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龚云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人对近代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采取了极端虚无主义的态度,在社会上掀起了“告别革命”的浊浪,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下,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宣扬英雄史观,贬低人民群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只有深挖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才能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正确学术方向。

错误的历史观

从历史认识主体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首先在历史观上严重背离了唯物史观,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重蹈唯心史观的覆辙。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际上苏联、东欧的剧变,加之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面临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强大挑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认识和挑战,触发中国近现代史学界一些中青年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诘难和反思,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能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尤其是贬损、否定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学说。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轻视与否定,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就出现了对正确的理论思维忽视的情况,或是热衷于琐细的研究,或是生吞活剥地搬用西方的史学理论或模式。

第二,一些人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采用了历史相对主义态度,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不可认识的,陷入了历史不可知论的窠臼。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史学思潮。这种思潮否认历史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否认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存在,将历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认为历史仅仅是一种话语,将客观存在的历史视为历史学家主观的构建物,史学不可能还原历史,史学家建构的过去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只是用话语组成的文本。在这种史观的指导下,对客观历史自然就会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往往以主观臆测代替对客观历史的研究,丝毫不顾客观历史实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论人评史。例如,说如果按照洋务运动的路子发展下去,中国就可以早日实现现代化了,这些人违背了历史研究“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的原则”。

第三,一些研究者对历史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缺乏历史主义态度,混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用现实改铸历史。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历史与现实等同起来,从现实出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抱着为我

所用的实用主义态度,抹煞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将历史与现实做简单的比附,丧失基本的历史主义立场。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名义下,他们根据现实的变化重新解释历史,根据现实的需要任意裁剪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与现实中国息息相关,也最容易受现实的影响。不少研究者从现实出发,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以现实比附历史,由此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历史学成为现实的工具。

第四,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时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丧失一个严肃学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在20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服务于社会的优秀传统,在提供正确的历史知识、资政育人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有的研究者以“价值中立”相标榜,忽视历史研究的意识形态属性,刻意回避现实,逃避政治,遁入象牙塔,躲进小楼成一统,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变成一项精神贵族自娱自乐的活动。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研究陷入了历史的碎片之中,丧失了历史是非感和政治责任感。

从历史认识客体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有的研究者轻视对历史资料的辨伪和充分占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作为历史学的分支,是建立在客观历史事实的实证基础上的。但有些研究者根本没有充分地占有历史材料,或对历史材料的真伪不做考证,或仅凭一些表面的历史事实就大胆地立论。如将袁世凯的书面谎言作为替他翻案的证据。还有的人随意根据一点历史资料,就大胆地评论史实,结果导致了对历史事实的歪曲。

第二,有的研究者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近现代史资料,由于缺乏理论思维能力,或缺乏正确的理论思维,陷入历史资料中而不能自拔。

自卑的殖民心态

从历史认识结果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有的研究者否定历史认识的科学性,认为一切历史认识都是相对的,历史认识不存在真理。从这种认识出发,对过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获得的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采取了简单化否定的态度。

他们认为,“以前人们头脑里形成的很多近代史的评价、人物、观念,大多是传统的…极左?思潮的产物”。随着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外资在中国的作用越来越大,伴随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观点的大量涌进,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侵略,重新检讨近代中国的中西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有些人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非议,对西方的殖民战争和侵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肯定。1994年,南方一家学术刊物发表文章认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偌大帝国走出封闭,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鸦片战争一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还有人认为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不平等条约应该遵守,因为“即使是不平等条约,也是国家信誉所系”。有人还认为,“现代化的发展与民族的独立不存在必然的关系”。所以,近代中国人民若不反抗西方侵略,“如果当时执行一条…孙子?战略(不是《孙子兵法》的…孙子?,而是…爷爷孙子?的…孙子?),随便搭上一条顺风船,或许现在的中国会强盛得多。比如追随美国,可能今天我们就是日本”。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近代中国“凡是追求变革进步的多被加以…激进?名义而否定,而维护…君道臣节?即专制统治的则被称为…稳健?而肯定,认为正是…激进主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并由此进而抬高洋务运动,贬低戊戌变法,抬高清政府…新政?,贬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因此,他们表

