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预防

第十章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预防

第十章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预防
第十章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预防

第十章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预防

结核病控制策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控制结核病所制定的战略性规划,主要包括行政干预规划和技术实施措施两大方面内容。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全球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扩展为遏制结核病策略(Stop TB Strategy)。结核病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卡介苗接种和对已感染结核杆菌的高危发患者群进行化学药物预防。

第一节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内容和实施

一、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主要措施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short–course)的主要措施是:

1.政府对国家控制结核病规划的政治承诺;

2.通过细菌学检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3.在直接观察督导下(至少治疗强化期),给予患者免费的标准短程化疗方案;

⒋定期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物;

⒌建立和维持一个对结核病控制规划(主要是患者发现、登记报告和治疗结核)的监测系统。

遏制结核病策略(Stop TB Strategy)的主要措施是:

1.持续的、高质量的DOTS扩展:⑴持续经费保证的政府承诺;⑵通过质量保证的细菌学方法发现患者;⑶包括督导和患者支持的标准化治疗;⑷有效的药物供应和管理体系;⑸监测评价系统和效果分析。

2.通过实施TB/HIV合作行动、耐多药结核病预防控制以及关注羁押人员、流动人口和其他高危人群的情况,应对TB/HIV、MDR-TB以及其它挑战。

3.通过与其它卫生项目和公共卫生服务合作,致力于卫生系统的加强。如,动员必要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进行实施和评估,分享结核病控制的成就。

4.所有的关怀提供者(包括公立、非政府和私立),通过不断加强的公立-私立机构联合(PPM)途径,遵循结核病关怀的国际标准,重点关注最贫困人群和最弱势人群。

5.通过宣传、信息交流以及社会动员等手段,不断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社会关怀,共同与结核病作斗争。

6.加强和促进科学研究,以改善规划实施,研发新的药物、诊断方法和疫苗。

二、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进展

1981年起,我国制定与实施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1992年以来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发现和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为重点,对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给予免费诊断、治疗并实行全程督导管理(2005年对结核病患者免费诊断、治疗政策扩展到涂阴肺结核病患者);建立健全登记报告制度和肺结核患者归口治疗管理制度;实行药品的统一采购和供应;开展大规模、多层次、持续有效的人员培训;各级督导员的督导保证了项目的成功实施,免费诊断并治疗了上百万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愈率从50%提高到90%。

我国新的结核病防治规划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发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全面实施遏制结核病策略,落实肺结核病患者的登记管理和督导治疗。要求全国以县(市)为单位,实施遏制结核病策略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为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70%,治愈率85%的目标,各级医疗机构、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都要参与对结核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对发现的肺结核患者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肺结核病的诊断要点见附录二。

第二节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接种是采用人工方法,使未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人体产生一次较轻微的,没有临床发病危险的原发感染,从而产生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接种卡介苗是结核病预防和计划免疫工作内容之一,可预防和减少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发生。1994年以前我国卡介苗的接种工作分为初种和复种两次进行,1995年以后我国对卡介苗的接种政策做出调整,目前我国卡介苗的接种政策为:

1.卡介苗接种是我国结核病预防和免疫规划工作内容之一。

2.接种对象:新生儿,主要目的是预防和减少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和血行播散性结核病。

3.因新生儿健康等因素,出生时未及时接种者或接种不成功的婴幼儿可予补种。

4.初种成功后不再复种。

卡介苗接种的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种,接种部位是上臂三角肌外侧。国家卫生部规定:出生后没有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进行补种时如果还不满3个月,可以直接补种;如果在3个月~3岁之间,要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以补种;≥4岁儿童不再补种。

第三节预防性药物治疗

对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尚未发病的人,又称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LTBI)的人,可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以降低结核病的发病。

一、预防性药物治疗的主要对象

预防性药物治疗实施的主要对象是已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人群中容易发生肺结核病的高危者,包括:

1.未接肿BCG的涂片阳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PPD试验反应大于等于5mm 或者?-干扰素释放试验呈阳性反应的5岁以下儿童。

