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交通车站地区整体规划设计实践_以北京市为例

轨道交通车站地区整体规划设计实践_以北京市为例

轨道交通车站地区整体规划设计实践_以北京市为例
轨道交通车站地区整体规划设计实践_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选择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选择 摘要:换乘方式首先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相互交织形式,一般有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多种形式,可分为同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等基本形式。 关键词:站厅换乘站台换乘同站台换乘“十”字换乘“T”换乘“L”型换乘平行换乘通道换乘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挤、行车难、乘车难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发展大运量、快捷、安全、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网络也正逐渐形成。在线路建设的过程中,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与换乘效率对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换乘问题没有解决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国外轨道交通系统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换乘方式,合理地设计轨道交通的换乘系统,使得轨道交通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对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换乘的概念及原则 1.1换乘的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出行者为达到目的地,进行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一种行为活动。轨道交通换乘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换乘、轨道交通与私人小汽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本文中的轨道交通换乘特指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 1.2换乘遵循的原则 确定轨道交通的换乘形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求: ②调整线路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 ③尽是缩短乘客的换乘步行距离、换乘时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常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常识周心培 2004.12 前言 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是城建院的两大支柱专业。近年来,宜万、甬温、温福铁路和武广客运专线隧道设计任务繁重,北京、苏州、广州地铁设计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大批新生力量投入到隧道和地铁的设计工作中来,形势大好。为使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们对隧道和地铁有所了解,特把平时所见所闻的资料罗列出来给大家作个参考。 隧道专业方面以“铁路隧道史”为蓝本,回顾我国铁路隧道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大瑶山隧道和秦岭隧道为例,介绍我国当代铁路隧道技术的最高水平;最后简要地展望一下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前景。文中内容只是个人阅读的笔录,有兴趣者可进一步找原文研究。 轨道交通工程确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个人的学识有限,简单介绍不能解决如何设计的问题,只希望使大家建立个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基础篇、车站区间篇、设备篇和工程实例篇,目的是为使读者知道什么是轨道交通,其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曾经有过哪些经验教训。实例篇只列了个提纲,有的已有专文可作参考,如果有兴趣可另作专题交流。 今借院网城建院网页一角,把“我国铁路隧道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论”发表出来,希望能省却读者一些翻阅资料的时间。许多专业性的问题远非、四、五万字能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另作专题讨论。因本人水平有限,文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论 基础篇 1、轨道交通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的公共交通系统。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粗略地可以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大类,其中轻轨又可分为普通轮轨式、独轨跨座式和独轨悬挂式三种。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即属普通轮轨式的轨道交道。广州地铁4号线的车辆采用线性电动机和特殊的轨道,但本质上仍属轮轨式的交通方式。台北捷运的木栅线,采用的是胶轮车,在特别的砼轨槽内行驶,也属于轮轨式交道。上海龙东路至浦东机场的磁悬浮线,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车轮和钢轨,不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之例。目前重庆正在修建的就是独轨跨座式轨道交通工程。独轨悬挂式类似于悬挂的索道缆车,只是车辆不是挂在缆索上,而是挂在专门的钢梁上,跨距可以做得比较大,用在一些公园和旅游区比较合适。在我国独轨悬挂式作为正规的城市轨道交通还没有建设实例。 地铁普通轮轨式 轻轨普通轮轨式 独轨跨座式 独轨悬挂式 2、地铁与轻轨 有人认为在地下跑的叫地铁,在地面上、在高架桥上跑的叫轻轨,这样区分对不对呢?最早的地铁确实是在地下跑的,要不怎么会叫地铁呢,而轻轨也确实大多数是在地面上跑,特别是在高架桥上跑,但严格讲这样区分是偏面的。