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深卫发[2007]16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卫生局

【发布日期】2007.02.08

【实施日期】2007.02.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暂行

规定》的通知

(深卫发〔2007〕16号)

各区卫生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及相关配套政策、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深府〔2006〕130号)和《关于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的通知》(深编〔2006〕137号)精神,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我局制定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二月八日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暂行规定

为全面落实我市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加强社区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及相关配套政策、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深府〔2006〕130号)、《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7号)、《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聘用聘任实施细则》(深人发〔2005〕4号)和《关于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的通知》(深编〔2006〕13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基本原则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依法管理,规范运作,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要从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和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出发,建立和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以聘用(任)制为核心,以

深圳社康中心制度

社康中心各项制度 1、社区联系制度 1、成立社区医院、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股份公司、小区物业、学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共同组成的社区健康服务领导小组。建立社区医院与街道办事处,社康中心与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机构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社区健康服务工作。 2、负责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和计划的组织实施,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负责动员社区居民,调动社区资源,共同参与和支持社区健康服务的发展。 4、共享社区信息资源,相互配合做好社区健康服务各项工作。 2、健康教育制度 1、制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有工作总结。 2、完成健康教育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各项报表工作。 3、负责本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宣传,咨询和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组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文体活动。 4、定期出版健康教育宣传栏和播放健康知识录像。 5、向社区居民派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有针对性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6、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个人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7、对全体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知识培训。 3、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社区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应有专人归类保存,并实行计算机管理。 2、社区居民的个人/家庭及社区的健康档案,要求内容准确、各项统计数据完整,及时更新,便于诊疗时随时查阅。 3、健康档案的管理应达到对个人、社区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社区诊断提供依据的功能。 4、建立健康档案借阅登记册。

