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位按重要性排序及流程图

职位按重要性排序及流程图

职位按重要性排序及流程图
职位按重要性排序及流程图

①人事部: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与我公司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也相吻合。人事部主

要负责与公司员工沟通交流、协调矛盾,这样才能保证公司良好的运作,提升我

们企业的竞争力。

②营销部:营销部是本公司赚钱的部门,是公司最直接的利润来源,也是公司的门面。它是

专卖店与顾客进行直接交流的纽带,还起到传递公司企业文化的使命,最终让顾

客对本公司品牌的认可,最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满意度、忠诚度有直接的影响。

③市场部:市场部主要做产品企划与营销策划,对于开拓市场,迎合消费者购买需求意义重

大,也是营销部行动的指南。它包括前期市场的宣传,品牌知名度的建设。

④设计部:产品的设计纸样关系到销量。好的元素设计、剪裁、线条,才能保证良好的设计

作品,也是公司创新力的源泉。

⑤客服部:反馈并分析消费者的意见,当产品出现问题或引起消费者不满时,客服部显得更

为重要,只有处理好消费者的问题,才有更广阔的市场。客服部还负责前台的接

待工作,把公司最好的一面展现在顾客面前。

⑥质检部:“质量才是硬道理”只有将产品的质量把好关,将外包的生产产品做好质量的检

验,才能挽留住顾客。

⑦财务部:财务部主要负责公司的经费预算、流动资金的管理,对公司正常的资金流动,资

金运作起关键性的作用。

基础排序总结(冒泡排序、选择排序)

1、冒泡排序 1.1、简介与原理 冒泡排序算法运行起来非常慢,但在概念上它是排序算法中最简单的,因此冒泡排序算法在刚开始研究排序技术时是一个非常好的算法。 冒泡排序原理即:从数组下标为0的位置开始,比较下标位置为0和1的数据,如果0号位置的大,则交换位置,如果1号位置大,则什么也不做,然后右移一个位置,比较1号和2号的数据,和刚才的一样,如果1号的大,则交换位置,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位置结束,到此数组中最大的元素就被排到了最后,之后再根据之前的步骤开始排前面的数据,直至全部数据都排序完成。 1.2、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Array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 7, 3, 9, 8, 5, 4, 6}; array = sort(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i; j++) { if (array[j] > array[j+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 } return array; } } 1.3、效率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题目: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初始条件: 理论:学习了《数据结构》课程,掌握了基本的数据结构和常用的算法; 实践:计算机技术系实验室提供计算机及软件开发环境。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用户自己输入数据的个数和数据; (2)建立链表; (3)基于链表的排序算法实现。 2、数据结构设计; 3、主要算法设计; 4、编程及上机实现;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 (1)设计题目; (2)摘要和关键字; (3)正文,包括引言、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程序实现及测试、结果分析、设计体会等; (4)结束语; (5)参考文献。 时间安排:2007年7月2日-7日(第18周) 7月2日查阅资料 7月3日系统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 7月4日-5日编程并上机调试 7月6日撰写报告 7月7日验收程序,提交设计报告书。 指导教师签名: 2007年7月2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07年7月2日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摘要:单链表为存储结构,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简单选择排序。一趟简单选择排序的操作为:通过n-1次关键字之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并将这个记录并入

一个新的链表中,在原链表中将这个结点删除。 关键字:单链表,简单选择排序,结点,记录 0. 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软件设计的技术基础。《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求之一是训练学生进行复杂的程序设计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程序设计的风格,其重要程度决不亚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课程设计环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训练学生从事工程科技的基本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基本要求如下: (1) 熟练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 (2) 熟练掌握各种算法; (3) 运用高级语言编写质量高、风格好的应用程序。 因此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选择的是链式简单选择排序。这个实验的实验要求是利用单链表作为记录(数据)的存储结构,并且在记录好用户输入了数据之后对这组数据进行输出,然后对其进行排序,并且输出排序好的数据。 1.需求分析 (1)在这个实验中的数据的存储结构要求是用单链表,不是用数组,也不是循环链表也不是循环链表。 (2)这组数据的大小(即这组数据的个数)是由用户输入的。 (3)用户输入完数据之后,程序能自动的将这些数据(记录)用单链表存储起来。(4)用户输入完数据之后,程序要输出这些数据,以便用户查看自己是否输入错误。(5)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要自动进行排序操作。 (6)排序完了之后,程序可以自动的输出排序好的数据。 2.数据结构设计 在这个程序中用的存储结构是单链表,对于单链线性表的声明和定义如下: #define datatype int typedef struct Lnode { data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结点的指针域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22 日