2.任何年龄儿童、青少年PPD试验反应大于等于15mm或呈强阳性者、?-干扰素释放试验呈阳性反应。

3.PPD试验新近由阴性转阳性的儿童(除外复强反应)或2年内PPD试验反应增加大于等于10mm者。

4.除外活动性结核病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5.PPD试验呈阳性反应或?-干扰素释放试验呈阳性反应,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大于1个月者。

6.对新进入高感染环境者(如医生、护士、卫生保健人员、老年护理院的工作人员、监狱看守人员等,特别是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人员)应进行PPD试验及随访,如发现反应大于等于15mm或有水疱者、?-干扰素释放试验呈阳性反应。

7.成人患有增加结核病发病危险性疾病,如糖尿病、尘肺病、慢性营养不

良和胃肠手术后等PPD试验反应大于等于15mm或水疱者、?-干扰素释放试验呈阳性反应。

8.儿童新患麻疹或百日咳PPD试验呈阳性反应者或?-干扰素释放试验呈阳性反应。

二、预防化疗方案

1.异烟肼(H)每日0.3g(儿童10mg/kg),连续服用6~9个月。

2.异烟肼(H)每日0.3g(儿童10mg/kg);利福平(R)每日0.45g(儿童10mg/kg)连续服用3个月。

3.异烟肼(H)0.6g(儿童10-15mg/kg),每周2次;利福喷丁(Rft)0.6g(儿童10~20mg/kg),每周2次,3~6月。

4.利福平(R)每日0.45g,连续服用4个月。适应于H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合并HIV感染时疗程在12个月或更长。

三、开展预防性化疗的注意事项

1.对服药者要执行DOT管理(如家人、学校卫生老师或者小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加强监督措施确保规则服药;

2.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3.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时必须排除细菌学阳性和活动性结核病。

结核病工作职责-方案

督导管理人员的职责 1.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服药地点和时间,面视患者服药。 2. 患者如未按时服药,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 每次督导服药后按要求填写“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 4.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中断用药等情况,及时报告结防所。 5. 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协助收集痰标本。 6. 患者完成全程治疗后,应将“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上交至乡镇卫生院,转送至县结防机构归档保存。

结核病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乡镇结核病防治工作,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核本乡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结核病流行与防治工作现状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为全球所关注。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结核病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控制点的重大疾病之一。本乡镇结核病疫情的波动有几个特征:一是外来流动人口导致新发病例的增加、管理难度加大;二是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完成疗程;三是多耐药结核病的增加使结核病治愈变得更加复杂;四是结核病合并其他疾病的双重感染使结核病难以治愈。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结核病防治力度,全面有效的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把结核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以及对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指导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卫生部门管理,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结核病人发现和结核病人定点治疗 工作 因地制宜、条块结合,落实病人的督导管理和健康教育。 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培训,提高市民健康知识知晓度和主动就诊意识。 (一)实行结核治疗费用“收、减、免”政策,控制传染源。 二、总体目标 (一)建立和完善本乡镇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以乡镇为单位实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达到100%,并不断提高内涵质量。(三)完成本乡镇肺结核病人治疗任务。 三、工作指标 进一步减少结核病感染、患病和死亡,切实降低结核病疾病负担,提高人民群众讲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村卫生室对可疑肺结核及肺结核病人的转诊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归口诊治率达到95%以上;新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规则治疗率达到95%。 (二)新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村负责督导管理的覆盖率达到85%。 (三)新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5%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健全结核病防治网络,提高结核病防治能力 根据预防归口、功能对应、防治结合、归口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不断加强本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及结核病防治网络的建设,充实和稳定结核病防治专业技术队伍,提高防治技术水平。结核病诊治指定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谁治疗、谁管理”的防治工作原则,落实结核病病人资料的规范管理,执行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加强对病人健康教育,实施定期配药、定期复查及服药监测等管理工作,确保治疗效果。 开展辖区内结核病人的化疗督导管理及健康教育。对辖区内新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必须明确专人承担化疗督导管理。病人所在的单位也要督促病人及时就诊,使病人得到全程、规范治疗。 (二)积极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

