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目的: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6例经过病理和手术确诊的患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患者,对其核磁共振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有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区、鞍上、小脑以及脑干,而剩余的12例均位于大脑半球上。8例实性肿块,6例囊实性肿块,2例囊性肿块。结论: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特征不显著,但是颞叶强化均匀的肿块,有瘤周水肿存在。

标签: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核磁共振;表现;病理特征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为临床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主要为瘤样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导致,在30岁以下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1]。此类肿瘤为临床良性的病变,预后较好,但是由于缺少特异性的表现,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为了更好地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进行诊断,我院分析了MRI的诊断价值和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例经过病理和手术确诊的患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6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为39.98±8.21岁。临床症状中有11例患者伴有癫痫,其中9例患者使用抗癫痫治疗无效,3例患者有头痛,1例患者有突发性的意识障碍和肢体抽搐,4例有头晕,1例有记忆力降低。患者病史在7d~16年之间,平均为9.02±3.22年。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磁共振MRI检查,均为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DWI。扫描仪器为西门子3.0T超导MRI成像仪。参数为:T1WI(TR/TE为300/8ms),FT2WI(TR/TE为3000/110ms),层厚为8mm,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1.5mm。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射液,剂量每千克0.1mmol/l,速率为2~3ml/s。患者在注射后均完成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成像扫描。DWI检查为单次激发T2WI回波平面,序列为SE(TR/TE为2500/60ms),层厚为8mm。使用MRI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并观察MRI信号变化及强化方式,观察周边的水肿程度,并计算患者的肿瘤囊性成分。

患者均给予肿瘤病理检查,将患者的送检标本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后做石蜡包埋,做5um厚度切片,并使用HE染色、EnVision染色。

观察指标:观察16例患者肿瘤的病理特点及MRI特点。

结果

16例患者中,有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区、鞍上、小脑以及脑干,而

七个有可能引起颅内胶质瘤的病因

7个可能引发颅内胶质瘤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得颅内胶质瘤?如同其他肿瘤一样,胶质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导致胶质瘤的病因有哪些呢,总的来说,引起胶质瘤有几个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辐射等,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讲一讲胶质瘤的病因。 一、胶质瘤起源 有理论研究说胶质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细胞的胚胎残留灶生长成为脑肿瘤,这类残留细胞可因炎症条件刺激而导致慢性增殖,产生脑肿瘤。多发性胶质瘤或称胶质瘤病则很有可能有一个以上的胶质瘤发生。 二、遗传因素 在全人类仅有少数几种神经系统脑肿瘤与遗传相关:神经纤维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非常明显家庭病发趋向。 这类脑肿瘤经常在1个家庭中的几辈人产生,胚胎原始细胞在颅内残留和异位生长也是颅内肿瘤产生的1个至关重要根本原因。 如颅咽管瘤、脊索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畸胎瘤。颅咽管瘤产生于颅内胚胎颅咽管残留的上皮组织,脊索瘤来源于脊索组织残留,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来源于皮肤组织,而畸胎瘤则来源于多种多样胚胎组织的残留。 三、生化环境

胶质瘤细胞中的色素氧化酶、磷酸激酶及ATP均较正常细胞为低,但β葡萄糖醛酸酶较正常脑组织高,LDH因脑肿瘤组织的高代谢而与正常脑组织不同。 四、电离辐射物理因素 现阶段己经明确,电离辐射能增加脑肿瘤发病率,脑肿瘤的产生时人和动物接受射线作用后最严重的远期病理变化。长时间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如Х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脑胶质瘤的概率便会增加。 五、亚硝基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己经广泛存有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特别是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中。 六、不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如偏食某类食物、饮酒、吸烟等,这类因素当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就与胶质瘤的产生相关,但己经确认与消化道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的产生相关。 七、污染的空气 己经确认不仅仅长时间工作在有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员工产生脑肿瘤(颅内肿瘤)的概率显著增加,就是他的小孩子脑肿瘤发生率也大于别的的小孩子。这类职业主要与造纸、磨粉、手工业、印刷、化工、炼油和金属冶炼等相关,主要是空气中存有着大量的的烃类化合物。

