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一年级地理知识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一年级地理知识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一年级地理知识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一年级地理知识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一)第五单元第一节——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 了解不同阶段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明确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现状。

(二)学习指导

【知识结构】

???????

?????????????????????????????因素增多,阿以冲突的原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球合作与冲突国际政治的地、印等多极格局美、西欧、日、俄、中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地图变化

两次大战引发世界政治国际政治关系图全球政治区域划分的地概念政治地图两次大战及其影响地理格局世界政治

【知识要点】

一.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德国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2.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

3. 沙皇俄国经过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 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美国和苏联强大起来

2. 英法被严重削弱

3. 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

4. 欧洲政治上出现分裂,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

5. 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

二.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当前世界除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外,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

政治经济中心

三.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一)主要区域性国际组织

1. 阿拉伯国家联盟

2. 非洲统一组织

3.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二)主要地区性冲突

1. 阿以冲突

2. 海湾战争

3. 科索沃战争

【教材分析】

一. 本课讲述三个问题: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二是当前一超多强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二是国家间地缘政治冲突相合作的特点及其表现。

二. 世界政治地图表现了一定时期各种类型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政治体系的区域划分和组合对立关系。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则可以体现区域或者全球政治现象的发展过程。意识形态、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是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三.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教材以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为例,讲述主要参战国对阵形势和战后政治地图的重划。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主要集中在欧洲。

1. 西方列强看来,海外殖民地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工业技术的扩散,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跳跃式地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欧洲,英、德矛盾最为突出。德国垄断资本实力超过英国.殖民地却不及英国的1/ll。在争霸过程中。英向法俄集团靠拢,德奥意则结成盟友。l914——l918年、旨在瓜分世界、分割和重分殖民地及财政资本势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两大对立集团之间进行。在战争中,日本在1914年对德宣战,却不出兵欧洲战场,而是借机在亚洲扩大势力和影响。意大利在1915年向奥匈宣战,加入协约国阵营。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而退出战争。美国则向德国宣战。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间的根本矛盾,相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又发生新的变化。美国和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跃居世界前两位。德国在英美扶持下重新崛起、为再度称霸世界奠定经济基础。后起的日本和意大利不满于战后现状、企图侵占更多的领土和殖民地。德国、意大利、日本先后走上疯狂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在20世纪30年代结成企图征服世界的轴心集团。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亚洲的中国、朝鲜和越南,欧洲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拉丁美洲的古巴,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战前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蒙古一起构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2)两大阵营的形成与东西对抗。由于国家利益和战略构想发生冲突,美苏两国关系从战时的结盟不断走向紧张直到全面冷战,并按意识形态差异分别组建了经济集团和政治军事联盟。美国为遏制苏联,在从北大西洋经西欧、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到西太平洋和东北亚的漫长地带,建立了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体的庞大军事集团。战后在阿富汗、越南、中东、柬埔寨等地爆发的地区冲突,都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有关。

(3)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长期遭受外国侵略、压迫和剥削的历史。基于发展经济、改变长期落后状态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利益。它们采取各种形式联合起来,例如不结盟运动、各种行业性或地区性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发展中国家合法利益、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三个世界的划分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两极格局阵线分明、相互对峙、针锋相对和全面对抗的态势不同,多极化的世界政治地图呈现出既有矛盾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复杂局面。应该说,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与两极格局的分化和瓦解相伴的。

苏联集团的分化、美国集团的分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巨变,1991年苏联解体.以欧洲和德国分治、东西方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和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特征的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联合国中改变了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中国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中国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实力出现,甚至被视为触发从两极向多极转化的标志。

目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想搞一极独霸,但没有经济实力;经济实力雄厚的欧洲和日本,前者向政治—体化迈进,后者—心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国际坐标未定、但地位和作用均重要的俄罗斯,拥有1亿多人口,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占全球4/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五. 合作和冲突是国家间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教材主要讲述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基于地理的联系,为保证地区安全,摆脱超级大国操纵和控制而建立区域性国际组织。关于冲突,教材则以阿以冲突为例,讲述地区冲突的地理因素。

从全球来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两大主题。第三世界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面对超级大国的争夺和干预,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联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提高对本地区事务和问题的发言权和控制力。许多发达国家也不希望发生冲突和战争,它们强烈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因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诸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使得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存在,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2)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摩擦和贸易争端加剧,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

(3)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恶化,南北关系紧张;

(4)原先在两极格局下被掩盖和压制的国家间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等,重新出现并日益突出,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

【模拟试题】

(—)选择题

1. 一战后出现的国家有

①西班牙②荷兰③芬兰④波兰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发生的变化是

A.美国和英国强大起来

B.德国合二为一

C.欧洲东部依附美国

D.美国和苏联由合作走向对抗

3. 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的流动B.自然环境的变迁

C.国际竞争D.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4. 第三世界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形成于

A.地理大发现B.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是

A.诺曼底登陆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6. 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

A.世界仍保持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B.世界出现一超多强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世界出现美国、日本、西欧三大政治中心

D.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主导力量

7. 关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组织不利于区域的和平和安全

B.这些组织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C.这些组织有利于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

D.这些组织虽不利于区域安全,但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8.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日本失去部分领土

B.德国海外殖民地扩大

C.南斯拉夫解体

D.欧洲国家数目增多

(二) 综合题

1.读“阿以冲突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海洋)

B (河流)

C (地区)

D (地区)

E (地区)

F (湖泊)

G (城市) H (国家)

(2)关于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和巴勒斯坦国

B.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

C.犹太国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

D.犹太人同意分治计划,成立以色列国

(3)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是:

A.

