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编写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百以内减法时,已经掌握了减法,的笔算方法,当时由于计算的数目比较小,笔算时不出现连续退位的情况,学生容易掌握?而万以内的减法,基本包括了整数减法的各种情况,如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等情况,计算时比百以内的减法要复杂?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减法以后,整数加减法酌计算就基本学全了?

2?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本册教材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及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减数是两数之和或两数之积)?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比两数和多几?比两数和少几)和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比多求和?比少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本单元先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不超过100),再学习笔算两?三?四位数乘一位数,包括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单元,被除数扩展到万以内的数,商也随之扩展到两?三?四位数,计算过程比较复磊}为了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先安排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再学习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笔算,包括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算理及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5?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会看整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和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初步建立1小时?1分和1秒的时间观念?

6?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形,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直角,并能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画直角,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做好准备?

(二)教材特点

1?重视口算教学,适当加强口算训练?本册教材对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编排做了适当修改?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的精神,教材把口算另列小节进行教学,一些计算的编排都是先学口算,再学笔算?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学习笔算做好准备?

2?重视教学笔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是按计算方法要点进行编排的?例如一个数乘一位数,先学习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都不进位的,着重解决乘的顺序和积的对位问题;然后学习积需要进位的乘法,着重解决进位问题;最后学习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着重解决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问题?又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先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再学习一位数除三?四位数,最后学习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编写时,每次都是先教学被除数的首位够

点,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两步计算应用题按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原则分组进行教学?在万以内的减法这一单元中,教学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习用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做好准备?

4?在后面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中,按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原则分组编排?先编排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的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再编排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最后编排数量关系比较间接一些的,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应用题?这样编排,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举一反三,又便于对照比较,搞清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解题时的生搬硬套?

5?应用题的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本册应用题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题中所陈述的事实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编拥嘲题,通过线段图揭示数量关系并提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分析法或综古怯进行分析?在练习中编排一定数量的题组对比练习,使学笙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6?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例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方法时,教材通过计算准备题中的四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自己概括出“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验算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本册教材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带“苦”号题目和思考题,通过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8?教材的编写,既考虑教法,又体现学法?例如,本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均按课时编写,练习分层次编排,既为教师提供“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思路,又不排斥教师重组教材?自由发挥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图形的演示,学具的操作,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册教材编排的计算内容较多,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是学生继续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要保证学生切实学好,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等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一些计算方法,教学时,要通过直观演示?学具操作象@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并能应用方法进行计算?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例3“14x2”)时,教师可以借助小棒演示,使学生知道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先用第二个因数2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再用第二个因数2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4,得8个一;然后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揭示虚线方框中的口算思考方法,让学生在以后口算时有规律可循?又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材先学习被除数首位够商1的,再学习被除数首位不够商l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为今后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2)?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加强基本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两位数是学习万以内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笔算,所以必须保证学生切实学好?而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功,应在平时课堂中带着练习?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在练习时力求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梯度,形式多样,练习面广,持之以恒,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万似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步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数目较大,运算步骤较繁,计算时学生容易出错,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计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验等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计算正确?

2?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整数应用题教学中,一步是基础,两步是关键,也是难点?学生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难点在于不会有效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提出解答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上?

(1)?加强基础训练?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得到的:因此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这种由条件到问题的训练,是用综合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或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这种由问题想条件的训练,是用分析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经常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分析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综合法与分析法是解答应用题常用的两种思考方法,也是本册教材主要学习的方法?教学时,对例题的讲解,不要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学会找中间问题?如教学例1时,“食堂原来有50袋粮食,吃了4天,每天吃8袋,还剩多少袋?”根据题意采用从条件到问题的分析方法,借助线段图,边分析边揭示中间问题?如根据“吃了4天,每天吃8袋”可以求出什么?又根据“食堂原来有50袋粮食,吃了32袋”可以求出什么?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不同的题目,也可以采用分析法进行分析,按照“要求……应该知道……”的程式进行推导?分析,使学生明确“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计算?在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思路后,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应用题?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学会独立地列式解答?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不要死扣类型,应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如补充应用题问题或条件;提中间问题;把一步计算应用题改编成两步计算应用题(即扩题),把两步计算应用题改编成一步计算应用题(即缩题);根据实物?线段图?算式自编应用题等,达到巩固的目的?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数学概括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本

