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地理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地理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地理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一)命题规律分析

1.呈现世界局部区域轮廓图, 并利用经纬网来判定位置, 再根据位置分析区域的气候地形等特征及关系,并判断该区域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和发展条件。

2. 由单纯考查地理识记知识转向多视角综合考查地理知识的应用。

3. 区域地图常成为试题的知识载体。

(二)命题趋势预测

1. 以各种地图( 包括经纬网图、区域轮廓图、等高线图等)为载体, 结合政史知识从多角度进行文科综合命题是今后趋势。

2. 世界主要国索和地区的位置、地形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及由此形成的特色农作物的全球贸易是考查热点。

(三)专题能力聚焦

1. 世界重要区域、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2. 世界热点地区,如中亚、西亚、朝鲜半岛、南亚、巴尔干的区域特征。

3. 阿以冲突、朝鲜核问题、印巴冲突等相关问题。

4. 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形势、格局的演变。

5. 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6. 综合国力。

复习应试策略

热点地区是高考文综地理部分主要材料来源, 也是政史地学科综合的结合点。热点地区在高考文综试题中再现率为100%, 只不过不同年份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是有所变化的。

本专题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初中世界地理、高中地理选修( 一) 中“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主要热点有: 与“上海合作组织”有关的中亚地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反恐;与伊拉克战争、战后重建有关的西亚地区,伊拉克战争与世界政治格局,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形式格局的演变;与巴以冲突相关的中东地区以及国际政治形势,与东盟“10 + 1”、“10 + 3”合作有关的东南亚区域地理;以金融风暴为背景的拉丁美洲区域地理;以欧盟扩大,区域合作为背景的欧洲区域地理;以欧、美、日合作与竞争为背景的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域合作与冲突;以俄罗斯政治经济地位上升为背景的俄罗斯地理,另澳大利亚、非洲、北美洲也应关注。在今年高考命题中,以拼合图为背景,考查中国及世界某一地区的河流、地形、气候、区域合作、贸易、交通等地理知识,或综合考查政、史、地跨学科知识,而这种拼合图以中国和周边地区的结合部位为中心辐射几个国家可能性最大,这样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以东北亚为区域中心的综合考查题,以澳大利亚为区域中心的综合题,或以美国为区域中心的综合题是今年高考命题的几个重要方向。在复习备考过程中,(1) 要关注热点问题;(2) 要掌握区域地图的分析方法;(3) 要注意区域地理中外结合部位,如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中南半岛、与南亚地区,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我国东北与朝鲜半岛、俄罗斯等的结合地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

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2. 经济全球化的支撑 a.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 b.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 c.载体—跨国公司 d.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 e.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 f.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 3.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4. 当今科技革命的特点: a.技术群落成为主导 b.生产要素发生质变 c.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融合 d.可持续发展 5. 创新地理学:不是指地理学的创新,是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构建的一门新的地理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a.创新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b.创新活动对区域产业的影响 c.创新活动对城市与区域的影响 d.创新体系空间格局及创新的空间扩散与转移 e.创新活动与创新环境 6.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反映一个国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7. 世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循序渐进规律、演变加速规律、优化升级规律 8. 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是导致产业结构更替的源泉。 9.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就开始从一产向二产转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向三产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一产劳动力减少,二三产劳动力增加。因为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2)雁行形态说(日本赤松)具体表现: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10.(1)世界经济重心:一定时期内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的地区,资源、资金、技术、产业和文化等高度密集,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动力最强、经济潜能最大、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最大的区域,也是最终需求和外贸出口增长最快、引进技术与吸纳国际资本最多的地区。 11.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的根本动因。 12. 古典国际分工理论:核心是比较利益(优势)理论 (1)相对技术差异论(大卫李嘉图):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2)要素禀赋论(瑞典赫克歇尔&俄林):相对要素丰裕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两国进行贸易之前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这种相对要素价格和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