示,“我们决心…告别革命?,既告别来自…左?的革命,也告别来自右的革命。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不能再把革命当做圣物那样憧憬、讴歌、膜拜,从而再次悲歌慷慨地煽动群众情绪,最终又把中国推向互相残杀的内战泥潭”。

第二,对国外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的中国近现代史认识采取了不加批判分析的、全盘照搬接收的态度。

从新时期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发展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出现与海外中国近现代史认识的输入是密不可分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告别革命”思潮最早就是在海外出现的。对新中国领导人的丑化之类的著作也是先流行于海外,后来通过非法途径传到国内,为一些人所接受。

总之,从根本上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就在于没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正本清源,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大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非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潮。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Time]

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17797868.html, 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作者:王玉周 来源:《前线》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蔓延泛滥之势。一些人肆意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否定人民革命斗争,质疑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诋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攻击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其目的是宣扬西方的发展道路和政治主张。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这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 尊重历史,是科学地对待历史的基本要求。近现代中国历史,是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人所共知、必须尊重的历史事实。 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却肆意歪曲这一历史。一些人竭力贬低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解放意义,认为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他们把一切革命斗争说成是“疯狂和幼稚”,甚至直截了当地说:一部近代以来的革命史只是一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的“流血史”,革命的结果只是实现了“专制复辟”。一些人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视为离开“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途。他们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就搞错了,认为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的“补课”。还有一些人用某些片面的材料歪曲党的历史,否定或掩盖它的本质和主流,把它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他们质疑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合理性,通过片面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攻击党的领导。当然,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他们虚无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是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但对早已有历史定论的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不虚无,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颂德,为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寻找根本没有历史根据的另类“历史规律”和“发展道路”。 历史虚无主义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在价值观上,历史虚无主义宣称“价值中立”,以“超然的客观主义态度”研究历史,但却把西方社会发展道路预设为“人间正道”,把现代化预定为“西化”,并以此为标准衡量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是与非。在方法论上,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选择论为指导,不是从既有事实出发,而是根据历史现象的表面特征进行主观臆想、推断历史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不是把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置于历史场景中加以分析,而是脱离特定历史条件,作非此即彼的评判;不是从整体上、从联系中把握历史事实,不是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把握主要的历史线索,而是把现象当本质,把支流当主流。历史虚无主义脱离客观历史事实,对历史进行随心所欲地剪裁、解读、虚构甚至重塑,背离了起码的客观性标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胜利和成就,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