颅内胶质瘤的治疗策略

颅内胶质瘤的治疗策略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就是颅内胶质瘤。如果是高级别的胶质瘤,主要就是指星形的细胞瘤,胶质肉瘤或者是胶质母细胞瘤等形式。一般来说,如果是高级别的胶质瘤可以占据整个颅内体积的一半或者是以上,这种肿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其生长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直以来,治疗都具有较大的难度。颅内胶质瘤的治疗方式较多,因此,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标签:颅内;胶质瘤;治疗策略 对于颅内胶质瘤的研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以前的治疗方式都是对患者大脑半球切开,即使这样,患者仍然会受到肿瘤复发的困扰。现如今,医学研究人员会将手术切除、手术之后的化疗和放疗进行综合使用。近年来,一些新的观念和研究方式层出不穷,医学研究人员在不断进行临床研究,效果明显。 1胶质瘤的手术前评估和手术切除 一般来说,手术切除是治疗胶质瘤的一种具体的途径[1]。在进行手术之前,工作人员应该对肿瘤的生长速度,具体的部位以及血供情况进行全面地探讨和分析,做到全方面地了解。不仅如此,医学研究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年龄,遗传信息等进行调查,将其写到治疗方案当中,做好预测工作。 正常来说,手术应该以全切形式为主,现如今,医生所应用的手术形式就是以荧光引导。由于人体内部所含有的氨基乙酰丙酸是血红素合成的主要产物,这种物质可以被肿瘤转化为卟啉,能够用以辅助残留肿瘤,其本身的实用价值比较高。在实际的研究中证明,全切的手术方式不仅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还会减少复发率。 功能磁共振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式往往应用到无创性手术。研究人员可以在不造成任何损坏的情况下进行明确地定位,对于成像效果来说,采用弥散张量成像的形式是比较常见的。可以通过对白质纤维受压位移情况进行了解之后,才能够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对术前的信息进行全面地了解,可以推动肿瘤切除手术的敏感程度,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脑功能,同时还有助于肿瘤切除组织的高效发展。 现如今的安全手术方式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神经影像学。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通过对局部的血流量进行判定。皮层功能存在着严重的误差,严重地影响到影像判定的精准度。另外,手术过程中的电生理监测也是一种标准的检测方式,对语言区肿瘤的切除手术的正常进行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为了对手术切除程度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地了解,研究人员做出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

(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 基因融合等1,2。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并辅助化疗,已成为成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提高生存质量。为使患者获得最优化的综合治疗,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影像学复查,兼顾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和家庭活动、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康复治疗和心理调控等诸多问题。 二、影像学诊断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319287067.html,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作者:王敏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第02期 【摘要】目的: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6例经过病理和手术确诊的患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患者,对其核磁共振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有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区、鞍上、小脑以及脑干,而剩余的12例均位于大脑半球上。8例实性肿块,6例囊实性肿块,2例囊性肿块。结论: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特征不显著,但是颞叶强化均匀的肿块,有瘤周水肿存在。 【关键词】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核磁共振;表现;病理特征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为临床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主要为瘤样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导致,在30岁以下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1]。此类肿瘤为临床良性的病变,预后较好,但是由于缺少特异性的表现,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为了更好地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进行诊断,我院分析了MRI的诊断价值和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例经过病理和手术确诊的患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6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为39.98±8.21岁。临床症状中有11例患者伴有癫痫,其中9例患者使用抗癫痫治疗无效,3例患者有头痛,1例患者有突发性的意识障碍和肢体抽搐,4例有头晕,1例有记忆力降低。患者病史在7d~16年之间,平均为9.02±3.22年。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磁共振MRI检查,均为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DWI。扫描仪器为西门子3.0T超导MRI成像仪。参数为:T1WI(TR/TE为300/8ms),FT2WI(TR/TE为 3000/110ms),层厚为8mm,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1.5mm。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射液,剂量每千克0.1mmol/l,速率为2~3ml/s。患者在注射后均完成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成像扫描。DWI检查为单次激发T2WI回波平面,序列为SE(TR/TE为 2500/60ms),层厚为8mm。使用MRI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并观察MRI信号变化及强化方式,观察周边的水肿程度,并计算患者的肿瘤囊性成分。 患者均给予肿瘤病理检查,将患者的送检标本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后做石蜡包埋,做5um 厚度切片,并使用HE染色、EnVision染色。

