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海洋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具有自身的特点,伴随海洋开发能力的提高,海洋产业也应该有一个从低级利用到深层次开发的结构升级过程。

一、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但经过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后,已经呈现出不断优化升级的迹象和趋势,出现了由“资源开发型”向“海洋服务”的转变。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状况总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滨海旅游业发展迅猛

我国海洋资源类型丰富,为各类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我国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发展海洋经济,我国海洋产业已形成以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滨沙矿业、沿海造船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主要产业为基础的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其中,海洋渔业(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始终保持占总产值30%左右,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虽然年平均增长速度在48%以上,较其他产业发展最快,但由于起点不高,所以在海洋产业中所占份额并不显著。在海洋产业结构中,从总产值看,海洋渔业所占比重均为最大,为29.6%,居首位,是第一大海洋产业。处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产值分别占26.2%和19%。因此,传统的三大主体海洋产业的地位即海洋捕捞、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盐业逐渐被新的三大主体产业即海洋水产、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所取代。这新的三大主体海洋产业总产值约占全部海洋产业总产值的80%左右。

目前我国由海洋水产、海洋运输和滨海旅游三大产业为主体的海洋产业结构,与世界海洋四大支柱产业(即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的构成是基本相符。此外,我国海洋产业中的海洋水产产量、海盐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造船量居世界第三位,这些产业均在世界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2.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有待提升

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5∶46∶49,海洋第三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但与海洋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赵珍

(浙江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舟山31600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文章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状况进行分析,在明确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后,提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策措施。

关键词海洋产业;产业结构;优化

2005年美国海洋产业结构为2.0∶29.2∶68.8。这也说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正处在由中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进程中。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尚待优化,海洋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现海洋渔业劳动力占据整个海洋产业从业人员的50%左右,说明人们的就业观念尚未转变,海洋渔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海洋第二产业除去为了保护资源、限制开发的因素,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仍是制约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要想使传统产业发挥新的活力,就必需应用新的技术。海洋第三产业中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仅为0.2%,与全国信息产业所占比重相距甚远,需要我们加大投入。海洋产业尚未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应加强产业政策指导,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

3.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较快,传统产业仍占主体地位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划分,传统产业约占1/2,新兴海洋产业只占海洋总产值的1/4,这一结构特点表明我国传统产业的比重高于新兴产业的比重。发达国家的新兴海洋产业产值已达海洋产业总产值的首位,尤其是海洋油气产业已成为收益最高的海洋产业,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但目前传统海洋产业在海洋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造成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长入产业缓慢,不能迅速、大规模孵化出新兴产业,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较,具有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及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低等特点。因此,加快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使新兴海洋产业的比重超过传统海洋产业的比重,无疑是实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4.主导产业不明确

我国目前的海洋产业门类齐全,但主导产业不明确。海洋水产业虽然在我国海洋经济当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海洋支柱产业,却不应成为海洋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应该符合以下条件:①对海洋经济现有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的建立与完善、改造与提高起着带动、扶持和关联作用;

②代表着整个海洋产业结构向后次产业演进的方向,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进;③可能是支柱产业之一,也可能不是,但它将发展为后次产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与海洋渔业、滨海砂矿业、海洋盐业等海洋产业相比,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在海洋产业总产值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且属于第三产业,可作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新技术的发现和向生产力的转化,使得新兴的海洋产业产值会逐步由小变大,并占据重要地位,例如,现在的海洋药业,就已经成为新兴产业之一。如果一些新技术的突破使得开发海水中的新能源成为可能,也必将成为新兴主导产业之一。

总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海洋产业结构状况是相对应的。一方面,在一定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下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海洋产业结构,随着海洋经济大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海洋产业结构演进也可以衡量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有不同的经济效益。而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正处在由低级向中级和高级阶段的过渡阶段。海洋产业尚未摆脱资源消耗型的产业格局。海洋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海洋产业结构的未来变化可能多种多样,制订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案,研究单位以及政府部门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目前我国海洋产业正在由传统产业为主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海洋产业协调发展、海洋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来

