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课堂实录

执教者: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

一、导入: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

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

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

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

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

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

生:【齐声】驴!

师:哪里的驴?

生:【齐声】黔,贵州!

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黔”怎么读?

生:【齐声】qián!

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生:【齐声】读!

师:对,首先要读。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

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

生举手。

师:女生优先吧。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一女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

一男生朗读课文。

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

生笑。

师: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

生齐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

三、分析“驴”的形象

师:读寓言要抓故事,读故事要抓主要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是什么样的驴?请用自己的习惯标画出哪些语句主要写驴,从哪些方面写驴,写出了一头什么样的驴?

学生标画。

师:来交流一下。

生7:“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一句从虎的角度写驴外表的强大。

师:外表强大?请推敲怎么表达。

生8:光从外表还看不出强大。

师:那就是写外表之大,刚才他说了“以为神”,这句话怎么译?

生8:把它当作神。

师:很好,以之为神,从老虎的角度写驴外表之大。

生9:“驴一鸣,虎大骇”一句从老虎害怕的角度写驴鸣叫声大。

生10:这一句告诉我们,因为贵州本来没有驴子,所以驴一叫,老虎就怕了。

师:请注意围绕如何写驴这一核心话题思考!

生11:“驴不胜怒,蹄之。”一句中显示了驴脾气的暴躁。

师:这能看出驴脾气暴躁,“不胜怒”是什么意思,能译一下吗?

生11:禁不住愤怒。

生12:这句也可看出驴没有真才实学却自以为是。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生12:从“蹄之”。

师:蹄不也是一种本领吗?怎么说它没有真才实学啊?

生13:我来补充,“不胜怒,蹄之”,驴忍不住发怒了,但它除了蹄,实在没有其它强大的本领了。

师:很对,文中还有一句与之意思相似的句子,你能找一下吗?

生13:“觉无异能者。”

师:谁觉?

生:【齐声】老虎!

师:对,你们看鸣、蹄这些本领确非异能,表明驴确实没什么真本领。

师:还有写驴的地方吗?谁注意过第一句话,“黔无驴”不也是在写驴吗?

生点头。

师:这驴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生14:从外地来的,是船载以入。

师:“船载”是什么意思?

生14:用船运过来。

师:译得好,这不就是写驴的来历吗?

师:读寓言要特别注意主角的结局,我们还不得不关注驴的下场,这很重要!文中哪句是写驴的结局?

生:【齐声】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师:这句话还是从老虎的角度来写驴,如果从驴的角度考虑该怎么说呢?

生15:驴被咬断了喉咙,吃光了肉。

师:好的,那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生16:驴无异能。

师:这个问题一下回答蛮难的,待会再往深处想,我们先从前人说过的成语来看看。

生17:黔驴技穷。

生18:黔驴之技。

生19:外强中干。

师:“外强中干”是否出自本文还需考证,但用在这里很贴切。

生20:庞然大物,工于心计。

师:成语积累很丰富,“工于心计”形容老虎也很贴切,但是否语出此处同样得考证。

师:“庞然大物”在什么情况下用?姚明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简直是庞然大物。这个例子行吗?

生21:不行,“庞然大物”不能形容人。

师:好,有想法,但想法不一定对。请联系驴的遭遇,再看看可以形容人吗?

生22:能,“庞然大物”形容表面强大却没有真正能力的对象。

四、分析“虎”的形象

师:对,驴的故事就大致读到这里。刚才有个问题同学们很为难,事实上作者的大量笔墨并没有用在驴身上,而用在老虎身上,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是一头怎样的虎。

生23:老虎是胜利者。

生24:但老虎一开始怕驴。

师:从文中找依据说说。

生24:“以为神”、“大骇”、“远遁”、“甚恐”。

师:找的好。

生25:老虎工于心计,它慢慢了解,慢慢适应驴。

师:也从文中找依据说说。

生25:“稍出近之”、“又近出前后”、“稍近益狎”,老虎一步一步在试探,表明它工于心计。

师:说得真好。刚才古人读《黔之驴》从驴的角度概括了很多成语,我们能不能从老虎身上也概括几个词,可能以后会成为成语,同学们能试试吗?

生26:黔虎之智。

生27:黔虎识驴。

五、分别从驴和虎的角度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概括的真好。那学了驴、虎的故事,下面就来讲故事,小时候

我们讲故事怎么开头的?

生:【齐声】很久很久以前……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注意可以有自己的语言但不能脱离原文。

生讲述故事。

师:这位同学注意了故事性,但有个细节,驴到底踢到老虎没有啊?

生28:没有踢到,老虎是很机智的。

师:我们再把讲故事的要求提高一点,分别用虎和驴的口气来讲,挑战一下吗?

