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拉动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和对经济增长

关于拉动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和对经济增长

关于拉动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和对经济增长

关于拉动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和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某部分拉动该行业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某部分增长量/该行业去年同期数

某部分对该行业增长的贡献率:某部分增长量/总的增长量

如:工业总产值:当期是6341,去年同期是4888 其中:原材料制造业总产值当期3433,去年同期2556 计算原材料制造业拉动工业增长百分点=[(3433-2556)/4888]×100=17.9个百分点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某部分增长量/总的增长量=(3433-2556)/(6341-4888)×100%=60.4%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2、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投资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都大幅增长,高耗能工业投资大幅下降。2008年,农业投资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第三产业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30.4%上升到31.6%。 3、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坚持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后劲力来推动,坚持把生产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的推动力来落实,有力地促使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生产性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或投产,发挥了大项目的带动作用。2007-2008年,引进了平海电厂、巽寮旅游,中航城、怡景湾、佳兆业、锦胜集团、股溢、富升房地产等一批大项目,其中平海电厂总投资108亿元,巽寮旅游总投资126亿元;启动了“双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文化广场、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飞鹅岭森林公园、县城路网改造工程、万隆新城、国际新城、丽景华庭、怡景湾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大力推进莞惠高速、惠深沿海高速、环城南路、环城北路、农村硬底化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巽寮旅游、平海温泉、国惠酒店、平海电厂、康

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拉动居民消费将对中 国经济有怎样的转变 年级 2 0 0 9 级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 03095306 姓名施东洋 任课教师薛东琦 完成时间 2011.11.2 成绩

增加居民消费是转变发展方式核心要素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97期日前召开。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发表题为“提高居民消费率与转变增长方式”的主题演讲。许善达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消费,而只有实现居民收入总量增长以及缩小收入差距,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消费,经济,国内,国际,市场 正文部分: 一、以投资、出口拉动增长不可持续 许善达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提法在很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再次提出。他认为,与以往“十五”、“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的转型程度要更为深刻,这主要体现在消费问题的提出和居民收入增长指标的变化上。 许善达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依靠投资和出口,也就是对外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不管每年或者每五年的政策如何调整,都离不开这样一个核心方针。而在“十二”规划中,消费开始被置于比投资和出口更为重要的位置,提出了要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表现在相应指标上便是,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从“十五”、“十一五”规划中的4%提高到了不小于7%,即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让消费来作为拉动经济的动力,是由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所决定的。”许善达进一步分析指出,“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如此重视消费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摘要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消费予以支撑,而净出口难以维持一国或地区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消费是拉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亟需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而内需不足最主要的是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水平偏高,而消费率偏低,消费需求难以发挥作为经济增长最终动力的作用。因此,研究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当前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然后从机理上分析了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政府消费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关系。笔者通过实证分析2009年至2019年的国家统计数据发现,应优化政府消费结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发挥居民消费的导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消费;经济增长;拉动

Abstract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net export are the "troika" of economic growth. Among them, the pulling effect of investment on economic growth needs to be supported by consumption, while net expor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of a country or region. Therefore, consumption is the ultimate driving force of a country or region'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and it is urgent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shortage of domestic demand is a serious problem faced b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the lack of consumer demand. At present, China's residents' savings level is on the high side, while the consumption rate is on the low side, so it is difficult for consumption demand to play its role as the ultimat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consump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09 to 2019,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government consumption structure should be optimized, targeted policies an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especially the growth of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play the guiding role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promote th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Key words: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pulling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简析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姓名:LWJ 学校:河北大学 学院:研究生院 年级:2013 专业:区域经济学 学号:20130092