脑胶质瘤晚期为什么需要做透析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内肿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异常。由于人们对脑胶质瘤了解不多,容易忽视其症状,当就诊时已是晚期。临床上,不少脑胶质瘤晚期患者需要做透析,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加重患者的痛苦。透析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药物和毒药中毒等病症,那么,脑胶质瘤晚期为什么需要做透析呢? 患上脑胶质瘤后,尤其是病情发展到晚期时,患者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原因有很多,如肿瘤对肾脏的直接浸润或转移病灶的压迫、肿瘤代谢产物的影响、治疗副作用、低钠血症与肿瘤异位内分泌对肾脏的损害、低蛋白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利尿剂应用过度,以及患者本身患有的高血压、糖尿病对肾功能的影响等。由于肾功能损害会发展为不可逆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引起尿毒症,因而需要患者进行透析,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透析对脑胶质瘤本身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且还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低血压、贫血、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心包炎、脑出血、抑郁症、心律失常等,不仅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生命,一定要特别当心。 当脑胶质瘤发展到晚期时,积极、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患者一定要尽快配合抗肿瘤治疗。此时,手术最佳时机已经错失,而放化疗虽然可以杀伤机体内癌细胞,但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和组织,毒副作用明显,常令患者无法耐受而被迫中断治疗。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很多中药被证实具

有抗癌功效,而大量临床案例也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功效,尤其是在晚期患者的治疗上,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此外,中医药治疗还可以联合西医治疗,不仅增强整体疗效,还可以改善治疗副作用。因此,患上脑胶质瘤尤其是发展到晚期时,应尽早配合中医治疗,改善预后。 在寻求中医治疗时,很多患者和家属会选择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多年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方面以确切的疗效赢得了广大用药患者的信赖和认可,由于患者的口碑相传,很多外地患者,甚至海外患者慕名来院寻求治疗。为提升医院的疗法,推广肿瘤疾病的先进诊疗理念,贯彻肿瘤疾病的诊疗指南,医院还成立了包括胃癌和肺癌、胰腺癌、淋巴癌、大肠癌、淋巴瘤、肝癌、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食道癌、卵巢癌、宫颈癌、结肠癌和脑瘤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这是一个以病人为中心,以完善治疗为目的的系统化工程,力争使患者接受最正规的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 除了疗效外,费用一直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临床上,不少脑胶质瘤患者因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因此,建议患者在寻求治疗前一定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选择,避免因无法承受而中断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采用纯中药治疗的中医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统一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严格遵循国家收费标准红头文件。所有费用项目全部受到国家物价部门的审核和监督,对一切费用做到公开、公示。对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目的: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6例经过病理和手术确诊的患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患者,对其核磁共振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有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区、鞍上、小脑以及脑干,而剩余的12例均位于大脑半球上。8例实性肿块,6例囊实性肿块,2例囊性肿块。结论: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特征不显著,但是颞叶强化均匀的肿块,有瘤周水肿存在。 标签: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核磁共振;表现;病理特征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为临床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主要为瘤样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导致,在30岁以下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1]。此类肿瘤为临床良性的病变,预后较好,但是由于缺少特异性的表现,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为了更好地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进行诊断,我院分析了MRI的诊断价值和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例经过病理和手术确诊的患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6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为39.98±8.21岁。临床症状中有11例患者伴有癫痫,其中9例患者使用抗癫痫治疗无效,3例患者有头痛,1例患者有突发性的意识障碍和肢体抽搐,4例有头晕,1例有记忆力降低。患者病史在7d~16年之间,平均为9.02±3.22年。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磁共振MRI检查,均为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DWI。扫描仪器为西门子3.0T超导MRI成像仪。参数为:T1WI(TR/TE为300/8ms),FT2WI(TR/TE为3000/110ms),层厚为8mm,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1.5mm。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射液,剂量每千克0.1mmol/l,速率为2~3ml/s。患者在注射后均完成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成像扫描。DWI检查为单次激发T2WI回波平面,序列为SE(TR/TE为2500/60ms),层厚为8mm。使用MRI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并观察MRI信号变化及强化方式,观察周边的水肿程度,并计算患者的肿瘤囊性成分。 患者均给予肿瘤病理检查,将患者的送检标本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后做石蜡包埋,做5um厚度切片,并使用HE染色、EnVision染色。 观察指标:观察16例患者肿瘤的病理特点及MRI特点。 结果 16例患者中,有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区、鞍上、小脑以及脑干,而

