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容功能性食品

美容功能性食品

美容功能性食品
美容功能性食品

美容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皮肤的结构及类型

2.常见的三种皮肤瑕疵

3.影响皮肤健美的主要因素

4.具有美容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使身体免受细菌、化学成分及外来物质的侵犯。皮肤能呼吸,内含丰富的血管、皮脂腺导管、神经和毛囊等。健康的皮肤红润、细腻、有光泽,富有弹性。

一、皮肤的结构

1.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的最表层,属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2.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1~2mm厚,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等组成。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由真皮下层延续而来,使皮肤与深层组织相连,保护神经、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免受机械性损伤。

4.皮肤附属器官

皮肤的附属器官,包括乳腺、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等。

5.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皮肤内小动脉先在真皮网状层内分支,形成真皮下血管丛,供汗腺、汗管和皮脂腺的营养。皮肤内淋巴管较少,淋巴液循环于表皮细胞间隙和真皮胶原纤维之间,淋巴管参与皮肤免疫调节。

二、皮肤的类型

皮肤主要分为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脱水性皮肤等几种类型。

1.中性皮肤

中性皮肤是最理想的皮肤,皮肤的油脂、水分含量和酸碱度处于均衡状态,既不油腻又不干燥。皮肤红润有光泽,细腻、柔软且富于弹性,毛孔细小不明显,无任何瑕疵。

2.干性皮肤

干性皮肤分缺水型、缺油型两种,皮肤干燥无光泽,缺乏弹性,毛孔不明显,易长皱纹,但不易长粉刺、面疱等。这种皮肤主要是由于缺水、油脂分泌不足以及衰老等因素造成的。皮肤较白的女性中,约有85%为干性皮肤。

3.油性皮肤

油性皮肤分为普通油性皮肤、超油性皮肤两种,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而致。这种皮肤毛孔粗糙,偏碱性,弹性好,不易衰老,但易长粉刺,易吸收紫外线而使皮肤变黑。

4.混合型皮肤

混合型皮肤是指一部分皮肤呈一种特征,而另一部分皮肤又呈另外一种特征。通常是,前额、鼻部和下巴的皮肤呈油性,眼眶周围、两颊和颈部呈中性或干性。

5.脱水性皮肤

脱水性皮肤分为干性脱水、油性缺水两种,皮肤因严重缺水而丧失润湿性。干性脱水皮肤水分散失严重,对物理、化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敏感;油性缺水皮肤毛孔粗糙,颌部下层脂肪浸润。

机体正常的肤色,是由氧化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胡萝卜素和黑色素等4种色素引起的,通常取决于表皮黑色素含量和分布、真皮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角质层厚度等。

黑色素由表皮基底层细胞产生,来源于酪氨酸。在黑色素细胞内,黑素体上的酪氨酸经酪氨酸酶催化合成,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黑色素颗粒,并贮存于皮肤中。人体皮肤中约有400万个黑色素细胞,其中生发层平均每10个细胞中就有一个黑色素细胞。肤色还与日照程度、气候和地理位置有关,阳光中紫外线能够促进黑色素生成。另外,黑色素代谢异常,如后天色素代谢失调而使黑色素细胞受到破坏,就会出现白癜风。

健康皮肤偏酸性,介于pH5~5.6之间,这层酸性膜具有杀菌、消毒和抵抗传染病等功能。油性皮肤pH介于5.7~6.5,该pH范围利于微生物生长,因此易长粉刺、暗疮等。

影响皮肤pH的因素很多,包括内分泌、消化、阳光、环境、营养和卫生等。

四、皮肤的作用

皮肤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全身,参与机体各种生理活动,保护体内组织以及免受外界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理性的侵害。皮肤的功能正常,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1.保护和感觉作用

皮肤对致病性微生物的侵袭发挥防御作用;对光、电、热来说是不良导体,能够阻止或延缓水分、物理性或化学性物质的进入和刺激;皮肤能缓冲外来压力,保护深层组织和器官。另外,黑色素也是防御紫外线的天然屏障。皮肤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网和各种神经末梢,感受各种外界刺激,产生痛、痒、麻、冷、热等感觉。

2.调节体温作用

皮肤在保持体温恒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皮肤通过毛细血管的扩张或收缩,增加或减少热量的散失来调节体温,以适应外界环境气温的变化。