当代全球地理政治格局的发展基本现状

论述当代全球地理政治格局的发展基本现状 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向 发展基本现状: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不是亘古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继承性。首先,世界政治格局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革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格局要代替旧的格局。其次,新格局的产生是旧有格局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果,旧的格局在冲击下不断调整,并产生新的特点,逐步向新的格局过渡,因而新旧格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联集团的分化、美国集团的分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巨变,1991年苏联解体.以欧洲和德国分治、东西方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和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特征的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联合国中改变了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中国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中国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实力出现,甚至被视为触发从两极向多极转化的标志。 目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想搞一极独霸,但没有经济实力;经济实力雄厚的欧洲和日本,前者向政治—体化迈进,后者—心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国际坐标未定、但地位和作用均重要的俄罗斯,拥有1亿多人口,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占全球4/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美苏主导的两极对抗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由帝国主义列强支配的殖民体系,形成了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的两极对抗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和前苏联取代了所有其它列强,成为世界上真正的超级大国。由于美国固有的霸权主义和前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以及各自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当他们并肩消灭了共同的敌人后,便按照大国的势力范围构筑各自的帝国。于是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地缘政治对抗。这种对抗的形式是"冷战",主要手段是军备竞赛和武力威胁,争夺重点在欧洲大陆和亚洲边缘地区,其影响涉及到世界每个角落。于是在战后最初20年内,美苏共同构筑了"海洋世界"与"大陆世界'相对抗的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强多极的多极化格局。两极对抗的格局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而逐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考 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任课教师:曹晓飞 姓名:学号:成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摘要】针对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介绍了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一、何谓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 (1)、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 (2)、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研讨式教学方式正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为这门课程服务。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一)、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经过一学期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我总结出它所涵盖的三大特点: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的概念,不明白自己学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更甚至有学生会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詹慧敏电商Q1241 12150048 摘要:能源问题关系国家的发展建设,人民的生产生活,解决好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意义重大。现在国际局势紧张加剧,中国与周边国家像菲律宾,俄罗斯等国都存在关于能源问题的摩擦,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本文以能源分布,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进口渠道与运输,能源安全问题表现五个维度为出发点,分析了世界能源现状与我国能源现状问题,然后针对我国能源安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一些自己的对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措施的见解。 关键词:能源开采加工消费结构 一、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在常规能源中,石油主要分布于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中东北非也是主要的石油产地。煤炭储量分布呈现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的特点。且在北纬30°~70°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这个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向西经陕西、宁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到达北美中部。其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独联体。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次是波斯湾地区,拉美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世界水利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江大河流域,但是发达国家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远胜于发展中国家的,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均在50%以上。在非常规能源中由于技术资金原因,发达国家的开发程度也较发展中国家高。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上—大别山—秦岭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储量最为丰富。费常规能源中,像拉萨等地的太阳能、内蒙古等地的风能、沿海地区的潮汐能、核能,虽都有涉及但因技术等的限制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 二、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 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由于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能源的分布国可能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实力,所以就会出现能源跨区域跨国际合作的机制。发达国家或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收购别国的能源公司的股份而获得该国的油气资源。或者是提供技术、资金给该国在当地进行开发,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为自己国家建立能源贸易往来。 当然在购进能源后也需要对其进行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率的高低,在这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的利用率很高。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 世界原油生产集中于储藏地,油品生产集中于消费地,世界石油消费与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当突出。经合组织成员国消费的石油约占世界的60%,而它所生产的石油只占世界的30%;美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的12%,却消费了世界石油的25%强;而中东地区生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台海局势 提纲: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

2020-2021年高二地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教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当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形成和变化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迁移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运用地缘政治理论分析和评价地区性合作和冲突事件的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关系意识和洞察力 重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特点 难点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的原因分析 教具有关图、表;文字资料;地图册;教科书 复习提问有人曾说:20世纪是人类动手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动脑的世纪。在20世纪人类动手的事件中,涉及范围最大,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之多,卷人人数之众,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之重都是史无前例的,对近现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导入新课§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提出问题]大家还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阵双方是哪两个集团吗?战争的结局如何? 同盟国和协约国。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终。 [过渡]现在我们来分析两幅图,比较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政治地图有何变化?战争对欧洲地理格局有何影响?

讲授新课 [媒体演示]动画演示一战前和一战后的欧洲政治地图。尤其是教材提到的几个要点,应分先后逐次显示政治地图的演变过程。 [学生讨论](略) [小结] [设问过渡]现在返回来想一想,第一次大战前世界上有哪些强大的国家?(英国、法国、 德国、俄国等)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增强,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而老殖民地国家不愿自动放弃殖民地,于是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可见,战争的根源是国家实力与势力范围的不平衡。战争的结果导致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一次大变化,政权发生了更替,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那么这样的变化就能使世界获得永久的太平吗?答案是不可能。事实是,仅仅过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德、意、日经济的崛起,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教师设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有何变化? [教师引导]德国一分为二,美苏成为超级大国,广大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设问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个片断,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个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哪两个阵营?现在多极世界主要有哪几个政治经济中心? [媒体演示]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轴心国的侵略扩张过程,盟国的反击过程,战后的同盟国 协约国 德国缩小 奥匈崩溃 俄国革命 英法衰败 美日兴起

