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完整版)“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完整版)“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完整版)“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江苏省苏州中学刘华(215007)

在新课标教材中,“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是高中数学选修2-3第1章“计数原理”的起始课,在原《大纲》版教材中,这个章节的标题是“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人教版教材是一致的,但新课标的理念却有了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这使我在着手教学设计之时就面临挑战.

1. 如何处理教材

1.1目标定位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素材——原理、范例、练习(习题),如何将素材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乃至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确立教学的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教学侧重点做了界定:“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1]”这说明,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两个基本计数原理,而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则是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应用实例.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章的目标定位,我认为,“计数原理”这一章研究的对象是计数问题,研究的方法是“问题解决”,研究的过程是“建构方法”,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将面对实际计数问题(可能是已加工过的)并加以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过程的目标是建构方法——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自主建构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并弄清它

们的区别.

2.能初步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

题.

1.2重难点分析

对学生而言,“计数”是其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简单的计数问题,其解决方法就是“数”数,但复杂的问题呢?因此,要使学生意识到,只会机械地“数”是不够的,必须从简单的、已能解决的计数问题中,抽象出能够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并明确界定适用该方法的问题的“类”.由此可知,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

1.本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对实际问题进行方法建构的过程,从而掌握解决实际计数问题

2.本节课的难点是在具体问题解决中,区别使用计数原理.

1.3课题引入

由于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还承担着本章引入的教学任务,通过本章引入,我们将带领学生走进本章的数学学习,使学生明白本章的学习主体内容与学习任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本章的引入采用了以下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1:掷一颗骰子,出现点数小于3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情境2:中新社苏州2006年12月31日电(天荣姚静)记者今天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苏州市城乡机动车总数已达55.53万辆,比去年同期净增10万余辆,平均每天新增300辆,成为近几年来该市新增机动车数量最多的一年,全市机动车保有总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苏州市汽车牌照形式为“苏E?XXzzz”,其中“苏E”为地区代码,XX可以是数字与字母的组合,zzz是数字的组合,如果按此牌照方式编排,理论上汽车数量最多为多少?

●问题情境3:下图是某城市的街道.西北角是某同学的家,东南角是学校.从家经东西4条街,南北5条街到学校(最短距离),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通过以上的问题(情境)的引入,揭示本章的研究课题:

教学片断:

师:先看一个问题,掷一颗骰子出现点数小于3的概率是多少?

生齐:1

3.

师:好!怎么算的? 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生1:掷骰子一共有6种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然后小于3的有1和2(出现1或2点),

那么扔到1和2的概率就是1

3

师:谢谢,请坐!我们知道,古典概型中,A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公式是P(A)= m

n。那么,现在我们的问题改为:m和n怎么计算?

师:(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本来是一个概率问题,现在发现它转化成一个计数的问题了,那么,如何计数呢?当然,这个问题很简单,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怎么样来计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新的一章——计数原理。

设计意图:从古典概型中引入计数问题,设计思想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已

经学过了概率(古典概型),他们知道在古典概型中,计算一个事件的概率可以用P(A)= m n

来计算,而由n和m的计算就可以引入计数的问题。

师:(见PPT)这是一则新闻,讲什么呢?苏州的汽车比较多,我们(苏州)现在的机动车总数是55.53万辆,至少说目前路比较挤,你们骑自行车要让着点。(问题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的牌照是什么样子的?苏EXXzzz…,苏E是地区代码,XX可以是数字或字母的组合,z是数字的组合。如果按此牌照方式编排,理论上苏州汽车数量总量是多少?这是个什么问题?(生:是计数问题)

师:这里有张图,表示某城市的街道,西北角是同学的家,东南角是学校,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从家里经东西四条街南北五条街到学校,按照最短距离走的话,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师:(指着PPT)这是最短路线的一种(演示),它对应着这张图(PPT)。有没有其他的最短路线?谁上来比划一下?

师:请这位同学上来,在图上指出一条与原图不同的最短路线!请!

(生2上来指出了一条最短路线。)

师:这也是最短路线是不是?(继续问生2)好!你说他是怎么经过了怎么样一种方式走的最短路线?

生2:(在最短路线中)他要么往东面走,要么往南面走,往东面走四格,往南面走三格(就能到了)。

师:好,谢谢你!请坐!

师:这个学生他往东(实际上就是往右)走四段,往南走三段就可以完成这件事,那么,一共要走几段?(停顿,让学生思考)一共要走七段是不是就走到学校了?那么大学能否算出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S齐:计数问题

师:我们组合学中一开始先研究计数问题,来看书,书上说“我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我还要再补充一句“我们在数学中实际上也要涉及到计数的问题”。

师:本章的问题就是利用怎样的模型刻画和解决计数问题。

设计意图:这节课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科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的起始课,这节课除了要完成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着引领学生进入新的一章进行数学学习的作用。

1.4例习题处理

在本章引入完成后,进入“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教学环节,为了通过实例建构方法,本课采用了以下的问题(情境):

1.(课例延用)行程方法计数问题.