一男生以驴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讲得很生动,故事性强。对方言的感情也挺深,味道不错!

生笑。

一女生以虎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也不错,把老虎的心理表现得很细腻,层次分明。故事讲完了,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生迟疑。

六、探究故事的深层寓意

师:老虎的故事比驴的故事生动全面,那课题怎么是黔之驴,不是黔之虎呢?

生29:是用黔驴反衬黔虎的聪明机智。

生30:柳宗元借驴讽刺当时昏庸无能的官员。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深刻,学古文要知人论世,从当时的背景出发,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代,朝中很多官员地位显赫却无多少本领,作者就借驴讽刺朝廷中那些位高权重却昏庸无能的大臣们。同学们以后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也可以联想到这头黔之驴!

生:【齐声】好!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大家都不喜欢驴,老师有些疑问,有人喜欢驴吗?

生31:现实生活中驴还是很有用的。

师:老师也喜欢驴,它勤劳踏实可爱,不工于心计,北方人家里的驴都是宝,帮人拉磨拉车。而文中的驴是说“至则无可用”,不是说驴没有用,这怎么理解?

生32:没有把驴放到该放的地方,这驴就没有用了。

师:人如果这样,恐怕结局也如此啊!那到底是谁导致了这个悲剧呢?

生:【齐声】好事者!

师:柳宗元不敢讽刺好事者,好事者是谁啊?

生33:是当时的皇帝。

师:那前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解决了,黔之驴的悲剧是因为好事者的无事生非,能从好事者的角度概括一个词语给后世留下些教训,来尝试一下。

师生:【齐声】载驴入黔!

师:一起记住这个悲剧故事的教训吧,同学们长大以后可不能做这样的事啊!

生点头。

七、结课

师: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寓言,知道了关于驴、虎和好事者的三个故事,懂得了古人概括和我们自己概括的八个成语,明白了一些道理,好,下课!

摘引自

黄厚江老师示范课《黔之驴》教学艺术浅析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杨万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明确界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对话性。迦达默尔说,“真正的对话本质是游戏的”,“任何一种对话进行的方式都可以用游戏作出描述”。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本身就蕴涵着游戏性特征,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建构游戏精神。在2012年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苏派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主题研讨会上,黄厚江老师执教了名师示范课《黔之驴》,其简朴的教学设计、灵动的教学过程、实在的教学效果,给近千名听课教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本文尝试从阅读教学对话中游戏精神建构的视角,对黄老师这节示范课的教学艺术进行粗浅的分析与阐释。

一、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快乐相约

轻松的氛围,自发的参与,是各类游戏活动共同的外在特点。在自主参与中体验自由的快乐,应该是阅读教学对话游戏精神的首要内涵。黄老师善于以精要的评点、诙谐的语言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引进自由、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比如,在课的起始阶段,他问学生是否知道寓言的主要特点,一个学生回答说是“小故事,大道理”。接着,黄老师说这个特征概括得很好,但我们也不一定言必谈“大道理”,对一些“小道理”也要多加关注。黄老师由“大道理”向“小道理”的精要点拨,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因为,七年级学生对悟出寓言中的“小道理”无疑更有自信心,更有积极性。

在具体感知驴的故事之后,黄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了故事里的“道理”:“驴的悲剧是驴造成的吗?黄老师不仅说自己很喜欢驴,更是将自己比作一头干事认真、了无心机的好“驴”,说他这头“驴”正是由于没被错放到黔地的山上去,才能在江淮平原上发挥自己的长处,认真地干好教书的活计……这个新鲜而幽默的比喻,让学生在欢笑中认识到了造成驴的悲剧的原因其实并不是驴自身,而是那个“好事者”,因为他不应该无事生非,将驴“船载以入”。

反观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本来应该有的轻松与快乐被很大程度地漠视了。一是面对学习的内容,学生感觉“不由自主”。很多教师会将文本阅读的重点与难点、学习的步骤、讨论的问题乃至课后的作业等等,事先安排得满满当当,并以“导学案”等形式在课前发给学生,课堂上按照既定的内容及流程一厢情愿地推进。这样的安排(尤其是“学习难点”)人为地拉远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课前就感受到了较重的学习压力。二是面对执教的老师,学生感觉“高不可攀”——老师通常高高在上,是文本解读的权威,是标准答案的出处,学生根本不敢企望老师降格为普通的阅读者和他们平等交流。这两种感觉导致不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兴趣浓