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是海洋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海洋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由此可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决定海洋产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两大因素: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决定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能否优化配置,不致造成积压和浪费;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决定配置到各个产业部门的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带来更多的产出。

因此,海洋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对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海洋产业技术进步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则是海洋经济健康和快速发展的正确途径。改善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将直接促进海洋经济沿着协调、稳定和高效的道路发展。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海洋资源、经济、科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海洋产业结构也不同。例如,发展中国家的海洋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的海洋产业结构就不尽相同。另外,所处的海洋资源条件不同,相应的海洋产业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海洋产业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海洋自然资源的充分有效的利用,各海洋产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各地区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海洋高新技术在生产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推广应用,人民群众对海洋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得到最好的满足等。

三、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措施

为加速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尽快使我国的海洋产业成为较重要的产业或支柱产业,优化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缩小与世界海洋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措施有:

1.制定海洋产业调整规划,健全相关产业政策

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环境是海洋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关系甚大,应加速海洋环境技术的产业化,有效地开发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使海洋产业与海洋资源及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由多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各种海洋产业分属于不同的管理主体,没有一个真正能够把海洋产业管理起来的机构。因此,各行业自身发展是有计划的、自觉的,但整个海洋产业的发展是不协调的、自发的。要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无效率,政府的宏观调控很必要。必须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从整体效益出发,有效利用浙江省海洋特色资源的支撑力,制定海洋产业调整规划以及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与产业优化适应的软环境建设。

通过媒体宣传、信息发布、市场预测等,使社会明确海洋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行政、法律、财政等手段,引导企业将资源投放到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提供资金投入方面的制度供给,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率。此外,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要与产业结构调整配合,如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外海或公海资源适度发展远洋渔业;但是企业自身能力是有限的,要建造大型、先进船只,必须依靠政府投资扶持。

2.利用海洋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培育未来海洋产业

重视传统海洋产业技术改造,保持产业发展后劲。海洋运输业应以能源、外贸运输为重点,调整港口布局,调整运输船队结构,更新技术装备。国家对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海水综合利用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等的发展要加大投资力度和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对海洋高新技术的引进、产品推广和国产化,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环保技术产业发展、配套等方

面,要给予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也就是用先进技术提高产业技术基础、改造传统产业、发育新兴产业的过程。第一产业的建立和维持,主要依赖劳动力的投入和生产经验;而第二、三产业对技术、尤其是对高新技术的依赖和吸纳能力则要高得多。如一座海上石油平台的运转,需要成千上万项技术的组合来支撑。所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必须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渔业、盐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优化其内部行业结构;同时,以新技术为核心,引导和扶持海上油气、海洋药物、海洋工程、海洋电子等新兴海洋产业,提高海洋第二、三产业的比重。

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总的思想是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引进和吸收海洋科学和技术新成果、海洋科学和技术的联合攻关以及技术成果转化为手段,以海洋开发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建立和完善海洋科技多层次的研究、开发体系,提高海洋科学与技术水平。21世纪前10年,要在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岸与海洋工程技术、海洋能源及矿产开发应用的新技术、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技术、海域资源和环境评估技术、海洋监测及海洋灾害预报预警技术、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重点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力争有突破性进展。

3.优化产业资源空间布局,促进沿海城镇化和海洋经济聚集区的形成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是不可分割的过程,必须统筹兼顾。根据海洋资源的区位特征、交通条件和市场环境安排相应的海洋产业,把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合起来。在资金、项目等方面适当向后进地区倾斜。当然,产业结构的协调,不等于小

范围内产业的“小而全”,不等于人为地限制有发展能力的产业来迁就薄弱产业;相反,只要不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任何产业都可以放开发展,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

海洋第二、三产业比重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沿海城市化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实践证明,居民住地过于分散,难以产生集聚效应。而国外经验证明,城镇发展了,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的发展都将有了依托和基础条件;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的国家,每向第二产业转移1个劳动力,即可向第三产业转移2个劳动力。所以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要与加快沿海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4.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机构和示范基地、企业集团等