(1)如图(1),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公路、2条铁路,某人要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如图(2),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道路.从乙地到内地有2条道路.那么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上述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由这两个问题分别可以得到怎样的数学模型?

2.(自编新例)掷骰子计数问题.

●(1)掷一颗骰子两次,出现点数之和小于5的情况有多少种?

●(2)掷一颗骰子两次,共可出现多少种情况?

其中,“掷骰子计数”问题的创设很好地呼应了“从古典概型中引入计数问题”的过程,也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虽然教学使用的是线性的顺序,但数学知识体系本身是“网状”的,古典概型问题的真正解决,依赖于计数方法.

通过以上计数问题建构出两个基本原理后,在教学中使用了以下的例题与练习,并提出了拓展思考题:

1.(课例延用)从两个不同群体中①选一名代表,②各选一名代表,有多少种不同的

方法?

例1 某班共有男生28名、女生20名,从该班选出学生代表参加校学代会.

(1)若学校分配给该班1名代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若学校分配给该班2名代表,且男、女生代表各1名,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补充题组)

(1)满足x + y≤5的有序正整数组(x,y)共有多少组?

(2)集合{1,2,3,4,5}的二元子集有多少个?

(3)集合{1,2,3,4,5}的子集有多少个?

3.(课内练习)课后练习题2题.

(1)手表厂为了供应更多新颖款式的手表,为统一的机芯设计了4种形状的外壳、2种颜色的表面及3种形式的数字,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款式?

(2)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公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2条公

路可走,又从甲地不经过乙地到丙地有2条水路可走.

①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②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4.(课后·拓展思考)

已知集合M={1,2,3},P={4,5,6}.

(1)以M为定义域,P为值域的不同函数有几个?

(2)从M到P不同的映射有多少个?

2. 如何引导学生

2.1学情及知识准备的分析

由于是在外校借班上课,虽然事先也有过对学生情况的侧面了解,班主任也特地准备了一份名单,但是,实际上我对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能力还是一无所知.我必须将“入门”的起点“放低”,并通过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即时反馈,生成完整的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知识准备来看,由于在数学必修3中已学习过概率(古典概型),而且当时也有过争议——不学排列组合,怎么解决古典概型?现在看来,《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知识与技能的“螺旋式上升”,我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因此,我计划从一个古典概型问题引出计数问题,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组织教学.

2.2突破难点

“计数”几乎是人类一种“天生”的能力,对于简单的计数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数”.计数原理这一章的存在,不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种新的技能,而是要发展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使之能合理地应用于复杂的计数问题.当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形成解决计数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按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节课的难点是在解题中区别所使用的基本计数原理.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不知是使用哪个原理,他们会尝试着先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然后看教师的反应(反馈),有时教师一个皱眉,就会让学生意识到在原理的选用上产生了谬误,从而改用另一个(原理);而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也常常会“断喝”——“想一想,到底是‘分类’,还是‘分步’?”——这会给学生一个强烈的暗示:“我的方法选择错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否能真正地掌握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常我们认可这种帮助是善意的),解决课堂上的计数问题没有困难,可一旦自主面对问题,就往往会陷入两难:“到底是‘分类’、还是‘分

步’?”.从历年高考对排列、组合问题的考查结果分析中发现,这类问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原因可能就在于学生对于“模式套代”的依赖过强,并没有能真正掌握计数原理的实质.

当学生面对题组——①满足x + y ≤5的有序正整数组(x ,y )共有多少组?②集合{1,2,3,4,5}的二元子集有多少个?③子集有多少个?——时,显然遇到了困难,很明显这些问题都需要“计数”,但又无法从题意中区别是使用哪一个计数原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解题,大多数学生通过“数”的方法,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以“集合{1,2,3,4,5}的二元子集有多少个?”为例,学生通过列下表

可以知道按上述方法来计数,使用的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该方法的要点是将计数对象(集合)分成若干类,每一类可看作一个集合,满足特征“两两交集为空,所有集合的并为全集”.实际上,这也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中类的基本要求.

然而,如果我们将表变造一下:

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乘法式——5×4=20,实际上,借助这个表,我们将写二元子集的步

1,2,3,4,5这五个数字;②对照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除去重复的情形.很显然,步骤①的做法数为5×4,按步骤②,应当除去2,

因为{a ,b }与{b ,a }在①中都出现了,但它们是相同的集合,这样,二元子集的个数应为5×42

=10(个).显然,这个做法在计数时就应当使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由此看来,教师不应在学生面对问题时问“到底是‘分类’、还是‘分步’?”,而应当引导学生构建方法,根据方法的特征来选择所适用的原理,这样做,是不是事半功倍呢?