脑内能看到壁结节的5种常见肿瘤

脑内能看到壁结节的5种常见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Pilocytic astrocytoma,PA) 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脑胶质细胞瘤,属于WHOⅠ级肿瘤;它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神经胶质肿瘤,它的发病高峰年龄在 5~15 岁之间。80% 的患者年龄小于 18 岁,仅约 17% 的患者年龄大于 30 岁。在儿童人群中, 2/3 的病变位于小脑;在成年人中,1/2 的病变位于幕上。小脑和第三脑室周围区域是起源最常见的部位。 因为 PA 的生长通常很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其最常见症状/体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造成),步态不稳、颈部疼痛(小脑病变引起)及视力模糊(视神经病变)等。 影像学表现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CPA)可表现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典型的 CT 影像特征是小脑蚓部或小脑半球大的囊性占位。实性部分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高密度少见),增强可见强化。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 T1 像肿瘤实性部分相对于灰质呈等 /低信号而囊 性成分相对于脑脊液呈等/稍高信号脑脊液(CSF)。在 T2 和 FLAIR 序列,实性部分呈高信号而囊性成分高于脑脊液信号。在 FLAIR 序列,囊性成分高信号不被抑制。囊壁偶可强化,但囊壁增强并不意味着肿瘤组织存在。 案例一7 岁男孩,确诊为小脑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图 1)

图 1(a)T2 加权图像显示囊肿内侧缘可见明显的软组织结节,右侧小脑半球高信号肿块周围无水肿(黑箭头)。(b)FLAIR 像囊性成分呈低信号强度,软组织结节均匀稍高(黑箭头)。(c)在 DWI 像壁结节呈等信号(白箭头)。(d)增强 T1 加权图像显示壁结节明显强化(黑箭头) 血管母细胞 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是一种良性、缓慢生长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血管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 1%~2.5%。血管母细胞瘤约有 90%~95% 发生于后颅窝,而其中 80% 的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是成人最常见的小脑原发性肿瘤。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轻微头痛、恶心及共济失调等。血管母细胞瘤属于WHOⅠ级肿瘤,60% 为囊性部分囊壁结节;40% 实性。 影像学表现 1. 大囊小结节型:其中囊液呈大致均匀的长 T1 长 T2 信号,囊壁呈等 T1 等 T2 信号,而瘤结节呈等或稍长 T1 长 T2 信号,其内可见流空的血管影,瘤周水肿很轻或没有水肿。FLAIR 上囊液呈等或稍高信号,瘤结节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瘤结节明显强化; 2. 实质型:肿瘤在 T1 上呈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 上呈不均匀高信号,FLAIR 上肿瘤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型肿瘤

脑胶质瘤晚期病人为什么恶心呕吐

脑胶质瘤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恶性神经肿瘤疾病,一旦患上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生活中一定要多加重视。一旦脑胶质瘤到了晚期,意味着病情加重,不良症状也会越来越多,有不少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状况,降低患者生存质量,那脑胶质瘤晚期病人为什么恶心呕吐呢? 脑胶质瘤晚期患者恶心呕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害,消化功能减退,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脑胶质瘤患者在得知病情后,往往会伴随绝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当心理压力过大时,也会导致恶心呕吐;在脑胶质瘤晚期的治疗方法中,放化疗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消化道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当患者电解质紊乱时,也会恶心呕吐。 当脑胶质瘤晚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时,每天摄入的饮食量减少,机体内所需的营养无法及时得到补充,会引起或加重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如果恶心呕吐长期得不到缓解,还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并不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恶心呕吐,应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选择一些酸味、清爽可口的食物,避免过甜、过腻、怪味食物。家属也应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消除负面的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对于疾病本身或者放化疗副作用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可以通过中医药的调理。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并注重调节患者的机体,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饮食、睡眠、精神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选择放化疗的患者,可以给予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调节患者脾胃,缓解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袁希福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指出脑胶质瘤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 “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

