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05—2010年)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农业厅

二00五年六月

目录

前言 (2)

一、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3)

(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3)

(二)国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5)

二、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8)

(一)基本成效 (8)

(二)主要问题 (11)

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基本原则 (13)

(三)总体目标 (14)

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 (16)

(一)果蔬笋产品加工 (17)

(二)水产品加工 (22)

(三)畜禽产品加工 (27)

(四)茶叶加工 (32)

(五)食用菌加工 (35)

五、促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9)

(一)提高认识,加强规划指导 (39)

(二)实施财税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39)

(三)改进金融服务,加快发展步伐 (40)

(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精深加工 (41)

(五)同等优先,适当放宽,深化闽台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合作 (41)

(六)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2)

(七)扶持发展行业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42)

(八)建立和完善出口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壁垒”工作机制 (43)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05—2010年)

前言

近年来,我省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由于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卖难一直无法改变,农业总体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加工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未来几年,我国作为WTO成员国将进入全面履行WTO承诺阶段;作为CEPA区域成员,2006年开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将在更大范围内融入CEPA区域乃至国际范围的剧烈市场竞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有选择地承接台湾地区食品工业的外移,对于加快发展我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加快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多层次综合利用加工,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实现多重增值,进一步增强我省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农业部《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主要精神,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并会同福建省农业厅,具体委托福建省农业区划研究所组织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研究提出2005~2010年我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以及促进我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本规划中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范畴,主要是指以我省确定的果蔬笋、水产品、

畜禽产品、茶叶、食用菌等主要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方向的加工工业,即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业。为便于分析和比较,本规划中关于农产品加工业的统计,主要指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业特指食品工业中的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

一、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重中之重来抓,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甚至主导产业。其中食品工业是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往往成为农产品加工业中第一大产业。

全世界食品工业以每年约30000亿美元的销售额居各工业行业之首,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之一。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同时也都是食品工业发达的国家,美国食品工业年产值6000多亿美元,在制造业中名列前茅,产品大量出口;欧盟近4000亿美元,食品工业是欧盟大多数国家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产业;日本食物资源贫乏,大多数食物原料靠进口,但其食品工业年产值达2500多亿美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重大战略来抓,平均70%的农业投资用于农产品的产后加工。当前,世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从整体加工能力、产业经营水平、新技术研发利用,到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质量标准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征和趋势:

1、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例越来越高、加工能力越来越强。发达

国家的农产品加工已实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其深加工程度和副产物利用水平较高。如美国的玉米深加工技术,日本的稻谷加工技术与装备,欧美的油脂精炼及副产物精细化工产品制取技术等均著称于世。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后加工转化率基本上都达到70%以上,加工食品占饮食消费量的90%左右。

2、产业化经营水平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具有生产基地化、加工品种专用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加工技术高新化等特点,实行大企业集团、大公司规模经营。

3、加工技术与设备越来越先进。近年来,各种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农产品加工业。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酶工程技术、新材料等以及超高压处理、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超微粉碎、微胶囊、真空处理、冷冻浓缩、微波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和新产品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既安全又环保,具有超越传统食品工业技术的巨大优势。各国政府同时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科技开发的投入,美国每年仅用于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经费就达10亿美元。

4、综合利用率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对产后加工环节的投入比例要大大高于对农业的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是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对加工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把农产品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商品,如美国利用废弃的柑桔果籽榨取32%的食用油和44%的蛋白质,利用葡萄皮渣提取红色素,从桔子皮、苹果渣中提取和纯化果胶质、柠檬酸,并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5、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越来越完善。世界各国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进出口上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标准。绿色

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向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国际农产品加工业消费市场呈现新的变化,凸现以下趋势:(1)动物性食品加工增长迅速,肉制品、乳制品加工更趋于营养、方便、多样化,水产品畅销不衰;(2) 蔬菜和水果加工制品正成为人类的重要食品,各种果蔬菌笋罐头、保鲜果品、速冻蔬菜和脱水蔬菜等加工食品发展迅速,质量要求严格;(3) 饮料趋向多样化,果汁、蔬菜汁、速溶咖啡、袋泡茶、冰茶、果味饮料茶、保健茶、特种茶、保健型饮料急剧增加,发展前景广阔;(4)啤酒、果酒等酒精含量低的酒类增长速度显著;(5)方便、营养均衡性食品日益走俏,功能性食品发展迅猛,净菜、配菜及各种冷冻、休闲、旅游食品等越来越受到欢迎。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的关税壁垒和配额限制逐步取消,但技术性壁垒(如环保安全等)正在加强,这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很大。

(二)国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几年来 ,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其中,食品工业产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见表1)。

表1: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

注:本数据来自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和福建省统计局。

2003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22.4%,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增势迅猛,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老大”。2002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778.02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74%。2003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再创新高,达到12911.42亿元,其中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指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总产值4523.29亿元,占食品工业产值的35.03%,成为吸引投资的热点行业之一。