3. 如何组织教学

3.1教学流程的准备

通常一种教学流程往往对应着一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合理完善的教学环节,以及为完成每个环节而分配有效的教学时间.方法建构过程并非是纯理论的演绎,而是结合实例、建构方法、并归纳抽象出数学原理.学生通过经历这一过程,完善了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认识,这也是数学课力图体现的过程性目标之一.本节课是章起始课,情境的辅垫要为全章的教学服务,方法的建构也需要学生自主地完成,因此,前三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大约占到25~30分钟.

如果用很短的时间介绍两个基本原理,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习题演练过程,也许短期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解题既巩固了方法,又锻炼了技能,可这种“熟能生巧”型的教学为什么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计数方法?因为“熟未必生巧”,为解题而解题这种以“习题为中心,训练为核心,应考为重心”的教学模式,无法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是不能令学生得到真正高效的学习过程的.

3.2学生主体观

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由师生共同动态“生成”的.其中,学生的反馈是重要的,它决定了教学的进程.聆听学生是教师的必备技能,不要将学生作为“答案发生器”,不要沉浸在“我的学生都会做了”这种虚假的成功喜悦中,而应该让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及思想方法,让他们充分地展示思想,完整地、数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于应该给予他们犯错的机会,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错误、更正错误的能力.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对答案很在意,也很在行.例如在问题“集合{1,2,3,4,5}的二元子集有多少个?”的解决中,学生极快地报出了答案“10”,但在叙述他的解题过程时,

却说不太清楚.一开始说出了5×4的做法,但很快又自我否定(因为答案不对),当然,他一定觉得用“数”数的方法可以解决,但难以表述.这种“两难”处境需要教师的协助来化解,在教师的鼓励下,他用“数”数的方法完成了问题,并对计数的对象——二元集进行了分类,利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重新阐述了做法,得到了师生的共同认可.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这名学生,而是全体,都体验了不要“轻易言败”的心理历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3让学生自我发展

如何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何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更大的收获?

学生在课后常会问一些问题,多数是课上未听懂或习题的方法未理解掌握,但也有一些同学就某一问题提出新看法、新解法,对他们而言,一个具备思辨价值的问题是更好的研究素材,

例如在本课最后,提出了问题“已知集合M={1,2,3},P={4,5,6}.①以M为定义域,P为值域的不同函数有几个?②从M到P不同的映射有多少个?”——这个问题需要学生

对函数、映射相关知识先做一个回顾,再利用所学的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加以解决.记得当时一下课,有学生上来问我:“是不是9”?我没有回答,而是让他自主验证.第二天,他坚定地说,“①的答案是6;②的答案是9”,我想,他不需要我对他的答案进行认可了,因为他已学会了自我认可.这种自我认可的能力,不也是数学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么?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案

§1.1两个基本计数原理 教学目标:(1)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 类方式,由第1种方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完成,由第2种方法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完成,……由第n k 种途径有n m 种方法可以完成。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 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种不同的方法。 三、典例分析: 例1.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 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 (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例2.为了确保电子信箱的安全,在注册时,通常要设置电子信箱密码。在某网站设置的信箱中,(1)密码为4位,每位均为0到9这10个数字中的一个数字,这样的密码共有多少个? (2)密码为4位,每位是0到9这10个数字中的一个,或是从A 到Z 这26个英文字母中的1个。这样的密码共有多少个?(3)密码为4到6位,每位均为0到9这10个数字中的一个。这样的密码共有多少个? 例3.要从甲、乙、丙3名工人中选出2名分别上日班和晚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例4.用4种不同颜色给如左图所示的地图上色,要求相邻两块涂不同的颜色,共有 多少种不同的涂法? 变式:1、如果按照①、②、④、③的次序填涂,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如图一,要给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分别涂上五种颜色中的某一种,允许同 一种颜色使用多次,但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颜色,则不同涂色方法种数为( ) A. 180 B. 160 C. 96 D. 60 若变为图二,图三呢? 练习: 1、乘积))()((54321321321c c c c c b b b a a a ++++++++展开后共有多少项? 2、(2006,北京,5分)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 各位数字之和为奇数的共有 ( ) A .36个 B.24个 C.18个 D.6个 4、(2005,北京春(文),5分)从0,1,2,3这四个数中选三个不同的数作为函数c bx ax x f ++=2)(的系数,可组成不同的一次函数共有 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共有 个。 3、在3000到8000之间有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奇数? 思考:集合A=}{ 4,3,2,1、B=}{d c b a ,,,,则从A 到B 可建立多少个不同的映射?其中一一映射有多少个? 图一 图二 图三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案

