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日化企业战略性困局(DOC7)

中国日化企业战略性困局(DOC7)

中国日化企业战略性困局(DOC7)
中国日化企业战略性困局(DOC7)

中国日化企业战略性困局

2003年12月,对于中国日化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意义的时间,总部位于素有浪漫之都的法国巴黎的欧莱雅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著名化妆品品牌小护士战略性收购,欧莱雅的战略性收购拉开了跨国日化巨头战略布局中国市场序幕,中国日化市场进入了一个全面竞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此,国人将更多面对来自西方世界的异彩纷呈化妆品,中国日化市场竞争进入了国际巨头主宰的时代。

此后,包括美国宝洁、联合利华、日本花王,美国雅芳等等国际巨头纷纷对中国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全然不会考虑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的心理感受,毕竟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太过弱小了,并且,中国日化企业缺乏足够的耐性与耐力来打赢这场也许永远不会有尽头的战役,毕竟,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还是缺少诗人气质与农民的韧性,毕竟,中国市场利益与利润诱惑还是非常之多,无论是投身房地产,还是进行资源性开发,无论是进行金融行业的投资还是进行所谓多元化尝试,中国日化企业的获利空间都要远远大于日渐薄利的日化行业,现在反思中国日化行业,其本身就是一个投机的产物,是刚刚被国际巨头唤起的一个朝阳性产业必然会有的暴利产业!因为是投机性产业而不是战略性产业,依靠资本意志建立起来的产业版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产业,所以,一旦出现新的更加有诱惑力的利润性行业,日化行业一定会成为一个现金库,一定会被掠夺性利用。中国日化企业财主式的满足必然会断送中国日化美好的未来。

形成中国日化行业如此格局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日化在国际巨头战略面前变得如此苍白如此懦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日化原来的士气高昂为什么会突然变得信心全无?我认为首先是中国日化企业缺乏战略建构能力,而且随着竞争加剧,中国日化企业如果不在战略层面寻找突破,可能未来的中国日化企业不会有生存的余地,除非跨国公司考虑为自己竞争预留一个靶子。

中国日化企业有战略性远景嘛?根据我对中国日化企业的接触发现,中国日化企业是一个完全没有战略的行业,所以,中国日化企业在全球性竞争中必然会越来越无足轻重的!

1、战略目标:迷茫与迷失

战略的第一要素是企业发展的愿景,我们称之为目标。中国日化企业很少有战略性目标或者说有基于自身资源的企业经营战略。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缺乏这样的战略愿景。而由于缺乏愿景,企业在发展层面的持久动力便无从谈起!

我们看全球性消费品企业在构建自己企业发展大厦时十分注重对自己发展战略性愿景的描绘,十分注重在现实市场操作上建立实现战略愿景的策略性步骤与战略性重组方案,正是因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的职业经理人才会有动力去为之奋斗。

但是,统观中国本土日化企业,战略目标往往十分迷惑。

首先是完全生意导向的发展战略。他们十分敏锐,十分善于把握市场机会点,十分善变,不断调整业务方向,十分多疑,发现某一方向风吹草动便想着迅速退却,十分短视,在金钱与价值之间摇摆不定!由于是完全的生意导向型,他们的战略往往表现为每年度甚至每月度市场策略天壤之别。所以,中国日化产业成为招商最多,概念最多,开业最多,倒闭也最多产业。投机性的日化产业必然带来中国日化在总体战略上的幼稚与缺乏持久竞争力。

目标游离带来的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对目前国内市场上比较靠前的几家本土日化企业战略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在战略上十分低端,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在走侧翼路线,这样侧边球的战略使得中国本土日化企业有可能处于被整体边缘化的危险。

单一产品维持市场竞争力的明星企业。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市场上始终未出现在综合产品系列上对跨国公司产生严竣挑战的综合性日化企业,我们总是在某一单点上有所突破,然后就自己壮烈了。以国内五家营业额达5亿元以上化妆品企业为例来说明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在战略上的脆弱。

索芙特是国内比较瞩目的化妆品企业,其旗下的索芙特商标被命名为中国驰名商标。但是索芙特的单一产品维持竞争优势的宿命并没有被打破,其200多个产品,300多品种并没有成为其逐鹿市场的有效武器,相反,索芙特也是依靠个别产品支持自己企业发展与成长筹码,凭借差异化渠道策略实现市场突破。其索芙特防脱洗发水成为其市场上唯一超亿元产品,可以说,索芙特在战略上脆弱显露无遗,宝洁在策略上已经在打侧边球,十分简单,宝洁只要将飘柔品牌某一产品稍微向防脱功能作延伸,对索芙特就是致命打击。

雅倩是一个有着比较持久竞争力老牌日化化妆品企业,雅倩也是非常希望构建一个综合性竞争产业系。我们看雅倩的佳雪冰点、雅倩、清逸等高中低品牌。但是,雅倩同样没有实现自己在战略上目标,其清逸洗发水产品并没有成长为支持低端市场核心产品。并且,雅倩的战略企图还是落在低端市场,成为单一细分市场、局部区域性品牌。

大宝一直是民族化妆品企业一面旗帜,其市场一直比较稳健,在同时代企业中,大宝也算是一个佼佼者。但是,必须看到,大宝产品与品牌均存在十分巨大的缺陷,不支持高端品牌形象。大宝维系的竞争优势还是处于价格优势。只要跨国公司在价格上作倾斜,相信大宝必然会灰飞烟灭。

上海家化近两年出现恢复性增长,而且上海家化是唯一可以在资源上与跨国公司展开综合性竞争的企业,其品牌系统与战略布局对跨国公司还是构成了相当大威胁,但是,在战略实施上,上海家化还是犯了传播上冒进而营销执行上滞后致命错误,从系统竞争上看,战略清晰与战略执行对于上海家化同样重要。

五大超五亿元化妆品企业中的小护士已经嫁入豪门,自然成为欧莱雅打击中国低端日化企业最重要武器。

https://www.doczj.com/doc/5618085288.html,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无论是后起之秀的隆力奇,还是风起云涌的广东化妆品企业,不解决战略目标问题,中国日化企业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全球日化企业主流竞争者,而且由于战略不清晰,本土日化企业非常容易犯初级错误,比如索芙特,为推动其防脱洗发水产品的市场销售,不惜将整个大品牌索芙特与功能性产品传播进行对接,给品牌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今年,索芙特在防脱洗发水上可谓是投入了巨大资源,但是在模仿高露洁企业传播战略中犯了一个非常初级的错误,那就是忘记了索芙特是一个综合性企业品牌的责任!