烈,而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却表现冷淡。其实,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游戏式的伙伴关系,两者都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共同的客体——教材(也包括无形的观念),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要给学生亲近文本、自主阅读的自由,要充分重视学生初读文本后的感受,并以此为重要基础,一步步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当学生有需求时,教师应该作为亲切的对话伙伴自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黄老师将自己降格为“驴”,岂止是为了教学语言的形象与诙谐?其传达的是教者自身解读文本的独特体验,展现的是语文教师作为普通阅读者的姿态。这样的姿态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让学生感受到了平等和被尊重,从而体验到了自由阅读的快乐。

二、在动态的创生中与精彩相遇

游戏的程序乍一看是重复往返的,可运行起来绝不会单调重复。不同的玩家自不必说,即使是同一个玩家,在相同的时段或环节进入游戏,也会因为环境、状态、操作等多种因素,造成过程和结果的大不相同。游戏进行中不断更新的动态结构,使游戏活动的过程充满无限的可能性,会对玩家产生很强的诱惑力。在动态创生中感受未曾预约的精彩,应该是阅读教学对话游戏精神的重要内核。

黄老师在和学生一起分析、概括课文写了“什么样的驴”“什么样的虎”之后,便让学生讲起了故事。他要求学生分别按作者的口气、“驴”的口气、“虎”的口气讲述本文的故事。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讲故事本来就是初中生非常喜欢和乐于参与的活动方式,这种灵活的要求更是让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从学生讲述的实际情况来看,黄老师的这一设计产生了“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一是将学习活动游戏化,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氛围中走进文本;二是让学生变换身份与寓言对话,细致地揣摩、体悟其中不同角色的心理和性格,并进行表达得体的语言能力训练;三是将寓言的一个故事延展为三个故事,将文本静态的言语结构更新为动态的意义结构,创生了教学文本的意义,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

阅读教学中的动态创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文本的创作空白。任何文本都存在创作空白。在提供足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文本的创作空白越多,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就越大。《黔之驴》一文中就存有这样几个创作空白:(1)课文名为“黔之驴”,但大多笔墨写的却是虎,为什么题目不叫“黔之虎”?(2)课文开篇即说“黔无驴”,说明这驴不是黔地的,为什么还称其为“黔之驴”?(3)文中的“好事者”将驴“船载以入”后就无声无息了,为什么要写他?黄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一起探究这些创作空白,让学生明白了这样一

些问题:以“驴”为题,旨在表明本文讽刺的主体是位高权重却“无异能”的官员;强调“黔之驴”,点出“好事者”,旨在表达对高层统治者无事生非导致驴悲剧的愤慨。在这些空白得到填补的过程中,课堂上新的学习资源不断地创生:由驴的“庞然大物”生出虎的“工于心计”;由“黔驴之技”生出了“黔虎之智”;由“黔驴技穷”生出了“黔虎食驴”;由“好事者”多事生出了“载驴入黔”……这样的文本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点燃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生成了文本的新意义。

三、在收获的体验中与成功相牵

任何人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成功,是阅读教学对话游戏精神的又一要素。

在《黔之驴》教学的课文朗读环节,一名女生朗读全文(该生朗读表现一般)之后,黄老师又请了一名男生来朗读。这名男生读得字音纯正、停顿准确、语势流畅,赢得了全场师生的掌声。黄老师点评说他读出了寓言的特点,特别是末句读出了老虎作为胜利者的满足的姿态,接着请他领着全班同学读课文,最后还谢了这位同学,因为他“帮助老师干了活”,而且“比老师干得还要好”。可以想象,领读的这位学生当时心中一定有很强烈的成就感。这样做不仅将全班学生合作朗读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听课的老师们,还给了更多的学生以成就感。

在该课的结尾,黄老师和学生一起盘点了课堂学习的收获。在他的提示下,学生们总结出这节课学习了一则寓言、三个故事、六个成(词)语,还明白了为人做事的几个道理……这样的结课方式,巧妙地显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整理学习内容,清晰地梳理了学习所得,真切地体验了收获的乐趣。其实,这节课学生的收获又何止于这几个量化的指标呢?语言知识层面,如“船载以入”中“船”的用法、“庞然大物”词意的理解等;文体知识层面,如寓言的特点等;学习方法层面,如“朗读课文,默读注释”、“合上辅导资料,谈自己的看法”等;语言运用层面,如变换人称、从不同角度复述……在诸多层面上都能实实在在地看见学生成长的足迹,听到学生“拔节的声音”。

吴非老师说过,我们的教学要能让学生看到“一点一滴的进步”,特别不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丧失信心。可为什么好多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难以看到进步呢?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太过空泛,诸如“理解作品思想感情”、“体悟文章艺术特色”、“学会论证的基本方法”等等,缺乏文本个性,而又无法考量,学生难以品尝到达成目标的喜悦;二是课堂目标或环节任务的设置“大一统”,没有分层指标,不能兼顾不同认知基础学生的差异,学生个体的成就感不强;三是烦琐的阅读分析题阻碍了学生与

