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古代罗马法_郝际陶

浅议古代罗马法_郝际陶

浅议古代罗马法_郝际陶
浅议古代罗马法_郝际陶

1998年第4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141998总第174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 mal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s)Sum N o1174浅议古代罗马法

郝际陶

摘要罗马法的巨大历史影响及其生命力为其它各法系所不及。罗马法的重要特点在于,自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十二表法始,到查士丁尼时代收集校订整理出一部法律文库,

罗马法就是人定法而不是神意法。罗马法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罗马人高度保守的个性决

定了这一切。尽管这套制度有明显的不足,却以其卓有成效而经受住了实际考验。使罗马

能够以给人深刻印象的统一阵线面对不共戴天的敌人。

关键词古代罗马法十二表法

罗马奴隶制国家整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总称罗马法。法律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上有中华法系、印度法系、阿拉伯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等,罗马法只是其中之一。罗马的成文法从公元前450年的十二表法起到565年查士丁尼时代收集校订整理出一部法律文库,历经1016年。罗马法的重要特别之处在于,自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十二表法始,罗马法就是人定法而不是神意法。罗马法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常常舍弃理论的要求而致力于满足实际的需要。

从十二表法说起

罗马共和国建立以后,2个执政官各自都有绝对的imper ium权。这是一种授予部队统帅权和解释、履行法律的行政大权。因而,在罗马,它政治上庄重的中心不是放在立法机关而是实施法律。

从法律上讲,罗马元老院是纯咨询机构。然而,公民大会从一开始就令那富有者比穷人的投票权多。况且,执政官的候选人是由元老院自其自己的等级中推荐给公民大会的。公民大会确实有执行法律、宣战和的功能,大概还负责审判,但元老院成员以其至高特权和财富控制了所有这一切事务的投票。

这种表面与实际之间的巨大鸿沟,是由罗马人生活中早已持续影响了几百年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就是被护民制。罗马社会由大权在握的保护人和他们的依附者被护民构成。被护民是自由人。被护民竭尽全力帮助他的保护人去争取公务的成功和进一步的利益;反过来,保护人关照他的被护民私事并给他金融和法律的支持。

被护民是世袭的,它也受感觉和情绪的强烈支配。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法律谴责、诅咒对自己的被护民有欺诈行为的任何保护人。当然,被护民制并不是靠法律制裁而实施的。但它具有从长期而广泛受尊重的习惯获得的、无形的、半宗教式的强大威力。保护人与被保护民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映了罗马社会的基本分划,它从罗马共和国一开始或更早就存在于贵族和平民之间。贵族的权力不仅在于他们有被护民,而且体现在他们因习惯而神圣起来

的实际上的垄断,对世袭的宗教权,包括主要崇拜的管理权和求神的权力的垄断,并控制同样具有宗教特色的法律和历法。

这些贵族只占罗马公民总数的不足1/10。其余的广大居民(除了大量奴隶)平民与贵族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差异,是罗马早期社会史的突出特色。平民完全被排斥于有影响的权位之外。这是那较有权势且富有的平民最痛恨之处。作为个人,他的财产等级足以够任高官资格。所以,他们就经常领导平民抗议运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通过连续的社会改革或革命,尽力使无权平民阶级的少数上层人物攀上了高位。

但是,在早期共和国的内部冲突中,当少数杰出的上层平民仅为被排斥于高官之外而沮丧时,其余大量平民的权利正处在/自由0社会等级的最底层。农业上的大灾难,使大量的平民陷入令人绝望的债务困境。古代世界的所有债务法,利率都非常高,其严厉令人毛骨悚然,罗马亦不例外。最糟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能偿还债务,就只好以人身作抵押,因拖欠而成为/戴脚镣的人0或/受禁锢的人0。他不是一个准确意义上的奴隶,但他们的地位实际上与奴隶非常相象,是世代为其债主役使的奴仆或囚犯,几乎无望重获失去的自由。在共和国的第一个世纪,债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灾难性大问题。国家权威的不公和债务法的专横厉行,使平民的义愤和不平达到了沸点。但是,贵族的统治又不能没有平民。因为他们需要有足够财产资格的人当兵。他们不可或缺的这种意识,促使平民诉诸集体的抗议。他们的抗议采取了撤出的形式。即从罗马公社/退出0,确确实实地离开。这种有组织的集体的讨价还价行动,实际上在国中又造成了一个暂时的国,国家被一分为二。更有甚者,据载在共和国之头2个多世纪,平民如此撤出了不止5次。贵族为防止国家和军队分裂,只好答应了平民的主要要求。从而产生了代表平民利益的保民官,顾名思义,他们有责任对任何国家官员的行为进行调解,以保护平民免遭处死、逮捕或骚扰,包括被其债主带走等。保民官成了平民的保卫者。他们的权利不来自任何法律,他们不是国家的官吏。他们的权力来自平民的誓言。为保证他们的神圣不可侵犯,任何违背誓言的人,都要受到诅咒并处死。

公元前471年,国家权威被迫同意建立一个特别的平民议会(concilium plebis)。它的成员是清一色的平民。但是平民大会不是罗马国家的官方组织。差不多2个世纪以后,它的规章才有了与法律同等的效力。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饥谨、瘟疫和数敌骚扰的边境战事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此多灾多患危难之际,平民是悲苦和战争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感到失望和不满。他们认为,他们至今所得到的每个权益都仅仅是形式上的,对改善他们的社会和经济惨状基本上并无实际意义。

从法律上讲,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他们该如何斗争。因为法律还没有写下来,还在由祭司团(pontifices)诠释法,况且时下的祭司们全都是贵族。这是平民进一步斗争要求的主要之点。这些要求如此强烈,以至在公元前451年,迫使暂停正式任命执政官。以Appius Claudius为主席的十位贵族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decemvir i)受命编写法律集,经公民大会通过并公布施行。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事物,为了让大家都能看见,把它们刻在了立于广场(Forum)的十二块板上,此即十二表法。

贵族认识到应该采取这一步是受了希腊思想的启示。但它不是一个希腊式的法律,而是个各种不完整规定的嵌合物。十二表法残存的节录和改编本,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最珍贵的资料。它们属于民法,涉及罗马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此公民与彼公民之间的关系,在几个世纪中,是罗马唯一的法律。法典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原则和微小的细节奇特的混合体,既有私法、公法和刑法,又有公共卫生到个人安全诸事的规定。

即使从传至今日的有些现代化的拉丁文本中,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当初制定并写下其格言式的短句的人们是多么努力而务实的思想家。他们能够以简明扼要而准确精炼到几乎无懈可击的语言表达自己,已全面拥有无与伦比的准确的法律定义天才。这是罗马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十二表法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高卢人入侵后,它们一度销声匿迹。随后面貌一新而又保持原汁原味地复出。一个又一个世纪,它一直是每个罗马公民的必修课。

它对已经存在的习惯法的最主要的规矩作了无关紧要的补充和修订,公布了更有社会意义和迄今为止仅为贵族所知的引起争论的规则,使之成为可以有章可循的法规。在如此相对来说较早的发展阶段的人们能够如此清楚地将法律与宗教区别开来,其法律的产生不依神灵,不靠一个半个的立法家,