索芙特在防脱洗发水中使用的传播主题是------索芙特的目标是:没有脱发!

索芙特今年传播主题有很深的高露洁痕迹,高露洁的目标是:没有蛀牙!但是对比两个品牌的角色我们却会发现,未来如果索芙特今年品牌传播真的十分成功,可能索芙特收获的未必是胜利的果实,索芙特品牌可能很难在相关产品系中使用,毕竟,高露洁是专门的口腔护理产品,其没有蛀牙的诉求可能会成为其口腔护理产品核心竞争武器,而索芙特却是包罗万象所有产品的综合性品牌,因此对于高露洁来说,其战略十分清晰,成为全球口腔护理产品领导者,实际上她也做到了,那么,索芙特在战略上是什么,索芙特要成为全球防脱洗发水产业领导品牌吗?我想这可能未必是进行日化产品版图构建梁董的本意!同样的情形在中国日化企业中可谓比比皆是,只要战略不清晰,中国日化企业在竞争与发展中便永远不会有正确方向。

2、对手:中国日化企业找不到自己竞争对手

只是一个十分初级的问题,实际上却一直是困扰中国日化企业战略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可以随便找一家中国日化企业,他们往往都十分迷惑,自己究竟是在跟谁竞争?

是不是中国日化企业已经进入了无竞争领域?绝对不是,中国日化企业竞争环境十分恶劣!广东日化商会已经在呼吁日化产品提价,因为作为石油产业衍生产业,石油价格持续上扬已经使得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基本上处于赔本买吆喝的地步,并且中国日化产业自身产品的发育不良还导致了日化企业走出国门的步伐十分艰难。上海家化佰草集国际化严重受阻使得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对于国际化望而却步!所以,中国日化产业至少在国内市场要有自己竞争对手锁定。

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竞争对手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现实竞争者,其二是未来潜在竞争者。但是在构建竞争版图式必须要有战略性眼光!即针对现实竞争者的竞争策略不要影响未来市场竞争需要。

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现实竞争者肯定是日化行业的投机者,肃清市场,清洁竞争环境是现阶段日化行业必然选择。在这个阶段,中国日化企业不仅不要做针对全球性企业的战略性排斥,在一定意义上还要借助跨国公司的竞争平台,与跨国公司进行战略性竞合,通过战略性竞合创造比较纯净的市场环境氛围。比如,与跨国公司在产业政策上建立竞争性关联,借助国家行业组织与政策性方法,建立与跨国公司共享的标准基础,与跨国公司在市场资源上进行竞争性互动等等,唯如此,中国本土日化企业才能借助跨国公司竞争平台实现全球化!

市场上无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一旦实现了纯洁中国市场的重任,本土日化企业就必将与跨国公司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此时,本土日化企业的竞争对手将由本土性竞争转向全球性竞争。

在行业内,我一直不认为现在中国日化企业已经在跟国际性公司展开正面的、直接的竞争!中国日化企业现在顶多是在市场上拾遗补缺。当然,由于中国市场消费者基数庞大,拾遗补缺带来的市场规模也很大,但是,从战略上讲,中国日化企业还是没有摸到与跨国公司竞争的门槛,中国日化企业除非常有限的大众市场外,绝大部分市场,本土日化企业与跨国公司好像是并行不悖的平行铁轨,不交叉地相安无事,这也是本土日化企业找不到竞争对手主要原因。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在竞争策略上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成为“中国的宝洁”,至于如何成为中国宝洁,就全然没有下文了,这可能就是他们认为的竞争策略,由于宝洁确实又太庞大了,宝洁的系统太过坚固了,本土日化企业就将自己单一策略看成战略,在巨人面像幼稚的孩子一样尽情的展示。而一旦别人实施战略打击,便登时失去了声音。

其实,选择与跨国公司战略性竞合对国内日化企业来说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竞合的过程中,中国日化企业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竞争能力与市场标准,才能够培养自己全球化视野!中国很多产业都经历过这样一个残酷的过程!

3、方向:中国日化企业对行业判断十分肤浅,找不到行业发展方向

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对行业判断十分肤浅,很少有行业战略性判断。日化产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永远是朝阳产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却让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十分迷惑。甚至有人断言,中国日化产业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

中国日化产业市场规模与市场成长前景,中国日化信息中心张殿义理事长已经做了比较翔实阐释: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洗衣粉大国,第一大洗涤市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大国,中国日化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综合性市场,中国日化市场规模早已经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中国日化市场继续以20%速度成长!中国市场规模不用怀疑,日化产业前景更是十分美好,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更是不用怀疑,中国有1.2亿奢侈品消费丝冢飧鍪谐〉案庠な咀牛泄谐『芸炀突岢晌蜃钪匾娜栈祷兀?