论述类文本《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历史虚无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全盘西化论”。今天,历史虚无主义者则常以“重评”“反思”“还原”为名,进行假设和歪曲历史文化的反理性思考,以期达到扰乱人们思想信仰,消解人们政治认同,动摇国家和民族根基的目的。尤其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主体高知、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等新特点,其渗透性和危害性更为突出。 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大做文章,而且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政治诉求,对我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恣意抹杀。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生文明,同时也是不曾灭绝,不断出新的文明系统。各族先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深厚、绵长、稳定且凝结有共同精神、心理状态、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历史虚无主义者却用孤立、片面等非科学的态度解读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忽视,歪曲、贬损、否定、抹杀乃至颠覆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肆意制造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全国引导人们走向文化虚无主义,进而动摇中华民族存在的思想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其对传统文化的消解和误读必然会导致价值规范的无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脉,对整个社会的价值确立、行为约束曾经和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虚无主义者质疑和颠覆传统历史文化的客观性、科学性,对堪称本民族标志性的史实、人物、事件进行歪曲宣传。譬如,虚无历史事实,诋毁英雄人物,从源头上否定中国文化,歪曲我们的文化归属和文化尊严,其后果必然会造成历史文化传承的断裂,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特质的消融、民族自尊心的淡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消解,对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规范产生认知障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形成认同,造成主流价值合理性的丧失。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用以西化和分化我国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以腐蚀性、渗透性和隐蔽性的手段,消解传统文化、倾覆文化信仰、破坏文化认同,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空虚、自我认知偏差、幸福感丧失,长此以往,对外来文化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就会减弱,国家文化安全也会面临很大威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充分重视和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助推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体中华儿女为实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本文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的危害其本质,提出了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侵蚀和攻击的相关措施。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宣传工作;树立学术文艺创作的良好风气,健全舆论监控管理制度;改进高校政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性思辨基本素质。 标签:历史虚无主义;危害;本质;防范措施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于拉丁文的虚无主义一词最先以动词“虚无化”形式出现,意为“完全毁灭和无的过程”。[1]经过雅柯比、屠格涅夫等的发展演化,“‘虚无主义’准确无误地切中了西方现代性的历史进程”。[2]虚无主义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历史及社会实践中的发展实际,尤其是其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捏造、恶意传播,演变成为一种错误社会思潮后,就变成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种极具误导性和破坏性的思想力量,一种对抗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理论工具”。如此,就不得不戳穿其伪装的面目,还原其罪恶原型,同时也可以为虚无主义正名,使人们了解虚无主义的真正内涵。 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社会民众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受“文革”理论与实践的破产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干扰蛊惑,部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威信提出了质疑,对中国革命的进步性及开国领袖毛泽东等产生了信任危机,让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随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初步成果基础上附带的一些问题,加之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势力减弱,一些人怀疑中国社会制度、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再次泛起。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实力大大增强的今天,由于受改革开放逐步深入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必然的负面因素及中国改革处于深水期阻力与困难现实处境的影响,使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又一次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潮。 二、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认清其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影响的看似是文化领域,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鸦片”,[3]会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失去历史的依据;看似是停留在学术研究、历史研究或文学艺术创作等范畴,实质上是在影响现实社会。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能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和扰乱民众的思想。他们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狼子野心跃然纸上,昭然若揭。如果不及时戳穿其真面目,提出应对措施,其必然会危害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进而势必会影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步伐。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 虚无主义发源于西方,但是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进程,后发展国家和民族也逐渐被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迁,社会的内部结构和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开始受到各种思潮的挑战。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借助史学研究和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意义,否定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等等,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梁柱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中,归结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伟大成就;二是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是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特点:否认历史事实,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观点错误,影响面大,甚至将矛头指向历史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从1840年被列强侵略以来,太平天国的农民,洋务运动的官僚,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都失败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只赶走了皇帝,但共和国壳子好歹是有了;大革命失败了,共产党给国民党打工没发工钱不说还被国民党倒打一耙跑到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了,这一百余年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后,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官方的语言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逻辑是:造反历来都是你行你上,你不行,就得死。但是,仅仅不怕死是不行的,天兵天将怕死?六君子怕死?义和团怕死?黄花岗烈士怕死?他们都不怕死,那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呢?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农村和农民,一个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基础;一个是中国革命的生力军。共产党放弃了俄国城市中心论而转向农村发展并迅速坐大,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城市工人阶级并不发达,于是转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民战争,并且取得了成功。因此,这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地主阶级洋务派没摘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摘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摘到,反倒是大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摘到手了。但革命成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那么简单,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还包括:

历史虚无主义

论历史虚无主义 课题:如何看待近年来网上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班级:统计15甲 组员:陈文蕴谈诗雯陈建芳陈亦婷张晓锦陈思玥周敏芳高东东 随着信息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急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生产和思考方式。因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也就变得更加直接与激烈,不同的思想层现错出。历史虚无主义也借助新媒体的快车越来越深度的介入、渗透大众的思想、行为,甚至演变成“看得见”的线下破坏力。 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是非常不可取的,这种在网上肆意蔓延的思潮引起了我们当代众多人民的关注。 首先,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它并不是单纯地不承认自己民族的历史(但也包括这种情况),有时,它更多的是用各种方法去解释历史,歪曲历史。因受外界某种或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一系列对历史不全面的,不正确的看法,或者是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历史观。遥望中华民族的历史,两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三年抗美援朝……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这是一部英雄史诗。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拥有如你我一样的血肉之躯,却在有限的时空里诠释了人类生命可以抵达的厚度;他们是在历史上、在现实中、在未来的岁月里创造奇迹的鲜活人物,并以奇迹改变了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然而最近网上兴起了一股浪潮,一些针对革命先烈的诋毁性谣言开始兴风作浪,更有人诋毁毛泽东,否定中国革命,美化反面人物等等。编造雷锋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政治偶像、邱少云、黄继光根本不存在,是杜撰出来的英雄等谣