婴儿促纤维增生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二例_张忠德

·病例报告 · 图1 婴儿促纤维增生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纤维母细胞束状排列,部分呈席纹状,胶原纤维丰富 HE ×100 图2 胶原纤维丰富,网状纤维染色示丰富的网状纤维 Gomori 银染色法×100 图3 示体积较大,胞质较丰富的神经节细胞及星形细胞区域 HE ×200 图4免疫组织化学GFAP 染色,示梭形细胞强阳性 ×200 图5 免疫组织化学突触素染色,示神经节细胞阳性 ×200 作者单位:20009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 婴儿促纤维增生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二例 张忠德 奚政君 殷敏智 例1 患婴男,6个月。因1个半月来头围进行性增大,近1周来出现抽搐、呕吐、拒食等症状于1998年11月18日入院。体检见头围增大为51cm ,前囟张力高,颅骨缝分离。CT 示右侧额顶部囊实性占位。术中见肿瘤直径约10cm ,囊实性,囊壁与硬脑膜相连,囊性部分见淡黄色清亮液体,实质部分5cm ×4cm ×3cm ,灰白色,质地较坚实,似橡皮样。肿瘤几乎完全切除,术后行放射治疗,术后3.5年随访,患儿无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例2 患儿男,16个月。因头围增大伴呕吐、抽搐于2000年4月26日入院,出生史无殊。患儿7个月时,因感冒去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头围增大53cm ,当时小儿已能自坐,因无呕吐、抽搐等症状,未引起家长注意,未经特殊诊治。入院体检,患儿不会行走,也不会说话,头围增大至55cm ,前囟1.5cm ×1.0cm ,平软。CT 示右侧额顶区较大囊实性占位。考虑:(1)表浅脑星形细胞瘤。(2)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术中见肿瘤位于右额顶部,较大,直径约12cm ,囊性及实性,实质部约3cm ×2cm ×2cm ,灰白色,质地较坚实。囊壁与脑室壁相邻。囊性区为多个囊腔,囊内为淡 黄色液体。手术切除肿瘤后,行放射治疗。至今术后2年。患儿无呕吐、抽搐等症状,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稍差。 本组2例,分别为6个月及16个月,第2例生后7个月前起病。肿瘤常位于额顶叶,枕叶相对少见。本组2例均位于幕上,肿瘤主要侵累额叶,部分累及顶叶。肿瘤巨大而表浅,直径10、12cm ,侵犯皮质和软脑幕,表浅部分与硬脑膜紧密黏连,但不侵犯颅骨。2例肿瘤均由实质及囊性两部分组成,且囊性占肿瘤的大部分,多个囊腔组成肿瘤的囊性部分,囊内含有淡黄色液体,实质部分灰白色,坚实如橡皮样,未见明显坏死,肿瘤无包膜,与周围脑组织边界不清楚,但不侵及脑室。 病理检查:肿瘤由以纤维母细胞为主的结缔组织及神经上皮混杂而成。其神经上皮细胞成分表现为星形细胞和神经元的分化。纤维母细胞呈束状排列,部分区域可见席纹状结构,某些肿瘤细胞较肥胖。胶原纤维丰富,这是导致肿瘤外观坚实的原因。在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间可见单个或小灶性体积较大的神经节细胞及星形细胞,未见畸形的大细胞,也未见明显的核分裂象,肿瘤未见坏死,见灶性淋巴细胞