3.吸收作用

正常皮肤通过毛囊口,选择性地吸收一些物质如脂类、醇类等进入血液循环。固体物质或水溶性物质,通常很难通过皮肤吸收。

4.代谢作用

皮肤参与全身代谢过程,维持机体内外生理的动态平衡。整个机体中有10%~20%的水分贮存于皮肤中,这些水分不仅保证皮肤的新陈代谢,而且对全身的水分代谢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皮肤还贮存着大量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供机体代谢所用。皮肤含有脱氢胆固醇,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

5.免疫作用

皮肤是测定免疫状况和接受免疫的重要器官之一,皮肤的免疫作用是机体抵抗外界抗原物质的天然屏障。当皮肤生理功能衰退或处于病理状态的情况下,会引起感染发炎、红肿和各种皮肤病。

6.分泌与排泄作用

皮脂腺的分泌,不仅能润湿皮肤和毛发、保护角质层、防止水和化学物质的渗入,还起到抑菌、排除体内某些代谢产物的作用。汗腺的排泄可以调节体温,维持皮肤表面酸碱度,协助肾脏排泄代谢废物。

五、常见的三种皮肤瑕疵

虽然每个人的皮肤不同,但拥有润泽、光滑、细腻、柔软而富于弹性的健康皮肤却是人们的共同愿望。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面部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皮肤疾患,影响人的容貌,甚至会造成内心的痛苦。最常见的影响容颜的皮肤病有以下几种。

1.痤疮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年人的慢性毛囊炎症,所以又称为青春痘,主要发生在面部,发病初期在毛囊口处形成圆形小丘疹,内含淡黄色皮脂栓,即粉刺。

黄褐斑又称肝斑,多见于中年女性。其面颊部、上唇部会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的色斑,这种色斑表面光滑、不高出表皮,表面没有炎症,也无脱屑现象。有时皮肤损伤也可以融合成此类色斑。此种斑往往在左右脸颊对称,有的横跨鼻子,好似蝴蝶,故而也称蝴蝶斑。

3.老年斑

随着增龄,表皮基底层的色素细胞分泌增加,且出现不规则色素细胞局部聚集现象,色素增多,主要用于暴露于阳光的部位,如颜面、手背和前臂伸出面,直径一般0.5cm,可稍高于皮肤表面,称为老年性色素斑,又称老年斑。有的研究者发现老年斑中有胆固醇等脂类沉积。实际上衰老机体细胞中普遍会出现这种“衰老色素”,也称为脂褐素。

六、影响皮肤健美的主要因素

皮肤,特别是面部的皮肤,在显示人们的美貌和健康状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面部皮肤的状态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健康和美学修养水平。皮肤的健美涉及人体的各个方面,也即受到遗传、健康状况、营养水平、生活与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属先天因素,一般较难改变,而健康、营养等因素可通过人们的努力,影响皮肤的健美。

(一)健康因素

人的皮肤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当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时,皮肤光亮、红润;当身体处于非正常状况时,皮肤就会灰暗无光,甚至出现各种缺陷。

人体的健康因素又分为精神因素和体质因素两种。

1.精神因素

影响皮肤健美及导致皮肤疾患的内因较多,但精神因素为首要因素。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怒、思、喜、忧、悲、惊、恐这七种感情上的改变,都会引起皮肤状况的改变和皮肤疾病。

精神虽然看似抽象,但却严重影响皮肤的健康。

2.体质因素

身体其他器官的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皮肤的健康。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它不仅与糖、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而且在胆汁酸、胆色素代谢和生物转化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肝脏具有贮存、化解毒素、调整激素平衡的功能。当肝脏功能发生障碍,如患慢性肝炎时,表现在皮肤方面就是容易发生日光过敏,出现皮肤干裂、痤疮、肝斑等现象。

