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标签:学习积累

2007-10-06 21:18阅读(102)评论(2)一是投资在未形成以前是消费。投资可以带动很多产业发展,比如工业项目投资,首先要盖厂房、购机器设备等,盖厂房需消费水泥、钢材、石料、砖头等,生产水泥、钢材的企业因上工业项目而使自己的产品有了销路,企业总产值提高、利润提高、工人工资有了保障,工人工资有保障后又促进了消费,如此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国家财富增长。

二是投资形成后则成为产出。工业项目完成后,就能生产新产品,新产品能满足社会成员需求,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同样也能极大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水泥、钢材、工程机械、石油动力、劳动力资源等,拉动这些领域强劲增长。高速公路建设后,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速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理,港口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

第三产业的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比如金融、物流、教育、文化、卫生等产业的投资,能够为生产提供高效服务,就说金融业吧,投资成立一家银行可以将社会闲散资金归集,为需要资金的人提供金融服务,银行可以通过存贷利差赚取利润,并上交国家税收,解决国民就业。投资教育产业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国家财富增长做贡献。

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

个国家如果能建立可靠的、综合性的、长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那么就必然能降低预防性储蓄水平,并能保障较强消费需求,推动内需经济的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2、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投资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都大幅增长,高耗能工业投资大幅下降。2008年,农业投资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第三产业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30.4%上升到31.6%。 3、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坚持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后劲力来推动,坚持把生产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的推动力来落实,有力地促使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生产性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或投产,发挥了大项目的带动作用。2007-2008年,引进了平海电厂、巽寮旅游,中航城、怡景湾、佳兆业、锦胜集团、股溢、富升房地产等一批大项目,其中平海电厂总投资108亿元,巽寮旅游总投资126亿元;启动了“双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文化广场、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飞鹅岭森林公园、县城路网改造工程、万隆新城、国际新城、丽景华庭、怡景湾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大力推进莞惠高速、惠深沿海高速、环城南路、环城北路、农村硬底化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巽寮旅游、平海温泉、国惠酒店、平海电厂、康

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拉动居民消费将对中 国经济有怎样的转变 年级 2 0 0 9 级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 03095306 姓名施东洋 任课教师薛东琦 完成时间 2011.11.2 成绩

增加居民消费是转变发展方式核心要素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97期日前召开。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发表题为“提高居民消费率与转变增长方式”的主题演讲。许善达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消费,而只有实现居民收入总量增长以及缩小收入差距,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消费,经济,国内,国际,市场 正文部分: 一、以投资、出口拉动增长不可持续 许善达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提法在很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再次提出。他认为,与以往“十五”、“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的转型程度要更为深刻,这主要体现在消费问题的提出和居民收入增长指标的变化上。 许善达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依靠投资和出口,也就是对外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不管每年或者每五年的政策如何调整,都离不开这样一个核心方针。而在“十二”规划中,消费开始被置于比投资和出口更为重要的位置,提出了要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表现在相应指标上便是,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从“十五”、“十一五”规划中的4%提高到了不小于7%,即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让消费来作为拉动经济的动力,是由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所决定的。”许善达进一步分析指出,“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如此重视消费