象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先行者那样,而是从公正、平等出发,尽管有限,但已很不了起。法典中也令人惊异地显示出其早熟而明晰的契约与财产的概念。在法典中,还保留了对虐待其被护民的保护人处死的惩罚。罗马早年的婚姻保护每个丈夫的夫权(manus)。赋予他以一家之长与其子女之父同样的权力对待其妻。但据法典的认可,丈夫的权威有所削弱。法典规定,其妻在达到25岁以后,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根据法典,母亲也无权继承其未留遗嘱的儿子的财产。然而,除了这类官方的限制,还享有习惯上的母权,它更受尊重更有影响。例如,对她年幼的孩子们的教养是母亲的权力。当然,男人挂在嘴上的话更多地强调妇女在家中的地位和责任。但她们确实享有比同期的希腊妇女自由得多的生活和社会条件。

法典也保护罗马公民的资本权。它确认只有唯一一个法庭可以听证资本责任案。判死刑由公民大会负责。凶神恶煞般的债务法也未充分缓解。只不过增加了法庭对债务人的决议必须在30天后生效,债权人必须给他们吃饱并不许用镣铐锁住他们。但是尚不清楚,在他采取暴力行动之前,是否总有法庭决议。毕竟存在着严酷的事实,最终债务人还是要被他的债权人带走,作永久的奴仆。法表所反映的已经存在的社会困苦的事实,表明其距离所期望的氛围差得很远。而当人看到成文的全部规章条款时,会感到令人不寒而栗的法律效力。

虽然传说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为十人立法委员会罩上了殚精竭虑的光环,然而,他们没能赢得平民的称许。公元前449年平民再次上了山。在他们的压力下经调节,公元前449和447年的法律条款确实有利于平民。

公元前366年,较低等级的平民也可以任国家新设的官职大法官(pr aetor)。/城市大法官0负法律和其它民事责任。每年,罗马国家宣布高级官吏的任命时,惯常要发布敕令,宣布任职者要遵循的主要政策。在这些敕令中,大法官的敕令由于其法律职责,在私法的发展中有特殊重要意义。最后,甚至比十二表法更举足轻重。大法官也只是运用已有效力的规则而不是建立新的章法。但是实际上,为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他们的敕令形成了大量新的规章。

公元前304年,公布了法律起诉程序指南。以前这种知识一直为贵族祭司团垄断。这一事件,招致保守人士的强烈反对,造成危险的紧张局势。公元前300年公布的法律给了公民就任何官方作出的资本判决上诉(provocatio)的权利。同期的另一个措施是要求半数的祭司团成员为平民。

公元前298年,最后一次Sammnite战争爆发,持续了八年,服役军中的平民,同其前辈一样,国产荒芜,陷入沉重的债务。他们不得安宁。紧随而来的骚动自然十分严重,以致(公元前287年)不得不根据宪法任命Quintus Hor tensius为独裁者暂时处理紧急事态。Hor tensius通过了一项对平民有利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它使平民会议作出的决议无须公民大会或元老院的同意便具有法律效力,可以施之于全国,对贵族、平民都一样。平民要求了150年的这项权利终于得到了承认。等级之间的长期斗争终于结束。

从受压迫的平民的立场来看,保民官从政府的持异议者变成了顺从者,表明等级间的斗争虽然形式上平民是赢家,但在其它重要方面却是输了。此后,穷人就更难得到实惠了。亲政府的保民官唯元老院之命是从地行使他们的否决权。元老院也乐于利用他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不仅可以保持追随他们的平民的低下地位,而且可以防止野心勃勃的国家官吏无法控制。

Polybius在公元前2世纪回顾时,谈到保持了好几百年的罗马国家抛开一切问题的内部均衡的非凡成就。他写到,这一切都有赖于罗马的体制,它们彼此自动平衡及立法机关、执行和审判之间,互相检查的制度。这种平衡,为每一个成功的需要,扮演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角色。罗马人民高度保守的个性决定了这一切。这在贵族和平民都一样。他们的整个社会基本上都依靠被护民制和古老的传统及服从权威、集体和共同体的习惯。这套制度以其卓有成效而经受住了实际考验。尽管它有明显的不足,却使罗马能够以给人深刻印象的统一阵线面对不共戴天的敌人。

公元前253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大祭司(pontifex maximus)T itus Coruncanius倡导承认他的学生为其法律顾问,也承认了其他一般的公众参与这种实践。51年前的改革公布了审判程序,打破了先前祭司团对这项知识的垄断,使解释阐明法律有了必要。现在,Coruncanius开始训练能够胜任罗马法理学家(iurisprudentes)的一流人才。他们常常以劝告者、顾问、教师作家和公众人物的身份在

各方面施展其法律影响,评议大法官和其他官员及法官,以多种手段保护个别公民的权利,答复(responsa prudentium)提交他们关注的法律问题。对这些棘手的难题,最好的法理学家会根据僵硬律条灵活作答。罗马人的法庭决议上也混有他们的标志。经过许多年,在世俗法庭上,法律规则不该仅由负责法律事务的公共官员们的专断行为所定的观念已经确立。况且他们又很可能是没有学习过法的人。所以,法理学家参与审理、判决,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法庭内外,他们都必须自问非正规行为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暗示着什么,一般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然后,根据这些作出的结论为行动准则。他们这些行之有效并逐渐为公众认可的准则,是罗马文明悠久成就之一。

这些法理学家,不作辩护者、律师,而与任何案例的具体结果分离,就使他们的态度高于任何党派偏见。他们从习惯、先例、经验出发行事。这种客观现实性,同他们前后的罗马法律精英一样,有时并不总能意识到受到他们所属的寡头集团的感情、态度和目的的局限。这就是为什么罗马法涉及维护私人财产的规则如此多的原因。无论如何,正是这些法理学家直接、间接地构筑了庄严的罗马法大厦的主体。他们对十二表法、其他法规及大法官敕令的解释、修正和发挥,他们对以前从未被系统地阐述过的许多习惯法所作阐述,将罗马法以往的成就推进到无以数计的极至。法理学家们因而连续多少代都是罗马法的中心人物。他们在那时所努力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一直为西方世界所遵循。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务大法官(praetor pereg rinus)。他的工作是负责涉及非罗马人的法律诉讼。新的外务大法官位,反映了罗马走出了以前非世界性的局限,开始放眼世界。

新官职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对源于罗马的最强力有效的一种思想的演化作出了贡献,这就是/万民法0(ius gent ium)的形成。万民法在发展的过程中历经各种变化,含义也有不同。但一直延续至今。公元前3世纪后期和2世纪期间,这个词初具雏形时,它的意义局限于对公民和非公民同样适用的罗马法。也就是说,新的外务大法官要负责的公民和非公民两方面的事务。他的办事机构和万民法这个概念,都有助于推动罗马与其他国家间商业、社会和政治关系的发展、演变。

其他古代国家虽然也同样想到仅仅为其公民订立便于应用的成文法,但是却从未顾及他们的商人的利益,为之立一个哪怕是简陋的方便实用的法典。此外,自古希腊时代以来,城邦间已经用签定特别协约来保护商业利益的需要。罗马人没有直接照搬希腊人的东西,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沿着同样的轨迹前进。它将半公民权授予其臣属国民,即授予其经商和通婚权(commercium,co nubium)。现在,外务大法官职权范围逐渐扩大,许多涉及婚姻、身份、继承的问题,关于买卖、雇主、佣工服务的合同事宜越来越多地牵涉到非公民。他们甚至可能根本连半公民权都没有。这些都要作法律定义解说。

