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的种类、特性以及复配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复配体系的复配方法、性能以及应用用于学习交流。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一、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及分类

表面活性剂是指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亲油性,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它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他们的性质极具特色,应用极为灵活、广泛,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为了达到稳定,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在液面形成单分子膜

将亲水基留在水中而将疏水基伸向空气,以减小排斥。而疏水基与水分子间的斥力相当于使表面的水分子受到一个向外的推力,抵消表面水分子原来受到的向内的拉力,亦即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

2.形成“胶束”

胶束可为球形,也可是层状结构,都尽可能地将疏水基藏于胶束内部而将亲水基外露。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如溶液中有不溶于水的油类(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的泛称),则可进入球形胶束中心和层状胶束的夹层内而溶解。

按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的电性特征,表面活性剂可分为: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③非离子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 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很多,按其产量排序分别为:阴离子占56%,非离子占36%,两性离子占5%,阳离子占3%。 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盐 此类活性剂常见的有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α-烯基磺酸钠。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别名LAS或ABS,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片状固体,可溶于水,虽然在较低温度下水溶性较差,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以下,但在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溶解性很好。它对碱、稀酸和硬水都比较稳定,分解温度240℃。10%溶液刺激指数 5.0,微生物降解率80%~90%,LD50为1300~2500 mg/kg。 α-烯基磺酸钠别名AOS。活性物含量38% ~40%时,外观为黄色透明液体,极易溶于水。它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稳定性;30℃3天,pH2、pH4、pH10,水解率均为0。它对皮肤的刺激性小,微生物降解率为100%,LD50为1300~2400 mg/kg。 其中,LAS一般不用于洗发香波,也很少用于淋浴液,常用于衣用液体洗涤剂和洗洁精(餐具液洗剂)。其在洗洁精中LAS可占表面活性剂总量的一半左右,在衣用液体洗涤剂中LAS所占比例的实际调节范围很宽。LAS的水溶性主要是体现在较高温度之下(如60℃)和与某些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条件下。应用于洗洁精比较典型的复配体系是三元体系"LAS-AES-FFA"。应用于衣用液体洗涤剂的复配体系有"LAS-皂基-η·SAA"。值得注意的是,LAS直接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复配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LAS-FFA"体系不稳定且粘度小和外观为白乳状。 LAS是产量最大(290 kt/a),价格最便宜的合成表面活性剂品种。LAS在产量居前5位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中价格最低,在常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与皂基(脂肪酯皂)相当。LAS突出的优点是稳定性好、去污力好、价格低廉,突出的缺点是刺激性大。 AOS 在磺酸盐品种中,性能最好,具有一般磺酸盐的优点或其优点更为突出,而不具有一般磺酸盐的缺陷。AOS是洗发香波和淋浴液中常见使用的主表面活性剂之一。在其它液体洗涤剂中的应用也会随产品国产化的实现(价格下降)而逐步增多。AOS突出的优点是稳定性好,水溶性好,配伍性好,刺激性小,微生物降解也非常理想;突出的缺点是价格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是较贵的。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盐 此类活性剂常见的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别名AES,醇醚硫酸钠。它易溶于水,活性物含量70%时外观为淡黄色粘稠液体(半透明),稳定性次于一般磺酸盐。在pH4以下很快水解,但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稳定性好。在30℃3天,pH2、pH4、pH10 条件下,水解率分别是100%和50%及0。刺激性小,10%溶液刺激指数2.3。生物降解率为90%以上。LD50为1800 mg/kg。 十二烷基硫酸钠别名AS、K12、椰油醇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发泡剂。它溶于水,25℃水中溶解度15左右,但水溶程度次于AES。对碱和硬水不敏感,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次于一般磺酸盐,接近于AES,长期加热不宜超过95℃,刺激性在表面活性剂中层中等水平,10%溶液刺激指数3.3,高于AES,低于LAS。LD50为1300 mg/kg。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分析