广东、山东、浙江等省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较发达的省份。广东省较早注意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以民族食品工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工业总产值曾一度稳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名牌品种多、质量与效益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山东省选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省1/3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增强产业化经营的群体优势,推动经济高速增长。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突出创办发展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提高集约化程度,建立“贸工农”联合体,促使农产品加工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加快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台湾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就积极发展以食品工业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外销换取外汇,积累资本来发展其他产业。目前,台湾的农产品加工业已步入工业制造形态,具有相当高的技术装备水平,朝着高科技、高附加值及高资本密集方向发展。台湾非常重视农产品品质,坚持高品质经营方向,推行CAS(优良食品标志认

证),这些高品质的产品很快获得消费市场的高度认同。不过,台湾的食品工业发展到现在也面临劳动力成本、原料、经营规模等许多问题,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存在许多压力。

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国水果、茶叶、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但在加工总量和加工水平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0~3.7:1,而我国只有0.4~0.6:1;发达国家工业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量的90%左右,而我国仅占25%;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约1.5~2倍,而我国还不及1/3;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平均达到80%以上,而我国基本上仅处于10~20%的水平;在加工技术、设备以及管理和服务上,我国加工技术和装备普遍落后发达国家10~20年。

展望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将呈现长期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概括起来: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现阶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二是通过加速培育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业及食品工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三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从基本实现小康阶段,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在减少直接消费粮食的同时,对加工食品有更大需求,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调整的需要;四是农产品加工业处于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连接点,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符合工业化初中期经济发展的产业取向,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五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

的附加值,不但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而且还可提高农民的务工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大致走过三个阶段,即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粗加工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高起点、高标准、生态安全为目标的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详见表2),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

表2:福建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指标和主要年份增长速度

饮料制造业,不包括烟草加工业。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总产值指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

(一)基本成效

1、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据统计,2003年全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实现总产值2170.7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全年实现总产值1450.31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511.35亿元。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365.57亿元,在全国排名第8位,占全国的3.42%,完成出口交货值91.42亿元。其中,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总产值168.39亿元,占全国的3.72%,完成出口交货值30.06亿元(详见表3)。涌现了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甚至超5亿元、超10亿元的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的龙头企业,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构建起了以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为核心纽带的新型产业链。

表3:2000-2003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指标发展情况表

注:1、本表数据来自《福建省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0年、2003年工业卷);

2、产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3、“----”表示无该项数据。

2、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

近年来,我省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农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系列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全行业粗加工率达到4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10%左右。一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大优势,部分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罐头、茶叶、果蔬、烤鳗、食用菌等农产品出口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食用菌、蔬菜、水产品等年出口均超过1亿美元,食用菌、水果、蔬菜罐头食品年产量达50万吨,出口达40万吨,位居全国首位;皮蛋、咸蛋年出口达1.5亿枚以上,亦居全国首位。部分龙头企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厦门罐头厂、紫山集团和厦门银鹭集团进入全国罐头行业十强;银鹭、惠尔康进入全国果蔬汁饮料前10位;雅客、金冠进入全国糖果行业前10位;亲亲、蜡笔小新进入全国果冻行业前3位;三明健盛食品为全国最大的清水笋生产企业等;全省创立了银鹭、惠尔康、古龙、如意、达利、盼盼、亲亲、紫山、长富、圣农、奇客、嘉华、一路发等一批享誉国内的知名品牌。

3、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显现

各地发挥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基本形成了水产、畜禽、果蔬笋、食用菌、茶叶、粮油等区域明显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如闽东南沿海的水产品加工,厦门的饮料和果蔬加工,漳州的速冻蔬菜和罐头加工,福州的“菜篮子”副食品加工,泉州晋江的旅游休闲食品加

工,闽西“八大干”系列食品加工,闽南和闽北的乌龙茶加工、闽东的绿(花)茶系列加工,三明、南平、漳州南靖的笋竹系列加工,光泽、新罗的鸡肉系列深加工,福清的畜禽肉蛋乳品系列加工,南平市延平区的乳业加工等,成为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力引擎。

4、闽台农业合作蓬勃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整体升级

近几年来,我省引进台资企业230余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企业)约占40%,合同台资6亿余元,约占台资总额的60%,初步形成了以漳州龙海、漳浦为中心的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目前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业正从合资、合作向整体引进发展,成为带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以食品工业为例, 2003年我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8位,但食品工业产值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97%,低于9.05%的全国平均水平(图1),这与我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很不相称,同时也说明我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力还很大。

(二)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同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发展较快的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许多突出问

题。

1、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

大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知名品牌不多,生产经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产、加、销联系不紧密,加工原料专用化程度很低,品质不高。目前加工企业原料来源于自建基地的不到10%,既难以保证原料质量,也给一些国家设置绿色壁垒提供借口。有的地方品种单调,均衡供货能力差,出口市场单一,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2、加工技术与装备落后, 增值水平不高

科研资金与力量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缺乏高新技术,加工技术工艺、装备水平与设施条件落后发达国家10~20年,深加工所占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更少。产品加工增值率不高,估计全行业的平均水平略高于全国的45%,对比发达国家200~300%的增值率,差距甚远。

3、标准化建设滞后,质量与安全问题突出

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与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认证标准接轨,企业不能很好地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组织生产,出口退货屡见不鲜。一些小企业产品粗制滥造,突出存在“不干不净”(卫生指标超标),“乱添乱加”(超量或违禁使用添加剂),“不明不白”(标签标注虚假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安全,也成为我省部分优势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