但是,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能够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却是十分令人疑惑的。中国日化企业能否像家电、手机等产业上演绝地反击战?根据我对行业的了解,我认为很难!除非中国日化企业真正有一批战略营销家与实践操盘手,现有的企业战略是完全不足以支持中国日化企业成功阻击像美国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这样的竞争对手,作为行业方向主导者,他们对行业的清醒与理智、前瞻与敏锐。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行业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

首先,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要争取在主流日化产业上由发言权!中国日化产业在特定行业话语权已经在逐渐丧失!我们可以将中国日化行业主要板块进行例举,看中国日化产业发展方向。

日化洗护类产品。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现阶段缺少绝对优势的产品与品牌。奥妮风光不再,舒蕾创新乏力,拉芳品牌雷同,好迪徘徊不前,纳爱斯遭遇资金瓶颈,奇强体制危机,立白多元化透支------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在全球化竞争压力下战略上弱点成为其走向更高层次竞争的最大障碍。

膏霜类产品也不容乐观。大宝的低端策略好像对跨国公司产生了战略性影响,但是当小护士成为欧莱雅的低端品牌时,大宝还能够轻言优势;隆力奇在差异化市场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于是便轻言要挑战宝洁,但是,宝洁缔造的却是玉兰油战略性大品牌,其高中低全方位出击必将对隆力奇产生强大打压,更

何况本土的朗力福等等蛇类OTC产品向同类产品强势延伸。至于广东板块的膏霜类企业,几乎很少有成气候的。毕竟,他们用大流通、大传播手段来经营相对比较高端的膏霜类产品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感知还是十分有限的。

护齿类产品在跨国公司的攻势下已经出现了高中低市场的全线失守。三大日化巨头盘踞中国护齿产品格局已经形成,尽管奥奇丽的田七攻势凶猛,老牌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却明显显示出颓势,而中国护齿市场的战略性突破还是非常艰难。在特殊消费群的高端品牌中,日韩企业已经构建了更加密集的品牌网,中国护齿产品的全军覆没也未可知!

-------

中国日化产业如何去把握自己的行业方向,如何在战略上动摇跨国公司竞争地位?我认为定位主流,创造价值十分重要。

中国日化在行业上绝对不要回避主流的日化产业思潮与主流日化产业发展方向,我们看,联合利华与美国宝洁在很多产业发展方向上是高度重合的,比如,洗发水,他们均追求主流方向,比如牙膏,虽然在产品诉求上有一定的差异化,但是在消费者定位上绝对也是高度重合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其作为全球性品牌的英雄本色,关键是博弈中如何创造性与消费者沟通。我们看国内日化企业在行业方向上的密室最主要是对消费者洞察与消费者理解上跟不上日化产业自身发展需要。通常是跨国公司发现了一个消费者关注方向,或者是国内同行发现了一个方向,其他本土日化企业就会一哄而起,跨国公司往往有很好的制度性体系作为保障,本土公司很难达到这样高度,本土企业由于缺乏比较全面的维护系统,在杂牌大军的攻击下,很快就昙花一现!因此,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要学会在消费者之中发现产业发展方向!

其次,借助国际巨头产业研发思路寻找中国化的日化产业发展方向。在这一点上国内日化企业还是有比较好的表现,但是由于制度体系的缺陷,比较好的行业判断往往很难成就比较好的结果!我们看国内百货线日化产品几乎是跟随跨国公司最紧密的一个群体,但是,真正对其产生巨大威胁的企业并不多,相反,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往往是自己打败自己居多,因此,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竞争可能更需要在体制上实现突破,不断创造超越对手的市场机会与市场手段。

4、业务链:中国日化企业构建战略业务链能力十分低下,处于随机与顺其自然的自发状态

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很少有战略性业务链概念,其产业竞争力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单点生意。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日化企业不要说业务链,就是行业性品类延伸成功者也十分少见。相反,我们看食品行业却产生了许多在产业上延伸非常成功的经典案例!无论是娃哈哈、还是农夫山泉,无论是乐百氏还是旺旺!

中国日化行业在构建自己产业链上同样出现了方向上的战略迷失!我们看美国宝洁在业务链上提出了“全球最大生活日用品制造商”,所以我们看到,宝洁对吉利刀具收购,很自然使得人们相信,宝洁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制造商,而联合利华则将“有家就有联合利华”作为自己战略业务链构建方向,其产业链也成为横跨食品、日化等多个领域而产业结构仍然显得十分紧凑。本土日化企业长期迷恋于战术性组合,导致了战略业务链处于严重断层。

形成今天中国日化本土企业业务链构建能力低下主要原因来自于本土日化企业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市场资金资源,无论是研发能力还是品牌管理能力,本土日化企业漏洞百出的策略思想使得其战略业务单元很难有战略性突破。因此,本土日化企业战略业务连脆弱恰好是其缺乏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

面对来自全球日化企业竞争压力,本土日化企业如果不具备战略构建能力,其困难处境绝对不会改变,任何一地一策的战术性,断层思考绝然不会成就中国日化企业挑战跨国巨头的现实,因此,我们呼吁有理想的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在战略上实现突破:

构建自己独立的产品与产业研究体系,在战略上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

引进自己战略层面的战略营销家,在构建生意过程中构建自己战略性业务链条;

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基业长青品牌战略;

在竞争中开拓未来,构建自己阶段性策略方向。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1)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 化工/日用化工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时间:2001年 调查机构:xx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来源:xx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内容: 第一部份前言: 我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化妆品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 95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77亿元,96年是95亿元,97年是105亿元,98年是120亿元。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化妆品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化妆品是多种学科的结晶,

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以及人类基因工程的起动,使化妆品向着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块钱,90年初上升到人均5块钱,到1998年上升到16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 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得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要占到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82年为2亿元(人民币),85年为10亿元,90年为40亿元,95年为190亿元,98年为280亿元。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至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摘要】: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它从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出发,并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前沿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基本观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探讨我国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上的选择以及意义。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规模经济;政策选择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新贸易理论的延伸,之所以冠上“战略”二字,是因为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把对手国的反应考虑在。伯兰特(Brander1995)将战略性贸易政策解释为,能够决定或改变企业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而企业间的战略关系是说企业间相互依存,一方的决策效果受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背景、基本概念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改变了分析方法的结果。克鲁格曼(Krugman1986)认为,这要归结于三个因素:首先是贸易在美国以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本国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厂商都要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此时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此之前,贸易在美国处于次要地位,美国的厂商主要在国竞争,竞争的对手也主要是本国厂商。面对外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为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美国政府着手干预贸易。其次是,此时国际贸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最后,经济学领域中变化了的观点也影响了经济学家