一、区域经济增长 (一)含义 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二)衡量标准 衡量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区域经济增长率。衡量区域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区域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区域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三)具体要求 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四)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资、劳动和技术进步。 1.投资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50%以上。我国过去25年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增加、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促成的,投资增加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在1980年接近30%,2002年突破40%,2003年达43%(许小年,2004.),因而投资增加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劳动 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能否步入高级化良性发展轨道,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足够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和运用新技术的人力资源,也即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级人才资源。世界银行专家的研究表明,增加教育投资,从而使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长9%。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强调:“改进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我国近年来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就与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有着必然的联系。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增长和转变过程提供重要的投入。鉴于这种双重角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不再简单。自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独立国家的人口迅速膨胀和经济长期落后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 许多理论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负相关关系。1956年,纳尔逊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并且一旦人口的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便会下降并必然导致陷入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同年,赫茨勒出版了《世界人口的危机》。在该书中,他认为人口增长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现代化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不发达和人口压力是并存的。寇尔和胡佛在1958年的研究分析了人口增长对人均收入的影响,也认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有严重的负效应。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一些机构报告也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但是,相当多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的观点,他们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凯恩斯认为人口增长从上升到下降或静止的转变,将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库兹涅茨在1966年继续总结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好处:刺激需求和投资、促进发明和技术改进、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等。伊斯特林在库兹涅茨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人口、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长波理论。19世纪70年代后期,博塞鲁普提出“人口推力假说”,认为人口压力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传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西蒙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最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口适度增长则比不增长和增长过快都更有好处。 除了上述两派学者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外,还有许多学者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性。比如坎南的适度人口论、库兹涅茨关于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之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可能相当有限的观点。另外,美国人口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较慢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要对此做出严格的定量评估却十分困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纵观经济学家们有关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说,具有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来区分人口增长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的发展呢?首先,需要对人口增长的速度作以界定。人口增长的增长速度,宽泛意义上而言,可分为过度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和适度增长。不同的增长速度与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虽然由于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无法一概而论,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号43215120 钱琦镠周一晚上课)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不同的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接下来我将分析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原理,以此来进一步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剖析。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原理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消费对生产的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消费低迷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远远少于潜在的产量,生产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当然如果消费过热,超出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就会“欲速而不达”,形成表现为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负增长。 二是消费作为初始变量“借物打物”,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增长。如引致投资就主要是由消费的增长等经济行为诱导出来的投资,被消费诱导起来的投资被拉动起来以后,它就和消费一样促进经济增长。又如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在之后我将对当前我国经济中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 1、收入分配大拖后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的日行千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总慢三拍,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合理转化成果。在经济增长中,有相当的份额是城乡居民牺牲的消费。高投资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带来低消费,造成需求不足。 2 、价格机制改革“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以来,价格往往被许多改革措施“祭刀”,在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上,盲目追逐价格平行而忽视了产品品种、质量等非价格因素,也忽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品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然而,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且工薪阶层占绝大多数,从而形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消费处于抑制状态,消费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3、居民预期收入下降导致惜币心理。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改革措施一方面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心态,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对收入预期的下降,居民不得不少支出、多储蓄,以备未来不时之需。精打细算,以积极节流被动开源方式来抵御收入预期的下降。经济周期性波动,预期收入下降从而导致需求不足。 4、消费模式未与时代同步。国人穷怕了,节俭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消费模式表现为传统社会中的低收入低消费,量入为出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中,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未得到较快增长,储蓄却大幅上涨,随着经济总量扩大,高储蓄明显影响消费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前几年,虽然央行连续七次大幅度减息,但居民储蓄有增无减,生活的简朴往往成为低收入低消费的合理借口。生产上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也使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 5、非理性投资不利消费增加。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十分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建设项目效益差,造成企业普遍严重亏损,职工下岗人数增加,收入增长缓慢。 6 、商品、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研究

摘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国家的经济体系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并非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推动其经济高速增长余年的主要力量,是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发挥其本来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省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在经济发展中顺应国家政策,一直立足于扩大需,制定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增加消费。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字: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Abstract: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economic system, the consumption of our country especially the consumer is not always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main force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growth years, especially consumer consumption is th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id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t should play. Sichuan province is a large province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polic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olicy measures to encourage and guide the residents to increase consumption. The main problem of this study is Sichu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it Key words: consumer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异同——小论文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都是经济学范畴的两个术语,二者联系紧密,但又不相等同。认清和把握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本文拟通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论述来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我们认识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概念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间内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能力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 1、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 2、二者都是经济发展的方式,前者侧重于经济数量的增加,后者侧重于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二者共同构成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的统一。 3、二者相互包涵相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也讲究经济增长质量,