B.

C.

【试题答案】

(一)1. B 2. D 3. C 4. D 5. C 6. B 7. C 8. D

(二) (1)地中海约旦河加沙地带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死海耶路撒冷黎巴嫩

(2)BD

(3)A.巴勒斯坦问题B.耶路撒冷问题C.被占领土问题D.水源问题

(一)第五单元第二节——世界经济全球化

1. 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扩散方向和内容

2. 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推动因素和地理意义

(二)学习指导

1. 知识结构:

???????

????????????????????????-→可能扩大性更加突出,南北差距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受益者和国际金融市场是最大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扩散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空间跨国公司流工具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促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科技进步因素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本核心:西欧、北美、日术因素:产品、资本、技发展中国家方向: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世界经济全球化 2. 知识要点:

(1)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① 经济核心:由西欧向北美、日本、澳大利亚扩散

② 发达国家

<1> 特点: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

<2> 输出:产品、资金、技术

③ 发展中国家

<1> 特点: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

<2> 输出:原材料和燃料

④ 边缘地区:拉美、非洲、亚洲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① 科技进步

<1> 促进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

<2> 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进步

② 跨国公司

<1> 采取全球化战略:在资本过剩国筹集资本,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

品,在物资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2> 作用: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

(3)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① 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② 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经济增长快

③ 发展中国家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不同

3. 教材分析

(1)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

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将越来

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世界的大市场和国际经济的联系之中。在21世纪,全球化的洪流有

可能更加汹涌,全球市场化、全球信息化、生产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迅速流动这四大特征将

表现得更加充分。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以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特征的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由此,教材首先讲述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经济交流障碍的减少,经济在空间上的扩散则是国际经济联系的地理基础。在国际规模尺度上,经济的空间扩散主要表现为产品、资本和技术从先进国家向落后同家流动,从工、IL化国家向发展冲国家流动。某一生产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在空间上不断扩散,新的技术和资本等代替旧的生产和服务要素开始新一轮的扩散,就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

先讲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即世界经济的带状分布现象、发达国家集中在北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部。然后讲述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即这种空间格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则表现为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应明确三点:一是世界经济格局以南北两类国家为代表;二是从地理上看,这种格局是欧洲经济活动向外扩散的结果,其实质且长期的武力征服、殖民掠夺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处于受剥削和不平等的地价,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过程中,核心和边缘格局又是变动的。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非偶然。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在当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边界控制减弱,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科学技术最具世界性、也最早实现全球化。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品市场范围,使产品和服务能迅速在全球普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来占领新的市场。②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国家间经贸往来和政策协调。促进世界商品循环和人员流动。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在便利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也带来了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

跨国公司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从封闭的地区走向交流频繁的全球经济的过程。跨国公司实行全球经营战略。其优势在于它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行高度科学的经营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打破国家间贸易壁垒,加速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②通过在公司内部转移与推广新技术与新产品。促进技术的中间扩散;③扩大国际贸易量,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益;④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促进国家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和融合。

(4)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主要讲述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重点是讲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带来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因为自身条件和发展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拉大。应当说,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档,谁不参与,谁就落后。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主要成员,理应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组织者的作风、促进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占有优势.有可能享尽全球化红利。发展中国家则比较弱小,也是相对被动的一方,暂时饱受贫困和落后之苦。这是因为:①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而低廉,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容易被后者控制;②由于规模小、水平低、基础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③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多是先进的工

业产品和零件,发展中国家则多是农矿产品和轻工产品,低级产品与高级工业产品在交换中,始终处于不等价状态,④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给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多困难;⑤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有可能在贸易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条件,给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设置高门槛。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美洲国家都是北方发达国家

B. 亚洲国家都是南方发展中国家

C. 北半球国家都是发达国家

D. 亚洲也有北方发达国家

2. 关于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经济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美国

B. 在美国经济向外扩散过程中,欧洲也加入核心地区

C.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加入核心地区

D. 西欧首先位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

3.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B. 南北差距在逐步缩小

C.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

D. 跨国公司的活动相对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4.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丰要因素有()

①科技进步②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

③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④一个国家努力发展自身经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吸引较多外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有()

①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国家和地区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③东亚和东南亚④北非和西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下列国家不包括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是()