高三地理同步训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05高三地理同步训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时间45分钟,赋分10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训练指要 1.了解领土的空间特征:了解国力的概念及影响国力的主要因素;理解国力的地理意义。 2.了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特点;认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特点;认识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注意与时政热点结合分析,加深对此内容的理解。 一、选择题 1.第三世界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形成于() A.地理大发现B.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变化最突出的大洲是() A.非洲B.欧洲C.亚洲D.美洲3.下列国家中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出现的是() A.西班牙B.荷兰C.波兰D.法国4.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二战前非洲独立国家的是() A.埃及B.利比里亚C.埃塞俄比亚D.纳米比亚5.关于形成南北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国家资源贫乏 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增强 C.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 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6.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最早出现的大洲是() A.大洋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7.欧洲联盟是()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8.下列国家不包括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是() A.美国B.加拿大C.墨西哥D.古巴9.关于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美国 B.在美国经济向外扩散过程中,欧洲也加入核心地区 C.在世界经济中,发展中国家逐步加入核心地区 D.西欧经济首先位于世界经济核心地区 10.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界流动 B.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世界经济地理课程论文The world economic geography(Thesis) (2011年9月—11月) 题目:法国的优劣势产业分析 分院:经管分院 专业:08国贸 班级:三班 学号:20080510610329 学生姓名:陈华东 指导教师:方丽 起讫日期:2011年9月—11月

摘要 法国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第五大贸易国、第四大对外援助国、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2006年有38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是我在欧洲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 关键词:法国、经济体、贸易国、投资、资源、技术 一、法国的优势产业 (一)、航空 法国航空工业领域技术非常系统和全面,主要包括大型民用客机、运输机、军用战机、军用直升机等整机系统以及包括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关键零部件。 其中,民用航空领域的空中客车公司虽系法、德、英、西联合体,但是在原法国飞机公司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法国占据主导地位。除了整机设计、制造和集成组装外,关键环节技术方面的复杂电子系统和关键部件的飞机发动机均由法国制造或集成制造。 成立于1992年的欧洲直升机公司,是世界上负载较重直升机制造商,目前以占据世界市场的50%而位居全球第一。 达索(DASSAULT)飞机制造公司曾以生产幻影战斗机闻名遐迩,目前是欧洲唯一的小型喷气式商务客机制造商,在业内分得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 法国赛峰集团旗下的斯奈克玛(SNECMA)公司为发动机专业制造商,产品包括民用发动机、军用发动机以及航天发动机。民用发动机系列中包括供给波音737和空客A320、A340的CFM56;专供波音777的GE90;供给波音 747和A330的CF6以及专门供给A380的新型GP7200等。在民用飞机发动机领域,赛峰集团居世界第一,是空客、波音等公司的主要供应商,约占空客70%和波音50%的发动机市场。 (二)、航天 法国航天工业发展一方面融合于欧洲空间局,另一方面则保持着自己的独立

2018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考三次试题答案

题目1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是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 选择一项: A. 意识形态的影响不正确 B. 国家力量的变化 C. 外交政策的变化 D. 国家利益的改变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的变化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主权国家构成的要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固定的领土 B.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C. 定居的居民正确 D. 完整的主权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固定的领土, 定居的居民,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完整的主权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国际社会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经常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有秩序的整体。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D. 经济危机的结束 反馈 正确答案是: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军事实力是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的能力,是国家实力构成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反映。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国家目标 B. 国家影响 C. 国家力量 D. 国家利益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世界经济地理读书笔记

