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学原理教学教案全套

安全学原理教学教案全套

安全学原理教学教案全套
安全学原理教学教案全套

1绪论

本章学习要点:

?安全及安全科学

?安全基本概念及特征

?安全科学及其特征

?安全科学研究对象

?安全科学及相关科学体系

一、概述

安全学原理,就是伤亡事故发生、发展及预防原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指到安全工作实践的基础理论。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人类的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们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安全就是生命。

安全的广义含义包括人自身的健康与卫生;生活;生产环境的舒适与优美。

纵观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历程,安全思想贯穿其始终。

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条件的需要,学会了利用大自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

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对自然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发明了能够代替人做工的普通机械和动力机器,进一步改善了自身的安全生存条件和劳动条件,学会了分工协作,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于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斗争,各个行业经过无数血的教训形成了各自较为系统的安全理论与技术。

知识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就是知识,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广泛流通,这就要求知识的传播系统和高新技术与产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安全可靠性。人类对安全的依赖比以往更加强烈,对安全的需要也将变得更为迫切。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生存必须进一步改造自然、控制自然;学会控制和禁止人类自身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条件的破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正是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不可分性和各种不安全事情的危害性,安全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话题。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基本能适应本行业特点需要的安全技术与方法。

但是,截至目前,人们对事物安全性的认识大多数仍停留在表象阶段,无法对灾害事故进行有效地预测和防治。主要问题表现在:

1、揭示事物安全本质规律的研究尚不全面,

2、对灾害事故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防治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研究方面还未取得大的进展。

每年在世界各国都时有灾难性的重大事故发生,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20年内第28

①安全学原理

②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广义含义,广义之安全

人身的健康与卫

生,生产条件的完备与方便,生存条件的舒适与优美。

农业经济的马车

与现代社会的飞

机的安全差异。

次飞行返程途中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煤矿:在世界范围内,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较严重,而中国尤甚。世界煤矿重大事故80%发生在中国,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80%为瓦斯事故(窒息、突出、爆炸),而瓦斯事故的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

这种安全状态与现代化生产不适应的严重情况,迫使从事安全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探索事故或灾害孕育、发生、发展的规律,去寻求一种对事物的安全性可以进行本质的定性与定量描述,能够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新的安全科学方法。安全科学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二、安全基本概念及特征

1、安全的基本概念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换言之,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

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构成安全度(安全量)的概念,确立安全量的概念是确立安全科学的概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安全达到科学分析高度的必要前提。

安全分为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

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技术。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等。

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2、安全工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 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2) 本质安全化:安全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

注意两点:一、本质安全化的相对的,二、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情况事先难以预料。人——机——环境系统日常随

机的一般性事故损失并未彻底消除。

(3) 危险物质:化学、物理及生物作用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的物质。

(4) 重大事故: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后果严重。具有三特征:人身安全,伤亡严重,财物受损失与摧毁,环境严重污染。

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界定:重大事故,死亡三人以上,财物损失;

特大事故死亡十人以上,财物损失。

(5)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

(6)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和随机安全评价两类:。

(7)固有危险度:造成灾害的危险程度。用两个衡量参数以确定之:

参考《安全学原理》.1,说明

参考《安全学原理》.3

系统安全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影响参数

①设备及物料单位数量具有的致害能力;

②系统中拥有各种设备及物料的容量

3、安全的基本特征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2)安全的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5)安全的经济性,一定的经济投入,本限定在国内安全。

6)安全的复杂

7)安去的社会

8)安全的潜隐

三、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1、安全科学的定义

安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安全工作者对其定义各论述,不甚统一。

(1)库尔曼阐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所使用的技术危害作用绝对的最小化,或至少使这种危害作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这个目标,安全科学的特定功能是获取及总结有关知识,并将有关发现和获取的知识引入到安全工程中来。这些知识包括应用技术系统的安全状况和安全设计,以及预防技术系统内固有危险的各种可能性。