武汉理工大学《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系 题目: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初始条件: 试写一个程序,以单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实现简单选择排序。 (1)待排序表的数据不得少于100项;其中的数据要用伪随机数产生程序产生;至少要用5组不同的输入数据作比较;比较的指标为有关键字参加的比较次数。 (2)在课程设计报告中应对你的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分析; (3)自行设计测试用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按学校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书写),并应包含如下内容: 1. 问题描述 简述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设计 存储结构设计、主要算法设计(用类C/C++语言或用框图描述)、测试用例设计; 3. 调试报告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和编码的讨论和分析。 4. 经验和体会(包括对算法改进的设想) 5. 附源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源程序要加注释。如果题目规定了测试数据,则运行结果要包含这些测试数据和运行输出。 说明: 1. 设计报告、程序不得相互抄袭和拷贝;若有雷同,则所有雷同者成绩均为0分。 2. 凡拷贝往年任务书或课程设计充数者,成绩一律无效,以0分记。 时间安排: 1、6月15日~6月21日完成。 2、6月22日上午和下午在实验中心检查程序、交课程设计报告、源程序(U盘)。 指导教师签名: 2012年6月14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选 择 排 序 算 法 原 理

选择排序原理证明及Java实现 简单介绍 ? 选择排序是较为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它的原理就是每次把剩余元素中最小的那个挑选出来放在这些剩余元素的首位置,举个栗子: 长度为5的一个数组:3,0,-5,1,8 第一次选择后: -5,0,3,1,8 第二次选择后: -5,0,3,1,8 第三次选择后: -5,0,1,3,8 第四次选择后: -5,0,1,3,8 最后一次选择: -5,0,1,3,8 注:标记红色字体的为发生交换的元素,下划线标记的为剩余元素 简单证明 ? 设数组a共有N个元素,对其进行选择排序: ?第一次选择将最小元素放在的位置,即此刻最小 ? 第二次选择将上一步操作后的剩余元素中的最小元素放在?的位置,因此必然小于等于,由于此刻的是从上一步操作后的剩余元素中选出的,必然也大于等于 同理,共经过N次选择后: Java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a){ --排序操作 int min,i,j; for (i=0;i=a.length-1;i++){ --从头到尾选择length次 for (j=i+1;j=a.length-1;j++){ if (isLess(a[j],a[min])) } --采用打擂原理获取最小值的索引 exchange(a,i,min);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Less(Comparable x,Comparable y){ return https://www.doczj.com/doc/5416442622.html,pareTo(y)0; } --判断x是否小于y public static void exchange(Comparable[] a,int i,int j){ --交换数组a中索引i和j所指的元素的值 Comparable t=a[i]; a[i]=a[j];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Ordered(Comparable[] a){ --判断数组是否有序 for (int i=0;i=a.length-2;i++){ if (a[i].compareTo(a[i+1])=0) continu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生活中的算法之选择排序

生活中的算法____选择排序 排序有个前提,就是将要排序的是同一数据类型,选择排序算法类似于打麻将整理清一色麻将的过程,假如麻将不能移动,只能交换的话,玩家会从头到尾部找一张最小的牌,然后与第一位置的牌交换位置,然后从剩下牌中依次找到最小的放到i张牌中,使之从小到大排好序。 简单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 第1趟,在待排序记录r[1]~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1]交换; 第2趟,在待排序记录r[2]~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2]交换; 以此类推,第i趟在待排序记录r[i]~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i]交换, 使有序序列不断增长直到全部排序完毕。 以下为简单选择排序的存储状态,其中大括号内为无序区,大括号外为有序序列: 初始序列:{ 49 27 65 97 76 12 38 } 第1趟:12与49交换:12 { 27 65 97 76 49 38 } 第2趟:27不动:12 27 { 65 97 76 49 38 } 第3趟:65与38交换:12 27 38 { 97 76 49 65 } 第4趟:97与49交换:12 27 38 49 { 76 97 65 } 第5趟:65与76交换:12 27 38 49 65 { 97 76 } 第6趟:97与76交换:12 27 38 49 65 76 97 完成 #include //选择排序 void select_sort(int *arr,int len)

int i,j,index,h; int temp; for(i=0;i

起泡、直接插入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和堆排序

实验八: 排序的基础实验 完成起泡、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和堆排序中的三种排序方法,写成函数的形式 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 int elem; }num; void print(num *L,int n) { int i; for(i=1;i<=n;i++) printf("%6d",L[i].elem); printf("\n"); } void binsertsort(num *L,int n)//插入排序