追求集约型、效益型增长,好快省的经济增长方式能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更有效、更持续。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理论基础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依据有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西方经济学的要素配置与利用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等。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依据有马克思的人的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均衡发展理论、福利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与资源和环境协调理论、增长代价理论、生态发展理论)等。 2、衡量指标不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要素投入量、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人均GDP等。经济发展方式的衡量指标除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指标,如城市化水平、居民居住条件、人均预期寿命、政府廉政指数等;教育发展指标,如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社会公平与稳定指标,如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贫困发生率等;环境指标,如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等。 3、目标取向不同。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侧重于经济数量的扩张,着眼于经济的短期变化;经济发展侧重于经济结构的改善,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变化。 4、实现路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是在增长中求发展,增长以快以多为先为重,发展为后为轻。而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发展中求增长,发展为先为重,增长为后为轻,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使社会结构得到改善,必须从发展中求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

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2018-2019-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优秀word范文 (4页)

2018-2019-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摘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消费动力不足,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的长期战略。通过分析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发现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偏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探 索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因素,并就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辽宁省 投资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两个关键因素,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 十分明显,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拉动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增加投资是 各国政府常用的刺激经济回升的重要手段。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长期看, 市场需求规模是决定着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投资需求的增加对经 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经济增长进入正常运行后必须有消费需求相应 的增长加以配合。因此,我们应该在增加投资的同时,相应地重视消费需求对 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多方面启动国内市场,这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无疑具有十 分重要的引领意义。 一、消费、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步入了出口导向与投资驱动快速发展的发 展模式,但是投资和贸易顺差增长过快、内需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消费、投资、出口难以共同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出现了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 与消费严重失衡,即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例)偏高,而消费率 (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则相对偏低。 基于1991―201X年间数据,采用国民核算支出法来测算辽宁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201X年以前,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波 动幅度较大(见下页图1),1991年和1992年两因素的贡献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最终消费贡献率为62%左右。在1993年,资本贡献率一度超过消费贡献率,上升幅度与下降幅度都较大。1993―1995年,消费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在1995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到历史最大值80%,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出现 了负值-14.1。1996年消费贡献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下降到15.4%。 1996―201X年,消费贡献率波动幅度较小,保持在50%~70%之间。1994―201X 年,消费贡献率一直大于资本贡献率,也就是说,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份 额的最大需求。1996年以后资本贡献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最终消费支出贡 献率在201X年后出现下滑,201X年以后资本贡献率超过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作者:唐未兵彭涛《光明日报》(2015年06月03日 15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把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同经济新阶段新特征相结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确立了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福祉共享。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深化改革、谋划发展的大逻辑。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资,需要树立投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6种关系,既发挥对稳增长、强基础的支撑作用,又发挥对调结构、惠民生的带动作用。 处理好总量、质量和均量的关系 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国情,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而是需要内涵增长、集约高效的GDP。因此,在不断扩大投资总量、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投资的质量和均量。所谓质量,就是需要高效的投资,切实提高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所谓均量,就是投资要与经济体量、人口规模相适应,用更优质、更均衡的投资,带动更有质量的增长。 处理好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 投资、消费、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要协同发展,发挥互相促进的作用。“十二五”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了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当前,不管是国家正加快推进的中西部铁路、重大粮食水利工程建设,还是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发展,都需要通过投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但同时要看到,投资兼具供给和需求双重属性。现实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投资的需求属性,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需求决定供给的模式,容易导致反应滞后造成产品短缺。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下行长期原因主要是经济供给结构老化,以及各种各样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创新投资,就要更多关注投资的供给属性,更加重视通过投资来带动消费,衍生需求、创造出口。平板电脑、4G网络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这类产品出现前,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需求,但是新的产品创造出来,迅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消费和出口。因此,加强对潜在消费需求、出口需求的研究,通过消费、出口来倒推投资,能有效把握先机,抢占市场,创造新的增长热点。 处理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关系 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需要更进一步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 一是改善现代农业物质技术条件。整合各项支农投入,创新农业投资机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努力构筑强大的

