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烤烟品种烟碱与钾含量变化及分类比较

不同烤烟品种烟碱与钾含量变化及分类比较

不同烤烟品种烟碱与钾含量变化及分类比较
不同烤烟品种烟碱与钾含量变化及分类比较

烟草分级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烟叶分级的重要性 一、烟叶分级的目的 对烟叶内在质量的优劣进行等级划分,充分发挥农业资源,达到烟叶以质论价,优质优价。 二、以外观质量因素(外观质量)评价内在质量 三、烟叶分级的重要性 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的发展,提高烟农的经济收入。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 6、合理分级,有利于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国标的作用及组成 一、国标的作用 1、质量导向作用。 2、对烟草农业生产(栽培)起引导作用。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烟叶就生产什么。 3、对卷烟制品质量起规范作用。即卷烟原料对卷烟制品起规范作用。 4、协调国家、烟草企业、烟农三者利益。国家得到税收,企业得到利润,烟农等到收益,要通过落实国标来实现。 5、连接国际市场的纽带作用。与国际接轨,利于创汇。 二、国标的组成 1、文字标准:即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每一个等级包涵了级别代号和相应的分级因素。文字标准是国标的核心,实物样品制订以文字标准为依据。 2、实物样品:即按国标的文字标准制作的实物样品。 3、名词术语:即国标中所作用的概念、术语等。 4、分组:分组分级的前奏,是烟叶分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5、分级因素及档次:界定烟叶等级的重要依据。 6、验收规格:国标中对水分、纯度允差、砂土率、杂色、微带青、青黄、扎把等指标的规定。 7、检验方法:样品抽取,水分、砂土率等的检验方法。 8、烟叶包装、运输、保管:国标中对烟叶包装、运输、保管的具体规定。 第三节烤烟分级标准的发展历史 三、现行烤烟国标的研究制订过程 ?(一)我国15级标准与国外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为实现与国际接轨,对比了当时的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主要的差距有: ?1、部位分得过粗; ?2、对上等烟颜色、光泽要求偏严; ?3、没按颜色、性质、用途分组; ?4、不利于扩大出口; ?5、分级少,等级数目少,级差大,价差也大,收购时等级矛盾突出,难保收购秩序。

烟碱的合成及调控

从1809年首次报道烟碱,到1828年分离出烟碱并进行了提纯。19世纪末测定了烟碱的结构并进行了合成,烟草植株体内烟碱生物合成途径及管件调控位点都已清楚[34-42,,4-50]。目前已从烟草根中分离出与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的多种酶。然而,至今尚没有在无细胞系统中可重复性地合成烟碱的报道,烟碱主要是在烟草中合成的大部分研究均采用根端组织来阐明和生物合成途径(图1){4}。CO2易于被化合进烟碱中,担主要中间产物是用于合成吡咯环的三碳糖衍生物及天门冬鞍酸很可能是苹果酸的一种初期氨基转移产物。这两种底物-天门冬氨酸和三碳糖或二者的反应产物可能被输送到根部进行进一步加工而生成烟碱。 Rober等人[5]报道,鸟氨酸脱羧酶(ODC)、腐胺N-甲基转移酶(PMT)和甲基腐胺氧化酶(MPO)在烟草根中的活性比在烟叶中高得多,而且打顶后再根中的活性增大。Sanders等人【6】报道,打顶后正常生物碱基因型烟草中的PMT和MPO量增大,但在低生物碱因型的烟草中,烟草根中的PMT活性与烟叶中的烟碱量成正比。Lidia等人【7】介绍,在正常和低生物碱基因型烟草中的,ODC和柠檬酸合成酶均增大,柠檬酸合成酶是代谢作用的一种指示剂。这些结果表明,烟草根中生产了N-甲基-△-吡咯啉嗡,PMT是该合成途径中限制作用最大的酶. 因此,供给与使用腐胺的作用或许是烟碱合成中的一个调节步骤,烟草中分离出的PMT基因证实了这种结论。烟碱合成与腐胺的可获量有关。腐胺是几种食物合成途径的中心(图二)。现已发现,烟花、烟芽和细胞系中的肉桂酰腐胺的积累量高达干重的5-9%。低生物碱基因型烟草中的多职积累量远大于正常基因型,且亚精胺是烟草中存在的主要多胺,Y-氨基丁酸(GABA)是烟草氨基色谱中的一种主要成分。现已证实,GABA是腐胺转化的。在使用腐胺的途径中,有两种途径-烟碱生物合成中的甲基化合多胺形成中的氨基化具有相同的底物。在细胞快速增生如长瘤期间多胺含量增大。在烟草愈创伤组织中,高生长速度通常与低生物碱积累相联系。 合成烟碱的吡咯部分所需用的烟碱可获量居烟碱生物合成的一个重要控制点,喹啉酸是吡啶环的一个有效前体。Fumnihiko等人【8】首次报道,烟草根中的喹啉酸磷酸核糖体转移酶(QPT)活性非常高而在烟叶中则不然,并提出,这种酶在烟碱生物合成中是重要的,随后,Ming 等人【9-12】发现,烟叶组织中的烟碱含量与各种生物碱基因型烟草根中的QPT活性成正比。除纯合的隐性低生物碱精英型外,有道各种基因型内烟碱积累的处理均使用酶的活性增大。只有积累烟碱的组织才有QTP活性的明显增大,而柠檬酸合成酶-一种代谢指示酶的活性在生物有道处理之间或基因型之间并没有差别。现在普遍认为QPT是烟碱生物合成过程中碱合成用的主要调节酶。

