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曲的常见体裁

歌曲的常见体裁

歌曲的常见体裁
歌曲的常见体裁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白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民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关于民歌音乐的分类有体裁分类和" 色彩区" 分类两种方法。 民歌的体裁分类是一种运用的时间比较长,从分类的结果看比较成熟,但又还存在一些继续在讨论的问题的分类方法。它是一种从民歌的艺术样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来说,在分类中更多地考虑的是歌唱形式、音乐的节奏和结构等" 外部" 形态的特征。 20 世纪60 年代,《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将我国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4 类。80 年代,音乐学者们考虑到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不宜将少数民族民歌和汉族民歌作统一的分类。因此,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角度比较多样,而汉族民歌仍主要沿用体裁分类方法。另外,以往的体裁分类方法在各类的标准上也不够统一,各类别之间有所交集,例如汉族的劳动号子中也有多声部歌曲;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按照艺术样式分类,而长歌是按照音乐结构的篇幅分类。 20 世纪80 年代中,随着民间歌曲调查工作的广泛与深入,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又经历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阶段。例如:江明惇的《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中,使用了三分法;李映明的论文《民歌分类管见》中,采用七分法;而由文学

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0 至1985年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民歌》中,关于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就有四川的四分法,陕西的五分法,山东的五分法,广西的六分法,浙江的六分法等多种体裁分类方法。 体裁分类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分类依据的不统一。从上述的不同分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些分类法的依据既有民歌的使用场合,也有民歌的篇幅,还有民歌的社会功能等。其中汉族民歌体裁的三分法,即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分类依据主要是民间歌曲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民间歌曲的歌唱形式、节奏形式和乐段的曲式结构。采用这样的体裁划分标准的理由是: 第一,民歌的体裁划分应充分考虑其音乐类型。第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相同的音乐体裁;在相同的场合,可以使用不同的民歌体裁。场合不等同于音乐类型,场合与音乐类型的使用也不能统一。同样,社会功能与民歌体裁的音乐类型也不能统一。例如,在舞歌中、日常生活中和风俗仪式中,都可以使用小调类型的民歌;山歌既可以在山里唱,在秧田里唱,在平地上行走时唱,在民间歌唱节日中唱,还可以在茶馆里唱。山歌在山里唱,既可以是劳动人民个体消愁解闷的自娱性手段,也可能是出于交际和寻找心上人的需要。山歌在秧田里唱,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效率,减轻漫长劳动过程中的单调和乏味;而在茶馆里唱,则成为娱人的表演,成为换取报酬的商业行为。

歌曲的常见体裁

歌曲的常见体裁 根据歌曲的内容,情感,风格,艺术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体裁。体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我国乐坛上惯用的分类法,即以艺术特点为主,兼及内容表现等综合分类法,将歌曲体裁分为抒情歌曲、队列歌曲、歌舞性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诙谐歌曲、儿童歌曲等几种类型。 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是以擅长抒发人们丰富的情感为特征的歌曲体裁,也是歌曲体裁中容量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 抒情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既可以表现重大社会题材,又可以表现细微的内心情感;既可以是崇高的哲理性的思索,也可以是具体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且其表现手法与演唱形式、演唱风格也都丰富多样。 根据不同的内容表现和不同的写作手法,抒情歌曲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颂赞歌曲 颂赞歌曲侧重于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其内容大多是对祖国、对民族、对英雄人物以及对美好理想、美好事物的赞美和颂赞。其音乐气势宏伟,宽广深远;旋律舒展流畅,起伏较大,富于激情;节奏平缓,结构严谨。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合唱和一领众和等。

典型事例:《我爱你中国》 解读:歌曲引子部分,节奏宽广自由,在上下十二度的范围内自由驰骋,表现出热烈而激动的情绪。歌曲的主体部分,转入深情的叙述,节奏舒缓,旋律宽广抒情。歌曲的最后,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 2.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要求歌词内涵深刻,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写作技巧细腻、精致,伴奏在表现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品味高,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典型事例:《黄水谣》 3.民族歌谣体歌曲 这类歌曲以我国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进行改编或创作,常采用五声性调式,旋律朴实亲切,生活气息浓郁,节奏律动平稳,句法均衡,常采用强起强落。在旋律、节奏、调式和音乐风格上,具有我国民族歌谣的气质。 典型事例:《小白杨》