胃是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胃酸分泌减少时,皮肤的酸度就会降低,油脂分泌增强,颜面皮肤化倾向于油性。当胃肠功能减弱时,糖类分解不佳,鼻和脸颊部毛细血管扩张,易造成局部发红。此外,一些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肾炎、结核病、贫血、内分泌紊乱及肾上腺和卵巢、子宫等发生异常情况时,也会出现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因此要保持皮肤的健美,关键是保持身体机能的健康。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的代谢也会发生异常。皮肤的细胞膜会随胆固醇的积聚增加而硬化,还会因膜脂质的过氧化作用产生脂褐素。脂褐素的堆积以及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黑色素的增加都会使皮肤出现老年斑。老年人由于皮肤的三个层面厚度减少,皮脂腺与毛囊萎缩,皮肤表面变薄,同时皮脂分泌降低,都使皮肤保持水分能力减退,使皮肤干燥甚至皱裂。

(三)营养因素

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依赖于各类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水分和膳食纤维。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自然这七类营养成分也是影响皮肤健美的因素。

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机体能量的来源,当它供应不足时,人体会产生疲劳、乏力等症状。当它供应过剩时,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于皮下,使身体肥胖或导致皮肤病症出现。

功能性食品(全全)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研究------国际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阵地 功能性食品开发------时代对传统食品的深层次要求 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目的-----是要满足人类自身的健康需要 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 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疾病或不虚弱。 Health---haeth(古代词)值得庆贺即安全完好状况。 一)健康的标志:(全世界公认的13方面) 1、生气勃勃富有进取心; 2、性格开朗、充满活力; 3、正常身高与体重 4、保持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37℃;72次/min;婴儿45次/min、6岁25次/min、15-25岁18次/min、年纪稍大又有增加) 5、食欲旺盛; 6、明亮的眼睛和粉红的眼膜; 7、不易得病,对流行病有足够的耐受力; 8、正常的大小便; 9、淡红色舌头无厚的舌苔; 10、健康的牙龈和口腔粘膜; 11、光滑的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肤色健康; 12、光滑带光泽的头发; 13、指甲坚固而带微红色;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状态。 疾病的起因:1、不正常的生长物; 2、组织的衰老与变性; 3、免疫变态反应与其它紊乱; 4、先天性和遗传疾病; 5、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6、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侵染; 7、物理因素损伤; 8、营养不良; 9、应激反应; 10、毒性物质; 一、功能食品的定义: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 1987年,日本文部省在《食品功能的系统性解释与展开》最先使用该词。 1989年4月厚生省进一步明确定义为: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的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方面的工业化食品。 1990年11月又提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必须符合下面条件: ①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食品胶体综述

摘要:综述了黄原胶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根据黄原胶特殊的结构,分别阐述了其流变学性、增稠性和稳定性、耐酸碱盐稳定性、复配性和其他性能如悬浮性、乳化性和冻融稳定性等功能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在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黄原胶结构功能特性应用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xanthan gum Abstract: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 of xanthan gum were reviewed, and also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about xanthan gum in food to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xanthan gum,respectively expound the rheology, thickening and stability, resistance to acid and alkali salt st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other performance such as suspension, emulsification and freeze-thaw stability feature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features in food. Keywords: xanthan gum;structure;features;application