4、管理体制不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措施有限,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行业管理、规划和协调,造成产前、产中、产后脱节,产业内部协调和组织

能力差,降低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依托,以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根本,优先扶持发展产业关联性强、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显著、区域比较优势明显、能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加收入的大型龙头深加工企业,切实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准确定位我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方向和重点,开发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技术创新原则。大力开展特色农产品和大宗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攻关,加快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改造传统技术,促进特色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由简单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比较优势原则。找准比较优势,认准目标市场及主攻方向,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依托优势农产品主要生产区域,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优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龙头带动与产业集聚原则。以产业化为基本形式,实行一个产业一种思路,以优势企业和龙头企业为“点”,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为“线”,通过基地建设和产业关联带动,“点”“线”连片,形成优势“片”区,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促进各“片”区连成“带”,实施产业协作集群战略,加快产业集聚。

——优质安全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市场监督准入制度,鼓励实施品牌战略,推进重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积极发展名优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循环经济原则。坚持特色农产品多层次综合加工、综合利用,主产品与副产品一起开发,加工下脚料和废弃物得到有效综合加工利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总的概括为:环境改善,发展加快,技术升级,布局优化,优势显效,全省形成“点线成片、连片成带、产业集聚、跨跃发展”格局。

总体目标:2005-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有较快发展,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有效解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季节性“卖难”等新矛盾,实现跨季节、跨区域农产品销售。特色农产品加工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初加工比例仍然偏大的发展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转向低能耗、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链往更深层次和多样化、系列化延伸,产品朝着营养化、功能化、个性化的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特色优势更加明显,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主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或自主开发一批国内先进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深加工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应用与创新能力明显进步,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及产品质量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当前水平,部分特色农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行业与CEPA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初步构建WTO贸易中多种形式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应对机制,主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标准基本健全,社会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基本形成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促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

具体目标是:2005~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加工、制造业和饮料工业完成产值超1000亿元,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目前的0.32:1提高到接近1:1。全省主要特色农产品果蔬笋、水产品、畜牧产品、茶叶、食用菌加工完成总产值2000亿元,实现出口创汇30亿美元。

到2010年,全省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具有明显区域带动作用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大型龙头企业20家,超5亿元的50家。其中,每个主要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都培育有1~2个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或示范园区或示范区域,拥有3~5家以上年产值超5亿甚至超10亿元,具有明显区域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创建3~5个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

主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目标:

1、果蔬笋加工。水果加工转化率从9%提高到15~20%,蔬菜加工率从6%提高到12%~15%;蔬菜采后损失率从35%降低到15~20%,蔬菜优质率提高到80%以上;培育3~5个年产万吨的果蔬汁加工龙

头企业,果蔬笋及制品出口达60万吨左右,出口创汇达到7亿美元以上。

2、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50亿元,加工产量280~300万吨,年均增长10%,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出口创汇逾15亿美元,实现利税50亿元,主要产品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色产品烤鳗、低温加工虾蟹、头足类(章鱼、鱿鱼)、大黄鱼、罗非鱼等达到渔业发达国家当前的水平。建立福州、厦门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和福州马尾、泉州石狮2个海洋生物技术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海洋生物化工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以上。

3、畜禽产品加工。全省畜禽产品加工达到75万吨以上,其中肉类30万吨,蛋品10万吨,奶类35万吨,蜂产品5000吨。畜禽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5%以上,加工产值达到150亿元,全省规模以上的畜禽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家,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20个,规模以上企业年加工产值达到120亿元。

4、茶产品加工。茶叶初精制加工比例大幅提高,产量达4万吨以上,深加工迅速发展,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产量1.5~2.0万吨左右,茶多酚、茶多糖等生物制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年实现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

5、食用菌加工。全省食用菌年加工量140万吨,加工产值70亿元,年均增长11.63%,鲜品保鲜加工率达70%,培育年产值超亿元加工企业8~10家,年出口创汇力争达4.5亿美元以上。

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

2005~2010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应重点发展果、蔬、笋、水产、畜禽、茶、食用菌七大主要特色农产品的

精深加工,按照我省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闽西北山区绿色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水产、畜牧、林业、园艺四个主导产业和畜禽、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等重点特色农产品的要求,逐步形成与特色优势农产品分布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形成符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律和人们消费取向的加工业体系,建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发展一批具有我省比较优势、具备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一)果蔬笋产品加工

果蔬笋是我省优势农产品,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果蔬笋加工的原料资源丰富,2003年,全省水果产量441.68万吨,居全国第6位;蔬菜总产量达1369.54万吨,居全国第12位;笋产量138.79万吨,居全国第一。

全省果蔬笋加工业基础较好,呈稳步发展态势,2001~2003年,年均增幅为15.6%,2003年,果蔬笋及其制品工业产值达155亿元,占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8.6%,在我省食品工业中居第一位,在全国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7位跃升至2003年的第4位。出口量达50万吨,创汇5.23亿美元,出口创汇仅次于山东省居全国第2位,产品销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果蔬笋罐头、蜜饯、干制品、速冻产品、腌制品、脱水蔬菜、果蔬汁饮料、果醋及生物制品等10多个专业门类的庞大行业,主要产品有蘑菇罐头、芦笋罐头、果蔬汁系列产品、保鲜、速冻果蔬、清水笋等。主要制约发展因素是集约经营水平低,整体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加工损耗大,即食方便、营养、高附价值的果蔬笋制品和功能食品比重不足,优质绿笋、麻笋等多样化深加工技术开发滞后。

