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开放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开放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开放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开放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附件一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开放基地

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引导各培养单位进一步做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探索适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汇聚社会优质培养资源,开展以高校与企业合作为主,政府、行业、科研院所多方参与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以推动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推产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开放基地”是指“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是由培养单位联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产学研平台(如创新研究院、产业基地、工程中心等)等机构合作共建,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具有示范作用的联合培养基地。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以下简称“开放基地”)是指由行业或地方政府支持、重点服务于行业或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强且培养条件良好的产学研平台,能够面向全

国相关培养单位,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联合培养基地。

第二章申报与评定

第三条示范基地申报、评选条件与程序

一、评选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原则上每届授予数量不超过40个。

二、培养单位自愿申报。每个培养单位每届限报一个示范基地。

三、申报条件

1. 截至申报前,培养单位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且连续开展招生培养工作应满5年。

2. 截至申报前,联合培养基地近三年培养的研究生人数至少为50人,且研究生在该基地的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3.具有一支能够满足研究生培养需要,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经验的双导师队伍,其中企业导师占导师队伍的比例不低于1/3;具备完善的师资培训与管理制度。

4.能够提供满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的工程类课程、专业实践课题、科研课题、工程现场、实验条件、生活保障等条件。

5.在培养模式方面具有符合行业、领域人才培养要求的优势特色;在基地建设、联合培养、导师管理、学生管理、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6.联合培养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

7.当年申报通知中规定的其它条件。

四、申报内容

1.基地概述,包括基地名称、合作单位、建立时间、建设理念和目标、培养规模和成效等方面。

2.联合培养举措,包括导师队伍、培养模式、实践条件、实践项目、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活条件等方面。

3.基地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包括基地的管理及组织架构、运行方式、资助体系、激励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生人身安全以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方面。

4.基地建设形成的特色及示范性经验。

5.联合培养典型案例。

五、评选程序

1.培养单位提交申报材料。

2.教指委委托教学研究与培养工作组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网络评议、复评答辩。

3.网络评议排名前三分之二的申报单位进入复评答辩程序。

4.复评答辩采用现场答辩方式。答辩专家组由五至七人组成,成员为教指委委员和特邀专家。答辩专家组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获得答辩专家组成员的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的申报单位,列入示范基地建议名单。

同时,申报单位应在答辩现场以展板形式展示申报成果。

5.建议名单经教指委全体委员审定通过后,列入示范基地公示名单。

6.示范基地公示名单及申报材料在教指委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7.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教指委公布示范基地名单,授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牌、证书。奖牌、证书由教指委负责制作,其中证书加盖教指委公章。

第四条开放基地申报、认定条件与程序

一、符合条件的产学研平台自愿申报。

二、申报条件

1.具备行业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具有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匹配的功能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平台。

2.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培养单位至少10所,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至少20家。

3. 截至申报前,开展联合培养工作应满3年。

4. 截至申报前,近三年与产学研平台合作的培养单位指导教师人数每年至少10人,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数每年至少在30人。

5.具有符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专业化导师团队;具备完善的师资培训与管理制度;能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工程类课程、实践项目、工程现场、实践条件、生活保障、规章制度等支撑条件。

6.培养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

7.当年申报通知中规定的其它条件。

三、申报内容

1.基地概述,包括基地名称、合作组织、建立时间、建设理

念和目标、培养规模和成效、总体建设进展等方面。

2.联合培养举措,包括专业化导师团队、实训平台、实践项目、实训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活条件等方面。

3.基地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包括平台的管理及服务架构、开放性合作及运行方式、多元组织沟通协调与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生资助等激励性措施、研究生人身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方面。

4.基地建设形成的特色及示范性经验。

5.联合培养典型案例。

四、评选程序

1.产学研平台提交申报材料。

2.教指委组织教指委委员及相关专家进行申报材料通信评审,获得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的申报单位,作为候选开放基地。

3.教指委组织教指委委员及相关专家对候选开放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评议,确定公示名单。

4.公示名单及申报材料在教指委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5.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教指委公布开放基地授予名单,授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牌、证书。奖牌、证书由教指委负责制作,其中证书加盖教指委公章。