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与美容保健之膳食美白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白皮肤又为美丽锦上添花。俗话说,一白遮千丑。可见嫩白皮肤对美得重要性。漂亮的容貌,健美的体态是每个人所追求的。娇美的面容虽可通过化妆得以暂时的体现,但要保持长久的美丽则需要持之以恒的美容护理。从营养学角度说,合理、科学地摄入营养素和全面、平衡的膳食是美容保健的基础。 关键字:功能性食品、维生素、保健功能、亚健康态、营养素、美白、膳食美白 0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再是为人体的新陈代谢与机体成长提供营养物质,而是更加的重视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及其对身体机能、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人们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变自己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使自己充满青春活力。 古人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来写杨贵妃倾国倾城之天姿国色。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一白遮白丑”的传统美观念,亚洲女性对于美白的追求就像人类对于光明的追求一样从未停止。从营养学角度说,合理、科学地摄入营养素和全面、平衡的膳食是美容保健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利用功能性食品的功效为我们的美丽服务。通过改善营养,从而改善肌肤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才能彻底地美化肌肤,焕发青春的活力。 1 功能性食品的概述 1.1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符合一般食品的共性,有调节机体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1]其作用本质在于能够刺激和活化处于亚健康态人体潜在的生理功能,发挥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促进人体向健康态转变,降低疾病风险,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它的范围包括:增强人体体质的食品;防止疾病的食品;恢复健康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 1.2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功能食品:主要根据食品中各类营养素和其他有效成分的功能来推断该类产品的保健功能。这些功能未经现代科学手段验证,缺乏功能性评价和科学性。同时,原材料加工粗糙,活性成分未加以有效保护,难以成为稳定态势,产品所列功能难以相符。 第二代功能食品:这类食品特别强调原料的天然性,是经过科学的人体及动 物试验,证明具有某项保健功能,建立在量效基础上的一类食品,比第一代更具科学性、真实性。但对其中具体发挥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不十分明确。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综述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综述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综述 王盼盼(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是指食品体系在加工,贮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有助于在食品加工业中正确使用蛋白质,也利于食品营养成分的保持和利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与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在加工中的变化及食品中常见的蛋白质资源. 关键词:蛋白质;功能特性FunctionalityofFoodProtein WANGPanpan (CollegeofFoodScienc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Functionalityoffoodproteinreferstothatfoodproteinisaffectedbyphysicalandch emical propertiesduringtheprocessing,storage,preparationandconsumption.Proteinfunctionalp roperties arestudiedisnotonlyadvantagetouseproteinintheproperwaybutalsoisadvantagetomaintai nand utilizenutritionoffood.Thispapersummarizedthestructureoffoodproteinandcommonprot ein.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impactfactorsandchangesintheprocessingarealsosummarized Keywords:protein;functionality 主要内容 (1)蛋白质的四个功能特性:蛋白质的水合性质,蛋白质的表面性质,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及蛋白质的感官性质(2)蛋白质的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3)影响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内在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4)蛋白质在热处理,低温处理,脱水处理,辐照处理,碱处理,氧化处理,机械处理,酶处理等作用下.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变化(5)常见的食品蛋白质及蛋白质新资源(6)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前言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构成单位为氨基酸,是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构成,某些蛋白质分子还含有铁,碘,磷,锌等.蛋白质是生物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蛋白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还是食品的主要成分,给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还是一类重要的产能营养素. 蛋白质会对食品的质构,风味和加工性状产生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是指食品体系在加工,贮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如蛋白质的凝胶作用,溶解性,泡沫,乳化作用和黏度等在食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诸多性质.

功能性食品或成未来食品行业主流产品

功能性食品或成未来食品行业主流产品 功能性食品概念难求缘何在 现在或今后,功能食品的特点差不多上成品形式的多样性和所含成分的多样性。这些成分有些被归为营养素范畴,阻碍着与健康或降低疾病风险有关的躯体功能的变化。因此,功能食品的定义未被完全地、普遍地同意。 国际上,功能性食品不可能是一个单一且特点明确的实体 欧洲范畴内开始大规模研究功能食品是从1996年尼斯会议开始的。众多食品知名企业和国际学术权威专家在国际生命科学学会欧洲分会,以及ILSI连续召开了多次以功能食品为主题的研讨会得出大众差不多同意的概念:如果一种食品除了有适宜的营养作用外,能对人体某种或多种机能有益处,有足够营养成效改善健康状况或能减少患病,即可被称为功能食品。 在我国,所有食品都具有某些方面的功能 功能性食品在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并被称为保健功能食品。参考1 995年英国农渔食品部定义,1996年卫生部第46号文件保健食品治理方法中对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食品是指以调剂生理活动、促进健康为要紧目的的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的消费档次逐步升高 功能性食品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备功能、调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功能性食品具有食品的形状,不是胶囊或粉剂;天然成分,但能够是非天然的浓缩物或通常并不作为食品食用的物质;作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没有专业指导下服用也是安全的;具有促进健康的作用,而非简单地补充营养素的作用,这种作用通常显现在标签或宣传上。 按照十一五食品工业的进展趋势,今后中国食品市场将朝着方便、快捷化;营养、保健化;多样化、功能化、安全化的方向进展,消费档次是逐步提升。 功能性食品的不定陈述综合 自开发功能食品以来,各国各企业热衷研究括功能性食品调剂人体机能的作用,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现在国内市场上要紧的功能性食品是针对其作用而生产、销售,常见的有补充微量元素、补血、补钙等。 文章要紧讲述功能性食品来源的物质,也确实是从物质具有的营养、保健性来讲明有其原料制成的食品具有调理机体的功能性。 功能性甜味剂 功能性甜味剂分为功能性单糖:包括结晶果糖、高果糖浆和L-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酮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乳酮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等。 功能性单糖:甜度大,等甜度下的能量值低,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应用;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可供糖尿病人食用;不易被口腔微生物利用,对牙齿的不利阻碍比蔗糖小,不易造成龋齿。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当前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功能因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加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现状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自欧洲爆发疯牛病以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更天然、绿色,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明,食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营养需求,而且还有调控机体的多种功能[1-4]。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5]。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6]。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 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7]。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8],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9],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 n-3脂肪酸;也可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10]。 2 功能因子