34收稿日期:2001-12-08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分析 C B戈文德莱姆1等(印度),张健2 (11Anal y tical Chem istr y and S p ectrosco py S ection at the H industan Lever Research C entre,India) 摘要:介绍了一种使用经典的分析技术定量测定液体皂、皂胶、洗衣皂及香皂中存在的皂类、脂肪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分析混合表面活性剂系统时常常会碰到的问题。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肥皂;两相滴定法;萃取 中图分类号:T Q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64(2002)03-0034-04 现在市售的液体皂、皂胶及皂条中的活性成分大 部分是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肥皂(多半是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游离脂肪酸(在富脂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S、LAS、S LS、S LES 和椰油基羟基乙磺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椰子油-单/二乙醇酰胺)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甜菜碱类)。 对于单独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和它们的一些混合物已有从基础的湿法化学分析到先进的光谱技术等许多分析方法的报道。在文献中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是用乙醇从产品中萃取出活性成分,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床分离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成分。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在于脂肪酸不能被混合床截留而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被洗提出来。有不少离子交换树脂可用来分离离子型的成分但是却未曾用于本文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用溶剂从产品中萃取表面活性剂是另一种已知的技术。乙醇几乎能溶解所有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据报道,肥皂不溶于丙酮,因此可用这种方法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肥皂分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丙酮中的溶解度是不定量的,特别是有肥皂存在的情况下。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脂肪酸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可以用亚甲基蓝或混合酸性指示剂通过常规的两相滴定法来测定。 我们介绍了一种可以回避在分析复杂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时会遇到的限制和困难的方法,即在丙酮萃取时将脂肪酸及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萃取出来;在用石油醚从经酸化的样品溶液中萃取总脂肪物时,将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酸一起萃取出来。所采用的分析步骤见图1。 1实验 111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将约015g~110g表面活性剂置于一试管中,然后加入10m L~15m L溶剂,在4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并记录观察到的结果(见表1)。112实验步骤的确证 日用化学品科学DETERGENT&COSMETICS V ol.25N o.3 June2002 第25卷第3期2002年6月 (总130 )

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阳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及NaCI对其影响研究 ?作者:胡瑜,郑伟,杨亚玲,崔邶周,胡礼鸣 概述: *本文研究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聚葡萄糖苷(AP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0B-2)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协同增 效作用,实验表明,当"(1831) : n(08 . 2)=1 : 3、1, /(APG):丹(OB-2)--2-1 时,复配体系 的协同效应最明、显;并研究了NaCI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当NaCI的含量分别为0.2%$qJ 0. 4 %时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 *内容: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多样。研究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在水溶液中的复配规律,对于表面活性剂在工业上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1、2]目前,对阴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阴离子.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以及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水溶液中的复配规律已有较多报道[3、4、5],但有关阳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复配规律报道甚少。本文主要通过测量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侧重研究比较了阳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复配的协同增 效作用及其NaCI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 1试剂与仪器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十二烷基聚葡萄糖苷(APG)、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B-2)均为工业品,NaCI为分析纯。 恒温水浴锅(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DJ. 1型增力电力搅拌器(rE苏大地自动化仪器厂);KRUS表面张力仪(德国)。 1. 2实验方法; 保持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变,改变I831与OB-2、APG与OB-2摩尔比测量其表面张力.找到表面张力的最低值的摩尔比即最佳复配体系。 配制不同浓度的最佳复配体系的溶液,测量其表面张力r(Mn/m),并以lg(c / mol .I -1) . 7(mN/ m)作图,通过图象的折点求出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NC值),并加入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测量表面张力。 由Gibbs公式1=1/2. 303RT X dr/dlgc求出气/液表面最大吸附量F max,通过 A min=(1/rmaxN A) x 1014求出吸附分子的最小截面积Amin(式中: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 度;max为气/液表面最大吸附量,Amin为吸附分子的最小截面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 整个实验均在298K下进行。 2结果与讨论 2. 1复配体系的最佳摩尔比 固定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不变,改变复配体系的摩尔比例测量其表面张力,结果见图I。从图I可以看出,当I831 : OB-2=1: 3、APG OB-2=2 I时,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最小即协同效应最明显,因此本实验的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选此配比。

