纬度:53.52N 最南纬度:4.00N 垂向覆盖范围

垂向最小值:850 垂向最大值:100 垂向度量单位:百帕 垂向基准名称:海平面 时间覆盖范围 起始时间:195101 终止时间:200912 观测或统计频次:月 共享级别:2 联系方法 数据集负责人名:陈哲 数据集负责人单位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 数据集负责人职务:高级工程师 数据集负责人角色代码:处理者 联系信息 数据集负责人电话:(010)68406106 数据集负责人传真: 数据集负责人详细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数据集负责人所在城市:北京 行政区:北京 邮政编码:100081 国家:中国 e-mail: 元数据实体信息 元数据标识:MD_UPAR_WEA_CHN_STL_MON_TEM_HOMO 元数据语言:汉语 元数据字符集:简体汉字 元数据制作日期:20110924 采用的元数据标准:气象数据集元数据格式标准 元数据标准版本:1.0 联系方法 元数据负责人名:陈哲 元数据负责人单位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

(整理)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单收站系统接收的原始数据文件主要由报文组成。安装了MICAPS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主机会定时从数据接收机上获取这些原始的报文数据,经过数据解码、数据格式转换,形成一系列可读的、MICAPS系统定义的数据格式文件(共计十九类数据格式),被存放在/micaps/目录下。 下面列示的是目前能接收到的数据产品的内容以及MICAPS系统定义的十九类数据格式的说明。 一、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产品 地面常规气象数据存放在:/micaps/surface/目录下 时次:02、05、08、11、14、17、20、23点(北京时) 范围:国内地面报、国外地面报、船舶报 文件名:YYMMDDHH.ttt(YY为年、MM为月、DD为日、HH为时次、ttt为时效)以下子目录存放的要素为: /plot 地面全要素填图观测数据(用于地面填图的观测数据-diamond 1) /p0-p 海平面气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0海平面气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p3-p 地面3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3地面3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vv-p 地面全风速(台站数据-diamond 3) /t0-p 地面气温(台站数据-diamond 3)

/td-p 地面露点(台站数据-diamond 3) /r6-p 6小时降水量(台站数据-diamond 3) /r24-5-p 05点的24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r24-8-p 08点的24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p24-p 08点地面24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t24-p 08点地面24小时变温(台站数据-diamond 3)/tmax-p 02点地面最高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min-p 14点地面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g-p 08点地表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special 特殊天气(台站数据-diamond 3) /r12-p 12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1-p 1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3-p 3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uv 地面流场(格点矢量数据-diamond 11) (以下目录暂缺数据) /vv 地面全风速(格点数据-diamond 4) /t0 地面气温(格点数据-diamond 4) /td 地面露点(格点数据-diamond 4) /r6 6小时降水量(格点数据-diamond 4) /r24-5 05点的24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 /r24-8 08点24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 /p24 08点地面24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暨

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暨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016年度学术年会日程 (2017年3月26日-28日) 1.3月26日下午14:30-17:00学术委员会会议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C厅 参会人员: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 实验室联合团队学术带头人(PI) 2.3月27日上午8:30-8:40大会开幕式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AB厅 参会人员:全体与会人员 3.3月27日上午8:40-11:50大会特邀报告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AB厅 参会人员:全体与会人员 4.3月27日下午14:00-18:00主题分会场报告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A厅、C厅 参会人员:全体与会人员 5.3月28日上午8:00-12:00主题分会场报告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A厅、B厅 参会人员:全体与会人员 6.3月27日下午-28日上午茶歇时间墙报交流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ABC厅 参会人员:全体与会人员

大会特邀报告 时间:3月27日上午8:20-11:50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AB厅主持人:张耀存、陆日宇

主题一:东亚气候变异的机理与可预测性 时间:3月27日下午14:00-18:05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A厅 主持人:任宏利、房佳蓓

主题二:气候系统模式研发与应用 时间:3月27日下午14:00-17:30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C厅 主持人:包庆、杨犇

主题三:东亚及我国短期气候监测和预测关键技术 时间:3月28日上午8:00-12:00 地点:水秀苑大酒店二楼望湖A厅 主持人:高涛、李超凡

陆地生态气象数据库表说明、数据编码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生态气象数据库表说明 A.1 区域级参数表 表A.1规定了区域级参数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PAR。 表A.1 区域级参数表 A.2 区域级多媒体生态场景数据表 表A.2规定了区域级多媒体生态场景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表名:T_TEMO_REG_M01。 表A.2 区域级多媒体生态场景数据表

A.3 区域级生态特征数据表 表A.3规定了区域级生态特征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F01。 表A.3 区域级生态特征数据表

注:一般情况下,林木蓄积量无需观测,但当发生间阀、砍阀时有一定意义。 A.4 区域级生态气象灾害与天象、异常生态事件数据表 表A.4规定了区域级生态气象灾害与天象、物候、异常生态事件(仅限野生、散放动物、天灾等)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E01。 表A.4 区域级生态气象灾害与天象、物候、异常生态事件(仅限野生、散放动物、天灾等) 数据表 A.5 区域级生态活动事件数据表 表A.5规定了区域级生态活动事件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E02。 表A.5 区域级生态活动事件数据表 A.6 区域级大气层气象要素分钟数据表 表A.6规定了区域级大气层气象要素分钟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D00_MIN。 表A.6 区域级大气层气象要素分钟数据表

A.7 区域级辐射分钟数据表 表A.7规定了区域级辐射分钟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D01_MIN。 表A.7 区域级辐射分钟数据表

气象专业常见术语

高温 指某站日最高温度达到35℃以上温度。 空间天气学 空间天气学是把太阳大气、行星际和地球的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按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过程的时序因果链关系配置空间、地面的监测体系,了解空间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变化规律的学科。 空间天气学的应用目标是减轻和避免空间灾害性天气对高科技技术系统所造成的昂贵损失,为航天、通信、国防等部门提供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背景与时变的环境模式;为重要空间和地面活动提供空间天气预报、效应预测和决策依据;为效应分析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为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工控制空间天气探索可能途径,以及有关空间政策的制定等。 降水量 “降水量”这个气象术语,在日常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或电台广播的气象节目中每天都可以听到。那么降水量的含义是什么呢? 从空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气象部门统称为“降水现象”。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降水量(以毫米为计算单位)。 按气象观测规范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个六小时观测一次。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能见度 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所能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水平距离,一般用公里或米表示。 目标物的能见度,与大气透明度和目标物同背景的亮度对比有关。当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良好时,能见度就好;反之,当空气混浊,特别是有雾、霾、烟、风沙及降水时,能见度就差。在大气透明度不变的条件下,如果目标物同背景的亮度对比较大,则能见距离较远;相反,则能见距离较近。军队中广泛采用的迷彩色装备和服装,就是应用了目标物同背景的亮度对比越小能见度越这一原理,以便自己尽可能不被敌人发现。白天,一般利用固定目标测定能见度,夜间则可用灯光测定能见度。 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太注意能见度这一气象要素,但对航空、航海和公路、铁路运输而言,能见度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恶劣的能见度常是坠机、翻船和撞车的元凶,旅客因此而延误了行期、生产活动因此而受到影响则更为常见。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舰队就是利用了恶劣天气和能见度极差的气象条件而在太平洋上长途跋涉,成功地偷袭了珍珠港。 大气逆温层 我们知道,通常大气对流层内的气温是随高度呈递减速关系。但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在空气下沉、辐射冷却、空中热气流流向地面、近地层扰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这种现象称为逆温。逆温的类型有辐射逆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