A. 美国

B. 加拿大

C. 墨西哥

D. 古巴

7. 在各大洲中,占世界贸易额比重最高的是()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跨国公司的活动及其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B. 跨国公司易形成世界性垄断,束缚技术的交流和扩散

C. 跨国公司的优势在于它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行高度科学的经营管理

D. 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9. 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设有零件供应地体现了()

A. 科技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B. 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C. 美国国力强大的标志

D. 一个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是通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联合完成的

二. 综合题:

(1)表中的“北方”即国家,主要是一些洲国家及部分洲和洲国家;“南方”即国家,主要分布在洲洲和洲。

(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世界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3)试预测在世界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南北差距的发展趋势。

2. 1984年,海尔集团是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小型电冰箱厂,现在海尔集团已经分别在美国、巴基斯坦设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将逐渐发展为跨国公司。请你分析海尔集团在成长过程中,还需作出哪些努力,才能逐步发展成为跨国公司?

(一)第五单元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

1. 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阶梯和基础

2. 了解世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

(二)学习指导

1. 知识结构: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西欧统一大市场主要区域经济集团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世界经济区域化 2. 知识要点:

三. 世界经济区域化:

(一)形成: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加剧

(二)特点: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外向的竞争性

(三)作用:加强区域内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四)表现:

1. 经济区内联系密切,交往便利

2. 建立一体化组织,抢占世界市场,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势

3. 发展中国加强相互间的政治协调和合作

四. 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一)欧盟:

1. 欧是世界经济区域化的策源地

2. 已建成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可在内部自由流动的欧洲统一大市场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

(三)亚太经合组织:

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

五. 教材分析

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国家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

激烈,由此推动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木课主要讲述世界经济区域化形成的

原因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国标在区域层次上的率先实现。经济全球化使各个

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中前紧密,货物、服务、资本和势力跨越国界的流动越来越频

繁。客观要求消除国家间各种经济障碍,减少贸易摩擦.也就是达成某种规范和约束各国

行为的国际公约和准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证,实现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共同干预和调节。因为世界各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长期存在。这决定了世界经济—体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些四家基于区域自身优势条件或者迫于外部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的压力.利益共同点比较多。有可能首先在区域层次上建立—体化组织。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表现出开放程度提高、封闭性下降的特点。。原有组织的扩张性提高,例如欧盟逐步向东欧和地中海沿岸扩展。其次,新建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开放程度提高。例如亚太的经和组织强调存多样性、灵活性、渐进性和外放性的基础上运行。第三,区域—体化组织之间相互开放,相互重叠。例如,亚欧会议开创跨洲一体化的先例,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同时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4. 关于主要区域经济集团。教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这三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集团为例,讲述它门的区域范围、特点和发展过程。这三个集团包括的地域广阔,占全球人口的l/3,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3/4,出口占世界总额的70%,奠定了目前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基础。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亚太经合组织:

①成立于1989年11月,中国在1991年加入

②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

③是由各成员囚最高领导人参加的区域性论坛

④是目前对世界影响不大的经济组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下列区域合作组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欧洲经济共同体②欧洲联盟

③衬比卢联盟④欧洲煤钢联营

A. ③④①②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②①

3. 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80年开始运转

③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外向的竞争性和内向的保护性

④区域经济内部联系的加强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4. 关于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②其前身是由欧洲三国组成的煤钢共同体,后改称欧共体

③几经扩大现已成15个成员国

④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建立后称为欧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目前,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

A. 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独联体经济联盟

B. 加勒比共同体,中美洲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海湾合作委员会,东南亚国家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D. 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

6. 世界经济区域化现象产生于

A. “二战”之前

B. “二战”之后

C. 经济全球化时

D. 20世纪80年代

7. 世界经济区域他的策源地是

A. 北美洲

B. 大洋洲

C. 西欧

D. 亚太地区

8. 一些大国热衷于搞区域化集团,是因为

①帮助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尽快发展

②在世界市场中抢占更多的份额

③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全球经济中实现竞争的优势

④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 综合题:

读图回答

(1)写出下列国家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

(2)上述国家中,不属于欧盟的国家的代号

(3)最早出现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由、、组成。目前(国家)的港成为欧盟的大门。

(4)A洋流的名称是;B海域的名称是,该海域的重要矿产是C海峡的名称是,该海峡的表层洋流流向为,这种洋流的成因类型是。

【试题答案】

一.

1. A

2. A

3. A

4. B

5. D

6. B

7. C

8. B

二.

(1)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2)①

(3)荷比卢联盟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荷兰鹿特丹

(4)北大西洋暖流北海石油直布罗陀海峡自西向东密度流

(一)第五单元第四节——综合国力竞争

1. 了解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2. 了解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二)学习指导

1. 知识结构: 综合国力竞争????????

