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温控措施

混凝土温控措施

混凝土温控措施
混凝土温控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

1概述

温控措施要求

(2) 常温混凝土为低温季节不采用预冷措施拌制的自然温度混凝土,也称自然入仓温度混凝土;预冷混凝土为高温季节或较高温季节采用预冷措施拌制的低温混凝土。

(3)应根据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气温资料、施工方法等及设计允许最高温度推算出浇筑块所需的浇筑温度及出机口温度,并建立相应的关系,报监理人审批后执行。4月及10月浇筑贴坡混凝土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需达到7~10℃,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12~14℃。

(4) 为减少预冷混凝土温度回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和仓面浇筑坯覆盖前的暴露时间,混凝土运输机具应加保温设施,并减少转运次数,使预冷混凝土自出机口至仓面浇筑坯被覆盖前的温度满足浇筑温度要求。

15.14.5.3 合理的层厚及间歇期

(1)混凝土浇筑分层按设计要求进行,贴坡混凝土浇筑层厚一般采用1.5~2m,加高混凝土浇筑层厚采用2~3m。若需变动,应经监理人书面批准。

(2) 大体积混凝土层间间歇应满足表15-7的要求,墩、墙浇筑层厚3~4m

,层间间歇时间4~9天。

注:低温季节浇筑取下限值。

(3)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施工进度要求和有关层厚及间歇期要求,规划好各部位混凝土浇筑具体层厚及间歇期。

(4) 对施工计划中预计为长间歇停浇面,应在仓面布设防裂钢筋。

15.14.5.4 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进度

主体建筑物施工程序和进度安排,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混凝土在设计规定的间歇期内连续均匀上升,不得出现薄层长间歇。

(2) 贴坡混凝土安排在10月至次年4月施工。

(3) 贴坡混凝土相邻坝段之间高差不宜大于4~6m。

15.14.5.5 混凝土表面保护

(1)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满足以上温控要求外,还应满足表面保护要求。

(2) 应根据设计表面保护标准确定不同部位、不同条件的表面保温要求。尤其应重视基础约束区,贴坡部位及其它重要结构部位的表面保护。应重视防止气温骤降及寒潮的冲击。所有混凝土工程在最终验收之前,还必须加以维护及保护,以防损坏。浇筑块的棱角和突出部分应加强保护。

各部位主要保温要求如下:

1) 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应选择保温效果好且便于施工的材料,保温后表面等效放热系数:一般部位混凝土β≤2.0~3.0w/m2·℃;对永久暴露面、棱角部位、溢流面、闸墩等重要部位β≤1.5~2.0w/m2·℃。

2) 对于除过流部位之外的新浇混凝土上、下游永久暴露面,浇完拆模后立即设施工期的永久保温层。施工期的永久保温指保温至本标工程完工前。β值取15.14.5.5(2) 1)中下限值。

3) 每年入秋(9月底),应将竖井、廊道及其他所有孔洞进出口进行封堵。

4) 当日平均气温在2~3天内连续下降超过(含等于)6℃时,28天龄期内混凝土表面(顶、侧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温保护。β值取15.14.5.5(2) 1)中上限值。

5) 低温季节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可能超过6~9℃以及气温骤降期间,须在拆模后立即采取表面保护措施。

6) 当气温降到冰点以下,龄期短于7天的混凝土应覆盖满足要求的保温材料作为临时保护层。

7)应采用耐久性较好的保温材料作为施工期的永久性保温措施。

8)应在投标文件中,作出详细的保温设计。在混凝土开始浇筑前,应将选用的保温材料、保温措施报监理人批准。

15.14.5.6 其它

(1) 所有混凝土冬季浇筑时浇筑温度不得低于5℃。当外界气温低于低温季节标准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求。

(2) 各部位混凝土浇筑时,如果已入仓的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能满足有关要求时,应立即通知监理人,根据监理人指示进行处理,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15.14.6 通水冷却

15.14.6.1 一般要求

在混凝土浇筑前2个月应制订通水冷却有关材料、管道安装及埋设系统配制、施工工艺等报监理人审批;在每年6月份以前将本年9月至次年3月的中、后期通水冷却供水总、干管布置设计文件及冷却通水计划等报监理人审批。

15.14.6.2 冷却水管布置

(1) 埋设部位:需要进行接缝灌浆的临时施工缝两侧坝体部位、大坝所有贴坡混凝土部位以及有中期通水冷却要求的加高部位均需埋设冷却水管,冷却水管采用1英寸(直径2.54cm)黑铁管,也可采用塑料、高密聚乙烯类管材。

(2) 承包人应在各仓冷却水管埋设前2个月向监理人递交冷却水管、供水管的材料类型、制造厂家及各仓冷却水管埋设图等资料报监理人批准后执行。冷却水管埋设时应作好施工记录。

(3) 冷却水管及供水管的规格、类型、间距长度等应满足坝体设计最高允许温度、填塘陡坡通水降温及坝体初、中、后期通水降温各项要求,并报监理人批准。

(4) 冷却水管的布置要求

1) 供水管按两套布置,在坝外布置进回水交换设施,以满足通水冷却的要求,制冷水应考虑回收。

2) 供水管布置应自成系统,冷却通水供水管的布置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廊道布置,避免相互干扰,如现场施工条件限制需要穿过其它标段时,承包人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承包各方应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如引起纠纷由监理人协商解决。

3) 贴坡部位的蛇形水管一般按1.5m(浇筑层厚)×2.0m(水管间距)或者2.0m(浇筑层厚)×1.5m(水管间距)布置,埋设时要求水管距上游老混凝土1.0m、距下游坝面2.5m~3.0m,水管距接缝面、坝内孔洞周边1.0~1.5m。对仅有中期通水的大坝加高混凝土,蛇形水管一般按2.0m(浇筑层厚)×2.0m(水管间距)布置,埋设时要求距接缝面、坝内孔洞周边的距离与贴坡部位埋设的蛇形水管相同,距上游面2.0m~2.5m,距坝顶的距离控制在3~5m,通水单根水管长度不宜大于250m。坝内蛇形水管按接缝灌浆分区范围结合坝体通水计划就近引入廊道。引入廊道的水管应排列有序,作好标记记录。应注意引入廊道的水管布置不得过于集中,以免混凝土局部超冷,引入廊道的水管间距一般不小于1m、距廊道底板50~100cm。管口应朝下弯,管口长度不应小于15cm,并对管口妥善保护,防止堵塞。