国际上对地铁和轻轨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不能只强调单一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而忽略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衔接;或只重视单一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和工程设计层面上的研究,而忽视轨道交通系统内各条线路之间的整合。 通过交通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提高轨道交通集聚和疏解客流的能力,为乘客提供快捷、方便、舒适、安全的换乘环境,为城市枢纽地区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开发环境,最终实现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的最佳运输效益和效率。 一、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线网的换乘 1、形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紧密衔接的公交换乘枢纽,实现立体化“零换乘”。一方面,尽可能地为客流量大的综合枢纽站和一般枢纽站提供衔接公交站场的用地,设置公交换乘枢纽,通过立体换乘通道实现立体化衔接和“零换乘”;另一方面,根据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交停靠站的分布,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公交停靠站与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的距离(如有必要,可设置立体步行换乘通道),缩短换乘时空距离,方便乘客换乘。 2、调整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客运走廊的公交线路,形成相互支援、优势互补的公共交通网络,稳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结合道路的结构和功能,从“线、面”两方面优化重组公共交通系统资源,实现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优势互补。 3、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组织短途接驳公共汽车,加强对大型公建、主要居住区等客流的收集,延伸网络的辐射。 4、依据车站地位的不同,设计衔接形式。 (1)综合枢纽站。综合枢纽站一般采用先进的设施和空间立体化衔接,合理组织人、车流分离,以使人流换乘便捷,车流进出顺畅,便于管理。 (2)大型接驳站。大型接驳站是指位于城市轨道交通首末站、地区中心及换乘量较大的车站的换乘点,在此布置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主要为某一个扇面方向的地区提供服务。 (3)一般换乘站。一般换乘站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中间站的换乘点,一般多位于土地紧张的市区。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量大的特点,将公交车站设置成港湾式停车站,并尽可能地靠近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习题2教学文案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城市远景人口600万人,出行强度1.61次/(人·日),若未来公交出行比例为52%,轨道交通方式占公交出行比例的45%,线网负荷强度为3.67万人次/(公里·日),试按交通需求推算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解:城市出行总量根据公式Q=m*t=600* 1.61= 966线网规模:L = Q·α·β·K/ γ得L=600×1.61×0.52×0.45×1 / 3.67 = 61.6公里 2.已知某地铁车站拟设计为侧式站台,其远期预测超高峰小时每列车单向上下车人数为1359人,人流密度按0.4平方米/人计算,站台有效长度180米,试求该站台宽度应设计为多少? 解:站台宽度为B1=M*w/L=1359×0.4/180+0.48= 3.5米 1.分析盾构法施工的利弊及适用性。答:盾构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振动小,噪声低等优点,且对隧道上方地面的副作用很小,在松软含水地层中及城市地下管线密布、施工条件困难地段采用盾构法施工,其优点尤为明显。缺点是对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的适应能力差。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2.较理想的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型式是什么?为什么?答:较理想的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型式是以放射型路线为基础,在市中心区相交,为了避免中心站超载,各条放射线的交叉点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在若干个车站相交。当沿城市边缘地区人口稠密时,应考虑用环线路线。这种类型线网方向可达性较高,减轻市中心区压力,环线加强了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的联系,截流外围区之间的客流,通过环线进行疏解,以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3、简述侧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答:岛式车站空间利用率高,可以有效利用站台面积调剂客流,方便乘客使用,站厅及出入口也可灵活安排,与建筑物结合或满足不同乘客的需要。缺点是,车站规模一般较大,不易压缩。侧式车站不如岛式车站站台利用率高,对乘客换方向乘车也造成不便,但由于站台设置在线路两侧,售检票区可以灵活地设置,车站两侧也可结合空间开发统一利用,设置单层车站的条件也优于岛式车站。 4.简述在换乘站设计中如何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答: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一般采用“十”字型换乘、“T”型换乘或“L”型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型换乘或“工”字型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型、“L”型、“工”字型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不如“十”字型和“一”字型。“十”字型和“一”字型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 5、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的功能。答:ATP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停车点防护,速度监督与超速防护;列车间隔控制;测速与测距;车门控制;其他功能上述5项功能是ATP系统的主要功能。