不同烤烟品种上部叶发育及质量比较

不同烤烟品种上部叶发育及质量比较 摘要:通过对云烟87 、云烟97 、红花大金元、南江号、毕纳一号5 个烤烟品种进行大田对比试验,从上部烟叶的开片程度,干物质积累,物理特性,以及化学成分几个 方面筛选出上部叶生长发育良好的烤烟品种。试验结果表明: 云烟97 和毕纳号的上部叶的生长发育较好,红花大金元 居中,南江3 号和云烟87 最差。 关键词:烤烟;开片程度;干物质积累;物理特性;化 学成分 通过将烤烟品种云烟87、云烟97、红花大金元南江三 号,毕纳一号进行大田对比试验,从上部烟叶的开片程度,干物质 的积累,物理特性,以及化学成分几个方面筛选出上部叶生长发育 良好的烤烟品种。 、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情况:试验于2014年2月-7月在凌云县沙里瑶 族乡乡沙里大坝进行,土壤肥力均匀,年平均气温19.9 C, 年降雨量1700 毫米,年均日照为1443.7 小时。 2.试验设计:采 取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75cm2 ,3 次重复。行株距110cm*55cm ,施烟草专用肥45kg/ 亩,饼肥 10 kg/亩,N: P: K=12: 10: 24,其它栽培调制措施按照当 地最佳管理水平进行。 3.供试品种:云烟87、毕纳一号、云烟97、红花大金

元、南江三号 4.测试项目与数据分析 1)农艺性状调查;2)杀青样,测定干物质积累变化,采用 丙酮提取分 光光度法测定色素; 3)烤后烟物理特性测定,包括叶长宽、叶厚、单叶 重、含梗率、拉力、填充值、叶质重; 4)烤后烟化学成分采用流光分析仪法测定总氮、总 糖、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淀粉含量; (5)采用SPS酣EXCELS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不同品种的上部叶发育状况比较 1)上部叶发育过程中长、宽、叶面积变化 由上图可知,在大田期间,云烟97 和毕纳一号的上部 叶表现相对较好,其次是红花大金元,南江3 号和云烟87 相对较差。在叶龄65d 时,各品种上部叶的叶片大小基础上稳定,表现为云烟97 和毕纳一号最大,红花大金元居中,南江3 号和云烟87 最小。 2.不同品种的上部叶生长过程干物质积累变化 由图1 可知,各个品种在移栽后64d-94d 之间干物质积 累速度最快,积累量最大。毕纳一号品种上部叶叶片干物质

白肋烟烟碱转化株鉴定规程

白肋烟烟碱转化株鉴定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肋烟烟碱转化株的鉴定及烟碱转化株的判定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白肋烟育种和原原种繁育时烟碱转化株的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138 烟草种子 YC/T 367-2010 烟草种子雄性不育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YC/T 383-2010烟草及烟草制品烟碱、降烟碱、新烟碱、麦斯明和假木贼碱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3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3.1 转化株 converter 烟株群体中具有烟碱去甲基酶活性,进而具有烟碱向降烟碱(去甲基烟碱)转化能力的烟株。 3.2 鉴定 identification 对烟株是否为转化株进行定性判断并对转化株的转化程度进行定量描述。 3.3 烟碱转化率 nicotine conversion rate 烟叶中降烟碱含量占烟碱和降烟碱含量之和的比例。

4 转化株鉴定技术规程 4.1 种源获取 用于通过转化株鉴定进行品种改良的亲本种子和原原种繁育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21138对种子质量的规定。 4.2 鉴定时期 转化株鉴定宜在育种材料或制种田亲本烟苗移栽后(28~42)d 进行,应在开花前完成烟碱转化株的鉴定。 4.3 烟株标记 选择生长正常、健康无病烟株,按单株编号挂牌标记。 4.4 单株取样 摘取挂牌标记烟株大田生长期28d 以上的下部烟叶一片,在叶基部采用胶带或栓牌标记,编号与烟株相同,每片烟叶代表一株烟株。所有叶片挂在木竿、铁丝或绳索上,叶片间隔(4~6)cm ,待处理。 4.5 转化性状的诱导 4.5.1 诱导剂及浓度要求。应选择0.3%乙烯利水溶液或1%碳酸氢钠水溶液。 4.5.2 处理方法。宜用喷雾装置对叶片正面和反面进行喷洒,使叶片充分湿润。 4.5.3 保湿晾制。用塑料薄膜覆盖处理后的烟叶,或将处理后的烟叶置于相对湿度为 70%~90%的环境中晾制,温度应不低于20 ℃,晾制时间为(3~4)d ,待叶片充分变黄,即处理完毕。 4.6 样品生物碱测定和烟碱转化率计算 4.6.1 烘干、磨碎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试样品中烟碱和降烟碱的含量,测试方法按YC/T 383-2010执行。 4.6.2 按公式(1)计算烟碱转化率。 100?+= B A A C (1) 式中: C----烟碱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A----烟叶中降烟碱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烤烟品种介绍