复配添加剂

浅谈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要点 ■徐恋孙丹丹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摘要:复配食品添加剂其生产使用的原辅料、有害物质控制、致病性微生物控制、明示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等,直接影响到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建立和有效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良好基础。结合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中的体会,从复配的原辅料、有害物质控制、致病性微生物控制、产品使用范围及其使用量、生产过程、检测方法和检验能力以及标识等方面,浅谈对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要点。 关键词:复配食品添加剂审核要点 1 参与复配的原辅料的审核 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时,须向所在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及有害物质、致病性微生物等控制要求简表》,现举例如下,具体见表1。表1 是一个复配营养强化剂的产品配方及有害物质、致病性微生物等控制要求简表,该复配营养强化剂强化的是胆钙化醇,由食品添加剂胆钙化醇、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和辅料麦芽糊精共五种原辅料组成。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起抗氧化作用;在GB2760 中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可以作为水分保持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而在此复配营养强化剂中主要起膨松剂的作用。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起增稠的作用。麦芽糊精作为辅料,起到填充的作用。 1.1结合表1,应审核用于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以上4 种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GB2760 、GB14880 和卫生部公告的规定, 同时要与生产许可证副本明细上写的所用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和辅料进行核对,是否一致。 表1 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及有害物质、致病性微生物等控制要求简表 1.2 审核各参与复配的食品添加剂和辅料的执行标准的合理性。食品添加剂胆钙化醇产品标准根据《关于指定胆钙化醇等14 种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0 年第18 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相关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执行GB16313-1996,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执行GB 25559-2010。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因目前没有聚丙烯酸钠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指定标准,国内没有获得生产许可的企业,可以使用进口的聚丙烯酸钠,但企业应提供聚丙烯酸钠的进口检验规程,如果进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规程要求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其他指定标准,则应遵循从严原则。依照SN/T2360.21-2009《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第21 部分增稠剂》规定,聚丙烯酸钠中砷(以As2O3 计)/(mg/kg) ≤4,而依据2010 年7 月26 日卫生部公告2010 年第12 号规定,聚丙烯酸钠中砷(以As 计)(mg/kg) ≤ 2.0,进口聚丙烯酸钠则需执行卫生部公告2010 年第12 号规定。麦芽糊精执行GB20884-2007。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研究与应用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研究与应用 摘要:综合介绍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各种物化性能的增效效应,例如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表面张力的效率、降低临界胶束浓度的能力、改善表面吸附的能力,以及这些增效效应在去污、增溶、泡沫、润湿、乳化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提高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可配伍性之对策,诸如采用非等摩尔比复配、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引入聚氧乙烯链及加入非离子或两性表面活性剂进行调节等手段以优化配方性能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总结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用于洗涤用品的可行性配方技术,即采取无机助剂、水溶性有机高聚物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措施。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增效效应;研究;应用 目前,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已形成热点,如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物、高聚物或表面活性剂之间复配等,其目的是提高含表面活性剂配方的性能,优化使用并提高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在表面活性剂复配应用过程中把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视为禁忌,一般认为两者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会产生沉淀或絮状络合物,从而产生负效应甚至使表面活性剂失去表面活性。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显示出极大的增效作用,这样的复配体系已成功地用于实际。由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在一起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强烈的电性作用,因而使表面活性大大提高。有人认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之后形成了“新的络合物”,并会表现出优异的表面活性和各方面的增效效应。 1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增效效应 1.1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 复配溶液所能达到的最低表面张力,即在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比单一组分的最低表面张力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8H17N(CH3)3Br(以下用C8N表示)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8H17SO4Na(以下用C8S表示)等摩尔复配体系的γcmc比两纯组分各自的γcmc低得多,尤其在正庚烷/水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的降低表现更为突出,等摩尔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可以低至0.2mN/m,而两种纯表面活性剂溶液相应的界面张力则高得多(分别为14mN/m和11mN/m)。事实

表面活性剂最新设计研究进展

word整理版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

关于做好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急件国质检食监函〔2011〕728号关于做好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管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近期,卫生部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26687-2011,以下简称GB26687)。为切实加强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和受理 (一)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生产企业应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食品企业应采购使用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的获证产品。 (二)申请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和GB26687的规定提交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材料,还应提交以下材料: 1. 产品配方; 2. 产品中有害物质、致病性微生物等的控制要求,包括有害

物质、致病性微生物控制的品种以及限量要求。采用加权计算的需提供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3. 企业关于参与复配的各组分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产生新的化合物的自我声明材料; 4. 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和辅料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文本。 (三)企业应向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予以受理并依法审批。 二、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和批准 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和批准应当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和GB26687的规定执行,并增加审查以下内容: (一)材料审查。 1. 申请生产的产品名称是否符合GB26687的规定; 2. 申请生产的产品配方是否符合GB26687的规定,重点审查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是否具有相同的使用范围;复配后在食品中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94)和卫生部公告的规定;辅料是否是为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加工、贮存、溶解等工艺目的而添加的食品原料; — 2 —

