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国标版四级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2、师:你们当初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留着呢。3、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4、师:有谁能告诉我你们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二、教学新课1、你如果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身高差一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2、你准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3、老师现在想把你们的校服的型号这样确定一下,你们认为老师的这样的确定合适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合穿大号。4、那么现在有办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可以前后四人小组

讨论一下。5、用画正字法完成数据统计!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启发:刚才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整理。追问: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成统计表)月日身高(cm)合计120~129130~139140~159人数9、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①反应总人数②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追问:这张统计表还缺点什么?给这个统计表起人什么名字呢?当然日期不要忘记写了。10: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11:服装厂的工人师傅如果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后,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谈话: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回顾交流“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与感受。师: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①收集数据②分段整理③制成统计表④分析数据)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学生举例)三、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书71页想想做做11、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2、流分段统计的结果。3、问:这道题把数据分成了几段?看

了统计的结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独立完成想想做做2、3;汇报:谁能汇报一下统计的结果?他的统计结果正确吗?

追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呢?四、全课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第一课时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data segmentation and sta tistics in the first class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⒈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材第70~85页: 1、在教学中用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经验,感受分段整理数

据的必要性,促进学生主动展开统计活动,并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这样的统计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读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以及它的结构和特征。 3、在教学中,有意识让学生统计自己身边的事,进一步体会统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又能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发展。 4、在教学中,注意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感受哪些游戏的规则的公平的,哪些游戏的规则是不公平的。 统计2课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课时 练习八1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大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

数据处理》教学设计

数据处理》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 【适用单元】第7单元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内容是掌握Excel精髓──数据处理的入门,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章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Excel中公式的作用,学会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区域;了解公式的格式并学会正确输入公式,了解公式中的运算符和运算次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输入公式并快速填充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Excel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公式的使用、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4.难点:公式的使用;绝对引用符$的使用。 5.教学环境:微机教室 【教法设计】 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我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索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自主,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主动地去学习。合作,通过小组伙伴关系下相互汲取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索,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习惯。【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就刚刚度过的中秋佳节引入我们必吃的象征团圆的月饼,引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2019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第1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下面是四(2)班女生身高记录单.(单位:cm) 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这个班女生身高分布状况,再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 身高(cm) 人数 140及以下 141~144 145及以上 四(2)班女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140及以下141~144 145及以上 人数 这个班女生身高在( )厘米范围内的人数最多,这个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 )厘米(保留整厘米数).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2. 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学号分 数 学 号 分 数 学 号 分 数 学 号 分 数 1 88 8 9 2 15 89 22 96

2 86 9 94 16 9 3 23 54 3 90 10 100 17 97 2 4 78 4 8 5 11 99 18 99 25 89 5 79 12 98 19 100 2 6 87 6 96 13 96 20 79 2 7 98 7 92 14 97 21 65 28 68 (1) 分数段人数 100 80-99 60-79 60分以下 (2)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年月 分数段合计100 80-99 60-79 60分 以下 人数 (人) (3)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3. 下面是任意抽取的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的体重记录单.(单位:kg)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体重统计表 年月 (2)人数最多的是( )kg 范围内的人,这2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kg.(保留整千克数.) (3)你的体重在哪一段?你对自己现在的体重评价是什么?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 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 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 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 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 1 / 4

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 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 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淘课件网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

《数据收集整理》精品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3、教学例2。 (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 22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2、5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2课时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统计。 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问题。 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学生读题。 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入新课。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 1、呈现数据。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 2、分段整理,统计 (1)讨论方法。 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 (2)整理、统计 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吗?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高情况统计表。 追问: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交流: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 3、感受方法。 提问:开始提出每种服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 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上面的统计,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和大家交流的?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 (1)了解题意。 出示“练一练”的问题,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做? (2)小组活动。要求: 各组组长负责,学生依次交流自己身高。 每个同学做好记录,独立按铁路部门规定分段整理。 交流。统一结果。 (3)全班统计。 汇报数据,学生计算各段人数。独立完成统计表。 (4)分析数据。 提问: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班是购全价票的人多,还是购半价票的人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 2、做练习七第2题。 (1)出示题目要求和数据。 学生找出成绩中最低和最高的人数,讨论数据可以怎样分段,根据学生交流,肯定分段的合理性。 统一采用每10个一段来分段统计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最低从20开始,最高到50为止,分4段。