烤烟品种介绍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红花大金元原名路美邑烟,1962年云南省路南县路美邑村烟农从大金元变异株中选出,因花色深红而得名,是云南烟区的主要栽 培品种之一。 株式筒形或塔形,株高100~140cm,节距4~4.7cm,茎围~11cm。叶数20~22片,可采叶15~18片。腰叶长椭圆形,叶 尖渐尖,叶面较平,叶缘波浪状,叶色绿色,叶耳大,主脉较粗, 叶肉组织细致,茎叶角度小,叶片较厚。花序集中,花冠深红色。 移栽至中心花开放52~62天,大田生育期120天左右。中抗南方根结线虫病,气候型斑点病轻,感赤星病、黑胫病,中感野火病和普通花叶病。 一般亩产量130~180kg,原烟金黄色、柠檬黄色,油分多,光泽强,富弹性,身份适中,单叶重8~12g,主筋比%;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施木克值~,氮/碱,糖/碱9~;评吸清香型,香气质好,香气量尚足,浓度中等,杂气有,劲头适中,燃烧性强,灰色白。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中等肥力的地块种植,亩施 纯氮6-8kg,氮磷钾比例1:1:2,亩栽1000~1200株,中心 花开放时打顶,留叶18~20片。 调制技术要点:红花大金元叶片落黄慢,充分成熟采收,严防采青,烘烤中变黄速度慢,而失水速度又快,较难定色,难烘烤。变黄期温度38~40℃,变黄

7~8成,注意通风排湿,40℃保温就控制在36~38℃,43℃烟叶变黄9成,45℃保温使烟叶全部变黄。定色前期慢升温,加强通风排湿,烟筋变黄后升慢,转入定色后期,干筋期温度不超过68℃。 K326是美国诺斯朴·金种子公司(Northup King Seed Company)用McNair 225(McNair30×NC95)杂交 选育而成,1985年从美国引进云南省,1988年经云南省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推广品种1986~1988年参加全 国烤烟良种区域试验,1989年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定为全国推广良种。株式筒形或塔形,株高110-130cm,节 距4~4.89cm,茎围7~8.90cm,叶数24~26片,可采叶 18~22片。腰叶叶形长椭圆形,叶色绿色,叶尖渐尖,叶 缘波浪状,叶面较皱,叶耳小,主脉较细,叶片厚度中等,叶肉组织细致,茎叶角度大。花序集中,花冠淡红色。 移栽至中心花开放52~62天,大田生育期120天左右。田间生长整齐,腋芽生长势强。高抗黑胫病,中抗青枯病、南方根结线虫病和北方根结线虫病,抗爪哇根结线虫病,感野火病、普通花叶病、赤星病和气候型斑点病。 亩产量~202.53kg。原烟桔黄色,油分多,光泽强,叶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主筋比%;总糖%左右,烟碱%,蛋白质%左右,总氮%,施木克值,氮/碱,糖/碱;评吸香气质尚好,香气量足,浓度中等,杂气有,劲头适中,刺激性有,余味尚舒适,燃烧性强,灰色灰白。

烟碱向降烟碱转化对烟叶麦斯明和TSNA含量的影响

烟碱向降烟碱转化对烟叶麦斯明和TSNA含 量的影响 图1 叶片和主脉烟碱转化百分率与麦斯明含量的关系 图2叶片降烟碱含量与麦斯明含量的关系 图3不同烟碱转化能力烟株的叶片和主脉的TSNA含量图4白肋烟叶片和主脉的降烟碱与NNN含量的关系 摘要 以白肋烟TN90为材料,研究了非转化株、低转化株及高转化株烟叶样品的烟碱转化程度及降烟碱含量与烟叶麦斯明和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烟株烟碱转化能力的提高和烟叶降烟碱含量的增加,叶片和主脉的麦斯明含量呈线性增加。当烟碱转化率超过20%时,麦斯明含量超过了假木贼碱的含量。 普通烟草属于烟碱积累型植物,烟碱含量占其总生物碱含量的93%以上,降烟碱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生物碱含量的3.5%。但在栽培品种的烟株群体中,一些烟株因基因突变而具有烟碱去甲基能力,导致烟碱含量显著降低,降烟碱含量相应增加,这种具有烟碱向降烟碱转化能力的烟株被称为转化株(converter)。白肋烟群体中一般含有15%~20%的转化株,其中约一半转化株的烟碱转化率在20%以上。烟碱转化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并具有加性效应。转化基因编码形成烟

碱去甲基酶,可催化烟碱向降烟碱的转化。具有烟碱转化能力的烟株在绿叶中即可开始烟碱转化,收获前转化程度较低,调制过程的前3个星期也可发生烟碱转化,变黄末期以后转化较少。 与烟碱相比,降烟碱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在烟叶调制和陈化过程中易发生变化形成一系列降烟碱的衍生物,主要反应包括降烟碱的氧化形成麦斯明(myosmine),酰化反应生成一系列含有1~8个碳原子酰基的酰化降烟碱,以及亚硝化反应形成N-亚硝基降烟碱 (NNN)。麦斯明和酰化降烟碱的产生可直接改变烟叶和烟气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对烟叶的香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从群体中去除转化株是降低烟叶和卷烟中TSNA含量及提高和改善烟叶香味、品质的有效途径。 烟叶降烟碱含量与麦斯明的关系目前尚无报道。在烟碱向降烟碱转化与烟叶TSNA形成关系的研究方面,Shi等人选择了30株具有不同降烟碱含量的烟株,分别测定了烟草叶片的NNN含量,发现降烟碱与NNN含量呈正比,但烟碱转化与其他TSNA含量的关系尚不明确,而且缺乏叶片和主脉之间的比较。本试验在对同一品种不同烟株的烟碱转化能力进行早期鉴定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具有不同烟碱转化能力的烟株降烟碱含量与麦斯明和TSNA含量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烟叶分级考试题B卷