第一章计数原理 第1节两个基本计数原理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修2-3)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续知识的基础,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涉及的分步、分类的思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有效武器,是人们思考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很容易的接受两个原理的内容,并应用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类比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另外,学生的求知欲强,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明显增强,对能够引起认知冲突,表现自身价值的学习素材特别感兴趣。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欠缺,有待加强. 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内容 ②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总结出两个计数原理,并通过实际事例学生感悟两个原理的应用并最终学会应用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师生共究”更深刻的理解分类计数与分步计数原理,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积极合作的意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掌握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①启发探究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类比的思想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对于分类计数原理设计如下情境(看多媒体): 该情境是原教材上情境经过加工设计的,比原教材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入思维情境接着是对情境的处理:在情境处理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归纳出一般原理,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我处理情境的办法是: 第一步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尝试分析,然后由学生代表分析解答,教师及时给出评价,并由老师给出解题过程,在这里由老师按分类计数原理给出解题过程,为学生顺利总结概括出原理做好铺垫. 第二步对原问题加以引申:若当天有4次航班,则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总方法数是各类方法数之和. 第三步提出问题:你能否尽可能简练的总结出问题1中的计数规律? 接着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问题1中计数规律,这样由学生总结归纳,并通过讨论准确叙述出分类计数原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意识,激发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就完成了情感目标.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_心得体会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一) 下午在安庆一中高二(6)班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课堂学生的反应和专家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1、学生能机积极配合,情绪高涨。据了解,高二(6)班学生基础较好,整体素质较高。由于是新老师,学生不了解我的教学风格,开头几分钟,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课堂氛围不断进入高潮。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只要我稍加点拨,都能立即化解。特别是最后一道天津高考题,具有挑战性,需要较高的逆向思维水平,但一名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它的结构特点,作出了完整的回答,使学生和听课老师眼睛一亮。加上我及时总结的“数感、式感和图感”又让学生耳目一新,增添了课堂色彩。 2、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孙主任点评中的“课堂教学要有高贵和丰满的学科气质”,我认为对数学课堂来说,就是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让数学课堂有“数学味”。课堂中,提到的数学的两重性“直觉与逻辑”,牛顿的“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二项式指数推广到负整数指数,有没有三项式定理,反例C62就不是偶数等等,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真诚、深刻、丰富”是课堂永恒的追求。 3、基本技巧和基本方法可能没有很好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项式定理的探求过程,而简单的应用则次之。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引导发现定理上花的时间较多,证明过程多媒体详细展示,但最后没有点到“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一个疏忽。同时对将(p-q)7展开这种问题没有书写示范,以致不少学生书写不规范或弄错,板演的学生就有好几处错误,我也没有详细板书订正。我想,好在还有第二节课的加强,先让学生对此内容有点兴趣,再去强化运算的正确性也不迟。 4、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位专家评课中提到数学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展示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

高中数学教案:计数原理

高中数学教案:计数原理 教学目标: 对差不多概念,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运算的把握 注重对分析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的培养 对综合咨询题要注意数学思想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对两个差不多计数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排列组合以及二项式定理典型题解题技巧 教学设计: 知识网络: 一、两个差不多计数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 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方法中有m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n 种不同的方法。〔加法原理〕 2、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m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 N=m1×m2×…×mn 种不同的方法。〔乘法原理〕 二、排列 排列:一样地,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注意:1、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差不多内容:①〝取出元素〞;②〝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一定顺序〞确实是与位置有关,这也是判定一个咨询题是不是排列咨询题的重要标志。 2、依照排列的定义,两个排列相同,是指当且仅当两个排列的元素完全相同,而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 排列数公式: )!(!)1()2()1(m n n m n n n n A m n -=+-???-?-?= !12)2()1(n n n n A n n =????-?-?= 三、组合 组合:一样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不同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不同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公式: 〔组合数公式1—适用于运算〕 〔组合数公式2—适用于化简证明〕 组合数公式性质:性质1: m n n m n C C -= ! )1()2)(1(m m n n n n m m m n m n C +---=A =A ! )(! ! m n m n C m n -=