???????????????????????????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实行计划生育济快速增长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力的途径科学和技术

内政和外交力量常规军事力量、战略核军事力量、国际竞争力等农业、工业、交通通信经济力量动力面积、位置、资源、劳基本实体国力要素______ 2. 知识要点:

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1)概念:即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其大小主要体现在几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

量、内政和外交、科学与技术

(2)基本实体:

① 国土面积辽阔有利于国家发展

② 地理位置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③ 自然资源是国家力量的物质源泉,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源资源和金属矿藏,数量和质

量是衡量大国地他的重要指标

(3)经济力量——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① 领先的工业能将潜在国力转变为现实国力

② 农业生产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粮食能否自给和输出

③ 信息社会交通和通讯意味着速度和财富,也是现代战争的致胜因素

(4)内政和外交:影响综合国力各要素发挥最大功效

(5)科学和技术:科技成果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1)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4)实行计划生育,积极发展教育和科技

(5)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壮大世界和平和安定的力量

3. 教材分析

(1)本课主要讲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综合国力的概念从其基本构成要素,二是以

中国为例,探讨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2)教材首先介绍综合国力的概念,考察一个国家的国力,要综合地看,全面地看,

更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分析。教材接下来分析国力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具体体现,包括基本

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五个方面,这些要素是划分国力类

型利评估国力的基础。

分析各个要素对综合国力的贡献时,要指出它们的价值是发展的、变化的,善于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例如,国土面积和其代表的价值并不成正比。如果地处寒冷或荒漠地区,缺地下资源,或者现阶段不具备开采条件,这样的国土其经济价值就要相对小一些。地理位置的价值则往往随着国际关系、交通条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冷战时期,德国处于美苏对峙的最前沿,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十分重要,随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这种价值随之降低。北极地区长期以来不引人注目,但因为经由北极圈内的航线是欧、亚、北美三洲间最近的航空线,随着世界各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北极的战略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在武器装备还不发达的时代,地形因素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比较大。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出现的飞机、导弹等武器后,地形在国防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打折扣。但是,地形永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之所以能够重创伊拉克,原因之一就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地形以平坦的沙漠和平原为主,它利于充分发挥高技术武器的性能。在波放黑冲突中,英国因为该地区地形复杂而不愿投入地面部队,担心武力干涉会重蹈越南战争的覆辙。

(3)了解本国国力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世界形势,提高民族自信心,在参与国际经济和政治交往中以及制定决策时,做到知己知彼,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

(4)关于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教材以中国为例讲述,着重突出科技和可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以及外交这几个方面,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国力构成要素中能够反映一个国家资源潜力和劳动力数量的是

A. 基本实体

B. 经济力量

C. 军事力量

D. 对内对外政策

2. 下面是四国轮廓略图,其中A、D是亚洲两个国家,B、C是拉丁美洲两个国家,在这四国中依靠经济力量成为强国的

3. 有关军事力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军事人员数量依然是决定性因素

②军事力量主要反映在常规军事力量和战略核力量两个方向

③军事力量的强弱主要看国家拥有核武器数量的多少

④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高科技因素,以及拥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日益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综合国力就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B. 综合考察一个国家的实力要综合地看,全面地看

C. 国力的构成要素有: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

D.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及其处理和解决国际事务的能力,主要看它的综合国力

5.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外交斗争和军事对抗等归根到底是

A. 领土的竞争

B. 经济的竞争

C. 进行军备竞争

D. 综合国力的竞争

6.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连起码的淡水资源也要靠进口.但新加坡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佼佼者,主要是靠

A. 综合国力强大

B. 人口素质高

C. 农业发达

D. 优越的地理位置

7. 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主要包括

A. 国民生产总值、生产能力、科学技术

B. 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科学技术

C. 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能力、对外贸易

D. 国民生产总值、生产能力、对外贸易

8. 当今世界,各国争夺战略优势的着眼点是

A. 从整体上提高综合国力

B. 进行军备竞赛

C. 发展经济,扩大出口贸易

D. 加强外交斗争

9.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稳定和加强农业,这是因为

A.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业问题直接关系列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B.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C.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D. 农业可以为人们提供全部食物和其他基本生活资料

10. 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它所包括的四个方面是

A. 经济力量、军事能力、战略意图、国家意志

B. 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对内和对外政策

C. 生存力、发展力、协同力、资源力

D. 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

11. 正确反映一个国家基本实体的是

A. 巴西面积居世界第五,人口居世界第六

B. 印度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人口居世界第二

C. 日本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人口超过一亿

D. 中国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

二. 综合题:

1. “读世界综合国力前l 7位国家排序图”,回答下列:

(1)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是,前l 7位国家中位于非洲的是、,位于欧洲的是、、、。

(2)从基本实体比较,国土面积最大的是;人口超过一亿的有、、、、、。

(3)当今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战略格局的特点表现在

2. 读“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图回答:

(1)填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的名称:

A B C D E

(2)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填字母)

(3)C要素主要反映在和两个方面。

(4)结合我国国情,若从D要素考虑,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对策是。

一.

1. A

2. A

3. D

4. A

5. D

6. D

7. C

8. A

9. A 10. B 11. A

二. 1.