建立示范基地,增强海洋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基金来源以政府拨款和集资相结合,主要用来扶持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农牧化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及国家重点沿岸工程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条块合作,发挥一些部门、地区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国家设立专门中介机构,类似于经纪人,不以赢利为目的,只收取少量佣金,在企业与研究部门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为它们提供海洋产业发展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使得研究成果尽快产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2]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

[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刘曙光,于谨凯.海洋产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方面和核心内容。下面我将通过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认识,来分析一下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产比重持续降低,三产比重明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就业结构变化远大于收入结构变化。 2.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并呈现出内部结构升级特征。。我国出现了明显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意味着产业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 3.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比例偏低,而且近几年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的水平上出现了比重增幅趋缓,甚至近两年出现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 2.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3.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处在低端位置。在许多工业领域,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附加价值难以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实现经济增长投入的物耗、能耗也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中国工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十一五期间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和升级战略措施。 “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内容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以体制改革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为基本保证。 1.加快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针对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纲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独立成篇,这是历次五年规划中的第一次。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具体战略:(1)把服务业当作产业对待。(2)优先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期间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3)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这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根本动力。 2.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 任务。 《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十分严峻的挑战。就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合,国内外市场界限逐步消失。面对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中国要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发展机遇与增长空间、争取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结构的转换成本,同时降低结构转换风险。 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需求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变动:消费需求从满足一般的生活日用,逐步向高档次的生活日用转变。这使国内的投资需求也随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产生变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投资需求增长迅速。面对这种国内市场经济形势,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只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并由此产生投资品产业的生产技术结构升级。 一、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中,科技创新特别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原创性意义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一)自主创新就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由途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90%以上,我国只有45%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到3倍,而我国只有80%。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二)自主创新能加快第二产业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就是第二产业方面的问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特别在真正的高新技术方面,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优势。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其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三)自主创新能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 传统产业仍就是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主体,但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各经济区域中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必须同新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走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05]40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5.12.02 【实施日期】2005.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发[2005]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行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

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在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 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第二节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07—2008学年第 1 学期) 专业名称07城轨1、2计算机1、2 电气1、2动漫1、2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授课教师谢贵兵 学校南铁院苏州校区

课题序 号授课班 级 07城轨1、2计算机1、2 电气1、2动漫1、2 授课课 时2 授课形 式 阅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练习法比较法 授课章 节 名称 第四章第二节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使用教 具 教学目 的(一)、知识要求: 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的知识(1)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必要性 (2)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2.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三大产业的分类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4.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运用的知识结合个人生活的经验,谈谈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二)能力要求: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认识和评价现实的能力:如优化产业结构的问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等 (三)思想觉悟要求: 今天的职校的学生,明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政方政,激发其对社会的责任感,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重 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 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5.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教学难 点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4.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必要性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 业教学后 记

最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当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已是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借助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通过实例分析,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变革中求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将《孙子兵法》与正处于产业转型与变革时期的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即“读古人的书,做当今的事”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就是说: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使命和远景的确定,目标体系的建立,战略方案的制订会为城市的产业转型与资源的重新配置规划明确的方向。因此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发展战略的基础:“修道保法” “修道保法”,是指要明确使命与目标,并建立一套确保使命与目标实现的机制。 在产业结构转型上以韩国经济的发展为例,其中经转型后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韩国为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于2001年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 5000万美元的资助。在法制建设方面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等项法规。近些年又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着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 可见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其根本就是要促进技术与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引导产业结构转型也该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措施来保障。 三、发展战略的核心:“知己”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13年全国25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对科技水平、国有经济比重、开放程度等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是: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国有经济比重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负面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以库茨涅兹(1989)为代表的收入决定论和以罗斯托(1988)为代表结构决定论。学术界支持罗斯托结构论的文献如David B. Audretsch等(2002)对欧盟国家19931997年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偏离度关系的研究;Peneder.Michael(2003)通过对28个OECD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总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相关变量建立的增长模型等。与之相对应,Masakazu Katsumoto (2004)和Chihiro Watanabe(2005)对100个国家近20年来的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变量进行分析,证明了库茨涅兹收