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李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的逐步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强调活动的内化,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理论依据 (1)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概念学习的教学理论。 (2)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 (3)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社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的第一节《基本计数原理》。内容主要为两个计数原理。两个计数原理是处理计数问题的两种基本思想方法。在面对一个复杂的计数问题时,通过分类或分步将它分解为若干个简单计数问题,在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将它们整合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答案,可以达到以简驭繁、化难为易的效果。 教材开篇在列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典型实例的基础上,用明确的语言指出了两个计数原理与加法、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不通过一个一个地数而确定这个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学习计数原理的必要性。由于两个计数原理的这种基础地位,并且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是训练学生推理技能的好素材。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区普通高中的学生。在知识内容上,已在初中学习过列举法、树状图,并会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问题。在能力层次上,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活跃,富有挑战性。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以下两个困难,一个是对两个计数原理的特征理解不能深刻,因而导致不知如何判断什么是一件事;另一个是分不清两个计数原理,在解决问题时不知怎么完成这件事。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案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②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两个原理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类比分 析能力; ②通过对两个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原理,并能运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弄清楚“一件事”指的是什么,分清是“分类”还是“分步”.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例: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从乙地到丁地有2条路;从甲地到丙地有3条路,从丙地到丁地有4条路,问:从甲地到丁地有多少种走法? 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问题1:(多媒体展示)十一你打算从甲地到乙地旅游,假设可以乘汽车和火车.一天中,汽车有3班,火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坐交通工具的方法?有3+2=5种方法 探究1:(多媒体展示)你能说说以上问题的特征吗?(分析要完成的“一件事”是什么.)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3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2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3+2=5种方法。一件事就是从甲

地到乙地的一种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 发现新知: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m m N +???++=21种不同的方法.(也称加法原理) 设计意图:由特例到定义的设计思路让学生理解加法原理的概念,体现了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的辩证法思想,便于让学生理解概念。 师生互动: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在本知识点中学生可能对“一件事”的概念的理解不是很好,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应该进行点拨。 知识应用 例1:两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0个红球,60个白球,从中任取一个球,有多少种求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例及变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并向学生指出分类的关键是弄清“一件事”是什么。 师生互动:由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例题,由学生独立解答变式,并回答“一件事”是什么。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特点: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完成一件事的办法要分为若干类,各类的办法法相互独立,各类办法中的各种方法也相对独立,用任何一类办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单独完成这件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加法原理的特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师生互动:由学生总结,老师给以补充。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问题2:(多媒体展示)从A 村道B 村的道路有3条,从B 村去C 村的路有2条,从C 村去D 的道路有3条,小明要从A 村经过B 村,再经过C 村,最后到D 村,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选择? 从A 村经 B 村去C 村有 2 步, 第一步, 由A 村去B 村有 3 种方法, 第二步, 由B 村去C 村有 2 种方法, 第三步,从C 村到D村有3种方法 所以从A 村经 B 村又经过C 村到D村共有 3 ×2 ×3= 18 种不同的方法 探究2:(多媒体展示)你能说说这个问题的特征吗?(分析要完成的“一件事” 是什么.) 完成一件事需要有三个不同步骤,在第1步中有3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步中有2种不同的方法,第三步有3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3 ×2 ×3= 18种不同的方法.一件事就是:从A村到D村的一种走法 发现新知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这节课的内容安排在计数原理之后进行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证明要用到计数原理,可以把它作为计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由于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由二项式定理可导出一些组合数的恒等式,这对深化组合数的认识有好处.再者,二项式定理也为学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作准备,它是带领我们进入微分学领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运用二项式定理还可以解决如整除、近似计算、不等式证明等数学问题.总之,二项式定理是综合性较强、具有联系不同内容作用的知识。 教学目标(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中乘法公式的推广,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2)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3)培养自主探究意思、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感受和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对称美。 教学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n b a+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 教学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数学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人格完善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是“问题”,问题通常有两种来源:一是教师抛出“问题”;二是学生提出“问题”。但目前数学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问题是教师抛给学生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如何提问”有待教师的发掘。本节课再现了二项式定理发现的历史

背景,让学生体验问题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管理与调控,这种管理与调控是建立在对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的认识之上的,也就是要解决何时搭建“脚手架”、搭建什么样的“脚手架”。“脚手架”搭建过早、过细,学生的思维被牵着走,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一路顺风顺水,不仅无法体验思维过程中的各种尝试,也缺少思维挫败的经历,及至面临挫败时缺少主动求新、求变的意识。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规律是无法观察出来的,学生思维定势是“先具体再抽象,先特殊再一般”,究竟是否让学生经历“观察的挫败”是教学设计中争议的又一焦点。一些教师害怕在此耽误时间,来不及处理后面的教学内容而主张放弃,但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人格的完善、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经历“观察的挫败”是手段,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碰壁”之后主动求变、求新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促使其求变。至此,关于争议二的问题也彻底解决了。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与发现过程的一致性,为学生看书自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这一证明过程更适合学生通过阅读自学、总结、证明。这种安排不仅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每节数学课上都有练习,二项式定理的正用、逆用、回归本质求系数等使学生在变化的数学情景下得到了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3教学案:1.1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含解析

第1课时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1.2016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期间,一名志愿者从北京赶赴南京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每天有7次航班,5列火车. 问题1:该志愿者从北京到南京可乘的交通工具可分为几类? 提示:两类,即乘飞机、乘火车. 问题2:这几类方法相同吗? 提示:不同. 问题3:该志愿者从北京到南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提示:7+5=12(种). 2.甲盒中有3个不同的红球,乙盒中有5个不同的白球,某同学要从甲盒或乙盒中摸出一球. 问题4:不同的摸法有多少种? 提示:3+5=8(种). 3.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从中选一位同学为生活委员. 问题5:不同选法的种数为多少? 提示:26+24=50.

