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克次体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

单项选择题:

1、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

A.患者

B.体虱

C.家鼠

D.猫

E.猪

2、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恙虫病无重要价值?

A.焦痂与溃疡

B.发热

C.肝脾肿大

D.皮疹

E.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3、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首选药物是:

A.四环素族类

B.青霉素类

C.头孢霉素类

D.氯霉素

E.罗红霉素

4、恙虫病患者周围血常规检查可见:

A.红细胞增多

B.血小板减少

C.红细胞减少

D.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E.中性粒细胞增多

5、外斐反应常用于诊断恙虫病,在此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

A.OX1

B.OX2

C.OX16

D.OX19

E.OXk

6、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物为:

A.四环素族类

B.罗红霉素

C.氯霉素

D.SMZ

E.诺氟沙星

7、恙虫病病原体分离的方法为:

A.取标本血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B.取标本骨髓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C.取标本大便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D.取标本小便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E.取标本接种于小白鼠腹腔内,涂片染色鉴定

8、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鼠类

B.恙螨

C.鼠虱

D.体虱

E.患者

9、关于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呈双球形状,在细胞浆内靠近核旁成堆排列

B.以细龄小鼠的致病力强

C.吉姆萨染色呈紫蓝色

D.在发热期间,可从患者的血液、淋巴、焦痂、骨髓等分离出病原体

E.革兰染色呈蓝色

10、关于恙虫病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

B.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

C.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D.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

E.外斐反应阴性

11、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

A.患者

B.体虱

C.家鼠

D.狗

E.猫

12、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的关键措施是:

A.治疗患者

B.隔离患者

C.讲究个人卫生,灭虱

D.提高人群免疫力

E.预防应用抗生素

13、有些立克次体与某些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因此诊断立克次体疾病常作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此试验又称为:

A.显凝试验

B.肥大反应

C.嗜异凝集试验

D.SPA凝集试验

E.外斐反应

14、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发生于:

A.夏季

B.秋季

C.冬春季

D.雨季

E.无明显季节分布

15、流行性斑疹伤寒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应用皮质激素

B.口服四环素族抗生素

C.静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D.肌注干扰素

E.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

16、恙虫病简便且特异性尚可的试验室检查是:

A.肥大试验

B.尿常规检查

C.外斐反应

D.血培养

E.血常规检查

病例串型单选题:

病例1:患者男性,26岁,农民,因“高热、头痛10天”入院。查体:体温38.9℃,烦躁,头面及颈胸皮肤潮红,左侧腹股沟有1焦痂,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眼结膜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灯圆,颈软,心肺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胸部CT未见异常。肝功能ALT150U/L,尿常规:蛋白(+);血常规: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5.8×109/L,中性0.75,淋巴0.25。

1、以下哪一项检查对于确诊为首选:

A.头颅CT

B.血培养

C.肾功能检测

D.外斐反应

E.出、凝血时间测定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钩体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败血症

E.恙虫病

3、首选下列哪种病原治疗方法?