1、发展方向

(1)加强水果保鲜技术的攻关,鼓励支持亚热带特色保鲜水果的生产加工。

(2)积极推动冷加工果蔬汁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将具有我省特色的冷加工果蔬酱汁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3)提升果蔬罐头、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粉、果蔬脆片等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4)积极研发果蔬笋功能性产品,将果蔬笋中的功能性成分提取分离后,制成胶囊或添加到各种食品中,制成新的功能性食品。

(5)提高采后清洗、分级、预冷、保鲜、破碎、杀菌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发展最少加工产品,推行净菜、净果上市。

(6)积极开发果蔬笋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技术,提高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主要特色产品

(1)速冻、保鲜果蔬产品

优势与潜力:新鲜水果、蔬菜以其营养全面、口感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将成为今后国际市场的消费主体。我省水果种类多,营养好,价值高,主要适合于鲜吃。近年来我省保鲜水果和速冻蔬菜发展迅速,主要产品有保鲜枇杷、葡萄、油柰、柚子、柑桔等和速冻毛豆、甜豆、枝豆、青刀豆、芦笋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速冻毛豆、美国菠菜等产品甚至成为日本市场开盘报价的标准。我省漳州市速冻蔬菜出口量占全国速冻蔬菜出口量的8%,成为我省最主要的速冻蔬菜生产、出口基地。

发展重点:加强原料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加快无害化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应对国外的技术壁垒;研究开发贮藏、运输、销售冷链物流及配套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2)果蔬汁系列产品

优势与潜力:冷加工果蔬汁(指整个加工过程均不经过高温处理)以其营养成分损失极少,口感佳,正在成为当今市场的新宠。2003年我省果蔬汁系列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15.59亿元,产销量增幅高达17%,具有强劲发展势头。主要产品有橙汁饮料、蕃茄汁饮料、胡萝卜汁饮料、蕃石榴果汁饮料、橄榄汁饮料、余甘汁饮料、莲芯雪茶、什锦果汁饮料等。

发展重点:依据“天然、营养、优质、多品种、多档次”的要求,和我省水果、蔬菜品种多的特点,推广膜分离与冷冻浓缩技术、酶工程技术、冷杀菌和无菌罐装等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开发果蔬原料经过取汁后直接进行杀菌,包装成成品的NFC果蔬汁;生产有利于贮藏、包装、运输和国际贸易的浓缩果蔬汁和具有果味、奶味、甜味等多种风味的复合果蔬汁。

(3)果蔬罐头产品

优势与潜力:我省果蔬罐头多年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量稳居全国前列,仅芦笋罐头一项产值就高达25亿元,产量、出口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龙眼、荔枝、枇杷等特色水果罐头,因资源丰富、口味独特,具有稳定增长的消费群体。

发展重点: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行HACCP管理体系,争创名牌,扩大出口优势。

(4)笋制品

优势与潜力:我省笋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全国第一,年产鲜笋110万吨,占全国的46%。主要产品以清水笋罐头为主,绝大部分生产集中在三明、南平和漳州三个地市。2003年工业产值14.8亿元,产量27.5万吨,其次是软包装笋产品,主要出口国有日、欧、美等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XXXXXXX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前身为新疆XXXXXXX物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初更为现名。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李克定,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2006年6月XXXXXXX市合作区经贸局批准该公司新建10000t/a大蒜深加工生产线项目(伊合经发[2006]35号)。厂址XXXXXXX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安徽路1518号,占地面积5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目前实际投入近4000万元。该项目生产以大蒜为主要原料的系列绿色、保健食品,该项目目前已经安装五条生产线,分别是非油性的蒜酱、汁生产线,油性蒜辣酱生产线,草本饮料生产线,植物蛋白饮料生产线、果醋生产线。产品基本上为新开发产品,三大系列(调味品系列、饮料系列、果醋系列)15个品种。该项目2009年5—12月份计划生产12150吨产品,产值达到1.1亿元,第一年实现利润50万元,实现各种税金250万元,解决就业150人。对带动XXXXXXX市及伊犁河谷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1.《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2007年版)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2009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 6.《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发改工业《2006》2240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8.《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 9.《伊犁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10.《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11.《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4.《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15.《XXXX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6.《XXXXXXX市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30年》

