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蚂蚁的救助》习题

《蚂蚁的救助》习题

《蚂蚁的救助》习题
《蚂蚁的救助》习题

《蚂蚁的救助》习题

一、读一读,写一写。

蚂蚁浇水迅速责任挣扎恢复昆虫小心翼翼生命力生灵落难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泥土()的工具()的触角()地挣扎

()地观察()地逃离

三、读一读,注意加横线的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

1.它们是些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

2.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并试图将它衔走。

3.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四、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偶然还是出自本能。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1.文中的“它们”是指谁?这种“道德品质”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

2.你从蚂蚁的救助行动中受到什么启发?

-----------------------------------------------------------------------------------------------------------------------------------------------------------------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湿漉漉细小小小努力静静迅速

三、略

四、 1.蚂蚁互相救助的道德品质

2.略

【人教版六下数学】比例的应用(7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尺(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

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最简的比。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第4单元比例 第2课时比例尺(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完整版)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 (1) 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连的量; (2) 分析判断题中相关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 (3) 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 (4) 解比例式 (5) 检验,写答句 例题分析 例1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 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分析解答】 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20÷1200 000 =4 000 000(厘米) 104 000 000 =1400 000 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 例2 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 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题分析】 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 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 55+7+8 。 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 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55+7+8 =225(平方米) 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 例3 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 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题分析】 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 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千米/时), 客车的速度:108×55+4 =108×59 =60(千米/时) 列综合算式:270÷2.5×55+4 =270÷2.5×59 =60(千米/时) 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例4 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5%,要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 天? 【分析解答】 题中有“修的天数”和“修的米数占全长的百分之几”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他们的关系如下:

《蚂蚁的救助》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蚂蚁的救助》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核心提示:【内容简析】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设计理念】本文设计立足于“以读为本&rdq 【内容简析】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 2.“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 四、小结

【教师版】小学奥数6-2-9 比例应用题(二).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 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 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 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 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 x y a b x y a b ++=-- ;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 =;::::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 a 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 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比例应用题(二)

【免费】六年级数学下-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比例尺(1)人教

3.比例的应用 第1课时比例尺(1) 1.仔细想,认真填。 (1) 一幅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是1:33000000,它表示图上距离1 cm相当于实际距离()km。 (2)把数值比例尺1:3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3)设计师把一种精密零件的尺寸放大到原来的100倍后绘制在图纸上,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2.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总高度约为320 m,画在图纸上是4 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3.一个零件(形状如图)的实际长度是2 mm。量出下图中零件的长度,并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4.下面是小东家到学校的示意图,小东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1200 m。 (1)请你量出图上距离,并计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将这幅图的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5.天安门广场的长为880 m,宽为500 m,李军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天安门广场的长为4.4 cm,王明在另一幅地图上量得天安门广场的长为1.1 cm,而老师说他们量得的数据都对,你能解释原因吗? 6.明德小学校园长500 m,宽200 m。要在长、宽分别为20 cm、10 cm的纸上画出它的平面图,选择的比例尺应小于多少呢?

3.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比例尺(1) 1.(1) 330 解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可知,图上1 cm表示实际距离33000000 cm=330 km。 (2)30 解析根据数值比例尺1: 3000000可知,图上1 cm表示实际距离3000000 cm,再换算成千米作单位的数。 (3)100:1 解析绘制精密零件时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此时零件的实际大小为后项,写成1。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20 m=32000 cm 4:32000=1: 8000 答: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1: 8000。 解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为4 cm,实际距离为320 m,所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 cm: 320 m=4 cm: 32000 cm=1: 8000。 3.图中零件的长度是3 cm。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 cm=30 mm 30:2=15:1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1。 解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过测量知道图上距离为3 cm,实际距离为2 mm,所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 cm:2 mm=30 mm:2mm=15:1。 4.(1)图上距离为3 cm。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0 m=120000 cm 3;120000=1:40000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40000。 解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过测量得出小东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3 cm,实际距离为1200 m,所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 cm:1200 m=3 cm: 120000 cm=1:40000。 (2) 解析根据数值比例尺1: 40000可知,图上1 cm的距离相当于40000 cm的实际距离,也就是400 m。 5.他们在两幅不同的地图上量天安门广场的长,两幅地图的比例尺不同,所得到的图上距离也不同。 解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相同,两幅地图的比例尺不同,所量得的图上距离也不同。 6.画满纸的长,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500 m=50000 cm 20:50000=1: 2500 画满纸的宽,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教案(s版)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动物的。 第五课翠鸟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8个生字,学会其中16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苇秆、抓住、腹部、衬衫、清脆、疾飞、泛着、泡泡、逃脱、锐利、摇晃、饲养、希望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5、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复习课文: 理解、听写生字词: 苇秆、颜色、绣花、衬衫、清脆、疾飞、广泛、等待、逃脱、利箭、饲养、渔翁、小溪、摇晃、锐利、小巧玲珑 鲜艳(yà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疾(jí)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 等待(dài):“待”是守候,即等着。 锐(ruì)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 饲(sì)养:喂养。 注视:集中精力的看。 逃脱:逃跑,顺利逃掉。 锐利:尖锐,锋利。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陡峭:山势高而陡峻。指山势等坡度大,直上直下。 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一、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认识翠鸟身上的颜色 ①“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啊?(绿色的) 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读句子。 (头上的羽毛象橄榄色的头巾,橄榄是绿色的;背上的羽毛象浅绿色的外衣。……) ③既然“翠”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 (这个翠字不仅表示绿色,颜色亮一点,而且还表示很可爱,好听。) ④那翠鸟是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绿色呢?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⑤“鲜艳”是怎样的?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那么鲜艳呢?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