言。那些所谓的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这也从深层次反映出历史虚无主义当下的猖獗和卑鄙,以及小部分网民价值观的缺失与精神信仰的迷失。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大多会被接地气、接网气地包装成娱乐消费产品,借以丑化英雄先烈和历史人物。例如称赖宁是官二代,雷锋玩姐弟恋,孙中山包二奶,岳飞是大地主,孔子是丧家犬,等等。内容也须有所差异,但进攻方式、娱乐形式、诋毁手段、抨击目的,都是一致的。然而对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抹黑和贬损提出这些言论的人的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当一些聚焦历史话题的微博客、网络大V,以及某些公共微信平台或个人微信,成为歪曲历史甚至编造历史的主要推手,使得一部分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集散地,让这些言论影响大家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看法和感观,但是我们得意识到这些英雄人物怎能容得这些言论这样诋毁,我们应该正确而又客观地认识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该对这些不良网络风气进行扼杀。 也许我们还存在很多的历史猜测、历史疑问,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还不是妄加猜测,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恰恰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的判断,结论往往是有目的的,借助目前发达的互联网,去驳倒一些已经成形的历史真相。所以我们要记住,当我们去面对那一些历史,着手去研究那些历史时,要放下我们的意气,用一颗空的心去填装历史真相。这就是为什么,考古时,考古人员要戴上手套,力求保证历史现场的完整。 另外,还有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现象就是否认历史,完全否认某段或所有历史的真实性或存在。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很可怕的想法和趋势。这个词,最早就是用来统称那些否认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人的。要知道,否认历史,就是否认民族。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龚云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人对近代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采取了极端虚无主义的态度,在社会上掀起了“告别革命”的浊浪,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下,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宣扬英雄史观,贬低人民群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只有深挖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才能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正确学术方向。 错误的历史观 从历史认识主体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首先在历史观上严重背离了唯物史观,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重蹈唯心史观的覆辙。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际上苏联、东欧的剧变,加之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面临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强大挑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认识和挑战,触发中国近现代史学界一些中青年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诘难和反思,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能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尤其是贬损、否定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学说。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轻视与否定,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就出现了对正确的理论思维忽视的情况,或是热衷于琐细的研究,或是生吞活剥地搬用西方的史学理论或模式。 第二,一些人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采用了历史相对主义态度,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不可认识的,陷入了历史不可知论的窠臼。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史学思潮。这种思潮否认历史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否认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存在,将历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认为历史仅仅是一种话语,将客观存在的历史视为历史学家主观的构建物,史学不可能还原历史,史学家建构的过去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只是用话语组成的文本。在这种史观的指导下,对客观历史自然就会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往往以主观臆测代替对客观历史的研究,丝毫不顾客观历史实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论人评史。例如,说如果按照洋务运动的路子发展下去,中国就可以早日实现现代化了,这些人违背了历史研究“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的原则”。 第三,一些研究者对历史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缺乏历史主义态度,混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用现实改铸历史。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历史与现实等同起来,从现实出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抱着为我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错误思潮,这种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曲解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否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意图将中国“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完全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囯蔓延,对我囯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只有合理分析对待历史,坚定不移的维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实质、蔓延背景和影响危害,坚决批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才能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从而保障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近年来正在中国重新蔓延,历史虚无主义坚持认为,中国社会必须先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更好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意图将中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蔓延会逐渐消解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消融掉我们所具有的客观理性的历史信仰。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深入理性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兴起的特点、根源和危害,坚决批判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思潮在我国的蔓延传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为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虚无主义起源于西方,同样历史虚无主义的也源于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错误思潮,是为了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为将我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附庸而产生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常以“重写历史”的名义,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歪曲国史、诋毁党史。