{ int i,m,j,low,high; for(i=2;i<=n;i++) { L[0]=L[i]; low=1; high=i-1; while(low<=high) { m=(low+high)/2; if(L[0].elem=high+1;j--) L[j+1]=L[j]; L[high+1]=L[0]; } } void bubble(num *L,int n)//起泡排序{

int i,j,t; for(i=1;iL[j].elem)

【IT专家】蛮力算法: 选择排序 冒泡排序(详解)

蛮力算法:选择排序冒泡排序(详解) 2015/10/26 1 蛮力法:蛮力法(brute force)是一种简单直接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直接基于问题的描述和所涉及的概念定义。虽然巧妙而高效的算法很少来自于蛮力法,但它还是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能解决几乎任何问题,如果要解决的问题的规模不大,或者对性能没有很高的要求,那么花大工夫涉及复杂的算法显然是不值得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2大蛮力排序算法,然后是它们的分析。 ?框架介绍:在介绍算法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些以后会用到的方法。使用前2个方法,我们就可以生成随机数组,然后方便地判断数列是否被正确排序了,以此验证排序算法的正确性。第3个方法从标准输入中读取数据(通过重定向),进行大规模排序,以此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 ?/** * 生成一个长度为0~600的数组,每个元素的值为0~99999的整数。*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eger[] randomArray() { Integer[] r = new Integer[(int) (600 * Math.random())]; for (int i = 0; i r.length; i++) r[i] = (int) (99999 * Math.random()); return r; } /** * 返回一个数组是否是有序的。* @param r *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Sorted(Integer[] r) { for (int i = 1; i r.length; i++) if (r[i]pareTo(r[i - 1])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 * 从标准输入中读取1000000个整数的数组。*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eger[] arrayIn(){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eger[] r = new Integer[1000000]; for(int i=0;i 1000000;i++) r[i] = in.nextInt(); return r;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开始的时候,我们扫描整个列表,找到它的最小元素,然后和第一个元素交换(如果第一个元素就是最小元素,那么它就和自己交换。)。再次,在剩下的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将它和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交换位置,以此往复,直到整个数组有序。这种算法叫做选择排序,因为它每次都选择剩余元素之中最小的元素放在正确位置。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Integer[] r) { int N = r.length; for (int i = 0; i N - 1; i++) { int min = i;//已知最小元素的索引for (int j = i + 1; j j++) if (r[min] r[j])//如果找到更小的元素,更新索引min = j; int temp = r[i];//交换位置r[i] = r[min]; r[min] = temp; } }

选择排序法

选择排序法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n-1)个记录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作为有序序列中第i个记录。我们主要介绍简单选择排序、树型选择排序和堆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第i趟简单选择排序是指通过n-i次关键字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i个记录进行交换。共需进行i-1趟比较,直到所有记录排序完成为止。例如:进行第i趟选择时,从当前候选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k号记录,并和第i个记录进行交换。图9.5给出了一个简单选择排序示例,说明了前三趟选择后的结果。图中大括号内为当前候选记录,大括号外为当前已经排好序的记录。 {4862 35 77 55 14 35 98}↑↑i k 14{62 35 77 55 48 35 98}↑↑ i k 1435 {62 77 55 48 35 98}↑↑ i k 1435 35 {77 55 4 8 62 98}↑↑ i k 选择排序示例简单选择排序的算法具体描述如下: void SelectSort(RecordType r[], int length)/* 对记录数组r做简单选择排序,length为数组的长度 */{n=length;for ( i=1 ; i<= n-1; ++i) {k=i;for ( j=i+1 ; j<= n ; ++j) if (r[j].key < r[k].key ) k=j;if ( k!=i) { x= r[i];r[i]= r[k];r[k]=x; }}} /* SelectSort */ 算法 简单选择排序算法分析:在简单选择排序过程中,所需移动记录的次数比较少。最好情况下,即待排序记录初始状态就已经是正序排列了,则不需要移动记录。最坏情况下,即待排序记录初始状态是按逆序排列的,则需要移动记录的次数最多为3(n -1)。简单选择排序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比较次数与初始状态下待排序的记录序列的排列情况无关。当i=1时,需进行n-1次比较;当i=2时,需进行n-2次比较;依次类推,共需要进行的比较次数是∑ =(n-1)+(n-2)+…+2+1=n(n-1)/2,即进行比较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选择排序法是对定位比较交换法的一种改进。在讲选择排序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定位比较交换法。为了便于理解,设有10个数分别存在数组元素a[0]~a[9]中。定位比较交换法是由大到小依次定位a[0]~a[9]中恰当的值(和武林大会中的比武差不多),a[9]中放的自然是最小的数。如定位a[0],先假定a[0]中当前值是最大数,a[0]与后面的元素一一比较,如果a[4]更大,则将a[0]、a[4]交换,a[0]已更新再与后面的a[5]~a[9]比较,如果a[8]还要大,则将a[0]、a[8]交换,a[0]又是新数,再与a[9]比较。一轮比完以后,a[0]就是最大的数了,本次比武的武状元诞生了,接下来从a[1]