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如教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通过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三?四位数乘一位数,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出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时,引导学生比较有的0表示不够商1,补上0;有的0表示0除以任何数都得0?通过比较,既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幸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如两步计算应用题中的“购物”活动,题目中提供了四种书的单价,要求学生求出不同购书方法所需的书款,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的应用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一些选做题和思考题,趣味性?思考性都比较强?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促进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智力发展?这些题目不作为普遍要求,也不列入考试范围?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以及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通过揭示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真仔细计算?书写整洁?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等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 万以内的减法(20课时)

1.口算减法 3课时

2.笔算减法 10课时

3.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5课时

4.复习 2课时

(二) 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15课时)

1.式题 4课时

2.应用题 9课时

3.复习 2课时

(三)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7课时)

1.口算乘法 4课时

2.笔算乘法 11课时

3.复习 2课时

(四)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2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17课时

3.复习 2课时

(五) 时?分?秒的认识 4课时

(六) 角和直角 2课时

(七) 总复习 5课时

万以内的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包括:口算减法?笔算减法?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单元前继点和后续点

前继点:百以内的减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

后续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减法和两步计算应用题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和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四?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口算减法

先编排好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通过旁注说明口算方法,并推广到整百整千减整百整千数?

2?笔算减法,万以内的减法,基本包括了整数减法中的各种情况,如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减法,另外,介绍了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

3?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本单元的内容是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借助实物图示和线段图,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分步列式解答?

五?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

3?使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差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和验算减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六?单元教学进度

口算减法 3课时

笔算减法 10课时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材 5课时

复习 2课时

第1教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 个百

=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2教时

教学内容:

P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63-40= 82-20= 84-30= 48-43=

38-2= 86-52= 96-43= 96-33= 二?引入

1?口算

73-28=

想:

73-20=53

53-8=

3?试一试

45-20-9= 82-50-6= 100-20-4=

45-29= 82-56= 100-24=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口算

36-17= 92-35= 71-29=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先比较,再练习

73-49= 93-76= 83-38=

730-490= 930-760= 830-380=

3?计算

67-24 54-13

67-28 54-38

4?综合练习:见书本课后习题

1?2?3

四?课堂作业

第3教时

教学内容:

P43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减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用44?28?56?73?32中的两个两位数,写成一道减法算式,能写几道就写几道?

2?你能分类吗?

78-42= 46-23= 86-34= 74-42=

32-24= 76-17= 56-49= 86-37=

(1)?先口算,并说说口算方法?

(2)第二组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可以怎么算?先让学生独立地算一算,说一说,再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方法?

说说其他学生的不同算法?

(4)口算其他的题目?

二?比较两组题目的异同

三?揭题: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四?课堂练习

1?口算

64-43= 55-23= 67-38= 74-46=

33-16= 76-47= 56-25= 82-67=

2?先说说口算方法,再口算

760-420= 460-230= 86-34= 740-420=

320-240= 760-170= 560-490= 86-37=

3?找朋友

4?根据条件补问题:

三年级订了儿童报51份,四年级订了68份,

?

5?综合练习:

五?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4教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万以内的减法竖式计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79 55 74 48

-25 -41 -53 -36

二?教学过程

1?出示例1

748-536=

(1)?独立计算?

(2)指名说算理和计算方法?

说说其他学生的不同算法?

2?试一试

8394-5243=

8394

- 5243

三?课堂练习

587 1695 8254

-165 - 483 - 31

3897 258 3875

-3657 - 36 -1420

四?渗透计算

1?

768-615 5425 4698-1357 13

2837-2734 153 795-782 7131 5876-451 103 9647-2516 3341

2?应用题

3?综合题:

67 6 38

五?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5教时

教学内容:

P6-7,减法验算

教学目标:

1?掌握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地验算万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2?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验算法,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21-6= 44-20= 86-16= 78-48=

38+2= 26+5= 56+4= 86+4=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组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引入

引:在横式上,我们发现,差+减数=被减数?

那么,竖式上,是否这样呢,请试一试?

出示例1:

下面这题的差和减数相加,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呢?