入决定理论的有效性。B.Sharma(2003)对澳大利亚制造业对R&D投入策略依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Josef C. Brada 对美国制药业发展与东西部技术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 Asgari和A. Nagamatsu(2003)认为R&D活动、功能开发与同化能力良性循环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帮助企业增强竞争与决策能力,从而促进日本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界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自杨治(1985)将西方产业经济学引入国内以后,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内的产业结构研究文献才逐渐增多起来。 李国璋和武玉洁(2008)对于个别省份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赵春艳(2008)对我国各省19962005年人均GDP及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关系的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显著。周叔莲和王伟光(2001)认为具体有促进劳动分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影响需求结构以及优胜劣汰;隋广军等(200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模仿型技术。盛昭瀚和高洁(2007)与唐德祥和孟卫东(2008)分别应用演化经济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R&D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陈国宏和邵?S(2001)运用AHP方法对产业结构给予量化后对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

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

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西的经济发展正经历一个黄金机遇期,把握这一机遇,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对有关广西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众多论文进行综述,供大家参考。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城市化水平低,资源压力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广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广西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现将各个问题总结如下: 一些学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认为广西的产业结构层次低,盲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业结构缺乏效率,并且投资项目小型化,丧失了规模经济效益。【1】2009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9%;43.9%,37.2%。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但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脆弱,且内部结构明显不合理,第二产业中工业比重偏低,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落后于加工业,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新型服务业落后于传统行业。在广西14个城市中,把建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14个,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和食品加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11个,而将电子,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却非常少,广西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而且大部分仍走传统的老路。产业结构严重缺乏效率。广西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低,至使企业成本高,经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下滑,许多企业亏损。 另一些研究者注意的是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中的问题,重点分析农业,工业,服务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于农业比重过大,工业效率低下,服务业比重过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 对于这些问题,为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许多学者提出了对策,众人观点不同,现总结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 有学者认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质是遵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择优淘劣的过程选择产品和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不断从旧产品移向新产品,从效率低的企业移向效率高的企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也可以说是区域内资源向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中的强优企业聚集的过程,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据统计,2006年广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04%,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骨干重点企业仍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1)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带头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发展高新技术进行投资,在技术改造,推广运用新技术,推广运用现金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2)国有强优企业利用品牌效应提高了产业关联度,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柳州汽车产业生产规模的逐年上升,有力的带动了相关零配件业的发展,提高了协作生产能力。(3)国有强优企业拥有一批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他们在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推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微观基础,而要加快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是要继续抓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要支持和发

海洋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新世纪以来,海洋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资源价值日益凸显,海洋成为全球竞争新的焦点,由此海洋战略被推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舟山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增速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2435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69.8%,在全国地市中比重最高,已成为海洋资源最丰富,海洋产业最齐全的地区,初步形成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这里我们试图从舟山海洋经济的核心环节――产业结构分析入手,在深入研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助推产业发展。 一、舟山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舟山凭借优良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海洋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产值、出口等一直保持全省第一位;水产品精深加工规模继续扩大,船舶工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竞争力增强;海洋运输、港口服务、滨海旅游等产业增长幅度均超过10%。2014年三次产业比重为9.9∶42.1∶48.0。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各业互促共进、有序推进的新业态。从各产业具体情况看又呈现以下特点。 1、海洋渔业产业链拉长、转型加快 近年来舟山加快了渔业结构调整,通过淘汰落后渔船,改善生产设备,产业结构优化。2014年海洋渔业产量达166.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182.5亿元。远洋渔业发展迅速,作业船只达到450余艘,已经形成国内一流的现代远洋船队,无论是数量、技术装备、生产能力都位居全国前列。渔业产业结构呈现出由捕捞向养殖、由近海向深海远洋、由产销为主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趋势。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目前全市拥有水产加工企业200多家,单冻虾仁、烤鳗生产线、蟹肉罐头等上百条现代化生产线,水产精深加工比例达47%,水产品出口占全国的9.5%左右,初步形成集养殖、捕捞、储运、加工、商贸、网上交易平台、出口、休闲渔业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2、船舶修造业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2014年实现船舶工业总产值76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的46.9%,占全省、全国船舶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2%和13%,全市造船完工量676.6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882万载重吨,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近年增幅有所趋缓。造船周期明显缩短,目前能够制造常规船型外,还能制造大型原油轮、大型液化气船、大型冷风集装箱船、滚装船等技术含量高的船舶,船舶产业集群化已经形成,涌现了金海湾、扬帆、中远船务、日本常石等国内知名大型船舶企业。造船能力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开始向海工产业拓展。 3、港口物流发展迅猛、辐射增强 2014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3.5亿吨,是我国十大港口之一。目前港域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1个,其中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5个。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货物吞吐量持续增加,石油储存,煤炭、铁矿石中转发展迅速。海运能力不断壮大,目前共有海运企业274家,海上运力达到543万吨。港口辐射增强,从传统的装卸、转运业务逐步向加工仓储、配送、提供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延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4、海洋旅游特色鲜明、档次提高