消费经济学1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作为消费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的消费是指 c A.生产消费 B.能源消费 C.生活消费 D.家庭消费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 d A.消费资料 B.生产资料 C.消费条件 D.消费方式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 他对消费的基本观点是 a A.节制不必要的消费 B.放纵人们多消费 C.增加所以消费品 D. 多发放工资 ?在凯恩斯经济学说中,他的基础理论是a A.有效需求理论 B.纯产品理论 C.技术分析理论 D.社会阶层理论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c A.平行关系 B.并列关系 C.不是平行关系 D.无多大联系 ?消费经济学在(a )后,才逐步成熟 A.20世纪3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8世纪3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马克思论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所处的地位及其生产关系是 a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 C.分配决定生产 D.交换决定生产 ?通过研究社会消费发展趋势,最早提出了社会消费水平会随技术进步而提高的经济 学家是 a ? A.马歇尔 B. 配第 C.魁奈 D.亚当?斯密 ?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a A.消费需求 B.心理需求 C.生产需求 D.精神需求 ?生产归根到底是要依( b )为转移 A.交换 B. 消费 C. 流通 D. 原料来源 ?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消费的 b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 物质属性 D. 精神属性 ?消费经济学从宏观角度研究消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c ) A.典型案例法 B.定性分析法 C.总量分析法 D.定量分析法 在批判古典学派消费思想的基础上,科学论述消费及其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的经济学家是( d ) A.配第 B.斯密 ? C.马尔萨斯 D.马克思 ?下列选项中,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的是( d )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号43215120 钱琦镠周一晚上课)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不同的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接下来我将分析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原理,以此来进一步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剖析。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原理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消费对生产的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消费低迷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远远少于潜在的产量,生产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当然如果消费过热,超出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就会“欲速而不达”,形成表现为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负增长。 二是消费作为初始变量“借物打物”,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增长。如引致投资就主要是由消费的增长等经济行为诱导出来的投资,被消费诱导起来的投资被拉动起来以后,它就和消费一样促进经济增长。又如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在之后我将对当前我国经济中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 1、收入分配大拖后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的日行千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总慢三拍,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合理转化成果。在经济增长中,有相当的份额是城乡居民牺牲的消费。高投资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带来低消费,造成需求不足。 2 、价格机制改革“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以来,价格往往被许多改革措施“祭刀”,在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上,盲目追逐价格平行而忽视了产品品种、质量等非价格因素,也忽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品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然而,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且工薪阶层占绝大多数,从而形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消费处于抑制状态,消费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3、居民预期收入下降导致惜币心理。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改革措施一方面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心态,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对收入预期的下降,居民不得不少支出、多储蓄,以备未来不时之需。精打细算,以积极节流被动开源方式来抵御收入预期的下降。经济周期性波动,预期收入下降从而导致需求不足。 4、消费模式未与时代同步。国人穷怕了,节俭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消费模式表现为传统社会中的低收入低消费,量入为出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中,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未得到较快增长,储蓄却大幅上涨,随着经济总量扩大,高储蓄明显影响消费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前几年,虽然央行连续七次大幅度减息,但居民储蓄有增无减,生活的简朴往往成为低收入低消费的合理借口。生产上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也使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 5、非理性投资不利消费增加。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十分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建设项目效益差,造成企业普遍严重亏损,职工下岗人数增加,收入增长缓慢。 6 、商品、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

消费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 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 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其思想 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 ?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 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 水平的影响。 ?示性,消费者的行为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围人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

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作者:唐未兵彭涛《光明日报》(2015年06月03日 15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把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同经济新阶段新特征相结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确立了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福祉共享。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深化改革、谋划发展的大逻辑。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资,需要树立投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6种关系,既发挥对稳增长、强基础的支撑作用,又发挥对调结构、惠民生的带动作用。 处理好总量、质量和均量的关系 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国情,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而是需要内涵增长、集约高效的GDP。因此,在不断扩大投资总量、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投资的质量和均量。所谓质量,就是需要高效的投资,切实提高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所谓均量,就是投资要与经济体量、人口规模相适应,用更优质、更均衡的投资,带动更有质量的增长。 处理好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 投资、消费、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要协同发展,发挥互相促进的作用。“十二五”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了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当前,不管是国家正加快推进的中西部铁路、重大粮食水利工程建设,还是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发展,都需要通过投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但同时要看到,投资兼具供给和需求双重属性。现实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投资的需求属性,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需求决定供给的模式,容易导致反应滞后造成产品短缺。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下行长期原因主要是经济供给结构老化,以及各种各样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创新投资,就要更多关注投资的供给属性,更加重视通过投资来带动消费,衍生需求、创造出口。平板电脑、4G网络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这类产品出现前,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需求,但是新的产品创造出来,迅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消费和出口。因此,加强对潜在消费需求、出口需求的研究,通过消费、出口来倒推投资,能有效把握先机,抢占市场,创造新的增长热点。 处理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关系 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需要更进一步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 一是改善现代农业物质技术条件。整合各项支农投入,创新农业投资机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努力构筑强大的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消费经济学 知识点