3896 3281

- 615 + 615

3281

小结:

用差与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可以进行验算减法做得对不对?

学生试做例3:

7846-2613=

7846 验

-2613 算

还可以怎么进行验算呢?

重算一遍?

试一试:有多种方法进行验算?

三?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进行验算

2569 768 1984 6592

-438 -315 -1072 -3541

2?文字题:

(1)2689与345的差是多少?

(2)比956少704的数是多少?

鲤鱼的重量-相差重量=鲫鱼的重量

鲫鱼的重量+鲤鱼的重量=一共的重量

河鳗的筐数÷对虾的筐数=倍数

4?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6教时

教学内容:

P8,万以内的减法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高们退1作10与本位上的数加位加在一起再减的方法?

2?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万以内一次退位和隔位退位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96 23 70 82

- 65 - 4 -56 -45

复习:竖式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尝试:

(1):927-654

下面这题的差和减数相加,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呢?

927 问: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

-654 怎么办?

(2)用计数写,攻克难点

演示:

百位上退去一个珠子,表示退1,在十位上添上10个珠子,表示人10,则十位上一共有12个珠子,12个珠子减5个珠子得7?

(3)要求学生说说算理?

2?教学例5

2370-456=

(1)独立计算?

(2)同桌互相校对,纠正?

(3)集体讲解?

强调:退位点帮助记忆,使计算正确,不能漏下退位的减小的要点?

3?引导学生观察:

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不够减怎么办?百位上不够减怎么办?

集体概括:

被减数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一起再减?

4?试一试

三?课堂练习

3015 457 1243

- 1908 -263 - 718

2?计算并验算

1632-817 4632-1815 3173-2459

3?应用题:

见书本

4?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第十课

《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旧,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9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 )?算式是:( )?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课后随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难点是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本课注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应用题的结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注意运用迁移规律更新知识结构,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突出“中间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在完成例1及“想一想”的教学后又引导学生比较三道题目的异同,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化这个认识?“导”?“放”结合,培养学习能力?学以致用,强化新知?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回答问题?

(1)4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3)12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在学生摆的同时,教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然后提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20根)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样计算?”(20×3=60)“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想: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60?

教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对照写出想的过程?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教师先出示题目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三道题?先让学生独立做20×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再分别做200×4和2000×3?做200×4时,可提醒学生:你能不能按照刚才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如果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想:200是几个百?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2个百”?使学生明确: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最后让学生做2000×3?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学例2?

教师分步出示例2的图?先出第一组图?问:“这幅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带着学生数出是300个?再出第二组图?问:“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现在有几个300了?”(2个300)类似地,出示第三?四组图?最后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出乘法算式?”(300×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读?”(4乘300)“你能根据前面学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吗?”可以让学生讨论?

可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的思考过程再整理一下?

4.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2题,仍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简要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一位数乘几十?几百?几千的口算方法?在计算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几百?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用一位数去乘?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2页“做一做”第4题?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计算,你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被乘数?乘数?积在数的组成和写法上的共同点?“利用这些特点怎样使计算简便?”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都是可以看作先将被乘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结果后面补上相同个数的0?对学生的语言叙述不必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表达其思想即可?

讨论完简便算法之后,让学生做第4题?集体订正时,可选二?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用简便算法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如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哪些新知识?”(用一位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想?”

“有什么简便算法?”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1?2题?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单元分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简单的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一位数乘两位数?

一位数乘几

百几十?整千的数?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

3、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2、难点:需要连续进位的和被乘数中间有0的及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课时安排(约17课时)

1、口算乘法------------------------3 课时

2、笔算乘法------------------------12课时

整理和复习---------------------2 课时

机动------------------------------2课时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上的例1?例2,练习一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的两种读法?

2、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当选的思考过程,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例1例2的放大实物图?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3 3×4 8×5 6×4 5×7 4×3 5×6 7×2 5×8 9×3 2?口答

(2)800是几个百?8个百是多少?

(3)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呢?

二?谈话: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了表内乘法,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三?新授

1?教学例1

(1)让每个学生动手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教师出示实物图(如课本第1页例1的小棒图)?先出示一堆2捆,再分别出示2堆?