2016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真题答案及解析(5)

2016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公司战略与风险 管理》真题答案及解析(5) 2.2004 年,春城白药开始尝试进军日化行业。而此时日化行业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B公司、L 公司、D 公司、H 公司等国际巨头们凭借其规模经济、品牌、技术、渠道和服务等优势,基本上占领了 C 国日化行业的高端市场,占据了 C 国牙膏市场 60%以上的份额;清雅公司、蓝天公司等本土日化企业由于普通存在产品特色不突出、品牌记忆度弱等问题,加上自身实力不足,因而多是在区域市场的中低端市场生存。整个产业的销售额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且市场基本饱和。谁想要扩大市场份额,都会遇到竞争对手的顽强抵抗,已有相当数量的本土日化企业退出市场。价格竞争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定位在高端市场的国际巨头们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市场份额、增长速度、盈利能力都面临着新的考验,它们的产品价格开始向下移动。春城白药进入日化行业先从牙膏市场开始,春城白药没有重蹈本土企业的中低端路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市场调研,春城白药了解到广大消费者对口腔健康日益重视,而当时市场上的牙膏产品大多专注于美白、防蛀等基础功能,具有更多口腔保健功能的药物牙膏还是市场“空白点”。于是,春城白药创出了一个独特的、有助于综合解决消费者口腔健康问题的药物牙膏——春城白药牙膏,并以此树立起高价值、高价格、高端的“三高”形象。 春城白药进入牙膏市场短短几年表现突出,不仅打破本土品牌低端化的现状,还提升了整个牙膏行业价格体系。从 2010 年开始,随着春城白药推出功能化的高端产品,国际巨头们也纷纷凭借自身竞争优势推出功能化的高端产品抢占市场。B 公司推出抗过敏牙膏;L 公司推出全优七效系列牙膏;D 公司推出去渍牙膏;H 公司推出专效抗敏牙膏。这些功能性很强的口腔保健牙膏定价都与春城白药牙膏不相上下,这些功能化的高端牙膏产品出现后,消费者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整个市场呈现出“销售额增长大于销售量增长”的新特点。 要求: (1)简要分析春城白药进军日化行业时,日化行业所处的产品生命周期发展阶段; (2)运用“解决口腔健康问题功能程度”和“价格水平”两个战略特征,各分为“高”“低”两个档次,对 2010 年以前的 B 公司、L 公司、D 公司、H 公司、清雅公司、蓝天公司、春城白药进行战略群组划分; (3)根据战略群组分析的作用,分析: ①定位在高端市场的国际巨头们的产品价格开始向下移动的依据; ②春城白药在日化行业中战略群组定位的依据; ③B 公司、L 公司、D 公司、H 公司相继推出功能化高端牙膏的依据。 【答案】 (1)春城白药进军日化行业时,日化行业呈现出成熟期的典型特征: ①竞争者之间出现挑衅性的价格竞争。“价格竞争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国际巨头的产品价格开始向下移动”。

(日化行业)日化用品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九WTO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节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衡量,尚处于起步发展初期,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物流合理化的现状及差距 一般认为物流活动由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组成,物流业规模应为各类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方式的各种经营活动工作量的总和。鉴于我国尚未建立以物流业为基础的统计体系,目前无法准确反映物流的总规模,因此,可根据物流一般要通过运输环节这一特点,以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来大致反应物流的总规模。2000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达135.8亿吨和44452.3亿吨公里。 但我国在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主要表现为: 1、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 2、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化物流服务,服务水平不高,物流费用却不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物流费用占GDP的20%左右,而美国、日本上述数据分别为870吨公里和10%,700吨公里和14%。即便扣除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因素,我国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二)物流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差距 200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达6.9万公里(仅相当于美国在大规模建设铁路时期高峰年一年的铁路建成规模);公路通车里程140余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314公里;主要

沿海及内河生产用码头泊位76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81个;内河通航里程 1l.93万公里;民用机场139个;输油、气管道2.47万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1608.91万辆,其中载货汽车达693.32万辆;铁路机车14472台,货车总数439943辆;水运民用轮、驳船达5128.1万吨位,其中远洋海运船舶2619万吨位;全国商业、物资流通及外贸部门拥有仓库面积达2亿平方米,冷库容量40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此外,全国散装水泥、联运、批发交易市场、连锁经营等发展迅速,互联网络、电子商务虽受“泡沫”影响发展势头放缓,但仍极具发展潜力。2000年,全国互联网专线用户已达17063万户,涉及电子商务的企业数十万家。 虽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从适应和满足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角度来看,已无太大制约。但由于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行业目前尚不具备按物流活动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因此,物流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2万吨公里左右。 (三)物流服务水平的现状与差距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渐步入较深层次,国外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及提高市场份额,基于现代物流组织理念的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开始出现且发展很快,但这些企业大多具有外商投资或外商培训与指导背景。 我国经济正面临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我国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也开始大量涌现,“物流热”在全国兴起就是最好的见证。目前,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天津、武汉等经济中心城市物流专业化服务发展较快。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出现,为在高效率前提下组织物流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这些企业数量较少、规模有限,加之服务领域和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从我国物流总体质量方面的状况分析,专业物流服务的空间和利润潜力还待充分挖掘。 根据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物流质量可以表现为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3个方面,而我国物流业目前在这些方面的总体表现难尽人意。 一是物流时间长。我国工业生产中物流活动所占时间为整个供应过程的90%以上,物流过程中运输以及生产、销售准备过程中的存储所占时间比重又相对较高。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