(5) 采用黑铁管作冷却水管时宜预先加工成弯管段和直管段两部分,在仓内拼装成蛇形管圈。埋设的冷却水管不能堵塞,并应固定和清除表面的鳞锈、油漆和油渍等物。管道的连接可用丝扣、法兰、焊接等方法,并应确保接头连接牢固,不得漏水。混凝土浇筑前和在

浇筑过程中应对已安装好的冷却水管各进行一次通水检查,通水压力0.3~0.4MPa,如发现堵塞及漏水现象,应立即处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水管受损或堵塞。

(6) 中、后期冷却通水前1个月应对埋设的冷却水管进行检查。对于不通或微通的水管,承包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要求处理至满足设计有关文件要求和使监理人认可为止。

15.14.6.3 通水冷却

(1) 初期通水:贴坡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后一个月内进行初期通水将浇筑块温度降温至16~18℃,对于高温季节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的加高部位坝体混凝土最高温度仍可能超过设计允许最高温度时应采取初期通水冷却削减混凝土最高温度,初期通水可采用水温10~12℃的制冷水或水库低温水,在混凝土浇筑收仓后12小时内开始通水,黑铁管单根通水流量不小于18升/分,塑料水管单根通水流量不小于20升/分。

(2) 中期通水:每年9月初开始对当年5~8月浇筑的加高部位混凝土、10月初开始对当年4月及9月浇筑的加高部位混凝土、11月初开始对当年10月浇筑的加高部位混凝土进行中期通水冷却,削减混凝土内外温差。中期通水一般采用水库低温水进行,通水时间1.5~2.5个月,以混凝土块体温度达到20~22℃为准,水管通水流量应达到20~25升/分。

(3) 后期通水:需进行坝体接缝灌浆部位,在灌浆前,必须进行后期通水冷却,后期通水冷却要求如下:

1) 承包人应根据坝体接缝灌浆进度和坝体温度计算确定各部位通水类别和通水时间,通水时间以坝体达到灌浆温度为准。

2) 坝体应保证连续通水,坝体混凝土与冷却水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25℃,控制坝体降温速度不大于1℃/天。水管通水量通制冷水时黑铁管不小于18升/分,塑料水管不小于20升/分,通江水时应达到20~25升/分。

3) 坝体通水冷却后的温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坝体接缝灌浆温度。

控制坝体实际接缝灌浆温度与设计接缝灌浆温度的差值在+1℃和-2℃范围内,应避免较大的超温和超冷。

坝体温度主要考虑控制四个环节,即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控制、内外温差控制、接缝灌浆前温度控制等。混凝土浇筑温度主要由拌和厂制冷设施和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主要由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层厚、层间间歇期及一期冷却措施进行控制;内外温差由中期通水冷却控制;接缝灌浆前温度主要由后期通水冷却措施进行控制。

(一)凝土浇筑温度控制

(1)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4、5、9、10月生产7~10℃混凝土,6~8月生产14℃混凝土;4月及10月浇筑贴坡混凝土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需达到7~10℃,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12~14℃。

(2)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运输机具采取遮阳保温措施,减少转运次数减少预冷混凝土温度回升,满足浇筑温度要求。尽可能避免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充分利用低温季节和高温季节早晚及夜间气温低的时段,加大浇筑强度。

(3)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在仓面进行表面喷雾,降低仓面环境温度,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和降低水分蒸发损失,但水分不能过量,雾滴直径40μm~80μm,以防混凝土表面泛出水泥浆液。

(4)高温季节浇筑时,避开高温时段,减小浇筑层厚,混凝土收仓后,采取流水养护直至上层混凝土开浇,避免出现干湿交替;

(5)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层厚和层间间歇时间。混凝土浇筑分层按设计要求进行,贴坡混凝土浇筑层厚一般采用1.5~2m,加高混凝土浇筑层厚采用2~3m。

大体积混凝土层间间歇满足招标文件和其他有关规定要求,墩、墙浇筑层厚3~4m,层间间歇时间4~9天。大体积二期混凝土部位,浇筑层厚按1.5~2.5m控制,对于门槽等结构尺寸较小的二期混凝土浇筑层厚为3~5m。

(6)贴坡部位混凝土1~4月通水库32M处的低温水进行初期冷却, 10~12月通10℃冷水进行初期冷却,通水时间按15~20天考虑。加高部位混凝土9~12月通水库60M处的低温水进行中期冷却,通水时间按1.5~2.5个月考虑。

(7)为减少预冷混凝土温度回升,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和仓面浇筑坯覆盖前的暴露时间,混凝土运输机具加保温设施,并减少转运次数,使预冷混凝土自出机口至仓面浇筑坯被覆盖前的温度满足浇筑温度要求。

(8)所有混凝土冬季浇筑时浇筑温度不得低于5℃。当外界气温低于低温季节标准时,采取有效保温等温控措施满足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求。

2、混凝土最高温度控制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掺加优质粉煤灰及高效缓凝减水剂,减少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化热温升。

(2)按设计要求分层,保证合理间歇时间。

(3)高温季节在混凝土开始浇筑时即开始通水冷却,通水时间30天左右,通水流量20升/分,冷却水温度10~12℃左右,每24h 调换一次冷却水的方向。

3、加强混凝土表面保护

根据设计表面保护标准确定不同部位、不同条件的表面保温要\求。尤其重视基础约束区,贴坡部位及其它重要结构部位的表面保温材料:保温材料选择聚苯乙烯保温材料。

(1)等效放热系数控制:一般部位混凝土β≤2.0~3.0w/m2·℃;对永久暴露面、棱角部位、溢流面、闸墩等重要部位β≤1.5~2.0w/m2·℃。

2) 对于除过流部位之外的新浇混凝土上、下游永久暴露面,浇完拆模后立即设施工期的永久保温层。

3) 每年入秋(9月底),将竖井、廊道及其他所有孔洞进出口进行封堵。

4) 当日平均气温在2~3天内连续下降超过(含等于)6℃时,28天龄期内混凝土表面(顶、侧面)进行表面保温保护。

5) 低温季节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可能超过6~9℃以及气温骤降期间,须在拆模后立即采取表面保护措施。

6) 当气温降到冰点以下,龄期短于7天的混凝土覆盖满足要求的保温材料作为临时保护层。

7)在混凝土开始浇筑前,将选用的保温材料、保温措施报监理人批准。

在气温骤降的季节,新浇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面覆盖保温被,对坝体新浇混凝土外露面全年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4、中期通水每年的9月初开始对当年5~8月浇筑的加高混凝土、10月初开始对当年4月及9月浇筑的加高混凝土、11月初开始对当年10月浇筑的加高混凝土进行中期通水冷却,削减混凝土内外温差;中期通水采用水库低温水进行,通水流量20~25升/分、通水时间1.5~2.5个月,以混凝土坝块达到20~22℃为准。