所在部门:考生姓名得分:……………………………..装……….…………..订…………..……线………………………… 烟叶分级培训考试试题(B卷)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实物标样可分为和仿制标样两类。 2.品质因素是指反映烟叶的外观因素,如成熟度、油分、叶片结构、身份、色度、叶片长度等,这些因素是烟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衡量烟叶质量优劣的依据。 3.烤烟光滑叶组是指光滑面积大于% 的烟叶。 4. CXlK 限于、部位。 5.青黄烟叶片上存在杂色时在定级。 6.优质烤烟钾含量一般要求≥%。 7.烤烟B2F叶片结构为。 8.烟叶部位识别主要因素有、叶形、厚度、和叶面。 9.烟叶含梗率叶最高。 10.专分散收分级人员日均分级数量控制在7-8担/天左右,以烟农为主,收购现场为辅。 11.市公司检查收购烟叶等级合格率达到80%,且单等级合格率不低于75%的视为合格。整体等级合格率低于80%的,100担/次扣除主检日的绩效工资;整体等级合格率达到80%,但单等级合格率低于75%,100担/次扣除主检日的绩效工资。 12.对、上等烟数量及三项指标的考核遵

照《朝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2016年烟叶“优化结构”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朝烟叶〔2016〕56号)文件要求严格执行。 13.烤烟化学成分中,氯含量适宜范围是%。 14.一般叶面喷肥的浓度是0.05%-1%。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和硝酸铵的喷施浓度为% 。 15.烘烤下部的烟叶,起点温度要相对,变黄期变黄程度宜低。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烤烟回潮水分要求为()%。 A、16-17 B、11-13 C、12 D、15 2.烤烟上部叶脉相为()。 A、较细、遮盖 B、较细、显露 C、适中、微露 D、较粗、显露 3.烤烟C3F油份和色度分别为()。 A、多、浓 B、有、强 C、有、中 D、多、中 4.上部叶叶面和身份为() A.平坦、厚 B.稍皱折及平坦、厚 C.中等、皱缩 D.稍皱折至平坦、中等至厚 5.要严格掌控等级标准,确保收购各时段、分公司与分公司、站与站、天与天、户与户、包与包之间均衡一致,烟叶等级合格率不低于(),非邻近等级比例不得超过()。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

贵州大学农学院烟草专业之烟叶分级考试复习资料 贵州大学农学院烟草专业 烟叶分级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概述 一、烟叶分级的重要性: 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经济效益:大田烟叶素质各异,调制后质量也不相同,如果优劣混杂, 使用价值必然降低,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原烟经过多次加工,科学配方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风格不同的卷烟。科学配方是在 烟叶分级的基础上完成的。如高档烤烟型卷烟以中部叶为主。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不同质量的烟叶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通过烟 叶分级可以使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得到正确贯彻。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优质优价政策有利于调动烟农生产优质烟叶的积极性,增加烟农的经 济收入,同时分级和价格也为烟农指明了烟叶生产的方向。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外贸部门可以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 6、合理分级,有利于做好对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低质量烟叶及烟叶副产品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国标的组成 1、文字标准: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C1F:中部叶、橘黄、成熟、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份多、色度 浓、长度45cm、残伤≤10 % 2、实物标准:实物标样 3、名词术语:标准中所使用的一切概念、术语 4、分组:13组=8主组(上部柠檬黄、上部橘黄、上部红棕、中部柠檬黄、中部橘黄、下部柠檬黄、下部橘黄、晚熟叶) +5个副组(中下部杂色、上部杂色、光滑叶、青黄色、微带青) 5、分组因素及档次:成熟度(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身份(中等、稍厚、厚、稍薄、薄)、油份(多、有、稍有、少)、色度(浓、强、中、弱、淡)

烤烟品种简介

南阳烟区主要烤烟品种简介 烤烟——云烟85简介 云烟85号是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用云烟2号和K326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式塔形,株高150~170cm,节距5~5.8cm,茎围7~8.03cm,叶数24~25片。腰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色绿色,叶面较平,叶缘波浪状,叶耳大,茎叶角度中等,花序松散,花冠红色。移栽至中心花开放55天,大田生育期120天左右。田间生长整齐,腋芽生长势强。高抗黑胫病,中抗南方根结线虫病,耐赤星病和普通花叶病。 亩产量150~200kg。评吸香气质好,香气量尚足,杂气微有,劲头适中,余味尚舒适,燃烧性强,灰色灰白。 栽培技术要点:云烟85号耐肥性强,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地种植,亩施纯氮4~4.5kg,每亩1100株左右,氮磷钾比例1:1:2,现蕾时打顶,留叶18~20片。该品种大田生长初期如受环境协迫(干旱等),约有10~15天抑制生长期,注意加强田间管理,不可打顶过低,后期生长势强。 调制技术要点:云烟85号比K326变黄速度略快,失水速度平缓,容易烘烤。在采收充分成熟烟叶的基础上,变黄期温度38~40℃,使叶片基本变黄,定色期52~54℃,将叶片基本烤干,干筋期温度不超过68℃,烤干全炉烟叶。 烤烟——云烟87简介 云烟87是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以云烟二号为母本,K3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0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株式塔型,打顶后为筒型,自然株高178~185厘米,打顶株高110~118厘米,大田着生叶片数25~27片,有效叶数18~20片;叶耳大,花枝少,比较集中,花色红;节距5.5~6.5厘米,叶片上下分布均匀;大田生育期110~115天,种性稳定,变异系数较K326小。 产量品质云烟87品种下部烟叶为柠檬色,中上部烟叶为金黄色或桔黄色,烟叶厚薄适中,油分多,光泽强,组织疏松;各种化学成分协调,评吸质量档次为中偏上;移栽至旺长期烟株生长缓慢,后期生长迅速,生长整齐;亩产量174.2千克,亩产量、均价、上等烟比例、亩产值均高于对照K326。 抗病性抗黑胫病,耐普通花叶病,抗叶斑病,中抗青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苗期生长速度快,品种较耐肥,需肥量与K326 接近,亩施纯氮4.5千克;针对云烟87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迅速的特点,基肥不超过三分之一,追肥占三分之二,分再次追施较为合理;并根据年份的气候、雨量等特点因素,合理掌握封顶时间,不过早封顶,以免烟株后期长势过头。 烘烤技术要点云烟87烟叶变黄速度适中,变黄较整齐,失水平衡,定色脱水较快,烟叶变黄定色,脱水干燥较为协调,容易烘烤,烘烤特性与K326接近,可与K326同炉烘烤。 烤烟——NC297简介 1998年由美国金叶种子公司育成的杂交F1代品种。株型为塔型,叶形长椭圆形,打顶株高103-136.38厘米,打顶后有效叶片数 26片,腰叶长56.97-71.75厘米,宽20-30厘米,节距3.39-4.88 厘米,茎围9.25-11.22厘米。