我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我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将日用化学产品细分为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香料、香精及其他日用化学产品。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相关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产业政策,以及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行业实施监督职能,包括卫生许可证管理、企业生产条件和卫生状况的监管、日用化学产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等,以保证日用化学产品的卫生和使用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生产许可证管理,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包装计量进行监管,对日用化学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2)行业管理机构 我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 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香化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及下属各地方协会。中国香化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负责推动行业发展;开展产业及市场研究,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等方面开展协作和咨询服务,提高行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力;配合相关部门对本行业产品进行监督;同时,协会还组织会员企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并收集、整理会员企业的意见,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及意见等。 (3)行业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实行“法律约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行业协会自律监管、工商与质监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主管 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战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控管理上,而企业业务管理和产品生产经营等企业层面的监控管理,则完全由企业基于市场化方式运作。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1、我国日化行业市场现状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等有利因素的促进,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日化产品消费市场之一。2014年中国日化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900亿元,其中化妆品市场规模仅次于日本与美国,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际分工深化与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产品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范围扩大、流动速度提高且流动量增加,企业跨国经营与产业跨国转移越来越便利和频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弱势产业在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能够免于市场竞争、维护并增进企业利润及其相关政治经济利益,与弱势产业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集团(Benefit Group)会通过游说、选票、利益诱导等方式向政府或者相关组织施加各种压力,要求政府或者相关组织通过关税与非关税方式对这些产业进行保护(Bergstrand Jeffrey, 1985)。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要素贸易的发展,为了保持一定的就业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由于弱势企业与弱势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失败所导致的政府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政府及其相关组织也有对弱势企业与产业进行保护的内在激励(Debaere, Peter, 2003; Choi, Yong-Seok and Pravin Krishna, 2001)。政府对弱势产业与幼稚工业所实施的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已经成为国际自由贸易的主要障碍。传统的关税保护政策容易导致其他国家的关税报复而损害本国利益,又受到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的限制,实施的政策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R. Feenstra, 1992)。通过非关税贸易壁垒(Non-tariff Trade Barriers, NTBS)对本国企业、产业和市场进行保护的新贸易保护主义(New Protectionism)便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通过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s, VERs)、进口配额(Import Quota)、反倾销(Anti-dumping)措施、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行政法规限制等非关税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Domincik Salvatore, 2004)。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成立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促进自由贸易,无论是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回合贸易谈判还是世贸组织的多边回合贸易谈判,关税削减始终是主要议题。成员国如果试图通过关税措施对本国产业和市场进行保护,必然受到相关贸易协定的约束。一些国家为了摆脱双边与多边关税协定的约束,便会采取非关税壁垒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阻碍了国际间产业分工(Schott, Peter, 2003)。21世纪以来,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传统产业和市场,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商品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新措施(例如把人权、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作为限制进口的主要理由),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作为崛起的国际贸易大国,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在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与争端增加的同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墨西哥、韩国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也时有发生。中国已经成为受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损害最深的国家之一。为了维护中国的国际贸易利益,推进世界自由贸

中国日化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

中国日化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 (一)行业概况 1、中国日化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1)日化行业整体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数占世界总人口数近20%,人口基数 及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和人均消费水平,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2015 年,中国日化产品市场规模为3,156 亿元,同比增长6.59%,从2011 年至2015年,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以上;预计2016 年至2020 年年增长率仍将保持一定增长水平,预计到2020 年,中国日化产品零售额将达到4,950 亿元。

(2)日化行业竞争状况 ①民族品牌发展壮大 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最早对外放开行业之一,日化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化行业。上世纪90 年代行业发展初期,外资日化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000 年以来,以“立白”、“纳爱斯”、“拉芳”、“六神”、“蒂花之秀”、“霸王”等为代表的民族品牌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大部分民族日化品牌与外资品牌处于正面竞争状态,其中在部分细分品类上民族品牌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如“立白”、“纳爱斯”等。 随着日化行业的不断发展,民族品牌纷纷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上不断加大资金及技术投入,逐步发展壮大。日化行业代表性民族品牌情况如下:

②日化行业并购状况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以“美加净”、“熊猫”、“小护士”、“大宝”等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在各自细分行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相对外资品牌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以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为代表的外资日化巨头出于竞争因素等考虑,凭借强大的品牌、渠道、资金优势,相继将这些民族品牌收购纳入旗下。日化行业并购情况如下表所示: (3)日化行业细分市场状况 ①个人护理产品类 个人护理类产品包括洗发水、沐浴露、护发素等。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居民住房条件、公共卫生设施等条件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实用性的评论 在西方理论界,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新贸易理论兴起,作为该理论在政策领域的拓展,布兰德和斯潘塞等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而言,即为“利润转移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由于寡占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或租金,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贸易干预来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对手的行动,以改变竞争格局,从而达到从国外寡头企业向本国转移利润,提高本国福利的目的。狭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三个观点: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广义的战略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除了上述“利润转移”的论点,还包括“外部经济”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模型对现实做了极大的简化,从而突出了问题的核心,但正因为如此,其结论的得出依赖于一些严格的假定前提,一旦这些假定发生变化,其实施

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政府应该采用的最佳政策工具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后,一些学者提出了种种批评意见,主要可分为经济与政治经济两方面。 在经济批评方面主要有以下观点:1、战略性贸易政策模型对一些特定的前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敏感性(如,对假设竞争行为、厂商数目、时间选择的敏感性),因而缺乏一般性结论的政策含义。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对企业成本、竞争行为、市场结构等信息缺乏准确的了解就不能制定适当的政策。2、战略性贸易政策给本国带来的福利提高并不是很大,对某些支持甚至可能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的影响。3、至今在战略性贸易政策领域,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该扶持哪一类部门或产业,大多是凭经验来确定的。此外,还有人从扭曲理论的框架出发,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未必是纠正某一扭曲的最佳“对症”政策。 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局限主要可以概括为:1、国家之间同时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干预会导致“囚徙困境”局面的出现。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在出口补贴的筹集、选择特定行业等方面都可能给本国国内带来不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3、政府通过贸易政策支持本国企业竞争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造成国