(2)让学生检查自己所摆的小棒是否和教师所出示的图一样,然后提问:

每捆小棒有几根?每堆2捆有几根?

要求出3堆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处式,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0+20+20=60(口算得出数)

用乘法算:20×3

(3)提问:

A?20×3(指算式)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的20表示什么?算式中的3又表示什么?

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B?指定学生读算式“20×3”,齐读算式?

告诉学生20×3除了可以先读被乘数,再读乘数,读作“20乘以3”,还可以先读乘数,再读被乘数,读作“3乘20”?让学生跟着教师读算式?

(4)教学20×3的计算方法?

每捆是10根小棒,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可以这样想

20×3=2个十×3=60

(5)指导学生看课本例1,让学生说一说20×3是怎样想的?再口算30×2 10×7说出思考过程?

“做一做”的第1?2题

练习第1题时,先请学生用两种方法读算式,口算后再说口算思路?

第2题,请学生竖着往下做,做完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类推出一位数乘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法?

教学例2

出示直观图,主学生看图后数一数其中一组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然后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板书:300×4=

300×4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老师着重说明:因为4个300是12个百,12个百就是1200,所以300*4=1200?

板书:想:3个百×4=12个百=1200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页“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口算,再说出思考过程?

第2?3题,要求学生竖着一栏一栏地做,独立算出结果,集体订正,然后讨论: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第4题,要求学生运用简便算法口算,再集体订正?

小结: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将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去计算(即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最高位上的数),计算出积后,再看被乘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四?巩固

做练习一第1?2题?

第1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再比较不同的读法所列出的算式就不同?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1 加法:20+20+20=60 例2 3008×4=1200

乘法:20×3=60 想:3个百×4=12个百=1200

想:2个十×3=6个十=60

20×3读作:20乘以3

还可以读作:3乘2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一第3—5题

教学要求

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例3的正方体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0×4 50×6 90×8 600×3 400×7 7000×1 800×5 90×8 4000×2

2、口答

(1)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240里面有几个十?

(3)3400里面有几个百?

3、先让学生在书上写得数,再指名口答?

10×5+6 20×3+9 300×2+60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口算内容,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1、教学例3

(1)出示直观图并提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有几行?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怎么列式?

(2)要求学生看图列出算式,并用两种方法读算式?

板书:12*3=

(3)12*3=?怎样口算呢?引导学生看图中第一行,问:12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引导学生观察,左边3个十是多少?右边3个2是多少?30加6得多少?那么12*3=?你是怎么想的?(因为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所以3个12就是3个十和3个二的和?然后让学生看书上例3算式旁边说明,最后指名学生复述12*3的思考过程?)

(4)练习课本第3页中的“做一做”?要求学生按口算步骤进行计算,如12×4,先算10×4=40,再臬2×4=8,最后算48+8=48?

2、教学例4

(1)出示例4,口算120×3

(2)让学生在书上试做,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说明;3个120就是3个一百和3个二十的和,计算时要用3分别去乘100和2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练习课本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口算后说出口算的步骤,再问: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如120×4,可把120看作12个十,用12个十乘心4,得48个十,即480?又如140×2,先把140×2看作14×2得48,再在28后面添一个0)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步骤?

三?巩固

1?填空

(1)?47里面有( )个十,( )个一?

(2)?340里面有( )个百,( )个一?

(3)6个十加3个一得( )?

(4)5个百另3个十得( )?

(5)口算32×4,想:30×4=( ),2×4=( ),( )+( )=( )?

(6)口算480×3,想:400×3=( ),80×3=( ),( )+( )=( )?

2、口算

6×5+8= 30×6+5= 70×4+6= 400×2+30= 50×8+4= 60×7+5=

3、口算

31×2 43×1 24×2 140×2 210×4 110×9

4、学校科技比赛活动中,三年级参赛作品是二年级的2倍,二年级参赛作品有12件,三年级有多

少件?两个年级共有作品多少件?

四?作业

练习一第3—5题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例3 12×3=36 例4 120×3=360

想:10×3=30 想:100×3=300

2×3=6 20×3=60

30+6=36 300+60=36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练习一6-11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巩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几进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

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口算乘法练习

二?复习

1、出示口算卡,学生用两种方法读题?读后口算,并说口算步骤和方法:

18×1= 22×3= 400×5= 63÷7= 210×3= 3000×3= 30×2= 23×2= 340×2= 120×4= 600×7= 31×3=

2、列式计算:

(1)24的2倍是多少?