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诋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解人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瓦解我国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消融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近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妄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所帶来的优越性,进而从根本上质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合理性,合法性。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正逐步消除和侵蚀历史学的科学性,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会出现误导现实运动的严重后果。 第五,历史虚无主义违背了历史研究中“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没有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没有在全面系统的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就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简单的否定,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_邹诗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6月/2日/第007版 历史学 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 邹诗鹏 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均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究其根源,它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又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势头。中国的传统文化原本很难滋生这种思潮,但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却空前遭遇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在社会转型中充分把握自身文化传统,深入理解和阐述唯物史观,实现自身文化传统的哲学自觉与价值重建。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今日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都有表现,并且随着商业及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具体表现是,不承认历史及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与连续性,把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看成是彻底的断裂,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漠视人文精神传统的内在传承及其教化意义。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否定历史传统,也否定自身的当代史及其现代化传统,或者用现代化史观代替革命史观,否定中国革命,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否定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传统。与此相反,历史虚无主义完全认同物化逻辑,并以追逐商业利益为本,迎合种种后现代时尚及大众文化趣味,进而表现为种种消极、颓废以及享乐主义的精神生活方式与文化形式。因此,其种种成因值得我们反思并深入分析。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从大的背景来看,它是19世纪以来流行于整个西方世界的“世纪病”的症结。它在近代的兴起与启蒙运动有一定关联,废黜了上帝之后,工业化以及资本主义时代随之而来,加剧了历史与时代之间的断裂。当实证主义展开一种线性化的历史进步意识并以断裂的观念看待古今问题时,就开始形成历史虚无主义,前所未有的世俗化运动则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直接的社会背景。 自近代兴起开始,历史虚无主义就受到哲学人类学、历史主义以及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批判。但是,这些思潮的演进反过来又受到了虚无主义的侵蚀,表明这一时代精神受到了虚无主义的强力宰制。比如,在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中形成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在吸纳了实证主义历史观的同时,生成了一种关于历史进步的总体性,以此对抗历史虚无主义。但是,受现代科学主义以及实证主义的影响,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批判的历史哲学,而后者则放弃并拒绝承认历史的总体性,并在历史方法论的追求中,接受了历史怀疑论与不可知论,最终滑向了历史虚无主义,现代精神文化的历史相对主义的盛行直接支撑了历史虚无主义。即使是以遏止虚无主义为己任的现代哲学解释学传统,在演进过程中反过来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 其次,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不只是观念自身的运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掌控。资本主义特别是在其激进的早期阶段,持某种单一的历史进步观,把现代与历史断裂开来,这使得对历史的虚无成为可能。资本主义制度则把人与人的关系还原为物与物的关系,并通过工商业固定下来,进而通过合理化的方式将作为现代性产业的工商业与作为传统产业的农业之间断裂开来,由此确定现代与传统的断裂关系。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把人抛入各种机械性以及科层化的现代组织体系中,抛入物欲化以及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中,进而在存在方式上割断了现代人与历史传统的联系,切断了传统对现代的规制与约束,从而加剧了现代人的虚无与荒诞感。 资本主义在后来的演进过程中融入了保守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与文化机制。不过,这仅对既定的资本主义体系有约束力。而在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蔓延,对高校师生的思想也产生了影响。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采用抽样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多学科、多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和部分教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主要观点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本文拟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建议。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概括如下: 1.高校师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知晓度有限,但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蔓延已有一段时间,高校师生对于它有所了解认知, 但程度是有限的。在调查中,自认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人数比为15.7 %,远低于“不大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数比60.7 %, 自认为对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教师人数只占总受访教师数的五分之一。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缺乏认知,并不意味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没有对高校师生产生影响。在调查中,只有2.3 %的教师、4.5 %的学生自认为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55 %的师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影响。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调查中,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史贡献等重要问题上,不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数基本上都达到50 %,说明一半受访师生对中国近代国史、国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近代以来中国逐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正确的认识。可是在上述大多数问题上,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比例高于自评的受影响比例,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师生选择了“不确定” 这说明:其一,一些师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引导,他们对此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其实际思想状况与他们的自我评价不耦合;其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和蔓延,致使一部分师生接受它的观点,或者对主流意识形态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其三,高校师生普遍缺乏辨别、判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标尺,缺乏判断理论是非的引导。