A.氯霉素

B.氨苄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氧氟沙星

E.红霉素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一. 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二.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1)呼吸道传播(2) 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三.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二).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2.病原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 四. 我国法定传染病包括几类几种?按甲类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包括哪几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8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 甲类 (1.鼠疫、2.霍乱)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内,农村不超过6h上报。 乙类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麻疹、9.流行性出血热、10.狂犬病、11.流行性乙型脑炎、12.登革热、13.炭疽、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5.肺结核、16.伤寒和副伤寒、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8.百日咳、19.白喉、20.新生儿破伤风、21.猩红热、22.布鲁氏菌病、23.淋病、24.梅毒、25.钩端螺旋体病、26.血吸虫病、27.疟疾 ) 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h内,农村不超过12h上报,其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28.流行性感冒、29.流行性腮腺炎、30.风疹、3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2.麻风病、3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34.黑热病、35.包虫病、36.丝虫病,37.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8.手足口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考试题.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男,35岁,因发热,头痛1周,全身性皮疹2天于10月5日入院,体温为39℃,查体;结膜充血,双肺底可闻湿性啰音,以右肺底明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蚕豆大小,伴疼痛,压痛,右侧阴囊可见一个8mm 大小皮损,无痛不痒,表面无渗出物,躯干,四肢暗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血常规:白细胞5.6×10/L,中性0.72,淋巴0.28。尿蛋白+,BUN6.5mmol/L 。入院后第一周,出现心率增快,第一心音低钝,心电图示ST 平坦,下降,AST 明显升高。此时可能是伴发( )A.消化道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中毒性肝炎 D.低钾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判断题 Brill-Zinsser 病的临床表现同恙虫病,但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有些立克次体与某些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因此诊断立克次体疾病常作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此试验又称为( )A .显凝试验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B.肥达反应 C.嗜异凝集试验 D.SPA凝集试验 E.外斐反应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女,83岁,因蜱叮咬10余天,发热6天,皮疹4天于2012年5月16日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8.0℃,脉搏7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 116/80mmHg。神志清晰,周身皮肤散在分布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淡红色斑疹,压之不退色,疹间皮肤正常,前胸部及双下肢可见大小不等暗红色瘀点、瘀斑,部分融合成片,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常规:白细胞14.1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8,血小板24×109/L。尿素氮30.81mmol/l,肌酐127μmol/L。心肌酶:乳酸脱氢酶509U/L,α-羟丁酸脱氢酶394U/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37.9秒,凝血酶原活动度20%,纤维蛋白原1.90g/L。对于该患者不需与哪个疾病相鉴别()A.莱姆病 B.斑点热 C.疟疾 D.斑疹伤寒 E.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填空题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治疗药物可选择_____或_____。 本题答案:四环素;多西环素 本题解析:四环素;多西环素 6、多项选择题 典型流行性斑疹伤寒皮疹的主要特征有()A.多于第4~5病日开始出疹 B.1~2d内皮疹由躯干遍及全身,尤以面部为多 C.皮疹开始为鲜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后转为暗红色,亦可为出血性皮疹 D.皮疹多于1周左右消退

传染病学重点总结

感染过程: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得过程 ②隐性感染(产生特异性抗体 ,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多见③显 性感染(大多数传染病显性感染只占小部分,但麻疹与水痘大多数表现为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可排出病原体),乙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⑤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体)多见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肺结核 ,②毒力,包括毒素(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与霍乱弧菌。内 毒素→伤寒杆菌、菌痢杆菌),③数量,④变异性 IgM 最早出现,近期感染标志 IgG 持续时间长,既往感染标志 ,②传播途径,③人群易感性(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得传染病如麻疹、水痘、乙型脑炎等)。 ,②社会因素 :①病原体,②传染性,(传染期就是确定隔离期限得重要依据)这就是传染病与 其她感染性疾病得主要区别。③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④有免疫性:再感染:系指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得间隙再度感染、重复感染:细胞乃至个体受某种感染体感染后,又感染了同种或异种得感染体。复发: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得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得症状再度出现。再燃: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得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得症状再度出现。 临床特点:病程发展得阶段性:①潜伏期,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接触者得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②前驱期:有传染性③症状明显期:传染性最强④恢复期 常见症状与体征:①发热,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h相差不超过1℃,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得极期;弛张热:24h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②发疹:斑丘疹:斑丘疹就是指斑疹与丘疹同时存在,不高起,不下凹得界限性皮肤颜色得改变,多为充血疹,压之褪色,相互融合。 甲类(2)、乙类(26)与丙类(11),共三类39种。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报告时间: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乙类传染病26种,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碳疽按甲类管理。报告时间: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丙类传染病11种,报告时间:24小时内。 确定传染病最重要得实验室检查就是病原体检查。 病毒性肝炎:就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得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甲型肝炎: 粪口传播, HAV IgM型抗体就是近期感染得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 Dane颗粒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DNA,DNAP,HBcAg ①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传染性②抗-HBs 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得抗体就是一种保护性抗体③HBeAg 乙型肝炎e抗原,HBV活动性复制与传染性极强得标志④⑤抗-HBcIgM就是HBV 感染后较早出现得抗体、 阳性 表示现症感染,病毒复制活跃。病人处于无症状携带或者肝炎活动状态。 阳性