文本的亲近,而所谓的“标准答案”又只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挫败感。要想让孩子们感觉到参与阅读教学是“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之一,我们就必须精细化、分层级地设定文本教学的目标,做到既能体现文本个性特征,又能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还要便于达标考量测评。为此,我们要有意强化课尾达标测评环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学对话过程中不断上升的喜悦。

语文教育的终极走向是“人”的教育,而游戏精神则是实施“人”的教育的关键。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在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见弗里德里希《审美教育书简》)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就要像黄厚江老师《黔之驴》这一课所展现的那样,重视轻松自由、动态创生、收获成功等游戏精神的建构,引领学生通过教学对话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最新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学设计: 课题:培养健康的心理 -----健康心理的表现 活动班级:七年级(2)班时间:2008、11、25 教师:张林[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说出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和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当前的环境变化,理解学会主动发展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如何看待心理问题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 2保持心理健康必须学会主动适应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1举例引出新课 ( 先举例《用药灵不灵也要看心情》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案例链接: 《用药灵不灵也要看心情》 某老太近些日子一直咳嗽不止,儿子就从药店买来止咳药给老太太服用,然而病情仍不见好转,老太太便说一定是儿子图便宜买了假药。于是她自己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医生给她看病时又详细又认真,

然后给她开了止咳药。果然,老太太回家服药后不久,病就好了。她高兴地对儿子说,还是医院的医生医术高,开的药好! 其实,医生给老太太开的药与她儿子买的药都是同一类型的,所含药物成分基本相同。只是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打心底产生了依赖感,加上医生和颜细语,对疾病解释得入情入理,无形之中起到了暗示作用,从而药到病除。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 由此可见,人在任何活动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吃药治病也不例外。 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探求心理的奥秘 1.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重点举例,便于学生理解) 人在工作、学习、娱乐等所有活动中都有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特征:需要、兴趣、动机、理想 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议一议:(请学生回答) 你能列举几种身边的心理现象吗? 2.心理健康的表现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

黔之驴优秀教案

《黔之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语句,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二、过程和方法: 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寓意。 创意说明:把握寓言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得到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 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四、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五、课时安排:1课时 1、充分诵读,以读促学,读懂文意。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 3、合作通译课文,把握文章主要故事情节,初步理解文中虎和驴的形象及 寓言的寓意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引:从成语入手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狐假虎威”的故事吗?(学生们答记得,然后请一个学生起来讲,讲完后,教师话锋一转)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老虎在受了狐狸的欺骗后,觉得自己在众兽面前颜面尽失,千方百计想挽回家族的损失,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令老虎苦恼不已。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且看,老虎在《黔之驴》中的表现(引出课题)。 二、作家、作品、背景简介:

德育渗透课教学设计

从家到学校 教学目标: 1、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从家到学校的路和有特证的景物。 2、鼓励学生在认真观察事物的基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引导学生不要太拘泥于生活的真实,鼓励学生文间多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通玩具手偶,各种路边景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手偶,边演示边配音:同学们,我是快乐的小猫cat,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生:愿意。(学生喜欢手偶的形象,激起了学习兴趣) 师:(模仿小猫)那我请你们到我家玩好吗? 生:好! 师:(模仿小猫)你们看看从我家到学校就是这样走…… 课件出示小猫cat从家到学校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路边的景物。(学生情绪激动)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部认识小猫cat的家了,那么怎么才能让cat也认识你的家呢? 生:我给他带路。 生:给他画一张地图。 生:告诉他路边有什么景物。 师:真棒,cat给自己的家和学校之间画了一张路线图。(出示路线图)咱们也来画一张路线图怎么样?

生:好, 师:这样,cat就可以看着图找到你的家了,可是这要怎么画呢?从那入手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书中的学生作品。 课件出示学生作品并讲解。 师:他们画了自己的家和学校,中间有的隔着弯弯曲曲的公路,有的隔着绿茵茵的草地,有的需要绕过高楼大厦才能到达学校。我们来看这一幅学生作品,这位同学从家出发一路上经过了商场、宾馆、公园,看到了许多汽车,行人。有做生意的小贩,最后来到了学校,不知道你们注意了吗?我们来上学走的公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是提醒我们注意安全的,谁能告诉我都有那些? 生:有红绿灯。 生:有人行横道。 生:还有许多的实线和虚线,告诉我们汽车在哪走,行人在哪走。 师:对了,公路上有许多的标志,如果我们遵守交通规则,那就一定能安全的到达学校。好了,从家到学校的路上有许多有特征的景物,比如建筑、树林、车辆、行人等,我们可以画出来,也可以从面板上剪下相应的东西贴在你的线图上。那这些弯弯曲曲的路怎么来表现呢? 生:可以用折线,还可以用弯线。 生:也能用螺旋线。 师:那请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下,谁想来? 学生踊跃举手,争先到前面来。 老师请了3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画出折线、弯线、螺旋线。 师:(总结)拐弯的地方可以用折线,弯弯曲曲的公路可以用弯线,立交桥或天桥可以用螺旋线来表示,我们还可以用线的距离来表现路况,通畅的地方线的距离宽,曲折,狭窄的地方线的距离窄。(老师黑板在黑板上演示)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画出一张让人一目了然的路线,让每个同学都能看着图到你的家,现在咱们就用自己的方法来画一张路线图吧! 指导学生练习,不过于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只要学生在创作练习中把从家到学校的路及一些景物的特征表现出来,富有情趣就达到要求了。