历史虚无主义的道德虚无

历史虚无主义的道德虚无 在社会历史领域,如果历史真相被掩盖、篡改、抹杀,以主观恶意杜撰臆想历史真实,必然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粉墨登场。任由历史虚无主义频现,它殃及的范围就不可能只留在历史的圈子里了,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均无法幸免。道德意识形态也在其中。 一、历史虚无主义摒弃道德尺度的客观特性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来否认本质,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其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 上世纪80年代苏联历史研究的虚无主义就明显地昭示了这一特点。当时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否定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成就,进而否定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股逆流演变成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一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否定苏共和苏联革命历史的运动;二是这场运动由一些 文学家和政论家打头阵,历史学家“后来居上”;三是新闻媒体和出版界在运动中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四是运动中既有 所“虚无”,又有所“不虚无”,并以此来填补所谓的“历史

空白点”,“虚无的”是历史真实,“不虚无的”是对反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模式的膜拜。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挖掘历史真相之名,做背离历史之事,对史实的判断没有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没有坚持符合苏联国情的道德价值标准。“指鹿为马”的悲剧持续上演,又没有客观的解释,加上是非莫辨的宣扬,致使历史研究的虚无主义思潮愈演愈烈。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新闻宣传,挖掘真实当然很重要,对历史错误认识的纠正也是应当的,但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都应坚持正确的立场,这才是学术研究的道德基准、伦理前提。因为现实情况、社会发展程度、人的认识水平千差万别,历史也不可能冻结在一个既定的水平面上,用先前的眼光看待当下的情况不行,用现在的眼光武断地衡量过去的历史也有失公允。历史研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不但要客观,更要理性。用道德尺度来衡量,不但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行为本身会导致恶的结果,而且在方法论上,是对唯物史观的根本摒弃。 二、历史虚无主义否认道德本质的物质内容 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造就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包括道德意识形态。1955年,苏共中央委员马林科夫根据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断定苏联只是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苏联领导人臆断历史的发展前景,给马林科夫强扣上

心得体会:当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当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最新)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其特征主要为:一是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对本国的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以为一无是处;二是借口历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入了相对主义。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少数人在“去宏大叙事”、“重写近代史”等名义下,热衷于做翻案文章,不仅任意颠覆几代学者潜心研究而获致的一系列富有真知灼见的历史认知,而且颠倒是非,歪曲历史真相。例如,先是歌颂晚清的改良运动,而贬抑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继则拔高清政府,连改良运动也骂倒了。由是以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尤其是不遗余力地抹黑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不限于学术界。在所谓崇尚自由、思想多元、追捧创意与彰显个性的名义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现代媒体尤其是网络,蔓延到社会诸多领域,特别是在青年中形成了一种消极的社会心理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消解社会共有的信念与目标,不容掉以轻心。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历史的产物,无论其发展过程曾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历史作为多样化的统一,即这个民族的共同创造与共同的记忆,包括得失在内,在整体的意义上,便都构成了它的生命本源,奠定了它进一步走向未来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钱穆在他的名著《国史大纲》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国民对本国历史应当具备的基本信念和准则:“任何一国之国民”,都必须了解本国的历史,并心存“温情与敬意”,而不容“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他还进一步强调以下的观点: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因之可以将现实中的“种种罪恶与弱点”,都推诿于古人。他认为,这是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和“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①这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见解。人们尽可以探讨不同历史阶段上前人行事之是非得失,却没有理由简单地全盘否定和抹杀属于民族共同体的那一时代的历史。明白了这一点,便不难理解,极少数人一味抹黑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诬之为“罪恶连连”的暗夜,不仅歪曲历史,而且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浅薄狂妄”和“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虚无主义思潮评论