第五条申报单位负责申报材料的真实性、非涉密性等问题。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涉密问题,在授予之前发现的,取消其申请资格;已经完成授予的,对其撤销授予,并对申报单位给予暂

停申报资格的处理。

第六条教指委负责示范基地、开放基地的评定工作,委托教指委秘书处和教学研究与培养工作组负责实施具体工作。评定工作遵循质量为本、宁缺毋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评定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回避。

一、评审专家与申报单位属于同一法人单位;

二、其它可能影响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情形。

第三章建设与评估

第七条教指委对获得荣誉称号的示范基地和开放基地的建设经验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

第八条获得荣誉称号的示范基地和开放基地采取有效期制,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需重新审核。经审核不合格的予以撤销相应的荣誉称号。

第四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由教指委负责解释。

关于建设“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试行办法

关于建设“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着眼于国家发展和战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创新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构建产学研联盟的重大举措。“基地”是XX市产学研联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平台。在此平台上,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引逼”政策。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实力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集团与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合作,直接参与XX市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 第三条 “基地”的建设,既是为了拓展XX市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更是为了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高等学校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有助于推进与完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和教育体制。在XX教育综合改革的框架下,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使之逐渐成为XX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条 “基地”招生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方向应符合XX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以促进XX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完善与学科水平的提高。 第五条 根据实际情况,“基地”可以参与多种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向XX市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审核后允许与一所或多所高校开展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 第六条

“基地”与“高校”应通过协议的方式进行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培养质量。“基地”必须保证导师、资金及各种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的到位。 第二章设置标准 第七条 “基地”的设置标准,要充分考虑到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不同特点,从满足教学和科研基本需要出发,实事求是地予以确定;“基地”的遴选,还应充分考虑到其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应为XX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所急需。 第八条 申请“基地”,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专业人员 “基地”应具有若干名在产业、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研发成果突出、具有指导研究生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应达到较高比例。 (二)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应在近五年中曾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以及较多的省部级科研奖励;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等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出版过一定数量的学术专著;在为我国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中做出较显著的成绩和贡献的;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企业应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工艺技术或开发产品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地位,近五年来曾获得多项国内外专利,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承担有一批处于科技前沿的研究项目或者科技开发项目,有充足的研发经费。 (三)工作条件 1.“基地”应拥有可供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需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应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需要。 2.“基地”应具备必要的生活设施条件,包括落实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住宿安排等。 3.“基地”应为研究生提供奖学金或助研等工作的相关报酬。 (四)管理与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1 管理制度目录 一、技术管理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2、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 3、技术交底制度……………………………………………………… 4、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 5、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6、技术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7、材料计划管理制度………………………………………………… 8、进度计划管理制度………………………………………………… 9、技术总结制

度……………………………………………………… 10、试验管理制度……………………………………………………… 11、测量管理制度……………………………………………………… 1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3、干燥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14、振动台使用、维修规程…………………………………………… 15、标准养护箱使用、保养规程……………………………………… 16、压力机试验操作规程……………………………………………… 二、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2、样板先行制度………………………………………………………

3、质量检查制度……………………………………………………… 4、主要分项工程重点检验制度……………………………………… 5、质量评定制度……………………………………………………… 6、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7、质量优劣奖罚制度(49) 三、进度管理制度 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3、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四、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1、公司文件管理制度………………………………………………… 2、项目收发文件管理制

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对外学术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联合培养,是以高校名义与国内学术科研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联合培养单位”)签署联合培养项目协议,按照我校培养方案的要求,利用双方学术资源和学科优势,开展研究生培养。参加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以下简称“联培生”)须为我校在籍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 第二章协议管理 第三条学校鼓励各培养单位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与校外单位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开展联合培养的单位应与我校有实质性合作基础,学科排名或学术水平不低于我校相应学科,开展联合培养的企事业单位还应具备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联合培养项目协议应明确研究生联合培养目标和要求、校内外导师的资格和责任、研究生选拔标准和程序、研究生日常管理、研究成果的归属等内容。 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归口管理。 校内各培养单位负责联合培养项目协议的磋商和起草。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联合培养协议中科研内容的审核。 财务部门负责联合培养协议中财务内容的审核。 学校办公室负责项目协议的审签。 组织部门负责党员联培生组织关系的转接。

