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实验分组成员名单

科学实验分组成员名单

科学实验分组成员名单

()班科学负责人及各小组成员名单

日期:

科学课代表:

材料员

操作员记录员组别组长

兼观察员

1、管理模式:科学科代表→大组长→各小组组长

2、具体分工:科学科代表负责及时收发科学作业本、通知(提醒)大组长

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

3、各组组长协助操作员操作并负责管理各小组的实验纪律,以及于实验后

总结反馈小组的实验结论。

4、实验前,各组材料员向老师领取材料,并于实验后整理回收。

5、操作员负责相关实验操作。

6、记录员协助观察员观察并记录本次实验现象,步骤,结果。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

三年级第二学期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301 实验时间2017.2.15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 名称 观察土壤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土壤小筛放大镜小铲纸张 实验目的发现土壤中的组成成分 实验过程1、将事先准备好的土壤放在桌子上的纸张上面 2、用小铲把土壤铲到小筛里,然后把土壤慢慢的筛到桌子上的另一张纸上。 3、把漏下去的土壤放在一起,将小筛中的放在一起。 4、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组成成分,并将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漏下去的是土留在筛里的是砂。土壤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组成。 实验教师张根生实验组长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班级301 实验时间2017.2.20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 名称 研究土壤的成分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几种土壤样本,烧杯,水,玻璃棒, 纸,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实验过程1、把土包在纸里用力握一握,进行观察。 2、把土泡到水里观察。 3、把土泡到水里搅拌后观察。 4,把土放到火上烤观察发生的象。 实验结论 土壤的主要是由黏土、沙子,腐殖质、水、空气等组成。 实验教师张根生实验组长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班级301 实验时间2017.2.22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 名称 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沙土、黏土和壤土样本、小花盆、 水、放大镜、小水盆、种子 实验目的了解沙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 实验过程1、把沙土、黏土和壤土样本放到纸上用放大镜观察。 2、把沙土、黏土和壤土分别装入3个小花盆是,浇上同样多的水,观察它们的渗水性。 3、在3盆土中种上同一种种子,同样的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 实验结论 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沙砾、粉粒和黏粒的含量不同、颜色、渗水性肥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教师张根生实验组长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实验 第5课我们的营养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香米饭上滴2-3滴碘酒。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点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焰上烧,会闻到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面粉变蓝实验 实验材料: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实验步骤: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2、再倒上开水搅拌。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上几滴碘酒。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了。 实验结论:这说明面粉中有淀粉 实验名称:验证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 实验材料:集气瓶、淀粉、玻璃棒、碘酒、青菜叶 实验步骤:1、在玻璃瓶内放入少量淀粉,倒入开水,搅拌成糊状。2、滴入2-3滴碘酒,乳白色的淀粉变成了蓝色。3、榨取青菜叶叶柄的汁液,滴入玻璃管,边滴边搅拌 实验现象:蓝色的液体又变成了白色 实验结论:这说明青菜叶中含有维生素C 实验原理:碘酒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溶液变回乳白色。 实验名称:提取面粉中的蛋白质 实验材料:面粉100克、粗布一块、面盆、水 实验步骤:1、在面粉中加水,和成面团。2、双手揉搓面团约10分钟。3、用粗布包起面团,浸在水中不断揉搓, 实验现象及结论:白色的面粉从布中渗出,最后留下的面筋就是面粉中的蛋白质。 第六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名称: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 实验步骤:1、去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2、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3、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液变蓝。 实验结论:加入唾液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第七课我们的呼吸 实验名称: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 实验步骤:1、手机自己呼出的气体。2、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中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方法二: 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玻璃管 实验步骤: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 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第10课声音的产生 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再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皮筋在振动。 2、再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用槌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水面有波纹,并有小水花溅起,音叉振动。 第11课谁能传播声音 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步骤: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直到耳朵听 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 这时能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将耳 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结论:1、能听到声音,声音通过气体传入耳朵。 2、能听到,声音通过固体传入耳朵。 3、能听到,声音通过液体(水)、固体(水槽)传入耳朵。 第12课怎样听到声音 实验名称:怎样听到声音——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纸筒(长约15厘米,直径约3厘米)、橡皮筋、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步骤: 1、把纸筒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劲后用橡皮筋固定,当做鼓膜;把一根火柴棍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再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再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棍跳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棍跳动。 第14课水变咸了 实验名称:溶解实验