4、计划免疫制度 1、认真学习领会《传染病防治法》的精神,搞好计划免疫工作,预防计免相关传染病发生。 2、认真做好冷链管理工作,保证冷链的正常运转及疫苗的质量。 3、做好社区内适龄儿童的造册建卡登记工作,每月了解新出生儿童的基本情况,并通知家长带儿童到中心来进行预防接种。 4、认真做好计免门诊工作。 5、及时地处理接种反应者,并做好登记。 6、每月做好查漏工作,每季覆盖一次辖区。 7、做好社区内托幼机构以及中小学新生的预防接种工作。 8、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应急接种任务。 9、掌握有关统计数据,按时上报有关报表。 5、儿童保健制度 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主要根据小儿不同的生理特点和保健要求,对儿童进行系统的保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了解家长在护理喂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社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1、散居儿童体检。1岁内婴儿一年体检4次,1—3岁儿童每年体检2次,3—7岁儿童每年体检一次。 2、对体弱儿进行筛查并建立专案进行管理。 3、掌握儿童动态变化情况、儿童基数、迁入迁出等变化情况。 4、儿童常见病防治。 5、监测儿童体格发育。 6、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有关的儿童保健基本数据和报表。 7、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保健咨询、健康教育等工作。 6、妇女保健制度 社区妇女保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孕期卫生宣教、宣传住院分娩和科学接生,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积极防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做好妇女五期卫生保健;宣传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妇女保健知识,并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社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妇女保健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是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包括社区护士、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以社区居民为对象,对健康和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评估和干预的管理过程。社区健康管理可为居民提供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跟踪个人健康状况,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全科医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资源,应用健康教育、膳食指导和运动锻炼等各种干预措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结合我国国情,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开展慢性病管理应该是开展这方面工作很好的切入点。 慢性病管理的特点 多病因的特点决定了慢性病管理的复杂性从病因学观点系统地论述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各种因素,可对预防提供指导。现代医学认为,影响慢性病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以及卫生服务等,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多病因学说强调了慢性病和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对慢性病而言,在这些关系中找出与疾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不良生活方式致病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慢性病管理的可能性导致慢性病的病因虽然很多,但不良生活习惯 是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已被 证明,而且它呈现一因多果、一果多 因的特点,例如吸烟和不合理的膳食 不仅会导致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 而且还会增加肠癌、胃癌的发生率。 同时,虽然这些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是 已知的,但是,要改变个人的生活习 惯却非常困难,不仅要依托有关法律 法规,更要注重社区的健康教育和健 康促进,通过综合干预,才能控制和 减少这些由生活方式导致的病因。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决定了慢性 病管理的社会性预防慢性病四种因 素的不良作用,并非能用单纯的生物 医学方法所能解决,因为社会因素和 心理因素对慢性病的发生也有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而对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必将涉及这两个领域。当前对慢性病 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这些慢 性病的控制情况却非常滞后,这种现 状要求我们对生物-心理-社会现代 医学模式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应用, 也决定了慢性病防治更是一项社会性 工程,将防治重心下沉到社区家庭和 社区单位,加大个人参与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社会每个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社区慢性病管理可行性 政策支持1997年颁布的《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城市卫生服务 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 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 网络”;中央十四条指导意见中明确了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 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 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 康复”。随着一系列的卫生改革政策的 出台,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新一轮 卫生改革的起点,作为基层的卫生医 疗机构,应该尽快建立以健康为中心, 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 向,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 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开展有效、 经济、方便、综合、连接的基层卫生 服务,保证80%的居民能在社区内解决 常见的健康问题。2006年卫生部、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城市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卫妇社发 [2006]239号)明确指出:“开展高危 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 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所有这些 政策环境的转变为慢性病防治介入到 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提供了可能。 慢性病防治的工作需要随着疾 病模式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经济 发达地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 共卫生问题。如江苏省60岁以上的老 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1.0%,冠心病为 7.65%,脑卒中为3.05%,糖尿病为 2.73%。而国内外经验证明,高科技并 不能控制慢性病。因此如何尽快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阵地,建立和完善服务 机制,控制和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率,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应是当 前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慢性病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机制 国内外经验证明,采取积极的措 施预防慢性病,可延迟患病年龄,缩 短患病时间,由此显著降低患病率。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已被普遍认为是 解决慢性病流行的重要策略。 慢性病患者的系统管理是社区卫 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慢性病通常病程 长,多数难以治愈而终身带病或伴有 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这些患者长期住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 王家骥李芳健 510180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 本刊关注 1 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第24期(第23卷总第342期)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深圳市卫生和计划

附件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布局,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夯实分级诊疗体系基层基础,切实保障全民健康,建设健康深圳,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原则 (一)保障公益,促进公平。坚持社区健康服务的公益性质,落实政府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的保障责任,通过直接筹资建设和向社会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向全体市民提供均等化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服务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以及行政区划等因素作为配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主要依据,保障居民步行15分钟内可以找到一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三)分类设置,统一管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行全市统一管理,分类指导。按照一类、二类、三类共三个类别设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三个类别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区别其功能定位,实行分工合作,协同服务,互相补充。 (四)创新服务,提高能力。鼓励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创新服

务模式,大力推广签约服务模式,促进居民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立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实施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功能分类和设置 (一)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1.功能:综合门诊服务;组织实施全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统筹指导二、三类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服务。 2.设置要求:达到综合门诊部类的医疗机构设置要求。满足开展全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服务的设施设备、人员配置要求。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负责举办。 3.布局要求:3-5万人口的社区,配置1家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市重点建设110家左右,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门诊服务、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家庭医生服务、全科医学研究培训等功能完备的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二)二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1.功能:一般常见病以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的全科医学门诊服务;在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统筹安排下,根据辖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本机构的实际能力,开展相应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服务。 2.设置要求:达到诊所类的医疗机构设置要求。满足开展相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承接家庭医生服务的设施设备、人员配置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标准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标准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社康机构)是主要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康机构分为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一类社康中心)、二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二类社康中心)、社区健康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康站)。本设置标准适用于本市社康机构的执业登记。 一、名称和地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申办社康机构。非公立社康机构的名称应当与主体资格登记的名称一致,主体资格登记的地址应当作为其执业登记的地址。公立社康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一类社康中心 (一)诊疗科目。 至少设置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不得设置医疗美容科。 (二)床位。 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不得设病床。 (三)人员。 1.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或者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 2.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执业医师;至