古典音乐作品体裁的简介

古典音乐作品体裁的简介 交响曲(Symphony) 广义的来说,交响曲是為管弦乐所写的奏鸣曲。这个曲式源自於巴洛克时期,当时对此名称的解释相当於现在的歌剧「序曲」,也就是由快板-慢板-快板形式所组成的三个乐章的器乐曲。古典时期以后一般公认的模式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詼谐曲;第四乐章:快板,轮旋曲式。 古典时期的海顿将交响曲带向一个新高峰,莫扎特遵循其榜样又突破,1788年最后三百的交响曲尤其出色。贝多芬史将交响曲在表现情感的能力上提昇至一新局面,九首交响曲不仅扩大了乐团的编制及乐曲的长度,第九号「合唱」交响曲更把人声引进由席勒(Schiller)作词的「快乐颂」大合唱终乐章中。 十九世纪浪漫乐派之后,交响曲更被广泛的创作,但形式上开始有了些微改变,或是改变乐章的数目,或是加入了声乐,此外,受了标题音乐作曲手法的影响,更发展出「标题交响曲」之类型。如贝多芬《第六号田园交响曲》作品68。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是一种以标题音乐手法完成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与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有别,交响诗是李斯特首先在作品中引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大有与其影响。交响诗是在音乐中发展诗的理念,用音乐来营造情绪抒发感情,表现诗的意境,气氛和内容。交响诗的题材自由,手法不受限制,作曲家得以自由表达乐念,是在标题音乐中最发达的乐种。浪漫派后期德国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R. Strauss,1864~1949)在交响诗方面堪称一代宗师,他将交响诗改称為「音诗」。 组曲(Suite) 十八世纪中期之后舞曲组曲不再受到作曲家的重视,主要是因為音乐逐渐平民化,宫廷内的舞曲不再那麼的流行。浪漫乐派以后流行具有描写性质的舞曲,通常是管弦乐曲及器乐曲的作品。大多由很多小曲组合而成,没有一定规则可循,作曲家可自由创作,如圣桑「动物狂欢节」、舒曼「儿时情景」、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另外有芭蕾舞剧中精彩的管弦管配乐,单独用於演奏会上时的芭蕾组曲,如柴科夫斯基「睡芙人」、「天鹅湖」、「胡桃钳」组曲。 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起源於16世纪,最初是指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以别於当时盛行的无伴奏合唱(A capplla),到巴洛克时代才指附有伴奏的器乐独奏之意。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大都是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这是由小协奏群(Concertino)对著全体乐团(Tutti)同时演奏或是交替出现,音乐间成了一种竞奏的模式。独奏乐器协奏曲到了巴洛克后期才出现,而现在最常听到的协奏曲式在古典时期才臻於完美。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大协奏曲,如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古典时期的协奏曲通常有三个乐章-快板、慢板、快板。

(完整版)什么是音乐体裁及其意义

什么是音乐体裁及其意义 什么是体裁,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音乐体裁就是作品的存在形式。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体裁”这个词,例如写文章时会有对体裁的限制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这是按照文章的内容来分类的。如果按结构形式来区分,有可把文章分为小说,诗歌,散文等等。由此可见,体裁的划分是多角度的。体裁作为文艺作品的种类或样式这一概念早已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地存留,但体裁作为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由历史阶段性审美心理的选择而类化产生,随之在音乐语言的交流环境中而具有了某种约定俗成的性质。它包含着音乐形态、功能、风格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各种音乐实践(如创作、表演、欣赏、批评等)活动的尊重,因此,音乐的形态、功能、风格、题材、规模、表演形式等,形成体裁划分的基本依据和体裁范围的基本内容。 音乐体裁的划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角度。一是按音乐表演条件的差别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声乐、器乐、戏剧音乐,每一类又可再细分;二是按形式特征进行分类,如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三是按音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以第二类划分为基础,对音乐体裁进行讨论研究。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音乐体裁。 奏鸣曲在16、17世纪时泛指各种器乐曲。在18世纪后半叶起,奏鸣曲就专指由三、四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如钢琴奏鸣曲),或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如小提琴奏鸣曲)。著名的奏鸣曲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悲怆奏鸣曲》。 协奏曲是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协奏曲的特点是它的华彩乐段是独奏者充分发挥表演技巧的段落,这是全乐队休止。我国驰名中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便是单乐章的协奏曲。 交响曲是指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交响曲形式是由海顿定型,后来由贝多芬在形式和内容上发展到最高峰,然后由浪漫派作曲家继承。一直到现代,虽然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变化,但在器乐作品中仍保持其最显著的地位。 进行曲是一种采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其音乐节奏均匀明确,突出强拍,结构整齐,常为三段式,旋律富有形象性,大多充满雄壮的气氛。声乐作品的进行曲往往和军队生活、革命斗争、群众场面、等有联系。这种体裁篇幅不大、节奏有力、形象鲜明、富于鼓舞人心的力量,因而易于被人们理解和记忆,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如我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谱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麦新词曲的《大刀进行曲》,冼星海作曲的《到敌人后方去》,聂耳作曲的《毕业歌》等。器乐作品的进行曲常用于军队,起着发扬军威、鼓舞士气的作用,同时也供音乐会演奏给人们欣赏。如《军队进行曲》是舒伯特专为奥国皇室的近卫军所作。 抒情歌曲是通过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其诗化的情怀。这种诗化的情怀不同于戏剧性的情结,抒情歌曲是一种优秀的、感情丰富的歌曲,是靠其强烈的歌唱性来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我爱你,中国》是我国近年来广大群众喜爱的抒情歌曲之一。其歌词是首散文诗,质朴无华,通过精练的描绘一些动人的画幅,艺术地概括了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由衷地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爱恋之情。 叙事曲的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叙事曲的演出形式多种多