烤烟分级的标准

烤烟分级的标准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网上搜索更新时间:2006-8-5 解放前,我国没有自己的烤烟分级标准,分级标准和价格都操纵在英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家手中,收购烟叶时任意压级压价,从中牟取暴利,成为他们剥削烟农的工具。烟草在线摘自烤烟国家标准培训教材全国解放初,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先后制定了地区性的分级标准。山东省国营潍坊烟草公司制定了20级制标准,分金黄1~9级,赤黄1~6级,青黄1~4级,外加一个金黄特级。河南省暂运用了9级制标准。安徽省暂运用5级制标准。1952年华东地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16级制标准,先在山东省试行。195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山东、河南、安徽省执行。贵州省1956年经省政府批准执行。其他省、区在50~60年代烤烟分级标准分别是:云南、四川省为9级制;东北三省先是14级制标准,分金黄8个级,青黄6个级,后改为9级制标准;福建省为1 0级制;山西省为8级制;广东省有9级制和5级制两个标准;江西省为7级制。1958年河南省将16级制简化为10级制标准,江苏、湖南、陕西等省先后实行了河南简化后的标准。全国烤烟分级标准,不但数目多,而且分级方法不同,有的虽然等级数目一样,但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各异。大体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部位、颜色分组后,再分级。如16级制,是先分上部、中下部组,再分黄烟与青黄烟组,然后再分级。同时每个等级还规定有小部位(即脚叶、下二棚、腰叶、上二棚、顶叶)。 二是颜色分组后,再分级。如福建省的10级制,分黄烟组1~6级,青黄组1~4

级;东北、广东、广西的9级制,黄烟组分1~6级,青黄组分1~3级。 三是不分组,只分级。如云南、四川省的9级制标准,上、下部位不分,黄烟与青烟不分。该标准规定除1~3级不允许有青烟外,4~9级都允许有程度不同的青色烟叶。 以上这些标准的分级方法,16级制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达到了同一等级的烟叶质量相近似。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①部位规定过细过死,每个等级都局限有小部位。 ②颜色分的太多,如黄色烟叶规定有金黄、正黄、米黄、淡黄、土黄、深黄、老黄、红黄、棕黄、棕黄带褐等共10个颜色。颜色多、档次太近,相互间的概念不易搞清楚,各地体会不一致。③烟叶品质档次规定过细。如光泽、组织等规定有微差、略差、较差、差、很差,标准中有18个差;厚度分12个档次,且宽严不当,不易掌握。④标准体系不完整,没有规格和验收规则等方面的要求,各地理解不一,执行也不一致。尤其不分组,只分级的标准,不但烟叶的部位特征、特性没有分开,而且烟叶颜色也很混杂,同一个等级的烟叶有的全是黄色,则有的全是青色,质量差异很大。 由于全国烤烟标准种类繁多,且又不够科学合理,对烤烟生产发展和提高烟叶质量不利。同时也不利于卷烟配方和扩大烟叶出口。60年代初,随着烟草行业发展的需要,要求全国有个统一的烤烟国家标准。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有国家标准局、轻工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由郑州烟草研究所和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制订烤烟国家标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于1963年设计了烤烟国家标准试行方案(17级制),并经过农业、工业验证后,1965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在河南省试行;1966年推广到云南省试行。通过两省的试行,有关烟叶收购部门和卷烟厂,提出青黄烟