少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注册护士。 3.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4.预防保健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至少分别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5.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1)每增加1个诊疗科目,至少有1名相应执业范围的执业医师。设口腔科的,每增设2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增加1名口腔专业的执业医师。 (2)设药房的,至少有2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3)开展门诊手术的,至少有1名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 (四)场所。 1.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房屋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2.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与诊疗科目相应的诊室,其中全科诊室业务用房不少于5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流程合理,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3.预防保健科室。 至少设有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室、健康

社区健康管理的意义

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防治慢性病,我国自1997年做出了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策后,社区卫生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居民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医疗费用仍在不断上涨。据调查,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过去10 年,我国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比例总数增加了18%,而城市居民的人均医疗费用上涨了10倍,更为严重的是与慢性病相关的风险和患病率仍然持续上升,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8亿,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5.7%和99.2%,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而 80%的疾病死亡是由慢性病转化的,因而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慢性病防治的挑战,我国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自2009年以来,国家提供人人享有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从当初11类43项到现在增加到了12类45项,从最初人均15元增加到今天人均40元,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至今甚至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们更多的是习惯了生病时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专家,支付高昂的费用,而不知慢性病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管理有效改变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各类慢性病高危人群高达 3.5亿,85%以上的国民身心未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指标。但由于社区卫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形势严峻。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共同服务于慢性病防治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对于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一、当前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贡献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与居民的健康观念、生活方式、就医选择有直接关系外,还主要由以下问题所导致: 1、社区卫生服务还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 表现在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仍以常见病的初步诊断、治疗为主,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卫生所、医务室的传统模式上,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深卫发[2007]16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卫生局 【发布日期】2007.02.08 【实施日期】2007.02.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暂行 规定》的通知 (深卫发〔2007〕16号) 各区卫生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及相关配套政策、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深府〔2006〕130号)和《关于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的通知》(深编〔2006〕137号)精神,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我局制定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二月八日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暂行规定 为全面落实我市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加强社区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及相关配套政策、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深府〔2006〕130号)、《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7号)、《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聘用聘任实施细则》(深人发〔2005〕4号)和《关于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的通知》(深编〔2006〕13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基本原则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及人员聘用(任)工作,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依法管理,规范运作,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要从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和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出发,建立和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以聘用(任)制为核心,以

社区健康管理初探

社区健康治理初探 1针对不同人群实行健康治理 1.1社区儿童健康治理:0~36个月儿童健康治理是国家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亦是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惠霞 等分析总结了“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治理”适宜技术在深圳市 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应用情况,以提升社区儿童的 健康治理水平。结果儿童健康治理工作有了质的改变,儿保人员的儿 童保健技能、健康治理意识明显提升:社区儿童受益明显,儿童保健 覆盖率、系统治理率明显提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持续提升儿童健 康治理水平,展开比如智力评估、抚触游泳、康复、亲子、早教的拓 展项目,以满足家长不同层次的需求,促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1.2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治理: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 期即提出要提升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更多的更年期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的是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的角色。所以,如何在社区为更年期妇女提供系统、方便、可及的卫生服务是 家庭健康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区健康治理一项重要的课题。 1.3老年人的健康治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慢性非 传染性疾病已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首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 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 亡原因的79%。老年人的慢性病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如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王宝华论述了“知己健康治理模式”在社区 慢性病治理中的作用,说明其能够改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 活方式降低血压、血脂、体重、腰围等危险因素水平,从而进一步操 纵病情,减少并发症,并节约了医药费的开支,是社区慢性病治理的 有效手段。另外,随着居民对健康理解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 人走出家门,参加锻炼。当老年人为锻炼自发的聚集,能够利用这个 机会对他们实行健康教育。 2增强健康治理的硬、软件设施建设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1101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1101