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

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 可能有一些朋友对于立克次体感染这种病症会有所耳闻吧,但是真正了解立克次体感染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立克次体感染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但是由于立克次体感染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立克次体感染的知识,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 立克体病(rickettsiosis)是由一组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类立克次体病可分为5大组:①斑疹伤寒组(含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②斑点热组(含斑点热、马赛热、澳洲蜱型斑疹伤寒、立克体体痘症);③恙虫热组(含恙虫病);④Q热组(含Q热);⑤阵发性立克次体病组(含战壕热)。在我国已经发现的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 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需在活细胞内生长,在代谢衰退的细胞内生长旺盛;②具典型的细胞壁、有DNA和RNA,呈短小、多形性球杆状,染色后光学

显微镜可以查见。③除Q热、战壕热及立克次体痘症的立克次体外,均与某些变形杆菌(OX19、OX2、OXK株)有共同抗原,故可 进行外斐反应(变形杆菌凝集反应)以协助诊断。④对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族、氯霉素等敏感。⑤其毒素属内毒素性质,为其主要致病物质。⑥耐低温、干燥,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立克次体病的共同特点是:①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鼠类)和家畜(牛、羊、犬)等贮存宿主内繁殖。虱、蚤、蜱、螨等吸血节肢动物为主要传播媒介。②特异的病理改变为广泛的血管周围炎和血栓性血管炎。③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热、头痛和皮疹(Q热除外),呈急性表现。④广谱抗生素有效。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各病之间有交叉免疫力。 我国的立克次体病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恙虫病和Q热。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那就是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了,我们知道什么是立克次体感染容易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要做好对于立克次体感染的预防工作。

常见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风险

常见医院感染重点环节 风险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常见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清单参考 1.重点环节: 医源性医院感染诊断的准确性、监测(三管、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医院感染和可疑暴发的报告、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手卫生依从性、日常清洁合格率、消毒、灭菌、隔离(标准预防+空气、飞沫、接触)、手卫生、安全注射、静脉输液、输血、抗菌药物配置、微生物标本采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理、个人防护与职业安全、超声检查、医疗废物、污水处置 2.重点人群: 皮肤屏障损伤或炎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原发和继发的免疫缺陷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使用放化学治疗的患者、ICU的病人、老年人、新生儿、长期住院病人、长期卧床病人、营养不良病人、留置各种管道的病人、耐药菌病人、手术病人、病危病人、结核抗酸染色阳性的病人 3、重点部位:CA-BSI、VAP、CA-UTI、SSI、皮肤软组织感染、注射穿刺部位感染、新生儿感染、手术后肺炎、血源性病原体感染 4、重点部门: 手术室(住院洁净手术室、门诊)、重症医学科(ICU)、新生儿病室、血液净化中心、导管室(DSA)、产房、人流室、胃镜、纤维支气管镜室、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输液室、口腔科、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科病房、中医康复科、预检分诊等。 5、高危险因素: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点(最新版).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考点(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多项选择题 有关立克次体病的特点,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感染后免疫力短暂 B.节肢动物常为传播媒介 C.在细胞内以复制方式繁殖 D.所致疾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E.对所有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敏感 本题答案:A, C, E 本题解析:本题考立克次体病的特点,立克次体感染后免疫力持久,立克次体在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广谱抗生素敏感,磺胺药可加重病情,应禁用。 2、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31岁,农民,因“发热(最高体温39.5℃)伴头痛4d ,皮疹1d”来诊。查体:T39℃;结膜充血,皮肤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出血热抗体试验(-)。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伤寒 D.钩端螺旋体病 E.恙虫病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3、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48岁,农民,因“发热5d,尿量减少并牙龈出血1d”于11月4日来诊。14d前可疑被“草蜱”咬伤右踝关节,局部红肿、发痒,外用激素涂抹;11d前曾清理和清洗被老鼠污染的衣物;5d前出现发热、头痛、头晕、全身关节痛、乏力等症状;1d前尿量减少,牙龈出血。查体:T39.5℃;相对缓脉。初步诊断可能为(提示动态监测血常规,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后一次血常规:WBC2.1×109/L,N比例减少,可见异形细胞,PLT30×109/L。尿常规:蛋白(+)。)()A.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B.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 C.恙虫病 D.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 F.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G.粒细胞减少症 本题答案:F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为()A.恙螨 B.虱子 C.跳蚤 D.蚊 E.鼠类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为虱子。 5、多项选择题 关于恙虫病的实验室检查,叙述正确的有()A.外-斐反应最早可于第6病日出现阳性,效价1∶80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B.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强 C.特异性IgG检测有早期诊断价值 D.ELISA与EIA可做各种血清型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异性IgM或IgG检测 E.周围白细胞减少或正常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测考试题模拟考试.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测考试题模拟考 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立克次体的血清学检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 2、多项选择题 下列疾病中,哪些好发于冬春季( )A .水痘 B .乙型肝炎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流行性斑疹伤寒 E .地方性斑疹伤寒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请问如何治疗恙虫病?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26岁,因畏寒、发热2d 来诊。患者9d 前可疑被草蜱咬伤后,局部有红肿、发痒等症状,7d 后出现畏寒、发热、恶心、食欲减退、腹泻(黄色水样粪),头痛、头晕、全身关节痛、乏力。血常规:Hb110g/L ,RBC3.4610sup12/sup/L ,WBC3.310sup9/sup/L ,N0.29,L0.20,PLT1810sup9/sup/L 。单份血清抗体1︰64,并检出粒细胞内包涵体。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最可能的诊断是()A.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 B.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C.钩端螺旋体病 D.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E.伤寒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比,地方性斑疹伤寒( )A.病情较重 B.皮疹较少 C.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 D.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E.预后不好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请简述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发病机制。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立克次体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A.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 B.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D.急性假膜性炎症 E.干酪样坏死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关于恙虫病的病理改变,叙述错误的是()A.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单核吞噬细胞增生 B.肝、脾因充血和单核吞噬细胞增生而增大 C.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 D.嗜酸粒细胞显著增生浸润 E.出血性肺炎和间质性肾炎 本题答案:

传染病重点知识大全

1.传染病学(infectious diseases)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转归以及防治的方法。重点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了解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熟悉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方法;掌握诊断技术和治疗原则;为今后研究传染病打下基础 2,传染病(infections disease)亦称为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一组具有传染性疾病,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 3、.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包括病原体和机体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4、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从病原体进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也是医学检疫的依据。 5、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 )(发病初期)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 6、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疾病发展到极期,高峰期,某一传染病特异的症状和体征都表现出来了,由轻到重,然后逐步缓解。 7、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当机体免疫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 8、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9、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机体防御受到损伤,体内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或自然存在的隐匿病原微生物而致病。 10、再燃recrudescence 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的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

(整理)感染病学重点

【总论】感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的疾病,包括可传播和非传播疾病,通常系因各种致病的或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引起。 传染病:(contagious diseases) 感染病与传染病的区别:感染病应包括一切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疾病,其中一部分具有传染性。而传染病属于感染病,是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疾病,同时具有传染性。即感染病包括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1、鼠疫Plague、2、霍乱Cholera。 乙类传染病:(SARS,HAI,H1N1,炭疽按甲类上报)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2、艾滋病AIDS、 3、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4、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uman Avian Influenza、 6、麻疹Measles、 7、流行性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8、狂犬病Rabies、 9、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 10、登革热Dengue Fever、 11、炭疽Anthrax、 12、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Bacillary and Amebic Dysentery、 13、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14、伤寒和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16、百日咳Pertussis、 17、白喉Diphtheria、 18、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 of Newborn、 19、猩红热Scarlet Fever、 20、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21、淋病Gonorrhea、 22、梅毒Syphilis、 23、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24、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25疟疾Malaria、 26 A型H1N1流感Influenza associated with Subtype H1N1 。丙类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2、流行性腮腺炎Mumps、 3、风疹Rubella、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5、麻风病Leprosy、 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Epidemic and Endemic Typhus、 7、黑热病Kala-azar, Visceral Leishmaniasis 8、包虫病Echinococcosis、 9、丝虫病Filariasis, 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Infected Diarrhea not Associated with Cholera , Bacillary and Amebic Dysentery,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11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s。 总计:2+26+11=39 上报制度: 甲类传染病:凡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病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在填写报告卡的同时应立即电话进行报告。城市应在2小时内、农村在6小时内上网报告。