2019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后发展地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必须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xx作为后发展地区,经过上个世纪未国有企业改制,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被民营企业所替代。民营企业结果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工业技术、产品换代等方面,随着工业高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很多企业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企业生存困难,市场竞争力弱。纵观这些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一、后发展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为了找准后发展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后发展地区7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只有4%的企业生产拥有自己发明专利的产品;35%的企业生产传统产品,31%生产外来引进产品,30%直接贴牌代加工。4%生产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知名度极高,皆是同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部分企业家极为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创新人才的收集和培养,都建有专门编制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

有2-3个新的发明专利和3-5个实用新型专利推出。在与企业家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即有很大的抱负誓做第一,又有敏感的危机意识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去保持自己领先同行的地位。他们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前提,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行动中。结果是创造了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影响市场,很快在几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壮大发展。另外96%的没有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与企业家的交谈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家还是认识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创业的初衷仍是与盈利赚钱自足为目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企业初始发展期为积累资金是于情于理可以认可,但相当一批企业在完成初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并没有采取抓住时机,积极拓展谋求发展的态度,而是仅看眼前利益,满足现状,不敢或推迟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过分的强调了科技创新投入的人力、资金、市场开发的风险,不了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变化,不善于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量去帮助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结果始终停留在被动落后市场一步的境地,很多年来挣扎在市场竞争边缘。总结起来,就是明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这一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后发展地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变迁浅论