深卫人发〔2010〕872号 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各区卫生局、光明和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为推动我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资源配置工作,落实《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路径》(深卫人发〔2010〕204号)任务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2、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 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附件1: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加强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实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规范、资源到位、功能落实、科学管理、监管有效的目标,根据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09〕2567号),以及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等相关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是指在我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第三条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服务能力等,设置一类(街道级)、二类(居住地)、三类(功能区)社康中心三个管理类别,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规划建设、审定分类、资源配置、监督管理、绩效评估,并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管理类别予以公开。 第四条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定本辖区社区健 3

中医药在社区健康服务及健康管理中的意义修订稿

中医药在社区健康服务 及健康管理中的意义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医药在社区健康服务及健康管理中的意义 武汉市黄陂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国医药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人们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我中心在XX主任的亲自率领下,公共卫生科逐步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中医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管理,使社区居民得到了实惠。下面就近几年来中医药参与健康服务管理的体会作以阐述。 1概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是以“健管家”服务团队为单位,以中医全科医师为核心:以中医药特色健康干预及慢性病管理为重点,通过开展为社区居民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签订健康管理协议、开展中医体质测评、培养家庭保健员、举办中医宣传讲座等系列活动而创建的健康社区。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养生保健越来越被广大居民群众所观注,中医中药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及管理更能体现祖国医药的优越性。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就认识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思想,且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己成而

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意义。 2. 中医药服务参与健康管理的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医健康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中医药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习惯。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华佗就创造了“五禽戏”来用于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中医药服务参与健康管理的对象 3.1社区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 重点人群,以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4.中医药服务的基本原则 中医药服务参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定期体检,见微知着:重视先兆,截断逆转,安其未病,防其所传,掌握规律,先时而治,三因制宜,各司法度。以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为主:坚持科学适用,突出中医特色,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慢性病的中医防治:因人施教,突出重点。突出中医药特色,积极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参与,形式多样,建立社区中医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 5中医药服务参与健康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互联网_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

doi:10.3969/j.issn. 1672-5166.2016.01.018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李晓南①孙俊菲②倪小玲①张金贵①熊 蕊③李小红①陈 敏②孟 浦①△ 文章编号:1672-5166(2016)01-085-04 中图分类号:R- 39;R 197.61 文献标志码:A 摘要“互联网+”为创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目前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以社区健康服务团队为基础,以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为依托,同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网络化联接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互联网 A Discussion on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 Li Xiaonan, Sun Junfei, Ni Xiaoling, Zhang Jingui, Xiong Rui, Li Xiaohong, Chen Min, Meng Pu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Abstract“Internet plus”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innov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a serie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such as mobile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sensor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 which based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eam, relied 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so as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and professional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model, Internet 当前社会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最热门的抓手。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一词,将“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级战略高度。“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融合,从而提升传统行业的创新力和生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HUST(项目编号:2014YGYL010) ① 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市,430074 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市, 430030 ③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武汉市,430074 作者简介:李晓南(1966),女,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社区健康管理;E-mail:hustlinan@https://www.doczj.com/doc/5513480822.html, 通讯作者:孟浦(1963),男,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儿科心血管;E-m a i l:Mpu401@https://www.doczj.com/doc/5513480822.html, △通讯作者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中医管理 【发文字号】深卫基妇发[2008]23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8.06.16 【实施日期】2008.06.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管 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深卫基妇发〔2008〕23号) 各区卫生局、光明新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深府〔2006〕130号),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构建以社区健康服务为基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经研究,现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办法(试行)》,请遵照执行。各区卫生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制定适合本区、本医院的双向转诊实施方案,并对该项工作在医院的临床科室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