立克次体感染题库2-0-8

立克次体感染题库2- 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恙虫病皮疹特点是() A.病程第4~6天出疹 B.暗红色,出血性斑丘疹 C.瘙痒明显 D.多分批出现 E.类似麻疹,多扩散至面部,手掌足底部 病程第4~6天出疹,多为充血性皮疹,无明显分批出现现象,持续3~7天消退,主要见于躯干,四肢,不扩展至手掌足底部。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恙虫病临床诊断最为重要的体征是() A.焦痂或溃疡 B.肝脾大 C.淋巴结肿大 D.结膜充血 E.充血性皮疹 题中5项皆为恙虫病的重要体征,但是对临床诊断最为重要的是焦痂或溃疡。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恙虫病发病机制,下列哪项不正确() A.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性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 B.焦痂是因恙虫病东方体在局部繁殖造成的皮肤损害 C.发病机制类似败血症 D.病原体局部繁殖,释放毒素引起全身性病变 E.严重者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病变 发病机制不同于败血症,病原体是在局部组织细胞内繁殖,释放毒素引起全身性病变。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571130475.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恙虫病发热的特点是() A.缓慢起病 B.稽留热型 C.持续较长,类似伤寒 D.寒战少见 E.头痛,全身酸痛等毒血症状少而轻 恙虫病毒血症状明显,除发热外,可伴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急起,体温1~2天内达高热,弛张热型多见,类似伤寒较长,持续1~3周。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下列哪项是错的() A.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B.恙螨是主要传播媒介 C.从事野外工作者发病率高 D.多发生在夏秋季,北方以秋冬季多见 E.病后有持续免疫,不会再次感染 对同一血清型有较持久免疫力,对不同血清型免疫力弱。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 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infection )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 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 )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 on daryi nfection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 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

传染病重点

名词解释: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人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内源性感染:如果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其病原性。但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 3、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能排出病原体,一般只能用实验室方法才能检查出来。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转化为显性感染。 4、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若由这种动物采取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感染。 5、散发性:疾病发生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发生,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明显的关系。 6、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流行规模比较小。表示在一定地区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发病的数量稍为超过散发性。如猪丹毒、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 7、流行性: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如不加防制常可扩大传播。病原毒力较强、传播方式多、畜群易感性较高。 “爆发”(outbreak) :传染病在一个畜群单位或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短期间突然出现很多病例。 8、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全国,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9、检疫: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 10、免疫程序:指根据一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一面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定的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顺序、时间、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规程和次序。 11、传染性胃肠炎(TGE):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 12、仔猪梭菌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由C型或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仔猪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段的弥散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 1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鼻中隔扭曲、鼻甲骨萎缩和病猪声场迟缓为特征。 14、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15、小反刍兽疫(PPR):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 16、传染性支气管炎(IB):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啰音。在雏鸡还可出现流涕,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 17、鸭瘟(DVE):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破溃、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 简答: 1、传染病的特性: (1)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2、平时的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 (2) 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 (3) 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4) 认真贯彻执行检疫、检验工作, 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 (5) 调查研究当地疫情分布,组织相邻地区联防协作,有计划地进行消灭和控制,并防止外来疫病的侵入。

立克次体感染

单项选择题: 1、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 A.患者 B.体虱 C.家鼠 D.猫 E.猪 2、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恙虫病无重要价值? A.焦痂与溃疡 B.发热 C.肝脾肿大 D.皮疹 E.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3、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首选药物是: A.四环素族类 B.青霉素类 C.头孢霉素类 D.氯霉素 E.罗红霉素 4、恙虫病患者周围血常规检查可见: A.红细胞增多 B.血小板减少 C.红细胞减少 D.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E.中性粒细胞增多 5、外斐反应常用于诊断恙虫病,在此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 A.OX1 B.OX2 C.OX16 D.OX19 E.OXk 6、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物为: A.四环素族类 B.罗红霉素 C.氯霉素 D.SMZ E.诺氟沙星 7、恙虫病病原体分离的方法为:

A.取标本血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B.取标本骨髓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C.取标本大便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D.取标本小便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E.取标本接种于小白鼠腹腔内,涂片染色鉴定 8、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鼠类 B.恙螨 C.鼠虱 D.体虱 E.患者 9、关于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呈双球形状,在细胞浆内靠近核旁成堆排列 B.以细龄小鼠的致病力强 C.吉姆萨染色呈紫蓝色 D.在发热期间,可从患者的血液、淋巴、焦痂、骨髓等分离出病原体 E.革兰染色呈蓝色 10、关于恙虫病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 B.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 C.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D.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 E.外斐反应阴性 11、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 A.患者 B.体虱 C.家鼠 D.狗 E.猫 12、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的关键措施是: A.治疗患者 B.隔离患者 C.讲究个人卫生,灭虱 D.提高人群免疫力 E.预防应用抗生素 13、有些立克次体与某些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因此诊断立克次体疾病常作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此试验又称为: A.显凝试验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总论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 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 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 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 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 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 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 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 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 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 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三.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2.毒力(virulence):内外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3.数量(quantity):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4.变异性(variability): (1)境、药物、遗传等因素(人工培育多次传代使病原体的致病力减弱;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 (2)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逸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 四. 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1.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 a.天然屏障 b.吞噬作用 c.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2.促进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的变态反应:Ⅰ、Ⅱ、Ⅲ(免疫复合物型)、Ⅳ(细胞介导型)四型超敏反应,后二者最常见。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五.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疾病发展的阶段性(入侵门户、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 六.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七. 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代谢改变、内分泌改变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八.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1)呼吸道传播(2) 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 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 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九.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理、气象、生态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创造良好条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可受感染, 又称为人兽共患病(zoonosis)。 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文化水平等。 传染病的特征 十. 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Pathogen) 2.有传染性(infectivity)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 feature) (1)散发性发病(sporadic occurrence):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2)流行(epidemic):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3)大流行(pandemic):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4)暴发流行(epidemic outbreak):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2019年继续教育公共课好医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答案

()可用于治疗重症或伴血流感染的尿路感染患者C、碳青霉烯类 ()是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E、阿奇霉素 ()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E、两性霉素B ()与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是各型肺结核短程疗法的基石B、利福平 BSI肺炎链球菌对()耐药者多见,需注意药敏试验结果D、红霉素或克林霉素 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是()E、氟康唑 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A、链霉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与呋塞米合用的原因是()A、呋塞米增加其耳毒性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C、肝毒性 百日咳的治疗药物首选()D、红霉素 不属于时间依赖性杀菌剂的是()D、阿奇霉素 初治菌阳/或菌阴结核疗程一般是()个月E、6 达托霉素为()抗菌药物E、环脂肽类 大环内酯类()禁止与特非那定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B、克拉霉素 滴虫阴道炎的宜选药物是()C、甲硝唑 对多黏菌素类药物,错误的描述是()E、快速杀菌剂 对磺胺类药物不敏感的细菌是()B、立克次体 对青霉素过敏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可选用()B、氯霉素 对庆大霉素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耐药菌少 对尚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进行()A、预防性治疗 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 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 对于实施隧道式血管导管或药盒置入术的患者,建议()A、不推荐预防用药 对于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患者,关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建议是()B、不推荐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实施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高危患者,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次A、1 对于头霉素类药物的适应证描述错误的是()B、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等需氧菌引起的腹腔感染 多黏菌素类药物适用于以下哪类感染()D、铜绿假单胞菌 复杂性血流感染需全身使用抗菌药物()E、4~6周 肝病时避免应用以下哪种抗菌药物()C、两性霉素B 肝功能减退的患者在应用林可霉素时,应()E、肝病时减量慎用 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疗程至少为()D、4周 钩端螺旋体病治疗时为避免治疗后出现(),初始治疗阶段抗菌药物的剂量宜小C、赫氏反应 钩端螺旋体中、重度感染可选头孢曲松()g,静脉滴注,qdE、1 关于白喉抗毒素说法正确的是()A、青霉素不可代替白喉抗毒素 关于达托霉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不可用于治疗肺炎,因其可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 关于对氨基水杨酸,下列描述错误的是()E、严重肾病者可使用本药 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原则叙述有误的是()B、根据病原选用杀菌剂,应单一用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