歌曲的常见体裁

歌曲的常见体裁 歌曲的体裁,泛指歌曲的样式和类别,它的产生和发展,有长远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从宏观上讲,体裁是由不同的内容所决定的,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裁的多样性。当然它也与作品的社会功能、创作的方法、演唱的形式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不同体裁具有不同的特性,并与不同的风格紧密相连。明确歌曲体裁的内涵、掌握歌曲体裁的行点,对于歌曲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长期音乐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歌曲的不同体裁。常见的体裁有抒情歌曲、实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舞蹈歌曲等。 一、抒情歌曲 常以徐缓、稳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韵律,舒展悠长的曲调,细腻的力度,抒发人们的情怀。在这里,人们因客观事物而引起的各种感情:对祖国、对故乡、对亲人以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颂赞和爱恋;对敌人、对邪恶势力、对一切丑陋事物的蔑视和仇恨;生活中的欢乐、痛苦、愉悦、忧伤、豪放、雄浑、悲怆、哀怒、期盼、渴望等情感,都可得到表现。如气息宽广、气魄庄严宏伟的《祖国颂》、《黄河颂》、《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亚洲雄风》、《走进新时代》;极富歌唱性质的、委婉深情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周总理,您在哪里》、《大海一样的深情》、《那就是我》、《我爱你,塞北的雪》、《长城长》、《你是这样的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以及声韵凄婉、惆怅悲叹的《枉凝眉》等。 二、实行曲 多以鲜明规整的节奏、偶数的节拍、严谨的结构、行进的速度、铿锵有力的音调,表现群体行列英勇豪迈的进军。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曲》、《救亡实行曲》、《人民海军向前进》、《娘子军连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走在大路上》、《八一军旗高高飘扬》、《绿色实行曲》等。 三、劳动歌曲 多为直接伴随劳动歌唱或与某种具体的劳动相联系的歌曲。它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粗犷、豪迈、坚定有力的性格。一般情况下,多采用鲜明的节奏、朴实的音调,“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体现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奋发图强的风貌。如伴随着劳动生活而产生的民歌《森林号子》、《打夯号子》、《川江号子》,以及与某种劳动生活相联系,反映劳动人民的心声和风貌、由作曲家创作的一些

音乐的体裁

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 二.音乐的戏剧—歌剧 课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歌剧《卡门》和《洪湖赤卫队》及《白毛女》的有关选段,体验这几个选段所表达的情感,增进欣赏歌剧的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演唱、表演和听辨活动。 2.能概述歌剧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能在教师引导下归纳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描述本课选段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体验、比较及探究过程中,交流自己对各个选段聆听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卡门》和《洪湖赤卫队》中著名唱段,分析歌剧音乐的特点,归纳总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教学设计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中外著名歌剧,了解歌剧的组成部分(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序曲及间奏曲等),所以本节课始终贯穿着一个线