5、接缝灌浆和后期冷却

(1)各坝段接缝灌浆温度为16℃,后期冷却采用通江水和通制冷水冷却到灌浆要求的温度,采用分层通水,由低到高逐层进行,通水时间20~40天,坝体混凝土与冷却水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25℃,控制坝体降温速度不大于1℃/天,通水流量20~25升/分,并控制坝体实际接缝灌浆温度与设计接缝灌浆的差值在+1℃~-2℃范围内,以避免较大的超温和超冷。(2)接缝灌浆集中制浆站供浆、一般从下部灌区逐层分区顺次向上灌注、自中间相向两岸推进。为使接缝充分张开,避免已灌横缝不会因灌浆层以上的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而拉开,对同一接缝两侧坝段,同一灌缝的上下两层灌区,灌区顶上层盖重混凝土均应同时降至相应的灌浆温度。且各灌区同时满足要求并取得终灌证后方可进行灌浆。一般部位采用强度等级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湿磨细水泥浆液灌注,部分灌注湿磨细水泥达不到标准者、采用改性水泥或化学材料灌注。

(1)在施工中,对新浇筑混凝土应每天定时检测混凝土内外温

度,根据温度变化适时调整通水量和通水温度。

(2)在通水冷却期间,每天定时测量冷却水管进出口水温,使温差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之内,并使混凝土冷却速度每天不超过1℃。

(3)冷却水管通水方向应每24小时改变一次,以确保混凝土均衡冷

6. 低温度施工措施可采用:拌和水的加热和骨料加热

拌和用水可在锅炉房加热后用泵送至拌和楼储水箱,也可在半和楼的储水箱内直间加热,加热的方式有蒸汽直间加热和热交换器加热,两种,

(一)蒸汽直接加热。在水池和水箱内安装蒸汽管,管上钻有孔径约3~4mm的小孔,孔数可按其总面积等于汽管截面积计算。蒸汽直接加热水箱和管道布置

(二)蒸汽间接加热。间接加热法采用热交换器,使用于水量较大的情况。简单的热交换起可在水箱内设盘管如水质矿化度高,引起水管结逅须作必要的水化学处理。

骨料加热:

骨料可在料堆内或储仓内加热,亦可利用解冻室加热。蒸汽和热风可用以直接加热亦可用于间接加热,热水一般可用于直接加热。

(一)蒸汽直接加热。以直径为50~60mm的钢管,孔碧钻有直径3~4mm的小孔,成梅花型布置,分层埋入料堆内通以蒸汽加热,作用半径谣为0.5~0.75m。

(二)在沙石料之间埋设钢排管,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排管一般

采用50mm~100mm的厚壁无缝钢管管的间距不宜小于0.5m,有竖直和水平两种布置形式。竖直布置对粗骨料均适用,水平布置仅使用于沙。

(三)解冻室排管加热。运送成品骨料时,可在解冻室解冻的同时加热骨料。解冻室的温度平均约85度,只中方式适用于用量不大的情况下。

(四)热风直接加热。有热风炉提供高温燃气,通过埋在料层内的风管直接吹入骨料加热,仅适用于大中石的加热。热风还可以直接吹入旋转鼓筒内加热,加热速度快而均匀,特别适用于小石、细石和沙的加热。

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摘要: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 为了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或把裂缝控制在某个界限内, 必须进行温度控制。一般要选用合适的原料和外加剂,控制混凝土的温升,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采取相应的降温与养护措施,及时进行安全监测,避免出现裂缝,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在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温度控制,水化热 随着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已经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大型设备基础、桥梁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积大、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在设计和施工中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外, 还必须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 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裂缝的扩展, 是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大体积混凝凝土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时期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内约束阻止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1、水泥水化热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初期,水泥水化热引起温升,且结构表面自然散热。因此,在浇筑后的3 d ~5 d,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混凝土结构自身的导热性能差,且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巨大,本身不易散热,水泥水化现象会使得大量的热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使得混凝土内部迅速升温。而混凝土外露表面容易散发热量,这就使得混凝土结构温度内高外低,且温差很大,形成温度应力。当产生的温度应力( 一般是拉应力) 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形成表面裂缝 2、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起着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愈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梯度。如果外界温度的下降过快,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其容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另外外界的湿度对混凝土的裂缝也有很大的影响,外界的湿度降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 可从以下几方面制定温控防裂措施。 一、温度控制标准 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原则是:(1)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延缓最高温度出现时间;(2)降低降温速率;(3)降低混凝土中心和表面之间、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以及控制混凝土表面和气温之间的差值。温度控制的方法和制度需根据气温(季节)、混凝土内部温度、结构尺寸、约束情况、混凝土配合比等具体条件确定。 二、混凝土的配置及原料的选择 1、使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由于矿物成分及掺合料数量不同, 水泥的水化热差异较大。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高的, 水化热较高, 掺合料多的水泥水化热较低。因此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不宜使用早强型水泥。采取到货前先临时贮存散热的方法, 确保混凝土搅拌时水泥温

混凝土温控及防裂措施

8.11 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 8.11.1 基本条件及要求 8.11.1.1 混凝土允许最高温度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坝后厂房混凝土允许设计最高温度见表8.11-1。 表8.11-1坝后厂房工程混凝土设计允许最高温度单位:℃ 注:L为浇筑块长边尺寸。 8.11.1.2 控制浇筑层最大高度和间歇时间 基础和老混凝土约束部位浇筑层高控制为 1.5m~2.0m,基础约束区以外最大浇筑高度控制在2.0m~3.0m以内,上、下层浇筑间歇时间为5d~7d,对混凝土浇筑层较厚、温控要求较严部位可适当延长2d~3d。在高温季节,可采用表面流水冷却的方法进行散热。应严格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经监理人批准的分层分块图进行浇筑。 8.11.2 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 (1)混凝土拌制过程中,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 1) 尽量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2)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改善混凝土骨料级配,掺加优质的掺和料和外加剂以适当减少单位水泥用量。 (2)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在高温季节或较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在计算混凝土浇筑温度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回升。各月、分部位混凝土浇筑温度及出机口温度控制指标见表8.11-2。