昆明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昆明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农产品加工是指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将农业的主、副产品制成各种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农产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重要环节。农产品加工可以延长农产品保存期,保证品质不变,方便运输,调节市场供需格局,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多且种类丰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产品加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该农产品项目计划总投资17435.2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988.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50%;流动资金4446.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50%。 达产年营业收入39984.00万元,总成本费用31327.49万元,税金及附加359.20万元,利润总额8656.51万元,利税总额10209.71万元,税后净利润6492.3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717.3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65%,投资利税率58.56%,投资回报率37.24%,全部投资回收期 4.19年,提供就业职位770个。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首先应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要注重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农产品加工。既要着眼于国内市场需求,又要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满足社会对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数量和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方便化、安全化、营养化等需求。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 第三章背景和必要性研究第四章市场调研分析 第五章产品规划分析 第六章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七章土建工程方案 第八章工艺概述 第九章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第十章项目生产安全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评价分析第十二章项目节能概况 第十三章进度方案 第十四章投资可行性分析 第十五章项目经营效益 第十六章项目总结、建议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依托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215户,比年净增11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较年年均增长1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5%;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58.9亿元,较年年均增长21.7%,占全市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的34%。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张。随着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整体培育和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张加快,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81户,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37.7%,实现销售收入201.5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77.8%,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三)产业聚集初步显现。以园区为载体,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以李记酱菜、吉香居食品、味聚特为龙头,年加工达85万吨的蔬菜加工集群;以蒙牛、新希望、菊乐为龙头,日加工鲜奶能力达1400吨的乳制品加工集群;以金锣、玉泉、碧海为龙头,年加工达220万头的生猪加工集群;以西龙纸业、丰华纸业为龙头,年加工竹浆达20万吨的竹浆加工集群;以通威、新希望、永祥、丰美为龙头的饲料加工集群;以爱心木业、申宇木业为龙头的竹木加工集群。 (四)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充分发挥各区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初步布局形成了以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为主的粮油、果蔬加工业;以东坡区、仁寿县为主的肉制品加工业;以东坡区、洪雅县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业;以东坡区、彭山县为主的饲料加工业;以洪雅县为主的茶加工业;以洪雅县、彭山县、青神县为主的中药业;以东坡区、丹棱县、洪雅县、青神县为主的竹木加工业等特

全国各地农产品特产

精品文档 1、北京市北京鸭梨、京白梨、白鸡、烧鸭、油鸡、果脯、北京蜂王精、北京秋梨膏、茯苓夹饼、 涮羊肉、桃补花、北京白凤龙、安宫牛黄丸、虎骨酒、北京酥糖、六必居酱菜、北京葡萄酒、北京酸菜、大磨盘柿、密云金丝小枣、少峰山玫瑰花、门头沟大核桃。、上海市 2南汇水蜜桃、三林糖酱瓜、佘山兰笋、松江回鳃鲈、枫泾西蹄、城隍庙五香豆、崇明金 南翔小笼馒头、张江腰菱、嘉定竹刻、崇明水仙花、瓜、南桥乳腐、高桥松饼、嘉定大白蒜、浦东三黄鸡。鼎日有福建肉松、新长发糖炒栗子、稻香村鸭肫肝, 3、天津市 天津核桃、天津鸭梨、耳朵眼炸糕、红小天津小枣、天津对虾、天津红果、天津板栗/ “狗不理”包子、茶汤、桂发祥麻花、桂顺斋糕点、银鱼、盘山柿子、紫豆、沙窝萝卜、 蟹、锅巴菜、葡萄啤酒、王朝牌半干葡萄酒、长城牌玫瑰肠、迎宾牌火腿肠。、重庆市4 九园包子、三江牌合川桃片、山城牌金钩豆瓣、天府可乐、木洞桔饼、双鸭牌永川松花 皮蛋、永川牌豆豉、白市驿板鸭、吴抄手、玫瑰牌油酥米花糖、柑桔橙柚、重庆曲酒、涂山香肚、峨眉牌重庆沱茶、菊花牌冰糖麻饼、静观牌麸醋、蝶花牌怪味胡豆。、辽宁省 5 辽宁苹果、辽西秋白梨、榛子、山楂、辽阳香水梨、北镇鸭梨、大连黄桃、孤山香梅、 香蕉李、软枣、狲猴桃、板栗、裙带菜、关外米仁、酸枣仁、塔城精制陈醋、烟草、五味子、人参、鹿茸、细辛。 6、吉林省 人参、园参、人参烟、人参再造丸、党参、五味子、贝母、细辛、木通、天麻、黄芪、 龙胆、草苁蓉、甘草、刺五加、桔梗、山葡萄、通化葡萄酒、长白山葡萄酒、越桔、越桔酒、苹果梨、猕猴桃、猴头、黑木耳、梅花鹿茸、熊胆、李连贵熏肉大饼、鼎丰真糕点、朝鲜族冷面、吉林白肉血肠、清蒸松花江白鱼。 7、内蒙古自治区 鹿茸、王府肉苁蓉、党参、枸杞、黄芪、黑木耳、发菜、鹿胎、麝香、熊胆、水獭、旱 獭皮。 8 、山西省. 精品文档临漪石榴、稷山枣、平顺花椒、山西潞麻、垣曲猴头、晋祠大米、沁州黄米、大同黄花、汾阳核桃、清徐核桃、山楂、山西党参、黄芪、上党连翘、平陆百合、汾酒、竹叶青酒、玉屏酒、昌蒲酒、蔺泉香酒、桑落酒、太谷饼、闻喜煮饼、平遥牛肉、临漪酱玉瓜。、甘肃省 9 发菜、薇菜、蕨菜、康县木耳、兰州百合、黄花菜、甘谷辣椒、兰州香桃、临泽红枣、 河西沙枣、沙棘、陇南猕猴桃、陇南甜柿、天水花牛苹果、冬果梨、软儿梨、兰州白兰瓜、苦水玫瑰、紫花苜蓿、芨芨草、黄芪、岷县当归、沙漠肉苁蓉、锁阳、甘草、祖师麻、陇南春和金徽大曲、张掖南酒、冰州曲酒、红川特曲、临夏黄酒。、青海省 10 青海菜花蜜、鹿茸、蕨麻、青贝母、秦艽、西宁大黄、冬虫夏草、柴达木枸杞、雪莲花、青海白磨菇。 11、广西壮族自治区罗汉果、沙田柚、荔枝、香蕉、柑橙、金橘、木菠萝、菠萝、桂圆、芒果、山楂、山葡 萄、恭城目柿、黄皮菜、灌阳红枣、扁桃、猕猴桃、白果、八角茴油、香菇、甜菜、甘蔗、白糖、玉林优质谷、薏米、东南墨米、环江香粳、靖西香糯、木薯、桂林花桥牌辣椒、桂林三花酒、广西动物药酒、蛤蚧、灵香草、金银花、桂皮、灵芝菌、安息香、田七、茯苓、漓江鱼、府州桂花鱼。、广东省12凤凰菜、五指山菜、九峰白毛菜、英德红茶、荔枝、槟榔、黄登菠萝、杨桃、菠萝蜜、 荔枝蜜、香蕉、椰子、龙眼、木瓜、话梅、潮州柑、何首乌、广式点心、广式腊味、清平鸡、东江盐焗鸡、三黄胡须鸡、太爷鸡、潮汕膏蟹、沙井鲜蚝、万宁燕窝、海龟、长春酒、透明马蹄糕、沣塘马蹄粉、纯正莲蓉月饼、吴州海蜇皮、东莞腊肠、沙河粉、拉肠粉、及第粥、春饼、盲公饼、油头烙饼。 13、福建省 枇杷、龙眼、荔枝、菠萝蜜、坪山柚、文旦柚、橄榄、天宝香蕉、凤梨、柑橘、海田鸡、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浅谈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论文名称:浅谈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地市:平顶山市 准考证号:040312100063 姓名:刘祎 学科专业:食品与科学工程 指导教师:纠敏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3年6月