2009年第4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4  总第164期 S HANDONG S OCI A L S CI E NCES General No.164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变迁浅论3 姜旭朝 毕毓洵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经历了海洋产业恢复发展期、海洋产业曲折前行期和海洋产业大发展时期。通过海洋三次产业对海洋经济和国民经济重要性的长期比较,长 期看,三次产业对两者的重要性明显不同,其中第一产业最大程度的体现了这种不同,其次是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则相对较少。 [关键词] 海洋产业;结构变迁;海洋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9]04—0078—04 中国海洋产业的研究在1988年以前主要以单个海洋产业的研究为主,并且没有公开出版过有关整个海洋产业的著作。直到1988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海洋年鉴》编辑部编辑、海洋出版社出版的《1986中国海洋年鉴》,才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海洋产业当时的状况,而且是以资源介绍为主。1996年,由曾呈奎、徐鸿儒、王春林等编辑的第一版《中国海洋志》,其产业篇从事件和成果上,分阶段、详细地描述了1995年以前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历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 B/T20794-2006),海洋三次产业的分类标准:海洋水产业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海水利用业为海洋第二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迁,以时间为序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海洋产业恢复发展期(1949—1957年)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中国海洋各主要产业的目标在于恢复生产。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中国海洋产业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个时期,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水产业,而海洋水产业主要是海洋捕捞;第二产业主要是海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盐业、船舶制造业,其中,海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洋盐业占到第二产业的80%以上;第三产业则是海洋运输业。 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海洋三次产业都处于快速恢复发展期,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从0.823、0.774、0.004亿元分别增长到2.688、3.316、0.264亿元,增幅为226.7%、328.3%、4980.9%,年均增长率为16.0%、19.9%、66.8%,其中,第三产业由于基数小而涨幅较大。这个时期,海洋三次产业的比重是“二一三”格局,而且第二产业份额不断扩大,三次产业的比重从1950年的50.14%、49.50%、0.35%发展到1957年的36.38%、58.94%、4.67%。 建国初期,海洋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渔民获得了生产工具和渔业贷款,加之渔业资源相对丰富,渔业捕捞迅速恢复,产量不断增加。但海洋捕捞的作业船只以木质非机动船为主,生产效率不高,沿海地区因经济发展以温饱为目标,海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不高,水产品价格也由国家计划控制、定价偏低,因此虽然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不断上升,但产业比重却呈下降的局面。 海洋第二产业在这一时期占比较大,主要归功于海洋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由于政策的支持,政府投资兴建了大量的冷藏设施,而且海洋盐业和船舶制造业的增长,使得这一时期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海洋盐业对资金和技术的 3收稿日期:2008-08-22 作者简介:姜旭朝(1960-),男,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毕毓洵(1981-),男,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海洋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具有自身的特点,伴随海洋开发能力的提高,海洋产业也应该有一个从低级利用到深层次开发的结构升级过程。 一、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但经过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后,已经呈现出不断优化升级的迹象和趋势,出现了由“资源开发型”向“海洋服务”的转变。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状况总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滨海旅游业发展迅猛 我国海洋资源类型丰富,为各类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我国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发展海洋经济,我国海洋产业已形成以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滨沙矿业、沿海造船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主要产业为基础的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其中,海洋渔业(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始终保持占总产值30%左右,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虽然年平均增长速度在48%以上,较其他产业发展最快,但由于起点不高,所以在海洋产业中所占份额并不显著。在海洋产业结构中,从总产值看,海洋渔业所占比重均为最大,为29.6%,居首位,是第一大海洋产业。处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产值分别占26.2%和19%。因此,传统的三大主体海洋产业的地位即海洋捕捞、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盐业逐渐被新的三大主体产业即海洋水产、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所取代。这新的三大主体海洋产业总产值约占全部海洋产业总产值的80%左右。 目前我国由海洋水产、海洋运输和滨海旅游三大产业为主体的海洋产业结构,与世界海洋四大支柱产业(即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的构成是基本相符。此外,我国海洋产业中的海洋水产产量、海盐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造船量居世界第三位,这些产业均在世界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2.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有待提升 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5∶46∶49,海洋第三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但与海洋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赵珍 (浙江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舟山31600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文章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状况进行分析,在明确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后,提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策措施。 关键词海洋产业;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新桥中学程小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掌握上海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情况;了解我国的、松江 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举例说明产业结构升级、转移与优化的意义;认识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 之间的内在联系。 3.提高从图表资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通过阅读各种相关的图表资料,采用学生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教学难点: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之间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农民工 二、产业结构 1、读“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比较”图,思考: 中国产业结构呈现怎样的特点?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不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分析。 三、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 (一)产业结构升级: 1、阅读教材P101第一段,理解产业结构升级的涵义。 2、读“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