后勤保障部负责联培生宿舍的安排与调整。 任何个人和学院未经授权,不得以高校名义与校外单位签署联合培养项目协议。 第三章导师管理 第五条联培生的校外导师要求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和学术知名度,近5年内有高水平论文发表或主持过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校外导师必须聘任为我校兼职导师,具体程序和要求参照《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与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执行。学校为受聘导师颁发聘书。 第六条联培生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小组成员不超过3人,成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 第七条参加联合培养的校内外导师均须在研究生院进行导师小组成员备案。联合培养双方要为联培生确定第一导师,第一导师对联培生的培养负主要责任,导师小组其他成员协助指导。 联培生第一导师由校外导师担任的,其导师必须为博士生导师,导师小组中至少要有1名我校青年教师;联培生第一导师由校内导师担任的,其导师要具备相应层次研究生指导资格,要与联合培养单位有合作基础或合作潜力。 第四章培养过程管理 第八条联培生须由校内培养单位与联合培养单位依据学生所在专业培养方案,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充分体现双方的学术优势。 第九条联培生的课程修读可在我校完成,也可在联合培养单位完成。联培生到联合培养单位修读培养计划内的课程,须提前将《高校研究生课程学分互换申请表》提交校内培养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修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由联合培养单位成绩管理部门出具成绩

海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方案

xx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方案 为了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提高xx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 增强研究生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搭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平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项目建设应立足于切实贯彻“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眼于xx发展和战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xx大学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创新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加大联合研究生培养力度。 (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落实科教兴省战略、构建“产学研”联盟的重大举措,是xx大学“产学研”联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平台,并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xx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推进与完善“产学研”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应该紧紧围绕xx大学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充分利用联合单位人才、资源和条件优势,并使其能在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具备的条件 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我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具有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权的学院为主体,联合具有优质资源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研发型、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专业人员 具有若干名在产业、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或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研发成果突出、具有指导研究生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科学研究 1、科研机构应在近五年中曾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或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等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出版过一定数量的学术专著;在为我省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较显著的成绩和贡献的;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2、企业应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工艺技术或开发产品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地位,近五年来曾获得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的奖励或取得多项国内外专利,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承担有一批处于科技前沿的研究项目或者科技开发项目,有充足的研发经费。 (三)工作条件 1、拥有可供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需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应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需要。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1.1 一般规定 1.1.1风险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目标产生影响的 不确定因素。 1.1.2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减小风险对项目实施过程 的影响,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它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和风险控制等工作过程。 1.1.3应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在工程实施中加强风险的控制。 1.1.4风险管理是承包人各层次管理人员的任务之一,应在项目组织中全面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1.2 项目风险识别 1.2.1项目风险识别是指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可能 的风险,并将它们作为管理对象,不能有遗漏和疏忽。应在项目开始、进展评价及进行其他重大决策时进行项目风险识别工作。 1.2.2风险识别过程

收集数据或信息。包括项目环境数据资料、类似工1. 程的相关数据资料、设计与施工文件。风险确定时应利用过去项目的经验和历史资料。 2不确定性分析。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范围、工程结构、项目行为主体、项目阶段、管理过程、项目目标等方面进行可能的项目风险。 3确定风险事件,并将风险归纳、整理,建立项目风险的结构体系。 4编制项目风险识别报告。风险识别报告通常包括已识别风险、潜在的项目风险、项目风险的征兆。 1.2.3风险识别方法 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或工具有:核查表法、列举法、项目结构分解识别法与风险因素识别法、因果分析图法、流程图法、问卷调查法、决策树法等。 1.3 项目风险评估 1.3.1风险评估包括如下内容: 1风险发生的概率,即发生可能性评价; 2风险事件对项目的影响评价,如风险发生的后果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评价; 3风险事件发生时间估计。