(1)美国埃及南非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2)俄罗斯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巴西

(3)冷战结束后,对抗转为对话,综合国力的较量已替代军备竞赛.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各国纷纷从招整体上提高综合国力,争夺战略优势

2.

(1)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人口数量和质量交通和通讯能力

(2)B

(3)常规军事力量战略接力量

(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劳动力素质

一.

1. D

2. D

3. C

4. A

5. C

6. D

7. B

8. B

9. B

二.

1.

(1)发达欧北美亚大洋发展中亚非拉丁美

(2)不均衡性

(3)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2. 加强管理,技术创新,稳固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大力开拓新市场,扩大贸易量。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精编版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地球仪与地图[考纲原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网络构建] 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网络构建] 大气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网络构建]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壳物质循环。4.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网络构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原文]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网络构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原文]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网络构建] 人口、城市与交通 [考纲原文]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三一、区域主要特征:①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②区域内部有相似性和区域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功能 ④区域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基本含义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影响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对外联系 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传以外的其他各业 (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特点:①人均GDP少②人均收入少③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刚起步④预期寿命短,教育程度低⑤内部经济差异小⑥缺少大型中心城市⑦交通线数量少,密度低⑧区域开放程度地 ⑨人口结构以从事农业为主 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特点:①第二产业比重最高②第三产业加速发展③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④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⑤区域表现出不平衡态势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⑦交通运输路线多且密集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②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③第三产业比重最大④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⑤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形成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⑦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小⑧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工业化阶段补充:1.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结合P4美国) ①气候:纬度高,气候冷湿,热量不足,适合牧草的生长 ②水源:五大湖提供充足的牲畜饮用水 ③饲料:临近玉米带饲料供应充足 ④交通:交通发达便于乳畜产品的快速运输 ⑤市场(主导条件):东北部城市密集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⑥政策:政府政策支持形成乳畜业基地 ⑦科技: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强、冷载保鲜水平高 2.美国中部形成玉米带、小麦带的区位条件: ①光照: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②热量: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③水源:降水丰富,且有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④地形:大平原,平坦开阔⑤土壤:黑土,土壤肥沃 ⑥市场:国际国内市场开阔⑦交通:水运铁路交通发达 ⑧科技:技术先进,种子的研发能力强 5 / 1

高中世界地理必背经纬度

地理必背知识之重要经纬线 (1)穿越多个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线: 30°N: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最咸——死海,最咸的海——红海,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江大河入海口——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阿拉伯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著名景观——黄山、庐山、长江三峡、钱塘潮、神农架;上海、四川盆地;远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文明遗址:金字塔、玛雅遗址,巴比伦空中花园,三星堆;石油储量最多地区——中东地区等。 40°N: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半岛;地中海;土耳其海峡;里海;卡拉库姆运河、阿姆河;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罗布泊;长城东西端:嘉峪关、山海关;玉门油田;纽约、北京等。 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红海;大河入海口:印度河、恒河;广州、汕头;台湾;夏威夷;墨西哥高原;古巴等。 赤道: 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乞立马扎罗山;马来群岛;新加坡;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入海口等。 南回归线: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维多利亚沙漠,大分水岭,大堡礁,秘鲁寒流,伊泰普水电站,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 北极圈:冰岛(过其北部海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鄂毕河(入海口),叶尼塞河,勒拿河,白令海峡,格陵兰岛等。 南极圈:南磁极(140°E),南极半岛,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 30°E:东欧平原,多瑙河入海口,黑海,土耳其海峡(伊斯坦布尔),尼罗河入海口(亚历山大港),坦噶尼喀湖,赞比西河中游。 90°E:阿尔泰山中段,天山东端,吐鲁番盆地(艾丁湖-150米),罗布泊,阿尔金山中段,唐古拉山中段,冈底斯山东端,拉萨(羊八井),恒河三角洲,达卡。 120°E:呼伦湖,贝尔湖,山海关,渤海,黄河入海口,长江入海口,杭州,杭州湾钱塘潮,高雄(北京、上海、珀斯、青岛、福州略远一些) 120°W:大熊湖、落基山中段、内华达山、圣弗朗西斯科、洛杉矶。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世界地理非洲知识总结

非洲 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 介于20oW一40oE之间、30oN和30oS之间,赤道和20o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3、范围 (1)组成:非洲大陆和周围岛屿(主要有马达加斯加岛和加那利群岛)组成,世界第二大洲。 (2)分区:按照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非洲常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北非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属于白色人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 二:地形 ) 1: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和缓,称为高原大陆。大陆周围,有狭窄的沿海平原。 高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非洲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南部主要是得拉肯斯山脉,西北部主要是阿特拉斯山脉。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地势较低,中部的刚果盆地,原是面积广大的内陆湖,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2:地势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东非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它南起赞比西河的河口,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原、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和约旦河谷。由非洲板块内部板块张裂形成。 4:非洲因高原逼近海岸,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 三:气候热带大陆