(2)J.格森定义:安全科学研究人及技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建立这三者的平衡共生态()为目的。

(3)刘潜(<<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主编)定义: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全(含健康、舒适、愉快乃至享受),已达到保护劳动者及其活

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横断科学。

(4)有学者认为:研究生产中人-机-环境系统,实现本质安全化及进行随机安全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工程学特指安全科学。

(5)现今定义: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从以上不同的定义可以看出,随着安全工作的深入,安全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充实,将来肯定会有一个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很恰当的定义。

2 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

(1)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适化。

(2)安全科学要体现理论性和科学性。

(3)安全科学要体现交叉性,与相关的学科综合和渗透。

(4)安全科学要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化。

(5)安全科学的目的要体现人、经济、环境和技术功能的最优化。

有安全就有经济效益

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层次,基础科学理论及认识论、方法论

四、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

背景知识:《安全学原理》.14

安全科学应该研究的领域范畴。

《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1990-2000-2020)》提出了我国工业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支撑条件和技术政策,确定了四项重点任务:

1.工业安全技术

着重于重大恶性事故及多次重复发生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技术。

《安全学原理》.14~15,6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2.职业卫生工程

着重于危害职工的尘肺病等职业方面的预防及控制技术。

《安全学原理》.15,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3.安全管理。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4.高新技术及特殊环境中的安全技术

《安全学原理》.15,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归纳安全科学研究的领域范畴,可以分为以下四方面:

(1)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工程学》.10

(2)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

(3)安全工程与技术。

(4)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五、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1)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四因素)

①人,安全人体,安全的主题和核心是研究一切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既是保护对象,又可能是保障条件或者危害因素,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根本不存在安全问题。

②物,安全物质,可能是安全的保障条件,也可能是危害的根源。能够保障或危害人的物质存在的领域极其广泛,形式也很复杂。甚至可以说它散布于人类身心之外的所有客观事物之中。

③人与物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以及人与物,安全人与物的关系。广义上讲是人安全与否的纽带。

即包括人与物(含人与人、物与物)的存在空间和时间,又包括能量与信息的相互联系。因此,把“安全人与物”的时间、空间与能量联系称为“安全社会”;“安全人与物”的信息与能量联系称为“安全系统”。

这样就有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若再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构成安全整体的四类不同性质的组成成份,即“安全四因素”。

(2)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纵横向的分类层次

根据“安全四因素”的不同属性、作用机制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关系,可进行纵横向分类。

A 纵向学科分

类,可有四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安全分支学科:

①安全物质类:自然科学性的安全物质因素。

②安全社会类:社会科学性的安全因素,即指人与人、人与物,

或物与物的时间、空间和能量联系因素。

③安全系统类:系统科学性的安全信息与能量的整体联系因素。

④安全人体类:人体科学性的安全生理、安全心理等因素。

B 横向学科层次

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基础理论)-哲学。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指导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升华,可分为四个层次:

①工程技术层次——安全工程技术

解决安全保障条件,把握人的安全状态,直接为实现安全服务。(《安全学原理P8》)。按服务对象不同,又可分为:

a 安全设备机械工程和安全设备卫生工程;

b 专业安全工程技术;

c 行业综合应用安全工程技术;

②技术科学层次——安全工程学

获取和掌握安全工程技术的理论依据,由a、安全技术工程学,b、安全社会工程学,c、安全系统工程学,d、安全人体工程学四类技术科学分支学科构成。

根据组成安全因素的不同属性和作用机制,各分支学科又分为四组:

a 安全技术工程学安全卫生工程学等;

设备因素对人的身心危害作用的方式不同。

b 安全社会工程学组(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教育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等)