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甲方:郑州大学研究生院 乙方: 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研究生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甲方)和(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原则的基础上,经充分、友好协商,就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内容达成一致共识,并作为合作实施要约。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注册于甲方,由甲乙双方联合培养。甲乙双方根据《郑州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对研究生进行管理,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甲方按照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条件聘请乙方推荐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甲方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同指导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 三、乙方同意并接受甲方委托,从年月日至年月日联合指导硕士研究生。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的学习原则上在甲方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在乙方完成;乙方为其指定指导教师并配备相应科研条件。 五、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应符合甲方的有关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乙方的有关规定,或根据双方协商确定的标准执行。 六、在联合培养期间,若联合培养研究生所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单位为郑州大学,则甲方导师为通讯作者。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按照甲方毕业最低要求发表足

够论文篇数后,后续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的署名单位,由双方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协商,相关费用由第一署名单位提供。 七、联合培养研究生论文中的内容或涉及的技术、方法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约,研究生不得擅自转让和独家发表或公布该论文。 八、论文选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及最后答辩在甲方进行,甲方负责相关费用。 九、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完成时,应在论文的适当位置明确注明其在乙方联合培养期间的导师姓名。论文答辩时,应邀请乙方导师参加。 十、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乙方开展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由乙方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联合培养期间的住宿,乙方导师根据该生实际工作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十一、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乙方联合培养期间,仍享有甲方提供给在校学生的各项权益和待遇。 十二、在乙方学习期间,由乙方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包括临时党组织关系等)工作。 十三、对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明显不适于相关科研工作的联合培养研究生,乙方有权将该学生退回甲方。 十四、附则 1.甲、乙双方如有一方欲终止本协议,需提前一个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说明材料,对方在收到解除协议的书面说明材料后一个月内未作表示的,视为默认,本协议即告终止。

公司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规范投资建设程序,加强过程控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建设工程项目包括集团公司总部或集团公司二级及以下企业投资建设的*研、办公、厂房、住宅及配套用房等各类用途的开发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工类项目,按照**工局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集团公司生产运营部门是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管理部门。集团公司其他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分别负责项目各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生产运营部门主要负责房地产类项目年度开发建设方案(包括项目的总体开发建设计划、营运销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发

包模式等内容),以及项目在规划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移交等阶段的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产业类建设项目(项目用于*研生产,含产业园区)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项目验收和后评价的监督管理。 法律部门主要负责项目重大风险管控和法律事务监督管理。 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在廉政建设、效能监察、信访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与评价。 第四条企业应依据土地权属、资金来源等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并承担监管责任。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通称业主方或甲方。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设立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实行规范化管理。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应制定招投标管理、预决算管理、变更洽商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六条企业内部有建筑、结构、水暖、电气、造价等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建筑工程类执业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不少于6人的,可自行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自主管理。 第七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应委托项目管理企业进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

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更好地贯彻国家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经合肥工业大学(甲方)与 (乙方)协商一致,决定共同成立“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 为保证实践基地的顺利运行,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实践基地及其职能 1、双方同意在乙方所在地合作建立“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2、实践基地的主要职能是:(1)根据乙方生产和科研的需要,甲方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完成实践环节并结合实践内容撰写学位论文;(2)提出工程项目和研究课题、提供导师和必要的工作条件;(3)定期在甲乙双方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二、实践基地的管理体制 3、甲乙双方协商成立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分别由乙方和甲方领导担任,实践基地委员会下设甲乙双方实践基地委员会办公室,全面负责实践基地的运行。乙方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门,甲方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实践基地建设学院; 4、乙方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每届研究生安排导师,协调在实践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对研究生的工作情况与论文进度进行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向校企双方导师通报。甲方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研究生的选派,及时与乙方管理委员会沟通,配合乙方实践基地定期对