(一)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 成因:a.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度相当;b.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 c.加上海岸线直,因此,使气候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小,从而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显. 【 (三)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四)撒哈拉沙漠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北回归线穿过,常年受副高控制,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高控制范围大 北非紧邻亚欧大陆,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不易形成降水 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受海洋影响小; 北非西岸有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五)几种非地带气候类型分析 1:非洲赤道地区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上,由于地势高、气温低,没有发育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①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②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③暖流增温加湿。

(完整word版)高中世界地理期末测试题.docx

和诚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地理知识清单 易错题目定时训练( 16) 考试范围:世界地理;考试时间:45 分钟;命题人:李风兰 第 I 卷(选择题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分 ,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 奥伊米亚康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的一个盆地,海拔约750 米,也是一个村庄,距离北极圈仅有350 千米。奥伊米亚康位于西伯利亚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同名盆地中央,东、南、 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右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 偏低的原因是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 冬季低温时间长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 流影响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 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 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 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 “一半冰川,一半火焰”,冰岛这个地方就是冰与火的美丽邂逅,十分迷人!它有着独特的地 质,温泉的数量更是全球之冠。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分布面积广,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B.地热资源丰富,水力资源非常缺乏 C.地处高纬度,有极昼现象,气温年较差大 D.苔原广布,草原面积分布较广,畜牧业发达 4. V 火山大规模喷发时,会导致 ①附近河流水位暴涨②全岛平均海拔升高 ③航空港关闭④北美大气能见度降低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火山、地震发生。2016 年 1 月 4 日夜间,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强烈喷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灰,朝某一个方向飘散,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回答下列 问题。 5.图中富埃戈火山南部山脉位于() A.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碰撞区 B.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区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区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区 6.推断本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最可能蔓 延的方向是()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7.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近地区()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B .太阳辐射会增强 C.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 D .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读美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中学世界地理常识大全

世界之最地理常识大全 一、地理: 1.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58.8摄氏度; 2.世界冷极:东方站(南极)最低记录-89.2摄氏度; 3.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每年平均有335天下雨,年降水量达12244毫米;4.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1845年~1936年的91年间未曾下雨; 5.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年降水量10842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毫米; 6.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7.从结构体底部到顶部的最高峰:冒纳凯亚火山(MaunaKea,夏威夷岛,海拔4205米,海下5998米,总高达10203米); 8.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纳罗亚火山(MaunaLoa,夏威夷岛,海拔4169米,火山体积达7万5000立方公里); 9.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的最高峰); 10.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3米); 11.最高的岛上山峰:查亚峰(新几内亚岛,海拔4884米); 12.太阳系内已知的最高、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奥林帕斯火山(火星,高达约27公里); 13.最长的陆上山系:安第斯山系(长达7500公里); 14.最长的海底山脉:中洋脊(长达80000公里); 15.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标高112米); 16.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7.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日本); 18.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意大利)。 二、岛屿: 19.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面积达2166086平方公里); 20.最大的河中岛:巴纳纳尔岛(巴西托坎廷斯,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 21.最大的湖中岛:马尼图林岛(休伦湖,面积达2766平方公里); 22.最大的淡水湖中岛:马尼吐岛; 23.最大的岛中湖中岛:沙摩西岛(苏门答腊岛多巴湖,面积达520平方公里); 24.最大的陨石坑类湖中岛:连尼尼华撤拉岛(加拿大魁北克省,面积达2020平方公里); 25.最大的沙质岛:芬瑟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面积达1630平方公里); 26.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马拉若岛(巴西亚马孙河口,面积达40100平方公里); 27.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最大的沙岛:崇明岛(面积达1200多平方千米); 28.地势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岛上的查亚峰海拔4884米); 29.人口最多的岛屿:爪哇岛(人口达12400万); 30.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鸭脷洲(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8200人); 31.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由印度尼西亚的13000多个岛屿及菲律宾的7000多个岛屿组成);32.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约有322万平方千米); 33.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 34.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三、湖泊: 35.最大的湖泊及咸水湖:里海(面积达371000平方公里); 36.最大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非洲); 37.最大的淡水水体:北美洲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高考复习区域地理世界篇高中世界地理复习详细知识点

