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深圳海关张婕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普遍存在的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作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执法建议。

【关键词】溢出行政处理海关调查证据认定

在加工贸易监管中,保税货物数量溢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但对出现这种现象的成因、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以及如何在行政处罚中体现和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一直以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方面保税货物数量溢出现象在海关的后续监管业务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这就给海关监管带来了执法的风险。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的政策制定、监管模式、查缉手段都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行政执法中溢出保税货物的情况及分类

溢出保税货物是指通过平衡核算的方式计算得出的加工贸易企业实际库存保税货物多于理论库

存保税货物的数量。具体的计算公式为: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进口保税货物的数量-出口成品折算成保税货物的数量。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0,属于保税货物多溢的情况;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0,属于保税货物数量的短少。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分析,保税货物溢出包含着两种具体情形,其一为企业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本身为负数,即企业出口成品折算为保税货物的数量大于进口保税货物的数量,这种情况我们称它为理论溢出;其二为企业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为正数,但是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大于理论库存保税货物数量,这种情况我们称其为实际溢出。

二、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及法律依据

溢出保税货物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海关监管的保税货物,法律规定海关有职责对保税货物实施监管,确保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如果对企业实际溢出的保税货物置之不理,有可能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为企业的走私违法提供可乘之机。《海关法》第一百条规定,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因此根据《海关法》的规定,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要求即是经过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如果需要在国内销售的,则需要依法缴纳关税。由于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采取的是单证流和物流相分离的模式,企业溢出的保税货物是在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通过下厂稽查、盘仓、平衡核算等方式发现的,因此如果在后续监管中对溢出的保税货物不作处理,前期监管备案、核销以及口岸放行等环节无法发现溢出保税货物,那么海关对企业溢出的这部分保税货物的管理即处于真空状态。

然而在目前已经出台的海关各类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对如何监管加工贸易企业溢出保税货物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2004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

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工贸易剩余料件的监管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笔者认为,剩余料件和溢出保税货物在概念上存在着差别。

《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剩余料件,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过程中剩余的、可以继续用于加工制成品的加工贸易进口料件。溢出保税货物指的是企业在实际库存保税货物数量比理论库存保税货物数量多的情况下,多出的那部分保税货物。首先,溢出保例如也有不能继续用于加工生产的,税货物既有可以继续用于生产加工制成品的进口料件,

理论溢出的情形。第二,溢出保税货物的原因不一定是企业在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中剩余的,溢出保税货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加工单损耗与企业向海关备案

的单损耗有一定的差异(2)在实际的生产中企业使用部分国内购买的货物生产保税货物。(3)在实际生产中保税货物和保税货物之间或者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串换使用。(4)企业高报单耗造成保税货物溢出。(5)企业由于改进工艺等原因产生剩余料件等。溢出保税货物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调查办案的过程中具体查明。因此笔者认为,该《办法》不能为海关对溢出保税料件进行监管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在海关出台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中也缺少对溢出保税货物监管的制度性规定。制度规范上的缺失给海关的执法带来了风险,容易造成执法不统一、监管不到位、执法疑难问题增加、执法效率下降、走私违法风险增大等问题,同时也不符合海关依法行政的原则,需要及时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对该问题予以明确。

三、目前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方式及其存在的弊端

在目前海关的执法实践中,一般有以下几种监管方式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监管:第一种方式为:将溢出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第二种方式为:要求企业对溢出的保税货物进行内销补税。