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和卫生局、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结核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在群体环境下如果存在结核病传染源就特别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学校是典型的群体环境存在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的高风险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二、建立卫生、教育两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并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做到对结核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预防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学校将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区域卫生规划,负责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及时联系县疾控中心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学校要指定在校医护人员负责结核病防控工作,担负结核病监测、疫情报告、 可疑病人转诊、管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并列入年度教育、卫生工作检查内容。 四、相关部门职责 教导处

1、负责学校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督促与检查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2、会同卫生局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学校有关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3、加强与卫生局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结核病疫情等相关信息。 4按规定设立校医室、配备卫生专业人员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内结核病疫情 班主任 1、建立健全本班结核病疫情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做好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主动配合学校做好传染性病人的隔离、密切接触者筛查、环 境消毒、宣传教育等疫情处置措施的落实。接受上级部门结核病疫情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班主任是本班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 五、监测报告 1、学校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2、学校一旦发现肺结核报告病例,应详细记录病人的年级、班级住址和联系方式立即通知并报当地教育局要求其采取相关防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的培训内容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的培训容 (一)疫情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人类与结核的 斗争史至少有两千多年。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痔九死”,“痔” 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解放前,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指结核病。以前有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结核病的情节,如《红楼梦》 人物中就可发现有17人有结核病症状, 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的咯血。 结核病仍是目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15年WHO报告,我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为68/10 万,估算发病数为93万,占全球的10% ,占西太区发病总数的58% ,占22个高负担国家的12% ,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22个高负担国家的第三位。我国结核病疫情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依然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人数多,疾病负担重,影响因素复杂,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学生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彻底治疗,不仅病人会 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在校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传染他人。

(二)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肺结核病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将结核菌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以引起感染。 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虽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结核菌的人都会感染结核菌或患结核病。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能使10 -15人感染结核菌。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都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发展成为肺结核病。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10%。 (三)症状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 核病。 连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通常是肺结核的一个首要症状,如果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

肺结核流行趋势及控制策略综述

疾病控制 作者单位 中铁四局八公司防疫站,安徽合肥230041 作者简介 张舒华(1971~),女,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 防与控制工作。 肺结核流行趋势及控制策略综述 张舒华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656.61 文章编号 1007-1040(2005)01-0030-03 关键词 结核; 流行; 控制 结核病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成年人死亡的主要死因。中国是世界上结核病负担最重的22个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结核病流行趋势令人关注[1]。1 流行趋势 根据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数据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我国结核病流行有如下特点。1.1 传染性结核病人数几乎没有减少 我国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122/10万和160/10万,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1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对人口构成进行标化后,1990~2000年涂阳肺结核年均递降率为3.2%(1979~1990年为4.3%),活动性肺结核年均递降率为5.4%(1979~1990年为3.7%) [1] ,我国结核病疫情在全球仍属高发地区。 1.2 不同地区疫情差别较大,而且与经济收入密切相关 按照我国各省经济及地域的分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10万)分别为266、438、451;97、148、136;126、178、199。城市、城镇、农村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10万)分别为198、319、397;73、109、131;110、129、171。西部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是东部地区的1.7倍,农村疫情高于城市近1倍。在被调查的病人中,无任何医疗保障、看病需自费的 占98%[2]。调查显示,结核病人大部分在农村,且人均收入低,由病人完全自费支付结核病治疗费用是困难的。 1.3 肺结核病人的耐药率高 结核野生株的药物敏感试验,392株结核分枝杆菌中,283株(7 2.2%)对H 、S 、R 、E 、P 、T 等6种抗结核药全部敏感,对1种或1种以上药物耐药109株,总耐药率为27.8%。其中初始耐药率为1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1]。耐多药结核病指至少对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的结核病 [3] 。耐药结核病例特别是耐多 药结核病例的增多和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的传播,是目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耐药、流动人口和HIV 感染已经成为当今结核病控制所面临的三大难题,其中耐药性是对我国结核病控制起主要限制性作用的因素[4]。耐药性泛滥将会使结核病控制返回无化疗时代。 1.4 HIV/AIDS 与结核杆菌感染的相互影响 结核可以发生在HIV 感染的任何阶段,是HIV/AIDS 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单纯结核菌感染者,只有5%~10%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若同时感染HIV,在其一生中发展为结核病的比例高达50%[5]。随着亚洲HIV 感染人数的上升,H IV/AIDS 合并感染结核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因为结核是导致HIV 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从全球的公共卫生的角度看,当对混合感染结核的H IV/AIDS 患者制定治疗策略时,对结核的有效治疗和控制仍放在中心的和优先的位置。2 控制策略 2.1 国际行动计划 200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全球22个结核高负担国家 结核病控制与可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 ,要求各国政府加强认识,制订结核病控制规划,推广使用WHO 推荐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和短程督导化疗措施等。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主要 30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1月20日第11卷第1期 Anhui J Prev M ed,Jan.20,2005,Vol 11,No.1