小学科学演示与分组实验记录单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效果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良好 校园里的小动 物蜗牛对刺激有 什么反应 蜗牛、醋、酒等 神奇的水会爬的水植物花茎、红水、蓝水、烧杯 等 金属金属导电性、 延展性各种常见金属、电池、导线、 铁锤等 选择能够研究 的问题 吹泡泡铁圈、肥皂、甘油等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情况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 组数 科学是……动起来的小人白纸、铅笔、小人图 做一名小科学 家 站立的鹦鹉鹦鹉卡纸、回形针 校园里的小动 物 蜗牛吃什么蜗牛、蔬菜、水果等 生命离不开水小草每天喝多 少水 小草、试管、植物油等 挤西红柿里的 水 西红柿等 神奇的水毛细现象水槽、红水、餐巾纸 水的表面张力硬币、回形针、平口瓶 水的压力可乐瓶、针、水 水的浮力烧杯、法码、橡皮泥 水的溶解糖、盐、水、烧杯等纸纸的性质各式各样的纸、滴管、放大镜、滤 纸等 纺织材料棉布与尼龙的 不同 火柴、棉布、尼龙、水、蜡烛等 金属金属光泽、导 热性各种常见金属、砂纸、热水、冷水 等 选择能够研究 的问题 吹泡泡铁圈、肥皂、甘油等乒乓球反弹高 度和什么因素 有关 乒乓球、米尺

口张小学演示实验记录单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效果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良好 了解土壤了解不同土壤 的渗水性 杯子、漏斗、水、纱布等 肥沃的土壤做一个肥料袋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等果实和种子探究种子萌发 需要的条件 四只一样大小的透明瓶子、薄纱布 根和茎认识茎的作用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 水、小刀 叶和花认识叶的蒸腾 作用 一株宽大的叶片、2只塑料袋 认识固体认识固体混合 后重量无变 化,体积有变 化 黄豆、玉米粉、天平、量杯 把固体放到水 里认识固体的溶 解与分离 适量面粉、盐、水、搅棒 认识液体知道同样多的 液体不同样重 天平、量杯、水、蜂蜜、油等 把液体倒进水 里了解液体在水 中的沉浮情况 水、蜂蜜、油 把液体倒进水 里知道热水会浮 在冷水上 盆、冷热水若干、墨水、带盖的小瓶 把液体倒进水 里认识液体倒入 水中后重量无 变化体积有变 化 水、酒精、墨水、量筒天平 雨下得有多大自制雨量器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冀教版小学科学分组实验一览表

冀教版小学科学分组实验一览表

————————————————————————————————作者: ————————————————————————————————日期: ?

冀教版小学科学分组实验一览表 三年级上册 课次课题实验材料 实验 类别 3-2观察土壤放大镜、烧杯、玻璃棒、白纸分组4-1水与生命烧杯、水槽、塑料袋、石块、塑料管分组 4-2浮与沉 水槽、石块、橡皮泥、木条、木块、 棉花、海绵、塑料;球、塑料小瓶等 分组 4-3流动的水小水轮、烧杯、水槽分组 5-1认识空气塑料袋、烧杯、吸管、扇子、土壤, 粉笔等 分组 5- 2 风扇子、气球、纸分组5-3纸飞翼纸、曲别针、线绳分组