关于新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1949—2019)的探索-8页文档资料

关于新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1949—2004)的探索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2003年GDP增长9.1%,GDP总量达到11.6万多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反映:进人人均1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也是矛盾凸现的时期。①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过程中,资源约束的矛盾正在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种利益摩擦也在加剧;就业、“三农”、金融问题累积,等等。这表明我国步人一个新的增长阶段,面临重大战略调整。在这样的时刻,回顾中国经济历史上的增长与发展,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存的矛盾与摩擦,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了解“路径依赖”可能带来的障碍。从而对于适当地把握战略和政策均将有所裨益。 一 关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已有连篇累牍的著作和论文。其中关于阶段划分标准不同。例如从五年计划的角度、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党和国家关于经济重大决策的角度、中外经济关系变化的角度,等等。不同标准所划分的阶段多少和起点终点也有所不同。在这些标准的背后,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生产要素形成与配置方式的制约。 面临新的增长与发展阶段,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我们尝试从国民

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简称要素形成)、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简称要素优配)、知识和技术创新(简称要素创新)三个层面,大体概括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大体以20世纪80年代前期为界;后两个阶段大体以20世纪末一21世纪初为界。每两个阶段之间的界限,不像重大决策颁布或五年计划起止那样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阶段划分是指其主要特点的变化,各个阶段之间有所交叉和过渡。 二 1952年,新中国经济恢复到战前最好水平时,零星的工业企业、占工业产值72%的手工生产、残缺的产业结构、畸形的工业布局等现象表明,中国的工业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与任何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工业化初期也面临工业化所需生产要素匮乏的所谓发展性短缺问题。这些生产要素包括货币资本、有一定素质与技能的职工、工业原料和土地、机器设备、以及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中国在遭受了割地赔款、经济掠夺和多年战乱之后,就更容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即:低收入导致低储蓄,而低储蓄又造成低投资,从而无法跨人工业国家的行列。 我国的要素形成阶段,由于底子薄、基础差、遭受国际封锁,经历得十分艰苦。为了建立大国所必需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建设,国家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强化积累、压低消费,来保证建设与开发。在体制上,以单一的公有制取代了多种经济成分;在决策上。以国家和集体的公共决策取代了企业和个体的选择。在要素形成的初期,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标签:学习积累 2007-10-06 21:18阅读(102)评论(2)一是投资在未形成以前是消费。投资可以带动很多产业发展,比如工业项目投资,首先要盖厂房、购机器设备等,盖厂房需消费水泥、钢材、石料、砖头等,生产水泥、钢材的企业因上工业项目而使自己的产品有了销路,企业总产值提高、利润提高、工人工资有了保障,工人工资有保障后又促进了消费,如此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国家财富增长。 二是投资形成后则成为产出。工业项目完成后,就能生产新产品,新产品能满足社会成员需求,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同样也能极大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水泥、钢材、工程机械、石油动力、劳动力资源等,拉动这些领域强劲增长。高速公路建设后,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速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理,港口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 第三产业的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比如金融、物流、教育、文化、卫生等产业的投资,能够为生产提供高效服务,就说金融业吧,投资成立一家银行可以将社会闲散资金归集,为需要资金的人提供金融服务,银行可以通过存贷利差赚取利润,并上交国家税收,解决国民就业。投资教育产业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国家财富增长做贡献。

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 个国家如果能建立可靠的、综合性的、长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那么就必然能降低预防性储蓄水平,并能保障较强消费需求,推动内需经济的发展。

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内容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提法在很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再次提出。与以往“十五”、“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的转型程度要更为深刻,这主要体现在消费问题的提出和居民收入增长指标的变化上。而本文就“拉动居民消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从拉动居民的消费的方式、策略和影响等方面来解读这一问题。 关键字: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消费经济增长一、“拉动居民消费”的提出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终点和起点。人类正是为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愿望,才产生了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人类许多消费的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当前出口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实施扩大内需的方

针,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对于化危机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以增加居民消费为拉动内需的重点 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一般称之为“三驾马车”。只有三者的协调拉动才能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但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外需大幅下滑。今年1至9月,我国出口总额降幅超过20.3%。从今年1至9月份的经济运行看,投资对GDP的拉动占到7.3个百分点,消费占到4个百分点,出口则下拉了2个多百分点。总体来看,今年主要是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所以强调扩大内需,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来的。 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需求,二者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是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投资率较高,最终消费率近些年来呈下降趋势。但总体来看,消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