索就是:歌剧音乐的特点,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但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鉴赏、演唱感受然后归纳总结而出,培养学生对歌剧的喜爱,也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两段视频,分别是歌剧和舞剧《白毛女》的选段《北风吹》,对比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观看两段视频: 1.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 2.舞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 提问学生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区别:前者以歌唱为主,后者以舞蹈为主。相同之处是都有剧情,都是音乐和戏剧相结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歌剧艺术,去了解歌剧音乐的表现形式,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二. 了解歌剧的概念、历史: 1. 歌剧的概念:歌剧是一门以演唱为主,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2. 歌剧的历史: 歌剧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在17世纪传到法国,18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一、中国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着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1、劳动号子

民歌的一个品种,是伴随着重体力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能够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解除疲劳的作用。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如插秧、车水、打场、打夯、打硪、装卸、挑担、摇撸、拉纤、捕鱼、伐木等。每一种劳动号子的音乐都和这种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因而产生不同的曲调、节奏、曲式结构和歌唱形式,一般为一唱众和,也有独唱和齐唱的,唱词多即兴创作。 多种多样的劳动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哈腰挂号子》它流行于黑龙江林区。是东北林区抬木号子的一种。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当领唱者唱出”哈腰挂呀“时,大家一起弯腰把钩挂在被抬的木头上;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时,左侧四人迈右腿,右侧四人迈左腿,形成相对的脚步,边左边唱,随着歌声的节拍向前迈进。 哈腰挂号子—林业号子 领:哈腰挂, 众:嘿, 领: 蹲腿儿哈腰, 众:嘿, 领:挂钩就挂好, 众: 嘿, 领:挺起个腰来 , 众: 哟, 领:不要个晃荡, 众:嘿, 领:老哥儿八个, 众:嘿, 领:抬着个木头, 众:嘿, 领:上了个跳板, 众:嘿, 领:前边个拉着, 众:嘿, 领:后边个催着, 众:嘿,

第三课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教案 第三课 课题: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教学目的: 1.以《马赛曲》、《国际歌》两首外国歌曲及《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两首中国歌曲为欣赏曲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认识歌曲与他们所产生的时 代背景的联系。 2.依从不同歌曲所流露的情绪,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对音乐的感受。 3.结合欣赏曲目,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本课所涉及的三种歌曲体裁。 教学内容:1.赏识: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2.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祝酒歌》、《春天的故事》。 教材分析: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一、本课涉及的三种歌曲体裁介绍 1.进行曲 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歌曲或乐曲。原来舞曲的一种,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 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当时的进行曲形式,多为二 部曲式;现代进行曲常以三段式出现,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对比,用偶数拍子, 节奏明确,结构整齐。群众歌曲常用进行曲体裁,如本课出现的《义勇军进行 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 2.抒情歌曲 一种结构规整、速度中庸、节奏舒缓而多变化、旋律优美的歌曲形式。多表现 主体因客观事物所引发的感情,以甜美柔和、深情沉思、轻快跳荡或愤概悲痛 为基调,旋律气息宽广且具鲜明的歌唱性。选入本课的《祝酒歌》、《在希望的 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皆为抒情歌曲体裁。 3.颂歌 因内容、形式的差异,颂歌大体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速度缓慢,曲调宽广,具有庄严宏伟的气魄,如《黄河颂》。 第二种:采用进行曲体裁,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如《歌唱祖国》。 第三种: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如《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二、选听歌曲介绍 1.《义勇军进行曲》 (一)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原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由田汉协 作故事,夏衍写作台本的影片,表现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下的三十年代知识分子, 从象牙之塔冲出来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义勇军进行曲》是作为影片主人公、诗 人辛白华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在影片开头和结束前唱的。

常见音乐体裁介绍

5。常见音乐体裁介绍 一.谐谑曲(Scherzo) 又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Scherzo"就是意大利语中玩笑得意思。其主要特点就是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得强弱对比,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得特征。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得小步舞曲。“谐谑”就是指用音乐来表现诙谐,幽默得情趣、作为乐曲,它得特点就是3 /4拍,快速、活泼得节奏。因此,它与小步舞曲有点相似,但速度要快一点。 二.奏鸣曲(sonata) 一种多乐章得器乐套曲、亦称“奏鸣曲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得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得小提琴奏鸣曲,长笛与钢琴合奏得长笛奏鸣曲等)。其中各乐章得基本特点与曲式结构如下:第1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2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得奏鸣曲式;第3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段式;第4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三、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得艺术构思而组成得乐曲。 “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就是变化,意即主题得演变。从古老得固定低音变奏曲到近代得装饰变奏曲与自由变