课次课题实验仪器 实验 类别 1-2塑料塑料尺子、木头尺子、水槽、水杯;塑料手 套、棉手套 分组 2-1倾听声音小鼓、尺子、用绳系着的泡沫小球、水槽、 音叉、皮筋、锣 分组 2-2物体传声水槽、石头、闹钟、真空钟罩 分组 3-1光的传播手电筒、同样大小的中间带孔的纸屏三个、 一个白纸屏 分组 3-2透明与不透明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蜡烛、不透 明物体 分组 3-3镜子平面镜一块、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隙的硬 纸片;反光能力不同的物体若干;潜望镜模 型 分组 3-4七色光三棱镜;三只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 璃纸;白纸 分组 4-1让灯亮起来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曲别针、夹子分组 4-2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材料若干种、导线、小灯泡、 小灯座 分组 5-1磁铁的力量 磁铁、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不能被磁铁 吸引的物体;尺子、线绳、支架、大头针; 不同形状的磁铁、水槽、泡沫板 分组 5-2制作电磁铁条形磁铁两块、玩具小车两辆;大头针或针分组5-3磁的应用环形磁铁、支架分组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四下) (一) 【章节目录】第一单元电 【实验名称】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 1.能根据所给材料组装简单电路,知道电流在完整电路中的流动路径。 2.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实验器材】 实验室器材: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 自备器材:记录纸1张、笔1支。 【实验步骤】 一.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1.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的构造。(电池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一端有弹簧夹,为负极,另一端为正极,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小灯座有螺口,旁边也有两个接线头) 2.将电池按正负极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并在电池盒对应的正负极接线柱上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将两根导线的金属芯直接接触,以免短路)3.将小灯泡轻轻安装在小灯座上。(注意:安装灯泡时要捏住灯泡金属壳拧上去,不能只捏玻璃泡,否则灯泡极易损坏) 4.将连接电池盒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在小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 5.观察实验现象,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 二.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

池组成电路。 1.先画出电路图。 2.按照画出的电路图连接线路。(有两种连接方法:两个小灯泡串联,两个小灯泡并联。) →→ 3.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 1.在安装电池时,注意正负极不要装反。 2.安装小灯泡时,注意捏住小灯泡的金属壳顺着螺纹轻轻地拧上去。 3.导线的两端留出一部分金属头做接线头。 4.注意防止电池盒(已安装电池)上两导线直接接触发生短路。 5.课前要检查发给学生的小灯泡是否完好(用万用表测)。 【实验拓展】 1.在第二个实验中,也可以让学生先连接电路,再画出线路图。 2.再发给每个小组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二) 【章节目录】第一单元电 【实验名称】制作小开关 【实验目的】 1.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

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3.27实验名称通过活动体验关节的作用 实验目的体会关节的作用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回形针,豆子,小口瓶 实验步骤: 1、绑住食指关节,然后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腕关节和指关节,然后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4、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动作,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结论如果没有关节,身体就会变得僵硬。关节还有缓冲的作用。 备注

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4.07实验名称做手臂活动模型 实验目的体会肌肉和关节的运动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绳子硬纸板铆钉(细铁丝) 实验步骤: 1、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把宽的硬纸板 沿长边对折,窄的一端剪圆后夹在对折纸板中间,用铆钉固 定。 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两侧的纸板上。 3、拉动绳子,活动手臂模型。 实验现象结论纸板相当于骨头,绳子相当于肌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关节能使人做多种运动方式。 备注

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4.21实验名称测走路的速度 实验目的在测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秒表、米尺、粉笔 实验步骤: 1、用米尺测出5米距离。 2、用正常步伐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比正常步 伐快一些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 3、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米;比正常步伐慢一些 走5秒,能走()米。 4、记录、交流 实验现象结论在相同距离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情况下,所走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备注

2020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全套)

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班第组 时间 201 年月日 共人第周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怎样让倒立的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实验器材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安全剪刀、钢丝 实 验 方法和过程1、在小丑模型的尖脑袋剪一个小口 2、拉直棉线,将小丑模型头部开口处放在棉线上,上下调整棉线的高低 3、给小丑的手掌对称的地方各贴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 4、延长小丑的手臂 实验现象给小丑的手掌对称的地方各贴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延长小丑的手臂,小丑更稳固 实验结论重心下移,重力低于支点,小丑就会更稳定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班第组 时间 201 年月日 共人第周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测量一天中的气温实验器材气温计 实 验 方法和过程1、用温度计测量倚天中不同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3、把测得的气温填在记录表中 实验现象 一天中的气温中午的气温高,傍晚的气温低实验结论一天中的气温随着太阳越大,气温越高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中心小学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班第组 时间 201 年月日 共人第周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风向标并测定风向 实验器材剪刀、铅笔、吸管、硬纸板、大头针、指南针 实 验 方法和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3、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4、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实验现象 风从北方叫做北风,风从南方叫做南风 实验结论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 2、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2