调节安全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联系的不同原理和采取的不同分法。

c安全系统工程学组(安全信息论,安全运筹学,安全控制论)安全系统内各因素作用或功能的不同。

d安全人体工程学组(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

外界危害因素对人的身心内在作用机制影响的不同,人机联接方式不同而分。

③基础科学层次——安全学

获取和掌握安全工程学的基础理论,根据四因素论可构成四个理论层次,即

a 安全技术学(安全灾变物理和灾变化学)

b 安全社会学

c 安全系统学(安全灾变理论,联接作用学)

d 安全人体学(安全毒理学)

④哲学层次——安全观

把握安全的本质及其科学思想方法,是安全的最高理论概括,也是安全思想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2、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

正如人们对“安全科学”的定义有各种一样,对“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也有很多种,看法不一,先介绍几种权威、典型的分类方法。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1997年6月颁布,重新调整后)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一级学科:矿业工程(0819)

二级学科:采矿

工程

(08

1901

矿物

加工

工程

(0

8190

2)安

全技

术及

工程

(08

1903

无三级学科(科学研究方向)

2001年3月,将“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

(2)教育部1998年发布的《中国普通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发布专业目录,2001年发布专业设置大全)

11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律、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下设71个二级类,249个专业)一级:工学门类(08)

二级:环境与安全类:(0810)

环境工程(081001)安全工程(081002)(3)国家技术监管局(1992年11月1日)正式颁布的国标13745-92,即《学科分类与代码》,将“安全科学与技术”列为一级学科,由5个二级学科和27个三级学科组成。如下图:

(5个二级学科的介绍,见安全学原理.9)

导论内容:安全的核心内容:a人的身心安全健康;b设备与工具安全;c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率;d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e不危害和破坏生态系统。

3 安全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我们知道,安全的本质就是人、物、人与

物的关系。三大要素和谐、协调并达到预定安

全目标。

因此,安全科学知识体系涉及面很广泛,

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

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跨学科、综合性

很强,体系较完备的多学科、交叉科学。

安全科学与其他科学关系结构如图1所

示。

《安全学原理》.9

地矿类(0801)

采矿工程(080101)

甘心孟等《安全科学技术导论》,气象出版社,2000年6月,

.19

图1—1 安全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图

六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及方法

1 课程结构及

主要内容

2 本课程学习的意义和要求

(1)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后,懂得保护人身健康、保护国家财产、保护环境、加强理论与安全新技术的研究。

(2)要求:

a

理解并熟悉安

全科学、安全观、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安全生理及心理、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等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其实质;

b 从哲学高度领会安全价值观,并从认识论、方法论上分析安全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c掌握安全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理解制定安全工程技术措施及法律法规的理论依据。

3本课程教学方式及课时分配

重在讲授和讨论,课内无上机、无实验,有作业及读书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运用正确的安全方法。

课时:共52课时,期中考试占2课时,大作业2课时,讲授48课时,期末考试另行安排。

4参考文献:

[1]何学秋,安全工程学,中国旷大出版社,2000.6

[2]安全原理(2版),陈宝智,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9

[3]安全科学技术导论,气象出版社,2000.6

[4]安全技术概论,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6

本章作业

1何谓大安全观?

2简要说明安全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3什么是狭义安全?什么是广义安全?

4安全有哪些特点?

. 2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2—1 安全问题及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一、安全问题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安全科学的日臻完善,安全工程类专业已成为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之一。(近两年来,西农林、建科大、长安大学相继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在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挖穴而居,栖树而息,完全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存在物”,完全依附于自然。当时的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软弱被动,不仅承受雷、电、风暴、地震和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困扰,甚至野兽的侵袭也可以造成局部氏族部落的消亡。在这一时期,人类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自然灾害,人们一切活动受周围环境控制,处于被动适应地位。

跨入农业社会后,人类开始逐渐摆脱大自然的桎锆,但在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人为灾害也越来越多了起来。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十分肤浅;与大自然抗争的手段也十分简单、有限;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也是最基本的——水和土。安全问题也比较简单,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石器时代和农业时代,属于人们无知(不自觉)的安全认识阶段。