后世的法理学家将强制性实施的力量归于万民法。在采用这一概念时,他们力图使法典原则建立在能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之上。结果,久而久之,万民法被上升到了哲学上的/自然法0思想,成为可以行之于世界各地的一套戒律。万民法使罗马法具有了比其他任何所曾存在过的法律更近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地位,显示了他们社会组织方面杰出的才能。罗马的法理学家们大胆地准备提供判断,不是为他们自己,而是为了解决面临的每一个具体问题,调整理论与实践之间细微的不平衡,两者兼顾,取得最好的效果。况且,大部分判断在经过了多少世纪以后,都从未被怀疑或抛弃。绝大多数判断甚至从未被再修改过。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用无可替代精确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深思熟虑的结果。除了他们丰富的法理,罗马法比希腊法律系统在精确性和实质两方面都更高明。

罗马法的影响

西方国家及其影响所及之处,其法律系统要么基于罗马法,要么基于英式法(或称盎格鲁-诺曼底式法,A nglo-Norman)。英式法并非完全独立于罗马法。12世纪,法典(Corpus Iuris)成了世俗精神生活的焦点。就如扔入湖中的石子,罗马法知识传遍了欧洲。1150年,Vacar ius在英格兰的牛津教授罗马法。一百年后,Braction完成了5论英格兰之法律与习惯6(De Legibus et Cosuetudinibus A ng l-i ae)。这部以拉丁文写就的大部头的英式法,在方式和实质内容上并没有远离罗马法。此后,英式法在方法和题材方面,确实与罗马法大相径庭了。法

官的背景变了,不再是训练有素的牧师,而是一些在国王宫庭中当差的新人;也不再学罗马法。他们主要学习通常为法文的年鉴和白话的报告。从爱德华一世到亨利八世,逐渐积累起习惯法的主体。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来,尽管对罗马法没有正式接纳,但它对习惯法的影响却从未被排除。

罗马法与英式法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双方的律师和历史家们都必须了解罗马法。在苏格兰和欧洲大陆,它是直指现代法基础的问题,它是必要的借鉴。

法典文库:国法大全(Corpus I uris Civ ilis)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在君士坦丁堡登基为皇帝。机遇和才能成就了他的事业。在那个皇帝为官僚机器头领的时代,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解释者。他挽救并改变了罗马法文库。在法律上,他靠大臣T ribonian的天才。T rbonian是一位热情聪慧的行政官员。他对法律造诣颇深。他的名气、威望和华美的语言风格,使他堪当古典传统的继承者。

如今所见的查士丁尼和T r ibonian挽救下来的法典文库有三大卷,统称5国法大全6或5民法大全6(Cor pus Iur is Civilis)。

关于国法(Civ il)和习惯法问题,Civil在此意为/公民的或与公民有关的0,这需要以罗马人来理解。拉丁文的公民一词为Civ i s,形容词为Civ ilis。亨利八世设民法钦定讲席。罗马法的专家和教授们被称为民法家(Civilians)。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法律系统被视为国法系统。英式法,也被叫做习惯法。

国法(ius civile)只是法中的一部分,专适于一邦,与适于全体人民的(ius g entium)部分相对。即法典中原自法规、法令和法官们发言的部分与基本行政布告,特别是城市长官的敕令形成的法律部分之别。在翻译时,把ius civ ile译为国法。

罗马法:5新敕令6、5修正法典6和5法学说精粹6(No vels,Codex,Digest)

三大部头的罗马法典实际上是四本书。5法学概要6与5法学说精粹6合在一起,还有5修正法典6和5新敕令6。其中5法学说精粹6最大,5法理概要6最小,仅是5法学说精粹6的二十分之一。5新敕令6本非查士丁尼庞大计划中的原有部分。5新敕令6是皇帝的新敕令,成于他的法典编辑工作结束之后。这些敕令多为希腊文本,其中有不少是与5法学说精粹6、5新敕令6、5修正法典6不同的新发明新规章。如婚姻法完全是基督教式的集篡。现存5新敕令6主要由私人收集而成。它包括查士丁尼的后继者们的法律。查士丁尼本人可能曾打算过搞一个官方的集本,但终未付诸实施。

Codex(5修正法典6)常被误解为code(法典)。其实最好使用拉丁原文,即Codex。

另一个问题是,在拉丁文中,帝国法律文书的专有名词为constitutio,源于动词constituer e,意为决定或建立。后代的律师们因而称皇帝的决定为constitutions。但这个英文词的现代意义太强,已不同于昔日的意义。帝国的敕令为utterances。查士丁尼的5修正法典6就是帝国的敕令。

现所见5修正法典6是其第二版。第一版没有保存下来。它本是编委会工作的阶段成果。这个编委会的主席是Cappadocia的约翰。T ribonian是编委之一。这个编委会于528年2月13日开始运作。一年多后,529年4月7日第一版编出。这个成果得益于前人的收集工作。两项来自私人,Diocletian (284~305)时的Codex Gregrianus和Codex Hermo-g enianus。其中涵盖了196~294年间的敕令。另一项是官方集本Codex T heo dosianus,T heo dosiusò编定的,完成于438年。约翰的编委会必须把上述文本与438年以后的查士丁尼时代的敕令综合为一。5法理概要6中所保留下来的关于5修正法典6的参考资料就在已失的第一版中。

第二次编辑是在5法学说精粹6和5法理概要6之后,于534年11月16日颁布。新的帝国敕令,特别是五十条决定,在排解古典法的争议方面已超过约翰的第一版。这项工作是由T ribonian本人领导的5法学说精粹6编委会完成的。5修正法典6Justinians第二版的颁布标志了一个伟大工作的结束。5新敕令6尽管仍存在,但是私人所为。

5法学说精粹6或P andects是最大部头的部分。它保存了古典成文法律文献。书中的每一件事都早于查士丁尼时代三百年以上。5法学说精粹6中约40%的内容取自U lpian。Pandects是希腊文。标明这部书内容庞大展示一切事,也许可用另一个已经演变为英文词的Encyclopaedia(百科全书)来翻译它。5法学说精粹6一词源自动词Digerer e,按标题分配之意。信手翻到书中某页,立刻就会看到按标题排列组合的内容精心地标着法官的名字和原作的标题及卷号。因而实际上5法学说精粹6是一本文选精粹。整本书未加任何评论,只是整理或缩写选

录文本,偶尔有校勘。查士丁尼认可了这种更改或如他所称的增补。本世纪初,有人过分夸大了这种更改的程度。

5法学说精粹6中共计有432个标题,分为五十卷。5法学说精粹6所反映的只是意大利本土的情况。当528年查士丁尼为5修正法典6定下规矩时,甚或到530年他在五十条决定中开始处理争议时,是否就已决定为以后的法典编撰备下资料,我们尚不清楚。总之,他在530年12月15日任命了一个以T ribonian为首的编委会。其成员有身为大臣的Constantinus,首都的两位教授T heophilus和Cratinus;来自贝鲁特大法学院的两位教授Dor otheus和Aanto lius。此外是十一位大法官。一共十六位杰出人士。三年后,533年12月16日,拉丁文的Constitutio T ana敕令宣称5法学说精粹6完工并自12月30日实施。

这项工程的迅速竣工令人吃惊。有三百万行的文字要读过,其量相当于今日所见5法学说精粹6的二十倍。帝国首脑讲到,读这些书就象在学海搏击。编委们象以色列人逃过时刻企图吞掉他们的大海一样。百年前,T heodosius曾计划做这件事,但他放弃了。后来者没有被这个庞大的项目吓住。关键在于查士丁尼对荣誉的苛求和T ribonian对法律的献身与天才的管理之结合。