脑胶质瘤晚期切勿轻易放弃治疗 否则后悔莫及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脑胶质瘤发病部位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的情况,当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脑胶质瘤到了晚期不少患者因康复无望,不愿意再拖累家人,从而选择放弃治疗。此外,对一些失去治疗价值的患者,某些医生往往也会暗示其家属放弃治疗,以免最后“人财两空”。那么,脑胶质瘤晚期真的只能放弃治疗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轻易放弃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因此,脑胶质瘤晚期切勿轻易放弃治疗,否则后悔莫及。 近年来,脑胶质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由于癌症早期发现困难,临床上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甚至是晚期。此时,治疗的最佳时机已经错失,患者康复几率往往较低,加上很多治疗往往会令患者更加痛苦,甚至加速死亡,因此,脑胶质瘤晚期是否应该放弃治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患者和家属的关注。一些人认为,晚期脑胶质瘤治愈几率较低,而且患者此时非常痛苦,就不应该让患者再多受苦,家属多花钱,因而支持放弃治疗;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应该轻易放弃,即使到了晚期也要积极治疗,以尽可能延长生命。 那么,脑胶质瘤晚期到底是否应该积极治疗,还是应该放弃治疗,坐以待毙呢?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有很多不愿意放弃的晚期患者和家属,其中更有已被医生判为“死刑”的晚期患者。经医院特色“三联平衡疗法”的治疗,多数患者都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晚期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因此,虽然脑胶质瘤晚期患者的康复几率较低,但却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甚至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患者和家属切勿轻易放弃,否则后悔莫及。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是由抗癌三联平衡疗法创始人、中华名医、著名肿瘤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教授创办的一家以中医治疗肿瘤和疑难病症为主,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医院。凭借确切的治疗效果,以及优质的诊治服务,医院先后被评为“中国知名专科医院”“消费者信得过特色医院”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被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全国中医肿瘤临床康复基地”,成为肿瘤患者重获健康、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复园地。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康复经历值得很多患者去借鉴: 基本情况:贾书平,女,49岁,河南郑州市人,脑胶质瘤 2009年5月,贾书平被确诊为左额叶胶质瘤。确诊后,贾书平做了左额叶胶质瘤切除术并进行了六个的化疗,但半年后病情依然复发了。复发后贾书平又做了伽马刀,但半年后再次复发。再次复发后,医生建议再次手术,但贾书平及家属考虑到手术后康复希望渺茫遂放弃手术,决定寻求中医治疗。 2010年6月1日,贾书平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治疗。了解病情后,袁希福院长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她开具药方。吃了2付药后,贾

脑部胶质瘤能活多久

脑部胶质瘤能活多久 瘤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质瘤怎样治疗,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重点。脑质胶瘤的治疗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患者因为得了脑质瘤,心情就会变得很慌张,担心治不好,拖累家人,治不好怎么办?胶质瘤的是一种脑部恶性肿瘤。由于恶性胶质瘤发生于脑部,最重要的是它与正常脑部组织基本没有明显界限,所以如果采用手术根本难以完全切除,而且恶性胶质瘤对放化疗也不敏感。那么,患有脑部胶质瘤还能活多久? 脑部胶质瘤能活多久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在国际肿瘤控制大会总结的资料中统计,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为3~10/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手术加放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仅为8~11个月至今我国还没有脑胶质瘤大宗病例的长期追踪随访资料。 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在全球,每年恶性脑胶质瘤无情地夺去18~60万中青年人的宝贵生命。 脑胶质瘤有哪些症状表现 (1)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2)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3)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4)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脑部胶质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建议有以上症状的到医院检查,在确认的情况下也不要慌张,脑部质瘤存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也要及时的接受治疗,也有可能医治好的这种情况。“脑部质瘤能活多久?”小编已为各位解答,建议大家保重好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脑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是什么

脑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是什么 不少网友都咨询脑胶质瘤病人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会有什么痛苦症状,我们特意请教了相关脑瘤专家,专家表示脑胶质瘤晚期症状其实是早中期症状的进展,很多症状会进一步恶化,病人的典型症状更为明显,病人身体受到的折磨也会更严重,此时的病人主要有以下五大症状: 清晨头痛 头痛常发生在清晨四、五点钟往往在熟睡中痛醒,故称为“清晨头痛”。头痛大多由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升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能主要在患侧,开始为间歇性,后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与胃肠道的呕吐相比,脑肿瘤患者的呕吐不伴有胃脘胀、恶心、腹痛和腹泻。呕吐与进食也无关,而是一阵头痛后突然出现“喷射呕吐”。 视力障碍 脑胶质瘤引起脑压增高后,眼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淤滞水肿,会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而使视力下降。有的患者表示为范围不全的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治视神经继发萎缩, 嗅觉异常 出现幻嗅是因为位于脑下部的颞叶受肿瘤的刺激导致,患者常闻到实际不存在的气味,如橡胶燃烧味、饭糊焦味或香气味等。 单眼突出 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单眼突出,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导致眼睑闭合不全。 脑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是什么?胶质瘤病人临死前的症状确实是很痛苦的,在医疗已经无法有效救治的情况下,家属的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家属应尽可能配合医生减轻病人的症状,给予亲情的温暖和关心。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319287067.html,/410njzl/2015/0817/229200.html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神经节细胞瘤的病理特点