化学实验报告 上册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2、收集两瓶空气。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现象: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数量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数量 学生分组实验目录 三年级上册1、记下现在的我2.吹乒乓球3.观察蚯蚓4.观察凤仙花5.研究土壤6.观察水7.改变物体的沉浮8.小水轮转起来9.空气占据空间10.做风车11.纸飞翼 三年级下册1.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2.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3.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4.观察物体发声5.做小鼓6.水传声实验7.制作小乐器8.光传播实验9.光的传播10.影子11.改变光的传播路线12.镜子反射光的路线13.制造彩虹14.色光混合实验15.让小灯泡亮起来1 6.制作开关17.磁铁的性质18.制作小磁针 四年级上册1.做小吊车2.记忆游戏3.做沙盘4.玩小车5.感受推和拉6.自制重锤7.让小球动起来8.感受摩擦力9.模拟昼夜形成10.观测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 四年级下册1.制作观测仪2.制作简易雨量器3.检测酸雨4.使用天平5.使用量筒6.研究固体液体气体性质实验7.测量固体的体积8.化冰实验9.冰水和水蒸气三者的变化实验10.蒸发的快慢11.凝结12.雨的形成13.种茄子14.植物的生长15.养小鸡16.制作标本18.溶解 17.固体液体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19.分离20.物质混合分离实验21.燃烧的秘密22.变色游戏23.生锈 五年级上册1.种子萌发的条件2.渗水实验3.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4.研究根的作用5.研究茎的作用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运动7.测量水温变化8.传热比赛9.颜色与吸热10.上升的空气11.风的形成12.热水变凉13.岩石挤压模拟实验14.地震模拟实验15.模拟火山喷发16.制作岩石标本盒 五年级下册1.拔图钉实验2.杠杆平衡实验3.轮轴实验4.定滑轮实验5.动滑轮实验6.滑轮组实验7.斜面作用实验8.植物扦插压条嫁接实验9.模拟化石形成实验11.自然力量对山脉影响模拟实验12.沙洲形成实验13.卵石形成模拟实验14.钟乳石形成实验15.金属性质实验 六年级上册1.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2.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3.做酸奶4.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5.食物发霉实验6.风动装置的制作7.电磁铁的性质实验8.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9.太阳炉的制作10.太阳系模型制作11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12.星空模拟 六年级下册1、放大镜下的发现2、制作晶体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4、生物细胞的观察5、观察水中微生物6、混合沙和豆子7、加热白糖的变化8、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0、铁片和铁锈的比较1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12、铁生锈的快慢13、填埋垃圾模拟实验14、做一个堆肥箱15、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教师演示实验目录 三年级上册1.吹乒乓球2.水土流失3.榨果汁4.降落伞的研究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氧气的制取及其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器材: 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集气瓶、水槽、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试管内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管口塞棉花。 3、固定装置并加热。 4、用排水法收集三瓶氧气并标上1、2、3。 5、检验氧气。 6、氧气与木炭的反应。 7、氧气与细铁丝的反应。 8、实验结束,洗涤仪器,整理器材。 现象: 1、加热高锰酸钾,导管口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 1、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氧气具有助燃性。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CO2的制取及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度。 2、掌握CO2的检验及验满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集气瓶、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试管中装入大理石,倒入占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 3、固定仪器。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口盖上玻片。 5、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6、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石灰水,插入导管观察现象。 7、实验完毕后,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减小。 2、伸入集气瓶口的木条立即熄灭。 3、往石灰水中通入气体后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 1、产生的气体是CO2。 2、用燃着的木条做CO2的验满。 3、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 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 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 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 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 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 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 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 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 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 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 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 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1 、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 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