整个Corpus Iur i s可以称为法典吗?否。查士丁尼和T ribonian的成就在于收集整理出了一个法律文库。词仍是原来的词,只是有校订和整理。欧洲接受了罗马法并不能理解为一部法典的被接受。反之,对一个社会,一部现成的法律文库是不易回绝的礼物。

研究罗马法的指南:5法理概要6

一代又一代的律师们,把查士丁尼的5法理概要6(Institutes)作为学习法律的入门书。这本小小的基本的罗马法著作是学习和研究全部罗马法的关键和指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法律文书。在世界上众多有影响著作的书单上绝不可能没有它的名字。5法理概要6成于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它的编定者们宣称,他们借鉴了过去1400年的法律史。至今,它仍是任何一位兢兢业业的律师之基本读物。5法理概要6可直译为序言或基本原则。

5法理概要6于533年11月21日颁布。初稿由两位高级法学教授T heo philus和Dorot heus各完成一半。T ribonia是主编。他通读并润色敲定了全稿。T heophilus后来又完成了较长些的该书的希腊文本Paraphrase。5法理概要6在资料和体例上得益于2世纪的法官Gaius,还有Marcian、Flor entinus、Ulpian和Paul的著作可鉴用。他们不专囿于5法理概要6,也用了G aius的日常法和其它古典评论。

5法理概要6开创了一种俯瞰法律全貌的道路。它的线条很简单。以三分法开始。全部法分为人、事、行三部分。三大块之下有进一步分的细目、次目。次第连贯,首尾相应。如:人法下分自由人和奴隶,独立的人和依附者;独立的人又分为保护人、监护人和完全自主的人。5法理概要6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网络。一旦掌握了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参考书:

11R.A.Bauman,W omen and Politice in Ancient Rome, London,1994.

21P.Birkst,G.M cleod,Justinians.s Institutes,Duck-w orth.1987.

31Le Glay,Voi sin,Le Bohec,A H is tory of Rom e,tr.

A.Nevi ll,Oxford,1996.

41M.Grant,A History of Rome,London,1979.

51A.H.M.Jones,T he Later Roman Empire,Oxford, 1973.

61R.M acmullen,Corruption and the Decline of Rome, Yale University,1988.

71K.A.Raaflaub,Social S truggles in Archaic Rome, London,1986.

81H.Schutz,The Romans in C entral Europe,London, 1985.

91C.G.Starr,The Ancient Romans,Oxford,1971.

(作者单位东北师大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长春130024)1责任编辑赵红2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法律文化传统比较研究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法律文化传统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是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曾产生了灿烂的法律文化。然而在近代,却面临着中华法系解体的尴尬,并在文化冲突的窘境中开始了法治化进程。本文试图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将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法律传统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宋朝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文化考察,从而揭示中国与古希腊罗马法律传统上的差异。 关键词:法治;法律传统;契约;自由中国是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曾产生了灿烂的法律文化。中国古代法源远流长,称得上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法制之一,排列整齐的法典,卷帙浩瀚的文献,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现象自然不能以法律不发达,社会发展处于低级阶段等理由来解释。中国古代,亦有过著名的儒家与法家关于法治与人治的争鸣,然而儒法关于法的分歧只是态度问题,而非理解问题,即都将法理解为统治社会的工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儒法能够合一了。[1]与此相反,古希腊罗马将法看成是一种全社会的调节器,一种确定权利义务的尺度和保障权利的手段。中国古代法只是刑,是镇压手段,暴力工具。法律所及之处,没有纯粹的私人事务,一切都与国家有关。这就是,中国与古希腊罗马法律传统的差异。 一、法与法治的含义 (一)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对法的理解 在古代中国,与法有关的字有刑、法、律,从古代文献来看,对于法,三代时称刑,春秋战国时称法,秦汉以后称律。称谓上虽有不同,其内涵却未曾变化。从中国古代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其来源于氏族之间的征伐。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正是由战争强化的权力和族长传统相结合所产生的。这种国家产生的模式与恩格斯所说的完全不同,恩格斯认为,“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毁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力量就是国家。”[2]这种基于氏族与战争产生的国家,客观上要求一种严密的上级控制系统。首先,国家的产生不是以氏族组织的瓦解为代价的,相反,它保留了原有的血缘关系。其次,国家权力并不表现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而是赤裸裸的族姓之间的征服和统治。 与中国法产生迥异的是,古代希腊罗马国家与法律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古希腊国家的产生得益于社会分工的扩大,以及在此基础上氏族组织瓦解代之以社会集团出现的结果。我们熟知的梭伦立法,即是由于贵族与平民两大集团的激烈争斗,导致矛盾已经激化到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否则两大集团可能同归于尽的地步。古代西方法是社会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一方以暴力无条件地强加于对方的命令。亚里士多德曾言:“任何力量,只要它能通过共同的政治行为以促进和维护社会福利,我们就说它是合法的和合乎正义的。”[3]后世的西方学者则完全基于亚氏理论,宗教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说,“法是借以调节人类行动的理性的某种命令,法是人类赖以导致某些行动过和不做其他一些行动的行动追责或尺度”。 (二)法治是一种形式 在西方,法治永远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从古希腊到近代法国、英国,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古代罗马

古代史: 古代罗马的法制 [课前预习]: 一、罗马法的含义: 1、古罗马的政治变迁: 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1)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早期,统一意大利半岛。 (2)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1世纪后期,成为建立三十多个行省的庞大帝国(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476年灭亡,东1453年灭亡。 2、罗马法的含义: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特点:随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有明显的阶段性: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 过程:《十二铜表法》第一部成文法; 《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自然法标志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二、罗马法的内容: 罗马法从形式上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从整体结构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 2、公民法: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烦琐,侧重国家事物和法律程序。 3、万民法: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原因:随着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新的矛盾日益突出,原先法律不再适应新形势,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万民法体系。 特点: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调整财产关系和民事纠纷;核心内容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和原则。 四、罗马法的作用:维护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影响深远。 1、公民法: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2、万民法:针对各地区和不同民族间的实际差别,以广泛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罗马政权,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自然法: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五、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法律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保护经济的发展,

罗马法制史渊源浅谈

罗马法制史渊源浅谈 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完备的法律体系,其内容包含之广、立法水平之深对现今法律社会仍有重要影响,当今大陆法系即是自文艺复兴前后“罗马法复兴”而来,另外普通法系的始创英国自十二世纪以来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其契约关系等也来自罗马法原则,因此探究罗马法渊源对于研究当今社会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必要。 一.罗马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任何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都与其所在的历史经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罗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由此,罗马法主要涉及的法律关系也在人、物、诉讼等私法方面,其公法的发达程度较其私法逊色。同时,由于对外武力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了对其征服地的管理和对外的贸易,相应产生了万国法,这也就是后来国际法的雏形。 二.罗马法的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也即法的制定形式,罗马法从广义上来说法律渊源可以分为四大部分:自然法(习惯法)、制定法、执政官告示和法学家解释。 (一)习惯法(自然法) 罗马法的产生是由罗马部落的产生而开始的,最初罗马是由七个王相继执政也即王政时期,该时期主要的矛盾是阶级分化和财产不平等产生的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法律关系也即是为了调节原始氏族向阶级社会过度的矛盾,同时涉及宗教仪式和氏族习惯如祭祀家长权等。罗马第六代王对原有的根据血缘关系而调节的财产和户口关系进行了改革,同时确立的新的权力和义务。相传他还颁布过契约和侵权行为的法律,但没有真实文献可据。因此该时期主要渊源是不成文的习惯法。 (二)制定法 狭义的制定法通常是指立法者或者立法机构颁布的一般法律,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同时存在三个名义上的立法机构:百人团民会议、部落民众会议和平民议会。上诉三个民众会议所制定的规制都属于“法律”,同时元老院的决议和帝国时期皇帝的谕令也属于罗马制定法的渊源。