中国日化行业市场渠道分析报告 (2)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日化行业基本分析 日化行业的分类 日用化工产业是生产与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工产品的产业大类。我国日化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约在13%以上,预计到2010年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800亿元。 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制造业下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就下含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其下面又分为化妆品制造 850-900亿元人民币/年: (1) 化妆品(含美容化妆品、清洁化妆品、护肤品、发用化妆品)市场规模 450亿元(2003年); (2) 洗涤用品(含皂类、洗衣粉、洗涤剂)市场规模320亿元左右; (3) 口腔用品(含牙膏、漱口水等)市场规模60亿元左右;

(4) 香味剂、除臭剂市场规模约10亿元; (5) 驱虫灭害产品市场规模约20亿元; (6) 其他日化产品(如鞋油、地板蜡等)市场规模约10亿元。 其中,化妆品产业规模最大。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10年,这一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有约4000家,年销售额在5千万元以下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了化妆品企业总数的90%左右,市场份额却只有不到20%。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总体市场份额已接近80%。截至2003年年底,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化妆品企业有50余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本土企业只有重庆奥妮,上海家化,北京三露,深圳丽斯达,湖北丝宝,广州雅倩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数量不多的外资企业则从几亿至上百亿都有,如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花王,强生,雅芳等。 可见,外资,合资企业占绝大部分的高端市场,而高端产品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高档化妆品属于精细化工,进入的门槛比较高,在日化用品高端市场上,本土企业无一入围,留给本土企业的就只剩下中低端市场及大众日化用品。 目前国际上对化妆品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标准各异,可以按化妆品的功用分类,也可以按化妆品的使用部位分类,还可以按状态(剂型)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是按照功用分类: ?清洁类、卫生类化妆品:如洗面奶、洁面奶、洁面水、洁面露、洁面霜、面膜、香波、磨面膏、洗手液、洗发膏、花露水、爽身粉、空气清 新剂、去痱水、足粉、古龙水、洁面嗜喱等。 ?护肤类化妆品(包括营养类和药物类):如雪花膏、冷霜、营养霜、奶液、蜜、香脂、防裂油、精华素、美白露、防晒霜、防晒水、眼角霜、 凡士林、防晒油、紧肤水、收敛水、保湿露等。 ?护发类化妆品:如护发素、头油、发乳、发蜡、防晒香波、药性发乳、调理香波、须后水等。 ?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香水、脱毛膏等。 ?美发类化妆品:如摩丝、定型水、定型嗜喱水、染发香波、直发剂、染发膏、染发摩丝、生发水等。 ?治疗类化妆品:如痤疮水、粉刺露、祛斑霜等。

第7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七章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最优关税率 从以前的分析可知,对于贸易小国,任何关税都会给带来社会福利的纯损失,而对于大国来说,关税有可能带来收益。 大国征收关税,降低了国际市场价格从而使国内市场价格涨幅较小,政府税收收入为c+e,社会经济利益净变动是e-(b+d)。如果e小于(b+d),整个国家净损失,e大于(b+d),则整个国家则可以从征收关税中获益。 那么大国是否关税越高收益越大呢?答案则不一定。因为: ?高关税固然使进口商品的单位税收额增加,但也造成进口数量减少,总的关税收入不一定增加。如果关税过高,进口量下降严重,关税收入有可能下降。 ?如果进口缩减得厉害,造成国内价格大幅上升,消费下降,消费者所受的损失也会增加。 因此,只有在适当的税率下,进口国才有可能使净收益达到最大。这个能使本国的经济收益达到最大的适当税率,我们称之为“最优关税率”。 ?选择原则:税率上的任何微小变动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不能超过与由此带来的额外收益, P ?额外收益:由于能降低继续输入的进口商品的外国价格而获得的利益 0Q1:关税变动后的进口量,P1P2:由于税率变动而引起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税率与价格成反比,税率提高,大国进口量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下降,︱P1P2*0Q1︱就是由于提高(或降低)税率而增加(或减少)的由外国出口商间接支付的政府税收收入部分。 对本国来说,这是收益的变动,即额外收益 ?额外损失:由于损失了额外的进口量与消费者支付的比外国商品原价高的价格P2P3是单位商品关税额,Q1Q2是由于税率变动而造成的进口量的变动。如果税率提高,进口量必定减少,两者反向运动,︱P2P3*Q1Q2︱是提高(或降低)关税率而造成的本国社会损失的变动,即额外损失,即由于进口量下降而造成的税收减少。 不管是降低还是提高关税率,在最优税率上,两者的绝对值都必须相等。 最优税率只是对本国利益而言,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任何关税都会带来效率的损失。最优税率给进口国带来的收益,实际上是出口国损失的一部分。 另外,最优关税率的设计前提是假设出口国不报复,如果出口国也采取同样方法进行报复,那么通过关税所得利益就会在出口中失去,甚至有得不偿失的可能。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 20世纪70年代以後,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销售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2020年销售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销售业务对于企业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竞争的白日化发展,提升企业自身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逐渐被企业中的相关领导所认识到。今天XXXX给大家整理了20xx年销售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 年销售工作总结范文一 20**年即将悄然离去,20**年步入了我们的视野,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历程,整体来说有酸甜苦辣。回忆起我刚进公司一直到现在,已经工作有了1年多。今年整个的工作状态 步入进了正轨,并且对于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防伪标签有了一更加全面的了解,成功合作的客户也是日积月累,同时每次成功合作一个客户都是对我工作上的认可,并且体现了我在职位上的工作价值。但是整体来说我自己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以下是我今年总结工作不足之处: 第一:沟通技巧不具备。每天接触不同客户而我跟他们沟通的时候说话不够简洁,说话比较繁琐。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是需要加强改进。 第二:针对已经合作的客户的后续服务不到位。看着自己成功客户量慢慢多起来,虽然大的客户少之又少,但是自己还是在尽心尽力的维护每一位意向比较好的客户,并且达到从意向客户到真正客户为目的。