《数据处理》教学设计

《数据处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的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章第四节课内容。Excel是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当今信息化社会,各个领域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学生基本信息列表、工资表格的统计等。然而传统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Excel也就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之一。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创建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众多数据的排序、筛选和运用常用函数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查找和替换、排序和筛选以及常用的函数。 2、能力目标:通过探索、尝试、比较,体会自定义排序和筛选的功能;通过自主探究、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Excel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根据数据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操作,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创新的能力,在任务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难点:函数的运用 处理依据:通过教师设置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各种知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四、学习者状态分析 在本节课中,学生应采取自主学习和互相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即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Excel作为一种数据处理软件在工作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的软件,操作性比较强,如果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趣数据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也会比较好。 五、教学方法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表格数据处理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环节我采用了讲练结合法、提问和演示教学法,大部分教学采用了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同时避免出现学生只重视操作而忽略了技术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还尽量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张数据表之间的特点及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数据表分析数据了解事物特征、规律和本质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提出问题,引入课题—→讲练结合,实践运用—→评价分析,归纳总结”三个环节。

数据的分段整理

? 数据的分段整理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4页。 ?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 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培养学习的兴趣。 ?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 学生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1、谈话:今天同学们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很整齐,你们的校服是什么 时候做的? ?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 胸围等) ? 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3、老师与你们的班主任联系了一下,把你们的身高制成了这张四(1)班 学生身高记录单。 ? 4、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 二、教学新课 ?

1、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 提问:从图片上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 2、提问: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 适合穿小号、中号、大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 谈话: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型号服装的和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 谈话: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 ? 你们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 3、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 ? 4、提问: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 谈话: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 5、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来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 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 ? 三、组织练习 ? 谈话: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普遍的。 ?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 (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 (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处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_教案教学设计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70页~第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及选择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一层次 谈话:梅峰小学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鼓号比赛,她们最近一直在坚持训练,很想在这次鼓号比赛中获胜,但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一起帮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们该为这次鼓号比赛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获胜呢 承接:刚才有同学提到要统一服装,这个主意不错,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提问:梅峰小学准备给鼓号队统一购买服装,购买服装时又要考

虑什么问题呢这些信息你看得懂吗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追问:如果你是鼓号队员,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鼓号服呢为什么 第二层次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那怎样才能知道梅峰小学鼓号队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呢 这是鼓号队员的身高(出示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表格),这1号队员,他又应该选择哪一套服装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那2号队员呢3号呢4号呢 追问:我们要把鼓号队员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3段)是哪三段呢 (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统计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请同学们小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统计表.当然,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学来报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最后,要对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进行检验. (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统计)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马小琴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

课题:统计(分段整理数据)P70---7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使学生意识到统计是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2009年 11月6 日

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填统计表

分析结果 课后反思: 1)这节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中能有话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我选择以学生最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这个素材虽然相对于教材提供的“城镇人口情况”更为熟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们侃侃而谈的效果, 这个“熟悉”似乎没有占到丝毫的优势。 (2)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是牵制着学生一步步走入自己预设的环节。这里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因为在原先他们已经有了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模式,也应该完全具备了自主去探究的能力,这样会留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3)在各教学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显得很松散,而且在新授也好,应用巩固也好,一直以“制图——读图——分析”这样一个模式贯穿始终,缺乏了新意,有些环节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加上自己不能很好地驾驭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致使在每个反馈教学上有“走过场”的感觉,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因此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之间教师对纪律的重整,组织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应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当前的表现,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分段整理 坂中中心校吴凤珠 设计理念: 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领域,这足以说明它的教育价值。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引导反思——实践运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模式,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段是常用的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4 页。 教材解读: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数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把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学情分析: 1 、已有基础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在一年级(上册)学会了分一分、数一数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在一年级(下册)学会了分类用

符号记录信息,在三年级又学会了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这些方法都可以用到本单元的分段统计中来。这些可以迁移的“经验” ,为学生自主探索数据分段的方法提供了可能。 2、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分段整理数据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遗漏、重复的现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4、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分段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 每桌四张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在11月份将会举行什么重大的活动吗? 生:11月份在学校举办第十届体育艺术节。 师:为迎接第十届体育艺术节同学们会做哪些准备呢? (锻炼身体,宣传口号等) 师:为了迎接第十届体育艺术节,老师建议大家努力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老师想更清楚地了解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情况,从体育老师那里拿到了上周同学们立定跳远测验的成绩记录单。大家想了解一下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国标版四级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2、师:你们当初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留着呢。3、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4、师:有谁能告诉我你们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二、教学新课1、你如果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身高差一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2、你准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3、老师现在想把你们的校服的型号这样确定一下,你们认为老师的这样的确定合适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合穿大号。4、那么现在有办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可以前后四人小组