(2)6乘11的积是多少?

(3)乘数是3,被乘数是23,积是多少?

3、归纳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计算方法?

三?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6-11题?

板书设计:口算乘法练习课

2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 ),还可以读作( )?

3?20×4这道算式表示( ),还表示( )?

4?9乘6写成( )×( ),26乘以1写成( )×( )?

5、笔算(指名板演)

6 3 4 7

× 7 × 5 × 2 × 6

二?新授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计算12×3,问:12×3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出示直观图)

(2)学生口算12×3=?你是怎样算的?

(3)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12×3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4)讲解算法:列出竖式 1 2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

× 3

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1”遮住,便成了□ 2,2乘以3得6,表示6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写有与2

对齐的

× 3

横线下?

B、露出遮住的“1”,引导学生想: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3乘以10,表示3个10是30即是30?)板书:

1 2

× 3

6

30 --------用虚线写0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36,板书:

1 2

× 3

6--------2×3

3 0--------10×3

3 6

D、此竖式可简写为;1 2

× 3

3 6

E、请1-2名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将上面的计算过程及积书写的位置完整地说一遍?

(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2”,二三得六,在积的个位上写“6”,再用乘数“3”去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一三得三,在积的十位上写”3“,12乘以3的积是36?)

F、归纳:笔算一位数乘二位数,要先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

练习课本第6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算完后,以24×2为例,说一说一位数乘二位数和笔算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例2,234×2

(2)指名用两种方法读题,并写乘法竖式: 2 3 4

× 2

(3)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如果老师将被乘数的百位上的“2“遮住,这道题你会算吗?(指名板演)

(4)请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重点讲清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5)露出被乘数百位上的“2“,提问:下一步该怎样算呢?(用”2去乘被乘数百位上的“2,得4,”4“写在百位上?)想一想:”4“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

(6)全体学生在下面乘一遍,边计算边口述计算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时,要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个位,再乘被乘数的十位和百位,并要特别注意用乘数去乘被乘数哪一位上的数,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7)练习

练习课本第7页的下面“做一做“的题目,第1,2题,全班同学独立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分明名说一说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

做练习二的第1-3题?

第1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全班学生独立口算,然后说说口算过程?

第3题,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

例1 1 2 × 3 = 3 6 例2 234×2

1 2 1 2

× 3 × 3

6--------2×3 3 6

3 0--------10×3

3 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进位的,课本第7页例3,练习二第4-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60×5= 120×4= 23×3= 300×7= 40×8= 20000×2= 7×3+5= 8×4+6= 9×6+5=