除此之外,ATP 系统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 6、选线的实施流程:1、确定初步线站位方案;结合沿线主要客流集散点,确定初步线站位方案2、现场踏勘;初步方案确定后,应组织经调、行车、建筑、结构、区间、暖通、车辆等相关专业沿线踏勘,确定工程的重点和难点3、方案优化。结合踏勘情况,落实规划,道路红线,管线,文物及其他控制性建筑物基础资料的收集。4、征求规划部门意见线路方案初步稳定后。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进一步完善线路、车站和场段方案5、坐标定线。待可研评审确定列车编组、交路等边界条件后,基本确定线路走向及车站分布方案。 6、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的基本原则1、车站设置原则:车站直接服务于旅客,其设置应满足以下原则:1) 应尽可能靠近大型客流集散点,为乘客提供方便的乘车条件;2) 在城市交通枢纽、地铁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会处设置车站,使之与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密切结合,为乘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3) 应与城市建设密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与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地铁站点一般由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风道和风亭以及其它附属建(构)筑物共同组成。其具体规划与设计内容如下所示: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特点 轨道交通车站是线网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客流集散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用地高效开发的区域。总体来讲,城市地铁站点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交通复杂且客流频繁 城市地铁站点周边片区往往是乘客流量大,交通需求大的区域。城市地铁站点的建设在满足旅客乘车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有效协调好与其他轨道线路或其他交通方式的安全高效换乘。居民到达地铁站点的方式可以是自行车、公路交通或者对外交通方式。地铁站点要承担多种交通方式乘客在地铁的换乘。与其他公路交通方式不同,无论怎样换乘,地铁乘客最终都以步行方式到达站点。而从换乘的角度讲,部分乘客会因换乘不便而从始发点步行到达车站,这将会增加站点地区的步行距离。 2、开发强度大 城市地铁站点的建设增加了交通的可达性,缩短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时间距离。这使各种生活、商务、娱乐等设施向地铁站点周边集聚,进而拉动站点周边土地的开发强度,刺激地铁周边片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站点周边片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会进一步带动站点周边房地产的增值,土地商业化、社会化开发强度日趋增强。因此,地铁站点周边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开发强度。 3、地下公共空间广阔 地铁有高架、地面以及地下三种形式,但在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心车站以地下形式应用的最多。站点设施从地下到地面能极大推动地下空间的开发,尤其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交通枢纽地区、城市副中心地区和城市中心商业区,站点具有广阔的地下空间。 4、建设时序性强 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从系统到个体逐步由规划到设计的过程,即是一个“面”—“线”—“点”逐步细化的过程。“面”包含了对整个研究区域的整体性研究,也包括对全市范围的影响分析,内容有区域交通分布和方式划分预测,地铁线路构架整合等:“点”即个别特殊问题的研究和地铁局部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包括具体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工程难点,客流发生、吸引和客流的换乘点等主要发生点的研究设计;“线”即是城市主要交通走廊,特指城市客流主要路线的整体规划研究,是串联“点”与“面”的途径,包括交通线路规划、沿线土地利用和客流发展、交通走廊敷设工程条件等。地铁线路规划与站点选址即是一个由“线”到“点”逐步深入细化的过程。线路规划是“线”的规划,即站点数量及分布的规划,具体的站点选址则是结合实际情况“点”的规划设计。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 1、按站点功能可分为枢纽站、换乘站和一般车站: ①枢纽站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 任务1 客运岗位服务工作基本内容 【知识点】 ●城市交通的基本情况; ●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技能点】 ●能正确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客流情况; ●掌握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了解城市未来客流基本情况。 【任务的提出】 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对象是城市的所有群体,但是那些是重点客流,城市的基本情况怎么样,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与服务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为了能正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基本情况,需要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并能熟练掌握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进一步的分析未来城市的客流情况。 员工岗位服务准 一、服务理念:乘客至上、服务至微 (一)服务意识:要摆正员工与乘客之间的两个关系:首先是客观依赖的关系;其次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二)窗口意识:地铁作为城市文明窗口,站务员、乘务员是这个窗口的重要代表。站务 员、乘务员要以“窗口无小事”的意识规范自己的岗位行为,展示地铁文明风范。 (三)乘客意识:一切从维护乘客的利益出发,时刻尊重乘客,认识到乘客就是地铁的衣 食父母;以乘客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为乘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二、岗位服务规范 (一)仪表规范 1. 总体规范统一着装,仪容整洁,面带微笑,端庄大方。 2. 着制服规范 (1)严格按照规定着装。 (2)员工在工作时间应当身着员工制服。着装时,应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姿态良 好