减肥功能性食品

课程论文 ——减肥功能性食品 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 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班级:11级食品(2) 姓名:曹明月110905208 李林林110905223 尹梦露110905247

减肥功能性食品 姓名:曹明月、李林林、尹梦露班级:11级食品(2)班 摘要:目前,,当今世界上肥胖人群的数量越来越多,肥胖问题逐渐困扰着人们,也成为世界上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肥胖也成为很多疾病的隐患,与很多疾病息息相关,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社会的肥胖现状,导致肥胖病的因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减肥食物有哪些,功能食品减肥机理以及缺陷,目前减肥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肥胖、疾病、减肥、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近年来,肥胖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目前至少有10亿人超重,3亿人肥胖。据报道,美国妇女肥胖者已达到40%,2002年我国肥胖人口就已经达2.4亿。照这种趋势,未来肥胖人口将大幅度增加。由于肥胖症能引起代谢和内分泌絮乱,并且常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相伴,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因而肥胖症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较为普遍的医学问题。另一方面,减肥健美也已成为众人所关注的热点。基于健康和审美的要求情况下,减肥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各种减肥药物,减肥产品相继在市场上发展起来。目前,人们用来减肥的方法有饮食疗法(最普遍的就是节食),运动疗法,按摩疗法和药物疗法。其中药物疗法是最不可靠的,比如食欲抑制剂,通过降低人们食欲,减少食物摄入来减轻体重,虽然有很好的减肥作用,但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关键最安全的还是要依靠合理科学的饮食,外加适当的运动。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就有减肥作用的功能性食。 1.当今世界各国肥胖现状【1】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目前至少有10亿人超重,3亿人肥胖。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传统的“胖国”,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饮食条件的改善,肥胖人数也在猛增。肥胖人群中,由于两性内分泌不同,劳动强度不同,所以,肥胖女性所占比例高于肥胖男性。据报道,欧洲中年人肥胖率为15%~21%,东欧国家较为严重,其中有些国家妇女的肥胖率可高达40%~50%;而美籍非洲人和墨西哥人妇女的肥胖率则高达40%。 根据我国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我国肥胖人口可达9000万人,超重估计超过2亿人。我国南京的一项调查表明,该市肥胖发病率高达27% 。由于气温,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水平的不同,北方肥胖人群数量多于南方,城市肥胖人群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 2.导致肥胖的原因【2】 导致肥胖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饮食,遗传,工作,运动,精神,抽烟饮酒以及其他疾病等。 2.1遗传因素【3】 肥胖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据调查,肥胖者的家族中有肥胖病史者占34%。如果父母都肥胖者,其子女发生肥胖达70%~80%,父母一方为肥胖者,其子女40%~50%为肥胖,父母都不是肥胖者,其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只有9%尽管遗传是导致肥胖的一个因素,但还是和饮食等生活习惯有关的。 2.2 饮食因素——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及我国功能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及我国功能食品存在的问题 以及前景 摘要:主要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我国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动向和前景。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概况问题动向前景 Abstract:Describes the origin of functional foods,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and our problems in functional foods and functional food res earch trends and prospects. Keywords:Functional food Overview problems res earch trends prospects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功能不再满足于提供足够的营养素,而是从传统营养学的“营养足够”概念升华到“最佳营养”,从重视“延长寿命”升华到重视“生活质量”,人类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研究食物功能成分,开发功能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当前。功能性食品强调膳食原料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本文对该食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动向及前景作一综述。 一、功能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