《黔之驴》教案1

和合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第四章(课)第 18 节《黔之驴》第 1 课时总第个教案 主备人:陈群审核人: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 成语。 2、能准确地翻译课文,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过程与方法 集体质疑解疑、归纳整理、自己翻译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集中精力听课记录,争取当堂清。 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能准确地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 能准确翻译课文,初步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教具学具 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1、掌握加点字的音、形 黔.之驴()憖 ? 憖然()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2、了解作家作品,能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3、结合文下注解,试译课文,圈划疑难。 4、探究本文的寓意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 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 口语的,历史故事的, 古书中名言警句的 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 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 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 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 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 这篇寓言。 二、作者简介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 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 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 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 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 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 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 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 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 故称“三戒”。 三、正音、读文 1、校对预习中的字词 2、朗读课文 3、串译全文 ⑴.字词释意 ⑵.好事者 ...:喜欢多事的人 ⑶.船载以.人:连词,相当于“而”。 ⑷.至则 ..无可用:到了 ⑸.却以为 ..神:把(它)作为 ⑹.蔽.林间窥.之:躲避偷看 ⑺.稍出近.之:靠近 ⑻.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⑼.虎大骇.:害怕 ⑽.遁.:逃跑 ⑾.以为且噬 ..己也:将咬 ⑿.然.往来视之:但是 ⒀.益.习其声:渐渐 ⒁.终.不敢搏:始终 ⒂.益.狎:更 ⒃.驴不胜.怒:能承受 ⒄.蹄.之:用蹄子踢 ⒅.虎因.喜:因此 ⒆.计.之曰::盘算 ⒇.技止.此耳:只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 题 提问生介绍后师酌情 补充 两生上黑板后集体纠 错明确 指名生朗读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 文言词语的含义。

黔之驴教学设计

通过本次信息技术的学习,让我对过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的感慨,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虽然培训时间很短暂,但是对我的触动很大,现将这次培训的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我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性。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黔之驴 (柳宗元) 一、教材分析: 《黔之驴》是柳宗元所作的一篇寓言,情节简短却寓意深刻,从不同的角度能得到不同的启示,发人深省。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课特点,以及本单元文言文集体表现出来的修身、尚德的价值取向,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学习自己翻译课文。 (3)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驴、吃驴的过程;多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 2、过程和方法: (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多角度理解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懂得掌握真本

德育活动课《尊重》教学设计

《学会尊重》德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穆棱镇中心小学尤春玲 设计理念: 德育活动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经历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本次德育活动课的主题和本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设计了本节德育活动课,我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背景:在班级中,经常出现个别学生嘲笑某一方面能力稍弱的同学的现象,孩子们对于“尊重”这个问题还没有认真思考过,本节课通过演情景剧、观察树叶、故事、讨论等活动,来唤起同学们的共识——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大家才能和谐相处,快乐生活,共同进步。因而,我设计了本次德育活动课,希望对学生会有所帮助。 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 懂得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 2. 知识目标: 学会尊重别人的正确做法。 3. 能力目标: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 活动难点: 学会怎样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方法: 情境陶冶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四、活动准备:课件、树叶标本、录音机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有一天,小明和两个同学一起去公园玩,到了公园门口,在售票处,小明把钱往窗口一扔,说:“喂,买三张儿童票!”售票的阿姨不高兴地说:“小同学,你有没有礼貌?难道老师没教你怎样尊重别人吗?”小明满不在乎地说:“什么尊重不尊重的,快给我找钱,我们还急着进公园玩呢!”阿姨无奈地摇了摇头,说:“这孩子,真是少教育!”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尊重别人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尊重别人! (板书:学会尊重) (设计意图:用一个贴进生活的小故事来导入,会使学生精力集中地认真倾听,听完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在评价小明做法的同时,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去做。)