第三:客户报表没有做很好的整理。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有旺季和淡季,对于淡季或者临近放假的时候问候客户这些应该做一个很好的报表归纳,而我这方面做的不够好。确实报表就是每天辛苦劳作的种子,日积月累,需要自己用心的去经营,否则怎么结出胜利的果实呢。 第四:开拓新客户量少。今年我合作成功的客户主要是通过电话销售和网络客服等渠道找到客户,而自己真正找的客户很少,这点值得自己好好的深思一下,有一些大部分原因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主动联系我司的意向强烈客户,因此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联系电话销售客户上,而忽略了自己联系上的意向客户。 第五:当遇到不懂的专业或者业务知识时候,不善于主动请教领导,并且未在当天把不懂的变成自己的知识给吸收。 综合以上几点是我在今年的工作中不足之处表现,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加以改进,有句话说的话:聪明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当然谁都愿意做一个聪明的人,所以同样的错误我不会再犯,并且争取做到更好。望公司领导和同事共同监督我。一个人有错误不怕,怕的是不知道改正,而我就要做一个知错就改,并且从中把缺点变成自己的优点。 临近放年假之前我也要好好的思考一下来年的工作计 划,如下: 第一:每周每天都写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这样工作起来有目标,不会盲目。并且把今天工作

中国日化企业战略性困局(DOC7)

中国日化企业战略性困局 2003年12月,对于中国日化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意义的时间,总部位于素有浪漫之都的法国巴黎的欧莱雅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著名化妆品品牌小护士战略性收购,欧莱雅的战略性收购拉开了跨国日化巨头战略布局中国市场序幕,中国日化市场进入了一个全面竞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此,国人将更多面对来自西方世界的异彩纷呈化妆品,中国日化市场竞争进入了国际巨头主宰的时代。 此后,包括美国宝洁、联合利华、日本花王,美国雅芳等等国际巨头纷纷对中国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全然不会考虑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的心理感受,毕竟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太过弱小了,并且,中国日化企业缺乏足够的耐性与耐力来打赢这场也许永远不会有尽头的战役,毕竟,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还是缺少诗人气质与农民的韧性,毕竟,中国市场利益与利润诱惑还是非常之多,无论是投身房地产,还是进行资源性开发,无论是进行金融行业的投资还是进行所谓多元化尝试,中国日化企业的获利空间都要远远大于日渐薄利的日化行业,现在反思中国日化行业,其本身就是一个投机的产物,是刚刚被国际巨头唤起的一个朝阳性产业必然会有的暴利产业!因为是投机性产业而不是战略性产业,依靠资本意志建立起来的产业版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产业,所以,一旦出现新的更加有诱惑力的利润性行业,日化行业一定会成为一个现金库,一定会被掠夺性利用。中国日化企业财主式的满足必然会断送中国日化美好的未来。 形成中国日化行业如此格局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日化在国际巨头战略面前变得如此苍白如此懦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日化原来的士气高昂为什么会突然变得信心全无?我认为首先是中国日化企业缺乏战略建构能力,而且随着竞争加剧,中国日化企业如果不在战略层面寻找突破,可能未来的中国日化企业不会有生存的余地,除非跨国公司考虑为自己竞争预留一个靶子。 中国日化企业有战略性远景嘛?根据我对中国日化企业的接触发现,中国日化企业是一个完全没有战略的行业,所以,中国日化企业在全球性竞争中必然会越来越无足轻重的! 1、战略目标:迷茫与迷失 战略的第一要素是企业发展的愿景,我们称之为目标。中国日化企业很少有战略性目标或者说有基于自身资源的企业经营战略。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缺乏这样的战略愿景。而由于缺乏愿景,企业在发展层面的持久动力便无从谈起!

2006年日化行业盘点分析报告

2006年日化行业盘点分析报告 2006年,可谓是日化市场的多事之秋,“奥美定”、“爱人葡萄籽”等品牌的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年中时节,以“SK-II”的“铬钕门”事件为主,“迪奥”、“雅诗兰黛”、“倩碧”、“兰蔻”四大品牌香港跟风,“高丝”、“丁家宜”等品牌陕西“煽风点火”,一时间消费者对“美丽事业”顾虑重重,国家质量监督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化妆品等日化产品的消费者投诉同比上升了43.6%,北京地区的增幅最高,超过了六成。一时间,众多消费者“谈美色变”,化妆品、日化产品的行业成色、信誉和信任度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整个行业市场销售额仍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年的日化(广义)市场销售额约为1285.55亿元,同比增长10.9%。 一、化妆品产业市场综述 2006年化妆品产业的销售额达到770亿元左右。其中护肤品的比例约为33%,销售额为254.1亿元,美容类产品的比例为31%,其市场销售额238.7亿元,洗护发产品和香水市场比例为36%左右。 从市场情况来看,2006年的化妆品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男士、儿童化妆品发展迅速,但市场份额依然偏小 男士化妆品 几年前就开始叫火,虽然近两年都保持了30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总体的市场规模还是偏小。2006年,男士化妆品的总体销售额为4亿元,虽然中国有将近一亿的男士,处于生理成熟阶段也有消费能力,按每人每年消费100元人民币计算,男士化妆品的市场容量也有100亿人民币,将其视为一座金矿并不为过,但实际的销售额却只有4亿。即使到2010年,调查分析的数据显示销售也不会超过40亿元人民币。目前市场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领行业翘楚的品牌。 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男士有使用化妆品意识的比例不超过2%,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9%。而国内下列因素也造成了男士化妆品该火不火:一