8.11.3.1 混凝土运输温控 (1)采用搅拌车运输时,在运输混凝土前对机械运输设备喷雾或冲洗预冷,采取隔热遮阳措施。 (2)通过汽车运输的混凝土,根据拌和楼和建筑塔机、布料杆、混凝土泵等的生产能力,以及仓面浇筑的情况,合理安排汽车数量及拌和强度,一般每车运输混凝土不少于3.0m3,运输车辆安装遮阳棚,运输途中拉上遮阳棚,拌和楼前安装喷雾装置,对回程的车辆喷雾降温。 (3)运输道路优选最短路径,以使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浇筑地点。 (4)在条件允许的施工现场搭设遮阳棚,启动冷却水降温系统,所有待料搅拌车进行待料洒水降温。 8.11.3.2 浇筑过程温控 (1)高温季节浇筑时,在下料的间歇期,用聚乙烯卷材覆盖仓面,防止温度倒灌。 (2)夏季浇筑仓内配备喷雾设施,喷雾设备有轴流风机、摆动式喷雾机雾化管等,根据仓面特点来配置喷雾设备,考虑摆动式喷雾机降温效果较好,一般情况下,选择用摆动式喷雾机,局部不宜用喷雾机的部位用雾化管。 (3)混凝土浇筑前,配置足够的施工设备,加快入仓强度和浇筑强度,缩短运输时间和混凝土浇筑时间,减少太阳对运输混凝土的辐射。 (4)为缩短坯层覆盖时间,加大入仓强度,可减少坯层厚度,每坯层厚调整为35~40cm。 8.11.4 混凝土冷却通水 8.11.4.1 冷却水管的布置及埋设 (1)埋设部位:有初期通水、中期通水和后期冷却要求的部位均需埋设冷却水管。冷却水管采用1英寸(直径2.54cm)黑铁管,也可采用塑料、高密聚乙烯类管材。 (2)冷却水管及供水管的规格、类型、间距长度、通水量等应满足初期、中期通水降温的要求。 (3)冷却水管的布置要求:冷却水管一般按1.5m×1.5m布置,当层厚大于2.0m时,应在浇筑层中间埋设一层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单根水管长度不得超过250m。中间埋设的冷却水管一般采用高密聚乙烯类管材,随仓位浇筑到高程埋设。 (4)冷却水管宜预先加工成弯段和直段两部分,在仓内拼装成蛇形管圈。

混凝土温控措施(1)知识交流

混凝土温度控制 1概述 温控措施要求 (2) 常温混凝土为低温季节不采用预冷措施拌制的自然温度混凝土,也称自然入仓温度混凝土;预冷混凝土为高温季节或较高温季节采用预冷措施拌制的低温混凝土。 (3)应根据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气温资料、施工方法等及设计允许最高温度推算出浇筑块所需的浇筑温度及出机口温度,并建立相应的关系,报监理人审批后执行。4月及10月浇筑贴坡混凝土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需达到7~10℃,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12~14℃。 (4) 为减少预冷混凝土温度回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和仓面浇筑坯覆盖前的暴露时间,混凝土运输机具应加保温设施,并减少转运次数,使预冷混凝土自出机口至仓面浇筑坯被覆盖前的温度满足浇筑温度要求。 15.14.5.3 合理的层厚及间歇期 (1)混凝土浇筑分层按设计要求进行,贴坡混凝土浇筑层厚一般采用 1.5~2m,加高混凝土浇筑层厚采用2~3m。若需变动,应经监理人书面批准。 (2) 大体积混凝土层间间歇应满足表15-7的要求,墩、墙浇筑层厚3~4m ,层间间歇时间4~9天。 表15-7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层间间歇时间单位:天 注:低温季节浇筑取下限值。 (3)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施工进度要求和有关层厚及间歇期要求,规划好各部位混凝土浇筑具体层厚及间歇期。 (4) 对施工计划中预计为长间歇停浇面,应在仓面布设防裂钢筋。

15.14.5.4 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进度 主体建筑物施工程序和进度安排,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混凝土在设计规定的间歇期内连续均匀上升,不得出现薄层长间歇。 (2) 贴坡混凝土安排在10月至次年4月施工。 (3) 贴坡混凝土相邻坝段之间高差不宜大于4~6m。 15.14.5.5 混凝土表面保护 (1)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满足以上温控要求外,还应满足表面保护要求。 (2) 应根据设计表面保护标准确定不同部位、不同条件的表面保温要求。尤其应重视基础约束区,贴坡部位及其它重要结构部位的表面保护。应重视防止气温骤降及寒潮的冲击。所有混凝土工程在最终验收之前,还必须加以维护及保护,以防损坏。浇筑块的棱角和突出部分应加强保护。 各部位主要保温要求如下: 1) 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应选择保温效果好且便于施工的材料,保温后表面等效放热系数:一般部位混凝土β≤2.0~3.0w/m2·℃;对永久暴露面、棱角部位、溢流面、闸墩等重要部位β≤1.5~2.0w/m2·℃。 2) 对于除过流部位之外的新浇混凝土上、下游永久暴露面,浇完拆模后立即设施工期的永久保温层。施工期的永久保温指保温至本标工程完工前。β值取15.14.5.5(2) 1)中下限值。 3) 每年入秋(9月底),应将竖井、廊道及其他所有孔洞进出口进行封堵。 4) 当日平均气温在2~3天内连续下降超过(含等于)6℃时,28天龄期内混凝土表面(顶、侧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温保护。β值取15.14.5.5(2) 1)中上限值。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2.16.6.1 温控标准 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原则是:1)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延缓最高温度出现时间;2)降低降温速率;3)降低混凝土中心和表面之间、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以及控制混凝土表面和气温之间的差值。温度控制的方法和制度需根据气温 (季节)、混凝土内部温度、结构尺寸、约束情况、混凝土配合比等具体条件确定。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温控标准: ?砼浇筑温度: 锚塞体、承台及重力锚锚体混凝土浇筑温度夏季控制在30C以内,冬季控 制在20r以内。 ?最大内表温差及相邻块温差: 锚塞体、承台及重力锚锚体混凝土w 20 r ?冬季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气温之差》20 r,混凝土表面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w i5r。 ?混凝土最大降温速率w 2.0 r/ d o 2.16.6.2 现场温度控制措施 在锚碇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将从混凝土的原料材选择、配比设计以及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到通水、养护、保温等全过程实行有效监控,具体措施如下:(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原材料选择 为使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混凝土配制应遵循如下原则: ?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性量低的水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 ?降低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及硅酸盐水泥的用量; ?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形良好的洁净骨料; ?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使用性能优良的高效减水剂; ?有抗渗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应采用较大掺量矿物掺和料的低水胶比混凝 土。单掺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小于25%,单掺磨细矿渣的掺量不宜小于50%,且