在工业时代,人类利用技术开发资源、制造机器,可以说技术无处不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同时也伴随着新的灾难。

工业时代初期,属于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中后期,因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工业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大系统及机器系统,因而属于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

(知识经济时代,属于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更是喜忧掺半。人类在20世纪所创造的成就多于19世纪前人类所创造的全部,但是2 0世纪人类所经受的灾害事故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惨重、更从根本上危及人类的生存。

20世纪人类经受的主要灾害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矿山灾害

人类对安全的人士却长期落后于对生产的认识。

现代工业使人们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生产力高度发展,但是带来现代文明的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各种灾害。

举世关注的日本骨痛病就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废弃的镉渣污染了土壤和稻米而造成的。经过20多年的潜伏后,1955年到1972年间,镉渣数次危害人类,致使280人患骨痛病和128人死亡。

汽车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许多生活便利的同时,排出的氮氧化物、硫化物等废气毒害了人体本身。

医药在延长人类生命消除病痛的同时,也造成了药害,并且它的副作用还会给人类带来深远的影响;空调、冰箱为我们带来舒适,但它释放的氯氟碳化物却破坏了大气中作为人类的保护伞——臭氧层。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灾害的原有属性,使许多自然灾害成为人为灾害,使许多危害程度轻的灾害上升为人类无法控制、造成巨大损失的灾难。

众所周知,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煤矿开采又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导致地表沉陷、山体滑坡、河流污染、农田毁坏等,更为严重的是,地下采矿过程中发生的顶板灾害、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矿井突水、煤层自燃等给采矿工作者造成了沉重的伤害。

原苏联加加林矿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共计突出煤岩14 000多吨,瓦斯25万m3;

我国发生的最大一次突出是1975年在四川三汇坝井,突出煤岩12 780 t,瓦斯140万m3;

世界上最大的瓦斯爆炸事故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期间,辽宁本溪煤矿发生的瓦斯、煤尘爆炸,死亡1549人。

2 交通运输事故

自1885年1月29日德国人本茨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后,给人们带来了数不尽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和社会繁荣。然而,它又引发出接连不断的人为灾害,使人类蒙受了难以计数的损失。

据英国官方统计:1986年英国共发生交通事故21.5万起,其中死亡人数达5 400人,比1985年的死亡人数上升4 %,重伤人数为6.9万人,轻伤21.7万人。

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统计,在美国,每11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每18分钟就有一人伤于交通事故,每年约有15万人因交通事故而成为残废,有10万个家庭因交通事故而发生不

表明人们在享受技术革命带来的便利和适宜的同时,也遭受着由它们带来的报复和惩罚,如、禽流感等。

“是药三分毒”

氟利昂R11可能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影响大气层。为此我国于1992年加入了联合国87年的蒙特利尔协议,于2010年全部停止使用。

幸。

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1987年 1月至5月,我国国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7 500多人,平均不到1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21天就有2 500人死于车祸。相当于每隔21天就要发生一次震惊世界的“大灾难”——发生在1994年1月17日震惊全世界的洛杉矾大地震也不过死亡62人。1991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进一步升级,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264 817起,死亡 53 292人,伤162 019人,直接经济损失4亿3千万元人民币。1997年交通事故死亡73 861人,伤

190 128人,直接经济损失18.5亿元(1998年年鉴)。

目前,8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就一项《2000年公路安全蓝图》的计划进行研究,估计在未来的15年中,全世界将有600万人死于公路交通事故,35000万人因车祸受伤。

自汽车问世100多年来,全世界已有2 20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现在,世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远远超过有史以来任何一年战争伤亡人数,或瘟疫死亡人数。这就使安全问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由战争、传染病转到交通、污染方面了。

3 化学污染问题

当分子之谜被揭开后,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创造了许多从前所没有的东西。化学工业的诞生,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是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它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扰乱了地球的大气循环、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使地球患上“综合不适症”。