(3)按照规定配套穿着制服。制服与便服不得混穿。不同季节的制服不得混穿。不同类别人员的制服不得混穿。制服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4)员工着装值岗时,除在车站室内办公区、宿舍、列车驾驶室或其他不宜戴的情形外,应当戴制式帽子,不得歪戴。 (5)换装时间:由于全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换装时间一般由各轨道交通公司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时间统一换装。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和外部换乘研究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和外部换乘研究探讨 摘要: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轨道交通内部出行换乘和对外换乘,对内则主要为轨道线路与线路间换乘,对外则主要为与常规公交系统间的换乘,全面合理地规划设计好换乘站,可使乘客换乘更快捷、更方便,同时也会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输效率。为此,文章参考各方面资料,较全面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内部换乘方式,同时从协调的角度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内部;外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规模持续上升,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城市客运交通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环境恶化等交通问题随之出现。由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不可能大规模地新建、扩建道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问题,必须发展具有快速、大运量、方便、准时、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市民出行换乘量必定增大。换乘点是线网构架中各条线路之间或轨道交通线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交织点,是提供乘客转线换乘的车站,乘客通过换乘站及其专用通道设施,实现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节点作为城市的重要客运枢纽,通过互相接运,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换乘方式 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布置轨道交通线网时,必须重点研究各线路的相交点位置和相交形式。在两条轨道线路的交叉点,是换乘客流集中的地方,为了高效地完成轨道线路间人流的集散任务,应根据规划总体布局和换乘客流的集散量配置若干路线,并规划相应的换乘节点。轨道线网内部换乘点研究的任务就是对换乘点分布和换乘方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原则性的设想,以及对线路具体走向提出建议。 确定换乘方式的主要原则是: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调整相交线路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减少人流交叉;结合地形选择合适的车站布置形式。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两条线路常见的相互交织形式,如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情况,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式换乘等多种形式。在换乘方式的构思过程中充分运用无缝换乘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 1.1 轨道交通内部同站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 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基本形式(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1)地铁: ①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 ②了解其优缺点; ③掌握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2)轻轨(LRT): ①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万~3万人次/h。 ②掌握轻轨系统(LRT)的技术经济参数。 (3)单轨系统(独轨系统): ①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②分为悬挂式、跨坐式。 ③掌握单轨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4)市郊铁路: ①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铁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②所有权归属铁路部门。 (5)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6)自动导向系统(AGT系统): ①掌握AGT的技术经济指标; (7)线性地铁(又称小断面地铁): ①掌握线性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 (8)磁悬浮系统(了解)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 1、掌握其优势; 2、了解其地位; 3、了解其作用。 1.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2、了解国外发展概况; 3、了解国内发展概况; 4、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的目标对策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3.