虚无主义思潮评论 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在史学界、文学界、影视艺术界和网络媒体领域出现重新泛起之势,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潮之一,其核心是对五四以降,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中国历史,以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重新给予“客观”的评价,借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与主张经济领域全盘私有化、崇尚自由竞争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主张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观和政治运行模式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交相呼应,旨在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史学界和思想理论界造成很大混乱,必须对其进行严肃评析和批驳。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根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所谓全盘西化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更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则有以电视纪录片《河殇》为代表的新的鼓吹全盘西化、宣扬民族历史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泛滥开来。在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前苏联史学理论界一部分学者对十月革命极力否定,对苏共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陷、失误极力夸大,甚至把斯大林从“神”消解为十恶不赦的“魔鬼”。这种肆意重评历史的后果造成人民思想上的极大混乱,推动着前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在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世纪之交重新泛起与其所面临的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密切相关。第一,从特殊的国际环境来看,世界一体化、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同步深化,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并存、斗争、合作的现实决定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采取遏制、打压的战略意图从未改变。“和平演变”是其主要策略,利用一切机会实施思想、文化渗透和政治诱导是其主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并存与斗争中,前者处在主导地位,后者处于弱势地位。20世纪末期苏东剧变的发生造成“西强东弱”的国际整体局势,也导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渺茫论”甚嚣尘上,宣称“历史已经终结”,庆贺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这就为历史虚无主义乘虚而入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第二,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处在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必然引起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与西方敌对势力的反社会主义思潮相互呼应,它与新自由主义、新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

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坚定文化自信的危害

2018·04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而一直以来对中华民族历史采取轻蔑和否定态度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障碍。具体体现在,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观上消解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从意识形态上摧毁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从核心价值观上破坏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内核,从青年入手毒害文化自信的重要主体。 关键词:文化自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作者简介:魏佳,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北京100083)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8)04-0082-04 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坚定文化自信的危害 □ 魏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将“文化自信”列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并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 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1](P339) 党的十九大则进一 步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观角度全面阐释了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略。而一直以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采取轻蔑、否定态度,特别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说的一无是处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障碍。 一、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观上消解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 替。”[2](P88)历史是一个客观进程,然而这一不以个人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本身不会说话,它必须通过实物、文字或口述等文化形式展示出来。因此,对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就是对历史文化的科学认知。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本土文化与 外来文化的交锋、交流、交融中如何给中华民族文化进行历史定位贯穿中国近现代革命斗争、建设改革实践的始终。 要给作为历史载体的历史文化以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并非易事,因为客观历史变成历史文化,必须经过主体活动。而主体固有的主观性往往会为历史客观性设下种种障碍。除此之外,我们在评判这种带有主观性的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又加入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然而,也正是因为历史认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因素,才更体现出探寻历史客观真实的必要性。毕竟,一切关于历史的重要论断,都是以历史事实的客观性为前提的。历史如果没有客观性,只主观地进行历史书写,那一切历史书都是空话。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不同时代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实践体现出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中,以及每个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留下的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成就中,我们才能准确理解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时代价值,进而在不断发掘和阐发有着丰厚历史积淀和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养分中,在不断创造新的时代辉煌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以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有悖于这样一种从整体上、全局上客观考察历史文化的认知逻辑,它用一己之见的主观想象来任意肢解历史,把连续性的历史进程分割成为孤立的、碎片化的历史现象,从而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地虚无掉 82

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

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 一 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回想一下,在共和国的前30年,还有再往后的一些年,大家充满信心地活着,社会主义高歌猛进,新中国阳光灿烂,整个社会是认可的。到80年代,我们开始反思,过去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这个过程中有的反思是对的,但也出现了片面性,就是在反思问题时全盘否定一切,从党内到党外,从上层到下层,出现一种错误思潮,发展到各种力量有意无意国内国外的纠结在一块,形成很大的危害,甚至使很多学生,刚才有同志说,你让他选择,他愿意穿越回民国去当民国人。这个问题非常严峻,严峻到颠倒了是非,颠倒了黑白,颠倒了正义与邪恶。 为什么这股逆流影响这么大?我觉得有党内某些力量的配合、社会力量的推动和国外力量的遥相呼应,是那些妄图扳倒中国的力量。刚才大家从心理等各个角度分析,很有道理、很受启发。但任何一种思潮的形成,都是一种政治力量在起作用,从根本上讲是思想斗争、路线斗争、政治斗争。现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但要解决这个问题任重道远。为什么这样说呢?电视台还在放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电视剧作品,甚至在第一频道黄金时间推出,《老农民》就是一个代表作,彻底否定了前30年甚至更多。难道不清楚它在表达什么意思吗?谁都清楚,老百姓看了都清楚,为什么还能播放?