表面活性剂复配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药剂学) 2011-01-04 16:40 【大中小】【我要纠错】 表面活性剂相互间或与其他化合物的配合使用称为复配,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应用中,如果能够选择适宜的配伍,可以大大增加增溶能力,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 1.与中性无机盐:在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可溶性的中性无机盐,增加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了烃类增溶质的增溶量。相反对极性物质的增溶量降低。 2.与有机添加剂的配伍:一般以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原子在12以下的脂肪醇有较好效果。一些多元醇如果糖、木糖、山梨醇等也有类似效果。与之相反,一些短链醇不仅不能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还可能破坏胶束的形成,如C1~C6的醇等。 极性有机物如尿素、N-甲基乙酰胺、乙二醇等均升高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3.与水溶性高分子的配伍:明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及聚维酮等水溶性高分子对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吸附作用,减少溶液中游离表面活性剂分子数量,临界胶束浓度因此升高。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作者: chx|发布: 2011-7-21 (15:37)|阅读: 3961|静态地址 一、协同效应: 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目的是达到加和增效作用,即协同效应。即把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人为地进行混合,得到的混合物性能比原来单一组分的性能更加优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1〉2”的效果。 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中混有少量的十二醇、十二酰醇胺等物质,可改善其在洗涤剂配方中的起泡、洗涤、降低表面张力、乳化等性能。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可以产生加和效应,已经应用到了实际的生产中,但其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仍只是近几年的事,其结果可以为预测表面活

性剂的加和增效行为提供指导,以便得到最佳复配效果。但其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双组分复配体系。在复配体系中,不同类型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整个体系的性能和复配效果,因此掌握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研究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基础。 二、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 表面活性剂的两个最基本性质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及胶束的形成。因此,加和增效的产生首先会改变体系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一般情况下,当两种表面活性剂产生复配效应时,其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不等于二者临界胶束浓度的平均值,而是小于其中任何一种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的临界胶束浓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复配使用的两种表面活性剂,会在表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吸附层,在溶液内部形成混合胶束。无论是混合单分子吸附层还是混合胶束,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的形式和大小可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表示。 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值和两种表面活性剂混合的自由能有关,β值为负值表示两种分子相互吸引;β值为正值时,表示两种分子相互排斥;β值接近0时,表明两种分子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近乎于理想混合。许多学者通过大量实验和计算发现β值一般在-2(弱排斥)到-40(强吸引)之间。