西方法律史古罗马法对西方法律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古罗马法律文化对西方文化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对我国儒家文化发展所具有的作用? 在西方传统中,人们习惯称西方文化为“基督教文化”,这就是因为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 1。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后来发展为科学传统; 2。古希伯来文明与犹太教从对上帝的敬畏,引发出宗教原罪思想; 3。古罗马法制文明,发展为近代法制观念。而这三大文明都汇总于基督教,并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在西方构筑起庞大的文化体系。 从历史发展来瞧,古希腊没有法律渊源的概念,因为当时的民主立法与民主司法不需要司法方法。只有在罗马法时代,法学发展到了较为精细的程度,“法律渊源”才在司法中得到应用。 古罗马人最大的贡献就是“立法”。在贵族与贫民之间的激烈的矛盾与斗争过程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虽然此法律依旧维护的就是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利益,在那个时期却就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与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以赋予公民权利,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对帝国法律大全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编纂,完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即《民法大全》,其基本精神就是自然法概念、所有权概念、契约精神,对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也为后来的西方法律制度提供了蓝本,这就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罗马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汉语“法律渊源”来源于英文sourceoflaw,其拉丁文源头就是fonsjuris。罗马法中的fonsjuris包括了两层意思:第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法律渊源概括出了古罗马法中哪些规范可以作为法官的裁判规范;第二个层面的意思就是,法律渊源既就是对国家制定法作为法官纠纷解决依据的肯定,也就是对国家制定法以外的规范能够作为法官纠纷解决依据的认可。在西欧中世纪时期,没有足够的学术文献表明当时有比较发达的法律渊源理论,但就是却有着丰富的法律渊源实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课后反思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课后反思 东安天成实验学校高中部唐建辉 本节课,根据以往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实践来看,主要对罗马法的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和众多的法律名词之间相互关系把握不准。针对今年我校高一学生中下等成绩较多、理解概括能力差的实际情况,我着重从分类和作用两个方面讲解:一是让学生通过罗马法的分类,了解罗马法的时间空间发展线索,理解不同法律名词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罗马法的内容;二是通过理解罗马法对罗马统治和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来了解罗马法的普世价值。通过三个班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课堂气氛活跃、轻松,通过当堂测试,学生掌握得也不错。体会和感想如下: 一.成功之处 (一)感觉这堂课的总体设计还比较满意。评价一节历史课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好听,好记,好懂。从好听来说,首先,课堂导入方面,一开始的4-8分钟,必须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一点上,我出示了中央一套的《今日说法》栏目片头、中央二套的《经济与法》栏目片头,到每年12月4日的法制宣传日粘贴画,随着片头曲似曾相识的音乐,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都被调动起来。这样导入,贴近生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接下来的4-8分钟,以听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当法官判案,通过判案来理解和区别公民法和万民法,这样做到了好懂。在好记这一点上,我觉得在理解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的时候,必须概括得言简意赅,让学生好记,这很重要。

1.在概括罗马法的作用时从两个方面突破: (1)对罗马本身的统治而言,起到了维系国家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用四个字:“维系国家”; (2)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来说,它是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用“泽被后世”四个字概括比较准确。 “维系国家”、“泽被后世”八个字就记住了罗马法对当时和对后世的作用和影响。这样,达到了让同学们好记好背的目的。 2.在课堂设计目标达成方面,我是这样考虑的: (1)知识与能力: 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最初的习惯法,再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以空间为线索:公民法和万民法;最终定型是《民法大全》;但在这里很容易让学生搞混这些概念;于是我要引导学生画龙点睛地指出这是对罗马法的不同分类而已,习惯法和成文法是从形式上分;公民法和万民法是从适用范围来分,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从而训练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故事案例,让学生亲自当法官判案,体会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必要性,从而加强对这些法律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当法官判案,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度,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对罗马法的价值没有切身体会,这时,史料的运用发挥了充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及特点论文

中国法制史 论文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摘要:在人类历史上自国家形成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建立的国家政权在自身的存续和发展过程中,都曾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民族精神、把最鲜明的价值观念熔铸到法律制度之中,由此形成了人类社会色彩斑斓的法律文化体系。中国法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法系之一,曾经焕发着活跃的生命力,为世界所赞美。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气象博大、学派众多,其中,曾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其中,儒、道、墨、法、兵、释、阴阳、纵横等众多文化均参与了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互动。多种思想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和渗入,使得我国古代法律自成一体,独具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华法系”。要理解中华法系的博大精深,必须了解她的起源和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特征 正文:以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为起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伴随着国家文明的昌盛而开始了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辉煌历程。经过此后几千年的积累与回旋,中国古代的法律体制,也就是我们通

常所谓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从相对粗略和幼稚的简单法条,发展成了体系完整、内容全面、风格特异、义理精神的庞大的法律体系。那么,中国古代法律是怎么起源的,又有什么特征呢? 马克思关于法的起源的一般理论认为,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认为,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法律产生的共同规律之一。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指出了法律产生的原因,那么中国法律的产生就必然有一个渊源。中国法律起源的问题,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这其中包括中国法律起源的方式、时间。对此问题,古今的学者提出了很多看法,但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但在学术界比较受推崇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由原始习俗演变而来的习惯法。 法同国家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都有自身存在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的反映。原始习惯虽不能产生体现为国家形态的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的起源,实质上是由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过程。 2.刑起于兵。 一方面,“师出以律”,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另一方面,“兵狱同制”。军事战争需