目前,全世界5 5000m3左右的淡水被污染,水污染造成的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1980年发展中国家约3/5的人口难以获得安全饮用水,18亿人因污染水而遭受中毒性疾病的威胁,仅1984年10月~1987年4月期间,由于不安全饮用水和营养不良,全球大约有6000万人死于腹泻。每天至少有2.5万人因饮用恶质水而死亡。

由于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人类失去了无数赖以生存的动植物。据估计,地球上曾有过40亿种生物,现在大约只剩250万种。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就鸟类而言,在1600年~1900年这300年间,灭绝75种,平均每4年灭绝一种。进入20世纪以后,每年就灭绝一种,现在是每天灭绝一种,进而每小时灭绝一种。

专家认为,现在全世界约有25 000种植物和1000多个种及

亚种的脊椎动物濒临灭绝的危险。物种的灭绝使遗传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对人类而言,完全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4 大气污染间题

大约在200年前,工业革命改变了古老的农业社会,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深化,同时矛盾也日益激化。首先从燃煤、燃油的工业烟囱中喷出的滚滚浓烟,把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排向空中,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1952年雾都伦敦,从12月5日到12月8日,低空烟雾郁积4天不散,4000多人因此而丧生。

1985年,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南极上空有一个大小如美国国土面积的臭氧层空洞, 1988年北极又发现一个如格陵兰岛一样大的臭氧层空洞。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表面辐射的大量紫外线,保护生物免遭伤害。臭氧层的耗竭便会形成空洞,在空洞下,过多的紫外线就会辐射到地球表面,造成谷物减产,并使皮肤癌和眼疾病患者增加。经研究发现是氟利昂等氯氟碳化物大量溢入大气的结果,仅一个氯原子就可以破坏十万个臭氧分子。

20世纪以前高空大气中氯浓度为0.6 %,而现在上升到3.5 %。大气除受到有毒气体污染外,还受到大量工厂排出的粉尘污染。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的降尘量达到1×106~3.7×107t(1亿~3.7亿吨),许多工业城市每年每平方千米平均降尘量为500 t,个别城市高达1000 t。

5 核灾害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给能源危机带来了新的希望。核反应堆在世界各国陆续建成,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由于失控而造成人员伤亡,无数动植物灭绝;核

能所带来的环境灾害更不能低估。开发原子能是20世纪最令人望而生畏的遗产。

核能的可怕之处就是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物。它可以杀伤动植物的细胞分子,破坏人体的分子并诱发癌症,同时也会给下一代留下先天性缺陷。

1979年3月28日凌晨,美国三漓岛核电站发生了大量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外泄事件;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堆芯爆炸事件,巨量放射性物质随气流迅速蔓延,周围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核辐射,其中受到严重辐射的有237人,有的辐射灼伤面积高达90 %,共有28人死亡,24人残废。另据西方专家估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前苏联将有45 000人因此次事故的核

洪水、地震等灾害过后便是瘟疫,由垃圾引起。

污染而死于癌症。这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8 0多亿卢布,并使8万多人口的普里皮亚特城市成为一座“死城”,而且放射性物质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飘向瑞典、芬兰、丹麦和挪威等北欧国家,引起这些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极大恐慌。

6 航天航空工业灾害

随着通讯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在24小时内环球旅行一次,但空难、海难和车祸也使人们心有余悸。

1974年3月,一架土耳其-10型飞机在巴黎坠毁,346人遇难。同年12月,荷兰一架-8型飞机在斯里兰卡坠毁,191人遇难。

1977年3月,泛美航空和荷兰航空公司两架波音747飞机在西班牙加那力群岛的洛斯罗德斯机场相撞, 582人全部遇难。

1980年8月19日,沙特阿拉伯一架 L-1011型飞机在首都紧急着陆时失事,死亡265人。

1982年4月26日16时,从广州飞往桂林的266号飞机在桂林上空失事,机上112人无一生还。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美国弗罗里达州航天中心发射场,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点火升空,它载着6名机组人员和第一位平民宇航员——中学教师麦考利夫,这本将是人类邀游太空历史上最光彩的一页。然而,在离地球15000m高空处,飞机爆炸,机上7人全部遇难,航天飞机爆炸震惊了全世界,它被各国新闻界列为1986年十大事件之首,成为航天史上的第一悲剧。