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管理_张宇

科技论坛 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管理 张宇1崔喜艳2 (1、大连康和食品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113 2、大连海洋学校,辽宁大连116023) 食品添加剂已广泛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近年来由于食品添加 剂使用不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例子不少,如苏丹红、 三聚氰胺等不正当使用等。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加大管理,出台《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含第1号修改单) 》(GB 26687-2011)等,因此食品企业在生产添加剂时必须注重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 近来复合食品添加剂日益为人们认识和重视,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可以保证食品安全、化解生产风险、节约生产成本,所以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 1复配食品添加剂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便于食品加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 复配食品添加剂有别于单一的食品添加剂,其优势体现在:1.1使各种单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得以互补,从而使复合产品更经济、更有效。 1.2使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效力得以协同增效,从而减低其用量和成本。 1.3因为单一的食品添加剂用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它的副作用,使产品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1.4使食品添加剂的风味得以互相掩蔽、优化和加强,改善食品的味感。 1.5使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得以改善,从而可以满足食品各方面加工工艺性能,使之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 1.6简单易用,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2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2.1复配酸度调节剂。 2.1.1生产工艺流程。水质检验→原料配制→搅拌混合→称重灌装→产品检验→包装入库。 2.1.2关键工艺及其控制。(1)水质检验:对水质进行快速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饮用水中与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行为规 范的规定。 (2)原料配制:按工艺要求精确称取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水的量,最大允许偏差0.01%,经二次复称确认准确无误后使用。(3)搅拌混合:时间冬季为60±5分钟,夏季为50±5;最大装填量3/4。 2.2复配保水剂。 2.2.1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配制→搅拌混合→筛选粒度→称重灌装→产品检验→包装入库。 2.2.2关键工艺及其控制。(1)原料配制:按工艺要求精确称取柠檬酸、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量,最大允许偏差0.01%,经二次复称确认准确无误后使用。(2)搅拌混合:拌合时间50~70分钟,最大装填量3/4,表面温度5~30℃。(3)筛选粒度:40目标准筛。 2.3添加剂出厂检验。依据标准进行感官、理化(包括有害物质)、微生物检验。2. 3.1感官检验:具有本身固有气味,无异味,无异物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2.3.2理化检验:PH =5.5~10.5。砷(As )≤2.0mg/kg GB/T 5009.76。铅 (Pb )≤2.0mg/kg GB/T 5009.75。2.3.3微生物检验:大肠埃希氏菌不得检出。3复配添加剂生产管理 复配添加剂生产管理实施HACCP 体系。HACCP 体系是目前国 际上通用的、 能保证食品生产安全的防御体系和常规管理方法。将HACCP 体系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管理,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且可使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媲美,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参与国际竞争。 由于HACCP 体系能够鉴别出现今能够想到的危害,包括预见 到可能发生的危害,于是逐渐成了世界各国间食品贸易第一道 “关卡”。通过HACCP 认证也是我国食品出口的一道“通行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如果无视食品卫生安全的国际游戏规则,便随时可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建立有效的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养殖,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销售,直到消费者食用等整个环节的卫生安全监管体系,才能面对其他国家的重重技术“壁垒”。 3.1HACCP 体系建立应具备相应条件。3.1.1任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GMP (良好操作规范)的制定都必须符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GMP 管理制度 可一定程度地控制来自人员、 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危害,防止食品在不卫生条件下生产运输。 3.1.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SSOP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既能控制一般危害又能控制显著危害,可使HACCP 中的关键控制点简化而有针对性。 3.1.3为保证HACCP 计划的有效运行和实施,企业还必须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和产品回收计划。 3.2HACCP 体系的应用。3.2.1建立HACCP 体系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3.2.2制定并确认工艺流程图:在深入了解食品添加剂生产全过程的基础上制定工艺流程图,以确保该流程是有效的。 3.2.3确定关键控制点。对每一个步骤进行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潜在的显著性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做好记录。 3.2.4建立监控程序。(1)制定生产设备定期维修、保养、消毒计划,并加以实施。(2)落实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制度,并责任到人。(3)制定岗位负责人定期培训、考评计划,做好实施记录。(4)制定生产工序操作规程(含关键岗位作业指导书)。(5)实施产品标签制作和管理。按照《预包装食 品标签通则》 (GB7718-2011)进行实施。3.2.5建立验证程序。为确保HACCP 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CCP 和HACCP 体系要进行验证。依据企业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时及时整改,作好记录。 HACCP 要求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必须有安全保障,如果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安全都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保障便无从谈起。所以实施HACCP 体系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国华.复合食品添加剂[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贺国铭,张欣.HACCP 体系内审员教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摘要:复配食品添加剂可满足口感、外观等需要。食品添加剂企业在生产和管理时,必须遵守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严格执行 标准,采用HACCP 体系管理,注重食品质量安全,使之生产出的产品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与管理;HACCP 体系17··