完成一件事,有n类方式,在第1类方式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式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方式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 1.2016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期间,一名志愿者从北京赶赴南京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但需在天津停留,已知从北京到天津有7次航班,从天津到南京有5列火车.问题1:该志愿者从北京到南京需要经历几个步骤? 提示:两个,即从北京到天津、从天津到南京. 问题2:这几个步骤之间相互有影响吗? 提示:没有,第一个步骤采取什么方式完成与第二个步骤采用的方式没有任何关系.问题3:该志愿者从北京到南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提示:7×5=35 种. 2.若x∈{2,3,5},y∈{6,7,8}. 问题4:能组成的集合{x,y}的个数为多少? 提示:3×3=9(个). 3.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从中选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担任生活委员.问题5:不同的选法的种数为多少? 提示:26×24=624种.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 种不同的方法. 1.分类计数原理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情,而分步计数原理的每一个步骤只是完成这件事情的中间环节,不能独立完成这件事情.

高中数学 1_1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案1 苏教版选修2-31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问题 1. 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 有4 班, 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 从甲地到乙地有3类方法, 第一类方法, 乘火车,有4种方法; 第二类方法, 乘汽车,有2种方法; 第三类方法, 乘轮船, 有3种方法; 所以 从甲地到乙地共有 4 + 2 + 3 = 9 种方法。 问题 2. 如图,由A 村去B 村的道路有3条,由B 村去C 村的道路有2条。从A 村经B 村去C 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 从A 村经 B 村去C 村有2步, 第一步, 由A 村去B 村有3种方法, 第二步, 由B 村去C 村有3种方法, 所以 从A 村经 B 村去C 村共有 3 ×2 = 6 种不同的方法。 分类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 A B C 北 南 中 北 南

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 N=m1×m2×…×m n 种不同的方法。 、㈢例题 1.某班级有男三好学生5人,女三好学生4人。 (1)从中任选一人去领奖, 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 从中任选男、女三好学生各一人去参加座谈会, 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分析: (1) 完成从三好学生中任选一人去领奖这件事,共有2类办法, 第一类办法, 从男三好学生中任选一人, 共有m1 = 5 种不同的方法; 第二类办法, 从女三好学生中任选一人, 共有m2 = 4 种不同的方法; 所以, 根据分类原理,得到不同选法种数共有N = 5 + 4 = 9 种。 (2) 完成从三好学生中任选男、女各一人去参加座谈会这件事, 需分2步完成, 第一步, 选一名男三好学生,有m1 = 5 种方法; 第二步, 选一名女三好学生,有m2 = 4 种方法; 所以, 根据分步原理, 得到不同选法种数共有N = 5 ×4 = 20 种。 例2 1在图1-1-3(1)的电路中,只合上一只开关以接通电路,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在图1-1-3(2)的电路中,合上两只开关以接通电路,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图见书本第7页 分析略 例3为了确保电子信箱的安全,在注册时,通常要设置电子信箱密码,在某网站设置的信箱中,

计数原理说课稿 (定)

计数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从简单数数,到解决复杂的计数问题,《计数原理》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认识。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内容,计划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计数原理是人们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是解决生活中计数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学习计数原理可以帮助学生从简单数数提升到方法提炼,也是进一步学好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的基础。其中分类与分步的思想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瞧,主角们登场了。幼师专业高二的女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缺乏理论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她们学习态度端正,性格活泼开朗,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但数学基础较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依据《教学大纲》和幼儿教师基本能力标准,我设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掌握运用原理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计数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专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确定两个计数原理理解及简单应用为本课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分类与分步问题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我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前将学生分为六人一个小组,对各小组实行积分管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我在班级QQ群中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新课,玩QQ秀服饰搭配游戏,并在QQ群中分享你对分类与分步问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索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师生互动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5分钟)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教学反思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教学侧重点做了界定:“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 本节课讲的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人类在大量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它们不仅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的依据,而且其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很容易的接受两个原理的内容,并应用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类比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另外,学生的求知欲强,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明显增强,对能够引起认知冲突,表现自身价值的学习素材特别感兴趣。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欠缺,有待加强。 三、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内容 ②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总结出两个计数原理,并通过实际事例学生感悟两个原理的应用并最终学会应用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师生共究”更深刻的理解分类计数与分步计数原理,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积极合作的意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掌握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①启发探究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两个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 N=m1+m2+……+mn.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也称乘法原理): N=m1×m2×…×mn. 3.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教案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教案 教学内容: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教学目标: 理解两计数原理的内涵;能运用两计数原理解简单计数问题及综合问 题 教学重点: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定义 教学难点: 应用两计数原理解题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例:从甲地到乙地每天有三趟火车和两趟汽车,一天里从甲地到乙地 共有多少种走发? (图) 从甲地到乙地要途经丙地,一天里从甲地到丙地有三趟火车,从丙 地到乙地有 两趟汽车.问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种走法? (图) 1. 复习两原理. 2. 分类计数原理中每一种方法都完成了这件事.分步计数原理中完 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要分成n 个步骤. 分类和分步都要有标准. 3. 例题讲解: 例:书架的第一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二层放有3本不同 的文艺书,第三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 (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不同的取发? 4+3+2=9 (2).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4234=?? (3).从中取出两本书,且计算机书,文艺书,体育书每种只能选1本, 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6232434=?+?+? 4.课堂练习: ● 有高一学生3名,高二学生5名,高三学生4名,选1名去参加接待外宾活 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 ()()()543214321321c c c c c b b b b a a a +++++++++展开后有多少 项?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横坐标与纵坐标均在A={}5,4,3,2,1,0内取值的不 同点共有多少个? 5.布置作业: ● 复习资料第347页,课下知能提升1----6题.