第一种方式又分为两种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案件稽查、调查阶段通过对企业进出口保税货物的初步核算即发函主管海关对企业溢出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第二种方法是在案件审理阶段通过对企业进出口保税货物的平衡核算和相关证据的审核,在对案件定性处罚后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之第五条责令企业将其溢出的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关于上述第一种做法,笔者认为,立案调查的案件,在案件尚未经过最终的事实认定、定性处罚的情况下,由海关责令相关企业办理溢出的料件纳入监管的海关手续,一是缺乏准确认定的事实基础,二是直接由海关作出决定,无法保证当事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关于第二种做法,笔者认为,在案件审理阶段对案件定性处罚后对溢出保税料件进行处理是合理的,因为此时涉案相关事实已经调查清楚,证据固定充分,但是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之第五条的规定将企业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欠妥。理由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依照本实施条例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但不没收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的,不免除有关当事人依法缴纳税款、提交进出口许可证件、办理有关海关手续的义务。笔者以为,该条规定的含义是指对当事人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的同时,企业有办理相关海关手续义务的,应当责令企业办理海关手续。例如,企业漏缴税款的,根据《海关法》的规定,应当补缴税款,即使海关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仍然不能免除其补缴税款的义务。但是企业办理海关手续的义务来源于《海关法》或其他海关法规规定的,并非直接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五条的规定。由于目前海关没有明确的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企业有义务将溢出的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因此,引用此法条责令企业对溢出保税货物办理纳入海关监管的手续,在法律依据上存在着漏洞。关于纳入海关监管的程序和操作办法,海关目前也无任何规范性文件对其加以规定。在执法实践中一般以海关业务联系函的形式通知内勤海关对企业溢余的保税货物纳入监管。笔者以为,影响相对人权益义务行政行为,应当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因此,海关对企业溢出的保税货物作出纳入海关监管的决定,需要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规定,否则将会给海关带来较大的诉讼风险。

关于要求企业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内销补税的监管方式,笔者认为,在没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企业对溢出的保税货物必须进行补税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要求企业对溢出海关的监管目的是确保税货物进行内销征税不符合海关的监管目的和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

保企业进口的保税货物加工成成品后全部复出口,保证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直接要求企业内销补税,剥夺了企业的选择权,不利于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也违背了海关监管的初衷和目的。有些企业在市场上没有内销的销售渠道,全部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要求这些企业对溢出的保税货物进行内销补税的处理,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不符合海关工作“服务经济”的原则。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明确规定,海关对于溢出的保税货物的监管

存在着执法不统一和执法不规范的做法。笔者以为,制定监管溢出保税货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明确海关具体的监管和操作程序是解决目前执法实践中有关问题的当务之急。

四、对溢出保税货物实施监管的有关建议

(一)、准确认定溢出货物为保税货物是有效监管溢出保税货物的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规定,保税货物数量短少无正当理由即是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因此对于保税货物数量短少的正当性的举证责任在企业,企业只要不能证明其短少的保税货物是有正当理由的,海关即可认定其无正当理由。但是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并未规定企业有义务举证证明溢出的货物为保税货物,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对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无论是要求企业将溢出的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还是要求企业内销征税,都是海关对行政相对人科以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需要法律的明确授权。因此,海关在对溢出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之前,应当举证证明溢出货物为海关监管的保税货物。

(二)制定和完善监管溢出保税货物的海关规章制度,是有效监管溢出保税货物的根本保障。企业之所以会溢出保税货物,原因是复杂的,包含了前期监管和后续管理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建议:第一,海关制定和完善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海关监管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海关监管的方式和程序;第二,在保证国家税款不流失的前提下,可以由企业自行选择对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方式,既可以选择对溢出保税货物重新纳入海关监管也可以选择内销征税;第三,针对溢出保税货物的不同原因,制定相关的配套监管措施。例如,如果企业是因为实际单损耗比备案单损耗小造成的溢出保税货物,海关可以要求企业及时整改,到主管海关变更单损耗,避免将来重复发生溢出保税货物的情况;第四,如果企业涉嫌伪报单损耗造成的溢出保税货物,海关则应当调查该企业是否存在走私或者走私行为。总之,健全和完善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规定和监管程序,明确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处理的具体操作办法是保证海关执法统一,防范执法风险的根本保障。

审稿专家:政法司巡视员成卉青

(责任编辑:王鹂)

海关总署令第195号(关于公布《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二)》

海关总署令第195号(关于公布《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二)》) 2010-11-01 【法规类型】海关规章【内容类别】加工贸易保税监管类 【文号】署令〔2010〕195号【发文机关】海关总署 【发布日期】2010-11-1【生效日期】2010-12-5 【效力】[有效] 【效力说明】 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二)》已于2010年10月14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5日起施行。 署 长盛光祖 二○一○年 十一月一日 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二) 为了适应加工贸易形势的变化,规范加工贸易有关业务,海关总署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13号发布,以下简称《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办法》第七条修改为:未经海关批准,加工贸易货物不得抵押。 二、增加“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将加工贸易货物与非加工贸易货物分开管理。加工贸易货物应当存放在经海关备案的场所,实行专料专放。企业变更加工贸易货物存放场所的,应当经海关批准。”作为《办法》第九条第三款。 三、将《办法》第二十五条修改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开展外发加工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供相当于外发加工货物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 (一)外发加工业务跨关区的; (二)全部工序外发加工的; (三)外发加工后的货物不运回直接出口的; (四)申请外发加工的货物未涉案,但经营企业或者承揽企业涉嫌走私、违规,已被海关