浅谈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摘要 农产品深加工是指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以体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环节,与“农产品粗加工”概念相对应。如将稻谷、玉米加工为大米、玉米粉的生产,称为粗加工;在完成粗加工的基础上对半成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价值,以追求更高附加值的生产,称为深加工。当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甚为丰富,供大于求,出现结构性、地域性、暂时性过剩,而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低,因此,目前在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对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大改变,其意义在于初级农业产品的利润附加值很低,深加工可以大幅提高利润率。它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食品加工的基础,发展食品工业提升农业,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向高效益转变的出路。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项目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坚持走科技兴企的道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精深加工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的应用必将大放异彩,农产品加工前景一片大好。本文主要阐述了农产品深加工的现状、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对策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 Processing ABSTRACT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fers t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deep processing production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production of its benefit maximization, corresponds with the "roug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rice, corn, corn flour processing for rice production, known as the rough machining; based on the rough processing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 to further perfect, make it more valuable, in pursuit of higher value-added production, called deep processing. At present, because the agricultural bumper harvest of in successive year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very rich, beg for be more than, structural, regional, temporary excess, but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 consumption level per capita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average level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therefore, current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great potential in china.. Therefore, vigorously develop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re are major changes to the adjustment of China's rural economic structure, increasing farmer income,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primary agrical trual products value-added profits are very low, deep proces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ate of profit. It is 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 but also is the basic of food processing, food industry promoting agriculture, is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the way to high efficiency transformation so that we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chnology content of projects and products adhere to the roa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Problems; countermove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我国杂粮深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杂粮资源现状 我国杂粮种类繁多,是世界上重要的杂粮主产国之一。谷子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荞麦、糜子和黍稷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高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八位和第六位;蚕豆占世界生产量的二分之一;绿豆、小豆占世界生产量的三分之一;燕麦、豇豆和小扁豆是主产国,因此我国有“小杂粮王国”之称。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杂粮生产国和出口国,杂粮年种植面积约900万公顷,生产总量在2000万吨以上。其中,荞麦、燕麦、糜子、青稞等面积约为350.8万公顷,占3.8%;谷子、高粱