选择法排序

选择法排序 选择法排序是一种简单的容易实现的对数据排序的算法。 以整形数组元素为例,有数组A[10](以C语言为例描述),即A[0],A[1],…,A[8],A[9](假设其元素均互不相同)。要求对其元素排序使之递增有序。 首先以一个元素为基准,从一个方向开始扫描,比如从左至右扫描,以A[0]为基准。 接下来从A[0],…,A[9]中找出最小的元素,将其与A[0]交换。 然后将基准位置右移一位,重复上面的动作,比如,以A[1]为基准,找出A[1]~A[9]中最小的,将其与A[1]交换。 一直进行到基准位置移到数组最后一个元素时排序结束(此时基准左边所有元素均递增有序,而基准为最后一个元素,故完成排序)。 以下为一个用C描述的函数实现上述排序: void sort(int array[],int n) { // n 为数组元素个数 int i,j,k,temp; // i 为基准位置,j 为当前被扫描元素位置,k 用于暂存出现的较小的元素的位置 for(i=0;i

简单选择排序(C语言)

选择排序是排序算法的一种,这里以从小到大排序为例进行讲解。 基本思想及举例说明 简单选择排序(从小到大)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选出最小的数,放在第一个位置;然后,选出第二小的数,放在第二个位置;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序。 在实现上,我们通常是先确定第i小的数所在的位置,然后,将其与第i个数进行交换。下面,以对3 2 4 1 进行选择排序说明排序过程,使用min_index 记录当前最小的数所在的位置。 第1轮排序过程(寻找第1小的数所在的位置) 3 2 4 1(最初,min_index=1) 3 2 4 1(3 > 2,所以min_index=2) 3 2 4 1(2 < 4,所以min_index=2) 3 2 4 1(2 > 1,所以min_index=4,这时候确定了第1小的数在位置4) 1 2 4 3 (第1轮结果,将3和1交换,也就是位置1和位置4交换) 第2轮排序过程(寻找第2小的数所在的位置) 1 2 4 3(第1轮结果,min_index=2,只需要从位置2开始寻找) 1 2 4 3(4 > 2,所以min_index=2) 1 2 4 3(3 > 2,所以min_index=2) 1 2 4 3(第2轮结果,因为min_index位置刚好在第2个位置,无需交换) 第3轮排序过程(寻找第3小的数所在的位置) 1 2 4 3(第2轮结果,min_index=3,只需要从位置2开始寻找) 1 2 4 3(4 > 3,所以min_index=4) 1 2 3 4(第3轮结果,将3和4交换,也就是位置4和位置3交换) 至此,排序完毕。 总结及实现 选择排序对大小为N的无序数组R[N]进行排序,进行N-1轮选择过程。第i轮选取第i小的数,并将其放在第i个位置上。当第N-1次完成时,第N小(也就是最大)的数自然在最后的位置上。 下面给出选择排序的C语言实现。 1.#include 2.#include 3.#include https://www.doczj.com/doc/5416442622.html,ing namespace std; 5.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课程设计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课程设计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1 设计题目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2 问题描述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即以单链表为存储结构,实现简单选择排序的功能。 显然,实现该程序就是先要建立一个单链表,利用单链表对数据进行存储、操作。将输入的整型数据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这个建立的单链表中。然后对单链表中的这些结点的值进行简单选择排序。 该问题中,以带有附加头结点的单链表为存储结构,排序分为从大到小排序和从小到大排序两种方式,我们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实现进行排序,分别得到结果。 3 设计 3.1 存储结构设计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用一组任意的可以是不连续的存储单元 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它包括两个域:其中存储数据元素信息的称为数据域;存储直接后继存储位置的域称为指针域。 单链表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Struct link_node //链表节点类的定义 { int data; //指针域 link_node*next; //值域,不是float *next; 关于链表中的 //指针指向问题 link_node(link_node*ptr=NULL){next=ptr;}; //初始化指针成员的构造函数 link_node(const int &item,link_node*ptr=NULL)