立案调查、侦查且未审结的。 申请外发加工的货物之前已向海关提供不低于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的,经营企业无需再按照本条前款规定向海关提供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 经营企业或者承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符合海关监管要求以及申请外发的货物属于涉案 货物且案件未审结的,海关不予批准外发加工业务。 同时,将《办法》第二十五条移作第二十四条;将《办法》第二十四条移作第二十五条。 四、将《办法》第二十七条修改为: 加工贸易货物应当专料专用。 因加工出口产品急需,经海关核准,经营企业保税料件之间、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之间可以进行串换,但料件串换限于同一企业,并应当遵循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不牟利的原则。 来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不得串换。 本决定自2010年12月5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 监管办法 (2004年2月26日海关总署令第113号发布,根据2008年1月14日海关总署令第168号公布的《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和2010年11月1日海关总署令第195号公布的《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二)》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规范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进出口报关、加工、监管、核销手续。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 论文摘要 1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现状、特点 1.1加工贸易的概念 1.2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1.3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特点 2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加工贸易中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大 2.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 2.3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模式尚不能完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 2.4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2.5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缺失 2.6我国加工贸易渠道走私严重,扰乱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 2.7我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3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3.1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机遇 3.2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挑战 4我国加工贸易的对策 4.1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 4.2改善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4.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模式

4.4转移原产国别,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4.5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 4.6严厉打击加工贸易走私违法活动,维护健康的对外贸易秩序 4.7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 5结论 参考文献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技术依赖、贸易的贫困化增长、走私、引发贸易摩擦等鉴于此,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将如何利用政策手段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现状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给加工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存在问题、转型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processing and trad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China's economy to a Some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poverty increased trade, smuggling, lead to trade friction, in view of this, our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policy. Under the new policy context, how China will use policy instruments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to start with the first analysi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proble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ing trade,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s positive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rocessing trad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made after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Keywords: processing trade, problems, transformation

加工贸易保税业务全解

加工贸易保税业务全解 加工贸易保税业务介绍 题纲 一、加工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二、加工贸易的作业流程 三、加工贸易报关及常见问题解决 一、加工贸易的基本概念 加工贸易(processing trade) 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监管(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ver the processing trade)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经营单位专为加工出口商品而经批准,缓办纳税手续进口的料、件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海关对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监管、对外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监管和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监管的统称。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属保税货物,自进口之日起至解除监管止,均应接受海关监管,未经海关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将其转让、出售、调换、抵押、或移作他用。 来料加工(Processing with Supplied Materials) 是指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主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还提供设备,由我方加工企业按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我方收取工缴费,外商提供的作价设备价款,我方用工缴费偿还的贸易形式。 进料加工(Processing with Imported Materials) 是指由我国有关经营单位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贸易方式。 进料加工的主要监管方式 (1)保税工厂、保税仓库方式 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有专门加工出口产品的工厂、车间、或经营单位本身拥有专门储存进口料件和加工成品的仓库,建有专用账册、专人管理制度、并具备海关监管的其他条件,海关可以批准建立加工贸易保税工厂或备料加工保税仓库。其料件进口时先予以全额保税,加工后以实际出口部分所耗加口料件予以免税,不出口部分自然予以征税。进出口货物的海关手续按进料加工保税工厂和保税仓库的要求办理。 进料加工的主要监管方式 (2)对口合同方式 我方与外商分别签订进口和加工成品出口的对口合同,料件进口时我方先付料件价款,加工成成品出口时再收取成品价款的进料加工,经主管海关批准可对其进口料件予以