烟叶分级工国家职业标准

烟叶分级工国家职业标准 (修订稿)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烟叶分级工。 1.2职业定义:指导和进行烟叶分级、收购与检验以及烟叶养护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室外、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1.5.1具有获取、领会、理解外界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1.5.2具有准确进行与业务有关的文字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5.3具有迅速、准确、灵活地运用手、鼻、眼等器官完成既定操作的能力。 1.5.4具有根据外界信息,作出既定操作所需的反应能力。 1.5.5具有参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能力。 1.5.6具有传授技艺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1.6文化程度要求: 初中毕业以及以上(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

l.7.1培训期限: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初级200标准学时,中级300标准学时,高级400学时。已取得前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中级150标准学时,高级100标准学时,技师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24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理论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初、中、高级工理论教师应从事本专业教学2年以上,技师、高级技师理论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同时应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教师应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担任初级技能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中级以上技能水平;担任中级或高级技能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以上技能水平;担任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技能水平。 1.7.3培训场地设施:要求具有标准理论教室,具有本职业工作所需的实习基地和常用设施,并具有完备的烟叶生产、烟叶调制设备、烟叶样品等。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从事本职业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初中以上学历,从事本职业(工种)见习期满一年的人员; (2)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 中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影响烟草烟碱含量的因素

影响烟草烟碱含量的因素 摘要:通过对影响烟草中烟碱含量的因素分析及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探讨, 阐述了烟碱的特性和生理作用,提出了增加烟碱含量、提高烟草品质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艺措施对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研究进展,为烟叶生产中控制烟碱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烟草烟碱栽培措施烟叶生产 烟碱是烟草植株所特有的生物碱,占烟草栽培品种生物碱总量的90-95%[1-2]。人们抽烟的目的就是吸食烟草中的烟碱,从中获得一种生理上的满足。过低时烟气平淡,吸食者不易满足,过高时烟味浓烈,而且不利于健康。因此,烟碱是衡量烟草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部分烟区烟叶外观质量接近国际水平,但烟叶化学成分不协调,主要问题之一是烟碱含量偏高,烤烟烟碱含量高达3%~4%,白肋烟烟碱含量高达6%,造成的烟叶可用性低。为生产高品质的烟叶就要求对烟碱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影响烟碱含量的报道进行综合分析,为生产中采取有效的降低烟碱含量的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品种(遗传因素) 通过对白肋烟种质资源的研究发现,其中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分布在2.278%-6.98%之间。经研究表明烟草鲜叶烟碱含量的高低受多基因控制,属于数量性状,它的遗传取决于多个具有累加效应的基因,其遗传力较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后代选择该性状效果不理想。现在我们已筛选出了部分烟碱含量较低的资源材料,通过选配杂交组合可望在杂交后代群体中选择到烟碱含量适宜的新品种。 二、施肥

由于氮元素是合成烟碱主要元素之一,减少土壤中氮的含量及降低氮肥含量可降低烟叶烟碱含量。 氮素在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随施氮量增加,烟叶中烟碱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4-6]。左天觉[7]认为,在栽培上,施氮量对烟草生长和烟碱的积累影响最大。徐晓燕[8]等人对烤烟品种云烟85的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氮肥对烟碱积累的影响也不同,三种形态的氮肥中,尿素施用后,烟碱积累最高,硝铵次之,硝酸钾处理的烟碱积累最低,比施用尿素低27%,表明施用NO3-N烟草积累烟碱少。 生物有机肥,具有增进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烟株抗病能力、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彭华伟[9]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促进烟碱的提前积累,会对下部叶烟碱含量产生有利影响,使上部叶的烟碱的积累增加,但增加不大,有机氮含量为50%的生物有机肥的烟叶由于烟碱积累提前,因此烟叶中的烟碱含量较其他处理高。 钾是公认的品质元素,单施氮肥所产生的对品质的不利影响常可以通过施用钾肥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克服。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10],这主要是由于施钾量的增加导致生物学产量增加而形成的稀释效应[11]。但是Leggett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钾对全氮、总生物碱的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显著地降低了蛋白质和α-氨基酸的含量[12]。 中、微量元素对烟碱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N.Rosa阐述了Mg与烟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13];T.C.TSo等研究指出,Cu能增加烟碱的含量,而Mo可能会降低烟碱含量。缺乏或过量的Fe、Cu、Mn会使烟碱含量降低[14]。 三、根系 由于烟碱是在根部合成的,根系越多越发达烟碱含量就越高,深栽高起垄比平栽浅起垄具有更发达的根系,平栽浅起垄生产的烟叶烟碱含量较低。 四、留叶数 留叶数越多能有效地使烟株把有限的养分用于地上部的生长,根系生长相应受到抑制,留叶数多能有效稀释根部合成的烟碱总量。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留叶数以24-26片为宜。 五、栽培密度 种植密度对烟碱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田间小气候的变化来实现的。上官克攀[15]等在东南烟区对几个烤烟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栽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1025株/666.7m2提到1480株/666.7m2后,叶片烟碱含量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降幅较大,中、下部叶烟碱含量降幅较小;种植密度与新K326上部叶的总烟碱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密度越高总烟碱含量越低。这主要是因为随种植密度的增大,烟田光线减弱,湿度增大,通风效果差,而且随种植密度的提高,烟