总之,全球每年约有320万人死于技术失控或失策而导致灾难,这占各类死亡人数的5.2 %,列于人类死因顺序的第三位,并且每死亡一人就有四人留下永久性残疾,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2.5 %(损失指数)。为此人类要拿出国民生产总值3.5 %用于应急救援。

我国的灾害与安全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灾害大国之一。森林火灾、纺织厂爆炸、空难与车祸、空气与水的污染以及水土流失也尤为严重。我国“八五”期间每年平均技术灾难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亿元,国家每年拿450亿元用于应急救援。

这些残酷的、无情的技术灾害使人们深深地认识到:人类期望继续领受技术益处的同时,又憎恨由其导致的恶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越来越变得大规模化、普及化和复杂化。这种状况使得技术带来的益处与

2003年2月1日,中国农历羊年初一,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在返回途中失事,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恶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和尖锐,这就迫切地需要发展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安全科学。

二、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1 国外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16世纪,西方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至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使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劳动者在自己创造的机器面前致病、致伤、致残、致死的事故与手工时期相比也显著地增加了。

起初,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得最高利润率,把保障工人安全、舒适和健康的一切措施视为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把损害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以此作为提高利润的手段。

后来,由于劳动者的斗争和大生产的实际需要,迫使西方各国先后颁布劳动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关规定。这样,资本所有者不得不拿出一定资金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同时需要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和学者研究生产过程中不安全、不卫生的问题。从而许多国家先后出现了防止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保险基金会等组织,并赞助建立了无利润的科研机构。

如德国于1863年建立的威斯特优利亚采矿联合保险基金会;1887年建立的公用工程事故共同保险基金会和事故共同保险基金会等;1871年德国建立了研究噪声与振动、防火与防爆、职业危害防护理论与组织等内容的科研机构;1981年,库尔曼发表《安全科学导论》(德文),1990年9月科隆,第一次世界安全科学大会。

1890年荷兰国防部支持建立了以研究爆炸预防技术与测量仪器,以及进行爆炸性鉴定的实验室。

到20世纪初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与安全科学有关的组织和科研机构。据1977年统计,德国建立36个,英国44个,美国31个,法国46个,荷兰13个。从内容上看,有安全工程、卫生工程、人机工程、灾害预防处理、预防事故的经济学、职业病理论分析和科学防范等。美国的安全教育发展较快,到70年代末,一部分大学设立了卫生工程、安全工程、安全管理、毒物学和安全教育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日本在研究安全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它注重吸收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在安全工程学这一科学技术层次上进行了研究和发展。

到1970年为止,日本大学增设了反应安全工程学、燃烧安

1974年最早出版《安全科学文摘》杂志

全工程学、材料安全工程学和环境安全工程学等四个讲座课程,继而又在研究生院设置了硕士课程。至1977年,在日本大学中开设有关安全工程学讲座课程或学科的总计为48个,现在日本国内与安全工程有关的大学教育系和研究机构达7 6个,杂志3 6种,学会和协会33个。1991年1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刊(劳保学会)。

由于坚持安全工程学的研究和实践,日本近20年来产业事故频度率、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持续居世界最低水平,安全工程学在日本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安全科学从学科建设角度来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监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类企业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这时期安全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劳动保护方面的,即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在50年代仅有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以及煤炭科学研究院下设的部分研究室等有限的几