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贸易平衡探讨

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贸易平衡探讨 摘要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出口急剧萎缩,然而加工贸易确是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文章对造成加工贸易顺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进一步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通过建立健全加工贸易产业退出机制。完善加工贸易产业评价体系;利用出口转内销政策,将加工贸易内销和外销都作为政策的导向;利用加工贸易平衡的调节器——内外销弹性调节机制,促成加工贸易发展趋于平衡。 关键词:加工贸易;贸易平衡;出口转内销;弹性调节机制 正确认识和处理进出口贸易失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民币升值及各XX取贸易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加工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很多企业不敢接单或无单可接,为了缓解出口压力,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如何处理内销与外销的关系,本文提出笔者的思考。 一、加工贸易失衡的数据分析 一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必然会遭受他国的贸易报复。从一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来看,贸易平衡应该是长期发展的趋势,也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国目前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只有认清这个问题,才能尽量减少顺差,规避他国的报复行为,减少贸易摩擦,使我国进出口贸易趋于平衡、健康发展。 引起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很多,我们主要从贸易方式的角度出

发,通过对2005--2009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可知,2005—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延续长期贸易顺差的态势,且贸易顺差的额度都较大。其中,一般贸易成为进出口贸易顺差的来源之一,但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且加工贸易的贸易顺差呈递增态势。 按照通常的理解,既然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而非一般贸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应该大于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2005--2007年,加工贸易确实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但2008--2009年一般贸易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2005--2009年,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一般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到2009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在进出口贸易总值中占比为48.2%,加工贸易占比为41.2%。 这种进出口主要贸易方式的转变和贸易顺差的来源是相悖的。因为,一方面,贸易顺差一直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且呈递增态势;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确呈递减态势。这种相反的变动趋势告诉我们,虽然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为了减少贸易摩擦,促使贸易趋于平衡,我们需要重点调整的是加工贸易而不是一般贸易。因此,处理好加工贸易的进口与出口,适当地将加工贸易外销的部分份额转向国内市场,减少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减少贸易顺差,实现长期贸易平衡的关键。否则,虽然人民币存在升值的预期,但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依旧,会招致更多的贸易摩擦。

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processing trade ) 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来料加工(Processing with Supplied Materials ) 是指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主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还提供设备,由我方加工企业按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我方收取工缴费,外商提供的作价设备价款,我方用工缴费偿还的贸易形式。 进料加工(Processing with Imported Materials ) 是指由我国有关经营单位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监管(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ver the processing trade )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经营单位专为加工出口商品而经批准,缓办纳税手续进口的料、件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海关对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监管、对外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监管和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监管的统称。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属保税货物,自进口之日起至解除监管止,均应接受海关监管,未经海关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将其转让、出售、调换、抵押、或移作他用。 进料加工的主要监管方式 (1)保税工厂、保税仓库方式 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有专门加工出口产品的工厂、车间、或经营单位本身拥有专门储存进口料件和加工成品的仓库,建有专用账册、专人管理制度、并具备海关监管的其他条件,海关可以批准建立加工贸易保税工厂或备料加工保税仓库。其料件进口时先予以全额保税,加工后以实际出口部分所耗加口料件予以免税,不出口部分自然予以征税。进出口货物的海关手续按进料加工保税工厂和保税仓库的要求办理。 (2)对口合同方式 一般贸易货物 加工贸易货物 复运出境

加工贸易现状及对中国的利弊

加工贸易现状及对中国的利弊 09营销陈驰 09113094 摘要: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从经济层面,加工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可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从社会层面,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扩大就业和稳定社会做了巨大的显著的贡献。但是近年随着我国产业格局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工贸易显露出来一些重大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对外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何解决加工贸易目前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立足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列举了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加工贸易的历史及现状 1.我国加工贸易的历史。 我国现代加工贸易的发展开始于1978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通过业务外包、贴牌生产等方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利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规模地开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业务。1996年,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首次超过一般贸易。据统计,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6 905.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5.3%。其中出口4 165亿美元,增长了27%;进口2 740亿美元,增长了23.6%。在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除了初级产品外,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2.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有明显的改善,技术进步效应逐渐显现。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势化趋势十分明显。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更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投资主体从20世纪80年代港澳台到90年代初的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主要从事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90年代初开始,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FDI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资金和技术来源,电子、电气设备、办公用品、通讯、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拓展。境外加工贸易作为新的加工贸易方式正在得到发展。 二、加工贸易的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1.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居于主体地位。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