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①法律出于皇权,维护皇权。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的统治,奴隶社会的君主的"命"即法律,封建社会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审判官。历代法律都以皇帝个人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律的制定虽由朝臣具体完成,但批准权属于皇帝,历代帝王都凌驾于法律之上。除律外,皇帝还可根据需要随时发布诏、令、格、式等。"法自君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皇权。②礼法结合,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礼占有重要位置,"为政先礼,礼为政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基本特点。其中既有一些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古代法律制度大体一致的共性特点,也有一部分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自身独特存在的个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后者的存在和发展,使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呈现出某种差异性。例如: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具有浓厚的宗法伦理色彩,与宗法等级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往往表现为国家政权、王权、皇权和族权、父权、夫权的高度统一;法律制度贯彻礼刑并用、"德主刑辅"原则,突出体现"礼治"、"德治"、"人治"特色;法律体系采取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体例模式,民事、经济、行政等各部门的法律关系常常以刑事法律规范进行调整或制裁;刑罚制度相当野蛮残酷,刑罚体系包含大量摧残人身体肤或生理功能的肉刑内容;等等。那么,这部分法律内容或法律制度特点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换言之,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对此,法制史学界进行过一些研究,这些研究大都是结合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国情特色、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进行探讨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或者基本一致的看法。应该承认,这种研究的出发点基本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由于某些法史观或方法论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有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中肯。在这里,我们不准备全面评述其所有观点或结论,也不打算系统探讨其全部成因,只想对其中一些影响较大而问题也较多的观点,根据自己的看法略作辨析,以期澄清某些历史事实。谬误不当之处,祈望不吝赐教。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早熟性"问题 目前在法制史学界,包括一些很有影响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地处东亚大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大国。东亚大陆特殊的地形、环境、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中国社会很早就跨入了文明时代的历史门槛。中华民族是以黄河流域为摇篮发展起来的。这里地处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松软,天然具备发展原始农业的良好条件。因此,早在公元前22世纪左右,活动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最先进的夏部落,便在木石器生产工具的基础上,发展了原始的农业生产,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积累,加速了私有财产的形成和阶级的分化,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如此说来,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夏代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便具有"早熟性"特征。 所谓"早熟性",实际是文明起源发展"不正常"或"变态"的同义语,颇有些类似于"早产儿"的意味。它最初是西方人在不了解或者不完全了解东方古代国家社会历史真相的情况下,用来概括东西方古代文明起源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差异性时所提出的一个观点。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无一例外地都是以西方尤其是古希腊罗马国家文明起源与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准范本的。如马克思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在论述古代国家文明起源这一"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时,就曾经明确谈到: 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1] 在这里,马克思是把希腊古代文明比喻为发育"正常的儿童",而把东方古代社会看作"早熟的儿童",对日耳曼蛮族则视为"粗野的儿童"。因此,认为希腊古代国家的文明起源与社会发展是正常的,后两者则是不正常的,或者说是变态的。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实际上,如果抛弃先入为主的偏见,把上述三种情况重新排个顺序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了解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罗马法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作用。 了解罗马重要法律制度的内容及影响,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以便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为当今的政治生活服务。 分析材料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学习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罗马法 制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 罗马法的现实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维系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两大支柱,一是 民主,二是法制。新课标必修1第二单元第1课介绍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第2课介绍古代罗马的法制,这正是 现代民主法制的源头,学习好这两课显得十分重要。罗 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它对维系罗 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后世尤其是欧美 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近代各国的立法都影响深远。本课主 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法

的发展与完善;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三、教学重点: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国家机关的统治所起 的作用四、教学难点: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电视剧《别动我的抽屉》有这样一段剧情:贝蕾收到了同班男生米乐的情书,她把情 书锁在了自己的抽屉里,匆忙中却把锁给锁歪了。母亲 田枫打扫房间时看见锁歪的抽屉,终于忍不住打开它, 发现了女儿的秘密。田枫不敢去问女儿,只好冲她发些 无名火,贝蕾却很快就发现了妈妈偷看过自己的“情书”。母女俩生平第一次爆发了强烈的冲突……你怎样 看待贝蕾这种情况呢?(1.多数人反感并谴责父母的行为。 2.个别人理解父母的行为。)生甲:这是父母在关心我们,没什么。生乙:我觉得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生丙:我觉 得父母侵犯了我们的隐私,违法了。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父母偷看子女们的信件违背了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 隐私权。其实,现代社会的法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 法制。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给学生案例:罗莫洛是一 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 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 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 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在罗马法产生的初

中国古代法制典故

法制典故 1、太守断牛 于仲文曾任北周时安国太守。他任太守时,有任、杜两家各失其牛。后来任家得到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家的牛,各执一词,州郡长期不能断决。益州有一位官员说:于太守必有主意。于仲文接手此案后。说“此易解耳。”他令两家各把自己的牛群驱至郡衙前,又令人把要认领的牛放出来,结果要认领的牛走入任家的牛群。于仲文先前又令属吏悄悄微伤要认领的牛,借此观察两家的反应,任家见到后心疼不已,而杜家则无所谓。于是于仲文便据此下判将牛断给任家,杜氏服罪而去。 2、法当有常 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高宗、武后两朝。

他任大理丞时,一年之中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有一次,武卫大将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狄仁杰奏罪当免职。唐高宗勃然作色,下令立诛权善才。狄仁杰又奏权罪不当死,高宗说:“善才陷我不孝,必须杀掉他才解我心头之恨。”左右的人听到这里,都朝狄仁杰使眼色,叫他离开殿廷,狄仁杰却不慌不忙地说:“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雄,臣遇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一番说既婉转得体,又顾全了高宗的面子,其态度才缓和下来,善才幸免一死。 3、不毁乡校

姬侨字子产。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注:乡校指的是古代乡人聚会议政的地方。

古代法律之起源

古代法律之起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姓名:蔡怿非 班级:文法学院法学一班摘要: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之途径,特征 其一.中国古代法律起源途径 (与“礼”“刑”之间的关系) “刑起于兵,法源于礼” 其二.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 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3.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界限不清。 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正文: 浅论中国古代法律起源 一.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与“礼”“刑”之间的关系,即“刑起于兵,法源于礼”。 (一)刑起于兵 一方面,“师出以律”,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另一方面,“兵狱同制”。军事战争需要及时处置敌人、俘虏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某些军法同时就是定罪量刑的刑法。 (二)法源于礼

1.礼产生于祭祀,在祭祀过程中,仪式得到强化和系统化,随着阶级的分化,祭祀的仪式等级不同而不同,此时“礼”成为等级的标志。随着阶级的划分,上层阶级演化为统治阶级,他们借助政治势力手段将“礼”上升为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 2.至此,“礼”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具有了法律的内涵,直至周公之礼,“礼”得到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中国古代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总称。 3.礼是中国古代法的重要渊源,中国古代法的最初表现形式主要以礼表现出来。 二.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 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虽然在外观上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各种特征,但在统治阶层内部,仍在相当程度上按血亲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人们的社会的地位,并按氏族家长制的传统统治方式来组织和管理社会。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与浓厚的宗法血缘特征相联系。夏朝实行“家国相通、亲贵合一”,君主启是所有臣民的最高家长,各贵族又是各家族的家长,并任有官职,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家长制式的管理。这导致了古代中国在国家形成之初便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由此,古代中国的法律也日益专制化。 3.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界限不清,颇具伦理人情意味。由于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应的伦理观念的存在,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法律、刑罚

罗马法与中国法

罗马法与中国法 摘要:在人类法治模式的设计中,被经验实证为卓有成效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英美的经验主义为代表;另一种是以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为代表。以上两种法治模式在全球性都有影响,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法治化之路,其基本运作思路在很大程度上都参照、借鉴或选择了这两种模式,并深受这两种模式的影响。因而,我们在解构传统法文化,建构新的法文化时,既要有力地批判传统法文化的糟粕,也要合理地吸取传统文化的精神;既要按照西方成功的法治模式经验安排我们的法治,又要在中国国情下具有独创性或建构性。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沟通和对话既需要使西方法治之经验模式和建构模式进行沟通和对话,也需要使中国文化传统中本有的经验传统与建构理想进行沟通和对话,还需要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间沟通和对话。 关键词:法律传统思想罗马法法律制度 一。中西法律思想影响因素比较: (一)、中西法律思想成因:在世界的东西方出现了两个璀璨的文明,古老的中国文明和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这两个文明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法律制度。即代表东方法律思想精髓的中华法系和代表西方法律思想精髓的大陆法系。中华法系是最早产生在东亚大陆的中国封建法律体系,因其具有封建法律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故能超越国界,影响周边的封建国家。因此形成以中