第一章 1马克思关于“生产决定消费”的论述有哪些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决定消费的提高速度,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结构,生产创造着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对消费对象的需要 2马克思关于“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的论述有哪些?生产归根到底是要以消费为转移,要以消费为最终归宿的。消费不仅为生产过程提供生产者主体,还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创造出新的需要,并且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归宿,关系到社会产品的最终实现。3消费者行为的5个特征是什么效用最大化,习惯性,不可逆性,示范性,复杂性 第二章 1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的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2价格变动对预算约束的影响当商品的价格上涨时,预算线将朝着靠向原点的方向移动,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的数量相应减少。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线将朝着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的数量相应增加。 3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4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 5替代品指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及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6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减少,及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7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8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9消费者剩余致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10联系实际,试述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因素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对消费决策有重要的影响,收入越高,对奢侈品的消费量也会越高。商品价格。由于商品的替代性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能会选择相近的替代品或者不消费该类产品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社会文化因素。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这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环境必然会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心理因素。受不同心理因素支配,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市场发育程度。市场发育程度高,可以降低人们的购物成本,为消费支出的顺利实现提供便利,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11社会阶层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同的消费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一个社会的阶层构成将对宏观消费产生影响。比如,高收入的人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低收入的人则有较高的消费倾向。改变社会收入的分配状况,将会改变社会总的消费、储蓄倾向。在我国实行改革以后,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人们生活方式出现差异,社会阶层这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逐渐显现。较高的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的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在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可能造成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比如社会由收入均等化向收入拉开差距过度时,人们在心理上很可能不适应这种变化,而通过消费的攀比达到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们80年代耐用消费品的排浪式消费进行解释。12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有哪些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一般来说,西方文化中比较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个人主义;而东方文化更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个人价值的实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标签:学习积累 2007-10-06 21:18阅读(102)评论(2)一是投资在未形成以前是消费。投资可以带动很多产业发展,比如工业项目投资,首先要盖厂房、购机器设备等,盖厂房需消费水泥、钢材、石料、砖头等,生产水泥、钢材的企业因上工业项目而使自己的产品有了销路,企业总产值提高、利润提高、工人工资有了保障,工人工资有保障后又促进了消费,如此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国家财富增长。 二是投资形成后则成为产出。工业项目完成后,就能生产新产品,新产品能满足社会成员需求,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同样也能极大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水泥、钢材、工程机械、石油动力、劳动力资源等,拉动这些领域强劲增长。高速公路建设后,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速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理,港口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 第三产业的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比如金融、物流、教育、文化、卫生等产业的投资,能够为生产提供高效服务,就说金融业吧,投资成立一家银行可以将社会闲散资金归集,为需要资金的人提供金融服务,银行可以通过存贷利差赚取利润,并上交国家税收,解决国民就业。投资教育产业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国家财富增长做贡献。

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 个国家如果能建立可靠的、综合性的、长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那么就必然能降低预防性储蓄水平,并能保障较强消费需求,推动内需经济的发展。

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内容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提法在很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再次提出。与以往“十五”、“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的转型程度要更为深刻,这主要体现在消费问题的提出和居民收入增长指标的变化上。而本文就“拉动居民消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从拉动居民的消费的方式、策略和影响等方面来解读这一问题。 关键字: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消费经济增长一、“拉动居民消费”的提出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终点和起点。人类正是为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愿望,才产生了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人类许多消费的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当前出口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实施扩大内需的方

针,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对于化危机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以增加居民消费为拉动内需的重点 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一般称之为“三驾马车”。只有三者的协调拉动才能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但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外需大幅下滑。今年1至9月,我国出口总额降幅超过20.3%。从今年1至9月份的经济运行看,投资对GDP的拉动占到7.3个百分点,消费占到4个百分点,出口则下拉了2个多百分点。总体来看,今年主要是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所以强调扩大内需,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来的。 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需求,二者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是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投资率较高,最终消费率近些年来呈下降趋势。但总体来看,消费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研究