面积约240万公顷,占2.3%;绿豆、豌豆、蚕豆、小豆等面积约为320万公顷,占2.6%。杂粮总产约197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其中荞麦、燕麦、糜子、青稞等产量约为766万吨,占 1.6%;谷子、高粱产量约为720万吨,占1.5%;绿豆、豌豆、蚕豆、小豆等产量约为486万吨,占1.1%。 我国杂粮分布很广,各省市区都有不同规模杂粮的种植面积。如谷子分布在23个省区;高粱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大麦分布在24个省区;荞麦主要分布在12个省;燕麦分布在16个省;蚕豆主要分布在23个省;绿豆和红豆在24个省有种植。杂粮虽种植分散,但是多数仍分布在生产条件较差和贫困的地区,以西北、西南为主。我国杂粮面积在35万公顷以上的有11个省区,在70万公顷以上的有内蒙古、山西、云南等省。 杂粮营养丰富并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如莜麦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总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居谷物之首,特别是所含的β-葡聚糖在所有谷物中含量最高,β-葡聚糖对于维持血糖平衡和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具有明显的效果;荞麦种子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荞麦面粉的蛋白质的含量很高,约为10%~15% ,荞麦中的黄酮类物质—芦丁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能,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也有独特的功效;小豆是制作各种糕点馅和风味食品的原料,具有活血,消肿,解毒等多种药用价值;绿豆富含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清凉解毒,止泻利尿,滋补强身的作用;薏苡仁中除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含量较高外,还含有薏苡素、薏苡酯等功能性成分。 因此,因地制宜的开展杂粮加工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来控制和操纵食品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分,将会使杂粮加工更加符合现代食品要求,为杂粮食品发展提供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我国杂粮资源深加工的利用现状 (一)杂粮深加工的主要形式 目前的杂粮加工可分为四大类型:一是原粮或经过简单分选、包装的初级加工品;二是传统风味小吃;三是方便食品;四是以高粱、大麦等杂粮为原料的酿造食品。杂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杂粮加工是把杂粮按其用途分别制成半成品或成品的生产过程。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变化小的加工过程可称为初加工;加工程度深、层次多,经过若干道加工工序,原料的理化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营养成分分割很细,并按需要进行重新搭配,这种多层次的加工过程称为深加工。通过深加工可使杂粮产品实现增值。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杂粮加工制品的质量与等级标准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应地加工工艺与设备也需更新。现在我国杂粮深加工产品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1、杂粮饮品 包括普通型饮料和发酵型饮料。如富含黄酮物质的荞麦功能饮料、大麦茶、大麦咖啡、绿豆汁、薏苡仁保健饮料、燕麦乳、小米奶饮料等;而辅以牛奶、蔗糖,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荞麦酸奶、小米酸奶、薏苡仁酸奶则属于发酵型饮料。 2、黄酮类物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拔毒生肌、降糖、降脂等生物功效,并可吸收紫外线。自荞麦中提取的类黄酮作为医药原料和添加剂用于制作中成药、营养保健食品、护肤霜、防辐射面膏、淋浴液、生物类黄酮胶囊、生物类黄酮牙膏等制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此外,生物类黄酮物质还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来抑制油脂酸败且无毒副作用。 3、植物油 荞麦胚芽经洗涤、脱水干燥、压榨后可制得荞麦油。荞麦油中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多且不饱和脂肪酸多为反式脂肪酸,易进行脂肪酸代谢。薏苡仁经提取后得到的薏苡仁油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肌体免疫,降低因化疗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的功效,其营养保健功能已得到公认。利用超声波超声强化提取薏苡仁油,再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薏苡仁油脂肪进行萃取分离,发现其含有较多的油酸和亚油酸。 4、蛋白提取物 荞麦种子经碾磨、碱提、浓缩、中和、杀菌、干燥制得的荞麦蛋白萃取物有较强的胆固醇抑制作用。国外对荞麦蛋白质的利用主要是将其作为产品的配料,以改善食品的组织结构,增加营养价值。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民俗风情文化 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省毗邻,西、西北与省接界,西南与省相连,东隔海峡与岛相望。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除了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等人文景观。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地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省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闽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平原窄小;闽江口以南有较大的沿海平原,如平原、兴化平原、平原、平原。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耕地集中区,亦是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省城市间往来在过去往往要经水路来达成。有闽江、、九龙江下游冲积而成的四大平原:平原、平原、平原、兴化平原。 一、气候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冬季温暖,1月沿海平均气温7-10℃,山区6-8℃。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无霜期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其他地区可一年两熟,适宜种植水稻和茶树等。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季节分配不均,有较明显雨季和干季;3-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50-60%,7-9月是台风季,降水量较多,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为,降水较少。年日照时数为1700-2300小时。沿海及岛屿地区有效风能达2500-6500千瓦时/平方米。风能和海峡油气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的风土人情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 干意见 【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 【发文字号】闽委发[2003]11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3.10.22 【实施日期】2003.10.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闽委发[2003]11号2003年10月22日)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现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1、深刻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步伐的迫切要求。各地

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2、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项目带动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省县域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经济较发达县(市)力争提前实现翻番,欠发达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过上比较殷实的小康生活,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全面进步,依法治县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到2017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指导原则。(1)把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富民强县。(2)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走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3)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转变政府职能。(4)立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简政放权,激活县域经济内在活力。(5)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支持经济较发达县率先发展,引导中等发展水平县加快