讨论一下。5、用画正字法完成数据统计!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启发:刚才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整理。追问: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成统计表)月日身高(cm)合计120~129130~139140~159人数9、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①反应总人数②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追问:这张统计表还缺点什么?给这个统计表起人什么名字呢?当然日期不要忘记写了。10: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11:服装厂的工人师傅如果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后,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谈话: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回顾交流“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与感受。师: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①收集数据②分段整理③制成统计表④分析数据)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学生举例)三、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书71页想想做做11、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2、流分段统计的结果。3、问:这道题把数据分成了几段?看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请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 【设计意图: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选好呢?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们可以举手表决。 (2)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这样有时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用投票选举最好。 师:对我也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请同学们在纸条上写好选票,我来收。 师:同学们票是选完了,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来统计选票数。 师:怎么统计?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们向选三好生那样进行唱票,有2人在黑板上记录,1人唱票,1人监督,其他同学可在纸上记录。要注意的是每个同学都要认真统计,不能出现错误,数据不准的话,还得重新唱票,那很麻烦。 师:你的办法很好。请看我这有3个同学统计的结果。(课件示出书中第3页的记录结果)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第一位同学是写“正”字纪录的,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的,而且他们都写得很整齐。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喜欢画“√”记录的,这样记录快。 (2) 我喜欢画“○”记录的好数。 (3)我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而且占得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们都同意吗?好下面大家把他们记录的数据整理好,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中。 师:同学们看看表中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 学生回答:陈小菲。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书上第3页)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

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马上要过新年了,家长要给同学们做或者买新的衣服了,你喜欢吗? 要做新衣服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测量身高、胸围等) 师:做的这些准备的工作就是收集数据(板书) 2、各位同学经过体检,知道了自己的身高,张老师把大家的身高制成了这张四(1)班学生身高记录单。 二、教学新课 1、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们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四1班学生总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 如果要做校服的话,能做成型号都一样的吗?学生讨论; 可以做成大、中、小三种型号的,投影:小号(120—129厘米),中号(130—139厘米),大号(140—149厘米) 提问:从图片上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3、引导学生分段整理数据; 你准备怎样分段整理数据呢?交流讨论; 4、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为优选(用数数,其他的符号也可以)。 5、各小组汇报统计的结果; 6、引导学生制作统计表,明确合计栏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并完整地制作统计表; 7、交流:通过统计表,你明白了什么?(板书:分析数据)又是如何进行统计的呢?(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 三、组织练习

1、做7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做72叶第2、3题; (1)学生自己阅读,教育学生数学也需要阅读; (2)你知道了什么?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统计的结果; (3)看了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在小组中交流; 四、总结质疑:你有什么收获? 课外实践作业: 收集11月1日到11月31日某一项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制成统计表;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总述 单元内容简析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和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景,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分类的知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前后例题的联系。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编排结构 课时教学设计 例1 1课时 例2 1课时

)当教师说出一种颜 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举手,每人只能选一种 )初步认识统计表, 与教师合作完成统计表: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观察统计表,自由 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计算全班同学的人数:把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确定全班同学选择订做)学生讨论理解: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 (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老师对二年三班同学最 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观察下面的统计表后回答问题。 (1)最喜欢(跑步)运动 项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踢毽子)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最喜欢跑步的比最喜欢跳绳的多(5)人。 (3)二年三班一共有(39)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并解答出来。 最喜欢跳绳和最喜欢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9+6=15(人) 学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解决问 4.调查你们班同学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1)最喜欢()的人最多,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地分类整理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大家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出示例1中的4种颜色) 红黄蓝白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样才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同学中做一个调查。 生2:全校有那么多学生,怎样调查呢? 生3: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4:还可以先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同学们真聪明,调查也就是要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收集整理产生的必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收集数据,深入探究 1.收集数据。 师:在这4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要求:采用举手、起立、画“√”、“○”做记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出示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教师强调: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1:能。 生2: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