理和指导。 二○○八年六月十六日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行为,建立分片负责、网格化管理的双向转诊体系,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双向转诊的单位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知情选择的原则。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经济、有效。 (二)分级管理的原则。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诊治,疑难病、危急重症在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确诊治疗。 (三)综合权衡的原则。为提高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转患者到医院时应考虑患者病情与医院的专科、专病特色。 (四)资源共享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的有效交流,促进卫生资源合理利用。 (五)无缝式医疗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医疗服务。

深圳社区健康服务改革实施方案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与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分工协作的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提高市民医疗保健水平,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发[2009]11号)、《关于印发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深府〔2009〕233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机构设置合理。 以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为依据,建设以一级医院、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同时将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其中,并根据我市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调整和优化现有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布局。到2011年,建成布局均衡、配置规范、功能适宜、运转协调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使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成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实施社区首诊的基础平台。在确保全覆盖的基础上,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居民就医更加便捷。 (二)标准规范统一。

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加快解决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的问题,加强全科医学队伍建设,充实适宜设备;制定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标准,推动适宜技术进社区,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到2011年,60%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到2015年,全面实现服务标准化、技术规范化,切实提高社区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需求。 (三)运转协调有序。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向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等医疗服务为辅。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保证和建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和医院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良性互动机制。到2011年,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承担全市门诊量的40%以上;到2015年达到50%左右,逐步形成“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 二、推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一)优化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布局。 1.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网络。实施《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09—2015年)》,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调整、改造、新建一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负责) 2.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 2 -

社区健康管理

浅议社区健康管理 【摘要】: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解决医疗矛盾、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健康档案、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以及加强硬、软件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健康管理。 【关键词】:健康管理;社区;健康档案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 包括政府) 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它主要分为3 个部分,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健康评价和健康促进【2】。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解决医疗矛盾、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的重要方式。 1 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记录健康信息的系统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到的健康信息,是社区顺利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需求以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3】。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有利于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时跟进居民的健康以及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也有助于居民本人对自身状况的了解,进行“知己健康管理。”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其中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包括政府投入不足、全国各社区建立的健康档案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无法共享资源以及居民不够重视导致收集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我国人口庞大,因此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是可行和有效的途径。通过居民自主建档和医生专业建档两个模块建立电子档案可以克服目前社区建立电子档案的种种弊端,极大地保护了民居的隐私权,也提高了建档的质量。连续动态的健康信息,不仅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个人保健需要,而且随着此系统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应用,可以产生丰富的资料,为健康风险评估、疾病诊疗、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提供基础数据【4】。 2 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2.1 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卫生保健是人类的基础性工作,0~3岁是婴幼儿体格发育、智力开发及性格形成的关键时刻,并且这种早期发展影响可持续终生。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亦是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惠霞等【5】分析总结了“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应用情况,以提高社区儿童的健康管理水平。结果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有了质的改变,儿保人员的儿童保健技能、健康管理意识明显提高:社区儿童受益明显,儿童保健覆盖率、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正处于智力发育、营养需求量大、无法自我管理和无自我安全意识的人群,因此开展儿童健康管理十分必要。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不断提高儿童健康管理水平,开展比如智力评估、抚触游泳、康复、亲子、早教的拓展项目,以满足家长不同层次的需求,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2 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妇女约有1 /3 以上的时间将在绝经后度过,更年期综合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政府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即提出要提高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要求【6】。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更多的更年期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的是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的角色。因此,如何在社

社区养老健康管理服务解决方案.doc

社区养老健康管理服务解决方案4 社区养老健康管理服务解决方案 需求背景: 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 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成本主要还是由家庭来负担的,对于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的负担问题,社会上呼声越来越高。 根据中国式养老模式,在未来5年将会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靠社区养老,3%的老人依靠机构养老。多家机构观点认为,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服务体系将成为中国未来养老政策的核心。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说起来很类似,实际是有差别的。社区养老吸收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并弥补了两种方式的缺点,是一种中庸养老模式,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养老模式。社区