浅谈报关行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经管学院 《报关报检实务》 课程作业 题目:浅谈报关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学生 姓名:杨洋 学 号:2015074534 班 级:国际商务1513 指导 教师:徐林

2017 年 6 月15 日 浅谈报关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参与世界市场的主体日益增多,经济利益日趋多元化,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合作和双边经济合作逐渐活跃,我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在世界各国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中,单级和多级的矛盾明显,贸易上的突出和经济纠纷不断加剧,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由于处在各种利益的矛盾交汇点、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对内改革的第一线,海关执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海关工作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国民经济、维护国际经济社会安全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世界多极化经济问题措施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era, the trend towards multi polarit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en developing in depth,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flow and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such as labor, capital and technology, launched in the global scope, subject to participate in the world market is increasing,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b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has been active in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world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the process of the world interest redistribution in the single level and multi-level contradiction is obvious, the outstanding trade and economic disputes intensified, unstable, uncertain and unsafe factors increase, because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intersection of interests, open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reform, the

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策略

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策略 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和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外汇体现的附加值。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主要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加工贸易现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和增长的主导力量。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我国加工贸易由1981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到2001年的20年间,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从10亿美元扩展到1400亿美元,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55%以上。2003年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7.6%,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商品总出口额的55.17%。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111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6.3%,其中加工贸易出口651.9亿美元,增长38.0%,占全国商品总出口的56.34%。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个主要方式,它对扩大出口、促进就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第一,加工贸易方式的变化。加工贸易可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等。对我国来讲,来料加工是一种盈利较小但风险也较小的加工贸易方式,而进料加工是一种盈利较大但风险也较大的加工贸易方式。按照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可以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料加工为主,这一阶段以对外的来料加工和装配作为利用外资,扩大出口的启动模式。(2)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以进料加工为主,这一阶段以亚洲“四小龙”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直接动力。进料加工是比来料加工更为成熟的一种加工贸易方式。(3)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以外商投资为特征,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商投资成为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产业特点和技术档次以及分工的层次上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这意味着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综合发展阶段,其综合性特征表现在以外商投资为基础带动各种方式的加工贸易发展,因而是一种投资式的,而非单纯契约式的加工贸易。第二,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加工贸易的最初发展缘于发达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后将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移植于交通便利的发展中国家,因而传统产业的转移主要着眼于东道国的劳动力优势和区位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将走向国际化。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过程中,跨国公司更加注重东道国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研发能力和信息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水平等因素,劳动力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的重要性正逐步降低。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三,外商投资主体的变化。我国加工贸易的投资主体随加工贸易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历了与港、澳、台毗邻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然后到港、澳、台商投资,再到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变化过程。投资主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加工贸易的投资规模、技术与管理水平,经营方式,销售渠道以及行业结构的改变,反映出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的渐进过程。二、我国加工贸易中的主要问题 1、国内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堪忧。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本地采购比例不仅低于新兴工业国家,而且低于东盟国家。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能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产业的配套能力,加工贸易逐渐与本地经济相融合。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发展20多年,配套产业仍不理想。这