体育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第一课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教案 执教年级:七年级执教人:重庆市綦江中学王源 一、教材内容: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九年级教科书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与身体锻炼>>,这章节共3学时, 本课是第1学时,这一章节内容与其它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故本课又是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他们的生理特点是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抽象性强的知识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和直观性动画进行启发学生,通过小团队相互间的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掌握全课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3、情感目标: 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五、教学手段:引导、演示、启发、讲授法、讨论法、自我评价法等 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4分钟)插入视频图象。。。。。。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两个实验,边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四 全册教案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③象限角;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2-P 5; ②教材P 5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 .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2 α 各是第几象限角? 解:α 角属于第三象限,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1.1集合的概念 ................................................ ...... 1 1.2集合的运算 ................................................ ...... 3 1.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 6 1.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91.5简易逻辑 ................................................ ...... 12 1.6充要条件 ................................................ ...... 15 1.7数学巩固练习.............................................. 18.1函数的概念 ................................................ .... 21.2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 24.3函数的值域 ................................................ .... 28.4函数的奇偶

性................................................. ...2.5函数的单调性.................................................. 37.6反函数 ................................................ ..........1.7二次函数 ................................................ ........2.8指数式与对数式 ................................................ .2.9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0.1 0函数的图象 ................................................ .....2.11函数的最值 ................................................ .....2.12函数的应用 ................................................ .....1.13数学巩固练习 .. (4) .1数列的有关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等差数列、

人教版高中数学_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第一章课文目录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结构: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

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5)组合体 由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成的复杂的几何体叫组合体。 几种常凸多面体间的关系 名称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图形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 行,而其余每相 邻两个面的交线 都互相平行的多 面体 侧棱垂直于底面 的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 直棱柱 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侧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全等的矩形对角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矩形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 的形状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正多 边形 名称棱锥正棱锥棱台正棱台图形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 边形,其余各面 底面是正多边 形,且顶点在底 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面的平 由正棱锥截得 的棱台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人教A版教案全套

高 一 数 学 教 案 (必修五) 重庆铁路中学陈昭旭

数学5 第一章解三角形 课题:§1.1.1 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医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西北民族大学 内科学理论课教案 临床医学专业 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 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 篇二:医学类教案模板 教案首页 1 2 3 4 教案末页 5 篇三:教案设计模板 二、教学设计基本模板 注:蓝色字体标注可写可不写,要略写;红色字体必须写,详写;黑色写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要简写,学情分析要多;写几十个字就可以) *******知识处于***水平*******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 情:教育心理学常识及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主线)例:本课要完成的*********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一般就考1课的教学设计,可忽略不写)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主体)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深入探讨,探索心知 (三)知识延伸,拓展升华 (四)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板书设计] 课题:**************** 一:**************** 1.****************** 2.******************* (1)***************** (2)***************** 三、教学模板主体板块的扩展内容讲解 1、首先要做的是熟悉你所考试科目的课标和教材(通读和精读)--百度可搜索 (一)教学目标: 1.实验: 2.目标(具体化、操作化)与目的 3.怎样确定目标:课标要求,学生实际 使学生记住***事实,理解***概念,形成***技能,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应用***定律分析***问题,坚定***信念,养成***习惯***热情。教给学生******,教师将分析****。(黄字标注不能出现)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主要列出几项即可)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高中数学全套教案(新人教A版)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任意角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360? 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6)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7)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720? ,逆(顺)时针旋转”,角有大于360? 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之前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最大的角是周角,最小的角是零角.通过回忆和观察日常生活中实际例子,把对角的理解进行了推广.把角放入坐标系环境中以后,了解象限角的概念.通过角终边的旋转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弄清楚角的表示符号,以及正负角的表示.另外还有相同终边角的集合的表示等.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三角板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 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 ? ~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 ?~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 ” (即转体2周),“转体1080? ”(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360? 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360? 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经典教案第一套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课标要求: 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结合熟悉的算法,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2、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了解构造算法的基本程序。 4、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5、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从熟知的问题出发,体会算法的程序化思想,而不是简单呈现一些算法。 2) 变量和赋值是算法学习的重点之一,因为设置恰当的变量,学习给变量赋值,是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 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 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 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拄、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 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鬲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董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槪括。 三、教学用具 (1) 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槪括。 (2) 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 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 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什么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毎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_0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临床医学专业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一篇内科学绪论、第二篇、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一、教学目的(掌握、熟悉、了解的具体内容) 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主要相关因素、诊断; 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及防治展望。 教学重点: 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主要相关因素、诊断手段教学难点: 肺功能测定课型对象理论课临床本科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式+举例说明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5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45 分钟 15 分钟 1.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2.呼吸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4.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5.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展望小结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主要相关因素、诊断手段思考题 1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哪些? 2 呼吸系统疾病占死因的地位怎样? 3 SARS 爆发流行说明什么? 4 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什么特征?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 1 / 10