1 { //初始化指针成员和数据的构造函数 data=item; next=ptr; }; }; //结构体定义“;”结束 其中,值域data 以整型存储了所要排序的关键字值,而指针域next 以指针型存储了指向下一个结点的地址。其中两个构造函数分别用于初始化数据和指针成员。Link_node 是定义的一个全局结构体变量,可以在下面的任何函数中调用。 3.2 主要算法设计 本程序中主要用到5个函数,分别是构造函数list()、输入结点数据input(int )、输出数据函数output()、从小到大排列函数SelectSort1()、从大到小排列函数 void SelectSort2()。 构造函数: list(){first=new link_node;}; //创建附加头结点,first 指向该结点 输入节点数据函数: 利用后插法建立链表,算法如下 void list::input(int endTag) //其中DendTag 为约定的输入序列 结束标括志;利用后插法建立单链表 { link_node *newnode,*last; int val; make_empty(); //清空链表 cin>>val; last=first; while (val!=endTag) //last 指向表尾 { newnode=new link_node(val);

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按平均时间将排序分为四类: (1)平方阶(O(n2))排序 一般称为简单排序,例如直接插入、直接选择和冒泡排序; (2)线性对数阶(O(nlgn))排序 如快速、堆和归并排序; (3)O(n1+£)阶排序 £是介于0和1之间的常数,即0<£<1,如希尔排序; (4)线性阶(O(n))排序 如桶、箱和基数排序。 各种排序方法比较 简单排序中直接插入最好,快速排序最快,当文件为正序时,直接插入和冒泡均最佳。影响排序效果的因素 因为不同的排序方法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和要求,所以选择合适的排序方法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①待排序的记录数目n; ②记录的大小(规模); ③关键字的结构及其初始状态; ④对稳定性的要求; ⑤语言工具的条件; ⑥存储结构; ⑦时间和辅助空间复杂度等。 不同条件下,排序方法的选择 (1)若n较小(如n≤50),可采用直接插入或直接选择排序。 当记录规模较小时,直接插入排序较好;否则因为直接选择移动的记录数少于直接插人,应选直接选择排序为宜。 (2)若文件初始状态基本有序(指正序),则应选用直接插人、冒泡或随机的快速排序为宜; (3)若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g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当待排序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最短; 堆排序所需的辅助空间少于快速排序,并且不会出现快速排序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这两种排序都是不稳定的。 若要求排序稳定,则可选用归并排序。但本章介绍的从单个记录起进行两两归并的排序算法并不值得提倡,通常可以将它和直接插入排序结合在一起使用。先利用直接插入排序求得较长的有序子文件,然后再两两归并之。因为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所以改进后的归并排序仍是稳定的。 (4)在基于比较的排序方法中,每次比较两个关键字的大小之后,仅仅出现两种可能的转移,因此可以用一棵二叉树来描述比较判定过程。 当文件的n个关键字随机分布时,任何借助于"比较"的排序算法,至少需要O(nlgn)的时间。 箱排序和基数排序只需一步就会引起m种可能的转移,即把一个记录装入m个箱子之一,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箱排序和基数排序可能在O(n)时间内完成对n个记录的排序。但是,箱排序和基数排序只适用于像字符串和整数这类有明显结构特征的关键字,而当关键字的取值范围属于某个无穷集合(例如实数型关键字)时,无法使用箱排序和基数排序,这时只

四种排序算法(起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源程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RecordNode { int key; //排序码字段 int value; //记录的其他字段 }; struct SortObject { int n; //n为文件中的记录个数 RecordNode *record; }; //输入待排序的记录关键码 void InputData(SortObject *pvector[]) { cout<<"输入待排序的"<n<<"个记录关键码:"; int i; for(i=0;in;i++) { cin>>pvector[0]->record[i].key; for(int j=1;j<4;++j) pvector[j]->record[i].key=pvector[0]->record[i].key; } } //输出排序表 void OutputData(SortObject *pvector) { cout<<"当前排序表为:"; for(int i=0;in;i++) cout<record[i].key<<""; cout<n-1; i++) // 做n-1次起泡