精品范文-浅谈加工贸易相关论文

精品范文-浅谈加工贸易相关论文 加工贸易相关论文范文一:我国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 提要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对我国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作用,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各种数据,得出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贸易发展以及对增加就业和促进技术进步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加工贸易;贸易利益;影响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沃顿(verdoorn,P.J.)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时,第一次注意到产业内贸易的存在。Ge(xx)通过构建动态模型,指出加工贸易带来的技术学习和适应效应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worldbank(Madani,D.xx)对加工贸易的政策角色和影响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开展加工贸易最核心的三个目标是:增加外汇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工资收入;吸引FDI、鼓励技术外溢、促进示范效应以使本国企业涉足本国非贸易品的生产。Madani结合各国开展加工贸易的实践总结出开展加工贸易的经验。 (二)国内相关研究。金碚(xx)认为,加工贸易首先是一种政策现象,应从进出口政策和管理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加工贸易,即加工贸易在税收和海关监管上享有一定优惠待遇的一种特殊贸易方式,是一国未实现贸易自由化,特别是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比较高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一种变通的、含有政策优惠因素的贸易方式。潘永源(xx)认为,目前我国海关将所有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来料、进料加工统称为加工贸易。其特点是两头在外,不挤占国内原料和市场。汪五一(2xx)认为,加工贸易通常是指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贸易方式,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制成品出口到国外市场。邵祥林(2xx)认为,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企业(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从中国加工贸易增值问题研究――以价值链为视角,狭义上讲,加工贸易是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产国际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加工贸易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成为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加工贸易本质上是根据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情况,在不同的国家完成不同性质的生产工序,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加工贸易概述 我国自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78年7月和1979年9月,国家先后颁布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和《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的办法》,加工贸易由此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我国《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统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在我国,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简称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业务(简称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由外商提供原辅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由境内企业按照外商提出的规格、质量和技术标准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由外商自行在海外市场销售,并按双方议定的费用标准,向外商收取加工费(即工缴费)。进料加工是指外贸公司或企业自行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或自己的销售意图,加工或制造商品销往国外市场,赚取销售成品与进口原料之间的差价。进料加工是伴随着来料加工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而产生的。xx年10月,国家《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和xx年7月海关总署《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具体规定了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加工贸易政策。 自1978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签订了中国第一份加工贸易协议开始,中国的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xx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进出

中国加工贸易的中英文文献

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Robert J.Carbaugh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1.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China, the trade of expor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trade mode, namely common trade, processing trade, and other trade. From the “sixth five-year plan” to the “eighth five- year plan”,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kept on rising, centering on the common trade and assisting by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1994, the total values of processing trade surpassed that of common trade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that, the exports of processing trade are increasing annually, and its position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rising. Data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rocessing trade to total exports has always surpassed 50% since 1995. This fact prov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s imports and exports of trade. 2. The cha racteristic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reasons for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recent years 2.1 Reviewing China’s total values of exports in last decade, we can conclud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 at present. Firstly, the pos ition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s exports of trade tends to be stable. The proportion of the values of processing trade to the total values of exports is about 55% or so from 2000 to 2006. This proportion is relatively stable. It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 and its position becomes stable. Indirectly, it shows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ections of foreign trade are basically stable, and the income of processing trade is chiefly coming from some industries. Secondl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processing is upgrading.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ladder, we know tha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from the lower to the higher, are resource-intensive, non-skillful-labor-intensive, skillful-labor-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Along with the execution of reform and open policy, China’s trade has gained great development and made huge progress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The processing trade has stepped into the new machine-dominant era from the textile-dominant era. Thirdly, the added value of products in the processing trad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inevitably increase the value of commodities and their added value, which can help us gain more profits from exports. That is vital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 2.2 Why processing trade becomes more important in China. And why the quantities and total values of exports increase annually. Firstly, thank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great division of trade, China has gradually become a giant in the field of processing trade. What our aim is to be a great power in the trade field at present. Therefore, the processing trade has to catch up with the same space. Developing the processing trade, a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mode, firstly can drive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other trade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关键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 摘要: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因此对加工贸易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意义深远,但加工贸易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总之,从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从国际化背景到中国的自身条件和需求、从己经取得的成就到存在的制约因素等多方而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并在多方而提出建义。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我国的加工贸易1978年起步从无由有,从小到大,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加工贸易已经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在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大背景下,必须借鉴世界其它国家加工贸易的先进经验,并联系中国的实际,从战略的角度来思考和改革我国的加工贸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下、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也标志着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开始。 一·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原因 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象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方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己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方式之一,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中国的加工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国加工贸易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以实现平稳发展。 1、国内原因 (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转型升级进程加速。具体表现如下:①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明显政善。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带来大最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了新的产业。②加工贸易的产业链不断延伸。随着加工贸易规模的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导致产业链自上