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说说它的具体内容吗? 2.请你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且说明理由。 5:7和8:13 1/2:1/3和1/4:1/6 3、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几: 14:()=35:5 ():5=4:10 二、导入新知 我们知道比例中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呈现情境图,解决实际问题。 ⑴呈现情景图。 ⑵你如何理解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⑶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⑷学生交流。 (5)尝试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尝试解答。

学生交流,形成方法。 解: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 4:10=14:x 4x=14×10 4x=140 x=35 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教师指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解比例。 2、比较、小结。 (1)提问:解比例的方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 方法小结: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其实,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他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解比例。 5 :8 = X :40 X/9 = 7/3 1/2:X = 1/6:2/5 1.5:0.6=x:0.4 2.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并求未知数的值。 (1).12和5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X和1/3的比等于4 :3。 3、拓展延伸。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是最小的质数,已知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多少? 四、课堂总结: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7蚂蚁的救助》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 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7 蚂蚁的救助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蚂蚁的救助》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 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 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这个人类应该具 有的道德品质,是进行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设计体现以 下特点: 1. 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情感体验作好心理铺垫。 2. 激发内需,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源自文本又发自内心,超越文本。 3. 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4. 在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中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 个:榴、挣、恢、埋、迅、速、责、德;会写的字15 个: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会掌握的词语12 个: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 3. 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 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1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激趣揭题 (一)谈话激趣,资料导入。 1.(展示课件第三屏) 图上这位昆虫朋友是谁?你在哪见过它? 2.说说你对这位昆虫朋友的了解。 3.板书“蚂蚁”。 (1)学生观看老师书写。提醒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读写“蚂蚁”一词。 (二)引领猜测,揭示课题。 1.板书“的救助”。 2.齐读课题,理解:“救助”什么意思?“蚂蚁的救助”呢?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分解为讲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了什么?结果呢?) (二)学习生字,扫除障碍。 1.轮读课文,边听边用笔在文中圈出生字。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为生字词和多音字正音。 2.(展示课件第四屏) (1)指读生字,集体正音。 (2)互相提醒生字的字形要注意的地方。 由图片导入,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对蚂蚁的认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猜猜作者会写什么?是习作知识的隐性培养。 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三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分解难度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方法之一。 课前准备: 1.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 两个PPT 演示文稿(文字、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2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比例尺的概念、例1》教学设计方案

《比例的应用比例尺的概念、例1》教学设计方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比例尺(1)(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探究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机器零件纸,北京的平面图。 【情景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多少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纸上。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新课讲授】 1.比例尺的意义。 (1)教师讲解: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把它起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板书:=比例尺)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最简整数比。 (2)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1∶100000000。 (3)组织学生议一议: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100000000”表示什么?指名说一说:“1”表示图上距离,“100000000”表示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1cm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cm。 教师说明: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写成。 (4)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尺。适时讲解: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线段的长度1cm是图上距离,50km是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距离1cm 代表着实际距离是50km。 (5)教师用投影出示图纸。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比例尺2∶1表示什么? 指名汇报:2∶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 教师小结: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时比例尺的前项比后项大。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教学例1。 (1)教师出示教材第53页例1。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什么是比例尺? 教师指名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4cm∶120km =2.4cm∶12000000cm =1∶5000000 (2)巩固应用。教师出示教材第53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检查。 答案:教材53页“做一做”:2cm∶5mm=20mm∶5mm=4∶1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比的运用》《比例的应用》练习题(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比的运用》《比例的应用》练习题 1.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2)如果a ÷b=1 3 ,b 就是a 的3倍。 ( ) (3)如a :b=3:5,那么a=3,b=5. (4)从学校走到电影院,小明用8分钟,小红用10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4:5. ( ) 2.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请化简下列各比。 24:36 0.75:1 3/4:9/10 3.(1)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2 5 ,养了多少只鸭? (2)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3 5 ,养了多少只鸭? (3)张大爷养的鸭和鹅共有700只,鸭和鹅的只数之比是5:2,鸭和鹅分别有多少只? 你能用上面的数据编出其他的分数乘除法问题吗? 4.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5.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农民伯伯准备用2 5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 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6.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数和丙数的