世界经济地理读书笔记读书缘由: 作为从中学的世界地理过渡到地理学专业的桥梁,曾经的经济地理学的主 干学科之一的“世界经济地理”,同时也是老师向我推荐的专业基础书,我这 些天仔细研读,慢慢体会,边思考边请教,感觉有较大进步。 写作方式: 主要把读书时引发的思考写出。把引发的思考按本书的展开顺序依次罗列,在其间渗透了笔者读书的一些原则。 笔记正文: 1.关于全书的结构的认识。 全书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和第一章,为“世界经济地理”的 基础理论部分;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总体介绍作为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两个基础组成部分即居民(人口)和产业(第一、二、三产业地理);第三部分为分区的介绍,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和 世界的海洋。为了在经济地域系统上求得性质的均一性,没有把美洲分割成自 然地理意义上的南美洲和北美洲,而是就经济政治地理而言地分成了美国南部 国界以北的美洲——北美洲,和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拉丁美洲两部分。全 书的最后一章单辟版面,介绍“世界海洋”,以适应“海洋开发新时代”的来临,内容稍显单薄,只介绍了海洋的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和“世界各大洋的经 济地域差异”,或许是因为经济地理学者对海洋的经济地理意义及影响研究得 还不深入的缘故。笔者认为,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海洋的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意义会越发凸现出来,海洋环境有其独特的不同于陆地环境的经 济地理特点,特别是海洋在世界地缘经济体中做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很有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2.关于绪言的读书笔记 绪言主要介绍了关于“世界经济地理”这门学科的如下几方面内容: ①学科定位:地理学科体系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经济活动结合十分密切的基础应用学科。 ②简要的学科历史回顾:十九世纪末,随着经济地理学的诞生,外国地理 也分化出外国经济地理这门学科——诞生;二战以来学科更名为“世界经济地理”,以反映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学科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版)知识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版)知识点 1、当代世界经济主要行为主体 答:主权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跨国公司) 2、世界经济行为体 答: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协调 3、现行国际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O)、以世界银行(WB)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制和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 IMO、WB为核心的,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 4、世界市场的概念 答:(1)世界市场是由国际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而把各国国内市场联系起来的世界范围的交换领域。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而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 (2)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5、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命题 答:(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指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生产要素的跨国界运动的过程,也是实现全球资源跨国界的基础。 (2)经济全球化直接表现为贸易的自由化、金融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6、世界银行(WB)的概念和作用 答:(1)概念: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一个政府间的金融机构。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知识网络 单元知识结构 世界政治地理 格 局 世界经 济全球化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重点讲析 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2.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时间:1914—1918年 起因:由于各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同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意三国)与协约国(英、法、俄三国) 结果: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使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地图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领土大大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欧洲出现了波兰、芬兰、匈牙利等新的国家;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时间:1939-1945年 起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 交战双方:轴心国集团(德、日、意三国)与反法西斯同盟(苏、美、中、英、法) 结果:轴心国失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美苏强大,英法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政治上东西分裂,美苏两大阵营形成,成为东西对抗的两极格局。 综合国力竞争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 基本实体: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 经济力量: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军事力量:常规军事力量、战略核力量 内政和外交 科学和技术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课后思考题

1、分析地理环境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国家权力要素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海陆位置:A、从战略地位来看 B、安全战略谋划来看 ②交通地理位置 ③政治地理位置 2、叙述政治与政治地理的主要内容。 政治: 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选举、领土争端、外交关系 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的社会文化现象。——支配权、占有权、管路权 政治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国际地位不稳定、军事力量的变化、领土的变更政治地理: 1)政治地理单元(P323) 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一是国家级的,即具有确定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 二是国际级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 政治地理单元:具有排他意义的空间实体、归属某一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对政治地理单元有支配权(主权与统治权)。 2)政治地理结构 政治空间结构: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 政治实力结构: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相对活跃的要素) 3)政治地理过程 1. 政治扩散:政治事件的扩散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 2. 政治整合: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 治地理单元过程,或由于某种强制力而组成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3. 政治分离:主要方式有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 4. 主权的变化:主权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常因领 土变化、民族独立而变化。 3、对国家权利的要素与实力进行分析。 一、国家权利要素 (一)领土空间 1.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国战略地位和安全战略的基本前提,交通地理位置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地理因素,由国家间陆地接壤决定的国防地理位置对一国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 2.领土面积:领土规模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组成要素,领土规模往往决定着国家权力的其他 影响要素。 (二)自然资源:是相对稳定的国家权力因素,一国能掌握和控制的资源数量,成为衡量其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08-1班 X XX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姓名:XXX XX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08-1班 XXXX 电话:XXXXXXXXX 论文摘要:在上个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着实地摆在了我们眼前。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全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然而事物都具有着两面性。它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针对我们中国这个经济大国,带来了机遇,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单从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出全球金融危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因此,我们中国也一定要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和有益的对策来。那就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影响经济发展 前言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近2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同时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结果,但它所蕴含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让全球的经济联系起来,而与此同时,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注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我们一个经济大国-中国。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之家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主要开始于80年代,那时外国投资的95%都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他们吸收整个75%的投资。交叉投资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政治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十一章政治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如小到参与选举投票、大到国家领土和国家的关系等。 2、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如支配权、占有权、管理权等)的社会文化现象,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意义的权力空间现象,如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势力范围得到尊重等。 3、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领土的变更、军事实力的变化等。 二政治地理单元 1、概念: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2、划分,三个级别: (1)国家的,即具有明确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英国等); (2)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3)国内级的,即由一国内部的行政区(如美国的州、县、市,中国的省、市、县等)。3、国家是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最重要的政治地理现象。 三政治地理结构 1、任何一个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2、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主权、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政治势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政治实力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发展。 四政治地理过程 1、和政治地理结构一样,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结构要素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这些过程,推动了政治地理结构的演化,使得政治地理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着不同的政治地理作用。 2、政治地理过程十分复杂,包括: (1)政治扩散。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包括迁移扩散(移民、殖民方式,如美国成为具有英国政治传统的国家)和扩展扩散(某一政治地理单元发生的政治事件产生连锁反应,如20世纪50年代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两种。 (2)政治整合。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利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战后西欧德一体化进程、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等。 (3)政治分离。相对于政治整合而言,是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如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等。 (4)主权的变化。是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民族变化而发生变化。 五国家的基本特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高中一年级地理知识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一)第五单元第一节——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 了解不同阶段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明确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现状。 (二)学习指导 【知识结构】 ??????? ?????????????????????????????因素增多,阿以冲突的原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球合作与冲突国际政治的地、印等多极格局美、西欧、日、俄、中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地图变化 两次大战引发世界政治国际政治关系图全球政治区域划分的地概念政治地图两次大战及其影响地理格局世界政治 【知识要点】 一.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德国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2.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 3. 沙皇俄国经过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 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美国和苏联强大起来 2. 英法被严重削弱 3. 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 4. 欧洲政治上出现分裂,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 5. 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 二.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当前世界除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外,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 政治经济中心 三.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一)主要区域性国际组织 1. 阿拉伯国家联盟 2. 非洲统一组织 3.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二)主要地区性冲突 1. 阿以冲突 2. 海湾战争