奏曲,所用得变奏手法各不相同、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得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与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变奏曲可作为独立得作品,也可作为大型作品得一个乐章、 四、赋格曲(fugue)?复调乐曲得一种形式。“赋格”为拉丁文“fuga”得译音,原词为“遁走”之意,赋格曲建立在模仿得对位基础上,从16~17世纪得经文歌与器乐里切尔卡中演变而成,赋格曲作为一种独立得曲式,直到18世纪在J。S.巴赫得音乐创作中才得到了充分得发展。巴赫丰富了赋格曲得内容,力求加强主题得个性,扩大了与声手法得应用,并创造了展开部与再现部得调性布局,使赋格曲达到相当完美得境地。 五.狂想曲(Rhapsody) 这个名词源于古希腊得史诗咏吟者,她们用乐器伴奏歌唱或朗诵,后来在专业创作中就是指以民歌曲调为主题而发展得器乐幻想曲。大多数“狂想曲”就是以缓慢得民歌曲调为基础进行变奏,又与宣叙调式得段落与快速得民间舞曲段落相对比,音乐富于民间特色。 六、夜曲(nocturne)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得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

第二讲 歌曲的体裁与演唱形式

第一节歌曲作品的体裁 问题导入:歌曲作品的体裁大致可分为民歌、艺术歌曲、群众性歌曲、民歌改编曲、秧歌剧、影视歌曲、歌剧、清唱剧、音乐剧。每一种歌曲体裁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在音乐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歌曲艺术属于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体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歌唱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宽范围。目前,一般认为,歌曲作品的体裁大致可分为民歌、艺术歌曲、群众性歌曲、民歌改编曲、秧歌剧、影视歌曲、歌剧、清唱剧、音乐剧等种类。 一、民歌﹙Folk song﹚ 民歌一般是来自于民间口头传唱,富于地方色彩的歌曲。民歌歌词通俗上口,旋律优美流畅,演唱采用各民族、各地区方言,体现其神韵和风格。各国民歌均表现出各个民族特有的感情,也反映了各民族的社会生活风貌和习俗。 最早的民歌伴随着人们的语言和劳动而产生。我国广袤土地上的56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劳动方式的不同,尤其是语言及各民族音调的区别,形成了斑斓多彩的个性风格。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及大量的说唱艺术都大量吸收了中国民歌的养分,并从中产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歌唱形式。从体裁形式上看,中国民歌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类型。如陕西民歌《揽工调》,江苏民歌《长工苦》,浙江民歌《车水号子》,江南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 二、艺术歌曲﹙Art song﹚ 艺术歌曲是作曲家以某种艺术表现为目的,根据文学家的诗歌而创作的歌曲,是诗和曲的结合。艺术歌曲旨在通过音乐和诗歌的共同作用,激发出一种灵感和氛围,让听者能够透过某种语言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审美韵味。艺术歌曲通常在音乐会上表演,多为独唱,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对演唱技巧有很高的要求。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对于其它一些歌唱形式——如歌剧——而言,是难以达到的。与民歌相比,它无论歌词还是曲调都经过作者精心琢磨,并赋予技巧性的艺术构思,同时,艺术歌曲异常强调伴奏的艺术处理,因此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时把伴奏的写作作为歌曲整体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艺术歌曲的名称不同,如德国称“Lied”,俄罗斯称“Romance”,法国称“Melodie”等。虽然名称不同,风格也不同,但在类型属性上,均属艺术歌曲范畴,是一种结构更精致、更完美的音乐会独唱歌曲。在欧洲音乐史上,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保持有崇高的艺术地位。 (一)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主要是指17至18世纪之间,意大利作曲家们的优秀作品,它虽然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始终是中外歌唱家们喜爱的演唱曲目及人们喜闻乐见的歌唱作品。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大部分音乐院校中,都将这些作品列为歌唱专业的基础课程,并视为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声音训练教材,正如一些声乐

音乐体裁术语

音乐术语 体裁术语 1、套曲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2、组曲Suite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3、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4、交响曲symphony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5、协奏曲concerto 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6、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单乐章的标题****响音乐 7、音诗poeme 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8、序曲overture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 9、前奏曲prelude

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10、托卡塔toccata 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11、幻想曲fantasia 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12、随想曲capriccio 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13、狂想曲rhapsody 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14、练习曲study 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 15、无词歌songs wighout 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 16、浪漫曲Romance 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17、叙事曲ballade 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 18、夜曲nocturne 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19、小夜曲serenade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音乐题材常识汇总!