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成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4.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1.客流追随型(SOD):解决目前交通紧迫问题,符合现状最大客流2规划引导型(TOD):目前客流不大,但可以引导土地发展导向,支持新区建设 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1.在城市规划方案基础上拟定多个可行路网方案2基于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3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四阶段法:就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步骤 线网长度、线网密度规划指标的确定:1服务水平法2交通需求分析法3吸引范围几何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研究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依赖着自身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等诸多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线网规模的增大和完善,轨道交通换乘的问题日益突出,换乘站的选型和内部的设施配置越来越成为影响乘客出行水平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找出轨道交通换乘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交通组织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出行次数与出行距离大幅增加,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长,交通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大城市选择发展大运量、低污染的轨道交通,并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因此轨道交通换乘问题亟需解决。 1.轨道交通换乘型式分析 1.1. 按换乘方式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出行者为到达目的地,进行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一种行为活动。根据乘客换乘的客流组织方式,可将车站换乘方式分为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和通道换乘。 ⑴站台直接换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两条不同线路的站线分设在同一个站台的两侧,乘客可在同一站台由甲线换乘到以乙线,即同站台换乘。另一种站台直接换乘是指乘客由一个车站的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直接换乘到另一个车站的站台。站台直接换乘的换乘线路最短,没有换乘高度的损失,乘客换乘非常方便,如工程条件许可,应积极采用。 ⑵站厅换乘是设置两线或多线的共用站厅,或者相互连通形成统一的换乘大厅,乘客下车后,无论是出站还是换乘,都必须经过站厅,再根据导向标志出站或进入另一个站台继续乘车,这种换乘方式有利于各条线路分期修建、分期建成。 (3)通道换乘在两线交叉处,车站站台相互分开,用通道和楼梯将两站台之间连接起来,供乘客换乘。这种换乘方式最有利于两条线工程分期实施,预留工程量最少,后期线路位置调整的灵活性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换乘方式会给乘客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1.2. 按车站站位关系划分 换乘站的相交布置是由于线路上下相交呈一定的角度形成的换乘形式。根据站台交汇的部位不同进一步分为“十”字形、“T”字形、“L”字形等基本形式。 ⑴“十”字型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摘要]中转换乘是城市轨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合理的规划设计好换乘站,可使乘客换乘更快捷、更方便,同时也会减少各个方向的客流交叉。为此,本文参考各方面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各种换乘方式,并分析探讨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换乘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大运量、方便、准时、舒适等特点,应纳人城公共交通体系统一筹划,形成综合交通体系,给市民的出行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市民出行换乘量必定增大。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要与城市常规交通配合,还需要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相协调。换乘点是线网构架中各条线路之间或轨道交通线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交织点,是提供乘客转线换乘的车站,乘客通过换乘站及其专用通道设施,实现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节点作为城市的重要客运枢纽,通过互相接运,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优势,成为城市客运的大动脉。 1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置轨道交通路网时,必须重点研究各线路的相交点位置和相交形式。城市的重要公共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为了高效地完成公共场所人流的集散任务,应根据总体布局和人流的集散量配置若干路线,并规划相应的换乘节点。轨道线网换乘点研究的任务就是对换乘点分布和换乘方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原则性的设想,以及对线路具体走向提出建议。 确定换乘方式的主要原则是: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调整相交线路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减少人流交叉;结合地形选择合适的车站布置形式。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两条线路常见的相互交织形式,如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情况,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式换乘等多种形式。在换乘方式的构思过程中充分运用无缝换乘的理念,最大程度的方便乘客。 1 .1同站换乘 同站换乘分为同站台换乘、楼梯换乘和站厅换乘三种形式。 (1)同站台换乘 同站台换乘一般适用于两条线路平行交织,而且采用岛式站台的车站形式(见图1)。乘客换乘时,由岛式站台的一侧下车,跨过站台另一侧上车,即完成了转线换乘,换乘极为方便。同站台换乘的基本布局是双岛站台的结构形式,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布置,也可以双层立体布置。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专业资料