第六章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六章战略性贸易政策 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显然,这有悖于自由贸易学说的经典结论,也给当前风行一时的新保护主义提供了某种遁词。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实施条件、政策效应及其局限性,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贸易政策,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起源及其基本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由布兰德(J.A.Brander )、斯潘塞(B.J.Spencer )、克鲁格曼(P.R.Krugman )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以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竞争理论为分析框架,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关于战略性产业的贸易政策,但却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府有效干预的对外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论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体内容,指的是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额垄断利润。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并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利润转移论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战略性出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以出口补贴支持本国寡头厂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在与国外寡头厂商进行古诺(Cournot )双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政府通过对国内厂商提供出口补贴,可使其降低边际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和利润,同时减少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由此带来的本国厂商的利润增加可以超过政府的补贴支出,从而使本国的国民净福利上升。战略性进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 对于不完全竞争产品来说,由于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进口国等于向出口国支付了租金或垄断利润,而关税可以用于向国外垄断厂商抽取租金;当存在着本国厂商进入的潜在可能性时,这将使国外厂商的行为受到一定约束;如果本国和国外厂商都属于寡头厂商,对国外出口厂商征收关税就更容易被其部分吸收,这将导致垄断利润的部分转移,从而增加本国的净福利。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则主要是指通过国内市场保护使本国厂商获得规模优势,进而扩大在国内外市场(主要是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的份额。这种理论以寡头垄断、

日化行业基本分析

日化行业基本分析 1.1日化行业的分类 日用化工产业是生产与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工产品的产业大类。我国日化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约在13%以上,预计到2010年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800亿元。 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制造业下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就下含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其下面又分为化妆品制造业、洗涤剂制造业等多个子行业。

根据传统的产业分类,日化产业习惯分为以下六大类,整体市场规模约850-900亿元人民币/年: (1) 化妆品(含美容化妆品、清洁化妆品、护肤品、发用化妆品)市场规模450亿元(2003年); (2) 洗涤用品(含皂类、洗衣粉、洗涤剂)市场规模320亿元左右; (3) 口腔用品(含牙膏、漱口水等)市场规模60亿元左右; (4) 香味剂、除臭剂市场规模约10亿元; (5) 驱虫灭害产品市场规模约20亿元; (6) 其他日化产品(如鞋油、地板蜡等)市场规模约10亿元。 其中,化妆品产业规模最大。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10年,这一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有约4000家,年销售额在5千万元以下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了化妆品企业总数的90%左右,市场份额却只有不到20%。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总体市场份额已接近80%。截至2003年年底,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化妆品企业有50余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本土企业只有重庆奥妮,上海家化,北京三露,深圳丽斯达,湖北丝宝,广州雅倩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数量不多的外资企业则从几亿至上百亿都有,如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花王,强生,雅芳等。 可见,外资,合资企业占绝大部分的高端市场,而高端产品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高档化妆品属于精细化工,进入的门槛比较高,在日化用品高端市场上,本土企业无一入围,留给本土企业的就只剩下中低端市场及大众日化用品。 目前国际上对化妆品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标准各异,可以按化妆品的功用分类,也可以按化妆品的使用部位分类,还可以按状态(剂型)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是按照功用分类: ?清洁类、卫生类化妆品:如洗面奶、洁面奶、洁面水、洁面露、洁面霜、面膜、香波、磨面膏、洗手液、洗发膏、花露水、爽身粉、空气清新 剂、去痱水、足粉、古龙水、洁面嗜喱等。

中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行业监管、发展概况

中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行业监管、发展概况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将日用化学产品细分为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香料、香精及其他日用化学产品。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中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相关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产业政策,以及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行业实施监督职能,包括卫生许可证管理、企业生产条件和卫生状况的监管、日用化学产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等,以保证日用化学产品的卫生和使用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生产许可证管理,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包装计量进行监管,对日用化学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2)行业管理机构

中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 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香化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及下属各地方协会。中国香化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负责推动行业发展;开展产业及市场研究,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等方面开展协作和咨询服务,提高行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力;配合相关部门对本行业产品进行监督;同时,协会还组织会员企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并收集、整理会员企业的意见,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及意见等。 (3)行业监管体制 目前,中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实行“法律约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行业协会自律监管、工商与质监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主管 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战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控管理上,而企业业务管理和产品生产经营等企业层面的监控管理,则完全由企业基于市场化方式运作。

最新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1论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1)论 文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实用性的评论 在西方理论界,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新贸易理论兴起,作为该理论在政策领域的拓展,布兰德和斯潘塞等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而言,即为“利润转移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由于寡占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或租金,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贸易干预来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对手的行动,以改变竞争格局,从而达到从国外寡头企业向本国转移利润,提高本国福利的目的。狭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三个观点: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广义的战略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除了上述“利润转移”的论点,还包括“外部经济”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模型对现实做了极大的简化,从而突出了问题的核心,但正因为如此,其结论的得出依赖于一些严格的假定前提,一旦这些假定发生变化,其实施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政府应该采用的最佳政策工具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后,一些学者提出了种种批评意见,主要可分为经济与政治经济两方面。 在经济批评方面主要有以下观点:1、战略性贸易政策模型对一些特定的前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敏感性(如,对假设竞争行为、厂商数目、时间选择的敏感性),因而缺乏一般性结论的政策含义。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对企业成本、竞争行为、市场结构等信息缺乏准确的了解就不能制定适当的政策。2、战略性贸易政策给

本国带来的福利提高并不是很大,对某些支持甚至可能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的影响。3、至今在战略性贸易政策领域,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该扶持哪一类部门或产业,大多是凭经验来确定的。此外,还有人从扭曲理论的框架出发,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未必是纠正某一扭曲的最佳“对症”政策。 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局限主要可以概括为:1、国家之间同时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干预会导致“囚徙困境”局面的出现。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在出口补贴的筹集、选择特定行业等方面都可能给本国国内带来不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3、政府通过贸易政策支持本国企业竞争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造成国内企业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甚至引发“直接非生产性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4、政府的政策干预可能不适当,其行为可能缺乏应有的效率,其政策决策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导致本国福利恶化。尽管对战略性贸易理论存在诸多批评或质疑,但不可否认,这一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假定是: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理论创立者们已明确提出这些前提条件。我们还应认识到,该理论由西方学者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提出,对他们来说经济体制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就不同了。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已经建立起来并处于良好的运行之中,这是判别该政策能否应用的一个极为关键的条件。由于这一条件对西方国家是不言自明的,西方学者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此可以把它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的隐含条件。 1、转型经济体制是我国目前适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条件 首先,我国目前尚缺乏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微观基础。一般说来,企业及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