计数原理教案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一、教学理念 (1)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中心,突出的学生主体地位,一切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为目的. (2)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搭建思维平台,缩小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目标之间的差异. (3)根据斯托利亚尔所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前也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准备,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差,且对文字叙述的数学问题的转译能力差,不善于揣摩数学中的文字;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归纳、类比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明确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与联系。能运用两个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身边数学,理解应用两个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比较、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教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正确的认识和解释社会上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如彩票,摸奖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布计数原理的区别 【难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布计数原理的区分及简单应用 【突破】:通过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括出两个原理,完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应用中,要弄清完成的“一件事”及完成“这件事”是“分类”还是“分步”,要弄清“谁选择谁”。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把10个乒乓球进行0—9标号,挑选两名学生合作一个抽奖箱,并准备奖品若干。 3、制作辅助课件。 4、团体分组,4人一小组。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一,引入课题】 彩票游戏:(播放音乐,幻灯片展示摇奖画面)

1.1两个基本计数原理(二)教案

备课时间年月日[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 编写: 上课时间[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317448060.html,] 第周周月日[来 源:Z_xx_https://www.doczj.com/doc/5317448060.html,][来源:学科网] 班级节次 课题 1.1两个基本计数原理(二)总课时数第节 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运用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 2、能综合运用两个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用列举法解一些简单问题,并体会两个原理的作用. 重难 点 综合运用两个基本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准确选用两种基本原理.教学 参考 教材、教参 授课方法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专用教室 教学教学二次备课

过程设计复习回顾: 分类计数原理: 分步计数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 1. 某电脑用户计划使用不超过500元的 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60元、70元的单片软件 和盒装磁盘,根据需要,软件至少买3盒,磁 盘至少买2盒,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购方式? 问题 2.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正整数,且其 周长不大于10,这样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种数 为多少? 问题 3.将3种作物种植在如图所示的5块试 验田里,每块种植一种作物,且相邻的试验田 不能种植同一种作物,不同的种植方法共有多 少种? 当堂检测 1、某巡洋舰上有一 排四根信号旗杆,每 根旗杆上可以挂红 色、绿色、黄色三种 信号旗中的一面(每 根旗杆必须挂一 面),则这排信号旗 杆所发出的信号种 数为. 2、有三个车队分别 有5辆、6辆、7辆 车,现欲从其中两个 车队各抽掉一辆车 外出执行任务,设不 同的抽调方案数为 n,则n的值为 . 3、某同学逛书店, 发现三本喜欢的书, 决定至少买其中一 本,则购买方案有 种

高二数学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教案

高二数学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这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胶片(两个原理).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先看下面的问题: 2002年夏季在韩国与日本举行的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共有32个队参赛.它们先分成8个小组进行循环赛,决出16强,这16个队按确定的程序进行淘汰赛后,最后决出冠亚军,此外还决出了第三、第四名.问一共安排了多少场比赛?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要用到排列、组合的知识.排列、组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粗略地说,排列、组合方法就是研究按某一规则做某事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做法. 在运用排列、组合方法时,经常要用到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两个原理. [探索研究] 引导学生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3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乙地,所以共有 3+2=5 种不同的走法,如图所示.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出示投影) 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类办法,在第1 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

再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从甲地到乙地,要从甲地选乘火车到丙地,再于次日从丙地乘汽车到乙地.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两天中,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如图)? 这个问题与前一个问题不同.在前一个问题中,采用乘火车或汽车中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从甲地到乙地;而在这个问题中,必须经过先乘火车、后乘汽车两个步骤,才能从甲地到乙地. 这里,因为乘火车有3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所以乘一次火车再接乘一次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有3×2=6 种不同的走法.(让学生具体列出6种不同的走法) 于是得到如下原理:(出示投影) 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个步骤,做第1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 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投影: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都是涉及完成一件事的不同方法的种数的问题,它们的区别在于: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各种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分步计数原理与“分步”有关,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这件事才算完成. (出示投影) 例1 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 (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解答略) 教师点评:注意区别“分类”与“分步”. 例2 一种号码锁有4个拨号盘,每个拨号盘上有从0到9共10个数字,这4个拨号盘可以组成多少个四位数字的号码?