古典音乐名词解释 旋律(Melody)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仅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 音阶(Scale)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排成音列。根据调式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可分为:“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大调(Major mode)调式的一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通常比小调明朗。 小调(Minor mode)西洋小调式的简称,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三种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 和弦(Chord)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既成三和弦;四音叠置,成七和弦;五音叠置,成九和弦。如C大调的主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音程(interval)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作为音程度,如C-G,共五级,共称“五度”;G-B,共三级,故称“三度”。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转调(modulation)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调之间相转,如主属调、大小调之间互相转换。 和声(Harmony)不同高度的音乐同时发声,称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接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部(Part Voice)是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中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各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各声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

中国民族音乐考试资料音乐师范专用考试例题复习资料

填空与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从音乐体裁角度来分类五分法: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三大调式体系:希腊-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表格)民歌历史上曾经沿用过的称谓:乐,歌,风,谣,声,曲子,山歌,小令,时调等。 民歌的当代分类为以下五种:体裁,题材,场合,历史,民族分类法。 中国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打击乐器。 民族器乐总体分为“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和“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两部分。民族器乐合奏分为传统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与现当代创作民族器乐合奏音乐。其中前者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五部分。(表格) 民族歌舞音乐以歌舞音乐体裁样式为依据可分为:舞歌、舞乐、综合歌舞乐三部分。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来进行“说、唱、演” 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戏剧艺术,与诞生国外后传入中国的话剧、舞剧、歌剧三大戏剧形式相比,有很大不同。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来的,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合。 2.民歌: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唱词、韵文与民间曲调相结合而成的歌唱体裁;是由大众群体在多样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口头传唱并不断提炼而成的,具有变异特点、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类型。 3.歌种:凡是在民间音乐生活中,已约定俗成而获得某一专门称谓的,在流传范围、使用场景、歌唱方式方法、音乐风格特点等方面都约相一致的民歌群,即可视为是一个“歌种”。 4.器乐: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自身音乐生活中用乐器演奏出的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和不同形态特征的音乐体裁和作品。民族器乐,是指中华民族在传统音乐文化历史进程中创建和积累下来的所有传统乐器演奏的器乐体裁和器乐作品。 5乐种:是历史传承于某一文化区域或某一文化阶层内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丰富传统曲目,典型音乐形态与序列表演程式,并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乐曲演示和音乐演绎而与其他器乐演奏样式风格和特征相区别的一种类型化器乐演奏种类。. 6.秧歌:舞歌的一种,即民间歌舞秧歌表演时所唱的舞蹈歌曲。民间歌舞秧歌,也称社火,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其中以北方地区的最具代表性。作为歌舞表演样式的称呼,它指各地民间流传和传承的一种民俗性歌舞表演类型;作为歌舞中的音乐样式称呼,它则指此类歌舞表演中演唱的歌曲。 7.弹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即“弹唱词话”的简称。其唱本“词话”因与评话说本为一体,故有些地方又称“评弹”。这是说唱者兼用琵琶或三弦、月琴等弹奏类弦乐器自我跟腔伴奏,再适当配以其他丝竹类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形式。所含曲种,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市。