变。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 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2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如:在日本功能性食品定义为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用以改善人体健康功能的特殊用途,并印有FOSHU许可标志的上市食品。在美国和加拿大,功能性食品定义为一种经过加工而具有生理益处,或可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超过传统食物营养功能的食品类型。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是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都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 二、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 2.1国际发展概况 目前,功能性食品已经成为全球食品生产领域最集中的部分,产领域最集中的部分。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年销售总额大约在100亿到400亿美元,而且还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市场调研显示,全球功能性食品销售额已经从1995年的113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5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4倍;2007年功能性食品市场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的5%,未来还将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国际上功能性食品研发、消费地区主要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其中,美国

功能性食品(参考)

10个题:名词解释4个,问答6个。 1、功能(保健)食品系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2、亚健康:身体的确有不适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出于健康与疾病知道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功效成分: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4、牛初乳:是指母牛分娩产犊后乳腺在7d内(有时仅指2~3d内)所分泌的乳汁。 5、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6、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7、疲劳:在劳动或运动过程中,由于劳动或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或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称为疲劳。 8、低聚糖(功能食品配料)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9、膳食纤维:指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性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10、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先进的管理系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防御氧化损伤的一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底物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维持细胞内超氧自由基处于无害的低水平状态。 11、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过程大体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必须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某项保健功能。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保健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 12、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和药品的区别: 与药品的区别: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集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2,功能性食品要求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与一般食品的区别:一般食品为健康人所摄取,从中获取各类营养素,并满足色、

美容功能性食品

美容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皮肤的结构及类型 2.常见的三种皮肤瑕疵 3.影响皮肤健美的主要因素 4.具有美容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使身体免受细菌、化学成分及外来物质的侵犯。皮肤能呼吸,内含丰富的血管、皮脂腺导管、神经和毛囊等。健康的皮肤红润、细腻、有光泽,富有弹性。 一、皮肤的结构 1.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的最表层,属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2.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1~2mm厚,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等组成。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由真皮下层延续而来,使皮肤与深层组织相连,保护神经、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免受机械性损伤。 4.皮肤附属器官 皮肤的附属器官,包括乳腺、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等。 5.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皮肤内小动脉先在真皮网状层内分支,形成真皮下血管丛,供汗腺、汗管和皮脂腺的营养。皮肤内淋巴管较少,淋巴液循环于表皮细胞间隙和真皮胶原纤维之间,淋巴管参与皮肤免疫调节。 二、皮肤的类型 皮肤主要分为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脱水性皮肤等几种类型。 1.中性皮肤 中性皮肤是最理想的皮肤,皮肤的油脂、水分含量和酸碱度处于均衡状态,既不油腻又不干燥。皮肤红润有光泽,细腻、柔软且富于弹性,毛孔细小不明显,无任何瑕疵。 2.干性皮肤 干性皮肤分缺水型、缺油型两种,皮肤干燥无光泽,缺乏弹性,毛孔不明显,易长皱纹,但不易长粉刺、面疱等。这种皮肤主要是由于缺水、油脂分泌不足以及衰老等因素造成的。皮肤较白的女性中,约有85%为干性皮肤。 3.油性皮肤 油性皮肤分为普通油性皮肤、超油性皮肤两种,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而致。这种皮肤毛孔粗糙,偏碱性,弹性好,不易衰老,但易长粉刺,易吸收紫外线而使皮肤变黑。 4.混合型皮肤 混合型皮肤是指一部分皮肤呈一种特征,而另一部分皮肤又呈另外一种特征。通常是,前额、鼻部和下巴的皮肤呈油性,眼眶周围、两颊和颈部呈中性或干性。 5.脱水性皮肤 脱水性皮肤分为干性脱水、油性缺水两种,皮肤因严重缺水而丧失润湿性。干性脱水皮肤水分散失严重,对物理、化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敏感;油性缺水皮肤毛孔粗糙,颌部下层脂肪浸润。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2、调查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2013综述要求