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二篇、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课型对象理论课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2.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3.了解其它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军团菌和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X 线征象和治疗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肺炎的几种分类方法 2.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内肺炎病原谱的特点与差别 3.细菌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方法 4.肺炎链球菌肺炎耐药变迁与抗菌药物选择 5.几种常见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与 X 线表现、诊断、抗菌药物选择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举例说明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10 分钟1.肺炎的流行病学、定义与分类2.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内肺炎的病原谱3.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菌特点、病理改变4.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包括重症肺炎特点)5.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实验室与X 线表现6.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7.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包括耐药现状、抗菌药物选择和抗休克)8.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与预后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难点解析 第一章课文目录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2、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3、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台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5、了解推导球的体积和面积公式所运用的基本思想方法。 知识结构: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柱 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5)组合体 由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成的复杂的几何体叫组合体。 几种常凸多面体间的关系 一些特殊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和主要性质: 名称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图形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 行,而其余每相 邻两个面的交线 都互相平行的多 面体 侧棱垂直于底面 的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 直棱柱 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侧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全等的矩形

人教版必修高一数学教案全套打包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 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 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 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210 x+=的解; (5)某校2007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 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

理论教案

体育锻炼与合理营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素概念和在体内的作用。 2、了解不同运动项目锻炼中如何加强营养素的补充。 3、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锻炼时的膳食问题。 4、学会运动与营养的合理搭配。 教学重点:营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锻炼项目对合理营养的需求 教学内容: 一、营养与健康 1、营养的涵义与合理营养 生命的存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命活动及体育活动的进行,都依赖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新的构成细胞的物质、能源和其他活性物质,而且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这一获得与利用食物的过程,称为营养。营养是保证机体生命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2、营养膳食的合理性 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则是增强机体质量、完善生理机能、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之一。 营养膳食的合理性原则,就是要求膳食中必须含有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素,而且含量适当,种类互补,全面满足身体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此外,营养的合理性还要求食物是易消化吸收,不含对机体有害成分。 3、营养素概念:营养素是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成分,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须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营养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身体同时也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所以营养与体育锻炼时密不可分的。 二、营养素在体内的作用 1、蛋白质在体内的主要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第一重要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构成酶和激素成分,调节酸碱平衡及全身生理机能;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供给热能等。机体一旦缺乏蛋白质,首先影响机体生长发育,肌肉萎缩,甚至贫血,并出现抗病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易疲劳,伤口不愈合等现象。 2、脂肪在体内的主要作用:脂肪在体内构成细胞膜及一些重要组织,参加代谢,供给热量,保护内脏,保持体温,并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 3、糖类在体内的主要作用:糖类在体内的首要作用是供给热能,人体所需能量的百分之六十是由糖类供应的。其次还构成组织成分并参与其他物质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营养作用,调节脂类代谢,具有解毒作用,保护肝脏等功能。机体缺糖使血糖下降,首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机能,使其兴奋性下降,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