结核病预防实施方案

中心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实施方 为加强我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范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流行,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科教局《通知》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结核病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学校结核病常规防控工作是预防结核病疫情发生的基础,各校要高度重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联防联控,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日常防控,做到对疫情的早发现、早处置 二、落实防控措施 1、健康体检。各校要按规定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工工作常规体检项目,并将体检结果纳入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档案。对发现的疑似肺结核病例,要及时反馈给家长到当地医疗机构检查确诊,并跟踪了解诊断结果。 2、健康教育。各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宣传媒介向学生和教师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结合季节特点,做好结核病预防和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如:每周班会、板报、家长信等,让学生及家长做好结核病的预防,增强防范意识。保证学生在校体育活动一小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有能力。 3、学校环境卫生。各校要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每周一进行一次大扫除,每天院内进行晨扫、午后扫,班内每日扫;要加强教室、图书室等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三、严格监测与报告 1、坚持晨检。每天早晨各班班主任对本班做好晨检,重点了解每名学生是否有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盗汗等肺结核可疑症状。以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后,及时报告学校,并告知学生家长及时检查确诊。 2、对因病缺勤学生做好因病缺勤登记与追踪工作。落实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对因病缺勤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如怀疑为肺结核,及时追踪了解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3、加强疫情报告。对各班通过健康体检、晨检等途径发现的结核病疑似病例,疫情报告人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做好学校班级消毒工作。 4、做好确诊病例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关注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配合学校及卫生部门做好现场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以及确诊病例的治疗管理等工作。

结核病防治试卷(含答案)

结核病防治知识问答竞赛 各位同学,你好!我们从《红楼梦》中读到过患了肺痨的黛玉,梨花带雨,但是我们不知道,时至今日,肺结核仍然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随着人口的流动,肺结核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而肺结核只是结核病中的一种。让我们增加结核病防治知识,为我们的生命负责! 本卷由50个选择题组成,均为单选题,每题2分,共100分。 请仔细答题,谢谢! 1.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哪一天?( B ) A.3月23日 B. 3月24日 C. 4月23日 D.4月24日 2. 2012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是?( C ) A. WHO宣传主题是“Forging New Partnerships to Stop TB”,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 B. WHO宣传主题是“Every breath counts-Stop TB now”,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C. WHO宣传主题是“Stop TB in my life time”,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 D. WHO宣传主题是“TB Anywhere is Everywhere”,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 3.结核杆菌是谁最早发现的? ( C ) A.美国科学家拉赫氏 B.英国科学家科赫氏 C.德国科学家赫科氏 D.法国科学家赫科氏 4. 1993年4月23日,在伦敦召开的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史无前例地宣布了什么? ( A ) A.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 B.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 C.信守承诺控制结核病 D.建立遏制结核病伙伴关系 5. 结核病是哪种类型的疾病?( A ) A.慢性传染病 B.急性感染病 C.遗传病 D.多发病 6. 结核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疾病?( B ) A.病毒 B.结核分枝杆菌 C. 羊分枝杆菌 D. 亚洲分枝杆菌