德育课教学设计

时代好少年,弘扬民族魂 歌曲导入,动画激情。 歌曲《红旗飘飘》,配以自制动画: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奥运会火炬传递。 师:同学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德育活动课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时代好少年。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三个篇章的互动板块,让同学们了解民族精神,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希望你们能积极参与,学有所获,获有所悟。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 第一篇章赞英雄弘扬民族精神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中华 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民族英雄。他们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下面,请一小组的同学们来夸夸我们的民族英雄! a、岳飞抗金。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代表:请欣赏我们组的诗词朗诵—满江红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精神格言竞猜环节。我们在屏幕上展示与民族精神有关的格言,请大家将其与作者连线。 这些格言浓缩了中华民族多少宝贵的精神财富啊。直到今天,这些精神财富仍被人们津 津乐道。 师:不光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爱国志士,而且在近 代战争史上,也因有更多的战斗英雄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我们回顾一下那段历史吧。请第二小组展示 代表:同学们可曾知道70多年前的八年艰苦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中,革命先辈们为了 新中国的诞生,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小组先给大家讲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故事?(背景视频) 生1: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为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为了革 命的胜利,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86000余人从江西瑞金出发, 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抢渡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爬过了生命禁地的莽莽大雪山,趟过了渺无人烟的大草地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 代表:请听我们组带来的长征小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 师:同学们,这些故事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满是硝烟的战场。多少先 辈葬身于雪山,长眠于泥潭。红军历时24个月,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间奇迹,拯救了中华民族!请谈谈你此时的感受吧! 生谈感受(4、5名) 师:是啊,民族精神并不遥远,英雄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64年前的峥嵘岁月中,在我 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就曾有过民族精神的荡气回肠。下面请第3组向大家展示“四保临江英 雄魂”。(视频:四保临江战役) 代表: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 略方针,主动撤出丹东、通化等城市,于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在临江、抚松、靖宇、长白四个县的狭小根据地,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向临江地区的四次猖狂进攻,保卫和扩大了长白山革命根据地,扭转了东北战局,为我军解放全东北乃至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四保临江战役。 代表: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涌现的革命事迹呢?(生发言)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2

《黔之驴》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驴,在人们眼中,仿佛只知整天拉车、拉磨,是一种驯良的动物。殊不知它也曾让百兽之王老虎心惊胆寒而远远逃遁。只不过因为它没有把握这大好机会,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优势,终成为老虎的盘中餐、腹中食。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 二、整体感知 1.感知全文。 (1)齐读全文,矫正字音,如 慭(yìn)、狎(xiá)、踉(liáng)、(hǎn)。 (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3)学生质疑(学生对书未下注的部分生字难句可提出疑问)。 (4)师生共同解疑,教师提示应着重掌握的文言现象。 实词出近:接近,靠近。 胜:能承受。技:技艺。 词类活用蹄:用蹄子踢。(名词作动词) 句式以(之)为神:把它当作神。 (5)朗读全文。

要求:朗读时体会词句含义,并想象具体的故事情节。 (6)即兴表演《黔之驴》。 具体安排:请两位学生分别饰演驴和虎,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 (7)请学生当导演,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指导。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表演进行指导、评说。 ①表演时,动作、神态、语言结合课文。 虎动作: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大、断、尽神态:慭慭然、大骇、甚恐 喜语言:技止此耳 驴动作:一鸣、蹄之 神态:不胜怒 ②驴与虎的关系变化,即虎是如何一步步进逼,驴是如何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的。 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 ③虎与驴的形象分析 虎: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勇于出击,战胜对手。 驴:没有自知之明,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8)再邀请两位学生表演,注意刚才“导演”所提的要求在表演中有无体现。 (9)朗读全文。 要求:注意体会文中是怎样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虎和驴的形象的。 (说明:安排的3次朗读旨在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所设计的表演及导演评说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和整体形象的把握,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感。) 2.深入体会。 (1)请学生为故事续尾。 要求: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说几句议论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