3. 科索沃战争 【教材分析】 一. 本课讲述三个问题: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二是当前一超多强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二是国家间地缘政治冲突相合作的特点及其表现。 二. 世界政治地图表现了一定时期各种类型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政治体系的区域划分和组合对立关系。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则可以体现区域或者全球政治现象的发展过程。意识形态、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是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三.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教材以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为例,讲述主要参战国对阵形势和战后政治地图的重划。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主要集中在欧洲。 1. 西方列强看来,海外殖民地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工业技术的扩散,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跳跃式地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欧洲,英、德矛盾最为突出。德国垄断资本实力超过英国.殖民地却不及英国的1/ll。在争霸过程中。英向法俄集团靠拢,德奥意则结成盟友。l914——l918年、旨在瓜分世界、分割和重分殖民地及财政资本势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两大对立集团之间进行。在战争中,日本在1914年对德宣战,却不出兵欧洲战场,而是借机在亚洲扩大势力和影响。意大利在1915年向奥匈宣战,加入协约国阵营。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而退出战争。美国则向德国宣战。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间的根本矛盾,相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又发生新的变化。美国和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跃居世界前两位。德国在英美扶持下重新崛起、为再度称霸世界奠定经济基础。后起的日本和意大利不满于战后现状、企图侵占更多的领土和殖民地。德国、意大利、日本先后走上疯狂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在20世纪30年代结成企图征服世界的轴心集团。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亚洲的中国、朝鲜和越南,欧洲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拉丁美洲的古巴,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战前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蒙古一起构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2)两大阵营的形成与东西对抗。由于国家利益和战略构想发生冲突,美苏两国关系从战时的结盟不断走向紧张直到全面冷战,并按意识形态差异分别组建了经济集团和政治军事联盟。美国为遏制苏联,在从北大西洋经西欧、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到西太平洋和东北亚的漫长地带,建立了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体的庞大军事集团。战后在阿富汗、越南、中东、柬埔寨等地爆发的地区冲突,都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有关。 (3)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长期遭受外国侵略、压迫和剥削的历史。基于发展经济、改变长期落后状态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利益。它们采取各种形式联合起来,例如不结盟运动、各种行业性或地区性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发展中国家合法利益、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三个世界的划分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两极格局阵线分明、相互对峙、针锋相对和全面对抗的态势不同,多极化的世界政治地图呈现出既有矛盾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复杂局面。应该说,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与两极格局的分化和瓦解相伴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