结核病预防的知识

肺结核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结核病? 肺结核是由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当排菌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未感染过结核杆菌,而且对结核杆菌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与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属、亲友、同事以及医务人员均属于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二、结核病有哪些症状?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和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三、怎样治疗结核病?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有效方法。合理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结核病的正规彻底治疗必须有6~8个月的疗程,且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世界公认和首推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即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简称DOTS)。服药方法是在医务人员观察下

隔日服药。DOTS对病人来说,可以保证在不住院条件下得到规律治疗,提高治愈率,防止病菌产生耐药性,减少复发机会。对于家人和社会,可以减少传染,阻断结核病的传播。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 四、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减少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机会的措施有: 1.早发现、早治疗,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杆菌传播的机会。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打喷嚏或大声说话。 3.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4.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卡介苗。 5.对已感染结核杆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等。

结核试题与答案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系列专题 1.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 A、150万 B、450万 C、100万 D、4万 3. 结核病是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类型都具有传染性 B、痰菌检查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C、治疗2个月后,痰菌检查阴性具有传染性 D、治疗6个月后,痰菌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4月7日 B、4月25日 C、3月24日 D、12月1日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病被列为()类传

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被列入法定传染病 6. “四高一低”指的是在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具体内容是()。 A、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 B、高发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疗率 C、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愈率 D、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发现率 7.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其核心内容是()。 A、通过痰涂片检查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B、政府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C、医生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D、定期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物 8. 出现以下什么情况就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A、头痛 B、拉肚子

C、咳嗽、咳痰两星期以上或咳血 D、月经不调 9.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B、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 C、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D、结核性脑膜炎 10.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尽早采取()措施。 A、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进行痰涂片和胸部X线检查 B、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三大常规和CT检查 C、到药店买感冒药治疗 D、由于没有时间,在等待一段时间去检查 11. 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应报告的肺结核病人不应该包括()。 A、涂片阳性的病人 B、涂片阴性的病人 C、疑似肺结核病人 D、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12. 综合性医疗机构对诊断的肺结核病人在进行网络直接报告的同时应做

结核试题及答案

结核试题及答案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系列专题 1.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 A、150万 B、450万 C、100万 D、4万 3. 结核病是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类型都具有传染性 B、痰菌检查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C、治疗2个月后,痰菌检查阴性具有传染性 D、治疗6个月后,痰菌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4月7日 B、4月25日 C、3月24日 D、12月1日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病被列为()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被列入法定传染病 6. “四高一低”指的是在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具体内容是()。 A、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 B、高发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疗率 C、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愈率 D、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发现率

A、在不能进行结核病人管理的情况下立即开始抗结核病药品治疗 B、应对病人进行宣教,给病人开转诊单,督促病人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登记检查 C、马上收病人住院 D、进一步作CT检查 13. 政府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检查,主要包括()。 A、痰涂片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 B、CT检查 C、B型超声波检查 D、痰普通培养检查 14. 肺结核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A、病毒 B、肺吸虫 C、感冒病毒 D、结核杆菌 15. 肺结核主要通过()传播。 A、咳嗽飞沫 B、血液 C、食物 D、体液 16. 防治结核最重要的措施是()。 A、消毒、戴口罩 B、预防用药 C、接种卡介苗 D、发现并治愈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 17. 青少年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一般认为硬结的平均直径大于等于()毫米判断为强阳性。 A、5 B、10 C、15 D、20 18. 成功治疗的关键是()。 A、间断治疗 B、规律治疗 C、随意治疗 D、自服药治疗 19. 结核病治疗中途停药可导致()。