小学科学实验分组成员名单 2

宣化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分组成员名单 班 级 三1班三2班四1班四2班五1班五2班六1班六2班 第一组殷雪莲 张天宇 王丽佳 徐向前 郭天江 王文浩 许国富 范思雨 高兴宝 权雅君 马瑞泽 殷丽娜 丁文静 李文斌 王志虎 徐彩玲 赵雪娟 王雪 郭韵姿 王栋 赵雅芝 高兴东 李静 赵雅娇 蒋玉梅 李宏佳 权文丽 盛辉 陈倩文 赵薇 张春志 六2班科学实验分组名单 第一组:闫欢史长健赵旭才 盛雪芳王辉 第二组:郭英孙超盛成达 裴雪雯殷风娇 第三组:许美琳王海霞冯育德 许雯权萧 第四组:闫守杰闫雪冯悦 闫作志罗悦 第五组:翟丽殷占伟闫冰心 王蓉赵瑞 第五组:赵玉琳赵莎莎冯聪 石凯 (划横线者为组长。) 闫欢 赵玉林 史长健 赵旭才 盛雪芳 第二组范永鑫 冯雅婷 权得瑞 许明轩 闫佳雪 盛开建 闫国福 闫桦 任攀 李宇轩 冯缘 曹娜 权建鹏 盛万捷 赵雅萍 方文静 曹立森 王飞全 石蕊 闫国兴 王文瑞 回亚萍 殷丽红 闫守华 范嘉欣 李雪梅 顾彦彪 石晓玉 赵玉阁 闫占平 王辉 郭瑛 孙超 盛成达 石凯 第三组赵亚奇 罗亮 范开天 蒋文静 范雅姗 闫占翔 高新田 权玉林 赵梅 吴悦 丁玲 杨洋 王晶 权丽萍 王瑞军 徐雅雯 郭思荣 高文静 杨成涛 李欣悦 范开志 曹荣 范蕊 范忠良 闫国伟 闫吉香 闫桃 盛鹏承 盛鹏芳 王欢 王新玉 裴雪雯 殷风娇 许美林 王海霞 冯聪 第四组王文燕 徐锴 范思杰 刘鹏 丁海涛 范新强 吴宜蓉 赵玉君 马泽源 黄灵芝 王磊 冯强 盛雪玲 曹立鹏 许文远 权建涛 赵斌 曹佳乐 程菲 杨晨元 王玉梅 殷玉鹏 王泽凯 王清华 殷萍 王新燕 郭文静 孙娇 舒迎雪 范红晶 赵兴凯 冯育德 许雯 权萧 闫守杰 赵莎莎 第五组李娜 范忠诚 杨晨曦 范忠斌 李建文 顾雪琴 王莹 许学军 权江林 徐申成 冯浩 王玉钰 高建辉 权蕾 权丽娜 王媛媛 殷宁 闫文清 葛亮 闫乐乐 王文静 李欣月 殷凤霞 郭文欣 万晓邦 王天天 蒋丽梅 殷文轩 盛雅楠 殷建锋 闫雪 冯悦 闫作志 罗悦 第六组闫小风 王文乾 顾艳婷 方耀 殷佳 王辉 方婧 权得玉 盛兴旺 李建辉 魏海英 郑高潇 范中研 许景栋 郭丽 王成志 殷占全 石玉乐 盛元贞 郭天鹏 蒋成铸 李雪波 杨博 王贵龙 盛玉芳 翟丽 殷占伟 闫冰心 王蓉 赵瑞

教科版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44个,分组实验150个 年级单元课题实验名称需准备的实验器材、药品等分 组 演 示 实 验 方 法 三年级上册一、 植 物 1、我看到 了什么 观察一棵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观 察 2、校园的树 木 观察一棵树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 尺,一个放大镜。 √观 察 4、水生植物观察水葫芦和金鱼 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 录纸。 √观 察 5、植物的叶观察比较树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观 察 6、植物发 生了什么变 化 观察叶的生长变化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 录表。 √观 察 二、 动 物 2、蜗牛(一)观察蜗牛的外形、 运动反应等 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 饲养箱(或槽)。 √观 察 3、蜗牛 (二) 观察蜗牛吃食、排 泄和呼吸 2-3只挨饿的蜗牛,菜叶、苹果片、 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观 察 4、蚯蚓观察蚯蚓的身体运 动和反应 放大镜,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记录纸。 √观 察 5、蚂蚁观察蚂蚁面包,白糖,死掉的昆虫,装在玻璃 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 小石块。 √观 察 6、金鱼观察金鱼金鱼,玻璃缸、滴管,少许使用色素 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观 察三、 我 2、哪种材料 硬 比较硬度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 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 √实 验