音乐小常识

音乐小常识 1、什么是音乐?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说法很多。笔者认为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而非视觉或其它什么感觉的艺术。把乐音(有时也适当使用噪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这种艺术就叫音乐。 2、什么叫噪音?什么叫乐音?声带、琴弦、木头板、马达等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就使我们听到了声音。声音有噪音和乐音之分:振动无规律的声音,如木头板声、马达声等,叫噪音;振动有规律,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音乐中所用的音主要是乐音。 3、什么叫音高?乐音听起来有的高,有的低,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发音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的,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比如女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高,男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所以男声比女声低。 4、音乐中所用的乐音范围有多大?音乐中所用乐音的范围从每秒种振动16次的最低音到每秒钟振动4186次的最高音,大约97个。现代最大的钢琴可以奏出其中的88个音,是乐音范围最大的乐器。人唱歌时因受生理限制,所能唱出的乐音仅是乐音范围中的一小部份。 5、什么叫音名?什么叫唱名?不同音高的乐音,是用C D E F G A G 来表示的,这七个拉丁字母就是乐音的音名,它们一般依次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即唱成简谱的1 2 3 4 5 6 7 ,相当于汉字“多来米发梭拉西”的读音。DO、RE、MI .......是唱曲时乐音的发音,所以叫唱名。 6、什么叫音列?音列是如何分组的?把上面所说的90几个高低不同的乐音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就叫音列。音名只有七个,而音列中的音却大大超过这个数量,如何把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区别开来呢?方法就是分组。人们把音列中的音划分成几个组。把音列中处在中央位置的一组(即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中由中央C开始,向上的七个音)叫小字一组,把比小字一组高一倍、高两倍、高三倍的音分别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乐音中当然有比小字一组低的音,它们的分组是:比小字一组低一倍的叫小字组,低两倍的叫大字组,低三倍的叫大字一组,低四倍的叫大字二组。这样一来,音列中的分组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 乐音的范围音乐术语叫做音域。人声的音域大约是:女声由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a,男声由大字组的F 到小组一组的a。那么,你的音域有多宽呢?有机会时无妨在钢琴上试一试。从你能唱出来的最低的那个音起,到最高的那个音止,这个范围就是你的音域。 7、哪一个音是标准音?国际上规定小字一组的a音每秒振动440次,这个音就是标准音。由于音列的各音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例如比某一音高一倍的音(又叫高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高一倍,比它低一倍的音(又叫低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低一倍,所以规定了标准音的音高,也就等于规定了其它各音的音高。有了这个标准,人们在制造乐器时,在奏乐、唱歌时,定音就有了根据。 8、什么叫全音?什么叫半音?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就叫“全音”。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 C-D,D-E,F-G,G-A,A-B,两音之间隔着一个黑键,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全音;E-F,B-C,两音之间没有黑键相隔,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半音。 9、什么叫自然音?什么叫变化音?通俗地说,我们唱歌的时候,那些唱成1 2 3 4 5 6 7 的音,叫自然音;那些在它们的左上角加上#号(如#4、#1)或者b号(如b7、b3)的,叫变化音。#叫升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升高半音;b叫降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半音。 10、什么叫音阶?把C、D、E、F、G、A、B 等各音中的某一个音作为中心,由它开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起来,这个音的序列由于象梯子一样,逐级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阶。下面的两个序列都是音阶,前者是大音阶,后者是自然小音阶:

常用音乐符号解释

音乐英语词汇 (aliquot tone , harmonics , flageolet tone 即upper partials )(voice)register 音区 (whole )tone 全音 a cappella 无伴奏合唱 absolute music 纯音乐,非标题音乐 absolute pitch 绝对音高(听觉) abstract music 扌由象音乐 acce nt 重音 accidental (s)变音记号 accordion 手风琴 acoustics 声学 Added-sixth chord 加六度和弦allemande 阿勒曼德altered chord 变和弦Anti- impressionism 反印象主义 anticipation 先现音 anvil乐砧 aria咏叹调 arpeggio 琶音 ascending 上行 atonality 无调性 augmentation 展开 augmented sixth chord 增六和弦 augmented triad 增三和弦 augmented 增(音程) authentic cadence 正格终止 ballata叙事曲 ballet芭蕾 band music 军乐 band军乐队 bar 小节(bar line 小节线,measure )bariton 男中音 Baroque 巴洛克 bass clarinet 低音单簧管 bass clef低音谱号 bass drum 大鼓 bass tuba低音大号 bass低音号 bass男低音 bassoon大管(巴松) bel canto 美声 binary form 二段式,二部曲式(AB)