?论著?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神经节 细胞瘤的病理特点 朱海青,李南云,沈静,周晓军,周金宝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神经节细胞瘤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19份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神经节细胞瘤标本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结果 (1)肿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排列紊乱、疏密不匀,部分区域成团分布;(2)肿瘤细胞与神经节细胞形态相似,呈多形性,核大、不规则,可见双核,核仁清楚,胞浆丰富,突起不明显;(3)胶质瘤成分为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标准Ⅱ~Ⅲ级;(4)瘤细胞免疫组化表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 2100蛋白(+)、突触素(+);(5)电镜观察瘤细胞胞浆中可见溶酶体、核糖体及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丰富,并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是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瘤的性质取决于胶质瘤成分。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病理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648(2005)0320188203 Pa tholog i c fea tures of the gangli ogli o ma /gangli ocyto ma i n the cen tra l nervous system ZHU Hai 2qing,L I N an 2yun,SHEN J ing,et al .D epart m ent of Pathology,N 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PLA,N anjing 210002,China Abstract:O bjecti ve T o investigate the pathol ogic features of gangli ogli oma /gangli ocyt oma .M ethods 19cases of gangli ogli omas and gangli ocyt omas were studied by HE stain,i m munohist oche m istry and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 on .Results (1)The tu mor cells p resented wides p read,derange ment distributi on,and congl obati on in s ome regi ons .(2)The tu mor cells were si m ilar with gangli on cell,showing multi polar in feature,and had large,irregular nucleoli .The nucleoli were clear .Some tu mor cells were bi 2nucleated .(3)Neur ogli ocyt omas were Ⅱ~Ⅲgrades according t o the standard published by WHO.(4)I m munoreacti ons showed GF AP (-),S 2100(+)and Synap t ophyein (+)in neop lastic cells . (5)U ltrastructure observati on showed cyt olys os ome,ribos ome and r ough endop las m ic reticulu m in the cyt op las m of the neop lastic cells .Abundant m it ochondria and dense neur oendocrine granules were als o f ound in these cells .Conclusi on s Gangli ogli oma /gangli ocyt oma is a rare tu mor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 m.Its diagnosis mainly depends on hist opathol ogy,s pecial markers of i m munohist oche m istry and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The p r operty of neop las ma is related t o the component of neur ogli ocyt oma . Key words:gangli ogli omas; pathol ogy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基金资助课题(BK2001502) 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朱海青(进修医生,现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病理科),李南云,周晓军];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病理科(沈静,周金宝) 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是指部分或全部由大的、成熟的神经元伴有或不伴有胶质细胞的、 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 。国内报道最多的一组 有13例[2] 。本研究对19份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神经节细胞瘤标本进行常规、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并对该瘤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9份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神经节细 胞瘤标本来源于南京军区总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库1996~2003年脑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病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8~68 岁,平均35岁;肿瘤发生部位:颞叶8例,额叶7例, 顶叶2例,小脑及胼胝体各1例。1.2 方法1.2.1 标本处理 肿瘤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 厚切片。其中4份标本部分留做电镜检查。1.2.2 HE 染色 切片经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苏木素染色10m in,水洗蓝化,HE 染色1m in,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1.2.3 免疫组化标记(S ABC 法) 每份标本取3张切片,经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正常羊血清封闭15m in,倾去羊血清,加3%过氧化氢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10m in,磷酸缓冲液(P BS )清洗5m in ×3次,分别加一抗即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 AP )、S 2100、及突触素(Syn )抗体(均为迈新公司产品)37℃孵育1 ? 881?J Clin Neur ol,June 2005,Vol .18,No .3