《东亚与日本》 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日本 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N~45°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气温最高最低月分别是8月和2月):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寒冷的西伯利亚寒流(西北风)从陆地经过海上时,吸收一定水汽,被日本岛中部山脉阻挡,抬升,所以日本海沿岸的降雪比较多,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高三地理同步训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05高三地理同步训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时间45分钟,赋分10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训练指要 1.了解领土的空间特征:了解国力的概念及影响国力的主要因素;理解国力的地理意义。 2.了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特点;认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特点;认识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注意与时政热点结合分析,加深对此内容的理解。 一、选择题 1.第三世界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形成于() A.地理大发现B.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变化最突出的大洲是() A.非洲B.欧洲C.亚洲D.美洲3.下列国家中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出现的是() A.西班牙B.荷兰C.波兰D.法国4.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二战前非洲独立国家的是() A.埃及B.利比里亚C.埃塞俄比亚D.纳米比亚5.关于形成南北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国家资源贫乏 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增强 C.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 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6.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最早出现的大洲是() A.大洋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7.欧洲联盟是()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8.下列国家不包括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是() A.美国B.加拿大C.墨西哥D.古巴9.关于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美国 B.在美国经济向外扩散过程中,欧洲也加入核心地区 C.在世界经济中,发展中国家逐步加入核心地区 D.西欧经济首先位于世界经济核心地区 10.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界流动 B.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 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 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 因素 因素 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 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 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 五带 四季 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 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 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山地 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 结果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聚落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火山 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河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因 类型 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合理利用水资源 运动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 知识结构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高考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亚洲概述 【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 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知识梳理】 一、亚洲的位置、分区: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30°E——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10°S——80°N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 海与大西洋相通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二)范围: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三)分区: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与自然特征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四周) /地表起伏大/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 位) 亚洲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点为死海(﹣415米)2.主要地形区:(落实到地图上) (1)主要山脉:帕米尔高原的山结(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 汇) (2)8大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 伊朗高原、 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3)7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亚);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西西伯利亚平原(北亚)。

(二)气候: 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看地图册29页气候分布图)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部: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大陆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风;马来群岛---热带雨林 西部:印度半岛西北部、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北部: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 (三)河流、湖泊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与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北冰洋 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注入太平洋 东南亚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 注入太平洋 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注入印度洋 3.主要湖泊:黑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中亚;贝加尔湖----俄罗斯;死海----西亚 三、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一)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东南亚、东亚、南亚人口稠密,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6个(中国13 亿、印度10亿、印尼、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经济发展差异: 1.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韩国、新加坡:新兴工业国 3.西亚产油国与东南亚文莱:依靠石油资源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4.中国、印度建立了比较完整工业体系 5.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抓住机遇(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 *日本、韩国、新加坡二战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原因调整结构(接受) 发展科技 改善环境(投资) 东亚、日本

世界地理知识

世界地理 国际政治类组织: 欧盟(欧洲联盟) 独联体(独立国家联合体)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 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约(华沙条约组织) 一、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欧洲⑤亚洲⑥大洋洲⑦南极洲A北冰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二、各大洲主要国家

(一)欧洲: 1、英国(The United Kingdom):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岛国 英国国旗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国旗,中文又俗称米字旗首都:伦敦(London) 伦敦的主要景点有: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海德公园、格林尼治天文台、福尔摩斯博物馆、大本钟、伦敦塔桥、伦敦眼、特拉法尔加广场。 纪念品:泰迪熊(TeddyBear) 2、法国 法国,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首都:巴黎 主要景点:巴黎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 巴黎圣母院 法国大餐的盛名远扬海外,除了中国人之外, 再也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法国人那样享受美食 的乐趣了。 (伏尔泰(1694年-1778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1821年):法国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维克多·雨果(1802年-1885年):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9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罗丹(1840年-1917年),法国雕塑家,现代雕塑艺术之父。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 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 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 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 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 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 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 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 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 位置 范围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知识网络 单元知识结构 世界政治地理 格 局 世界经 济全球化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重点讲析 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2.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时间:1914—1918年 起因:由于各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同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意三国)与协约国(英、法、俄三国) 结果: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使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地图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领土大大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欧洲出现了波兰、芬兰、匈牙利等新的国家;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时间:1939-1945年 起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 交战双方:轴心国集团(德、日、意三国)与反法西斯同盟(苏、美、中、英、法) 结果:轴心国失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美苏强大,英法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政治上东西分裂,美苏两大阵营形成,成为东西对抗的两极格局。 综合国力竞争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 基本实体: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 经济力量: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军事力量:常规军事力量、战略核力量 内政和外交 科学和技术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复习_世界地理_区域地理_详细知识点.

世界地理 (1)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1)经纬度: 60`E-160`E 0-66`34N 2)地形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3)气候特点:季风性和大陆性强,类型复杂多样。 A 东亚日本 1、概述 (1)位置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范围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汉城)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3)气候 季风及其成因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 特点、成因)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佰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向、经济方面 日本 经纬度: 130`E-145`E 30`N-45`N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1)地形特点:1.多山占3/4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2.多火山地震。(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带)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注:河流湍急,流量大的原因:地势落差大,年降水量多且面积狭小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世界地理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世界地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一位探险者在游记中写到:从蒙特港到埃斯克尔,沿途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在向特雷利乌前进途中,自然景观与先前存在极大差异,气候条件恶劣.尘暴不断……下图示意该次探险区域与路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探险者在蒙特港、埃斯克尔和特雷利乌三地看到的自然景观分别是 A. 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B. 常绿硬叶林、高山草甸、温带草原 C. 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D. 常绿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森林 2.导致图示区域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极大的主要因素 A. 大气环流 B. 洋流性质 C. 地形地势 D. 海陆位置 3.1月份,蒙特港比特雷利乌 A. 降水少 B. 日温差大 C. 气温低 D. 光照充足 【答案】 【小题1】A【小题2】C【小题3】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出各地的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可知,蒙特港、埃斯克尔和特雷利乌三地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特雷利乌降水更少,所以蒙特港、埃斯克尔和特雷利乌三地看到的自然景观分别是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域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可从地形、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 【解答】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蒙特港、埃斯克尔和特雷利乌三地看到的自然景观分别是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因为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出各地的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高二世界地理大洋洲澳大利亚知识总结修订稿