宜使用粉煤灰加硅灰、粉煤灰加矿渣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和料。 (2)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对控制混凝土裂缝非常重要。相同混凝土,入模温度 高的温升值要比入模温度低的大许多。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应超过28C,冬季不应低于5C。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通过测量水泥、粉煤灰、砂、石、水的温度,可以估算浇筑温度。若浇筑温度不在控制要求内,则应采取相措施。 ①夏季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的措施有: 水泥使用前应充分冷却,确保施工时水泥温度w 50C。 搭设遮阳棚,堆高骨料、底层取料、用水喷淋骨料。 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受阳光直射,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局 部气温不超过35C。为此,应合理安排工期,尽量采用夜间浇筑。 当浇筑温度超过28 C,应采用拌和水加冰措施。 当气温高于入仓温度时,应加快运输和入仓速度,减少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 程中的温度回升。混凝土输送管外用草袋遮阳,并经常洒水。 混凝土升温阶段,为降低最高温升,应对模板及混凝土表面进行冷却,如洒水降温、避免暴晒等。 ②冬季施工如日平均气温低于5C时,为防止混凝土受冻,可采取拌和水加 热及运输过程的保温等措施。 (3)控制混凝土浇筑间歇期、分层厚度 各层混凝土浇筑间歇期应控制在7天左右,最长不得超过10天。为降低老混凝土的约束,需做到薄层、短间歇、连续施工。如因故间歇期较长,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充分验算的基础上对上层混凝土层厚进行调整。官山侧锚塞体混凝土拟分8次浇筑,分层厚度综合考虑结构的特点,分层厚度示意图见附图2.16-4 ; 承台2次浇筑,分层厚度示意图见附图2.16-5 ;牛轭侧重力锚块分9次浇筑,分层厚度示意见图2.16-6 ;牛轭侧重力锚支墩分6次浇筑,分层厚度示意见图 2.16-7

混凝土温控措施

1.8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 1.8.1混凝土温控要求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振捣后 50~100mm 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 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爆晒。根据原料温度推算拌合后混凝土的温度 可按下式进行: max 0()t T T T ξ=+ (1) 式中: ξ —不同浇筑块厚度、不同龄期时的降温系数,可由表查得 0T —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 max T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t T —在t 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1)mt c t m Q T e C ρ -=- (2) 式中: c m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Q —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 C —混凝土的比热,一般取0.96J/Kg ·K ρ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 3 e ―常数,为2.718 m ―与水泥品种,浇筑时与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取0.3 t ―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 1.8.2混凝土温控措施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 凝土施工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施工中选用了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同时,为减少混凝土配合比中

的水泥用量,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的条件下,适当掺入了粉煤灰及外加剂,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控制最终水化热。 2、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指混凝土运输至浇筑时的温度,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措施是用冷水对粗骨料进行冲洗,选择在夜间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了24℃以内。 3、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施工采用汽车泵泵送入模时候,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为每30cm一层,自一侧向另一侧顺序浇筑,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分层厚度利用钢筋或其它标尺做参照物,派专人进行负责,一个下料点到位后,移至下一个下料点,依次进行,混凝土布料完成且平整后开始振捣。 4、加强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浇筑过程中配备6条插入式振动棒,分区负责保证振捣质量,尤其是在钢筋密集处,必须保证其密实性和均匀性,防止出现过振、漏振现象。 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后,要除去表面浮浆,安排专人找平。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用木抹进行二次收浆找平。 5、及时保温养护 (1)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护。 (2)保温养护采用在混凝土表面蓄水养护的方法,养护安排专人进行,个别蓄水养护不到的部位给予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不失水。6、做好混凝土温度监测 对于重要结构在混凝土内部埋设电阻式温度计测量混凝土温度,全面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出现较大温差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每100m2仓面面积应不少于1个测点,每一浇筑层应不少于3个测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浇筑层面上时、浇筑块内部的温度观测,除按设计规定进行外,应根据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需要,补充埋设仪器进行观测。 1.8.3混凝土裂缝、漏浆处理

混凝土的温控计算及温控措施(计算公式)

4.混凝土的温控计算及温控措施 4.1 C30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为降低C30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最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因此,必须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 4.1.1原材料选用 水泥:C30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本工程选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即PO42.5海螺牌水泥。 细骨料:根据试验采用Ⅱ区中砂。 粗骨料:在可泵送情况下,选用粒径5-32.5连续级配石子,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混凝土收缩变形。 含泥量: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是要害问题,若骨料中含泥量偏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又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抗裂的危害性很大。因此骨料必须现场取样实测,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 掺合料:采用添加粉煤灰技术。项目部根据试验选定才用二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前3天的水化热。 外加剂:采用外加膨胀剂(AEA)技术。在混凝土中添加占胶凝材料8%的AEA。试验表明,在混凝土添加了AEA之后,混凝土内部产生的膨胀应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从而提高了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和抗渗性能。 4.1.2试配及施工配合比确定 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配,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配合比为PO42.5级水泥 305kg,砂(中砂)752kg、连续级配碎石(粒径5—31.5mm)1063kg,掺合料65kg,外加剂25kg,水190kg,坍落度120士20mm。 4.2混凝土温度验算 假若承台周边没有任何散热和热损失条件(现场为砖地模且在砼施工时周边分层回填夯实),水化热全部转化成温升后的温度值,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麻袋作为保温层,则混凝土水化热绝热温升值为(混凝土在3-3.5d的水化热为峰值,则取3d砼温度): 计算参数:混凝土为C30 P8、普硅水泥为P.O42.5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一、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 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由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温度产生的变形对大体积混凝土却极为不利。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的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而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较慢,所以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断增加,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变大。随着混凝土水化速度减慢,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少,积聚在混凝土中的热量由于热交换的进行逐渐减少,混凝土的温度降低,因而产生收缩。当此收缩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简称主温度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如不足抵抗拉应力时,混凝土内部就产生了裂缝。此外,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较小。其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失,而表面热量易与周边环境进行热交换而减少,从而温度降低,就形成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如温差较大,则混凝土表里收缩不一致,也使混凝土开裂。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和温差引起的不均匀收缩应力(简称温差应力)的影响。而温度应力和温差应力大小,又涉及到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周边环境情况、