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机构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业务场景: 方案适用于: 1. 社区卫生服站工作人员,如医护人员或健康管理师,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或入户为老人进行健康管理; 2. 村镇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如医护人员或健康管理师,进村镇为村民进行健康管理; 3. 承担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如承担社区健康管理任务的公司、机构、医院、诊所等; 健康管理专业人员到社区后,一般会有三件事情要做: 1. 建档,即创建个人账户。有时会进社区批量建档,收集社区人员信息。之后再定期或分批地进行健康管理; 2. 检测,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采集健康检测数据; 3. 给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解读和辅导; 注:除适用于社区养老外,此方案也适用于所有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尤其适用于慢性病管理的人群,可以作为社区居民健

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它的服务人群是个体,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可根据个体的健康信息对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和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使人们有目的的主动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减少患病几率。因此,建立社区管理模式对提高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人群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在实践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无论从理论还是技术层面,都不够成熟,需进一步改进,而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项目知晓率及开展程度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促进、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的功能知晓率低。社区功能项目开展程度低,且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健康促进、慢性病防治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的开展程度相对较低,居民普遍反映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这充分说明我国现阶段的社区卫生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覆盖的服务项目不全面,还有欠缺。 2 健康档案利用率低健康档案是健康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为社区医生提供完整、系统的居民健康状况数据,是社区医生掌握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社区卫生管理的重要前提[1]。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研究社区人群的基本健康状况,了解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并且有助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卫生部门确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于健康管理意义重大,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来建立和维护[2]。很多地区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都建立了相应的健康档案,建档率100.0%,但建档之后的利用率并不高,致使档案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 3 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度低健康管理在我国刚刚起步,尽管相应的制度已经建立,但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不能完全执行的情况。(1)政府资金支持不够。一切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资金支持,国家政策鼓励社区进行健康管理,但是政府投入比例相对较低,数量上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从而导致社区开展工作缓慢。(2)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关于健康管理的涵义、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健康档案的使用等相关健康管理知识的知晓率低,同时,在一些诸如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综合疾病防治及健康检查方法和基本操作规范等方面上,工作开展仍不到位。(3)健康管理评价开展程度低。健康管理评价是个体化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综合个人行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前瞻性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3]。包括对疾病治疗的过程、诊疗技术的使用、医疗费用、药物使用状况及健康教育状况的评价等内容。在以上提到的各类评价项目中,医疗费用、药物使用状况及健康教育状况的评价未全面开展,而针对已开展的项目,也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总体开展程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名词解释

1.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方式.它是卫生部门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 防和康复的过程.卫生服务的功能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和健康促进. 2.卫生系统:WHO定义为所有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基本目标的活动总体。 3.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 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4.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 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主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提供的基层卫生服务。 5.社区护理:是综合公共卫生与专业护理学的理论,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促进与维持 健康的一门完整的实务工作。 6.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组织、计划协调和 控制等功能,充分地运用社区卫生中心所拥有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率,产生最大的效益,达到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 7.知情同意:也称知情许诺或承诺,是指患者有权知晓自己的病情,并对医务人员采取的 防治措施有决定取舍的自治权。 8.医学伦理:是指存在于医疗实践领域中的关系和秩序。 9.医德规范:是医务人员在各种医学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内容主要是:公正与平 等地对待患者;诚实与慎言守密;信任、尊重与爱护同行;热爱医学事业,不断进取,钻研与发展医学科学技术;廉洁奉公与文明行医等。 10.社区卫生服务伦理:是一般伦理学原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具体运用,即运用一般伦理 学的原则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 11.伦理: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理和准则。 12.道德:是指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 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 13.诊疗最优化: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诊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获 取最大效果的决策。 14.保守医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中不向他人泄露能造成医疗不良后果的有关患者疾病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