海关总署第219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海关总署第219号令 发布时间:2014-0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已于2014年2月13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2月26日以海关总署令第113号发布,并以海关总署令第168号、195号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同时废止 署长 2014年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规范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办理加工贸易货物手册设立、进出口报关、加工、监管、核销手续。 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加工企业、承揽者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接受海关监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统称料件),经过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第四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免于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加工贸易出口制成品属于国家对出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交出口许可证件。 第五条加工贸易项下进口料件实行保税监管的,加工成品出口后,海关根据核定的实际加工复出口的数量予以核销。 加工贸易项下进口料件按照规定在进口时先行征收税款的,加工成品出口后,海关根据核定的实际加工复出口的数量退还已征收的税款。 加工贸易项下的出口产品属于应当征收出口关税的,海关按照有关规定征收出口关税。 第六条海关按照国家规定对加工贸易货物实行担保制度。 未经海关批准,加工贸易货物不得抵押。 第七条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分类监管,具体管理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第八条海关可以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核查,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海关核查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九条加工贸易货物的手册设立、进出口报关、核销,应当采用纸质单证、电子数据的形式。 第十条加工贸易企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海关有关规定,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

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问 题及对策分析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生学位论文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学号: 姓名:卢志杰 批次:0903 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直属)[22]VIP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完成日期:2011年06月指导教师:刘重力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外贸出口成倍增长,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工贸易日益壮大,并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方式,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工贸易的发展增强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加速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国家外汇、财政收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收益。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加工贸易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日益表现出来,大大阻碍着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性论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稳健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腾飞。 关键词:加工贸易改革开放进料加工共同繁荣

目录 引言 (1)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1) (一)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主导地位 (2) (二)外商投资企业是经营主体 (2) (三)经营模式以进料加工为主 (2) (四)出口产品逐步向机电、高新技术转变 (3)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问题 (4) (一)区域的发展不平衡 (4) (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多,加工技术落后 (5) (三)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不合理 (5) (四)产业关联度低,无法带动产业发展 (6) (五)加工产品逐渐充斥国内市场 (6) 三、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 (6) (一)平衡区域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7) (二)发展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7) (三)加强监管,完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 (8) (四)鼓励使用国内原料,提高产业关联度 (9) (五)妥善处理内销,减少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9)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深圳海关张婕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普遍存在的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作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执法建议。 【关键词】溢出行政处理海关调查证据认定 在加工贸易监管中,保税货物数量溢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但对出现这种现象的成因、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以及如何在行政处罚中体现和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一直以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方面保税货物数量溢出现象在海关的后续监管业务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这就给海关监管带来了执法的风险。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的政策制定、监管模式、查缉手段都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行政执法中溢出保税货物的情况及分类 溢出保税货物是指通过平衡核算的方式计算得出的加工贸易企业实际库存保税货物多于理论库 存保税货物的数量。具体的计算公式为: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进口保税货物的数量-出口成品折算成保税货物的数量。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0,属于保税货物多溢的情况;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0,属于保税货物数量的短少。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分析,保税货物溢出包含着两种具体情形,其一为企业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本身为负数,即企业出口成品折算为保税货物的数量大于进口保税货物的数量,这种情况我们称它为理论溢出;其二为企业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为正数,但是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大于理论库存保税货物数量,这种情况我们称其为实际溢出。 二、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及法律依据 溢出保税货物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海关监管的保税货物,法律规定海关有职责对保税货物实施监管,确保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如果对企业实际溢出的保税货物置之不理,有可能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为企业的走私违法提供可乘之机。《海关法》第一百条规定,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因此根据《海关法》的规定,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要求即是经过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如果需要在国内销售的,则需要依法缴纳关税。由于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采取的是单证流和物流相分离的模式,企业溢出的保税货物是在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通过下厂稽查、盘仓、平衡核算等方式发现的,因此如果在后续监管中对溢出的保税货物不作处理,前期监管备案、核销以及口岸放行等环节无法发现溢出保税货物,那么海关对企业溢出的这部分保税货物的管理即处于真空状态。 然而在目前已经出台的海关各类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对如何监管加工贸易企业溢出保税货物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2004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 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工贸易剩余料件的监管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笔者认为,剩余料件和溢出保税货物在概念上存在着差别。 《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剩余料件,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过程中剩余的、可以继续用于加工制成品的加工贸易进口料件。溢出保税货物指的是企业在实际库存保税货物数量比理论库存保税货物数量多的情况下,多出的那部分保税货物。首先,溢出保例如也有不能继续用于加工生产的,税货物既有可以继续用于生产加工制成品的进口料件, 理论溢出的情形。第二,溢出保税货物的原因不一定是企业在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中剩余的,溢出保税货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加工单损耗与企业向海关备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