含筋率、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和物理力学性能、施工工艺等许多因素影响。故为了保证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国家建设部于2010 年颁布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第13.9.6 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 内采取保湿、控温措施。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中第5.5.1 、5.5.3 、6.0.1 、6.0.2 、6.0.3 、6.0.6 条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中第8.5.2 、8.5.4 、8.5.6 、8.7.3 、8.7.4 、8.7.6 、8.7.7 条中都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和测温作了明确的规定。 二、工程概况 吉地?澜花语三期工程项目由河南吉地置业有限公司开发、新浦集团公司承建。该项目位于郑东新区白沙镇文华路南、仁爱路西。基础为筏板基础,筏板厚度为1800mm,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6。钢筋混凝土基础筏板全长68.86m,宽13.8m,厚1.8m,需浇注的混凝土量约计2650m3,强度等级为C40,P6。因筏板的厚度大,连续浇注的混凝土量大,按大体积混凝土组织施工。重点控制三项内容: 第一、混凝土浇注后的内外温差,防止裂缝产生。 第二、合理组织浇注顺序,防止产生冷缝。 第三、所用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的选用与合理的配比,满足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工程 (河南段2标段)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局集团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一分部

2008年11月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 黄河公铁两用桥北引桥是我分部施工的一个重点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要求比较高,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应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凝土能够真正达到耐久性要求。结合我单位施工实际情况,本着既要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又要保证工期顺利进行的原则,针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这一要求,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夏期施工中对砼入模温度的控制 当昼夜平均气温(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高于30℃时,即已进入夏期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1、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运输车储运罐装混凝土前用水冲洗降温,并在砼搅拌运输车罐顶设置棉纱降温刷,及时浇水使降温刷保持湿润,在罐车行走转动过程中,使罐车周边湿润,蒸发水汽降低温度,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2、夏期浇筑砼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机械,创造好连续浇筑的条件。砼从搅拌机到入模的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 3、施工时间段的选择 环境温度势必会增加用于拌制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温度。根据夏季天气的特征,通过试验室测得睛天时不同时间段的平均温度: 8:00温度为27.5℃,14:00温度为33.7℃,17:00温度为28.7℃,19:00温度为27.3℃,进入夜间后温度会逐渐降低。所以,施工开盘时间选定在19:00以后,避开高温时段。 4、原材料的温度控制

(1)、水泥和粉煤灰的温度控制 优先采用进场时间较长的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拌制混凝土,尽可能降低水泥及粉煤灰在生产过程中存留的余热。通过测温得出新进材料与放置24小时以上的材料相比温度平均差15℃,2天后温度基本稳定。通过对温度相对稳定的水泥进行测试得出平均温度为 38.6℃。粉煤灰温度为33.6℃。所以采用温度较稳定的胶凝材料是控制混凝土温度最为关键的一点。 (2)、集料的温度控制 从混凝土配合比中可以看出,一方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用量将近占总量80%,所以控制好粗细骨料的温度是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基础。通过对粗细骨料的温度测试得出:8:00为27.3℃,14:00为33.2℃,17:00为28.9℃,19:00为27.3℃,根据以上不同时段对集料温度测试结果,综合考虑,降低骨料温度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A、采用通风良好的遮阳大棚料场,避免太阳直射达到降温目的。 B、避开白天高温时段,在晚19:00以后环境温度逐渐下降之后和早上7:00以前环境温度还未上升之前这一时间段内进行施工。 C、应急时可采用对骨料洒水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注意含水率的测试,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 (3)、水温控制 水温控制是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最佳方法。通过对刚抽出的地下水进行测温,测得温度为18℃(必要时可采用冰块降温),采用刚抽出的地下水用于砼拌制混凝土可以满足降温要求。 (4)、外加剂温度控制 外加剂掺量较少,并且,外加剂罐放置在拌和楼下通风阴凉处,所以对混凝土的温度影响很小,故不考虑其温度对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记录(表格类别)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上宅公园世纪四期工程施工单位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测温部位混凝土基础(筏板)测温方式温度计养护方法保湿法 测温时间大气 温度 (C。) 入模 温度 (C。) 孔 号 各测温孔 温度(C。) 温度 T中-T上 (C。) 温度 T中-T下 (C。) 温度 T下-T上 (C。) 内外最大 温差记录 (C。) 裂缝 宽度 (mm ) 月日时 10 8 18 18 21.8 1 上31.2 20.7 12.1 8.6 内外温差 均不大于 25。C 无中51.9 下39.8 10 8 20 17 23.3 1 上35.5 14 7.6 6.4 中49.5 下41.9 10 8 22 16.5 20.8 1 上35.6 16.1 9.2 6.9 中51.7 下42.5 10 9 00 16 1 上36.8 16.3 7.9 8.4 中53.1 下45.2 10 9 02 16 1 上38.1 18.1 10.4 7.7 中56.2 下45.8 10 9 04 16.5 1 上40.8 17.7 9.2 8.5 中58.5 下49.3 10 9 06 16 1 上37.2 19.7 8.2 11.5 中56.9 下48.7 10 9 08 17 1 上35.6 14.3 8.7 5.6 中49.9 下41.2 10 9 10 19 1 上40.3 17.5 8.3 9.2 中57.8 下49.5 施工单位检查意见测温员 混凝土测温点布置正确,测温控制严格,经测温计算各项数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专业工长(施工员):项目专业质检员: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意见 符合要求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上宅公园世纪四期工程施工单位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测温部位混凝土基础(筏板)测温方式温度计养护方法保湿法 测温时间大气 温度 (C。) 入模 温度 (C。) 孔 号 各测温孔 温度(C。) 温度 T中-T上 (C。) 温度 T中-T下 (C。) 温度 T气-T上 (C。) 内外最大 温差记录 (C。) 裂缝 宽度 (mm ) 月日时 10 9 12 20 1 上38.8 19.6 12.5 7.1 内外温差 均不大于 25。C 无中58.4 下45.9 10 9 14 21 1 上37.3 19.8 13.4 7.4 中57.1 下43.7 10 9 16 20 1 上42.1 18 9.3 8.7 中60.1 下50.8 10 9 18 18 1 上38.7 20.4 13.2 7.2 中59.1 下45.9 10 9 20 17 1 上34.8 21.7 13.7 8 中56.5 下42.8 10 9 22 16 1 上35.5 20.6 7 13.6 中56.1 下49.1 10 10 00 16 1 上37.1 21.9 11.9 10 中59.0 下47.1 10 10 02 16 1 上37.1 22.6 13.2 9.4 中59.7 下46.5 10 10 04 17 1 上36.4 22.1 11.7 10.4 中58.5 下46.8 测温员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检测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检测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检 测 方 案 方案编制人: 方案批准人: 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20 年月日