高二世界地理大洋洲澳大利亚知识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大洋洲澳大利亚 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1)经度:110oE----140oW; (2)纬度:25oN----50oS。大部分属于热带 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60°E 2:海陆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3:交通位置: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大洋洲组成 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一个国家独占一个大陆) 四大岛屿: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新西兰南岛、北岛和新几内亚岛均位于板块的交界处,为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三大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大洲 二:居民 少数土着是属黄种人和黑种人,现多为欧裔白种人,为世界人口最少的大洲 历史上为殖民地,现仍有岛屿被美、英、法分别占领着。 澳大利亚 一、范围和位置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110oE-150oE)纬度:10°S~40°S以热带为主 海陆位置: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面积768万km2,居世界第6位; 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最北端:约克角。 二:地形 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地形分为三部分: 东部是山地: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分水岭(海拔一般为800~1000米,墨累河就发源于此,注入印度洋); 西部是低矮高原:海拔200~1000米,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 中部是平原:海拔不足200米,有北艾尔湖(大洋州最低处-16m)、大自流盆地,自流水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只宜牲畜饮用; 三、气候 1:气候类型及分布 大分水岭以东: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分水岭以西: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2:气候特征: 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3:气候的成因 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多地形雨,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高中一年级地理知识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一)第五单元第一节——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 了解不同阶段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明确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现状。 (二)学习指导 【知识结构】 ??????? ?????????????????????????????因素增多,阿以冲突的原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球合作与冲突国际政治的地、印等多极格局美、西欧、日、俄、中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地图变化 两次大战引发世界政治国际政治关系图全球政治区域划分的地概念政治地图两次大战及其影响地理格局世界政治 【知识要点】 一.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德国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2.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 3. 沙皇俄国经过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 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美国和苏联强大起来 2. 英法被严重削弱 3. 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 4. 欧洲政治上出现分裂,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 5. 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 二.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当前世界除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外,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 政治经济中心 三.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一)主要区域性国际组织 1. 阿拉伯国家联盟 2. 非洲统一组织 3.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二)主要地区性冲突 1. 阿以冲突 2. 海湾战争

3. 科索沃战争 【教材分析】 一. 本课讲述三个问题: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二是当前一超多强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二是国家间地缘政治冲突相合作的特点及其表现。 二. 世界政治地图表现了一定时期各种类型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政治体系的区域划分和组合对立关系。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则可以体现区域或者全球政治现象的发展过程。意识形态、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是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三.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教材以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为例,讲述主要参战国对阵形势和战后政治地图的重划。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主要集中在欧洲。 1. 西方列强看来,海外殖民地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工业技术的扩散,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跳跃式地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欧洲,英、德矛盾最为突出。德国垄断资本实力超过英国.殖民地却不及英国的1/ll。在争霸过程中。英向法俄集团靠拢,德奥意则结成盟友。l914——l918年、旨在瓜分世界、分割和重分殖民地及财政资本势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两大对立集团之间进行。在战争中,日本在1914年对德宣战,却不出兵欧洲战场,而是借机在亚洲扩大势力和影响。意大利在1915年向奥匈宣战,加入协约国阵营。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而退出战争。美国则向德国宣战。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间的根本矛盾,相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又发生新的变化。美国和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跃居世界前两位。德国在英美扶持下重新崛起、为再度称霸世界奠定经济基础。后起的日本和意大利不满于战后现状、企图侵占更多的领土和殖民地。德国、意大利、日本先后走上疯狂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在20世纪30年代结成企图征服世界的轴心集团。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亚洲的中国、朝鲜和越南,欧洲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拉丁美洲的古巴,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战前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蒙古一起构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2)两大阵营的形成与东西对抗。由于国家利益和战略构想发生冲突,美苏两国关系从战时的结盟不断走向紧张直到全面冷战,并按意识形态差异分别组建了经济集团和政治军事联盟。美国为遏制苏联,在从北大西洋经西欧、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到西太平洋和东北亚的漫长地带,建立了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体的庞大军事集团。战后在阿富汗、越南、中东、柬埔寨等地爆发的地区冲突,都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有关。 (3)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长期遭受外国侵略、压迫和剥削的历史。基于发展经济、改变长期落后状态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利益。它们采取各种形式联合起来,例如不结盟运动、各种行业性或地区性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发展中国家合法利益、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三个世界的划分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两极格局阵线分明、相互对峙、针锋相对和全面对抗的态势不同,多极化的世界政治地图呈现出既有矛盾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复杂局面。应该说,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与两极格局的分化和瓦解相伴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