脑胶质瘤晚期已经开始疼痛还能活多久

脑胶质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它的发病约占颅内肿瘤的46%,并且发病比较迅速,对身体伤害很大,一旦被检查出患有了脑胶质瘤,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疼痛是很多患者都难以忍受的,尤其是病情到了晚期会不断加重,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会使患者出现各种负面情绪,甚至放弃治疗,那么脑胶质瘤晚期已经开始疼痛还能活多久? 当脑胶质瘤发展到晚期,有些患者的癌细胞已经发生扩散或者转移,而随着癌细胞的不断增长,会压迫身体各个部位血管,正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当人体经络中的气血发生阻滞不通,会引发各种疼痛。对于脑胶质瘤晚期患者来说,当出现疼痛症状时,可能提示病情进一步发展,但并不能凭疼痛的症状来判断患者能活多久,与患者的体质、病情、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有关。如果患者病情控制较好,可以服用止痛药来减轻疼痛,则生存期相对较长,可能是一年或者两年,甚至更久,如果出现广泛转移,引起器官功能的衰竭,出现全身疼痛,则生存期不会太长,可能只有几个月,甚至更短。 对于脑胶质瘤晚期患者来说,应积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防止扩散转移,才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此时多不建议患者选择手术,可以考虑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放化疗短期作用明显,能控制病情,缩小肿块,但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损伤患者机体,需要及时配合中医,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也可以以中医为主进行保守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了解中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接诊过很多肿瘤患者,其中不乏有些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而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具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等优势,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增强患者身体机能,控制病情发展。该理论的实质内涵就是扶正、通瘀、排毒,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根本康复。其中“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2014年年底时,复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按照袁希福院长建议定期服用即可。 2017年9月24日,赵俊义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他的身体一切如常,平时打打牌,出去转转,为家人做做饭,生活怡然自得。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多数患者在晚期会出现疼痛症状,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可能地减轻疼痛,

脑内能看到壁结节的5种肿瘤资料

脑内能看到壁结节的5种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Pilocytic astrocytoma,PA) 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脑胶质细胞瘤,属于WHOⅠ级肿瘤;它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神经胶质肿瘤,它的发病高峰年龄在 5~15 岁之间。80% 的患者年龄小于 18 岁,仅约 17% 的患者年龄大于 30 岁。在儿童人群中, 2/3 的病变位于小脑;在成年人中,1/2 的病变位于幕上。小脑和第三脑室周围区域是起源最常见的部位。 因为 PA 的生长通常很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其最常见症状/体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造成),步态不稳、颈部疼痛(小脑病变引起)及视力模糊(视神经病变)等。 影像学表现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CPA)可表现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典型的CT 影像特征是小脑蚓部或小脑半球大的囊性占位。实性部分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高密度少见),增强可见强化。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 T1 像肿瘤实性部分相对于灰质呈等 /低信号而囊性成分相对于脑脊液呈等/稍高信号脑脊液(CSF)。在 T2 和 FLAIR 序列,实性部分呈高信号而囊性成分高于脑脊液信号。在 FLAIR 序列,囊性成分高信号不被抑制。囊壁偶可强化,但囊壁增强并不意味着肿瘤组织存在。 案例一7 岁男孩,确诊为小脑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图 1)

图 1(a)T2 加权图像显示囊肿内侧缘可见明显的软组织结节,右侧小脑半球高信号肿块周围无水肿(黑箭头)。(b)FLAIR 像囊性成分呈低信号强度,软组织结节均匀稍高(黑箭头)。(c)在 DWI 像壁结节呈等信号(白箭头)。(d)增强 T1 加权图像显示壁结节明显强化(黑箭头) 血管母细胞 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是一种良性、缓慢生长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血管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 1%~2.5%。血管母细胞瘤约有90%~95% 发生于后颅窝,而其中 80% 的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是成人最常见的小脑原发性肿瘤。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轻微头痛、恶心及共济失调等。血管母细胞瘤属于WHOⅠ级肿瘤,60% 为囊性部分囊壁结节;40% 实性。 影像学表现 1. 大囊小结节型:其中囊液呈大致均匀的长 T1 长 T2 信号,囊壁呈等 T1 等 T2 信号,而瘤结节呈等或稍长 T1 长 T2 信号,其内可见流空的血管影,瘤周水肿很轻或没有水肿。FLAIR 上囊液呈等或稍高信号,瘤结节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瘤结节明显强化; 2. 实质型:肿瘤在 T1 上呈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 上呈不均匀高信号,FLAIR 上肿瘤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