研究生的工作、学习、论文进度和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和检查; 三、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 5、进入实践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即有乙方导师和甲方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由甲方聘请乙方导师担任校外导师(校外导师遴选条件参见《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信息登记表》),由甲方颁发导师聘书; 6、合作培养的研究生在进入实践基地后,承担乙方的科研工作,并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 7、乙方导师参与研究生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日常管理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具体工作内甲乙双方导师协商确定;甲方导师负责根据实践内容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学术指导、论文指导和日常管理。甲乙双方导师应建立交流机制,及时解决研究生的科研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8、研究生在实践基地期间应定期返校(一年至少返校两次),向学校及导师汇报学习、工作与生活情况,并参加学校的有关活动; 9、研究生返校答辩前应向研究生培养处、学院和导师提交《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总结考核表》,作为研究生的主要考核依据,回校后统一交由各学院研究生教务员; 10、基地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回学校进行。有关学位论文要求及答辩程序按校内相关规定执行; 11、研究生在实践基地的政治学习以及思想教育工作,由基地所在单位统一管理; 四、实践基地研究生的相关经费问题 12、乙方为研究生的食宿提供方便,费用双方协商解决; 13、研究生在基地学习、工作期间,若因执行乙方指派的工作任务而导致的伤、残、亡的,由甲乙双方按照相关法律和乙方有关规定处理。研究生非因公致

建设单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某地市花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小组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某地市花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公司)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规范项目管理行为,明确职责分工,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小组工作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公司作为业主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根据公司建设工程项目年度目标推进计划,工程建设部及合同技术部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拟定项目管理小组成员名单,经公司办公会讨论通过,成立项目管理小组,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第四条项目管理小组成员由工程建设部现场代表、合同技术部预算员(造价员)及技术员构成。并指定现场代表为项目管理小组组长,组长为本项目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小组不限于监督、管理、协调、服务于单一工程建设项目。

第五条自本项目勘察设计招标至项目竣工结算为止,项目管理小组成员全过程跟踪管控。并接受本部门负责人和公司领导的监督和领导。 第三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项目管理小组组长职责 (一)制定本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代表公司对该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进行全面管理,并接受公司年度考核。 (二)组织协调小组成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 (三)定期向所在部门汇报小组成员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及廉洁自律等情况。 (四)按公司流程办理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审签手续,下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工作指令,传达行业主管部门及公司相关指示和精神。 (五)向项目管理小组成员通报及向部门领导汇报工作计划、工作动态。 (六)化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稳定性因素,掌握从业人员思想动态,及时报告并力所能及地做好思想稳定、规劝工作。发生不稳定性问题主动参与处置。

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方案

海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方案为了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提高海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 增强研究生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搭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平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项目建设应立足于切实贯彻“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眼于海南发展和战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海南大学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创新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加大联合研究生培养力度。 (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落实科教兴省战略、构建“产学研”联盟的重大举措,是海南大学“产学研”联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平台,并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海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推进与完善“产学研”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应该紧紧围绕海南大学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充分利用联合单位人才、

资源和条件优势,并使其能在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具备的条件 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我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院为主体,联合具有优质资源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研发型、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专业人员 具有若干名在产业、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或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研发成果突出、具有指导研究生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科学研究 1、科研机构应在近五年中曾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或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等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出版过一定数量的学术专著;在为我省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较显著的成绩和贡献的;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书

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书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暂行管理办法 为满足研究所科研工作需要,允许具有条件的科研团队招收部分联合培养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为规范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特制订以下管理办法。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应聘条件 1.已经完成基础学科学习的非应届硕士、博士研究 生。 2.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创造能力,有旺盛的求知欲望, 具有一定的做实验的基础。 3.能够在研究所一年持续工作6 个月以上。 4.专业应符合研究所设置的招生学科覆盖的范围。 二、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团队条件 1.团队内有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导师; 2.已经争取到除团队启动资金以外的科研项目经费 支持,有明确的科研任务,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 3.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有明确的需求和工作计划安 排。 4.年度内导师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总数不能超过 当年招生计划数的2倍,即6人。 三、联合培养研究生招收流程 1.各团队提出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计划和专 业要求、拟招收联合培养学生的来源,人事教育处根