第一章概述 1.1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1.1 城市交通发展概况 1.早期的城市交通 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公共交通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那时建立了一个地区性的车辆出租系统。 2.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 1819年巴黎出现第一条公交运行线路。美国的第一条公交线路是1827年纽约城产生的可载12人的改良马车。 由于城市人口的集聚,单纯依靠道路交通实际上将很难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因为道路交通方式本身所固有的交叉、冲突环节在拥挤、土地有限的市区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1.1.2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铁路 蒸气铁路是19世纪发明的。第一条城市间铁路服务开始于1830年英国的利物蒲至曼彻斯特。它使得铁路主导着城市间运输达一个世纪。从那以后人们每天乘火车上班。由于需求良好,铁路开始经营通勤运输。伦敦1838年开放了第一条严格的市郊运输线路,大量市郊线网的建设则是在1840到1875年之间,有些现在仍在使用。 美国最早的通勤列车是1843年在Worcester至Boston开通的。纽约、费城、芝加哥等均建设了较大规模的市郊运输线网。 2.地铁的产生 地铁的产生源于将蒸汽列车引入市中心的构想。世界上最早的地铁是1863年元月10日在伦敦开通的6km长的一段线路。列车由蒸汽机车驱动,火需要专门的力量来煽动,通风也成问题。不过它运营几年后就电气化了。 更好的想法是将蒸汽列车放在高架的街道上行驶。地下铁路主要是二十世纪的发展产物,尽管伦敦地铁始于1863年,第一条深挖电气化隧道则是在1890年。 3.轨道交通系统的产生 美国第一条地下铁路是在1870年由Alfred Ely Beach(科学美国的创始者)在纽约城建设开放的线路。 世界上第一条由(第三轨)电力驱动的地铁是伦敦1890年开通的。 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线是芝加哥的都市西部高架线,1895年5月6日运营,它用一台带有电机的机车,可牵引一到二台无动力的拖车。 4.电动车组的出现 1897年,芝加哥南部高架铁路决定电化,并设计发明了多单元动车系统,它可使每辆车均有电机,但全部由第一辆车的驾驶员操纵。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快捷、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线路是线状构筑物,载运乘客的轨道交通车辆必须停靠在线路的一定节点上让乘客下车,这个节点就是轨道交通的车站。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公共汽车站、铁路客运站的功能是一样的。 轨道交通车辆的容量一般远大于公共汽车,且多节车辆编组,以保证大运量。这就要求车站站台有一定的长度,站台长度按远期规划采用列车编组和采用的车辆长度来确定,8节A型 车辆编组的地铁车站长度要求大于180m,4节编组的轻轨车站长度也要求80m以上。轨道交通车辆一般采用高地板设计,相应要求车站也采用高站台形式,以保证乘客水平进入车厢。这些都是有别于公共汽车站可以“任意”设置在人行道上,而要将车站设置在地铁、轻轨线路的一定位置。进行专门的设计。 不同于用在城际交通上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城市的,列车停靠时间短、列车进出站频率高,乘客候车、滞留车站内的时间也较铁路火车站的短,乘坐地铁、轻轨的乘客心里都希望进了车站就能很快上车。有别于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不设有专门的候车区,巴黎、纽约很多地铁车站站台直接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人行道。 根据轨道交通线路铺设在高架、地面或地下,车站也区分为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和地下车站。作为建筑物设计,除了交通功能需要以外,高架车站、地面车站设计考虑的问题和普通地面建筑物相仿。高架车站和地面站的建筑物融合在城市建筑群中,其建筑品位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观,而作为车站建筑自身的特点,长宽高的比例往往很难做出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成特殊比例的建筑物设计得美观一些。 地下车站设置在城市地面以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特别像上海、广州等城市地下水位较高,车站结构可能就浸泡在饱和水的土体内;地下建筑空间封闭、车站建筑固有的狭长和结构雷同,往往给乘客带来压抑、单调的感觉。因此需要考虑地下车站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设备等,给乘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适当地做一些建筑小品、艺术装修往往能让乘车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城市轨道交通快捷、大运量的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短时间(特别是交通高峰时刻)会聚集大量人流,出于安全考虑,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如何最快地疏散乘客到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要点详解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复习要点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特定城市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 (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建设的基础。 (3)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是确定轨道交通网络及线路建设规模、能力水平的依据。 (4)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规划。 (5)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和车站设计。 (6)轨道交通的枢纽设计与规划。 (7)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 (8)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9)运营规划。 2、站场股道编号原则 为作业和维修管理上的方便,站内线路和道岔应有统一的编号。 站内正线规定用罗马数字编号(Ⅰ、Ⅱ……) 站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1、2、3……) 单线铁路:应当从站舍一侧开始顺序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后方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方向起,向远离正线顺序编号。 复线铁路:下行正线一侧用单数,上行正线一侧用双数,从正线向外顺序编号。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按单线铁路车站内线路编号办法,由靠站房的线路起向站房对侧递次顺序编号。 (3)尽头式车站: 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面向终点方向由左侧线路起顺序向右编号。大站上股道较多,应分别按车场各自编号。 3、道岔(组)的编号原则 (1)用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而内,由主而次依次编号,上行列车到达端用双数,下行列车到达端用单数。 (2)如车站一端衔接两个方向以上(有上行、也有下行),道岔应按主要方向编号。

(3)每一道岔均应编以单独的号码,渡线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及交分道岔等处的联动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 (4)站内道岔,一般以信号楼中心线或车站中心线作为划分单数号与双数号的分界线。 (5)当车站有几个车场时,每一车场的道岔必须单独编号,此时道岔号码应使用三位数字,百位数字表示车场号码,个位和十位数字表示道岔号码。应当避免在同一车站内有相同的道岔号码。 4、确定相邻两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相邻道岔对向布置: 1)异侧对向: L=a1+f+a2+Δ 2)同侧对向 L=a1+f+a2+Δ Δ一个轨缝的长度,按0.008米计。f 为两道岔基本轨起点间插入的直线段长。 相邻道岔的岔心间距: 相邻道岔顺向布置: 1)异侧顺向 L=a2+f+b1+Δ 2)支线异侧顺向 L=a2+f+b1+Δ 3)同侧顺向 L=S/Sina1 f =L-(b1+a2+Δ) 4)异侧辙叉尾部相对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课程方案设计

管理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课程方案 一、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二、任课教师:王娜 三、总学时:72学时 四、教学地点:实训室 五、知识单元方案设计: (一)知识单元一(6课时) 1.名称:人工售票 2.主要容: (1)人工售票的具体流程 (2)人工售票的服务要点及细节 (3)人工售票一些常见问题处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售票服务的流程、要点及细节 (2)技能目标:能够将所学的售票服务技能应用到日后工作中,并熟练操作售票服务各项流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细心、责任心的职业素养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售票服务的流程 (2)难点:售票服务常见问题妥善处理 5.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讲授法、提问法 6.教学所需条件:情景创设所需物品(博创币、城市一卡通等)、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导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一段售票员售票的时事新闻,并提出问题,“视频中售票员做法是否妥当?如果是你,你该如何为乘客提供售票服务?” 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回答第一个问题。 (2)新课讲授:①各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售票员如何正确进行售票服务 ②针对各组模拟情况,各小组进行自评和组间互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各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并讲解正确的售票流程,学生做好笔记 ④针对售票中遇到各类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展示 (乘客给付纸币出现残缺、乘客给付的是假钞、找不开零钱时,当乘客在客服中心窗口前排起长队时、发现有人插队时、乘客要求退票时等情况) ⑤点评总结各小组展示情况,并归纳出各类问题正确的应对措施 (3)课程小结:通过人工售票这几节课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掌握人工售票的流程并妥善处理遇到的各类问题。 (4)作业:通过查阅资料或互联网了解地铁的相关票务政策,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发表时间:2016-10-20T16:34:40.3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3期作者:叶晓雷[导读] 摘要:作为城市综合客运网络中的重要关节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规划、建设、设计对综合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乘客在枢纽内集散换乘的出行效率。 昆明捷城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作为城市综合客运网络中的重要关节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规划、建设、设计对综合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乘客在枢纽内集散换乘的出行效率。近年来,我国对轨道交通枢纽的设计和规划还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基本的交通工程学理论的运用。