《黔之驴》原文及作品原文及译文

《黔之驴》原文及作品赏析 原文 黔之驴(1)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15)。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阚(28),断其喉,尽其肉,乃(29)去(30)。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来源 选自《柳河东集》。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鉴赏 《黔之驴》是我国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开头是这样写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作者首先从故事发生的地区环境写起。“黔”,是唐代当时一个行政区的名称,又叫黔中道,包括今天湖南西部、四川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和贵州北部一带。这一带有什么特点呢?“无驴”,从来没有过驴子。这一特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一特点,就不会出现后面老虎被驴一时迷惑的情节,因此也就不会发生后面这样的故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一个没事找事的人用船运去了一头驴。这一句紧紧承接着“黔无驴”三个字而来,交代了寓言中的主要角色驴的来历——原来它是一个外来户。“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运到以后,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养到山脚下。这两句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说运驴的人是一个“好事者”,而且也很巧妙地把这个“好事者”一笔撇开——因为他同后面的情节没有关系——从而为下文集中描写寓言中的主要角色准备了方便条件。 随着驴被“放山下”,到了一个具体的地方,寓言中的另一角色虎的出场就很自然了: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这一段主要写虎见到驴以后的心理状态。“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老虎看到这个又高又大的家伙,以为是什么神物。这是虎对驴的最初印象和认识。由于寓言一开头就交代了“黔无驴”,谁也没有见过,因此老虎少见多怪,产生这样的错觉是很自然的。于是,“蔽林间窥之”,它就躲藏到树林里,偷偷地盯着驴子。这里,一个“蔽”字,充分写出了老虎在“以为神”的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害怕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黔之驴》是七年级下半学期的一篇文言文,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文言文所表现的重视德行、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翻译全文。 (3)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2、过程和方法: (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善于年个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三、教学重点: 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四、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我想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哪些惊喜和启示。 2、作家、作品简介 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时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为遭到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所以他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就是“柳柳州”。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以后的作品,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是著名的讽刺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

2018-2019年苏教版语文七下《黔之驴》word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1:顺畅朗读课文,能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内容和寓意。(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2.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直译) 2.难点: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 三、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学过很多有关动物的成语吧?你们还记得哪些呢?(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它们都来自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这样的故事。《黔之驴》 二:顺畅朗读: 1、齐读:请大家齐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抽查:抽学生个人读第1 段 三:译读, 1. 边读边译:同学们能够读准文章的字音了,是否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了呢?现在请大家根据课文下的解释,一边读课文一边翻译,读一句,翻译一句。(教师举例子,说明翻译方法——字字落实) 2. 质疑交流,教师点拨: 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会翻译的字词或句子呢?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它。 3. 抽查重点字句: (1)字词: “以为”:①“以为神”:把(它)当作, ②“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因”:①“虎因喜”因而 ②于是。“因跳踉大阚。” (2).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蹄”,踢,用脚踢。这里作动词用。) 3. 齐读:请大家高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理解课文: 1.谁能大概地说一下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说出虎吃驴的过程:惧驴,识驴,吃驴。)2.找出描写老虎和驴子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组合作探究,说出理由 (1)描写方法按内容分有:⒈概括描写⒉肖像描写⒊语言描写4动作描写⒌心理描写⒍细节描写7.神态描写等几种,这篇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们找出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老虎或驴子的什么性格特征?

黔之驴教学设计1011

黔之驴教学设计(一课时) 清新县第二中学黄丽燕 一、教学目标: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二、教学重难点: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设计:1、直观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法;(2)讨论式学习法;(3)自学归纳法;(4)师生互动学习法。 六、教学具器材:教师准备:《黔之驴》和柳宗元相关图片、课件等。 学生准备:《黔之驴》翻译和译文的材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分教师活动、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范读课文 师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学生: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黔好事者窥骇遁噬狎不胜跳踉 三、师生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葛中-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及应用说明

微课《中餐礼仪·排座次》 教学设计方案及应用说明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方案 (2) 第二部分应用说明 (5)

微课《中餐礼仪·排座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中餐礼仪·排座次》 第二部分应用说明 一、选题背景 (一)选题目的: 1.当前,“八礼四仪”是我们国家所倡导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德育内容,商务礼仪也是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有关专业的必修课程。餐饮礼仪是礼仪体系的重要构成,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个人与之都脱离不了关系。经过了解和调查,绝大多数成年人对中餐礼仪中的座次礼仪似懂非懂,青年学生更是感到陌生。因此,把该内容制作成微课十分必要。 2.中餐座次礼仪是不同版本教程中的共性教学内容,在互联网的搜索结果中也都可以找到相关内容,但经过仔细比对,无论是教程还是网页,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与差异,甚至存在明显差错,对有关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礼仪差异更没有表述清楚,这样,很容易导致理解偏差,这也是确定本选题的重要考虑因素。 3.项目团队在2015年就西餐礼仪中餐巾与刀叉的摆放问题制作了微课,成果显著,在应用中得到一致好评,因此,继续就餐饮礼仪制作系列化配套微课,显得十分有意义。 (二)本微课制作意义:本微课以直观的视线对概念化的礼仪知识进行讲解、剖析和演示,可以很好的成为各种教学模式的辅助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普及礼仪知识一定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应用范围及对象: (一)应用领域:

一是学校教学。可用于中职、高职及各类学校的礼仪课程的教学辅助。可适应MOOC(慕课)、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 二是社会教育。可用于相关礼仪培训、社区教育、公益普及。 (二)应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社会各阶层。 (三)应用途径及方式 1.应用方式: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公益传播。 2.传播途径:教学资源库共享、优酷等视频网络平台、手机微信公众账号及朋友圈等移动终端。 四、教学效果 (一)感官效果优良,赏心悦目,观看者乐于接受。 (二)教学思路清晰,内容准确,易于学习和掌握。 (三)表现手法丰富,最大限度避免学习疲劳。 (四)制作技术规范,适用于互联网平台及终端、移动网络及手机(PAD)终端、电视传媒、户内外LED等电子播放设施。 五、微课时长:8分50秒 六、制作者情况 参与本微课制作的人员均为一线教师,骨干成员具备十年以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经验,且拥有丰硕的成果。团队拥有本微课制作所需的摄影摄像、灯光、录音、非编系统及道具、布景等基础硬件,骨干成员具备制作本微课所需的策划、拍摄专业能力,以及图像处理、平面设计、音频采集与后期、动画制作、3D建模及渲染、视频剪辑及特效、影视后期等等专业技能。

黔之驴_教案教学设计_5

黔之驴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豪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而《临江之糜》《》《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十,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破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二、参考译文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过了一会儿,

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三、关于《》主题思想的不同认识柳宗元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写了一组三篇寓言:《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冠名曰《三戒》,是有深刻含义的。前人议论《三戒》的文字不少,有人说柳宗元的寓言后面,“必有一句最有力量,最透辟者镇之”(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言下之意是每个寓言后面作者自己的“评论”就是对寓言内容最透辟的解释和评论。而这个解释和评论究竟是什么,林先生语焉不详。另外,有人以为《》是讥讽那些腐败无能的世家旧族的,也有人以为他是在比附、抨击自己的政敌,孙昌武先生说:“这个无德无能却又无自知之名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指《》)“含着一定的讽世意义,如果我们从庞然大物的弱者终究要失败的情节来分析,就该领悟到事物的大与小,强与弱互相转化的道理。如果再从驴子因一踢而丧生的结局分析,又会得出无技不可逞能的教训。而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黔驴技穷”一语,又是对敌人力尽而技穷,不堪一击的状态的生动形容”。顾易生在《三戒》注的说明里说:“作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德育处将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3.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干部的影响。团员、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要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计4(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 计4(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计4(示范文 本) 黔之驴 柳宗元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掌握本文的成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 难点: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掌握本文的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学过一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一些道理,具有短小精悍,讽喻性,劝诫性等特点。我们在阅读本文时要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属山西省)人,世称柳河东。因终官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本文是一篇寓言,选自《柳河东集》。是其《三戒》之一。《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古称“三戒”。 二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德育微课 小鬼当家

德育微课:小鬼当家 一、写在前面的话: 有部电影叫《小鬼当家》,相信很多同学一定看过。故事讲的是:圣诞节时,父母带一家人外出度,慌乱之中不小心将8岁的凯文留在了家中,使他一夜之间成为一家之主。没有大人干涉,凯文特别高兴,他在家中尽情发挥,将家园装饰成为他心目中的个人游乐天地。这时,两个刚越狱出来的窃贼乘圣诞节无人之际入室盗窃,凯文利用游戏陷阱与之进行一番周旋,让这两个不速之客吃尽了苦头。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也叫《小鬼当家》,“小鬼”就是你们大家,但“当家”并不是让你们有凯文那样历险,而是要大家学会自理,学会生活,真正成为家里的小主人,小当家。 二、《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带给我们的思考 要成为小当家,老师发现大家真的还有很大的差距。近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网络上十分火热,题目是《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介绍了美国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任务,在这里也介绍给大家,请你们对照自己看看有哪些差距。 9-24个月: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按父母要求帮忙拿取东西;自己刷牙;在父母的指导下给花草浇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幼儿园小班):收拾自己的玩具;到大门口取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 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幼儿园中班):自己铺床;和父母一起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开始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幼儿园大班):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小学一二年级):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小学二至五年级):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小学六年级):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很惭愧?这些家务不是我们学不会,而是大家根本没想做。大家也许会把责任推给父母,认为是父母没教你,不让你做。确实,中国的父母有问题,他们觉得只要你们读好书就行了,而你们理所当然在享受其中。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不仅成了一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而且越来越缺乏了应有的责任感。在美国的父母心中,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 当然,在中国也有很多特别能干的,特别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如2011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等等,在这里我不再讲她的故事,大家有可以到网上找她的故事读读,非常感人。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们学校的一个同学:这是我在寒假前家访中见到了一个让人感动的例子。他与妈妈两人租房子住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间,妈妈还要上夜班,他不仅承担了整理房间这些简单的家务,还自己烧饭做菜,在冬天还为妈妈暖被窝;去年有段时间妈妈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