国封建制度作为内涵,以周边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封建国家的同期法律制度为外延的带有儒学特色的区域性法律系统。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日尔曼法系,之所以有这样的称谓,是因为大陆法系的建立和形成是在罗马法和日尔曼法的基础上,而以罗马法为源头。两大法系在世界法制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性。中华法系文化提倡“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精神;大陆法系提倡“权利保障,立法为要”的精神。中华法系文化主张“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抽象适用刑事法律的共同规律,同时泛刑法文化;大陆法系法律制度的最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罗马法首创了两者的划分,适用不同的原则和效力,而且私法发达。总之,中华法系的最基本特征是追求法律统治的和谐性与整体性;大陆法系的基本精神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权利的保障。二者的法律思想有很大的不同,造成它们差异的因素很多。 1. 地理环境对中西法律思想的影响。 任何一种法律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基础之上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不同的法律思想。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法律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气候条件对法律有重要影响。“如果精神的气质和内心感情真正因不同的而有极端的差别的话,法律应当和这些感情的差别以及这些气候的差别有一定的关系。”[2]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农业生产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由于我

《外国法制史》讲义(罗马法)

第四章罗马法 第一节罗马法的概念、形成和发展 一、罗马国家 1、BC.753,罗马城建立,“王政时期”。(注1) 2、BC.510,第七代王塔克文被贵族驱逐,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BC.3世纪后成为地 跨欧、亚、非的奴隶制国家。 3、BC.27,屋大维称帝(奥古斯都),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4、AD.330,罗马帝国分裂,君士坦丁建立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AD.380, 西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5、AD.476,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征服。 6、AD.1453,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注2) 注: 1、罗马城始于台伯河两岸(东岸为主),相传罗马城由两兄弟建立,两兄弟由母狼哺育长大。 2、罗马三次征服世界,一次是武力,一次是基督教,一次是罗马法。同时罗马帝国的扩张也将古希腊-罗马文明向被征服地区输送。另外,还以安息(波斯)为桥梁,了解东方文明。如恺撒曾穿中国丝绸服装观看演出,被认为奢侈。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派教士到中国偷到了蚕种,将丝绸引入欧洲。 二、罗马法概念 罗马法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包括西罗马、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罗马法是“古代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最完备的法律体系”。(恩格斯) 三、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 1、王政时期(BC.8-6世纪) 氏族习惯、惯例,后逐步演变成习惯法。 2、共和国前期(BC.6-3世纪) 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 (1)《十二表法》的制定 组成“十人委员会”,在考察了希腊法律制度之后,于BC.451,制定并公布了法律十表。后于BC.450,又制定两表,合称为“十二表法”,共105条。铜表后毁于战火。 (2)主要内容 《十二表法》内容: (一)审判条例 (二)审判条例(续) (三)债务法 (四)父权法 (五)监护法 (六)获得物、占有权法 (七)土地权利法(含相邻关系)

中国古代法的_家族本位_与_国家本位_

中国古代法的/家族本位0与/国家本位0 完颜绍平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200000) 摘要:中国古代法究竟是/家族本位0还是/国家本位0?专家学者们往往见智见仁、各执一词/家族本位0是/国家本位0的起源和基础,/国家本位0是/家族本位0的发展和变异。/家族本位0起源和发展于父系氏族至春秋时代,/国家本位0崛起和壮大于战国秦汉之后。/家族本位0与/国家本位0的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儒法斗争,汉武帝以后表现为礼法合一。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5唐律6是/家族本位0与/国家本位0充分融合与统一的产物。 关键词:家族本位;国家本位 1中国古代法/家族本位0的形成和原因 前资本主义时代全人类各个民族的法大多呈现/义务一团体本位0,是法的发展规律的普遍性的表现。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古罗马法就以其/法大于权0与私法特别发达等性质而呈现出/个人一权利本位0的特点。中国古代法虽然在总体上属于/义务一团体本位0,但是所谓/团体0这个概念,在/质0上面来讲是明确无误的,然而在/量0上面来讲却是含糊不清的。小的/团体0可以小到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大的/团体0可以大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同样是/团体本位0,但是这个/团体0在/量0上面的大小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足以影响和左右法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 中国古代法的/团体0落实在父系大家族这一级社会组织结构上,呈现出/家族本位0的特点。从中国古代法的起源到清末修律,/家族本位0自始至终是中华法系的最重要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并与后来居上的/国家本位0分庭抗礼、利益均沾。对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所谓法的/家族本位0也好,/国家本位0也罢,实际上讲的是法反映的是哪些人的意志,保护哪些人的利益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0 5吕氏春秋#恃君6说:/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卫,肌肤不足以捍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避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君道立也。故君道立,则利出于群,而人备可完矣。0 这里都提到和强调了/群0,早期的人类是依靠/群0的力量才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然而他们都没有提到这个/群0里面有没有家庭。 这个/群0究竟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呢?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恩格斯说:/在家庭紧密结合的地方,群只是一种稀有的例外。反之,在自由的性交关系或多偶制盛行的地方,差不多是自然地组成了群,,为了使群能够组成,家庭的纽结须要放松,个体须要重新自由。 ,,动物的家庭和人类的原始社会是两不相容的东西;脱离动物状态的原始人类,或者根本没有家庭,或者至多只有动物中所没有的那种家庭。一种没有武器的象正在形成中的人这样的动物,即使互相隔绝,以成对配偶为共居生活的最高形式,就象韦斯特马尔克根据猎人的口述所断定的大猩猩和黑猩猩那样,也还能以不多的数量活下去。但是,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0 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是由三四十个人组成的/整个一群男子与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0的没有家庭的/原始群0。科学共产主义是/自由个人的联合体0,原始群是/个人的联合体0,或许从这个意义上讲,原始社会又可以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其低下,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必须依靠群体才能实现,由于利益的高度统一,因此整个原始群团结得象一个人。如果我们谈法的本位,这时的法本位绝对是/原始群本位0。这里必须强调说明:原始人的高度团结的原因不是思想觉悟或者道德观念,而是个人利益,为了个人利益必须首先维护群体利益,群体强,个人兴,群体衰,个人亡。这种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高度统一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极其低下,是因为个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0的自然结果。 虽然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0的状况或许永远不会改变,但是生产力的极其低下的状况却在慢慢地发生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提高,大约在一万年前左右人类开始进入到农业文明。农业生产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巨大事件,对它的评价怎么样高也不为过分,它的意义甚至超过了人类对火的使用。 农业生产劳动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农业生产劳动以前的人类的采集和狩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同一般动物从自然界里觅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获取自然界现成的东西。农业生产是质的飞跃,是发明,是创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0,农业生产不但使得人 ) 114 )