烟叶分级

第一章概述 一、烟叶分级的重要性: 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经济效益:大田烟叶素质各异,调制后质量也不相同,如果优劣混杂,使用价值必然降低,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原烟经过多次加工,科学配方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风格不同的卷烟。科学配方是在烟叶分级的基础上完成的。如高档烤烟型卷烟以中部叶为主。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不同质量的烟叶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通过烟叶分级可以使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得到正确贯彻。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优质优价政策有利于调动烟农生产优质烟叶的积极性,增加烟农的经济收入,同时分级和价格也为烟农指明了烟叶生产的方向。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外贸部门可以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 6、合理分级,有利于做好对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低质量烟叶及烟叶副产品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国标的组成 1、文字标准: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C1F:中部叶、橘黄、成熟、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份多、色度浓、长度45cm、残伤≤10 % 2、实物标准:实物标样 3、名词术语:标准中所使用的一切概念、术语 4、分组:13组= 8主组(上部柠檬黄、上部橘黄、上部红棕、中部柠檬黄、中部橘黄、下部柠檬黄、下部橘黄、晚熟叶)+5个副组(中下部杂色、上部杂色、光滑叶、青黄色、微带青) 5、分组因素及档次:成熟度(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身份(中等、稍厚、厚、稍薄、薄)、油份(多、有、稍有、少)、色度(浓、强、中、弱、淡) 6、验收规格:水分、纯度允差、砂土率、扎把等 7、检验方法:抽取比例、水分、砂土率等有标准的检验方法 8、烟叶的包装、运输、保管 三、国标的作用 1、质量导向作用 2、对烟草农业生产定向栽培的引导作用 3、对卷烟质量的规范作用 4、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作用 5、连接国际市场的纽带作用 四、中国烟叶分级标准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家标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烤烟分级标准放松执行,烟厂生产被迫掺用烟头、烟秸皮、烟权、荷叶,甚至树叶都掺人卷烟中。随着农业生产及烟叶生产的恢复发展,1962年河南省恢复执行16级标准,卷烟厂亦停止掺用非烟叶的代用品。但当时全国执行的烤烟标准尚有8个之多。1963年制定出了烤烟国家标准试行方案(17级制烤烟标准)。1977年17级制烤烟分级标准转化为15级烤烟分级标准。1981年4月,国家标准局、农业部、轻工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家标准》,自1982年新烟上市起在全国烟区执行。1985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及烟草专卖局联合修改了原烤烟15级制标准,主要增加了烟叶成熟度和长度要求;修改了组织结构和部分颜色概念,放宽了对残伤的限制和对光泽的要求,严格划清了青黄烟与黄烟的分界线;取消了不分部位的乙型标准,成为全国统一的15级制烤烟标准。1987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了烤烟标准方案分作4个部位,3个基本色,选用了色均度、洁净度等分级因素,共分为35个等级。1988年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出口烟叶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取消了顶叶组,增加了完熟组,并将品质因素中的“色均度”改为“色度”,取消了“洁净度”,增加了“均匀度”。修订后更明显的是增加了4个等级,共为39个等级。1989年4月对39级烤烟分级标准做了修订。1990年4月国家烟专卖局将原来的微带青组中的3个部位3个等级增加了1个上部微带青等级,并将原来的微带青概念的支脉带青修订为叶脉带青。这样就形成了“国家烤烟40级标准”1992年8月15日发布,自1992年9月工日在全国烟区实施。2000年4月4日:42级。在40级的基础上增加了C4F、C4L 五、我国旧国标与国外国标差距: 1、部位分得过于粗放:国际烤烟主产国分级标准一般划分4~5个部位,我国15级国家标准只是划分上、下两个部位。 2、对上等烟的颜色、光泽要求偏严。成熟度好、颜色偏深、偏暗的烟叶价格低 3、没按颜色、性质、用途分组。一个等级内允许有几种颜色和不同质量的烟叶 4、不利于扩大烟叶出口。部位分的过粗,混部位、混颜色、混等级。

烤烟品种

品种选择原则和配套技术 杨铁钊 1 品种选择的原则 1.1 选用经审(认)定的烟草品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烟草专卖法》,必须选用经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品种,严禁种植劣咋品种。 1.2 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烟草品种 考虑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生产技术水平。 1.2.1 依据本地区病害发生程度和种类,根据主要病害选择对应的抗病品种。 1.2.2 考虑品种栽培特性,需肥差异,本地区肥力条件,选择对应品种。 1.2.3 考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海拔高度,气温等自然条件,选择对应品种。 1.3 选用良种要考虑工业对原料的需要和发展 选用品种的适应性,不仅要与烟区的生态生产条件相吻合,其质量风格特色还要与工业对当地的烟叶质量的要求相一致。 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品牌发扬特色。 1.4 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 有主栽品种,还要有搭配品种。以解决抗病不能互补的难题。 1.5 良种要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主要是指在一个较大额范围内配置不同的优良品种,构成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不同质量特色的定向栽培。 海拔高度、土壤类型等因素。 2 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作用 良种有优质、适产、多抗、广适等遗传特性,但还要有配套的栽培技术和调制技术,移栽期、种植密度、施肥量、打顶留叶、成熟度、烘烤工艺等确定严格的生产技术规范。 2.1 准确把握品种的耐肥性,提高烟叶质量,彰显风格特色。 2.2 掌握品种的抗性及抗性强度,提高烟叶生产稳定性。 2.3 掌握品种烘烤特性,提高烟叶质量和生产效益。 易烤性——指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脱水的难易程度。较易变黄、易脱水则描述为易烤。 耐烤性——指烟叶在定色期对烘烤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或耐受性。对环境变化不敏感、不易褐变的烟叶被描述为耐烤。