们周围的材料 杯、热水、电路检测器、榔头。 3、比较韧性比较韧性塑料、不锈钢、木头尺、“7字”尺、钩 码、回形针。 √实 验4、它们吸水 吗 比较吸水性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稀释的 红墨水、滴管、放大镜、餐巾纸、铅 画纸、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实 验5、材料在水 中的沉浮 沉浮实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 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水槽、水。 √实 验6、砖瓦和陶 瓷、瓷器 研究砖和陶瓷的性 质 砖与陶瓷各一小块,铁钉、水、滴管√实 验 四、水和空气1、水水在哪个袋中黑色塑料袋、透明塑料袋,石头、木 头、醋、牛奶、树叶、分类用图纸, 网状图记录纸。 √实 验 2、水和食用 油的比较 比较水和食用油塑料杯、玻璃、蜡光纸、筷子、试管、 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玻璃 杯、塑料瓶(矿泉水瓶)、水槽,记 录表。 √实 验 3、谁流得更 快一些 流动比赛水、油、洗洁精、玻璃、滴管(或吸 管或塑料勺)。 √实 验4、比较水 的多少 比较水的多少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玻璃 杯、量筒、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实 验5、我们周 围的空气 空气的存在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水槽、香、打 火机、吹泡泡器(或吸管)、洗洁精 或肥皂水,记录纸。 √实 验 6、空气占据 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玻璃瓶、玻璃杯、注射器、吸管、纸 巾、橡皮泥。记录纸、维恩图。 √实 验7、空气有重 量吗 空气有重量细木条(或竹条)、细线、橡皮泥、 气球、皮球、托盘天平,比较石头、 水、空气的表格。 √实 验

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报告单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无关变量,仅仅单一变量改变。例如探究光照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应控制除了光 线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 二、实验器材: 黄粉虫(或蚯蚓、鼠妇)、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干湿土 三、实验步骤: 1.取个方形的纸盒,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2.将数条或的黄粉虫放入一个纸杯内,然后倒扣在纸盒线的中央,静置2分钟. 3.分钟后取走纸杯,迅速盖好纸盒,一半盖好纸板,一半盖好玻璃板。 4.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黑暗处的黄粉虫的数目,统计10次。 5.将统计的结果记录在下列表格内 6.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黄粉虫的数目 环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总数平均数境 明 亮 黑 暗 四、实验现象及结论: 五、改进和建议: 六、注意事项: 1黄粉虫可以从花鸟鱼市上卖,随用随买;活蚯蚓可以选择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 如菜园,用铁锹翻土采集.。 2实验室要尽量保持安静,避免震动、以免认为因素的干扰。 3确保除了实验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相同。 实验人员 年月日

练习和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永久性玻片标本 三、实验步骤: 1取镜和安放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住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筒中取出。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边缘处7厘米处,安放好物镜和目镜. 2 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理前端与在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离)4)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目镜,调节反光镜,使反射光经过通光孔、物镜、目镜、镜筒到达目镜内。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正面朝上放在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得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 7)左眼向镜筒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先向左移动下标本,看看物象朝哪个方向移动。 9)换成写有“e”的标本,继续观察物象,描述你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 四、实验现象及结论: 显微镜所成的是______(正立/倒立)、_____放大/缩小的像 五、改进和建议: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后,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通光孔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然后把显微镜方进箱里,放回原处。 2如需要擦拭物镜、目镜,必须用擦镜纸,切忌用手直接触摸镜头。 3放置标本时,一定要将物体正对通光孔的中央,否则会找不到像 4转动粗准焦螺旋,不能旋转太快,否则会错过物象。 5几个人共用一台显微镜时,由于个人的视力有限,本来看的很清晰的物象别人可能看不清楚,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整。 6调焦时,要先粗后细。 7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要睁开,一边观察,一边画图。 8画细胞结构简图时,图的大小要适中,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略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放注字和书写名称。 实验人员 年月日