结核试题及答案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系列专题 1.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 A、150万 B、450万 C、100万 D、4万 3.结核病是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类型都具有传染性 B、痰菌检查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C、治疗2个月后,痰菌检查阴性具有传染性 D、治疗6个月后,痰菌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4月7日 B、4月25日 C、3月24日 D、12月1日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病被列为()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被列入法定传染病 6.“四高一低”指的是在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具体内容是()。 A、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 B、高发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疗率 C、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愈率 D、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发现率 7.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其核心内容是()。 A、通过痰涂片检查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B、政府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C、医生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D、定期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物 8.出现以下什么情况就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A、头痛 B、拉肚子 C、咳嗽、咳痰两星期以上或咳血 D、月经不调 9.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B、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 C、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D、结核性脑膜炎 10.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尽早采取()措施。 A、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进行痰涂片和胸部X线检查 B、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三大常规和CT检查 C、到药店买感冒药治疗 D、由于没有时间,在等待一段时间去检查 11.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应报告的肺结核病人不应该包括()。 A、涂片阳性的病人 B、涂片阴性的病人 C、疑似肺结核病人 D、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5篇

2016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5篇 为落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XX-20XX年)》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特制订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以县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维持在100%。 (二)全县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达到70%及以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任务完成率至少达95%以上。 (三)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85%及以上。 (四)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90%。 (五)以县为单位,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95%。 (六)全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的筛查率≥90%。 (七)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信息反馈率≥90%。 (八)以县为单位,结核病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盲法复检覆盖率100%。 (九)20XX年县计划发现、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2例,其中新涂阳27例(各医疗单位任务数详见附表)。 二、主要工作计划 (一)加强规划实施和防治质量监管。县级继续实施对各级按《指南》要求进行防治工作的督导,县级每1-2月对乡镇督导1次。乡镇卫生院对每例涂阳病人及其所在村卫生所,在治疗全疗程中随访4次,对涂阴病人在治疗全疗程中随防2次,对其它村卫生所选择性进行不定期督导。县级的督导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求每次对乡、村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意见。并对工作薄弱地区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指导。同时组织对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报告、转诊、管理等环节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检查。所有的结核病诊疗机构应按卫生部20XX 年制定的《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肺结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执行。 (二)加强县级结核病实验室的建设。县级疾控中心结核病实验室能开展痰结核菌培养工作,实验室继续实施盲法复检等室间质控工作。 (三)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县卫生部门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成立联合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相关制度,结防机构一旦收到报告的学生肺结核患者信息后,要安排专人3天内完成对现住址为本辖区的学生肺结核患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访工作(详细规范见《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

结核病防治知识题及答案

结核病防治知识题及答案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系列专题 1.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 A、150万 B、450万 C、100万 D、4万 3. 结核病是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类型都具有传染性 B、痰菌检查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C、治疗2个月后,痰菌检查阴性具有传染性 D、治疗6个月后,痰菌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4月7日 B、4月25日 C、3月24日 D、12月1日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病被列为()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被列入法定传染病 6. “四高一低”指的是在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具体内容是()。 A、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

B、高发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疗率 C、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愈率 D、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发现率 7.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其核心内容是()。 A、通过痰涂片检查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B、政府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C、医生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D、定期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物 8. 出现以下什么情况就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A、头痛 B、拉肚子 C、咳嗽、咳痰三星期以上或咳血 D、月经不调 9.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B、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 C、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D、结核性脑膜炎 10. 咳嗽、咳痰3周以上或有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尽早采取()措施。 A、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进行痰涂片和胸部X线检查 B、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三大常规和CT检查 C、到药店买感冒药治疗 D、由于没有时间,在等待一段时间去检查 11. 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应报告的肺结核病人不应该包括()。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9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实行以及时发现患者、规范治疗管理和关怀救助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逐步构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 第四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结核病防治的疫情监测和报告、诊断治疗、感染控制、转诊服务、患者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卫生部组织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技术规范和标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和管理全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对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拟订本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辖区内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