据各科研团队的需求拟定年度联合培养学生招收计划(附件1)报所务会审批。 2.人事教育处负责将联合培养研究生招收计划发布到相关的院校和科研单位,并组织接受候选人报名。 3.候选人向人事教育处提交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表(附件2),由人事教育处初步审核后转科研团队审核。通过审核人员参加研究所组织的面试。面试通过人员由人事教育处组织向所务会汇报,得到批准后方可接收。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 1.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统一纳入研究所研究生管理体系,人事教育处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包括联合培养研究生津贴发放、住宿安排、学分登记、思想教育、毕业论文开题等方面。 2.招生的科研团队明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辅导导师、参加的科研课题,并由研究生导师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指导。 3.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申请时向所在单位办理相关的申请和审批手续,在获得联合培养研究生资格后与研究所签订协议(附件3),接受研究所的管理,执行研究所研究生相关管理制度规定。 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待遇 1.研究所向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生活补贴,由科研团队列支,参考标准为:硕士研究生:400-700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管理制度目录 一、技术管理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2、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 3、技术交底制度……………………………………………………… 4、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 5、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6、技术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7、材料计划管理制度………………………………………………… 8、进度计划管理制度………………………………………………… 9、技术总结制度……………………………………………………… 10、试验管理制度……………………………………………………… 11、测量管理制度……………………………………………………… 1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3、干燥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14、振动台使用、维修规程…………………………………………… 15、标准养护箱使用、保养规程……………………………………… 16、压力机试验操作规程……………………………………………… 二、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2、样板先行制度……………………………………………………… 3、质量检查制度……………………………………………………… 4、主要分项工程重点检验制度……………………………………… 5、质量评定制度……………………………………………………… 6、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7、质量优劣奖罚制度 (49) 三、进度管理制度 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3、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四、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1、公司文件管理制度………………………………………………… 2、项目收发文件管理制度…………………………………………… 3、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 4、贯标资料管理规定………………………………………………… 5、竣工资料…………………………………………………………… 6、文件、资料保密规定……………………………………………… 五、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2、施工现场场容管理制度…………………………………………… 3、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4、现场环保、环卫制度……………………………………………… 5、施工现场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 6、作业层现场施工管理制度…………………………………………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经2013年第8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为规范我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根据研究生培养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专业实践基地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障。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我校与合作单位经友好协商共同建立的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场所。 第三条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应遵循按需设立、分级管理、合作共赢、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二章基地的设立 第四条基地由学校或学院(部)与有关单位共同建立,称为“武汉理工大学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第五条基地设立的条件: (一)在区域或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其主要业务能满足相关类别或领域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或学位论文研究的要求。 (二)有一定数量的符合研究生指导教师基本条件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三)具有长期稳定为培养研究生提供科研合作项目并拓展合作范围的能力和潜力。 (四)具备研究生生活、学习、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具有劳动保护、卫生安全保障。 (五)具有一定的承载规模,能同时接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参加实践研究。 (六)同一基地的构成单位应在同一城市或地区。 第六条基地按以下程序设立: (一)提交论证报告。由相关学院(部)根据实际需要和现有合作基础向研究生院提交论证报告。论证报告的内容包括合作单位的行业性质、基本条件、适用专业领域等。 (二)实地考察。由研究生院会同相关学院(部)组织人员到拟设基地的单位进行考察和磋商,由相关学院(部)填写《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申报表》(附件)。 (三)签订协议。由研究生院会同有关学院(部)根据实地考察和磋商结果拟定合作协议,经分管校领导审批同意后,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并挂牌。 第七条合作协议到期后,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和合作成效,可续签协议;未续签协议的基地自动终止合作并取消基地资格。 第三章基地的建设 第八条各基地须成立基地工作小组,负责协调落实专业实践计划、安排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实践考核等工作。基地工作小组组

首都医科大学“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管理办法

首都医科大学“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能力及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北京市教委批准我校等10所高等学校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为此,我校正式开展对博士研究生进行国内外联合培养工作。现就我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的管理工作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及北京市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促进我国及北京地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紧密结合国家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以我校、国家及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为重点,选拔我校优秀的研究生到国外知名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进行国内外联合培养,搭建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 二、选派计划 1、选派规模 学校依据每一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及资助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在读博士研究生进行国内外联合培养。 2、留学期限 国内外联合博士研究生培养在国外学习的期限一般为6—24个月。 3、选派专业领域 原则上我校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均可。但若申请人数较多,则优先