中国法律未来与罗马法的关系

中国法律未来与罗马法的关系 091211119 李靓 摘要:我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大陆法系又是指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1所以我国法律和发展与罗马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与罗马法密不可分。本文将从罗马法的发展特点及规律、我国立法受罗马法的影响和我国未来法律发展三个方面研究。 关键词:罗马法、大陆法系、私法、法律发展规律 一、罗马法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罗马法始于公元前6世纪,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因阶级矛盾尖锐而进行的改革。废除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域把罗马城分为四个区域,并按财产的多少将罗马人分成五个等级,确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这次改革标志着奴隶制度国家的形成。 (一)罗马法的历史发展 公元前450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罗马进入共和国时代中后期,形成市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罗马进入兴盛时期,许多法学家研究罗马法,写书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了很多学派。最后形成的两个学派相互争论,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公元426年,东罗马的狄奥多西二世和西罗马的瓦伦提尼安三世共同颁布了学说《引证法》,规定了五大法学家对法律问题的解答和著述,具有法律效力。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走向衰落,优士丁尼为重建和振兴罗马帝国,从公元528年至534年,先后汇编三部法律。分别为《优士丁尼法典》、《优士丁尼法学总论》和《优士丁尼学说汇撰》。优士丁尼死后,法学家将他的敕令汇编成《优士丁尼新律》。这四部法律统称为《国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顶端。 (二)罗马法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罗马法学家把罗马法区公为公法和私法。由于罗马社会的历史条件,罗马私法相对于公法比较、私法极为发达。立法不完全是由立法机关来进行,大多数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和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这两项构成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形式可以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的法律关系做出及时的调整。1百度词条大陆法系定义

罗马法的法律渊源浅谈

罗马法的法律渊源浅谈 内容提要:罗马法是世界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古代西方法律和当代西方及东方法律均极深受到其影响,本文从法律渊源角度浅淡罗马法。 关键词:罗马法法律渊源 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完备的法律体系,其内容包含之广、立法水平之深对现今法律社会仍有重要影响,当今大陆法系即是自文艺复兴前后“罗马法复兴”而来,另外普通法系的始创英国自十二世纪以来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其契约关系等也来自罗马法原则,因此探究罗马法渊源对于研究当今社会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必要。 一.罗马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任何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都与其所在的历史经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罗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由此,罗马法主要涉及的法律关系也在人、物、诉讼等私法方面,其公法的发达程度较其私法逊色。同时,由于对外武力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了对其征服地的管理和对外的贸易,相应产生了万国法,这也就是后来国际法的雏形。总之,罗马法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法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神意性微弱人意性强;(二)实践性强;(三)私法为核心。本文主要探究私法角度的法律渊源。 二.罗马法的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也即法的制定形式,罗马法从广义上来说法律渊源可以分为四大部分:自然法(习惯法)、制定法、执政官告示和法学家解释。 (一)习惯法(自然法) 罗马法的产生是由罗马部落的产生而开始的,最初罗马是由七个王相继执政也即王政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该时期主要的矛盾是阶级分化和财产不平等产生的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法律关系也即是为了调节原始氏族向阶级社会过度的矛盾,同时涉及宗教仪式和氏族习惯如祭祀家长权等。罗马第六代王对原有的根据血缘关系而调节的财产和户口关系进行了改革,同时确立的新的权力和义务。相传他还颁布过契约和侵权行为的法律,但没有真实文献可据。因此该时期主要渊源是不成文的习惯法。 (二)制定法 狭义的制定法通常是指立法者或者立法机构颁布的一般法律,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同时存在三个名义上的立法机构:百人团民会议、部落民众会议和平民议会。上诉三个民众会议所制定的规制都属于“法律(lex)”,同时元老院的决议和帝国时期皇帝的谕令也属于罗马制定法的渊源。 民众会议的规制 罗马共和国建立初期,法律主要由贵族执政官掌握,平民甚至不能允许了解法律,后来在与贵族阶级的斗争之后平民与贵族妥协,成立了平民组成的委员会起草了《十二表法》,也就是常说的“十二铜表法”。《十二表法》在继承了习惯法一些内容,规范了当时社会机会的方方面面,这也是罗马的第一步成文法,虽然原迹在后来由于高卢人焚烧罗马导致焚毁,但是自公布之后一千年罗马统治者都没有明文废止,可见其对罗马法的影响之深。

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其发展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特点鲜明。 (一)发展脉络 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以言代法,以吏代法,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中国古代刑与法含义相同,刑罚的出现,标志着法律制度已经产生。商代已具有成文法律,其刑法极其严酷,战国时荀子亦说:“刑名从商。”到了西周,法律制度更趋成熟。《周礼》中包含有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内容。治、教、礼、事四典实为行政法的内容。从此,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法的基础。 春秋时期,奴隶制法制解体,各诸侯国的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成文法陆续颁布。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封建制确立,各诸侯国陆续颁布了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内容的封建法律。诞生于该时期的《法经》,便是以刑为主、诸法并用的第一部封建法典。公元前359年,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制定《秦律》。 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的封建法制得以建立。秦代法律以酷烈而著称于世,刑罚种类繁多、手段残酷。到了西汉,确立了以律、令、科、比为形式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质乃外儒内法。这种思想构成了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汉代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和职官法,尚书台六曹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六部制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朝都编纂法典。曹魏对法律作了重大修改,制定《魏律》18篇。保护贵族、官僚、地主等8种权贵人物在审判上享有特权的“八议”也正式上升为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这是中国古代刑法的重要发展。其后产生的《晋律》、《北齐律》等,对后世的封建法典皆有重大影响。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诸种制度包括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隋朝制定的《开皇律》在封建法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唐代尤为重视立法建设:唐太宗时制定《唐律》,全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等级划分,明确规定了社会各等级的不同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高宗永徽年间,又编定《唐律疏议》。二者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对中国乃至亚洲一些国家封建法律的发展影响极大。 宋朝全面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皇帝可随时颁布敕令作为断罪处刑的依据,诏敕成为最重要和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编敕成为宋代最经常最重要的立法活动。元代法律的基本内容依循唐律,形式上仍沿用宋代的编敕,但改敕为“条例”或“条格”。元朝的法律具有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双重特点。 明、清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两个朝代,在法律上亦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特点。明、清法规以律为主,律外有诰、例、令、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高考聚焦中外关联专题4中国古代法学思想与罗马法学思想的异同试题

专题4 中国古代法学思想与罗马法学思想的异同 一、选择题 1.(2017·湖南郴州二模)罗马帝国前期,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他们除了协助国家进行立法和汇编法令的工作,还担负着答复法律上的疑难,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以及其他法律事项,法学家纷纷著书立说,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相当流行,蔚然成风。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罗马法学家拥有了国家立法权 B.成文法逐渐取代习惯法 C.法学家的活动推动万民法发展 D.罗马法已经发展到鼎盛 2.(2017·河北保定模拟)《十二铜表法》确认遗嘱继承为主、法定继承为辅的原则。同时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这种规定( ) A.不尊重个人意愿 B.表明罗马法中私法规范需要完善 C.允许财产留给无血缘关系的人 D.被后世欧美各国继续沿用 3.(2017·湖北黄冈模拟)罗马共和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共和国制定上述法律的目的是( ) A.维护帝国统治 B.保护平民的利益 C.完善法律体系 D.稳定社会秩序 4.(2017·广东汕头质检)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指出地方自治的制度、习惯、规章、先例和自由的原则,以及广泛的民法法规,绝对权力的观念,皇帝的观念,秩序与臣服的原则,这些都是罗马遗传给欧洲文明的要素。这表明( ) A.罗马法为近代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B.罗马遗传的原则并非都是优良的 C.罗马法为君主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D.近代欧洲文明都源于罗马的原则 5.商鞅认为:“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六虱指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平),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商鞅的上述主张( ) A.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B.成为当时各诸侯的治国之道 C.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基本国策 D.与儒家学派的思想明显对立 6.(2017·湖北襄阳联考)《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 A.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C.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D.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二、非选择题 7.(2016·河北沧州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着国家最高立法权。一切法典、法规皆以君主名义颁行。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定为法律。同样的行为不一定同罪,同样的罪名不一定同样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