就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还占领着相当大的阵地,掌握着相当部分文化控制权,思想控制权,要不是如此严重,中央为什么郑重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在这里能形成共识?我们这些人,大都在新中国60年中走了很多年,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灿烂的阳光下,但走到今天,发现一些主流把新中国描画成妖魔世界,我们这些过来人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时代的中国,他们用一些无耻的谎言、肆意胡编的故事来愚弄年轻人,持续不断地用毒水为全社会洗脑,颠倒历史,颠倒是非,客观上是在起推翻共和国的作用。 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过程看,最初只是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突出表现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们的事业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党也希望这样。本来我们的成就举世瞩目、举世公认,由于思想方法的极端片面性,过分夸大错误导致全盘否定,一开始是个别的,后来变成主流,最后彻底否定党和人民千辛万苦奋斗来的共和国。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将面临灭顶之灾,它不只是思想文化的灾难,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二 其实,历史虚无主义并不虚无,而是虚无和“虚有”结合。它在昧着良心否定新中国的同时,无中生有地编造事实,赞美早被人民抛弃否定了的中华民国,培养出一批有意的或是上了当的民国粉,这不是一个严重现实吗?问题不在于民国好与不好,新中国好与不好,而在于有没有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实质 ——立足民族文化根基 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成为精神共识。如果一个民族失去文化根基,无疑是在割自己的血脉,会沦为时代的奴隶。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只有一个国家引领正确积极的社会思潮,才能富强长久。 一百多年前,那个使命是救亡图存,是挽救民族之魂,年轻的生命在定远舰、致远舰上沉下去,然后用年轻的身躯去缓缓托起一个几乎就要沉到海底的民族。几十年前,我们新中国的使命是脱贫脱弱,衣食足,吃饱饭活下去,年轻的头脑和双手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用钢铁之躯去慢慢的去塑造一个像钢铁一样今天这么坚固的国家。但是今天的时代使命,变成了在这个钢铁一般的外壳下,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是不是能够活得有尊严,还有做梦的权利。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可以不再流血,少流泪,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坚定正确积极信念,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克服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想,用自己青春去奉献,去改变这个社会。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道,这是一个急剧变革又充满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抛弃根本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着民族虚无主义,缺乏精神标识的年代。是的当下众生喧哗,甚嚣尘上,人们害怕被信息的洪流所卷走。所以出现了不少恶搞事件,邱少云英雄形象被丑化,毕福剑“网络视频事件”,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展厅形象被诋毁,诸如此类的事件频频发生,不由得引发我们深思。那些盲目跟风转发点赞的行为无不毁坏了基本道德价值观。只有引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才能树立文明风气。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一个人的青春短暂,但可以用热血去为国家奉献,在面对危害国家言论行为时,敢于批判,不盲目跟从,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编织梦想的权利。优秀先辈们无怨无悔奉献自己青春。他们没有一味的盲从,而是选择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誓死捍卫中国红色信仰,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才是张扬的担当。那《井冈山》《红色摇篮》坚贞不屈的身影永远留在我们脑海。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像是一片大海,我们都是那一滴滴水,我们可以选择随波逐流,融入大海,也可以选择成就自我,那你就是那一滴最纯洁,最耀眼的那滴水。 优秀是一种习惯,从现在起坚定信念,珍惜时光,拼搏学业,不负青春不负卿!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

不让历史湮没在历史虚无主义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思想影响很大的一股思潮。它与思想、学术、理论、观念等等相混杂,但本质上是一股政治思潮,核心指向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各种方式侵蚀青年的思想。文章从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和如何科学地认识历史几个方面,剖析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关键词:事实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诉求 一、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 在中国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达到所谓“重构历史”、“西化”、“分化”中华民族的政治目的。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中的糟粕。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综合整理,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式:一是歪曲。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抹黑和贬损,编造“雷锋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政治偶像”、“邱少云、黄继光根本不存在,是杜撰出来的英雄”等谣言。在一些人的笔下,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东方的野蛮与落后,来对抗西方的先进与文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