福建省第八轮农业产业化

福建省第八轮农业产业化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办法 根据2015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和省政府主要工作任务安排,经研究,决定开展第八轮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评审和认定工作。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认定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审认定工作实行行业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部门联合审定,确保公平公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产业导向原则。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园艺、畜牧、水产、林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和水果、蔬菜、粮油、茶叶、食用菌、林竹、畜禽、水产、花卉(中药材、生物质利用)等特色优势产业,认真做好企业筛选推荐与认定工作。 (三)区域平衡原则。根据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状况,适当降低经济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申报、认定标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辐射带动原则。注重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对能直接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上下游全产业链形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五)突出重点原则。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行业领军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种子种苗、生物科技等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企业倾斜扶持。 (六)精简高效原则。对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直接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对第七轮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只开展监测工作,监测合格的保留资格,不合格的予以淘汰;对已上市或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中符合条件的直接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对新申报企业精简申报材料,简化程序,减轻企业负担。 二、申报条件 (一)组织形式。申报企业必须是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2年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类企业。 (二)经营主业。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主业,经营的农产品占总销售收入(交易额)的70%以上。 (三)经营规模。企业上年固定资产、销售收入(交易额)达到规定标准(各行业具体申报标准详见附表1)。对农作物专业种子(种苗)企业要求上年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 (四)带动能力。企业在本省内建立较大规模的原料生产基地,对本省农户辐射带动面广;企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以土地、资本、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为纽带,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永丰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5) 为促进我村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2020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依托我村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永丰村位于大河湾镇西部,距镇政府12.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33059亩,耕地面积19357亩、草牧场面积 298亩、林地面积 3657亩;全村共有 4 个村民小组,共 326 户、人口 1341。该村属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有广袤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以及优异的天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以玉米、谷、大豆为主,其中玉米1.35万亩,杂粮0.5857万亩;畜牧生产以牛、羊、猪养殖为主,现有2015年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永丰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永丰村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由于自筹能力有限,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发展壮大过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强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发布自身产品信息;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特色农产品的出路与对策

我国由古至今一直是农业大国,不仅农产品种植的面积居世界第一,更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20%,果品年产量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14.5%,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蔬菜年产量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60%,粮食产业更是巨大。近几年,我国的形式越来越好,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也都在大量的进行出口,这就促使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际市场。所以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自改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分户经营条件下发展的基本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但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人们的认识观念、操作行为和特色产品的品牌营销、营销理念等方面和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根据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的跟踪理解,特色农业仍然出现了很多影响其快速发展的现象。(更多营销方法尽在《长松企业组织系统》工具包!) 一、一哄而上,跟风现象严重。市场上一种特色农产品走俏了,就大种特种这种特色农产品,造成此农产品过剩,价格大跌,农民经济收入明显下降,于是便大幅度削减种植面积,后因这种特色农产品产量少而价格上涨,农民后悔不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民、政府还有当地企业都没有把握好市场的平衡杠,有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有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会越来越小,有的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从消费需求充分了解,预测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走向,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市场变幻不定而使农产品价跌造成的损失。

二、新特或优势产品没有销路。这种现象有两种表现:其一新特农产品在外地市场俏销,而在本地却产量小,没有销路原因是少数农户小面积种植,没有形成市场而被冷落;其二优势农产品虽然在本地种植面积很大,质量好,产量高,但却没有取得应有的经济价值。因为本地和外地没有建立起顺畅的销售渠道,未实现与经济有效的结合。 三、所调整的特色农产品质量低下,造成价格下跌,没达到预期增收目的。主要原因是特色农民没有掌握种植技术,而政府靠行政命令强行种植或推广,造成农产品产量少、质量低、农民利益受损。 四、农民和企业只重视特色农产品生产,不重视特色农产品包装,而造成特色农产品贬值现象比较普遍。其实,在特色农产品的包装上,有些企业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他们认为用当地的土包装会显示出自己农产品的特色,结果却恰恰相反,在市场上消费者会认为此产品档次低,虽然具有特色,但是却搬不上台面。所以特色农产品包装是特色农业结构调整最快捷的方法,同样的农产品经过分档、打蜡、上光等包装后,价格更会倍增,且销量很好。 五、缺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增值困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是特色农产品增值的最有效途径,它可以使特色农产品价值连番增长,而本地目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特色农产品产出后直接上市,或是进行简易的打包等方式,得到的只是低廉的原始价值,其经济收入往往受到限制,很难有突破性增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是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出路。 六、即使,综上所诉的每一点做的都很好,但是,特色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也很难把特色农产品的价值最大化。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消费者

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农副产品 【发文字号】闽政办[1999]127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9.07.05 【实施日期】1999.07.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闽政办[1999]127号1999年7月5日) 第一条为促进我省农产品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我省农产品的质量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规范名牌农产品的认定和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农产品是指农、林、水、畜、禽产品及其初级加工品(指便于农产品销售的初级加工及包装)。 第三条凡在本省范围内种植和养殖的农产品及其初级加工品均可申请参加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的认定。由农产品原产地和加工企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程序申报。 第四条福建省名牌农产品条件:

1.在独特的自然条件包括在特殊的土壤品质、优质水源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生产的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原产地”产品,具有区域生产优势和广阔市场发展前景,可以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以原产地命名的农产品,应有较长的生产历史和传统。 2.引进栽种、养殖、生产并经过改良、创新,适合在区域或全省范围广泛推广的名优产品。 3.产品质量稳定,并经指定的检测机构检验,产品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近期先进水平,近年来未发生产品质量重大事故和出口商品索赔事故。 4.具有健全的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实施综合标准化管理,包括建立品种、种苗、种植或养殖过程以及产品的采集、加工、包装、运输、贮存等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标准体系。 5.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在国内外市场和消费者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在同一类产品中,产销量居全省前列,或新开发的、经过专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