从我校的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学科专业博士点的博士研究生中选派。 4、留学单位 留学人员应去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可通过两条途径: (1)导师已有科研合作的国外院校; (2)学校国际与国内合作处可协助及联络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院校。 5、资助内容 原则上留学费用由北京市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导师经费及学生本人三方共同承担。 北京市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资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国际旅费(经济舱)、资料费、发表论文版面费、会议费、少量劳务费等。 三、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申请人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和为我国、北京市及我校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申请人为我校非委托培养、非定向培养的全日制在读一年级或二年级博士生,申请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硕博连读的学生原则上在硕士生阶段不得申请此项目。 3、申请人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外语水平符合国外院校的语言要求。 4、身体条件符合国家对出国人员的相关要求,心理素质稳定。 5、申请人可同时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 四、选拔办法 1、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2、采取“个人申请,导师推荐,学院选拔,学校审核,择优批准”的方式进行选拔。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江西天億矿业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江西天億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建设工程管理,维护公司建设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控制工程造价,规范各方行为,保障公司及矿的利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江铜集团相关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关键名词术语解释 (一)限额以上项目:是指总投资50万元(含)以上的生产性项目或总投资在20万元(含)以上非生产性项目。 (二)限额以下项目:除限额以上项目之外的项目(不含维修项目、成本性支出项目)。 (三)公司招投标领导小组:是指由公司财务部、总经理办公室、工程管理与设备部组成的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与设备部。公司招投标领导小组组长为公司建设工程主管副总经理。 (四)重大设计变更:对已经审查通过的勘察设计进行变更时,凡涉及改变建筑地点、工艺方案、工艺流程以及设计需要的试验参数

等均应视为重大变更。 (五)工程建设活动: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 (六)建设用地:是指为工程建设所需建筑物、构筑物所提供占用的土地。 (七)重大合同指涉及以下合同,如与公司合同管理规定冲突的,以合同管理规定为准。 1、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和转让; 2、建设工程合同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上; 3、生产材料、备件采购合同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上,且未采用公司法律事务所制度或确认的标准合同范本或合同框架文本; 4、设备委外维修合同金额在100万元(含)以上; 5、技术、服务、勘探开发合同(协议)金额在100万元(含)以上; 6、其它合同金额在100万元(含)以上; 7、其他根据公司有关会议或公司领导要求,需要审查的合同。 (八)垄断性行业:是指自来水、电力、公交、烟草、石油、天然气、电信、铁路运输和银行等行业。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等建设活动 第四条工程管理与设备部为公司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管部门。

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

第2卷第3期2010年6月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T h e o r y a n dP r a c t i c eo f C o n t e mp o r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V o l.2N o.3 J u n e.2010 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① 刘 云1,2,李阿利3 (1.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长沙理工大学党政办,湖南长沙410076; 3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湖南长沙410128) 摘 要:研究生培养基地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提升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总结现有培养基地建设理论以及特色模式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理论探索,并以此为指导,提出几种新的构建模式,如“高校+企业+项目(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模式;“高校+科研院所+课题”模式;“高校+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咨询决策项目”模式;“高校+高校+课题联合研究”模式等。 关键词: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0)03-0023-03 地方高等院校作为现代社会的科研及人才高地,对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研究生培养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对于地方院校而言,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质量,则是各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正在摸索的一个课题。 在众多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当中,培养基地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了提升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对于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构建,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实践上还欠成熟,它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方式及不断地适应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基本前提,探索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现有研究生培养基地的研究理论以及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基地诸多模式为出发点,进行理论探索,并提出适合我国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联合基地的新模式,为今后我国研究生培养提供思路。 一 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创新,对培养基地的理论研究与基地建设被视为近年来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重点。 (一)研究生培养基地构建的理论研究 创新性的人才,需要有创新性的培养。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构建,其本身就是以创新性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手段。付云霞[1]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相应的创新环境和条件。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创新基地,才能给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大环境、大背景,通过安排各种创新实践让学生实施创造性研究、设计与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研究生素质教育。河海大学研究生院[2]分析指出,基地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研究生培养采取“理论训练+创新实践”的模式。另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史万兵[3]提出,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与东北经济振兴关系密切。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在东北经济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有必要针对问题去寻求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充分发挥作用的对策。刘敏等[4]也指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研究生教育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各高校均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培养质量。其研究通过以区域特色为切入点建设省属高校校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以丰富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校企合作 23 ①收稿日期:2009-12-23 作者简介:刘 云(1979-),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山东英才学院 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规范联合培养过程,提高联合培养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政策规定,按照联合培养协议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校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主要是指学校与重点公办高校(以下统称“联合培养单位”)签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协议,由联合培养单位在录取专业硕士研究生后,于第二学年选派专业硕士研究生到我校,由我校指导实习和做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时由联合培养单位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根据联合培养工作需要,我校可以组织承担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推荐教师到联合培养单位承担理论课程教学任务。 第二章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报到注册 第三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联合培养生”)由联合培养单位负责学籍管理,我校建立联合培养