2、笔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3 4 2 1 3 2 3 4

× 2 × 2 × 2

3、以213×2为例,说一说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不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如果被乘数是四位数,五位数又该怎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目录 教学进度 0 学期备课 (1)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3) 第二单元:位置.......................................................... (26)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33) 第四单元:可能性 (59)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65)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06)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25) 第八单元:全册整理和复习 (1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期备课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学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4、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 1.小数的乘、除法。 2.列简易方程求解。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可能性:………………………………………………….3课时 5、简易方程:……………………………………………………1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6、多边形的面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7、数学广角:……………………………………………………1课时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二单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材分析: 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是从以下几点来设计的: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激起思维的火花;强化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在一定的场景中相机介入数学历史,使学生经历知识的逻辑重演,让课堂浸染文化的意蕴;与本课内容相呼应和衔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作有机的渗透和延伸,为学生奠定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符号美、简洁美。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小动物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初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里是第几组(小组)第几个。 一、快乐启航: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师:春天的早晨小动物准备排队做操,小朋友,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行吗? (学生拿出教师发的8张动画卡片及垫板,开始排队,这里教师有一个精心设计卡片排得紧一点刚好排一排,稍留一些空隙排一排就排不下,这样自然引发思维灵活学生排几排)师:谁愿意上来,把你排的队形介绍给大家!学生同桌合作排队——展示队形。 二、快乐体验: 1、完成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观念的飞跃,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比较各种队形。 学生有可能出现:竖排1排(2排)或横排1排(2排)。。。。。。 师:大家觉得这些队形中,哪几种是不一样的哪几种是一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横横地数也可以竖竖地数。大家再看这些小动物(手指着排两排(列)的队形)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它们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排一排的看成一条线)。 师:(指着排两排的队形)这些都是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排一排(列)的队形)这些都排成了线。 2、从一维到二维描述“小猴”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队形1(排一排)中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 下册全册教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 【知识结构】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编写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百以内减法时,已经掌握了减法,的笔算方法,当时由于计算的数目比较小,笔算时不出现连续退位的情况,学生容易掌握。而万以内的减法,基本包括了整数减法的各种情况,如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等情况,计算时比百以内的减法要复杂。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减法以后,整数加减法酌计算就基本学全了。 2、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本册教材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及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减数是两数之和或两数之积)、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比两数和多几、比两数和少几)和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比多求和、比少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本单元先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不超过100),再学习笔算两、三、四位数乘一位数,包括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单元,被除数扩展到万以内的数,商也随之扩展到两、三、四位数,计算过程比较复磊}为了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先安排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再学习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笔算,包括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算理及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 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1)摆小棒,整理出长方形所有长与宽长度的可能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板书: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就是8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米,长就是7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3米,长就是6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4米,长就是5米。

2018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2019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全集语文

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全集 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一位数除多位数 口算除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 例1、例2 教学要求:会口算简单的一位数除多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组题 30÷3 80÷8 20÷2 60÷6 90÷3 6÷3 8÷8 6÷2 6÷6 3÷3 二、展开 1.例1 (1)提出问题学生尝试:口算36÷3 ① 你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 ② 想一想:区别在哪里,有联系吗? (2)汇报: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板书学生的算式思路) (3)评价:选择另外方法计算,通过比较,得出 较简便。也可以直接这样想:36÷3=12(强调

高位算起) 2.自己编类似的题目,口算说出得数。 3.从学生编题中抽取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1)学生尝试练习,说各种方法。 (2)归纳方法: 4.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9÷3 24÷4 56÷7 90÷3 240÷4 560÷7 900÷3 2400÷4 5600÷7 (2)算算,填填。 40÷2=□ 90÷3=□ 70÷7=□ 80÷4=□ 8÷2=□ 6÷3=□ 7÷7=□ 4÷4=□ 48÷2=□ 96÷3=□ 77÷7=□ 84÷4=□ 5.巩固 39÷3 26÷2 42÷2 55÷5 88÷8 93÷3 48÷4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 《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下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 案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 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 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 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 念。 教学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 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拓展应用 1、 4千克 =()克 3吨 =()千克 50000克 =()千克()t = 2000 kg 18 t =()kg ()kg = 6 t 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500 50 250 5 3、连一连。