目录 封面 (1) 一、测温描述 (3) 二、工程概况 (4) 三、依据标准规范及温控指标 (5) 四、测温仪器及设备 (5) 五、测温点的布置 (5) 六、温度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 (7) 七、测温时间 (7) 八、温控措施与建议 (8) 九、监测程序 (9) 十、安全、文明措施 (9) 十一、质量保证体系及服务承诺 (10) 十二、委托单位的配合工作 (11) 十三、测温点布置图………………………………………附图页

XX名都工程2#、3#楼筏板基础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和温差 监测方案 一、测温描述 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由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温度产生的变形对大体积混凝土却极为不利。 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释放出较多热量,而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较慢,故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断增加,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变大。随着混凝土水化速度减慢,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少,积聚在混凝土中的热量由于热交换的进行慢慢减少,混凝土的温度降低,混凝土产生收缩。当此收缩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此应力简称为温度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如不足抵抗拉应力时,混凝土内部就产生了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较小。混凝土内部热量不易散失,而表面热量易与周边环境进行热交换而减少,从而温度降低,就形成了混凝土里表温差。如温差较大,则混凝土表里收缩不一致,也使混凝土开裂。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和温差引起的不均匀收缩应力(简称温差应力)的影响。而温度应力和温差应力大小,又涉及到结构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含筋率,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的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施工工艺等许多因素影响。故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温控的措施1

1绪论 实习任务:根据所学内容和相关专业知识,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 的概念以及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详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任务和作用, 以及在不同施工阶段解释说明温控的具体措施。 实习的作用:全面检验和巩固课程学习效果,可以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 际水利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我们的专业素质,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实践 能力。 2温度应力 2.1温度应力的概念:由于温度变化,结构或构件产生伸或缩,而当伸缩受到限制时,结构或构件内部便产生应力,称为温度应力。 2.2产生的原因:在凝固、冷却的过程中因为产品结构、环境等因素造成各个位置散热条件不会完全相同,热胀冷缩而形成的互相之间因为收缩而产生的作用力。 3温度裂缝 3.1裂缝的类型:(1)表面裂缝(2)贯穿裂缝和深沉裂缝 3.2裂缝的部位 (1)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浇筑块侧壁,方向不定,数量较多。 (2)贯穿裂缝和深沉裂缝:这种裂缝自基础面向上开展,严重时可能贯穿整个坝段。此种裂缝切割的深度达3~5m,宽度达1~3mm,且多垂直基面向上延伸,既能平行纵缝贯穿,也能沿流向贯穿。 3.3温度裂缝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凝土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时期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是 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内约束阻止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1)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其内部由于水化热温升,体积膨胀,如遇寒潮,表层降温收缩。内胀外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层产生拉应力。在混凝土内处于内外温度平均值的点应力为零,高于平均值的点承受压应力,低于平均值的点承受拉应

混凝土温控施工方案

辽宁省绥中猴山水库工程 混凝土温控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省猴山水库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五月 混凝土温控专项方案 一、概述 1、工程简介 猴山水库工程位于绥中县狗河中游范家乡赵家甸村上游约1km处,距离绥中县城约35km,距离前卫火车站约25km。坝址以上河道长47.9km,控制流域面积377km2,占狗河全流域面积的70%。水库任务是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灌溉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最大库容为1.6×108m3,工程等别为II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拦河坝、副坝建筑物级别定为2级;临时性建筑物为4级。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洪水重现期采用100年(P=1%),校核洪水重现期采用1000年(P=0.1%),消能防冲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采用50年(P=2%)。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51.60m,由左、右岸挡水坝段、门库坝段、引水坝段及溢流坝段等组成。主坝坝顶全长349.0m,其中左岸挡水坝段长116.0m,右岸挡水坝段长110.0m,溢流坝段长69.0m,引水坝段长16.0m,门库坝段长38.0m。挡水坝段坝顶宽度为8m,坝顶高程138.20m,最低建基面高程86.60m。 2、水文气象 本工程位于绥中县狗河流域,地处中纬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季以西北季风为主,严寒干燥;夏季以东南季风为主,炎热多雨,四季冷暖干湿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在9.5℃,极端最高气温达39.8℃,极端最低气温为-26.3℃。结冰时间一般为11月上旬,融冻时间为3月中旬。最冷月为一月,多年平均温度为-7.7℃。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2%,多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7月,为84%;多年平均最小出现在12月,为50%。 3、编制目的 混凝土自然散热缓慢,浇筑后水泥水化热集中,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上升,且幅度较大。为了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而发生裂缝,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及内部最高温度必须加以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及温控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及温控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合同文件; 2、施工图纸; 3、各类规范及规定; 4、年度施工生产计划; 5、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本地区的实际状况。 二、编制原则 1、经济合理、简单易行; 2、方案可靠,解决主要问题。 三、编制范围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用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会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次方案针对的是里松阳中桥,陈涧大桥,兹坞坑大桥承台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四、本地区气候特点 本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两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7~18.3℃,一月平均气温4.6~5.9℃,七月平均气温28.0~30.0℃,极端最低气温-14.3℃,极端最高气温43.3℃,雨季多集中于3~8月。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1850mm,年最多降水量3037mm(1998年),年最少降雨量924mm(1971年),雨量丰富,无霜期250~274天。 五、施工工期安排

根据现有施工进度,里 桥, 大桥, 大桥承台计划工期为2010年10月下旬至2012年4月下旬,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本方案按冬季施工考虑。 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计算 中桥, 大桥, 大桥承台施工配比为,425水泥299kg ,砂855 kg ,碎石990 kg ,水158kg , 外加剂5.14kg , 粉煤灰105 kg 。 1. 混凝土绝热温度 )1(Q )(mt c t e C T m --?=ρ ρC T m c Q (max)= 式中: )t (T ─在t 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max (T ─混凝土最大水化温升值(℃); mc ─每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取290kg/m3 Q ─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取377 J/kg. C ─混凝土的比热,在计算时可取0.96(kJ/kg.K ) ρ ─混凝土的容重,取为2400kg/m3 t ─龄期(d ); e ─自然常数, e ≈2.718; m ─随水泥品种、比表面及浇筑温度而异,见下表; 计算水化热温升时的 m 值 浇筑温度(℃) 5 10 15 20 25 30 (1/d) m 0.295 0.318 0.340 0.362 0.384 0.40 6 承台混凝土浇注,浇注温度取5℃,m=0.295 (1)最终绝热温升