《功能性食品》论文 一、考试形式:课程小论文 名称:《功能性食品》课程小论文 一般名称:***(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应用 二、课程小论文内容要求(不少于5000字)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背景介绍(名称,组分或化学结构,来源,功效) 2.开发情况 3 生产制造工艺 4 应用产品及市场情况 三、其它要求及评分 1. 课程小论文(总分为100分)要求文字通顺、语言规范、力求简 洁、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5000字(word 4页以上)。 2. 课程小论文格式参考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论文格式(附参考文献), 必须用计算机排版(A4)、字体为小4宋,行距1.25倍。 3. 课程小论文切忌相互copy!如发现则copy者和被copy者一律以 零分处理。 4. 课程小论文电子档必须于2012年6月10日前发至实验18楼1615 室徐环昕老师(Tel: 64252418; E-mail: xuhx@https://www.doczj.com/doc/531301597.html,) 5. 小论文成绩,根据论文格式和内容评分(总分为100分)。 6. 根据平时上课的表现(出勤、课堂纪律等情况等),由授课老师给 出平时成绩(总分为100分)。 7. 总课程成绩为:读书报告成绩×80%+(平时成绩)×20% 8 论文格式和内容评分标准

论文结构60分;生产工艺总结20分;开发情况10分;市场及产品10分。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论文结构:60分 A.论文层次分明,内容组织有序:50~60分; B.论文层次一般,内容组织一般:35~50分; C.论文层次不合理,内容组织不合理:35分以下。 (2)生产工艺总结:20分 A.对产品制造生产工艺检索并总结,比较其优缺点。16~20分; B.对产品制造生产工艺检索并总结,不完整。12~15分; C.不能对产品制造生产工艺检索并总结。11分以下。 (3)产品开发情况: 10分 A.涵盖产品的标准,检测方法,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并提出自己见解:8~10分; B.涵盖产品的标准,检测方法等相关内容:4~7分; C.论文缺少相关开发情况:0~3分。 (4)市场及产品:20分 A.检索相关产品并归纳总结其市场情况;16~20分; B.检索相关产品;8~15分; C.论文缺少市场分析:0~7分。 题目(黑体小二号,居中) 摘要(黑体小四)

如何看待功能性食品

专业代码: 学号:2013030833 河池学院 公选课论文 题目:论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其发展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商务英语 班级:131 姓名:杨坤荣

前言 保健品被广泛称为功能性食品。据了解多种多样的功能性食品的具体作用发现,一些功能性食品据有减肥的作用。纵观国内外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历史,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关系到我国食品工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其发展势头强劲,消费结构呈上升趋势。随着国内外原材料提取及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开始借助中医学,中药学,食疗营养学,食品学等理论基础。这将是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再度达到辉煌并向健康稳步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减肥:发展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述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Function food)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 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 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产品。 我国对保健食品(Health food)的定义是,具有特定功 能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 不以治疗为目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 法(试行)》中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 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 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 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 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在学术与科研上,称谓“功能性食品”更科学些。 至于生产销售单位,可继续沿用由来已久的“保健食 品”这个名词。 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文件最早出现“功能食品”(机能性食品)( Functional food)的名称,1989年将其定义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1991年7月,日本厚生省将功能性食品名称改为“特定保健食品”,欧洲国家将保健食品称之为健康食品(Health Food)或营养食品(Nutritious foods ),德国则称之为改善食品(To improve food)。 (二)功能性食品具备的条件及功能 功能性食品必须符合下面四条要求: 1、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 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 21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 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 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 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具有美容功能的产品开发-

具有美容功能的产品 开发

目录 引言 (1) 1. 市场分析 (1) 1.1国内市场 (1) 1.2国际市场 (2) 1.3存在的一些问题 (2) 1.4研究目的及意义 (2) 2. 影响皮肤美容的因素 (3) 2.1健康因素 (3) 2.2年龄因素 (3) 2.3营养因素 (3) 2.4环境因素 (3) 2.5生活因素 (3) 3. 美容食品 (3) 3.1芦荟 (3) 3.2珍珠粉 (4) 3.3番茄 (4) 4. 产品开发 (4) 4.1产品介绍 (4) 4.2产品工艺流程 (4) 4.3产品创新点 (5) 4.4产品开发可能存在的不足 (5) 5. 产品评价 (5) 5.1感官评价 (5) 5.2吸水率 (5) 5.3色度值 (5) 6. 发展前景 (5) 7. 小结 (5) 文献 (6)