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人口如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3、师生共同分析。 (二)产业转移: 1、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读“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图”,并与全国比较。 2、案例分析——上海的纺织工业。 3、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4、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台湾产业向大陆。 案例分析——吸引台湾企业在松江投资办厂因素可能有哪些?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归纳。 5、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四、产业结构优化: 1.西藏与上海产业结构比较:结构异同点?原因分析。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归纳。 2.产业结构优化涵义。 3.学生观看“中国产业结构”的视频,思考。 4.读图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情况。 五、小结本课: 六、练习: 教学说明: 本节课采用较多的数据资料,在设计教学时,紧密结合上海“十一五”规划及松江的外资(尤其是台资)企业多情况,采用学生讨论、比较、读图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理解产业结构升级、转移与优化的意义。 通过中外、上海与西藏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用什么标准或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水平呢?人们通常按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和经济总量,即GDP 来评价。其实,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指标是城市产业结构。所谓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整体表现。由于可以从不同程度对城市产业进行分类,城市产业结构也就具有多重内涵和呈现复杂的关系。 城市发展过程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 1.产业结构反映城市发展阶段 区别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基础最主要的是产业构成或产业结构。农村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而城市则以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主。综观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城市产生的初期或前期,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急剧增加,并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接着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代替第二产业,并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国际国内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第三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城市总体发展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加速了这一过程。 2.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前景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发展前景。许多资源型城市或工业基地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甚至占绝对优势,经常被确定为工业城市或工矿城市;而第三产业,如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产业、流通产业、金融业发达的城市,却被确定为旅游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商贸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城市等。在工业化比较成熟或后工业化社会,后者往往具有更多的发展优势,充满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3.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和作用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对周边城市区域及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说,第三产业的辐射力更为深远和影响力更大。如,旅游城市能吸引国内外大量人口来城市旅游、开会、经商以及其他经济文化活动。 4.产业结构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总体布局、整体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设计,市政设施安排,都要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

北京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北京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在北京市发改委近日研究制定的《北京市产业发展和布局研究》中提出, 产业集群已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作为首都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北京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提升北京整体竞争力、促进北京向国际性现代化城市迈进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为指导,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国内外产业结构研究的前沿成果,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融于一体,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北京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了实现北京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体系。首先对我国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北京整体的产业结构现状有所认识,从而能够站在北京一体化的视角下,寻求各自的发展之路,找出北京产业结构优化的优势和劣势,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实现北京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最后从宏观出发提出基于北京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产业结构、现状、改进方法 一、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及现状 1.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基本行为单元。如果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包括生产、流通、消费、文化、教育等都称为产业,则产业和产业的集体就共同组成国民经济体系。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资源、财富、劳力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分配形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国民收入的主要生产产业由第一次产业转变为第二、第三次产业。 回顾北京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并着重考察1988年北京的产业结构,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归纳北京产业结构的特点: (一)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居主要地位 按1988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3.5%;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9.4%;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7.1%。按同期从业总人数计算,第一产业比重为14.6%;第二产业比重为44.4%;第三产业比重为41.0%。这些数字表明,无论在生产总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方面,第二次产业都居首位,这说明北京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工业化过程之中。 (二)工业结构以劳动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按1988年工业总产值计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为44.5%,资金密集型产业比重为32.4%,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为23.1%。这种工业结构是与北京劳动力过剩、资金短缺、技术比较落后的现时状况相对应的。 (三)农村产业结构以非农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使农村的产值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按1988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计算,非农产业比重为73%,农业比重为27%。在非农产业产值构成中,工业占52.5%,建筑业占9.9%,运输业占5.1%,商业、饮食业等占5.5%。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研究

第26卷第6期Vol126,No16 2009年6月海洋开发与管理June2009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研究 李宜良1,2王震2 (11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071;2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但正如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亦有相当部分是依靠对我国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0实现的。因此,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海洋产业结构,保障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通过研究我国海洋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提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产业;产业结构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5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6中指出,/海洋经济发展向又好又快的方向转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0,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据初步核算,2008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3241163亿元,同比增长1414%;同时,通过海洋产业的辐射和关联效应拉动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海洋经济对地区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显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114%;海洋三次产业进一步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B46B49。 1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海洋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的基础,它反映了海洋资源开发中各产业构成的比例关系。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就是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型的合理的产业结构,获得更高的结构效益,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从而促进海洋产业更好、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是指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发展。海洋产业结构的协调化是指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海洋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为实现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打下基础;海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的高知识化、高技术化、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的动态过程。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是使海洋产业结构趋于协调,然后在协调化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海洋产业升级。 2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和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和高技术海洋产业,促进海洋产业集约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