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对枢纽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 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理论;模型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交通道路十分拥挤,为了缓解巨大的交通压力,许多城市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公共交通和有轨交通上,所以地铁、轻轨等快捷便利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水平正在高速发展,有数据表明,我国正在筹备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涉及36个城市,其中国务院已批复的有29个城市,但是从枢纽建设的实际运营状况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仍然跟不上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速度,枢纽内部的布局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换乘距离过长,枢纽空间不足,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换乘线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在枢纽内换乘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城市多方式交通的集散地,它以公共交通为主,承载着公交网、道路网、信息网三项功能,直接影响着客流集散和出行方式的转换与组合,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需要充分运用城市设计原理,交通心理学,城市规划理论,交通工程学和交通行为学等理论和方法,以公共交通系统的最优化为目的,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的外部环境,使轨道交通枢纽达到最佳的效率和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对象是交通的使用者,实现通畅性、效率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是枢纽运行的目标,将交通系统的资源作为限制条件,能够对现有的和未来的建设枢纽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体系 2.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1.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建设而言,公交运营商、行人、土地开发商和周边的交通系统是利益相关的交通主体,在对交通枢纽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将出行者的便利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尽力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2.1.2 枢纽交通设计的原则 设计理念是枢纽交通设计原则的重点,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对设计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交通枢纽设计应当重视以人为中心,兼顾人车关系的理念,并遵循以下七项原则。第一,尽力缩短出行者在枢纽内的步行时间和距离,保障行人安全。第二,最大程度的利用枢纽内空间,使交通内的各个子系统既能有效分离,避免相互干扰,又能保障内部的有效衔接。第三,增加枢纽整体和各个子系统内部的客流量,降低乘客在枢纽内的出行成本。第四,平衡枢纽与周边交通系统的压力。第五,为残障人士提供专座。第六,为出行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第七,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 2.2 枢纽交通设计的流程和要点 空间资源整合设计和时间效益优化设计是枢纽交通设计的两个方面,在充分研究枢纽区域交通特性的前提下,枢纽交通设计应当从基础资料的收集出发,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提出科学化的设计目标,从而确定枢纽内部空间与时间的需求,最终确定枢纽交通设计的各个方案。 枢纽交通设计的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对上层规划的要求和交通设计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充分的认识,通过调查研究大量收集相关基础资料,明确枢纽规模的等级,枢纽内部集散的客流量和换乘的客流量等。 第二,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实用性作为本次交通枢纽设计的重点。 第三,对空间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最大限度地增加枢纽单位面积的利用空间,减少乘客的步行成本和时间成本,使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 第四,短时间效益进行优化设计。深入分析和研究枢纽内部各个交通方式的换乘关系、运输特性和占用的时间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系统设计和信息服务设计,使不同的交通方式有序的,协调的分担交通压力。 3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的因素 枢纽由多种交通设施组成,包括换乘类、通道类和服务类等,而这些交通设施在枢纽内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进行优化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枢纽交通设施的功能特点。例如,为了符合轨道交通线路的布设,轨道交通站台应当选择地面层、高架层或地下层,为了方便公交车辆的出行,应当将公交车站台优先设置在地面层。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施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枢纽乘客的换乘需求,只要确定了枢纽乘客的换乘需求,才能对枢纽交通设施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第二,换乘服务水平,换乘服务水平包括换乘时间、换乘的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适度,提高换乘服务水平不仅能够增加乘客的满意度,也是优化枢纽交通空间布局的需要。第三,用地面积和投资约束。用地面积容易受到地形地质的影响,如果用地面积够大,并且枢纽建设资金有限,就应当考虑平面式布置,如果用地面积无法满足平面式的布置需求,就必须考虑立体式布置。第四,周边利用土地与道路条件,周边利用土地与道路条件限制着交通枢纽的布局,他们共同决定了人流量和其他交通方式的出行量。 4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优化模型 4.1 建立轨道交通枢纽设施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