常见的钢琴音乐体裁

常见的钢琴音乐体裁 常见的钢琴音乐体裁 为了便于学习或欣赏钢琴音乐,下面把常见的钢琴音乐体裁做一介绍。 前奏曲 小型器乐曲。17世纪前,前奏曲是指在声乐曲前用古钢琴伴奏 的一个引子。17世纪初前奏曲成为独立的小型乐曲,但还安排在其 他乐曲之前,保留着起引子的作用。]8世纪的前奏曲才真正成为一 个独立的带有即兴性质的小型器乐曲,其中以钢琴曲居多。肖邦在 大小二十四个调上写了24首各自独立的钢琴小品——《前奏曲》, 比较著名。不少作曲家常把一些情绪、风格较一致而结构上各自独 立的短小器乐作品取名前奏曲。 协奏曲 原名“竞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出的技术艰深的大型乐曲,其形式、结构为莫扎特所确立。协奏曲通常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富有戏剧性;第二乐章大多为抒情性的慢板,富于歌唱性;第三乐章常用回旋曲或奏鸣曲式;二、三章中有时也 插人较短的华彩段:亦有单乐章的协奏曲始于李斯特的两首钢琴协 奏曲。还有为两三种独奏乐器而写的协奏曲,如贝多芬的钢琴、小 提琴、大提琴协奏曲。此外,尚有结合人声与乐队而写的协奏曲, 如格里爱尔的声乐协奏曲。 奏鸣曲 奏鸣曲16世纪至17世纪泛指一切器乐曲。17世纪后,奏鸣曲 则指类似采用古奏鸣曲式的乐曲。18世纪起奏鸣曲指一种由三、四 个各具特色的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曲,如钢琴奏鸣曲等。也包括独 奏乐器与钢琴伴奏的器乐曲,如小提琴奏鸣曲等。白海顿、莫扎特

以后奏鸣曲一般由三四个乐章组成,各乐章的基本特点与形式如下:第一乐章贯用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奏鸣曲式,三 段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有时略去)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 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也有用变奏曲式。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乃至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在世界钢琴文献中具有永恒的价值。 叙事曲 叙事诗是欧洲12、13世纪一种抒情的叙事的,通常具有民间传 奇风格的文学作品的诗歌片段。19世纪起,人们把叙事诗作为歌词,谱写成有钢琴伴奏的独唱曲称“叙事曲”。如舒伯特的《魔王》, 肖邦最早创作的4首钢琴叙事曲,此后,李斯特、勃拉姆斯等亦采 用此体裁,内容常富有叙事性,戏剧性,有的取材于文学作品或民 间传说。 波洛涅兹 名称取法语的音译,也叫波兰舞曲,原属宫廷舞曲。]8世纪起 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在钢琴作曲家肖邦的创作中,波洛涅兹已成为 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作品。结构属复三段式,气氛威严,常结束在 第三拍上。 随想曲 指西洋17、18世纪时用模仿对位写成的键盘乐曲。实即一种结 构较自由的赋格,与当时的幻想曲相似。常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 性器乐曲,如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钢琴随想曲。某些随想曲(如柴 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与幻想曲并无严格区别。 狂想曲 一种技术艰深并带有幻想性质的器乐曲。大多数的狂想曲,以缓慢的民间歌曲曲凋为基础,经过变奏和主题发展的手法,与快速突 进的民间舞曲相交错,造成最高潮后结束全曲,多数狂想曲属钢琴 独奏曲,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19首,就是始于19世纪后

常见音乐体裁介绍

5.常见音乐体裁介绍 一.谐谑曲(Scherzo) 又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Scherzo"是意大利语中玩笑的意思。其主要特点是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的特征。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谐谑”是指用音乐来表现诙谐,幽默的情趣。作为乐曲,它的特点是3 /4拍,快速、活泼的节奏。因此,它和小步舞曲有点相似,但速度要快一点。 二.奏鸣曲(sonata) 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亦称“奏鸣曲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 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小提琴奏鸣曲,长笛与钢琴合奏的长笛奏鸣曲等)。其中各乐章的基本特点和曲式结构如下:第1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2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3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段式;第 4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三.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从古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到近代的装饰变奏曲和自由变奏曲,所用的变奏手法各不相同。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大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四. 赋格曲(fugue) 复调乐曲的一种形式。“赋格”为拉丁文“fuga”的译音,原词为“遁走”之意,赋格曲建立在模仿的对位基础上,从16~1 7世纪的经文歌和器乐里切尔卡中演变而成,赋格曲作为一种独立的曲式,直到18世纪在J.S.巴赫的音乐创作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巴赫丰富了赋格曲的内容,力求加强主题的个性,扩大了和声手法的应用,并创造了展开部与再现部的调性布局,使赋格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地。 五.狂想曲(Rhapsody) 这个名词源于古希腊的史诗咏吟者,他们用乐器伴奏歌唱或朗诵,后来在专业创作中是指以民歌曲调为主题而发展的器乐幻想曲。大多数“狂想曲”是以缓慢的民歌曲调为基础进行变奏,又与宣叙调式的段落和快速的民间舞曲段落相对比,音乐富于民间特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