科学实验学生分组名单3~6(2014第一学期)

三年级(1)班科学实验学生分组名单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学生姓名 1 朱彤刘秉儒赵欣彤王新怡李锐 2 王永贵郑颖王建新高枫杨万里 3 张晶苟婧张玉凤杨玉嫣彭泓淼 4 卢家豪丁启钊徐剑华张雅蓉王润琪 5 邹静怡王世闯修子阳汪永洋王栋 6 杨瀚马玉强汪永祥毛嘉宁李梦园 7 王婷薇吕蓉石晓倩李世路尹晓婷 8 高丹阳毛哲王继萍潘文婷杨丽娜 注:每组第一人为本组组长。

三年级(2)班科学实验学生分组名单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学生姓名 1 曹文倩曹川露吴自涛马由奴四王健叶俊 2 王成志陈源刘雪梅刘亚敏李阳黄家明 3 余丹丹马文静黄之朝陈钰铭唐怡菲朱玉银 4 周国疆杨依帆朱阳贺奕龙刘雅慈刘雪融 5 黄娜魏其田王瑞祝文娟叶升杨得乐 6 孙诗琪黄月涵田润颖薛福全王兆航孔健鹏 7 王晓雪王建琦王梦颖黄之蓉杨雅雯曹家乐 8 高昱冬韩昌岩马丽娜王琪田瑞 注:每组第一人为本组组长。

三年级(3)班科学实验学生分组名单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学生姓名 1 薛哲高珅国茹一楠牛文琦周梓萌马伟军 2 王元杰彭彩霞刘学圣王海婧高雅娴扁旭 3 王瑞青黄继烨王红艳刘文杰高翔钱雅蓉 4 张钰李佳睿陈海涛黄家兴张悦屈晓云 5 郭彪李义张玉玲柴万翰曹萌萌王旭 6 任子怡王立兴闫明阳周欣冉罗瑞敏 7 许文丽周永彪周洪远陈婧婕马金卓 8 马钰陈壮玉司晓甜左文娜陈文轩 注:每组第一人为本组组长。

四年级(1)班科学实验学生分组名单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学生姓名 1 肖鸿王鸿宇曹梦琪张艾琳贺锋年 2 贾雅茹王丹奇马玉霞张洋陶练庆 3 任莉舒锦波梁爱萍刘德兴田梦瑶 4 马凯刘璇德马晓君融婷茹睿云 5 张同盛李姿含刘文静范婧雯 6 李靚玉王玉玲李旭东高晶明 7 闫向楠徐晓红王思蓉钱旺王莹 8 何佳莉穆阳瑞许致阳高春梅 注:每组第一人为本组组长。

九年级物理全册分组实验报告单(人教版) 答案

九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实验用品: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2支、试管夹、温度计2只、秒表、冷水、食用油实验步骤: (1)、组装好铁架台,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 食用油的两试管底部紧贴在石棉网上,用同 一盏酒精灯加热,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通过温度计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 (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50摄氏 度时所用的时间; (3)、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 实验结论: 物质种类质量初温末温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吸收热量水60 20 45 25 6 多 食用油60 20 45 25 3 少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小组成员: 教师评分:

九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实验用品:学生电源灯座及灯泡单刀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组成串联电路 (1)按上图的电 路图,连成实 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实验结论:串联并联 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同时(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不变__. 2、在并联电路里有多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单独(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所在之路上的____用电器。 小组成员: 教师评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44 个,分组实验150 个 年单元课题实验名称需准备的实验器材、药品等分演实级组示验 方 法 一、1、我看到观察一棵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V观三 年植了什么察级物2、校园的树观察一棵树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V观上木尺,一个放大镜。察册4、水生植物观察水葫芦和金鱼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V观 藻录纸。察 5、植物的叶观察比较树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V观 察 6 、植物发观察叶的生长变化一把尺子,4 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V观 生了什么变录表。察 化 观察蜗牛的外形、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V观 二、2、蜗牛 (一) 动运动反应等饲养箱(或槽)。察物3、蜗牛观察蜗牛吃食、排2-3 只挨饿的蜗牛,菜叶、苹果片、V观(二)泄和呼吸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察 4、蚯蚓观察蚯蚓的身体运放大镜,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V观 动和反应记录纸。察 5、蚂蚁观察蚂蚁面包,白糖,死掉的昆虫,装在玻璃V观 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察 小石块。 6、金鱼观察金鱼金鱼,玻璃缸、滴管,少许使用色素V观 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察 三、2、哪种材料比较硬度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V实 我硬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验