2克 2千克 200千克 400克 4、在○里填上“>”“<”或“=” 500 kg ○ 3 kg 1 kg ○ 300 g 9 kg ○ 9000g 800 g ○ 10 kg 3 kg ○ 3 t 4000 g ○ 4 t 8000千克○ 8吨 4500克○ 4千克 3 t ○ 3600 kg 5 t ○ 5000 g 课后反思: 购物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 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一起看看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欢迎查阅!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方程 8x ÷ 2 =28 7(x+3)÷ 2 =28 2(x +17 )=40 6(5+x)÷ 2 =36 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 C=4a S=ab S=ah÷2 S=(a+b)h÷2 ……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 [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 +x )=28 8+x =14 x =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约6课时 第一课时(1)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第五册 课题一: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回答问题。 (1)4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3)12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在学生摆的同时,教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然后提问: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样计算?”(20×3)“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想: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60。 教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对照写出想的过程,如: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教师先出示题目让叙述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3道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20×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再分别做200×4和2000×3。做200×4时,可提醒学生:你能不能按照刚才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如果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想:200是几个百?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2个百”。使学生明确: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最后让学生做2000×3。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_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点击浏览该文件 分数和百分数同安第一实小苏叶治故事与课标生活中的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和分数,百分数打交道。前天,乐乐家来了6个客人,可乐乐家只有5瓶可乐,乐乐把它们平均倒入6个杯子里,每人喝到几瓶可乐呢?乐乐蒙了。那天,有个农民伯伯又向乐乐发问了,说今天进城想买一袋小麦,一袋小麦的出粉率是75%,另一袋小麦的出粉率是80%。该买哪一袋呢?乐乐不知道面粉是由小麦碾出来的,只能随便猜一个,竟猜成第一个答案。把大家惹笑了,乐乐觉得真没面子,听说学好分数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小学课程标准这样提出:进一步认识分数,认识百分数,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弄清楚分数和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学海导航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和分数打交道,要真正地结交这个朋友,就应该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象4分之3吨有两层含义,可以表示把1吨货物看作单位“1”,也可以把3吨看作单位“1”它既是1吨的4分之3,又是3吨的4分之1。而百分数与分数最大的不同在于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能表示具体量,不能带单位。对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学习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约分,通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等,同时为解决分数与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案例:【案例1】我外号叫“?”为什么有此雅号呢?因为全班就数我最善于提问题,我满脑子的“为什么”问也问不完。明天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老师布置预习,我兴奋极了,因为我早以久仰“分数”大名了,今晚有幸和他交朋友。我很认真地把书读几遍,做完了几道预习作业,满脑子的问题出来了。①、为什么单位“1”要加引号?②、一个苹果可以当单位“1”,半个苹果可以吗?③、八分之七米的单位“1”是唯一的吗?可以是1米,还可以是什么。 ④、四份之零点五是分数吗?学了百分数后,我又陷入了沉思,问题又冒出来了1、百分数和分数的最大区别是什么?2、百分数能加单位吗?3、分母不同的分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为什么?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有几种方法?例如3/4,可以先化成小数,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25倍。教师点评: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案例中的“?”同学养成质疑的习惯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样学习的效率会很高。因为如果心中有疑问,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了分数。学习分数、百分数、整数等知识时,如果能象“?”一样,善于质疑,我们不但能深刻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而且我们的创新思维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2】单位“1”是分数的主人翁,有人说,擒贼先擒王,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应该牢牢抓住它不放。我们来看看这数学四剑客是怎么学习的:蓓蓓说:“单位‘1’可以表示1米、1吨、1千克等,”笑笑半开玩笑地问:“可以表示咱们四人小组吗?”大家乐了,一致赞同。最后由组长欢欢做一个概括。单位“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与自然数1有一定区别,所以要加引号。淘气说:“四分之三个饼,单位“1”可以是一个饼,还可以是3个饼。我不理解一个分数存在有两个单位“1”。”其他小组的同学也认为不理解。第三组组长欢欢不失众望,他说大家听我解释一番吧。他走到讲台前,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取三份,每份有四份之三个饼,又拿出三个饼,重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取1份,每份有三小块,也是四份之三块。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2)经历乘法运算定律和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3)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2)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4)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 第1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 (7) 第2课时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9)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11)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13) 第5课时练习课 (15) 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 (17) 第7课时数的奇偶性 (19)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21)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22)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24)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26) 第4课时练习课1 (28) 第5课时练习课2 (30)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32)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34) 第8课时练习课 (36) 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7) 第1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39) 第11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1)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 (43) 第13课时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46)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9)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50)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53) 第3课时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的应用 (56) 第4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58) 第5课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61) 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3) 第7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67) 第8课时最大公因数 (70) 第9课时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73)

第10课时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 (75) 第11课时约分练习课 (77) 第12课时最小公倍数 (79) 第13课时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82) 第14课时通分 (84) 第15课时通分练习课 (87) 第16课时小数化成分数 (90) 第17课时分数化成小数 (92) 第18课时整理与复习 (94)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97) 第1课时旋转的特征 (98) 第2课时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 (100) 第3课时欣赏与设计 (102)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4) 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6)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108) 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111) 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12) 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115) 第6课时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17) 第7课时分数的简便计算 (120) 第8课时解决问题 (121) 第9课时打电话 (123)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127)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128)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13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133) 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134)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137) 第九单元总复习 (139) 第1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 (139) 第2课时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141) 第3课时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43) 第4课时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145) 第5课时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 (1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