第一章计数原理(复习教案)(学生)

第一章 计数原理复习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 用问题. 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知识网络 项式系数性质 第一课 两个原理 一.知识梳理 1. 分类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 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 中有 m 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 m 2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 n 类办法中有 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也称乘法原理)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 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 m 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 m 2种不同的方法,??,做 n 步有 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 成这件事共有 N = 种不同 的方法. 3.解题方法:枚举法、插空法、隔板法. 二.基础自测 1. 有一项活动需在 3名老师, 8 名男同学和 5名女同学中选人参加, (1)若只需一人参加, 有多少种不 同的选法? ( 2 )若需一名老师,一名学生参加,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若只需老师,男同学,女同学各一人参加,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 ( 09重庆卷)将 4名大学生分配到 3 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个乡镇至少一名,则不同的分 配方案有 种(用数 字作答) . 3. 如图所示,用五种不同的颜色分别给 A 、B 、 C 、D 四个区域涂色,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 排列组合 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定 通项公式 应用 应用 两个计数原理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江苏省苏州中学刘华(215007) 在新课标教材中,“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是高中数学选修2-3第1章“计数原理”的起始课,在原《大纲》版教材中,这个章节的标题是“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人教版教材是一致的,但新课标的理念却有了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这使我在着手教学设计之时就面临挑战. 1. 如何处理教材 1.1目标定位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素材——原理、范例、练习(习题),如何将素材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乃至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确立教学的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教学侧重点做了界定:“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1]”这说明,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两个基本计数原理,而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则是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应用实例.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章的目标定位,我认为,“计数原理”这一章研究的对象是计数问题,研究的方法是“问题解决”,研究的过程是“建构方法”,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将面对实际计数问题(可能是已加工过的)并加以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过程的目标是建构方法——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自主建构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并弄清它们的区别. 2.能初步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题. 1.2重难点分析 对学生而言,“计数”是其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简单的计数问题,其解决方法就是“数”数,但复杂的问题呢?因此,要使学生意识到,只会机械地“数”是不够的,必须从简单的、已能解决的计数问题中,抽象出能够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并明确界定适用该方法的问题的“类”.由此可知,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 1.本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对实际问题进行方法建构的过程,从而掌握解决实际计数问题 2.本节课的难点是在具体问题解决中,区别使用计数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课题: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教材分析: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高中数学第十章排列、组合的第一节课,是排列、组合的基础,学生对这两个原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学好本章的一个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准确理解两个原理,弄清它们的区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两个计数原理,并能够将两个技术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准确的判断,进而拿出完善的处理方案,提高实际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内容及两者的区别 教学难点: 对较为复杂事件的分类和分步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 教具准备: 作图工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一 问题1从芜湖到合肥,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假若一天中,火车有4班, 汽车有20班,轮船有3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从甲地到乙地有3类方法,

第一类方法, 乘火车,有4种方法; 第二类方法, 乘汽车,有20种方法; 第三类方法, 乘轮船, 有3种方法; 所以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20+3=27种方法。 问题 2 在全班同学中选出一名同学做班长,有多少种选择? 新知探究一 分类计数原理:如果计数的对象可以分成若干类,使得每两类没有公共元素,那么分别对每一类里的元素计数,然后把各类的元素数目相加,便得出所要计数的对象的总数。 说明: (1)各类办法之间相互独立,都能独立的完成这件事,要计算方法种数,只需将各类方法数相加,因此分类计数原理又称加法原理。 (2)首先要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在分类标准下进行分类,然后对每类方法计数。 例1 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 大学有5个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B 大学有4个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如果这名同学只能选一个专业,那么他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解:根据分类计数原理: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5+4=9种。 问题引入二 问题3 如图,假设由芜湖去巢湖的道路有3条,由巢湖去合肥的道路有2条。从芜湖经巢湖去合肥,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 芜湖经巢湖去合肥有2步, 第一步, 由芜湖去巢湖有3种方法, 第二步, 由巢湖去合肥有2种方法, 所以芜湖经巢湖去合肥共有3×2=6种不同的方法。 问题 4 在全班每个组中都选出一名同学做组长,有多少种选择? 新知探究二 分步计数原理:如果计数的对象可以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 并且对于前面几芜湖北 南 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