理,指定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统筹规划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资源,对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一)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规划管理及评估工作; (二)收集、分析信息,监测肺结核疫情;及时准确报告、通报疫情及相关信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工作; (三)组织落实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 (四)组织开展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 (五)组织开展结核病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的防治工作; (六)开展结核病实验室检测,对辖区内的结核病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七)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培训,提供防治技术指导; (八)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九)开展结核病防治应用性研究。 第八条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落实治疗期间的随访检查;(二)负责肺结核患者报告、登记和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三)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 (四)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第九条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的培训内容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的培训内容 (一)疫情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人类与结核的斗争史至少有两千多年。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痨九死”,“痨”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解放前,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指结核病。以前有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结核病的情节,如《红楼梦》人物中就可发现有17人有结核病症状,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的咯血。 结核病仍是目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15年WHO报告,我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为68/10万,估算发病数为93万,占全球的10%,占西太区发病总数的58%,占22个高负担国家的12%,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22个高负担国家的第三位。我国结核病疫情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依然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人数多,疾病负担重,影响因素复杂,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学生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彻底治疗,不仅病人会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在校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传染他人。 (二)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肺结核病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将结核菌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以引起感染。 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结核菌的人都会感染结核菌或患结核病。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菌。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都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发展成为肺结核病。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10%。 (三)症状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连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通常是肺结核的一个首要症状,如果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肺结核一般不咳嗽和咳嗽较轻,慢慢加重,如果咳嗽经过抗炎

第十章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预防

第十章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预防 结核病控制策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控制结核病所制定的战略性规划,主要包括行政干预规划和技术实施措施两大方面内容。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全球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扩展为遏制结核病策略(Stop TB Strategy)。结核病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卡介苗接种和对已感染结核杆菌的高危发患者群进行化学药物预防。 第一节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内容和实施 一、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主要措施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short–course)的主要措施是: 1.政府对国家控制结核病规划的政治承诺; 2.通过细菌学检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3.在直接观察督导下(至少治疗强化期),给予患者免费的标准短程化疗方案; ⒋定期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物; ⒌建立和维持一个对结核病控制规划(主要是患者发现、登记报告和治疗结核)的监测系统。 遏制结核病策略(Stop TB Strategy)的主要措施是: 1.持续的、高质量的DOTS扩展:⑴持续经费保证的政府承诺;⑵通过质量保证的细菌学方法发现患者;⑶包括督导和患者支持的标准化治疗;⑷有效的药物供应和管理体系;⑸监测评价系统和效果分析。 2.通过实施TB/HIV合作行动、耐多药结核病预防控制以及关注羁押人员、流动人口和其他高危人群的情况,应对TB/HIV、MDR-TB以及其它挑战。 3.通过与其它卫生项目和公共卫生服务合作,致力于卫生系统的加强。如,动员必要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进行实施和评估,分享结核病控制的成就。 4.所有的关怀提供者(包括公立、非政府和私立),通过不断加强的公立-私立机构联合(PPM)途径,遵循结核病关怀的国际标准,重点关注最贫困人群和最弱势人群。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培训教师教案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培训教师教案 第一课时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结核病疫情概况 培训目的:使各位教师了解结核病的历史,危害性。 培训纪实: 一、导入: 大家可能都知道肺结核病,这种病如今并不可怕,而且可以治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二、疫情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历史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人类与结核的斗争史至少有两千多年。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痨九死”,“痨”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解放前,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指结核病。经前有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结核病的情节,如《红楼梦》人物中就有17人有结核病症状,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病的咯血。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结核病仍是目前严重影响我国人了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影响到社会和经济和发展,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00年调查结果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0万人,全国约有45%的人口受到过结核菌的感染,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学校学生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极大的伤害。 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彻底治疗,不仅病人会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在校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传染他人。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培训教师教案 第二课时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结核病传播途径和症状 培训目的:使各位教师了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对预防结核病起到一定的作用。 培训纪实: 一、传播途径。 1、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2、传播途径 肺结核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病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当传染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将结核菌口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较小的飞沫很快在蒸发成为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收入肺泡,就可以引起感染。 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结核菌的