摘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国家的经济体系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并非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推动其经济高速增长余年的主要力量,是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发挥其本来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四川省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在经济发展中顺应国家政策,一直立足于扩大内需,制定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增加消费。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四川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字: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Abstract: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economic system, the consumption of our country especially the consumer is not always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main force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growth years, especially consumer consumption is th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id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t should play. Sichuan province is a large province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polic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olicy measures to encourage and guide the residents to increase consumption. The main problem of this study is Sichu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it Key words: consumer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01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消费经济学(各章问题解答)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我国扩大内需,是否应着力发挥消费启动的作用?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使社会再生产周而复始地不断运行。消费这个环节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第一,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要不断增长,不断得到满足,大大有利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第二,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指出:“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需要表现为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 第三,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人们的消费得到合理的提高,消费结构得到升级和优化,享受资料、发展资料在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就会大大促进消费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消费质量提高了,消费者的素质提高了,科学消费,文明消费,就能移风易俗,和谐协调,培育优良的社会机体,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要适当鼓励消费,通过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生活的主要特征就是人民的消费由以数量扩张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主;由以生存资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为主,逐步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这样,更需要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大,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早日来临。从这里,更可以看出消费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为什么要研究消费经济?消费经济为什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社会的发展,使消费经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学科,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消费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当代,高新技术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品和劳务丰富多彩,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有专门的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在进行新的探索的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得出新的结论,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消费的发展,消费领域的发展变化,有它的特殊矛盾,有其内在规律,是其他学科无法进行研究的。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对生产环节进行独立研究的学科有生产力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对分配环节进行独立研究的学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2页。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一是消费需求,二是投资需求,三是出口需求。讲消费问题,主要讲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一般可划分为基本性消费(或叫生存性消费)、享受性消费与发展性消费。所谓基本性消费,就是为满足人生存的基本必需品消费。居民生活水平处于贫困与温饱阶段,一般以基本性消费为主;居民生活水平进入小康阶段,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种享受性、发展性商品与服务品不断增多,实现消费升级;居民生活水平进入富裕阶段,以享受性、发展性消费为主。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4大关系中,消费是实现整个社会再生产运行的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影响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中,生产是起点,分配与交换(流通)是中间环节,消费是终点。由于社会再生产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发展、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消费既是第一个经济循环的终点,又是下一个经济循环的先导,是保证国民经济不断运行的原动力。同时,消费结构的变化还引导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化,也引导着投资结构的变化。消费不仅反映供求关系,更反映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反映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反映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成熟度。从目前来看,消费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板”,扩大消费需求任重道远。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带动生产,为生产提供保障,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②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30年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选择并长期沿袭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一是进口和出口的严重失调;二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三是长期压低劳动力价格以保持所谓的比较优势,直接影响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四是资源价格的行政管制使政府在油、电等方面的巨额价格补贴通过产品出口而部分流向国外,最终导致我国国民福利的净损失;五是大量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因为外需的旺盛而使相关企业找到了生存空间,阻碍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整体素质提升。市场要求必须通过启动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启动内需的动力是消费: 其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客观上要求政府把民生和国民福利放在重要位置上,而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使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一直偏低;

论国内消费为何难以拉动经济发展

论国内消费为何难以拉动经济发展 【摘要】使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主要是指,投资、出口和消费。如果“三驾马车”之中任一个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而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出口,消费一直是处于“跛足”状态,所以中国经济实际上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全球贸易出现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寄希望启动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但国内消费真的能够担当如此重任,笔者深表忧虑。更有甚者,如仅仅把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作为权宜之计,长此以往还会对经济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关键词】国内消费拉动经济 一、政府“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局限性 中国政府目前已出台经济刺激措施中,扩大投资仍是主要手段。国务院2008年11月初公布了总额达4万亿的十条经济刺激措施,但这些刺激措施仍然重视基础设施投资,仅铁路就占2万亿,但这些措施真的能够从根本上拉动经济复苏? 与1997年金融风暴相比,国内外的消费需求都不足是这次经济滑坡的关键所在。如果4万亿元投资不是重点投入民生福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激活国内消费,而主要还是