复配食品添加剂国标有待_添_细则

中国食品报/2011年/7月/14日/第001版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出台业内人士期待相关执行细则尽快出台 复配食品添加剂国标有待“添”细则 本报记者武淑贤 业内翘首以待的复配食品添加剂标准终于亮相。7月6日下午,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以下简称为“复配添加剂国标”)在卫生部官网一出现,即引起众多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人士的热切关注和讨论。不少复配添加剂从业人员表示,通则总算是出台了,但如何执行仍需等待相关细则。有业内人士透露,该细则有望在本月底出台。 话题 1 如何命名? 如何标注单体及含量? “有一些失望!”理源(远东)集团食品产业事业部高级工程师阮东娜看到复配添加剂国标后这样感叹。 阮东娜说出了自己的两个疑问。第一是“命名原则”环节,其中对于复配食品添加荆的命名规定有些笼统,尤其是一些功能繁多的复配食品添加剂。 第二个是在关于标志的规定中,要求标出各单一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辅料的名称,对于进入市场销售和餐饮环节使用的复配食品添加剂还应标明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的含量。 “标注单品成分没问题,但还需要在销售时标明各单品的含量,这样岂不是会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阮东娜提出疑问。 业内讨论:一看主要功能,二看销售对象 烟台佳晶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台民告诉记者,自7月6日晚在卫生部官方网站看到复配添加剂国标起,他就开始结合自己的产品进行琢磨,7月7日更是研究了一上午。 他认为其中的命名原则有这么一个好处,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类别。至于具体名称还需要结合GB2760-2011(最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他以公司现有的复配食品添加剂“灌肠乳化剂”为例,按照现有国标规定,名称必须规范化。其所用原料多达13种,属于食品添加剂单品的有6种。其中磷酸盐具有抗结剂、酸度调节剂等5种功能,亚硝酸盐具有护色剂、防腐剂两种功能,乳化钠等钠系列则具备抗氧化剂等8种功能,这些加起来就15种功能。按照GB2760-2011中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分类细则,该产品可用于白煮肉类、酱卤肉类等多种肉制品中,在过去则主要针对灌肠类肉制品,依此可取名“复配+肉灌肠类乳化剂”。 对于在市场销售中写配方及含量的要求,唐台民认为也不是问题,他们之前的产品销售就已标明成分,他觉得企业即便将配方给出,加工工艺却也多有不同,采购的原料价格、质量等方面更会有所区别,再加上这些原料在加工中很多已经变性,所以也不必担忧泄露机密。 对此,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一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第一个有关命名的问题,标明其主要功能即可。他表示通常情况下,每一样单品都会有很多功能,复配出来就更不止一种功能,功能繁多的情况下也不必将所有功能都写明,企业可根据客户对象的需求标清主要功能即可。如客户需求防腐方面的功能,即可以此为主标注,如是抗氧化方面的需求就标明抗氧化功能。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标出各单品和含量。该负责人说,该国标主要针对在市场上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添加使用,或者在餐馆烹饪中使用的复配食品添加剂,需要成分、含量皆标明,如进入工业环节销售就不必标明含量,仅标明成分即可。“因为工业品在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时还要进行再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表面活性剂及其C-A复配体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的种类、特性以及复配方法。并着重介绍了C-A复配体系的复配方法、性能以及应用。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一、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及分类 表面活性剂是指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亲油性,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它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他们的性质极具特色,应用极为灵活、广泛,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表面活性剂既含有疏水基又含有亲水基,总称为双亲分子。为了达到稳定,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在液面形成单分子膜。将亲水基留在水中而将疏水基伸向空气,以减小排斥。而疏水基与水分子间的斥力相当于使表面的水分子受到一个向外的推力,抵消表面水分子原来受到的向内的拉力,亦即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 2、形成“胶束”。胶束可为球形,也可是层状结构,都尽可能地将疏水基藏于胶束内部而将亲水基外露。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如溶液中有不溶于水的油类(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的泛称),则可进入球形胶束中心和层状胶束的夹层内而溶解。 按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的电性特征,表面活性剂可分为: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头为阴离子);

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头为阳离子); 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头为一些极性基,如在水中不能解离的羟基或聚氧乙烯醚,即溶于水时不带电); ④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头既含有阴离子又含有阳离子,即溶于水时带正电和负电)。 二、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概述 不同表面活性各自有其特点。通常,改变表面活性剂应用性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设计合成新型表面活性剂,另一种是通过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产品。开发表面活性剂新品种往往难度很大,而且进行毒性安全性试验也很困难。相比较而言,通过复配的方法改进体系的特性就比较迅速、经济、有效。近年来,对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增效的研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配体系不仅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体相缔合结构,而且在界面上可以发生协同吸附,比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界面张力的力更强,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提高界面活性已经成为强化采油等应用领域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表面活性剂复配后,一方面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性基团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减小,排列更为紧密;另一方面,二者的碳氢链由于疏水效应也会相互吸引。因此,在溶液内部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更容易聚集形成胶团;在表面吸附层中,表面活性剂分子排列更为紧密,吸附量更大。因此,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对于表(界)面吸附和溶液中胶束形成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复配表面活性剂表现出的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为优越

如何解读复配食品添加剂-GB26687教学内容

如何解读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26687-2011 如果复配没有单一的食品添加剂效果好,就没有复配的必要行了。其实,同样的化学成分和配比不一定会出现等价的功能,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根本在于采购价格组成和功能性的协同提高。这才是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存在空间所在。但是由于复配食品添加剂具有诸多的不可控性,特别是在最终食品中的使用的不规范性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引发了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种种争议: 2011-7-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26687-2011(以下简称通则)在大家的期盼中正式发布,并于2011年9月5日实施,通则一出即引起热切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大多数在慨叹通则的简单和不完整,质疑之声颇多,现就标准中的部分条款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与探讨。 一、关于2.1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重点理解以下要点: 1、除食品用香精和胶基糖果以外的,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复配而成 2、方法为物理混匀 3、辅料的作用是方便加工、存储、溶解 二、关于3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命名原则