结核病防治知识题及答案

结核病防治知识题及答案 系列专题”控制结核人人有责“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是世界上22 1.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第四位DC、第三位A、第一位B、第二位)。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 2. 据2000 万、4、100万 D B、150万、450万C A)。结核病是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3. A、每种类型都具有传染性 B、痰菌检查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个月后,痰菌检查阴性具有传染性C、治疗2 个月后,痰菌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没有传染性6D、治疗 )。是( 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日月25日B、4月A、47日1、12月24C、3月日D )类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病被列为( 5. 、乙类、甲类B A、未被列入法定传染病C、丙类D )。四高一低“”指的是在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具体内容是(6. A、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1 / 9 、高发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疗率B 、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愈率C 、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发现率D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其核心内容是(7. A、通过痰涂片检查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B、政府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C、医生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定期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物D 出现以下什么情况就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病?8. 、拉肚子B A、头痛 、月经不调D C、咳嗽、咳痰三星期以上或咳血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9. 、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A B、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 C、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D、结核性脑膜炎 )措施。3周以上或有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尽早采取(10. 咳嗽、咳痰、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进行痰涂片和胸部X线检查A 检查、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三大常规和CT B C、到药店买感冒药治疗 D、由于没有时间,在等待一段时间去检查

结核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

结核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 目前,我省部分学校出现群聚性结核传染病病例,已得到控制,但形势依然严峻,为防止结核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与蔓延,现将结核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在校园网上公布,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结核传染病的能力。 结核病- 分类 原发性肺结核(代号--Ⅰ),包括原发综合症及胸内淋巴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包括急性粟粒性、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继发型肺结核(代号--Ⅲ),是肺结核病中的一个主要类型,病变可以含有增殖、浸润、干酪以及空洞等不同的病理改变; 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 其他肺外结核(代号--Ⅴ),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等。 结核病- 病变 结核菌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组织反应,基本上与一般细菌、化学或物理性刺激引起的炎性反应一样,主要有渗出性和增生性病变;如机体抵抗力弱或感染大量毒性强的细菌时,病灶边缘肉芽组织很少,以至产生原发性坏死(变质变化)。 渗出性病变:肺组织最初有充血、水肿,接着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继而出现大量单核细胞,其中常有结核菌。渗出性病变如发生在浆膜腔,则渗出物以浆液为主,纤维蛋白质和细胞成分较少。如病程经过良好,渗出物在早期可被吸收,组织可恢复原状。如抵抗力差,则克引起凝固性坏死,形成干酪样变。 增生性病变:其特点是结核结节的形成。结核结节是具有特征行的肉芽组织以多层放射形排列的类上皮细胞为主要成分,其间有多核的结核巨细胞,其外围是淋巴细胞浸润。结核结节中结核菌极少。这种单个结核结节的直径约1/10毫米。有时单个结节的主要细胞成分是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而类上皮细胞反而减少,细胞排列稀疏,是人体抵抗力削弱的表现。 以上病理变化出现是,并没有一定次序,也不一定全部出现。决定的因素在于人体的过敏性与免疫力、侵入细菌的数量和毒力,以及累及器官的结构。 结核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结核病的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主要是人型和牛型。人型结核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上所指的结核病多由上述两型引起。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消化道感染,少数经皮肤伤口感染。呼吸道传播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途径。肺结核病人(主要是空洞型肺结核)从呼吸道排出大量带菌微滴。吸入这些带菌微滴即可造成感染。直径小于5μm的微滴能到达肺泡,因此其致病性最强。到达肺泡的结核杆菌趋化和吸引巨噬细胞,并为巨噬细胞所吞噬。在有效细胞免疫建立以前,巨噬细胞将其杀灭的能力很有限,结核杆菌在细胞内繁殖,一方面可引起局部炎症,另一方面可发生全身性血源性播散,成为以后肺外结核病发生的根源。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一般需30-50天时间。这种特异的细胞免疫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一致。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Ⅳ型)常同时发生和相伴出现。变态反应的出现提示机体已获得免疫力,对病原菌有抵抗力。然而变态反应同时伴随干酪样坏死,试图破坏和杀灭结核杆菌。已致敏的个体动员机体防御反应较未致敏的个体快,但组织坏死也更明显。因此机体对结核杆菌感染所呈现的临床表现决定于不同的反应。如保护性反应为主,则病灶局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