生个人信息档案。按照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生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到我校报到注册。 第四条联合培养生报到注册包括以下程序:(1)到研究生处报到,领取报到注册表和个人信息登记表;(2)持报到注册表到资产处办理住宿手续;(3)到总务处办理饭卡;(4)到图书馆办理借书卡;(5)持银行卡到财务处办理生活补助登记手续;(6)到研究生归还报到注册表和填写完的个人信息登记表;(7)持研究生处开具的报到通知单到二级学院(研究院所)报到。 第五条联合培养生完成联合培养过程,须办理离校手续方可返回联合培养单位。离校手续包括以下程序:(1)到研究生处递交离校申请、学习(实习)报告、学生评教表和毕业论文(设计)初稿,研究生处出具离校通知单;(2)持离校通知单分别到财务处、图书馆、总务处、资产处办理相关离校手续;(3)到研究生处归还离校通知单,领取联合培养综合评价表。 第三章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第六条联合培养生的日常管理,包括思想、纪律、生活等方面,由所在二级学院(研究院所)指派一名兼职辅导员负责。兼职辅导员每月发给津贴500元。在联合培养达到规模时,可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联合培养生在我校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前言 编制项目管理手册,是为了使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更加有序、高效,是各项目办现场日常管理的工作指引。为达到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项目建设,打造精品工程,使参建各方获得相应利益的目标而服务。为了项目总目标的达成,我们必须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开展项目管理。 首先从项目办内部管理做起,加强对建筑规范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养成学规范、用规范的良好习惯,按规范行使职责,坚持“谁分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有序整合后再落实到对各施工单位的管理中,这种管理模式可称为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就是以建设单位为主导,整合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有效保证各参建方的利益,使各方的施工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达到共赢的结果。这就要求参建各方为了共同的目标,统一思想、团结一致,一起努力。 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参建各方坚持不懈的严格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听取各方建议,进行分析、总结、修正与完善。 参建各方现场管理人员作为制度执行的主体,应严格按照管理手册进行管理,共同为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1、项目办部门职责 1.1 项目前期: (1)、项目现场踏勘,考察选定勘察单位及组织勘察单位进场。 (2)、考察施工单位,给出意见。并参与施工合同起草编制。 (3)、负责编制项目前期施工进度计划,并负责实施。 (4)、组织编制项目前期管理方案,并负责落实。 (5)、配合项目工程前期的报批报建工作。 1.2 项目质量管理: (1)、针对工程特点编制项目管理方案,明确项目办人员岗位职责。 (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专项施工方案。 (3)、负责进场原材料,构配件检验与见证取样、送检。 (4)、负责施工全过程的跟踪检查,控制工序质量。 (5)、负责隐蔽工程的验收,签发砼浇筑令。 (6)、负责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消除。 (7)、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记录、分析、总结。 (8)、组织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及竣工验收。 1.3 项目现场技术管理: (1)、熟悉掌握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工作。 (2)、负责沟通、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