大体积砼的温控措施及施工工艺

大体积砼的温控措施及施工工艺 (1)大体积砼的温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应力往往超过外荷载引起的结构应力,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锚碇使用年限。因此,锚碇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成为确保锚碇施工质量的关键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A砂石料和拌和水预冷却措施 按照温控方案的要求,在每次混凝土开盘前,工地试验人员都须测定和记录砂、石、水泥、粉煤灰和拌合用水的温度,据以计算其混凝土出盘温度和入模温度。当环境温度较高,混凝土拌和料的入模温度达不到设计温度要求时,采用原材料预冷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料的温度。 B冷却拌和用水 采用冰水作拌和用水降低拌和料温度。 C集料预冷 粗集料的温度对混凝土拌和料的温度影响最大。采取冰水喷洒集料预冷,搭盖通风席棚遮阳。

(2)大体积砼的施工工艺 A浇注 混凝土采用90 m3/h陆上拌合站集中拌合,2台输送泵浇筑各块混凝土。 按设计图纸和温控方案划分各层厚度。分层布置参见混凝土浇注分层布置图。每层由于浇注面积大、混凝土方量多,考虑到混凝土生产能力的限制,施工从一侧开始,以坡比1:5按斜面法布料,由低处向高处浇注,水平推进作业。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上层混凝土浇筑到位,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上下层混凝土浇注间歇时间控制在4-7d。由于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施工时在前端设置挡板。混凝土浇注时间选择在室外温度较底时进行,以夜间施工为主,并按气温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在浇注过程中加强振捣。振动器采用型号为φ100mm-150mm和φ60mm-35mm,两者结合使用,按施工规范要求反复振捣。在浇注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和混凝土垫块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变形、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工程执行的温控标准 (1)混凝土温度控制应遵循《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中的有关规定; (2)具体温控措施见设计方的《大坝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3)趾板、面板强约束区混凝土在低温季节浇筑; (4)趾板混凝土最高温度不超过33~35?C,面板混凝土最高温度不超过31~33?C,基础约束区稳定温度16.5?C。 二、混凝土温控措施 (1)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时段 趾板、面板及基础强约束区的混凝土在低温季节浇筑。 (2)优化配合比设计 严格选择优质原材料,按设计推荐的配合比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掺用高效优质复合型外加剂、I级优质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增强、抗裂性能。 (3)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分缝分块分层 趾板沿长度方向设施工缝,施工缝间距不超过25~30m;在趾板转折点、地质缺陷处或基岩岩性发生变化处设置伸缩缝;面板混凝土分缝分块严格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 (4)加强养护与通水散热。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绒毛毡保温被或双层草袋进行保温,防止气温骤升时表面水份过分挥发或气温骤降等产生表面干缩裂缝。夏季浇筑混凝土时,在仓面内采取喷雾、隔热、防晒等措施,运输设备设置遮阳棚等。混凝土表面连续喷(洒)

水养护。对一般浇筑层连续养护至上一层施工;对面板和趾板混凝土,保湿养护至大坝蓄水。 (5)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在混凝土浇筑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机械设备、材料供应、施工人员等均安排充足,做到“人停机不停”。在滑模上部设置防雨棚,若温度较高,可起到遮阳防晒的作用;若遇气温较低,可起到保温作用,必要时在棚内设置碘钨灯升温。若浇筑混凝土期间温度较高,则尽量利用夜间施工,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循环水温控措施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循环水温控措施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水化热作用产生很大的热量,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较快,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从而内部与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当温差超过一定临界值时,致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从而影响工程的耐久性。本工程底板 3.2米、2.6米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冷却循环水温控施工工法”,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的质量通病。 采用冷却循环水温控法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升,通过测温点内热偶传感器所测混凝土内温度的变化规律,自动调节循环水管水流速度,平衡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防止混凝土温差所产生的应力裂缝,确保工程质量。 5.11.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5.11.2 砼温升和冷却循环水管、测温点埋设计算 (1)砼温升计算 根据经验公式:Tmax= To +Q/10 式中 Tmax----为砼内部的最高升温值; To----为砼浇筑温度。按夏天15天平均气温取30℃; Q-----为C30每立方米砼中PO42.5矿渣水泥用量取368㎏/m 3, 则施工中砼中心最高温升值为:Tmax=30+368/10=66.8℃

1)根据《高层建筑施工手册》及热交换原理,每一立方砼在规定时间内,内部中心温度降低到表面温度时放出的热量,等于砼在硬化期间散失到大气中的热量。 2)依据该基础设计尺寸、配筋、埋件、留洞、夏天昼夜气温变化及砼温升梯度等情况,以¢48冷却循环水管所承担的砼理论降温体积为基准,通过精确计算(计算过程略)确定,冷却循环水管道按照左、中、右三个循环系统进行安装。冷却循环水管安装上下中心距为660mm,左右中心距为1710mm(如下图所示),三个系统循环水管呈之字形布置。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京沪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实施细则 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报告 4、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承台、墩台身设计图 二、原材料进行控制 根据京沪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实施细则,我公司原材料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纹。 1、采用高标号低、中热水泥,尽量减少每立方米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2、选择水泥时,选用铝酸三钙、游离氧化钙、氧化镁和三氧化硫尽可能低的低收缩水泥,水泥中碱含量小于0.6%。 3、选择粒径为5~31.5mm的二级配碎石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4、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5、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输送,掺加适量的粉煤灰。粉煤灰对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

6、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1、选择强度、耐久性适宜,混凝土收缩性能相对较好、费用经济的配合比进行施工。 2、细骨料的体积为骨料总体积的34%~38%。 3、在满足和易性的基础上,尽量选用较少的胶凝材料用量,胶凝材料的组成及适用比例通过混凝土试验及结构物热工计算必选后确定。 4、在选取适当水胶比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储备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56天标养强度不超过设计强度等级的140%。 5、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不应过大。 四、降低入模前混凝土浇灌的温度,入模温度不大于25度,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冰水配制混凝土,或在搅拌站配置有深水井,采用冰凉的井水配制。 2、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曝晒。 3、夏季施工尽量安排在晚9:00~早8:00之间,一最大限度的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 4、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泥。 五、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延缓温差梯度与降温梯度的措施 1、首次进行承台、墩台施工时,选择4个代表性截面进行混凝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