比是多少? 答案: 1.错 对 错 错 2.2:3 3:4 5:6 3.(1)200÷2 5 =500(只) (2)200÷(1-3 5 )=500(只) (3)700×5 7 =500(只) 700×2 7 =200(只) 4.1204=30(厘米) 3+2+1=6 30×36 =15(厘米) 30×2 6 =10 (厘米) 30×1 6 =5(厘米) 5.800×2 5 =320(平方米) 800-320=480(平方米) 2+1=3 480×2 3 =320 (平方米) 480×1 3 =160(平方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比》练习题 一、填空题: 1、5.4 :1.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 及教学反思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7蚂蚁的救助 语文S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ǎyǐ( ) jiāo( )水zhēng( )扎huī( )复 一méi( ) xùn sù( ) 衔yǎo( ) zérèn( ) 二、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回答问题。 1.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人类应该向蚂蚁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本文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抄一抄。 1.但它们是些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地逃离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蚂蚁的救助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蚂蚁的救助 一、说教材。 《蚂蚁的救助》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二、说教法 由于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对同学们来讲是既熟悉又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蚂蚁是大家常见的一种动物,而陌生适应为大家对蚂蚁能够在遇到危难时相互救助这件事很陌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默读感悟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默读能力,让同学们进行默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中自我管理、不干扰别人学习的自制力。这篇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也需要同学们用心去感悟,而默读是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在读的训练上多采用默读。 2.讲解法。由于学生对蚂蚁的救助行为会产生诸多的疑问,所以在教学中我对这一部分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搜集资料法。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蚂蚁,在课前我让学生对蚂蚁的知识进行搜集,尤其是蚂蚁在火中能抱成团,进行自救,让

同学们对本课蚂蚁的救助行为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 三、说学法 1.圈点批注法。“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读书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画“?”,把蚂蚁之间进行救助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样能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进行积极的思维,提高读书的效率。 2.自主学习法。在课堂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谈读后的收获,去说读后的感悟,把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3.竞争法。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和不服输的天性,把这种潜质合理的引导,就会在学习中发挥巨大的推动力。简单一点的可以个人竞争,难度较大的则小组竞争,把竞争、挑战引用到朗读上也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按顺序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教学重点: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六年级数学(下)课堂教学设计年级六 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授课2 设计时间总课时时间比例的应用(一)学习内容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解比例。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学习准备白板课件 二度备课集体备课一、复习准备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1)什么叫比例? 性质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例和207.2∶8 18∶0.002 10∶和100∶0.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导3 ()填空。学()(∶=∶ 3.692.46 × (× )))=(过二、导入新课程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

4:10=14:x 或14:4=x:10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 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教师:在一个比例式中,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项,导学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过四、巩固练习程教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在黑板上出示:∶ 13=9 3∶4=x∶21 4∶32 ∶ xx ∶8=12 抽取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学生解答, 示,并集体订正。教师: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什么?五、全课总结()什么叫解比例?1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②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比例的应用 4:10=14:x 14:4=x:10 板书设计4x=10×14 x=35 将比例转化为方程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学习了比例的性质后对本导学反思节课有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解方程方面还需加强运算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教学设计

2019年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doc

7、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 个,会写的字 15 个,会掌握的词语 14 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 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2、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2、在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中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 个,会写的字 15 个,会掌握的词语 14 个。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 个,会写的字 15 个,会掌握的词语 14 个。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 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 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 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蚂蚁的救助》习题

《蚂蚁的救助》习题 一、读一读,写一写。 蚂蚁浇水迅速责任挣扎恢复昆虫小心翼翼生命力生灵落难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泥土()的工具()的触角()地挣扎 ()地观察()地逃离 三、读一读,注意加横线的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 1.它们是些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 2.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并试图将它衔走。 3.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四、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偶然还是出自本能。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1.文中的“它们”是指谁?这种“道德品质”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 2.你从蚂蚁的救助行动中受到什么启发? -----------------------------------------------------------------------------------------------------------------------------------------------------------------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湿漉漉细小小小努力静静迅速 三、略 四、 1.蚂蚁互相救助的道德品质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比例的应用》优秀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例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地图。(挂图) (1) 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 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2.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什么叫做比例尺? 师: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2.数值比例尺。 (1) 出示课文插图。 (2) 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 (3) 认识数值比例尺。 ① 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② 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并做相应板书。 ③ 因为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 所以1厘米:100000000厘米 =1厘米:1000千米 1:10000000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千米。 ④ 1:100000000有时也写成分数形式100000000 1。 3.线段比例尺。 (1) 出示课文插图。 ㎞

(2) 找到“比例尺 ”。 (3) 认识线段比例尺。 ①说明:“比例尺 ”是线段比例尺。 ②“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 (写出相应板书) (4)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例1) ① 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 ② 学生尝试改写,并与同学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改写。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5000000㎝ =1:5000000 4.放大比例尺。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在图纸上。 (1) 出示课文中的“图纸”。 (2) 找到“比例尺2:1”。 (3) 比例尺2:1表示图上距离2厘米相应于实际距离1厘米。 板书:比例尺2 : 1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4) 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5.比例尺书写特征。 (1) 观察: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2) 看一看,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过程要求: (1)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数值比例尺) (2)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 汇报交流结果。 2.完成课文练习八第1~3题。 0 50 100㎞ 0 50 100㎞

最新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 救助是什么意思?(2) 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