烟草化学成分分析讲义

烟草化学成分分析讲义 任课教师:保志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烟草质量与烟草化学成分 一、烟草质量(综合概念)烟草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 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安全性。 1、外观质量是指人体感官直接感触和识别的烟叶外观特性,即人体感官可以作出判定的烟叶外观质量因素,是以眼观、手摸、鼻闻等经验性感觉判定,是烟叶分级的主要依据。 2、内在质量是指烟叶燃烧时,吸烟者对香气、吃味的综合感受,包括香气、吃味、劲头、杂气、刺激性、余味等。评吸是鉴定内在质量的重要手段。 3、物理特性是指烟叶的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能,包括烟叶的填充性、抗碎性、吸湿性、燃烧性、弹性等。 4、化学成分包括烟叶化学成分和烟气化学成分。烟草品种特征由烟草的化学成分决定, 任何影响烟草化学成分的因素(包括烟草品种、种植、加工等)都会改变烟草的品种特征。因此对烟草化学成分的研究对于指导烟草的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5、安全性是指化学农药残毒和卷烟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状况等。(焦油、烟碱、亚硝酸盐、亚硝胺、CO、NO、NH2、HCN 等) 小结: 优质烟叶和烟制品:具有完美的外观特征、优良的内在品质(即香气和吃味)、完善的物理特性、协调的化学成分、无毒无害相对安全。烟叶和烟制品的质量概念具有地域性、时间性和适应性。 二、烟叶化学成分与烟草质量的关系 烟草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含量,是烟草化学研究的基础。烟草内在化学成分是烟叶品质的“ 内在” 标准,烟叶外观特征是内在化学成分的具体体现。 (一)烟叶化学成分与外观质量的关系 1. 颜色 与光泽 烟叶的颜色是鉴别烟叶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烟叶中总氮量、烟碱含量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较高时,烟叶的颜色较深。同时,一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烟叶颜色与光泽。 (1)烟叶生长过程产生的色素。如质体色素中的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些色素在烟叶调制过程中绝大部分被分解。新鲜烟叶中色素的组成及总量随着烟草的品种类型和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2)烟叶调制过程中形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如芸香苷、绿原酸等在过氧化酶的作用下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反应生成的深色物质。——酶参与的棕色化反应。 (3)烟叶调制过程中形成的棕色化反应产物。美拉德反应,氨基酸与还原糖经过一系

烤烟分级标准的外观质量要素(表)

烟叶外观质量,指人们感官可以作出判断的质量因素,用感观和经验来判定烟叶的等级质量,判定的方法通常是眼观、手摸、耳听、鼻闻。判定烟叶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部位、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份、色度、宽度、长度、残伤和破损。烟叶的外观质量是内在质量的外部反映,是烟叶收购过程中分级的主要依据。一般认为优质烟叶的外观特征是:成熟度好,组织疏松,厚薄适中,颜色金黄、桔黄,油分足,光泽强,长度50~60cm,弹性好。国标GB2635-92烤烟,对不同部位烟叶外观质量要求如表1。 1、部位 烟叶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部位可分为下部叶(X)、中部叶(C)、上部叶(B)。 下部烟叶(X):包括脚叶(P)、下二棚叶(X);中部烟叶(C)包括上腰叶、正腰叶、下腰叶;上部烟叶(B):包括上二棚叶(B)、顶叶(T)。 不同部位的烟叶有其不同的外观特征。烟叶外观特征,因品种、土壤、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的不同,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以脉相和叶形作为划分部位的主要依据。 2、颜色 烟叶颜色,是指烟叶烘烤后的相关色彩、色泽饱和度和色值的状态。柠檬黄是“100%的黄色”;桔黄是“70%的黄色+30%的红色”;红棕是“30%的黄色+70%的红色”。烟叶分级中基本色,包括柠檬黄、桔黄、红棕;非基本色,包括青黄、微带青、杂色。

3、成熟度 成熟度,是分级中衡量烟叶品质的中心因素,也是影响卷烟质量的基础,是烤烟分级首要因素。世界各产烟国家的烟叶分级标准中,都把成熟度列为第一重要的分级因素。 烟叶成熟度好,其外观特征的表现是:颜色桔黄、桔红、金黄,色度浓,组织结构疏松,有明显的成熟斑,燃烧性好,香气量足,吃味醇和;烟叶成熟度差,其外观特征的表现是:颜色浅淡,易退色,叶面光滑,组织结构密至紧密,有的烟叶微带青甚至青黄色。成熟度可分为五档: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 4、叶片结构 叶片结构,指烟叶细胞排列的疏密程度,划分为四档: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 5、烟叶油分 烟叶油分,指烟叶组织细胞内含有的一种柔软液体或半液体物质,在烟叶外观上反映为油润、丰满、枯燥的程度,是烟叶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人们眼看、手摸有油润或枯燥的不同感觉。油分可分为四档:多、有、稍有、少。 6、烟叶身份 烟叶身份,指烟叶的厚薄程度,包括烟叶的细胞密度和单位叶面积的重量状态。可分五个档次:中等、稍厚、稍薄、厚、薄。 7、叶片长度和宽度 长度,是指烟叶主脉基部至叶尖的直线量度。分级标准中,将叶片长度划分为大于或等于45cm、40cm、35cm、30cm、25cm五个档次,以5cm为递进梯度,根据不同等级的要求,规定某个等级不低于某个长度。四十二级标准中,规定长度下限为25cm,宽度未作要求,是标准的一项缺陷。发育好的烟叶,长宽比大多在1:0.4~0.5之间。美国的分级标准中,将宽度作为一项分级因素。 8、残伤与破损 残伤,指烟叶组织受到破坏,失去成丝的强度和坚实性,基本无使用价值。比如,过熟烟叶产生的病斑、焦尖、焦边等,以百分数(%)表示。破损,指烟叶受到机械损伤而失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