(完整版)排序练习题(答案)

《排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若对n个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在进行第i趟排序时,假定元素r[i+1]的插入位置为r[j], 则需要移动元素的次数为()。 A. j-i B. i-j-1 C. i-j D. i-j+1 2.在对n个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的过程中,共需要进行()趟。 A. n B. n+1 C. n-1 D. 2n 3.在对n个元素进行冒泡排序的过程中,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A. O(1) B. O(log2n) C. O(n2) D. O(n) 4.在对n个元素进行快速排序的过程中,若每次划分得到的左、右两个子区间中元素的个数相等 或只差一个,则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A. O(1) B. O(nlog2n) C. O(n2) D. O(n) 5.在对n个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的过程中,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 A. O(1) B. O(log2n) C. O(n2) D. O(nlog2n) 6.设一组初始记录关键字序列(5,2,6,3,8),利用冒泡排序进行升序排序,且排序中从后往前 进行比较,则第一趟冒泡排序的结果为()。 (A) 2,5,3,6, 8(B) 2,5,6,3,8 (C) 2,3,5,6, 8 (D) 2,3,6,5,8 7.对下列四个序列进行快速排序,各以第一个元素为基准进行第一次划分,则在该次划分过程中 需要移动元素次数最多的序列为()。 A. 1, 3, 5, 7, 9 B. 9, 7, 5, 3, 1 C. 5, 1, 3, 7, 9 D. 5, 7, 9, 3, 1 8.在对n个元素进行堆排序的过程中,时间复杂度为()。 A. O(1) B. O(log2n) C. O(n2) D. O(nlog2n) 9.以下序列不可以构成小跟堆的是()。 A. 12, 9, 7, 5, 3, 1 B. 1, 3, 5, 9, 7, 12 C. 1, 5, 3, 7, 9, 12 D. 1, 5, 3, 9, 12, 7 10.设一组初始记录关键字序列(5,8,6,3,2),以第一个记录关键字5为基准进行一趟从大到小 快速排序的结果为()。 A. 2,3,5,8,6 B. 2,3,5,6,8 C. 3,2,5,8,6 D. 3,2,5,8,6 11.假定对元素序列(7, 3, 5, 9, 1, 12)进行堆排序,并且采用小根堆,则由初始数据构成的初始堆 为()。 A. 1, 3, 5, 7, 9, 12 B. 1, 3, 5, 9, 7, 12 C. 1, 5, 3, 7, 9, 12 D. 1, 5, 3, 9, 12, 7 12.假定一个初始堆为(1, 5, 3, 9, 12, 7, 15, 10),则进行第一趟堆排序后,再重新建堆得到的结果为 ()。 A. 3, 5, 7, 9, 12, 10, 15, 1 B. 3, 5, 9, 7, 12, 10, 15, 1

单链表存储结构简单选择排序

单链表存储结构简单选择排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结点类型定义*/ { ElemType data; struct Node * next; }Node, *LinkList; /* LinkList为结构指针类型*/ void init_linklist(LinkList *H)/*对单链表进行初始化*/ { *H=(LinkList)malloc(sizeof(Node)); /*申请结点空间*/ (*H)->next=NULL; /*置为空表*/ } void CreateFromTail(LinkList L) //尾插入法建立单链表 { Node *r, *s; ElemType x; r=L; /*r指针动态指向链表的当前表尾,以便于做尾插入,其初值指向头结点*/ scanf("%d",&x); while(x!=-1) { s=(Node*)malloc(sizeof(Node)); s->data=x; r->next=s;

r=s; scanf("%d",&x); } r->next=NULL; /*将最后一个结点的next链域置为空,表示链表的结束*/ } void print(LinkList L) { Node *p; p=L->next; while(p!=NULL) { printf("%d ",p->data); p=p->next; } printf("\n"); } c++: #include"LinkList.h" void sort(LinkList L) { Node *r; //r表示待排序列中,前面已排好序的序列最后一个元素 Node *p; //p表示待排序列中,后面未排序的第一个元素 Node *k; //k用于遍历未排序列以找到未排序的最小元素 Node *q; //q表示未排序列中的最小元素 Node *prior; //prior表示q的前驱结点 r=L; while(r->next!=NULL)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