们杯、热水、电路检测器、榔头。 周3、比较韧性比较韧性塑料、不锈钢、木头尺、“7字”尺、 钩V实 围码、回形针。验的4、它们吸水比较吸水性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稀释的V实材吗红墨水、滴管、放大镜、餐巾纸、铅验料画纸、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5、材料在水沉浮实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V实 中的沉浮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水槽、水。验 6、砖瓦和陶研究砖和陶瓷的性砖与陶瓷各一小块,铁钉、水、滴管V实 瓷、瓷器质验四、1、水水在哪个袋中黑色塑料袋、透明塑料袋,石头、木V实水头、醋、牛奶、树叶、分类用图纸,验和网状图记录纸。 空2、水和食用比较水和食用油塑料杯、玻璃、蜡光纸、筷子、试管、V实气油的比较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玻璃验 杯、塑料瓶(矿泉水瓶)、水槽,记 录表。 3、谁流得更流动比赛水、油、洗洁精、玻璃、滴管(或吸V实 快一些管或塑料勺)。验 4、比较水比较水的多少 3 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玻璃V实 的多少杯、量筒、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验 5、我们周空气的存在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水槽、香、打V实 围的空气火机、吹泡泡器(或吸管)、洗洁精验 或肥皂水,记录纸。 6、空气占据空气占据空间玻璃瓶、玻璃杯、注射器、吸管、纸V实 空间吗巾、橡皮泥。记录纸、维恩图。验 7、空气有重空气有重量细木条(或竹条)、细线、橡皮泥、V实 量吗气球、皮球、托盘天平,比较石头、验 水、空气的表格。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目录表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目录表 小学科学三年级分组实验目录表上册序号实验名称 1 观察大树 2 拓印树皮 3 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 4 一片完整的叶 5 不同的叶片和叶柄 6 拓印一片叶 7 小动物的调查、观察 8 蜗牛的身体 9 蜗牛的壳 10 蜗牛吃食物 11 蜗牛的运动 12 蜗牛的爬行痕迹 13 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4 蝗虫和蜗牛的大小 15 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更好 16 蚂蚁的跟踪观察 17 我们的身体 18 测肺活量 19 手的灵巧和什么有关系 20 手的外形 21 手能感觉物体哪些性质 22 拓印指纹 23 人眼的用途 24 综合运用感官 25 运用感官观察水

26 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27 水的形状的研究 28 水面的研究 29 沙与水的比较 30 油与水的比较 序号实验名称 31 多种液体的观察 32 比较水的多少 33 观察一张白纸 34 比较不同的纸 35 造一张纸 36 纸的性能的研究 37 做一辆纸车 38 稻谷的观察 39 大米的观察 40 米饭的观察 41 淀粉的观察研究 42 淀粉的踪迹研究 43 淀粉消失的原因 小学科学三年级分组实验目录表下册序号实验名称 1 沙子和豆子的混合与分离 2 油和水的混合 3 小苏打和醋的混合 4 自来水和矿泉水的混合

5 粳米和面粉的分离 6 多种分离方法 7 土壤是不是混合物 8 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9 空气体积的研究 10 空气重的研究 11 空气体积的压缩及性质 12 流动空气的观察 13 人的呼吸研究 14 种子 15 播种 16 种子的发芽 17 蚕卵、其他动物的卵 18 蚕宝宝的观察 19 蚕宝宝的变化 20 蚕宝宝盖房子 21 蚕茧 22 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23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24 沉浮与大小轻重的关系 25 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26 改变浮杯的沉浮 27 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 28 潜水艇的潜水秘密 29 马铃薯的沉浮 30 盐水,清水谁重 31 造小船 32 谁造的船更好 33 兑出冷热不同的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