投资在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上,在国内外的消费都下滑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是低效的做法。 二、根治消费“跛足”,激活消费拉动内需 1.消费“跛足”形成的历史原因 (1)改革开放之前历来不提倡消费,国穷民穷 据某前国家领导人回忆录中的结论:建国以来,1980年同已经完成经济恢复的1952年相比,工业固定资产增长26倍,农业总产值增长8.1倍,国民收入增长4.2倍,全国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只提高了1倍。可见,固定资产增加并没有使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相应增加,人民消费水平增加就更少。几十年的建设只是造成了账面上的国定资产增值,对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作用甚微,而且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这些账面上的国定资产又大部分作为坏账处理而遁于无形,几十年的建设基本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很小。 (2)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财富不断流向政府,国富民仍穷 据有关数据,1980-1994年,国家财政收入由1085.2亿元增加到5218.1亿元,增长了380.8%;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由762元增加到4510元,增加了491.9%。这时期国民在社会财富中的分配比例是上升的,而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强调加强中央财政的指导思想下,国民财富的分配比例再次发生了显著变

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摘要基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拉动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 “拉动内需”是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消费观的引领下,才不会片面的经济增长,而造成不利于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和消费。为此,合理的消费观理念,认为拉动内需,不能靠奢侈性消费等违背健康的消费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要靠占我国大多数人的中低收入者的健康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去带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拉动内需,经济增长 一、什么是拉动内需? 拉动内需就是拉动国内的消费或者是需求,带动经济增长,是促进稳定发展的明智之举,也是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目前解决发展问题的一剂良方。 二、为什么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为我国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增速放缓迹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这首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我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7.5%,低于去年的8%,这是为了给转变发展方式留出空间。其次是今年国际经济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萎缩也产生重要影响。第三是国内发展也还面临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的经济受了较大的影响,因为目前我国的对外依赖程度偏高,随着欧美等国的需求锐减,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内消费市场巨大,因此“拉动内需”,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抵抗金融危机的法宝。而“拉动内需”也就是要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三、怎样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消费、投资、出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需求结构上,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消费是投资的前提,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但是,若消费不能够呼应投资增长的话,势必会形成大量的供给,因而出现生产过剩;若投资的方向与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协调的话,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真正提高。 1、我国内需不足的原因 (1)居民收入过低

消费与经济增长

消费-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综述 摘要:如何持续稳定的增长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而随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越来越小,消费对增长的推动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虽然对消费、投资、储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比较多,但往往更为关注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对消费-增长模式的分析还不够深入,这就使本文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本文拟梳理消费与增长关系的一些经典理论以及观点,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消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 一、引言 一般来说,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GDP = C+ I+NX)。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靠出口的拉动。但进入2008年以来, 由于人民币升值和美国次级贷影响, 我国出口增速下降, 贸易顺差缩小,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由于投资需求奏效迟滞, 出口需求又不稳定, 扩大消费需求必将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从发达国家来看, 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作用。但是,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显得不足, 而且呈逐渐下降趋势。1979- 1982年居民消费支出贡献率为60%以上, 1983- 2000年保持在40%以上, 而进入2001年后贡献率不到40%。相反投资和进出口却逐步增加。虽然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七年来首次超过投资, 但在11.4%的GDP增长中, 消费需求拉动只占4.4个百分点, 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占38.6%, 而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3、2.7个百分点, 两者占62.4%。消费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 只有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才有可能遏制中国发展减缓的势头, 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长。 本文将对传统的消费- 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回顾, 并介绍发展经济学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提出的消费- 经济增长理论, 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理论进行述评。 二、消费——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2.1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集中考察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即:资本系数;储蓄率;有保证的增长率(Gw)。哈罗德强调了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只要一个国家的资本的积累率即储蓄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它的经济就会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正是基于这种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一国消费率较低对于经济发展往往是有利的。 2.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索洛模型为代表) 延续了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经济思想, 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