1、在GB2760-2011版附表E中食品添加剂按其用途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漂白剂、膨松剂、抗氧化剂、胶母基糖果中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加工助剂及其它等类共23种。在GB2760-2011版附表F中列出了食品分类和名称; 2、根据3.1条款复配食品添加剂命名为:复配+XXX(仅对单一功能且功能相同的单体复配而成的,XXX代表GB2760附表E中的规范名称; 3、根据3.2条款复配食品添加剂命名为:复配+XXX(1)、复配+XXX(1)+XXX(2),其中XXX(1)代表GB2760附表E中的规范名称,XXX(2)代表GB2760附表F中的规范名称和分类,建议按复配+XXX(1)+XXX(2)命名; 三、关于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1、4.1.1条规定复配食品添加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是关于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 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就是介于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之间的中间产物,复配食品添加剂实际上就是食品生产的一个环节而已(如同固体饮料和复合香辛料),采用的原料就是生产食品企业采用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就其安全性而言,只要采用符合法规的单体添加

(完整版)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意义: (1)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 ①提高食品的贮藏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②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③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3)有利于食品加工:面包加工中膨松剂、制糖中加乳化剂、豆腐中凝固剂。 (4)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添加食品中,加工成保健食品。 (5)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资源丰富,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以支撑品种丰富、齐全的新型食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3、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有化学合成品与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按功能分为23类。 4、按安全性评价:分为A、B、C类 A类:JECFA已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暂定ADI值者; A1类: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定出ADI值或者认为毒性有限无需规定ADI值者; A2类:已制定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定许可用于食品者。 B类:JECFA进行过安全性评价,但未建立ADI值,或者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B1类:进行过安全性评价,未制定ADI值者 B2类: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 C类:JECFA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或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C1类: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者; C2类:认为应严格限制在某些食品中做特殊应用者。 5、【日允许摄入量(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直到终生,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人每日摄入的“mg/Kg体重”表示。 【最大无作用剂量(MNL)】指于既定的动物试验毒性试验期间和条件下,动物长期摄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 6、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选用原则(判断): (1)使用时应符合基本要求 ①不应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 ②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③不应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⑤在达到预期效果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者除外。(2)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 在三次采油中,二元复合驱是有效利用聚合物的粘度和活性剂的活性的驱油技术。与单一注聚相比,能更加有效地获得降水增油效果,更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目前胜利油田复合驱项目规模逐年扩大,驱油效果逐渐显现,其中:在孤东油田、孤岛油田见到明显的效果。 在复合驱中活性剂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组分起着增加洗油效率的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区块的油藏地质条件差别较大,我公司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研究适用于不同区块复合驱的活性剂。即HX系列新型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 HX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是一种适合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使用的新型非离子-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既保持了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又克服了各自的缺点,是一类性能优良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HX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是由多种活性成份组成,兼具非离子、阴离子活性剂的优点,但比阴离子活性剂耐盐能力更强,又比非离子活性剂更耐高温,并且与聚合物有良好的兼容性。该剂地层条件下稳定,不分解,可在高达270℃的条件下使用。其主要特点:能显著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0.5%的活性剂即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10-3 mN.m-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具有极强的增溶性能和突出的分散性能;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配伍性。可广泛应用于油田二元、三元复合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体系,或直接做驱油剂使用。

1、HX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技术指标 项目指标 外观浅黄色至棕黄色均匀液体密度(20℃,g/cm3)0.95-1.10 固含量,% ≥45 PH值(1%水溶液)7.0-9.0 水溶性(10%水溶液)与水混融,均匀,无沉淀 界面张力(mN/m)≤1×10-3 洗油效率(%)≥70 2、HX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 根据胜利油田的实际情况,我们对研发的表面活性剂有以下要求: ◆表面活性剂体系性能稳定,在油砂上吸附量小,并能够显著降 低界面张力; ◆以胜利石油磺酸盐为主剂,所研制的产品与之配伍性好; ◆与石油磺酸盐的复合体系与聚合物配伍性好; ◆经济可行。 研究思路:以常用的适应性较强的聚醚类活性剂为主,经过适当的改性合成阴离子非离子两性活性剂 根据以上思路,合成了如下结构式的活性剂: R1—C--O R2R3M 其中:R1为聚醚碳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