具有美容功能的产品开发 摘要:美容是通过一种或多种手段,美化人的容貌或形体的一种综合性行为。古今中外,自身形象对于人们来说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注重自身形象既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由此各种各样的美容产品应运而生。浓厚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塑造着具有当代时代特点的美容产品。而如今,随着世界大环境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对自身皮肤的护理。美容涉猎广泛,本文主要针对面部皮肤进行分析,介绍了当今社会美容的现状,美容产品影响因素以及美容功能性食品开发等方面。 关键词:美容、食品、产品开发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容产品逐渐占据市场的一个重要份额,如今人们对衰老的拒绝同样对美容护理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容行业的规模从小到大,人员数量从少到多,美容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各种护肤用品品牌不断涌现。 我们的皮肤反映了我们的起源,生活方式,健康的年龄和状态。皮肤的颜色、色调、均匀度、色素沉着以及皮肤表面特征都是我们皮肤健康的标志[1]。而美容产品对我们的皮肤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护理作用,同时能延缓皮肤的衰老,我们的健康状况更是在皮肤上有一个明显的反应。换而言之,人们对美容护肤的追求是对自身形象的要求,也是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一种关注。 1.市场分析 市场化服务是围绕着人们的美容需要而一点点推向广泛与深入的。美容部位由最初的外貌发展到形成人体曲线美的特殊躯段.再延展到现今的全身,这说明如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以内养外”的健康美[2]。 同时美容已经由以往的单纯针对青年女性,不断深化转变为针对中老年,针对男士的一种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容服务对象的不断扩大,美容产品的开发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并具有着广袤的发展前景及空间。 在2015年,美国Allied Market Research市调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内,全球美容市场将达到3900.7亿美元(3585亿欧元),平均增幅达到3.7%。其中,欧洲将占全球销量的超过30%,未来五年将保持这个领导地位[3]。 1.1国内市场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进入小康,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以及形象的提升,此时,美容行业便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又经过20多年中国的不断开发,我国美容行业经历了从初级阶段的试水到探索性的发展再到现阶段的快速成长。 美国薇碧生化科技集团董事长苗本武认为随着市场的扩大,中国的美容化妆品需求量已超过日韩,居亚洲第一,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法国,未来中国必然会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 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 品” ,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功能因子的概念(在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又叫生理活性成 分或有效成分); 2.了解功能因子的种类; 3.理解功能因子产生功能作用的原因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功能食品论文

中医关于延缓衰老的发现 文法学院 摘要:中国传统医学对延年益寿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珍贵的文献记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抗DNA损伤等作用延长机体寿命及细胞的传代能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关键词:延缓衰老;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过程,生物分子自然交联学说对此作过比较系统的阐述。该学说在论证生物体衰老的分子机制时指出:生物体是一个不稳定的化学体系,属于耗散结构。体系中各种生物分子具有大量的活泼基团,它们必然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使生物分子缓慢交联以趋向化学活性的稳定。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衰老抗氧化的研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探明衰老的本质,寻找有效的抗衰老药物已成为当前老年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现就抗衰老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人体衰老的机理 1.1衰老是人体机能变缓的直接表现,也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衰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过度氧化、细胞寿命、衰则全身衰、蛋白质老化、内分泌功能减退、荷尔蒙缺失、微循环障碍,而又有较好之实际效验者,当以肾虚致衰之说为最。肾虚致衰是肾元之阳气和肾藏之精气亏损、虚少,五脏气血津液生化无源导致的诸多衰老病态和衰老过程。中医还认为,久病、慢性病没有不损及肾气的,所以又有“病久之疾、穷必及肾”之说。 1.2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认为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使衰老的遗传程序学说有了新进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报道第1,4,7号染色体与X染色体上各自存在着与衰老有关的基因。[2]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很多种,氧化自由基学说为1956年由Aging[3]提出,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之一。,这表明衰老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2延缓衰老中药及其药理机制 2.1抗氧化作用正常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如果能很快被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会造成危害,如不能完全被清除,则会使生物大分子遭到损伤,导致人体衰老,大量资料表明,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能力下降是引起许多疾病的生化机制,诸如炎症、免疫性损伤、缺氧-再灌流损伤、药物和毒物的损害、营养缺乏、乙醇中毒、放射线损伤、衰老、癌症、休克、氧中毒等均与自由基有关,补充抗氧化剂可使一些疾病得到缓解,无疑为这类疾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有希望的新路[4]。人参皂苷可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能减少自由基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